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否真的存在天才? 第2页

        

user avatar   yi-dan-sh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Ling ling practice 40 hours a day!”


user avatar   li-xu-r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有两个传说中的华人天才。

他们一个叫张益唐、一个叫刘汗青。

这两个人的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几句话就能概括他们的一生:

数学家张益唐。北大才子、留美博士,半生坎坷,籍籍无名,一度只能靠在赛百味快餐店打工维持生计。在早就过了数学家黄金年龄的58岁那年,突然用一篇论文震惊了整个数学界,成为传奇。

数学“天才”刘汉清。16岁考入哈工大,在校成绩优异,后迷上数论,废寝忘食钻研多年,终一事无成。30年后的今天,靠每月400元的低保艰难度日。

但在这简单的概括背后,却是两个数学天才迥然不同的人生命运。他们都是痴迷数学的少年天才,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大器晚成,另一个终于一事无成;一个成了学界扫地僧,一个沦为农村低保户。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我相信,有什么共通的东西就蕴藏在这两个人看似简单的故事里。

出于好奇,我又去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来看,然后发现,在他们身上其实能看到我们很多人的影子。


01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60多岁的张益唐用杜甫的诗这样形容自己。我相信,这句诗在他心里一定埋藏了很久。

1978年,张益唐考入北大数学系,有才子之名。

7年后的1985年,张益唐在北大顺利读完硕士,赴美深造。然而,春风如意的他,却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坑。

张益唐的博士导师是台裔数学家莫宗坚,数学界的大牛。

张益唐的研究方向与导师保持着一致,但是,坏就坏在一致上。据说张益唐两年就写出了博士论文,为了向老师看齐,他的论文里大量引用了导师已经证明的理论。

然后惊讶地发现,老师居然算错了。

莫大牛辛辛苦苦搞了个研究成果,居然被学生发现搞错了。

“我帮老师找到了一个漏洞”——这是张益唐的想法。

“这熊孩子居然敢挑我的刺”——这大概是他导师的想法。

莫大牛很郁闷,后果很严重。你不是很牛逼吗,牛逼就继续跟着我做研究嘛,毕竟你还年轻,还需要更多历练嘛。

于是张益唐开始了漫长的“历练”生涯,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

幸好,博士最多只能读七年。

7年后的1992年,莫宗坚终于通过了张益唐的论文。但是,莫老师不肯给张益唐写推荐信……

没有推荐信,是件很严重的事情,这直接导致:张益唐很难找到学术研究的工作。

当时北大的丁石孙校长很器重张益唐,他邀请张回北大执教。但出人意料,张益唐却拒绝了。张益唐的朋友认为,他是觉得没做出成绩就回国,心有不甘。

这一年,不甘的张益唐37岁。对一个数学家来说,恐怕已经谈不上年轻。

之后的故事就有点心酸了。找不到学术工作,张益唐博士在赛百味管账、送快递、端盘子、做小工、住地下室……这是他很长一段时间的真实境况。

但更让我觉得心酸的,还是张益唐的几句话。在一个采访视频里,张益唐表示自己在打工之余还会去翻阅数学文献,他说,“那些年,我确实没再追求我的数学梦想”,“我经常过得不太容易”。

这种不太容易的生活,张益唐过了整整7年。

后来,张益唐的北大师弟唐朴祁实在看不下去了,帮张益唐争取到了一份学术职位:新罕布什尔大学的讲师,准确地说,是临时讲师。这是1999年,张益唐44岁。

而在之后,从临时讲师到声名鹊起,张益唐又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要说数学家的生活真是精确,我算了一下,这一次,时间是整整两个7年。

2013年,张益唐在没有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投给了数学界最有声望的刊物《数学年刊》。仅仅3周后,张益唐的论文就被采纳,并引起巨大轰动。

我不懂数学,对张益唐论文的意义就不多评论了,引一段话吧。

张益唐论文的审稿人伊万尼克是数论界的顶级专家,看到论文后,伊万尼克这样评价:“张的工作是解析数论的顶峰之作……张的工作将引发持久雪崩式的优化和改进,以及随之而来的理论创新。一夜之间,张重新定位了解析数论的焦点……


58岁才站在数学顶峰的张益唐,不知道回想起自己七年多的打工生涯和整整大半生的蛰伏,会是怎样一种感慨。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是杜甫的另一首诗。我想,张益唐完全当得起这个描述。


02

和张益唐相比,另一个天才刘汉清的人生看起来就要顺利得多了。

只不过这个顺利是有时间期限的,准确地说,一共20年。

1980年,16岁的刘汉清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大学前两年成绩优异。

大三这年,刘汉清迷上数论(不要问我数论是什么,我只知道它号称是数学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号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他开始废寝忘食的研究,最疯狂时每天只睡两小时。

但与此同时,他对看起来更基础的专业课也越来越没兴趣。

大四时,刘汉清多门功课挂科,无法毕业。学校多给了他一年的时间。然而,这一年,刘汉清仍在研究“数论”。

1985年,刘汉清肄业回家,没有工作。但此时他似乎并不后悔。


经过在家的几年研究,刘汉清认为自己有了初步成果。于是,一位同学帮他辗转找到了北大客座教授潘承彪审阅论文。一个月后,潘教授有了回复。

这个回复经刘汉清同学的转述显得有点委婉:“潘教授回信的大意是,第五页上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论证没有意义。意即不需再往下看了。

说白了就是,不管你研究了多少年,写了几十页、几百页的证明,引用了多少论文都没有意义。

因为一开始就已经错了。

很多民科一生的悲剧就悲剧在这个地方。

刘汉清虽然不能定义为“民科”,但想法上也差不多,他认为:未经证明并非不能证明,只是他没有证明。

刘汉清很固执,因为他很闲;但潘教授不固执,因为他没有时间再多说废话。

于是,这件事没有了下文。

再往后,同学曾帮刘汉清找过一份工作,做热处理车间技术员。但刘汉清认为工厂噪声太大,并且要上夜班,影响他夜里搞研究。不到一个月,刘汉清就没干了。

十年前,刘汉清开始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每天要吃大量安眠药才能入睡。从那时起,他也终于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数论研究。

三十年后的今天,因为媒体的报道,刘汉清终于出名了,但恐怕不是他想要的方式。


03

多说一点吧。

在张益唐和刘汉清的身上,我看到了包括我在内许许多多人的影子。

梦想没有错,坚持也没有错,但这两者结合起来却可能大错特错,因为多数时候的你,根本不知道坚持下去是“大器晚成”还是“一事无成”。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却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所以患得患失,所以心有不甘,所以追悔莫及。

那到底应该怎样去判断什么该放弃、什么该坚持呢?

在查阅张益唐和刘汉清,这两个数学天才的故事时,我发现,之所以在看似相同的起点和经历下,这两人走向截然相反的命运,最关键的区别有三点。

一、“是否曾经证明过自己”,这很重要

张益唐不断在证明自己的数学才华。他还在北大数学系读本科时,同班同学王小东就认为,“他是唯一一个数学天分比我高的同学。”

而他为什么后来郁郁不得志呢?其中一个很原因是:他发现了自己博士导师的学术错误。

虽然事情很厚黑,但至少说明,在特定领域上,他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比一般的数学家差。

那么刘汉清的数学水平怎么样呢?分析已有的信息,我只能认为,刘汉清没有真正证明过自己的数学能力。

前面提到,潘承彪教授认为,他的论文“五页上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论证没有意义。”

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我后来又去读了几篇报道。在其中一篇中,我发现了这样的描述:

“当时学校其实重视刘汉清的数学研究,对这种钻研精神持肯定态度。校领导为刘汉清找来数学系老师,交流过后,老师的结论是:刘汉清的数学推论方式存在问题。”

“数学推论方式存在问题”——这对搞数学的人而言,基本上算是委婉却最无情的否定了吧。

“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你是不是也问过自己,我拥有的是满腹才华,或者仅仅是一腔壮志呢?

证明过自己,这很重要。因为别人判断你的能力时,只能参考你的过去;而只有当你丈量过自己的水平时,才有足够的自信。

退一步说,证明过自己,至少说明你的方法论大概率是对的。


二、没有视野,就没有进步

张益唐的视野很广。他在北大数学系读完本科和硕士,还是美国普渡大学的数学博士。他所接触的圈子,一直在学术的前沿。

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张益唐虽然放弃了学术,但他还是去图书馆不时翻阅数学文献。

但刘汉清肄业回家之后,多年里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

村庄的土地是肥沃的,但只能滋润禾苗,却无法孕育学术。


这个时代,早就不是一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的时代。

做任何事情,没有视野,闭门造车,都难有进步。

多去接触同道中人,多去了解一线信息,才是为学、经商、做事的正道。

否则,很可能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说句难听点的话,当你身边一个堪与之交流的同道中人都没有的时候,连找人骂你都很困难,因为他们往往骂不到点子上。


三、学会和生活妥协

在学术上,张益唐是憋着一口气的,所以他曾经拒绝到北大任教的邀约。

但张益唐还是和生活妥协了。他在赛百味打工,闲下来再研究数学。

当上讲师,日子过得好一点后,他也没有忘记生活还有其他内容。他爱好文学,欣赏音乐。据他讲,那篇“解析数论的顶峰之作”,就源自他在听音乐会前散步时所迸发的灵感。

而刘汉清却毫不妥协,当年哈工大的老师建议他先拿到学位再研究数学,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兜底方案。但可惜他没能听进去。

后来,除了那份不到一个月的技术员工作,刘汉清始终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天地。

许多人并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艰难的生活除了能磨砺你,同样也能刺激你。

只不过,你很难掌握它对你到底是正面刺激还是负面刺激。梦想也好,数学也罢,在真正实现、做出成绩之前,都不能当饭吃。

不管他们如何欺骗自己,如何安慰自己,但艰难而贫寒的生活,都会时时处处、毫不留情地提醒他们: you are a loser!

一般人在没有饭吃的时候会怀疑自己,但这类人会去怀疑世界:不是我没用,不是我错了,而是这个世界不懂。

一般的愤青,人到中年,因为家庭、生活的负担,也就消停了,一不小心还成了朋友圈里最喜欢发鸡汤的那群人。

但这类愤青不会这么轻易叛变,他们往往从愤青变成愤中,有的还会变成愤老,一愤到底。

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学名叫“偏执”,俗称“钻牛角尖”。

偏执其实会严重干扰你的判断、你的决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越偏执就越容易失去朋友、亲人,而他们往往是把你拖回正轨、为你兜底的最后力量。

生活从来都不完美。梦想路上,大多数时候,妥协也是一种策略。

刘汉清“出名”后,不断有媒体跟进他的近况。后来,我看到刘汉清的同学们说要帮他张罗工作。刘汉清回复说,如果有合适的,他愿意接受

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好的开始。


————


user avatar   wen-mo-zhi-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NY3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想过会和你结婚。”


user avatar   cai-mo-gu-de-xiao-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yun-fei-yang-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cha-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关于19世纪的西班牙的书,我看过不少,几乎全部是英文或西班牙文的,列举一些:

Spain, 1833-2002: People and State,by Mary Vincent这本讲了西班牙从1833年费尔南多七世去世后,围绕王位继承爆发的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到2002年的历史。

The End of the Spanish Empire, 1898-1923,by Sebastian Balfour这本讲了西班牙从1898年美西战争惨败到1923年里维拉借助里夫战争前期西班牙的惨败建立军人政权的历史,并且详细阐述了西班牙帝国终结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根源。

The Peninsular War: A New History,by Charles Esdaile这本是维多利亚时代西班牙的前传,讲了半岛战争及其前后的西班牙,既有各次战役和游击战,也有对于这一时期西班牙社会、经济的描写。

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Spain: From the Napoleonic Era to the International War on Terror,by Wayne H. Bowen,这本书讲了西班牙从拿破仑时代到反恐战争的军事史,其中对三次卡洛斯战争和西班牙的军事改革的描写十分详细。

Bourbon Spain,by John Lynch,这本是讲波旁王朝西班牙从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1808年半岛战争开始时的历史,虽然不是维多利亚时代,但是讲西班牙波旁改革时期的变革非常详细,我超级喜欢这本书,所以推荐一下。

Imagining Spain : historical myth & national identity, by Henry Kamen,这本书讲了西班牙从19世纪开始塑造民族认同的历史。

The Origins of Military Power in Spain 1800-1854,by E. Christiansen,这本书讲了拿破仑战争前到1854年自由派军事政变前,西班牙军事的发展史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找到出处的先想起这么多,别的以后再补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user avatar   qin-shi-ming-yue-yi-shi-guan-54-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




        

相关话题

  为什么动物死亡只用「死」字,人死亡却能用「故」字? 
  韩国现多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患白血病案例,目前情况如何?这可能是疫苗的副作用吗? 
  如何评价阅文2020年的“白金大神”名单? 
  如何评价英国批准「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以测试疫苗?该做法会带来哪些意义或后果? 
  中国被西化的趋势是否已不可阻挡? 
  现实中的日本女孩是怎样的? 
  诸位对周孝正教授的一些观点怎么看? 
  聪明有什么坏处? 
  如何证明我们生存在模拟的宇宙? 
  我智商又涨了,超级记忆者,脑子内存满了,简直爆了,脑子特别疼,我玩都脑子疼,上海医生难约,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在当代哲学的意义下,法治、自由、平等成为世界的主流意识,那么儒家的思想是否只剩存作为历史的文化价值?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吴谢宇前女友爆料的弑母动机?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