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恰恰相反,对诸葛亮的崇拜首先兴起于民间,百姓巷祭,戎夷野祀,甚至以江湖倒逼庙堂: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
直至景耀六年,也即蜀汉灭亡前夕,诸葛亮才得以立庙于沔阳,此时诸葛亮已享受了蜀汉百姓甚至戎狄近三十年的香火。
待到西晋,由于曾经的敌对关系,官场对诸葛亮的态度虽以褒扬为主,也有贬抑,譬如托身非所云云。孔明崇拜仍然主要存在于民间: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甚至所谓的封建统治者因为孔明的民望太高,以臣凌君,还试图搞些破坏。譬如蜀献王朱椿见武侯祠香火鼎盛而昭烈庙乏人问津,于是乎毁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
然而,有用么?大伙儿都知道成都头号名胜是武侯祠,有几个知道汉昭烈庙?结果民间都传说刘备被搬进了武侯祠,囧。
因此,所谓的“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纯属胡说八道。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全民偶像人物,便在于其身上闪光点太多,不同的人物可以见仁见智。
统治者见其德见其才,故而推崇之。
(孙)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百姓见其清廉见其公平,故而推崇之。
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知识阶层更不必说,三顾茅庐为帝王师是多少代文人的理想,譬如李太白隔三差五就得流一次哈喇子: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别高看所谓的封建统治阶级,缺乏广泛民意基础的尬推毫无卵用。倘若缺乏了民意基础,再造神又有什么用?譬如我大萌蜀王强推昭烈庙事件,又如历朝历代真正强推的文庙十二哲、七十二贤,你能认识几个?历史级全民偶像的诞生必然是抓住了各阶层的普遍痛点,于是乎儒家当道孔明是大儒——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法家当道诸葛亮又成了大法家。
对于这么一位甚至赢得了敌手尊重的杰出人物,在身后名方面获得怎样的成功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司马家爷几个和孙十万一拍桌子:我等尚是亮粉,你们有什么资格当亮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反复证明,一切皇帝老儿的自嗨,一切人造黄油式的偶像必然被雨打风吹去,在历史的大潮中洗刷得一干二净。正如历代统治者大力旌奖,竖碑立牌坊的忠臣烈女何止万计,如今在人民的集体记忆中又剩下了几位?皇帝的谥号水涨船高,从一字褒贬到我大清动辄十几二十字的尬吹,末了刨去替历史系学生添堵,又有什么用?挖空心思将“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刻上了壮碑又如何?老百姓就知道仨字——老妖婆。
正如海瑞在《大明王朝》的终章中所言,真正的山,真正的碑在哪里?
很可能会。
在日本,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看动漫也是小孩子的事,只不过沉迷动漫的人比较多动漫产业庞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听到支持动漫产业的声音。证据就是很多日本动画里反映出有隐宅的普遍现象。(害怕被人认为幼稚/恶心而隐藏自己的宅属性)
在美国,我不太清楚,但是日本动画一类貌似都非常小众,不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