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认为人的情绪是追寻优越性的,黄油居然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优越性!?
这个女的,眼睛那么大,长得跟妖怪一样的!
什么!?艺术?我不否认性内容是艺术的一部分,一张艺术博物馆的门票也就几十块钱,但你别玩盗版行吗five!
你长得越来越猥琐,一定是因为黄油玩多了!
黄油男主都是什么废物!?这种内容的文字你也看得下去?居然还能代入!!!????
韩国电视剧玩过几百遍、几千遍的桥段,你也感动得起来?克兰娜德不就是在抄韩剧吗!?
我说实话,现实里这样妹子只会报警。
现实里这样妹子只会感觉你!很!恶!心!
我真无语了,黄油描述的都是人生赢家的故事,跟你这个铁five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你这种人际来往完全失败的人,才会喜欢妹系游戏,因为你本质上只是在向家人追求你在外面找不到的东西,因为家人会宽容你,会包容你,但你看看你都干了什么!?用家人的宽容、包容,去放纵自己的欲望,你对得起谁!?谁!!???
——
上面,我学着毒舌系妹妹进行了发言,有没有感觉都在游戏里见过的?
最后我加一句:
一个不学无术的东西,使用着一群专业人士创造的作品,继续不学无术。
很多日式传统Galgame违反了时间艺术的基本原则。比如用很多琐碎的日常对话来填充情节,这是不对的。越是共同的原则,越是不要违反;反之,如果这个原则只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艺术形式中出现,那么基本上可以试着打破它。galgame的“日常”是没有必要遵循的东西。因为在任何其他时间艺术中,都找不到“日常”这种东西——《云图》里面没有,《少年派》里没有,莎士比亚的悲喜剧里没有,古希腊三个“斯”的剧里没有,近现代戏剧中还是没有。
很多人喜欢传统日式Galgame里面的日常,我觉得这是审美能力下降的表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艺术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牢记,生活的本质是贫乏。所以你不能在创作中继续添加贫乏。你可能会允许一个很平庸的画来占据你的屋子的一角,但你很难允许一个很平庸的电影占据你两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在IMDB或者是豆瓣这种评价网站兴起之后。这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重要区别。
所以我认为喜欢那种“日常”的,基本上是两种人:一种是缺乏认识能力的,他没有能力认识到生活本质是贫乏;另一种是心里有问题的,他天天被生活的贫乏性所困扰折磨,但在游戏的艺术世界中不知何故,还想继续受折磨。我推测,前一种人居多。有些人会争辩说,那些“日常”带来了代入感。不对。代入感来自于成功揭示这个世界所运行于其上的本质规律,也就是,按罗伯特·麦基的话说,“揭示出生命的真相”。只要有一场戏做到了这一点,代入感就已经足够了。用一大堆日常来提升代入感,要么缺乏才能,要么缺乏作为故事艺术家的职业道德。
Galgame是一种很特立独行的游戏,它跟故事艺术非常亲近,在游戏系统方面,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者说游戏系统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我认为应该引入一种概念——上位艺术和下位艺术。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好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听上去比较高大上,《小苹果》、《老鼠爱大米》这些歌曲听上去就比较低俗。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这个判别标准是什么?
有一个很切实可用的判别标准,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哪怕你听一千首《老鼠爱大米》这种水准的流行音乐,你对贝多芬交响曲的鉴赏能力并不会提高,反而有较大的可能会降低;但如果你能认真地反复聆听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那你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一定会提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古典音乐是流行音乐的“上位艺术”,流行音乐是古典音乐的“下位艺术”。其实很多流行音乐写的比较好的人,古典音乐修养都很好。周杰伦本身很擅长巴赫和肖邦,在《不能说的秘密》里,肖邦的风格很明显,他是古典出身,做流行做的很好。很多人都是这样。
同理,我不觉得玩了500个或者是1000个日式Galgame,你对Galgame就变得更有发言权。想提高对Galgame的鉴赏力,你应该去寻找Galgame的上位艺术。哪些是它的上位艺术?电影和传统戏剧。
说出上述这段话的人是Galgame导演尹伊。他以钢琴作曲特长考入清华计算机系,并自学了导演编剧,制作了两部Galgame《叙事曲》和《叙事曲2 星空下的诺言》,在iOS上获得数千个5星好评。后来去了美国读游戏设计专业研究生。
2019年9月底,尹伊作为Facebook跳楼事件中唯一实名抗议的员工,以Lack of Judgement为由被Facebook开除。
为了对他表示支持,我也取消匿名了。
我认为,有些galgame爱好者被激怒不是别人的错,文化鉴赏水平低的人就是容易把一些东西搞得跟邪教一样。他们特别容易感动,也特别容易被激怒,情感盲目且廉价,并且经常主动拒绝思考,也不允许别人思考,听到几句浅显的话就奉为真理。狂热粉丝们将一些galgame作家作品奉为神明,不允许反对的声音出现,从各种角度论证一些明显质量低劣的作品是如何伟大。而这一切的根源,主要就是文艺鉴赏水平低,没见识过真正好的东西。
尹伊说,现在网上流行的东西(galgame,乃至流行歌曲、钢琴曲都算上)普遍没有技术含量,然而由于多年艺术教育缺失,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随便找个日本经典Galgame配乐,比如《交响乐之雨》,里面的音乐同样是流行风,然而每首曲子都相当有技术含量,比如黎瑟主题,断奏和连奏两种基本动机的对比,中间如何顺畅地从D大调转到三音领域的F大调,如何巧妙地在使用了鼓之后利用织体的变换把鼓撤下来(国内流行音乐一旦上了鼓,就别想撤下来,基本上一鼓到底),以及再现部的时候如何裁切……这都体现出了一个职业音乐人应该具有的音乐素养和品位。并不是说,除了贝多芬等大师以外,谁也看不起。毕竟几乎所有作曲系的学生,这辈子都成不了大师,不能自己鄙视自己对不对。然而做出来的东西,或者流行开来的东西,不能低于某个底线。低于这个底线,自然要被瞧不起咯。
尹伊其实已经看过下面的评论了。他携《叙事曲》系列参加“知乎游戏”免费发放游戏Key活动后说:
我现在还是这个观点。
其实那段话是我2015年接受《游戏陀螺》采访时说的。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时隔多年,有人在知乎上引用了我当时的访谈,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事。
我来加州之后就不怎么上知乎了。后来Facebook的事情出了以后,和韩烽联系,才偶然得知那场席卷千人的争论。那已经是他们吵架后又过了快一年了。
我大致看了下那些评论,一开始有人认为“现实生活的本质是贫乏”这句话是我说的,就宣称说这话的人浅薄无知。后来发现是萨特说的,就转而宣称我根本没读过完整句子,是断章取义。后来发现我读过,就转而说我人品坏。后来发现我站出来为Facebook自杀的同事发声,被开除也不在乎,这个显然人品不仅不坏,而且还挺好的,就转而说我蠢。后来发现我清华计算机系出身,又能去Facebook、又能去谷歌、还拿了纽约大学音乐学院的offer,貌似也不太蠢,于是就只能说我不谦虚。所以最后结论是:因为我不谦虚,所以我对Galgame的观点是错的。
那一阵子我正在刷题、准备谷歌的面试。在“知乎”这种本应有知的地方,看到这样的评论,实在给我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每天看看底下骂我的评论,乐上20分钟,心理压力一下子小了不少,后来果然顺利考上了谷歌。当然也可能是通过看评论,发现自己应该比平均水准要聪明一些,变得更有自信了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