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吹不黑,康熙究竟能不能算千古一帝? 第1页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古一帝又没说是最了不起的皇帝。

按在位时长算,康熙确实最长;

按寿命最长算,乾隆也是千古一帝。

康熙收复 小岛,其实是中原王朝第一次直接管理 小岛。

(我也是很奇怪,郑成功之前中原好像没有派兵过去建立管理机构。郑成功是割据,不是中原王朝)

康熙与沙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可能是近代唯一一个非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平等条约。

我们现代的版图基本在康熙年间确定,包括藏蒙疆。要知道明朝没有控制上述三地。明朝以前有的控制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没有同时全部控制

康熙总体属于比较优秀的皇帝。


user avatar   chen-qing-zhi-87-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吹不黑。

话说咱号称上下5000年,除开夏商周,从始皇帝开始到1912也就2100多年。

千古一帝,字面意思,那就选三个出来,多一个名额够意思了吧。

就三个哦!

您觉得康熙能挤掉谁的位置?

始皇帝?汉高祖或汉武帝?唐太宗?

明太祖都削尖了脑袋往名单里挤呢……

哪里轮得到康麻子。

一代天骄听了表示想打人。

康雍乾他们家族祖孙三人绑一起估计勉强能排第6或者第7吧,算300年一出。

这评价很高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毛泽东说我们今天的大版图是康熙打下来的

毛泽东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

康熙皇帝的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即使皇子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皇子打了败仗、回来不敢进德胜门,照样要蹲在城外,听候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

康熙皇帝他不光雄才大略,而且勤奋好学。他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还亲自主持编辑科技书籍。出自——《听毛泽东讲史》

教员写的诗



教科书上的三巨头

周恩来:“康熙懂得天文、地理、数学,很有学问”《周恩来选集》第343页

康熙的开疆拓土




上面毛泽东对康熙的武治和文治都赞口不绝的

而康熙的文治还有:土地制度、固定丁银、废除匠籍(还工匠自由身,促进手工业发展)、四口通商(与西方各国贸易,交流)

单凭康熙开疆拓土、促进民族团结这两点就没几个皇帝比得上。

康熙对农业的贡献:培养出早熟、高产、耐寒的双季水稻

促进了我国江南等地区双季稻的发展和水稻北移,结束了几千年以来长城外不能水稻的历史。

康熙对文化的贡献:

康熙召集群儒,从事大规模的编纂,当时由国家主持的著作,其重要者有:《三礼义疏》、《性理精义》、《朱子全书》,《通鉴辑览》、《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四朝诗》、《骈字类编》、《康熙字典》、《子史精华》、《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数十种,成为社会上普遍的应用书籍。

其中《古今图书集成》,采撷广博,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它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用途最广、规模最大的类书。其规模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大三四倍,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人类文化史上的巨著,被外国人称为“康熙百科全书”。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数理精蕴》。该书汇集了输入中国的西方数学知识几何、代数、三角等,并吸收了当时中国数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数学精蕴》在清代流传很广,成为当时数学教育和学习的主要教材和参考书,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康熙对数学的贡献:创立方程式术语

康熙首创“元”“次”“根”等方程术语的汉译名。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方程术语,驭繁为简,准确科学,非常便于理解和记忆。

康熙传世还有《积求勾股法》和《三角形推算法论》两种数学论著,其中有很多重要的发现。《积求勾股法》一文主要论述了5种求解正勾股形(直角三角形)问题的方法。西北大学李培业教授认为:“康熙论证的积求勾股法在数学史上是个首创。……《积求勾股法》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研究价值,因为这篇论文见证了中国数学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即从中算转向中西算术合璧。”

康熙在地理学的成高:《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二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此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绘测时康熙为了统一测量的长度单位,他亲自规定使用工部营造尺作标准,200里合地球经线1度,每里1800尺,每尺合经度1%秒。这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的以地球的形体来定尺度的方法,18世纪末法国才以赤道之长来定米制的长度。其作被称为在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李约瑟亦称之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要好、更精确。并且首次发现珠穆朗玛峰。

很多历史专家讲过我们作为后人评判历史人物的标准要以下几点:第一,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对中国统一做出贡献;第二,有没有促进民族团结;第三,在发展当时的生产力,调整当时的生产关系,改善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贡献;第四,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发明创造上有没有贡献?

这几点全都做到的只有康熙和李世民。 所有这两个在历史中评价也是最高的。

康熙留给我们的有:人人都学习的方程式术语,积求勾股法,康熙字典,二十四节气,这些贡献没有一个皇帝比得上。

历史盲真的很多,还有人骂康熙不学西方建学校、建海军得改革,导致中国落后,拜托,牛津大学1096年就成立,当时有哪个汉人皇帝肯学习西方的东西了?


康熙至少懂得培养人才,《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在康熙九年 (1670年)向礼部颁詔,「天文关係重大,必选择得人。令其专心肄习,方能通晓精微。可选取官学生,令其与汉天文生一同肄习。有精通者,俟钦天监员缺,考试补用」。一批满汉的聪明子弟得以进入钦天监学习数学和天文历算知识。


有人说《听毛泽东讲史》是地摊文,假的,毛泽东没有说过这些话。那也不看看这本书是谁出版的




user avatar   ke-lao-sai-wei-ci-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事先声明一下,我认为千古一帝的“一”,应该是谁对中华民族(包括但不仅限于汉族的民族)的贡献更大,不是私德、才能、实力或其他。论开局难度朱元璋无出其右,任何皇帝包括秦始皇都不是他的对手,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一”的加分项。


看看千古一帝给多少个名额吧。

要是只有一个名额,那只能是秦始皇,因为他凭借个人才能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统一的速度,使中国由地理概念变成政治概念。

如果这个“帝”理解为元首而不是皇帝,那么第二名显然是教员。他挽救了民族危亡,开创了中国新千年的政治格局。

第三名应该是汉武帝,他将中国提高到了世界一流国家的位置,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中国的统治思想。

第四名和第五名应该给到李世民和杨坚。杨坚结束了汉朝之后的乱世,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让中国封建制度趋于完善。李世民则建立并发展了唐朝。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不过他的孙子忽必烈可以是第六名,他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开创了行省制,将西藏纳入了版图,并且是唯一一位进攻过日本的中国领袖。

第七位和第八位则应该由朱元璋和康熙来争夺。朱元璋的功绩是重新恢复了成熟的封建制度,改变了宋朝以来中国军队战斗力弱的面貌,为日后大航海和朝贡体系的形成奠基。康熙的功绩在于初步解决了困扰中国多年的民族问题,为中国近现代版图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并消灭了郑经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意图。

可以看出,在竞争千古一帝的问题上,由于我们看的是他对历史的贡献而不是个人能力或道德,是历史层面的问题,更久远的领袖往往更有优势(教员这种bug除外)。

所以康熙最多也就第七,真不能第四。

最后再补充一句,陷入民族主义思考问题是不合适的。


更新一下,我来列举一下我所了解的朱元璋和康熙的功过(只包括对中华民族贡献不包括私人品德),康康他俩谁强一点,也欢迎大家补充。

朱元璋功绩:

  1. 重新恢复了成熟的汉官政治体制,并吸纳了元朝的正面经验如行省制。
  2. 充分肯定了元朝的历史地位(这一点对后世非常重要)
  3. 建立了明朝,为日后朝贡体系和航海时代的到来奠基
  4. 改变了宋朝落后的军制,并在中国军队中大量普及火器,改变了军队的面貌。

过失:几乎没有。

康熙功绩:

  1. 征服了今天中国西部的大量土地和民族,为现代版图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基
  2. 在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始设置汉官制度,加强了国家治理能力(康熙年间开始的改土归流)
  3. 初步解决自宋朝以来农耕、游牧、渔猎三大民族的矛盾。
  4. 收复台湾,阻止郑氏分裂国家。

由于康熙在位年间长,看起来比朱元璋做的事情动静还大一点,不过他的过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过失:未能及时跟上世界政治大变局,反而实行了更加专制的统治制度,造成了中国的落后。(不过他要真弄成开明专制那就能跟汉武唐宗碰一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全面推广。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年前我觉得康熙是最好的皇帝,年少即位武功显赫文治无双。小时候在书上看各朝皇帝的简介,非常喜欢康熙,因为他比所有封建皇帝多的一点,是他懂科学,懂几何算数化学解剖等等。我当时就在想,哇,这皇帝好厉害啊,还在他的图片上画了一个大五角星表示对他的推崇。

后来吧,小时候爱的有多深,现在讨厌的就有多深。一个喜欢自然科学,一个手中掌握绝对权力的皇帝,居然在国家层面上关于自然科学没有任何进步。和准格尔大战用了大量火炮,也知道外面有欧洲有沙俄,真的一点思危思想都没有?数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知道敌人有先进杀伤性武器而自己不支持自家人发展的,有吗?韩国冶金发达,弓弩强,秦始皇灭韩得技术,推广全军。匈奴骑兵强,汉武帝大练骑兵,以骑兵对抗匈奴。李世民习惯坚甲精骑冲阵,自己就掌握当时最好的装备。明太祖成祖都大量使用火器,建神机营,而整个明朝在皇帝奇葩,贪官横行,财政崩溃的情况下,依然能钻研火器,看到西方先进的红衣大炮也能主动采买。而所谓千古一帝康熙,自己知道外面的变化,知道火器的重要性,依然选择闭关锁国,把头往沙子里一埋,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这样的鸵鸟心态,就算两米高,能比得上飞翔的雄鹰吗?

清朝最优秀的皇帝大概是皇太极了,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大清王朝真正的奠基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学习明朝一切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惜年岁较大,没能撑到入关,不然个人觉得有机会上千古一帝的榜。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古一帝,中国有资格能去抢名额的只有秦始皇和李世民,成吉思汗也有资格,但是忽必烈就不行;汉武帝和明太祖都够呛,康熙算老几啊?

凯撒,大流士,亚历山大,曼苏尔,查理曼,苏莱曼,维多利亚这些人,哪个不是千古一帝?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古一帝?

先说个人能力。

康熙是一个人能从开局一个碗到高官显贵到统一中原到对外拓展吗?

连明朝的都比不了。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政,二民,三东。

千年级别的TOP就这三位,别的都往后稍稍。

大政还得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就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惨状而论,他佬也不过裱糊匠一名罢了,名虽开创实则守成。

皇帝们之间比实绩论排名,再烂的开创也强于最好的守成,当然得是大一统的开创,开了个割据的半截摊子不算。

所以选千古一帝只能从开基立业的皇帝中选。

汉高属于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汉朝的结构他并没有真正稳定下来,这个任务是文帝完成的。

光武其人,攀附太甚,流于下成。在第二档中高于司马炎、后于杨坚。

宋祖的成绩还是差的比较多。

一代天骄的文治实在是没法参赛。

明祖反丞相的制度设计实在是极度失败,虽然明朝政体的基本面貌是明宣宗设计的,但明太祖带的废丞相节奏实在是流毒太深。

清朝的开创应该由四个半皇帝来分享,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福临、玄烨,各有各的贡献,看庙号就知道了,大清前四代皇帝三个祖,可谓空前,应该也是绝后了。

二民晋千古帝是因为武功极盛,而且文治还不扯后腿,他领导的群相制运作堪为表率。

三东作为不是皇帝的皇帝,这本身就是一桩奇事中的奇事。所谓真正的皇帝,不需要皇帝名位傍身,没有君臣之实,名臣附其骥尾,没有君权神授,神州服其宰制。

书生领兵打下一座锦绣江山这种本来令人瞠目的事迹,于他也不是最令人惊叹的成就。他领衔手创的国体政体虽然出了一次意外,但是到现在尚且运转如常,吃得起亏上得起当,富得起也穷得起,比起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的实绩一点也不虚,明朝的内阁制相比之下可以拿去丢掉了。

这都是诸位参赛选手中出乎其类拔乎其粹的伟大成就,但还不是他最伟大的成就。

三东最伟大的成就,乃是以一人之盛德泽被五洲,引得四海归心、万邦悦服,以老大贫弱之中国,美苏两强的元首见他得叫“接见”,可谓儒门万古之绝唱,百代圣主之极限。

生前不败事、死后不败名,此人主之极矣。

在三东面前,诸皇帝皆需避道,千古一帝,舍他其谁?

至于玄烨么,他在第三档中排名靠前、在清代诸帝中执牛耳还是公允的,但是比真实能力,他应该逊于清高宗和清太宗。


user avatar   wei-tian-you-h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需要注意的是,自康熙开始的150年以来,清朝钦天监一直由西来的传教士担任监正或监副,从没有汉人和蒙人。显然,这不是为了中外交流,反而是阻塞了中国的天文学发展,防汉防蒙!

西方传教士曾经送给康熙一个计算器,康熙看到后惊骇不已,他想的不是这个东西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服务于工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担心蒙人和汉人学会此物,会出现统治者驾驭不了的局面,因此说了六个字:"勿为蒙、汉所学"。

据史料记载,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加,发明了盘式手摇计算器,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不仅缩小了体积,还提高了计算数位。

传教士张诚在日记中记载,他曾受康熙委托,从法国给康熙带来了一台手摇式的计算器,康熙第一次见计算器时,对“此物”大加赞赏,当时康熙身边有一位儿子,是康熙钦定的继承人,康熙赞叹完计算器后,教儿子使用,最后轻声对儿子说:“勿为汉、蒙所学”。

在当时康熙用的还是算盘,所以当他看到计算器后,感到惊喜不已,在传教士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熟练的使用手摇计算器,提高了他计算数学的效率。



康熙的手摇计算器,能进行十万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在计算器表面,有十个圆盘,代表十位数,并写上“拾万”、“万”、“仟”、“百”、“拾”、“两”、“钱”、“分”、“厘”、“毫”,然后在每个圆盘周围沿着逆时针方向刻有数字,即从一到九。在使用的时候,要用旋钮转动计算机中的齿轮,就如同我们给老式座钟上劲一样。

随着旋钮带动齿轮转动,在表盘上就会显示对应的数字,而且到了数字9之后,还能自动的进一位,这也是它高级的地方。

为了保持自己学霸上的这种优势,圣祖爷还限制对于西方几何历算书籍的汉语翻译,要求传教士只翻译成满文,甚至阻止书籍在宫廷机构内部流通。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康熙自己或许爱好科学,但却不允许汉蒙学习。对此,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统治!

也就是说,康熙或许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所以也就不允许外界流传,尤其要不能让汉人知道,要闭塞这一点,让汉人越来越愚昧,这样好统治。也正因为如此,梁启超才认为,康熙是中国“愚民统治”的关键人物。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康熙不喜欢科学,或许就不知道科学的力量,那么可能就不会禁止中西方科学交流。所以,康熙喜欢科学,对中国而言反而是一件坏事!

我国黄履庄于1675年至1685年期间也制造过显微镜。我国使用“显微镜”一词,就目前所知,最早出现于李渔成书于1658年的小说《十二楼·夏宜楼》中。在这本书中,他写道:“大似金钱,下有三足,以极微、极细之物,置于三足之中,从上视之,即变为极宏、极巨。虮虱之属,几类犬羊;蚊虻之属,有同鹳鹤;并虮虱身上之毛,蚊虻翼边之彩,都觉得根根可数,历历可观,所以叫作显微,以其能显至微之物而使之光明较著也”。李渔所说的乃是单式显微镜,因为书中所说的“大似金钱,下有三足”,与现今的座式放大镜大致相似。

从乾隆的《咏显微镜》一诗中,可以看出只是将显微镜作为把玩之物:

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厘。

远已莫可隐,细有鲜或遗。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嘉庆有《显微镜》诗云:

西洋多巧思,制镜显纤微。

贯蝨车轮巨,雕猴棘刺肥。

邻虚清眼界,纳芥妙天机。

心鑑悬丹陛,无形烛九围。

===================================

诠释什么叫一帝成名万民愚。。。。

席泽宗 :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


节选:

“一门新学科由于他个人的好奇就加以介绍,而由于他自己的不懂又定为无用”。这个人又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关系太大了。这样,这位皇帝学习科学的动机和目的就很有研究的必要了。在这方面,1944年邵力子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对于西洋传来的学问,他(指康熙)似乎只想利用,只知欣赏,而从没有注意造就人才,更没有注意改变风气;梁任公曾批评康熙帝,‘就算他不是有心窒息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据我看,这‘窒塞民智’的罪名,康熙帝是无法逃避的。”

以下就沿着邵力子先生的这段话,做一些分析。先说“窒塞民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任何一个封建皇帝都不可能认真地去普及教育,普及科学。

康熙皇帝做得更绝,他把科学活动仅限于宫廷之中,《张诚日记》上写着,1690年2月17日康熙皇帝对他们说:“我们这个帝国之内有三个民族,满人像我一样爱敬你们,但是汉人和蒙古人不能容你们。你们知道汤若望神甫快死的那一阵的遭遇,也知道南怀仁神甫年轻时的遭遇。你们必须经常小心会出现杨光先那种骗子。你们应以谨慎诫俱作为准则。”

张诚(J.F.Gerbillon,1654—1707)接着写道:“总之,他告诫我们不要在我们所去的衙门里翻译任何关于我们的科学的东西,而只在我们自己家里做。”康熙把传教士当作自己家里人,并要求他们对汉人和蒙人进行防范,这就妨碍了科学和文化的交流。

张顺洪先生指出:

“康熙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与明末是有很大区别的。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的活动是在中国士大夫、学者与西方传教士之间自发进行的,皇帝本人并未直接参与。康熙时期情况却不同,皇帝本人对西方科学技术有很大兴趣,而学者与西方传教士之间的文化交流却少见。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容易受到皇帝个人兴趣的影喝。一旦皇帝本人对西方科学技术失去兴趣,那中西文化交流就会受到挫折。相比之下,明末的中西文化交流更有‘群众基础’,更有可能发展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洪流,而这种发展趋势却被明清易代所中断。”

为了“窒塞民智”,和个人的独断独行,康熙又扼杀了另一门新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当巴多明(D.Parrenin,1665—1741)将他给康熙讲授的人体解剖学讲义用满文和汉文整理成书,并绘图子以说明,准备出版时,康熙立即下令:“此乃特异之书,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据潘吉星先生研究,巴多明原稿书名为《根据血液循环理论及戴尼(Dienis或Diones)的新发现而编成的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铨释》(Antonie Medchoue),原稿后来传回欧洲,存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1928年才得以出版。

===================================

席泽宗院士:“康熙盛世”是中国科学衰落之始

——与席泽宗院士对谈

作者:原中国科技大学方校长

文章来源:《争鸣》杂志

老友席泽宗院士八秩在望。今年本有可能同他在柏林见面,因MG11大会邀请他做超新星1006千年回顾的报告。泽宗兄以他的“古超新星新表”(1955)在学界驰名半世。以下就是三个月间,2006年8-11月,多次电话往来的一个记录。略去有关时事和往事的点评,只记席教授的科学史,特别是中国科学史的精论。
F:我看了你关于康熙的文章,你的结论是中国的科学直到清初康熙一朝才真正开始衰落。
X:对。

F:在清帝中,康熙似乎是最爱好自然科学的。他请传教士教他西方科学。他对算学和天学都有相当的了解。你说他是“窒塞民智”,何以为据?
X:康熙“窒塞民智”一说,最早是梁启超提出来的,后来邵力子也论证过。确实,康熙学过算学和天学。不过,他的目的不是倡导科学,相反是为了堵塞现代科学在汉民族中的传播和发展。证据之一就是他请传教士的目的。明末的士大夫和学者可以同西方传教士自发地交流,万历和崇祯皇帝基本不管。而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自康熙一百五十年以降,清廷的钦天监一直由西来的传教士担任监正或监副,从没有汉人和蒙人。康熙请传教士监理钦天监,目的不是开启中西交流,相反是为了“窒塞” 中西科学技术交流。
F:据我所知,就在康熙年代,伦敦有了皇家学会,巴黎有了皇家科学院,柏林也有了科学院。它们对欧洲的科学发展是一大推力。
X:是。康熙同法王路易十四和俄国的彼得大帝在同一时代。传教士也向康熙介绍过路易十四创建的“格物穷理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和“天文宫”(Observatoire de Paris)。
F:创建科学院似乎是那个时代的帝王的一个时髦。据传康熙在上朝的时候还发表过他的数学论文,康熙是不是也有意要创建大清科学院?
X:你指的康熙的数学论文可能是《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不过,没有记录显示康熙对建立科学院感兴趣。路易十四访问过他的“格物穷理院”,没有发表论文。他建“格物穷理院”目的是倡导法兰西的科学研究精神,培养人才。康熙的政策则是巩固“御制”,遏制汉民族的科学研究精神。在清初,还有“南王(锡阐)北薛(凤祚)”等精通数学,天文的非“御制”人材。那是明朝学界的残留。后来,就彻底没有了。
F:没有人材。似乎也没有“审造器”。如果去参观过北京的古观象台和南京收藏的古天文仪器。就会发现,大清朝的观象台竟然还没有一架天文望远镜。清朝的天文学家竟然还不知道造望远镜?
X:当然知道。徐光启在1629年就建议制造天文望远镜,那是在伽利略天文望远镜之后二十年,这是很快的了。康熙也知道望远镜。北京的故宫中就有上百架望远镜,多为康乾“盛世”所收藏。但是,康熙防备望远镜的扩散。康熙命令传教士不要去做望远镜。望远镜只能是御用,所以,观象台上反而没有望远镜。清宫中的御用的天文仪器比天文观象台上的仪器多得多。整个清朝发表星表都是没有望远镜的实测数据为根据的。那还能不落后?康熙是怕仪器一经拿出宫外,就会有汉人复制,改进,满族统治集团就不能垄断了。
F:还有没有其他的垄断证据?
X:代数。不像算术,代数要靠一套符号。符号就是代数的语言。1712年耶稣会士傅圣泽写了一篇《阿尔热巴拉(代数)新法》向康熙介绍符号代数。康熙看不懂,他说此新法“可笑”。他下令不准代数新法传播。所以,直到1859年代数符号法才开始在中国流传,那已是150年之后的事了,早已不再是新法。
F:“可笑”一说,是典型的不懂装懂的心理表现。这不奇怪。1949年初,在北京,我初三,被叫去给一个文化补习班上初中代数(当时有很多文化补习班)。当我用符号讲a=-(-a)时, 班上年龄大的人都不明白,年轻的则易于接受。1712年康熙已经58岁,弄不懂代数符号法,情有可原。不过,我记得康熙还很爱说别人不懂科学。
X:1689年,康熙在南京要捉弄(贬低)大臣李光地。康熙事先问耶稣会士南极老人星出地平几度。见到李光地上朝后,康熙考问他:“可识老人星?” 李光地无以对。康熙得意了:“老人星在北京自然看不见,在南京就看得见。到了你的老家闽广,连南极星也看得见。” 康熙得意忘了形,在闽广,南极星是看不见的。梁任公(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李光地随后被降级)的一个工具,一点不错。
F:从代数符号到南极星,证明康熙对近代科学所知也有限,是不是同传教士有关系?
X:有关系。康熙只向传教士学西来的科学,并没有真正开启中西学术交流的大门。中西交流在当时已经没有技术上的困难。亚欧水上交通已很发达。前面说过,西方科学文献在明代就能及时地送到中国。当时有些欧洲学者还很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得到中国学者的响应。开普勒的Tabulae Rudolphinae于1627年一出版,他立即寄到中国一本。传教士对中西学术交流有很大贡献。有些耶稣会士的确是一流的学者。尽管如此,他们也受到罗马教廷的影响。譬如,他们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一直态度暧昧,可能并不只是学术上的原因。
F:你在文章一开始引用胡适的话说,明末还是可以的,但清代以降,中西“双方(科学)相差,真不可以道里计”。你能不能更定量地说一说,康熙一朝,中国的科学到底衰落了多少“道里”?
X:康熙在晚年(1713-1722)主编了100卷的《律历渊源》。其中《数理精蕴》53卷,他自认为是,也曾被誉为是当年的数学百科全书。十六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的数学进展主要有,代数符号(1580),对数(1614),计算尺(1620),解析几何(1620),加法机(1642),微积分(1665)。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无此二者,很难明白和应用牛顿力学。然而,“数学百科全书” 《数理精蕴》中竟然完全没有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编撰者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两门新发展的数学。明末1630年的“崇祯历书”虽也落后西方。但还远没有落后到全然不知最新重要发展的地步。
F:我离开中国快十七年,对“最新重要发展”也陌生。到是常听说有“康熙大帝”(譬如本问题提问人,括号里为答主添加)之类显灵于视频之中。你对这位视频“康熙大帝”,有何评价?
X:哈哈…哈哈…不值一谈,不值一谈。清末以来中国的屡败于西方,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传统的文化或者制度有大的问题。而在于满清王朝的性质是一个外来的异族政权,满洲统治民族私心自用,为了防汉制汉,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对汉族人民百般压制,满汉相猜,上下离心,导致康熙以后中国科学技术迅速落后于西方,大大的延误了中国社会走上工业化进程的时间,在清末仍不得不屡败于西方列强。从康熙的 “窒塞民智”到 “窒塞民智”的再显灵,呜呼!
后记:席泽宗院士的答话,没有字字经他本人审阅(眼疾,难阅读)。如有误,我负责。席院士的更详尽的论证可见他的 “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等论文(《古新星新表和科学史探索》,2002)。
11/23/2006,Tucson

康熙是明君吗?非但不是,反而是中国人的暴君。

从席院士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一点:清朝亡于防汉。


《后秋兴》·钱谦益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楼?

望新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user avatar   cao-jie-66-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明帝让自己爹不要度洛阳那边的田,就已经打脸这些洗白刘秀不怕世族阶级的人了。汉唐时期的世族阶级这个大家伙最后还是靠黄巢等人解决的。




        

相关话题

  鲁迅发薪日逛琉璃厂是谣言,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该日记属伪造,相关内容纯属杜撰」,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如何评价于2017年5月26日去世的布热津斯基及其著作? 
  明朝说过元朝有四等人制度吗?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嘴炮事件? 
  文物在博物馆里能保存多久?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中国”这个名称还会存在多久? 
  英法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 
  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这三个人确实违背民族大义,但对自己对百姓,他们难道有更好的选择吗? 
  历史上有哪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例子?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炊事班每天准备 7 顿饭,比美国航母多 2 顿,引来众吃货「线上打卡」?
下一个讨论
中国会否很快将进入廉价劳动力短缺阶段?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