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E的探测威力应该说是较为理想的,毛子也没有说假话,只不过很多人对雷达威力的理解上出了点小问题。
雪豹-E对3平方米RCS目标迎头探测距离350~400km的描述,应当是出于“凝视”工作状态下得到的数据,而其也有另外两个描述,即对1平方米RCS目标探测距离220km;对0.01平方米目标90km。
为什么说350~400km的数据是处于“凝视”状态下而非正常广域扫描的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以下将通过估算计算证明。
第一,对1平方米RCS迎头目标距离标称220km水平,按照搜索雷达威力公式可知,对3RCS目标距离应为1.31倍,即为约290km,考虑到距离增长带来的双程X波段路径大气损耗约2db,其实际威力应当小于290km,在270km左右水准,与350~400km水平差距很大。
第二,假定220km数值为真,根据公式换算可知,对-20db的RCS目标探测距离应为0.31倍,即约68km,同样考虑到距离变换带来的双程大气损耗,取90km左右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数值,能够自洽吻合。
第三,对比同时期的zhuk-AE有源相控阵雷达,zhuk-AE雷达标称对3RCS的目标迎头探测距离为130km。雪豹-E雷达的接收支路采用了类似AESA的接收单元设置低噪放大器设计,而非传统PESA架构集中接收转换设计,其噪声水平仅略高于zhuk-AE不到1db,避免了PESA接收噪声偏高5~6db的缺点。雪豹-E使用大功率行波管放大器,平均输出功率达5kw,而zhuk-AE仅不到1kw,二者天线直径分别为0.575m,0.9m,天线增益约为34db,38db,计算总雷达平均输出功率孔径增益乘积除去接收支路损耗差距,考虑大气损耗之后估算得出雪豹-E的距离应为250~260km水准,与前述结论基本吻合。
对于雪豹-E雷达的凝视模式,雪豹-E雷达有多种扫描工作状态,广域搜索通常使用水平正负120度,俯仰正负60度角进行扫描,而HUD窄视场扫描使用水平30度,俯仰20度进行扫描。
使用窄视场扫描时,扫描立体角仅为正常扫描的2.1%,可以等同于每个扫描波位脉冲积累数上升为47.6倍,如果是非相参积累,可以将信噪比提高6.9倍,提升雷达标称距离从270km到420+km,考虑到双程大气损耗,在350~400km算是合适的距离,能够与描述吻合。
综上所述,雪豹-E雷达对3 RCS迎头目标高空无杂波区探测标称距离取270km左右,对1 RCS目标取220km左右算是比较合适的数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知道标称累计探测概率是多少,按毛子通常习惯称单次扫描概率为0.5,美标和中标通常累积取0.85或,习惯上将二者认为类似,但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还需进一步确认。这也是老习惯了,N019和N001的描述中也可以屡屡见到类似的情况,并不是毛子在吹牛。
总的来说,雪豹-E雷达有如下设计优点:
1:采用机械平台配合天线进行辅助摆动与滚动动作,能够扩展天线工作离轴角,降低因为偏离法向方位带来的波束畸变效应,保持雷达威力,扩大搜索范围。高达120度的滚动角有利于调整天线垂直水平极化,有利于截获海面目标,适应复杂情况。
2:使用两个峰值输出功率达10kw的chelonk行波管发射机,雷达平均输出功率达5kw,适合高峰值功率,窄脉冲低占空比工作情况,性价比高,便宜且技术含量要求较低。
3:接收系统使用类似AESA架构设计,每个单元模块直接接低噪声放大器,避免传统PESA架构接收支路损耗较AESA偏大5~6db的缺点。
有如下缺点:
1:使用电真空器件行波管作为发射机而非全固态器件,工作状态高压,需要大量隔离防护装置,导致雷达系统体积重量偏大,例如N011M雷达全重就达到了650kg,而zhuk-AE,APG-81雷达等仅为220kg级别。固态器件的可靠性要更好,并且更加容易进行波形捷变。固态发射机更容易获得长脉冲信号,例如准连续波和连续波信号,有利于雷达LPI性能。固态器件的工作带宽与瞬时带宽要更好,有利于雷达抗干扰能力。
2:雪豹-E雷达发射端仍然是传统PESA架构,其发射功率转换效率偏低,发射波形变换控制精准度和有效口径,增益,旁瓣等特性偏差,不利于雷达进行电子战对抗,LPI实现,提高探测威力。发射端中心馈电配合移相器,接收端为四通道模数转换,数字子阵太少,只有基础的能力和正规数字阵相比也存在先天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