1.我祖母的堂伯父,是刘建绪同僚,刘建绪是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总司令,他是参谋长。第十集团军是湘军,1937年8月组建,参加淞沪会战右翼作战。
金山卫是淞沪战场最薄弱的地方,当时国府判断金山卫这个地方太浅,不便于日军大规模登陆,所以这个地方的兵力布置非常薄弱。11月初,日军在杭州湾北部,金山卫这个地方大规模登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奶奶的堂伯父以第十集团军参谋长身份,临危受命,指挥62师和75师还有两个旅在金山卫与登陆日军展开激战。挽救即将崩溃的右翼战线,保卫杭嘉湖地区和太湖南走廊;遂。但由于毫无准备,又仓促上阵,兵力也严重不够,甚至依靠地方保安团和警察硬顶上,完全陷入被动,部队基本拼光了,打得非常惨烈。
淞沪会战以后,就没有再带兵作战了。后来担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厅长,属于闲职了。1946年解甲归田,1949年附和陈潜通电起义,同年12月,夫妻双双自尽于老家别墅。我奶奶说,死的那天下很大的雪。
纵观他的一生,他的悲剧在于不懂政治,也跟错了人。他就是一个很存粹的军人。北伐时期,因骁勇善战,升迁很快,1927年就做到36军副军长兼第三师师长,他是唐生智的嫡系,412事变后,国民党分裂为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他追随唐生智,回师武汉。同年8月奉唐生智令,沿长江东下讨蒋。1928年调任以湘军为班底的第十二军副军长,代军长参与第二次北伐。北伐结束后,就基本没有再带兵了,担任军中闲职。非蒋嫡系,仕途自然艰难。他性格耿直,刚烈,他没有和共军打过仗,倘若1949不自杀,估计也能忍辱偷生,不会被枪毙,但也不好说,当然最好的结局就是出去,不要留下。
2.我奶奶的亲叔叔,在国军中最高级别做到了团长。参加了北伐,上过庐山,参加过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营,面见过常凯申。当然,熟悉历史的应该知道,参加庐山军官训练营的,基本都是当时参与剿共的中低级军官。他自然也不例外,他当时是在湘北追击共军,估计参与了湘江之战的概率很大。抗战爆发后,在第七十三军担任营长。他的老长官是王东原。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5月,日军发动江南歼灭战,他在湖南南县率部抵抗,著名的厂窖惨案,就是这场战争。他也在这场战斗中负伤,后来转到地方行政部门担任职务。1950年被枪毙。很多年后,大概2007年左右,我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里面的一个国军档案帖子下面,跟帖求助查阅他的有关资料,非常巧合的是,遇到了他最小的儿子。我应该称呼舅爷爷。1950年我奶奶的叔叔被枪毙后,他的小儿子还很小,送给了舅舅做儿子,改名换姓,远走他乡,逃过一劫。和我奶奶也是几十年没有联系过,所以在网上遇到后,舅爷爷私信我,后来电话联系上,非常非常激动。这是后话了。
想起一句话,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