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老袁 邀,终于at上了。
题主先数数李渊李建成亲自打了多少仗,再数数朱元璋亲自打了多少仗,然后再来谈“威望”二字。
“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忠于皇权”这种论调,除了现代一些专注理论创新的象牙塔砖家和键盘侠loser,任何一个真正管过点人事儿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战役复盘或势力分布什么的,说起来太复杂,以下是李世民战场救人记录:
黄君汉夜从河中下舟师袭回洛城,王世充伪太子玄应率诸骁将尽锐攻击,而校尉张夜叉等七十馀人戮力拒之,会帝发兵来援,贼众乃退。——《册府元龟·帝王部·功业》
洛阳之战对回洛仓(孟津渡口)的争夺战,在黄君汉所部奇袭拿下回洛城后,李世民星夜援助黄君汉打退了前来夺回仓城的王世充精锐。
***另请特别注意:此处“尽率骁将”前来与李世民交手的,是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
庚戌,王泰弃河阳走,其将赵夐等以城来降。别将单雄信、裴孝达与总管王君廓相持于洛口,秦王世民帅步骑五千援之;至轘辕,雄信等遁去,君廓追败之。——《资治通鉴·唐纪四》
王世充守将放弃河阳后,唐军展开了对洛口渡口的争夺,李世民亲率精锐援助负责攻打洛口的王君廓,而且敌方将领是曾经两次想要他命的单雄信。(可惜这次飞将军太怂,还没等李世民走到呢就跑了……)
罗士信取千金堡,秦王令屈突通守之。王世充自来攻堡,通惧,举烽请救。太宗度通力堪自守,且缓救以骄世充。通举三烽,已急,秦王方出援之。左右未获从,以两骑而进,遇贼骑将葛彦璋,射之,应强而坠,擒之于阵。后军亦继至。通军复振,表里奋击,世充大败。几获世充。——《武经总要·后集·卷九》
屈突通守千金堡遭王世充围攻,按《资治通鉴•唐纪四》记载,此处一同遭遇围攻的还有窦轨,李世民出动玄甲军前去营救,不顾左右是否跟上,轻兵而进,亲手射落敌军骑将葛彦璋,大败王世充。
贼众殊死战,散而复合者数焉,帝所乘之马中箭而死。易马又战,地既险隘,贼多牌槊,骑战稍难。帝亲自射之,莫不人牌俱彻,应弘而倒,自辰及午,贼众始退。——《册府元龟·帝王部·神武》
洛阳城下最惨烈的北邙山之战,王世充军阵“散而复合”就是不破,李世民发挥自己“天策上将大羽箭”的看家本领,射倒了前排的牌槊兵,为己方骑兵冲阵撕开了缺口——要知道,李世民刚刚因为坐骑中箭而身陷重围(就是“昭陵六骏”飒露紫的故事),等于是才捡回一条命,回来之后一转身又跑去最危险的地方帮忙——短短的几句话,却诠释了什么叫出生入死。
***说到这再插一句:飒露紫雕塑上那位丘行恭,后来也成为了玄武门功臣(“隐太子之诛也,行恭以功迁左卫将军”,《旧唐书·丘行恭传》)——丘行恭的祖父是北魏的镇东将军,父亲是隋朝的右武卫将军,平城郡公,博陵、交趾二郡太守。李世民身为皇子以身犯险不可思议,而甘愿让出座骑、自己持刀步战的丘行恭又何尝不是贵胄之子?之前在一个回答里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门阀时代贵族出身当然有号召力,但你的手下、功臣、幕僚也都是大大小小的贵族,没有过硬的实力,光凭一个出身唬得住谁啊?!
黑闼潜师袭李世勣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资治通鉴·唐纪六》
洺水之战前,刘黑闼夜袭李世勣军营,李世民率兵前往营救反被包围,差点把自己陷在里面,幸亏尉迟敬德及时救驾才突围而出——总有人以此批评李世民战场大冒险玩多了总有玩脱的时候,可又有谁想过按照“主帅的生命安全大于部将”的政治正确,李世民本没有义务去救李世勣呢?
而这一点,恐怕每次跟着李世民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唐军都已经习惯了。
上面两场战斗记录,第一场柏壁之战,李世民追击宋金刚,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不顾手下劝阻,带头策马挺进山谷;第二场洛阳之战,唐军的先遣部队与王世充遭遇,寡不敌众,李世民却命令左右先归,自己殿后。
—— 一进一退,“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统帅不只活在演义小说中而已。
说到这实在忍不住再插一句吐槽:翻案党(特别是李建成粉)总喜欢说“李二粉都是不看史书只看电视剧来的”——我就想问问目前有哪一部电视剧把史书上那个一身是胆骁勇过人的天策上将给拍出来了?哪一部?!!搞得现在路人眼中的李世民不是心狠手辣阴谋家就是遛鸟白胖子,社稷一戎衣、腰间大白羽、文皇方不愧英雄、太原公子自无双 这些反而需要科普了!
所以,屈突通为什么跟着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窦轨为什么在益州帮忙铲除亲近东宫的韦氏势力?黄君汉为什么从潞州刺史任上转投秦王府帮助李世民“式清宫禁”?李世勣为什么屡次对李世民说“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并先后推荐了张亮、张公谨入府?(《资治通鉴》中李靖、李世勣守中立的说法取自笔记小说。并且即便采信“中立”的说法,李世勣还是推荐了张亮、张公谨这两个前瓦岗出身的超级打手给李世民……)
因为李世民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在秦王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打压猜忌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站出来报答旧主一条命。
李世民敢“造反”的底气从哪里来?大概就是从所有被他救过的人那里来的吧!
多年后,唐太宗在《九嵕山卜陵诏》中写道:
佐命功臣,义深舟楫。
古人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关于“身先士卒的巨大作用”这一点,李渊本人并不是没有认识。据《大唐创业起居注》(没错就是这本)记载,李渊在太原起兵刚刚走到清源县时,曾于巡营时对他的大郎、二郎说:
启基创业,未有无功而得帝王者也。吾生自公宫,长于贵戚,牧州典郡,少年所为,晏乐従容,欢娱事极。饥寒贱役,见而未经,险阻艰难,闻而不冒。在兹行也,并欲备尝。如弗躬亲,恐违天旨。尔等従吾,勿欲懈怠。——《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
李渊:自古开基创业,从来没有不付出辛劳却能登上帝位者。我生于国公,长于贵戚,少年时代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宴饮享乐而已。饥寒劳作,我见过却未经历过;艰难险阻,我听说过却未参与过。此次起兵行军,我一定要把它们都加倍地品尝回来,如果不能亲临一线,恐怕会违背天旨。
不得不说……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