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全面放开二孩会出现哪些社会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时间恰好过去两年。「单独两孩」的效果,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见——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成功进行再生育申请并且通过审核的仅有131万对夫妇,远低于计生委之前所谓的每年100到200万对新增新生儿的预测。那么,「全面两孩」会给中国人口带来多少改变呢?

政策窗口大小


一些朋友根据单独二孩的经验,给出了这样的判断:人们已经不愿意生育了,全面二胎,也不会有很大效果的!

是否如此呢?先看一张图:

上图是CFPS(2010)数据中,分妻子年龄的夫妇对数。绿色部分在很多地区早已可以生二孩,之前的「单独两孩」政策,也只是对其中的红色部分起作用。而「全面两孩」政策,作用的是图中的蓝色部分。蓝色部分的夫妇总量,是红色部分夫妇总量的接近9倍。换个通俗的说法,如果「单独两孩」只是将生育政策的窗户打开了1指宽,那么「全面两孩」就是把窗户一下子开到十指宽了。

年龄结构

但是,9倍的政策窗口大小并意味着「全面两孩」就肯定会带来「单独两孩」的9倍新增人口,原因可以看下面两张图:

可以看到,单独夫妇虽然人数少,但是夫妇年龄结构相对年轻,集中在25到30岁左右。而非独生子女夫妇的年龄结构就要老得多了,竟然是40岁以上的部分最为集中。较为老化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面两孩」的政策效果。

生育意愿

虽说所有非独生子女夫妇都会被包括在政策作用对象之内,但是,「全面两孩」真正的政策作用对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非独生子女夫妇,已经有一个孩子,且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想生第二个孩子。理由很简单,如果已经生了两个孩子,那么已经不在「全面两孩」政策允许范围之内。而如果这对夫妇一个孩子都没有,那么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没有「全面两孩」政策时也是允许的。我们正是要找到这样一群人,计算他们的第二孩的生育意愿到底有多少。

从CFPS数据中,可以看到仅有一孩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数量占比如下图:



从总数上来看,大约50%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且他们集中在30岁左右。使用CHNS的2009、2011数据,可以计算不同家庭情况女性的生育意愿,问卷中题目的问法是这样的:在现有情况下,「如果你可以选择所要孩子的数量,你想要几个孩子?」。这是一个询问生育意愿的题目。我们将那些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全部拿出来,检查他们的分年龄生育意愿,见下图: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随年龄下降趋势。在一个妻子为20岁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家庭中,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的再生育意愿为0.9个孩子;妻子年龄越大,再生育的愿望也就越低。

「全面两孩」 政策释放的生育意愿有多少?会增加多少新生儿?

将每个年龄段的夫妇中已经有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数量算出来,乘以这个年龄已经有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的再生育意愿,最后按年龄加总,总数约为2517万人。意思是,受「全面两孩」开放的影响,对于现有夫妇来说,共有2517万个意愿内生育将不再违反政策。

当然,这2517万个不再违反政策的意愿内生育,并不一定会成为生育现实。我在这篇文章(

单独二胎政策,为什么卫计委算错了?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

)中提到过,从生育意愿到生育现实要走很多道关卡,最后的实际生育数量必定要少于意愿数量。那么,从意愿到现实的转化率是多少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单独两孩」政策释放出的意愿与实际生育之间的差距。使用同样的数据和方法,我们可以算出约303万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根据之前的数据,「单独两孩」实施一年半左右,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的审批通过量为43%(审核通过131万)。按照这个意愿到实际的成功率,如果「全面两孩」立即实施,一年半之内的审核通过量会达到1085万人。若审核通过的夫妇绝大多数都能够成功生育,两年左右将会新增1000万左右的新生儿,相当于在当前基础上每年新增33%的新生儿。


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表示十分欣慰,而另外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倒吸一口冷气。切莫着急,1000万新生儿看起来数量虽大,却有着许多先决条件和限制因素。

首先,这1000万人是根据现存夫妇的总量和结构计算出来的,是一个生育意愿总存量的释放,也是一个一次性的释放。当这批人的生育意愿释放完毕,接下来,就得靠新增的新婚非独生子女夫妇继续进入这个政策的作用窗口中,除非有什么「全面三孩」之类的进一步政策出现。

但是,新婚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本身就是一个正在萎缩的群体。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一个1990年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仅有20.8%,2000年出生的人口,独生子女概率上升到47.2%,按照这个速度,一个2010年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可能会超过70%。那么,在一个最一般的假设下,1990年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概率应为0.8*0.8=0.64,2000年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概率就下降到0.53*0.53=0.28。等到2010年出生的孩子进入婚姻阶段,非独生子女夫妇的概率就只剩下0.09了。「全面两孩」的政策窗口,会很快越变越小。

其次,新婚的非独生子女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根据2013年CGSS数据,女性按照年龄分的生育意愿如下图(注意坐标底部为1.5)所示,2013年的15至19岁女性,生育意愿仅勉强多于1.5个孩子,这批人进入婚姻后,因「全面两孩」政策而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也会相应减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在计算出1000万这个数字时,所使用的数据都是2010年数据。到现在,已经5年过去,一些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可能已经无法再生育,新增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比例也在降低,他们的生育意愿也比5年前又低了不少,这导致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已经没有2517万那么多,或许已经下降到了2000万左右;另外,单独夫妇的比例上升,也使得「单独两孩」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也可能不止303万那么少,用实际审批数字131万比上增大的生育意愿数字,算出的意愿转化率也不会有43%那么高。因此,考虑到数据使用时间和变化趋势,我们比起5年前,面临的是一个正在萎缩的生育意愿,乘上一个被高估的意愿转化率,两年内「全面两孩」政策导致的新生儿增量可能会比1000万还要低一些。如果「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推迟,新生人口增量还会进一步降低。

综上所述,「全面两孩」如果能够立即实施,会释放2000万人以上的生育意愿,这会在两年内带来一个1000万人左右的人口增量。但随着存量意愿释放完毕,新增非独生子女夫妇比例的降低和年轻人生育意愿的萎靡不振,「全面两孩」在未来3至4年后的政策效果会快速减少,并让位于「单独两孩」的政策效果。而之前计算的前提,则是政策立刻落地施行,落地施行得越晚,效果也会越差。

后记:

1,本文仅讨论人口情况,暂时不涉及其他社会现象,可能有些跑题,向大家道歉。

2,一些回答说,人口结构会从421变成422,这个比喻很有趣,但不是全面两孩的结果,而是双独二胎的结果。如果夫妻双方均非独生子女,在全面两孩的作用下,是会从442变成444。

3,还有一些回答说,全面两孩放开会导致女性找工作更难,但其中还存在差别——独生女早在单独二胎时就已经受到影响了,在这一轮政策中其实根本没有受到影响,只有非独生女才受到这一轮政策影响。对于独生女来说,由于非独生女会因为本轮政策受到更大的歧视,在性别替代比较差的情况下,非独生女没能进入的岗位难以分配给男性,会留给独生女,因此独生女的处境反而会比之前有所好转。

4,任何放松生育限制的政策,都只能对目前生育意愿较高的那批人起作用,当限制逐渐放松,意愿生育率在政策限制线以上的那批人群的存量全部释放完毕之后,再继续放开生育,对意愿生育原本就低于政策限制的人们来说,毫无作用。中国目前的情况便是如此,30岁以上女性的生育意愿远高于新婚女性,放松生育限制,对前者有用而对后者无用,此时如果政府想要继续提高生育率,就只好用到经济激励,行政推动,甚至是强R^&KI%HR


user avatar   tian-ji-s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数据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尤其是里面非独夫妇和单独夫妇的年龄构成,我颤抖了。从2013年底单独政策放开,已经明显感受到之后高危妊娠的发生在显著增高。而如果结合这个年龄构成的变化,以及2014年公布的54%剖宫产率,仅从一个专科医生的角度,可以稍作一下展望。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开放二胎后的“再生育”,和普通的生二胎还是有所区别的。一般的生二胎,通常在生第一胎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打算了;而“再生育”,则很多是本来已经放弃生育的女性,对于生育计划的再次规划。因此,这样的“再生育”,给第二胎的孕产过程带来更大的风险。

比如三年多前我在回答

中国孕妇剖腹产率超警戒线三倍,是否说明医院唯利是图?为什么?

时就提到,中国畸高的剖宫产率,和计划生育政策脱不了干系。

剖宫产的影响,主要是在产妇身上,而且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影响是远期的,就是说是对下一次生育的影响,比方说疤痕子宫的破裂、前置胎盘、疤痕妊娠等等。在一胎政策的影响下,每个家庭对于这个唯一的宝宝都很看重,很多妈妈都是抱着宁可我受苦,也要宝宝好的心态来生孩子的,觉得我肚子上挨一刀没事,万一生的时候孩子缺氧就麻烦了;而且反正就生一个,下一胎的不良影响就根本不用考虑了。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很多人铁了心要剖宫产,根本听不进医生的劝告,也就很好理解了。我之所以说这个原因最重要,是因为一方面,这是我们国家特有的,要讨论我们国家高剖腹产率的问题,就不能绕开这一点;另一方面,这个原因可以几乎把前面的几个原因都包含进去:因为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所以就特别强调良辰吉日;因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在产妇而且多是远期影响,而中国的很多产妇估计这辈子就生这一回了,那么中国的医生在评估风险的时候对剖宫产的风险评估就会下调,从而提高了剖宫产率。这一条国策,左右了医患双方的决策,所以我说,这几乎是中国高剖宫产率最重要的原因

2014年最新的国内剖宫产率是54%,就是有超过一半的女性,生孩子的方式是剖宫产,部分地区达到了72%。这其中,全国范围内因为产妇要求而进行的无指征剖宫产占了25%,最高的医院达到了50%。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没有生二胎的打算。现在,政策放开了,重新规划了,我们将要面临什么?

从数据帝的回答中,我们看到非独夫妇的年龄结构明显偏大,集中在35-45岁之间。这是一个可怕的年龄结构。

在医学上,超过35岁的孕妇,被称为高龄孕妇。

无论你的身体多么健康,只要年龄超过35这么一条,就可以被划分到高危孕产妇的行列!

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超过35岁怀孕,无论是孕产妇还是胎儿,各方面风险都明显增高。

比如说不孕。

据统计,35岁女性的生育能力只有25岁女性的一半,而40岁时又只有35岁时的一半。因此,可以想见,当这批重新进行生育规划的高龄女性准备怀孕时,她们最先遇到的可能就是不孕的问题。所以,各个医院的不孕不育科可能要迎来一个高峰。同时,妇产科一直以来都是混乱的医疗市场的重灾区,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吃亏上当(

当你遇到这些情况,请提高警惕 - 太医来了 - 知乎专栏

)。因此,和不孕不育相关的医疗市场乱象,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早部署整治,否则恐怕将有更多的家庭落入陷阱。


除了不孕,还有胎儿畸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这是最常见的几种染色体异常发病率和年龄的关系,你会发现,大约在35岁的时候,斜率陡然升高。据统计,仅仅21三体综合症这一种畸形,45岁女性怀孕的发病率就达到了5%。

所以,当你穿上防辐射服,精心挑选各种绿色食品,尽可能避免各种药物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你的年龄已经使你的胎儿畸形率升高了。

因此,可以预计对于胎儿畸形的各种筛查和诊断检查,将会非常火爆。比如最近刚刚规范化过的孕妇无创基因检查。同样,既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那么就要留意市场中的乱象。因为这是和下一代健康息息相关的,每年几百万上千万的基数,1%的差池,可能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除了畸形,还有一些和胎儿相关的并发症风险也会增高。

比如流产、早产、宫内生长受限,甚至宫内死亡。

据统计,30-34岁的早产风险大约4.5%,而35-39岁则达到5.6%,超过40岁,早产风险为6.8%。而早产儿,以及宫内发育迟缓的新生儿的出生,其日后发育存在缺陷的风险大大增高,这就需要社会加大对于儿童康复以及生理缺陷人群的保障。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开放二胎之后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应该做好准备,为那些随之而来的保障做好安排。要知道,以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生理缺陷人口数量的增加几乎是必然的。

除了胎儿的问题,孕产妇相应风险也在升高。

这是孕产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超过35岁,都是达到最高值。同时,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之前的高剖宫产率,可以想见,今后一段时期以内,病理产科的发生会显著增高,产后大出血、栓塞、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恐怕将更多的见诸报端。以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当孕产这一生理过程承受了更多病理性风险时,不知道医生承受压力的那根弦还能再绷多久。

目前新建了不少妇产科医院,不少民营医院首先进军的也是妇产科领域。这就造成了孕产妇的分流,民营医院或者新建医院,不愿接收太重的病人,于是疑难危重孕产妇更加集中到了一些三甲大医院。

我曾经统计了我们医院上半年剖宫产的构成比,发现胎位异常而去剖宫产的比例在下降,这部分患者被分流到了其他医院;而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的患者比例,在直线上升,这些都是产后大出血的高危病人。

比如前置胎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因为胎盘附着位置的异常,很容易出现孕期或者产后的大出血。据统计,前置胎盘孕产妇的死亡率较普通孕产妇增加3倍,因产后出血而死亡的孕妇产妇中,前置胎盘占了17%。而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中,高龄和曾经做过剖宫产手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下图的红色折线就是前置胎盘)

而我统计的我们医院前置胎盘患者,占了全部剖宫产患者的将近9%,从绝对数量上看,平均每天至少1个前置胎盘的患者进行手术。

当前置胎盘又遭遇之前曾做过剖宫产手术,那么这个危险系数再度飚高,在临床上被称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这类患者几乎都要面临早产,平均分娩孕周不到34周,超过七成的人因为大出血而需要输血,膀胱损伤比例超过三成,ICU(重症监护室)入住比例在30%-70%。

高龄女性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将近1%,当这个风险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再加上有一半以上经产女性做过剖宫产,我不敢想象将来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因此,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医务人员的压力和风险都明显升高了。

单独二胎政策是2013年底放开的,我们医院去年下半年产科分娩量,和2011年全年基本相当,而且疑难危重比例在升高。去年最忙的一段时间里,医生和助产士都经历了几乎让人崩溃的节奏。一个助产士一个后夜班从0点到8点,八个小时平均要接生6-10个,最多的8个小时接生14个。产房给助产士准备了一次性内裤,以备汗水湿透了更换,但是大家没有时间换!你能想象一下裹着衣服被汗水浸泡八个小时不能休息是什么感觉吗?她们很多人下班的时候,腰都是僵住的。

目前国内助产士缺口至少20万人,再联想到之前儿科医生的严重缺口,所以,二胎政策开放,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去应对?如果没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储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障从哪里来?

就不要再强调让医务人员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了,我觉得让医务人员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就是让患者发扬不怕死的精神。因为人员配备不足,而造成的和健康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一旦增多,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恐怕就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了。


user avatar   justenjoy2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学生校门口喝下11盒牛奶

网传视频显示,两名身穿蓝色校服的学生蹲在学校门口,一箱拆开的牛奶放在地上,他们拆掉吸管,将牛奶一盒盒喝掉,牛奶箱已空了一半。围观的路人纷纷劝说他们别再喝了,知情者称,事发于9月11日,涉事学校是四川达州渠县的达州外国语学校。

随后,“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蹲校外喝半箱”登顶某社交平台热搜榜。有网友认为,学校有规章制度可以理解,但一刀切的方式并不合理;还有网友质疑,学校禁止学生外带食品是否与校内小卖部经营有关联。

官方简介显示,达州外国语学校,2006年6月创立,是所封闭式寄宿制学校。2016年9月1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达州外国语学校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涉事校长名下多家公司

官网显示,达州外国语学校现任校长向黎,生于1973年,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渠县酒类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渠县蔬菜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渠县长原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渠县砂石总场总经理,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董事长。

政协渠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渠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现任四川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达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渠县流江书画院院长、渠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渠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董事长、校长。

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向黎校长除了是达州外国语学校的法人代表外,其名下还有文旅集团、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农业公司、酒厂以及砂石场等,共15家公司。

9月17日,记者多方尝试联系向黎校长未果,随后拨打该校多个固定电话,均无人接听。

教科局:没权限调查校长名下企业

9月1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渠县教科局,据政策法规股杨股长介绍,事发后,他们调取了该校的视频监控,走访了两名当事学生。达州外国语学校为保证学生食品安全,禁止外带食物进校园。

视频中的两名学生是初一新生,听路人说该校严谨学生带校外食品进入学校,学生担心牛奶被没收,于是在学校对面路边打开牛奶开始饮用。门卫发现围观现象就去劝阻,把剩余牛奶拿进保卫室,并通知家长把剩余牛奶带回去了。

渠县教科局已约谈涉事校长,校长表示立行立改,并责令学校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针对向黎校长名下的企业,杨股长表示目前并没有进行调查,“作为教科局没有权限。”向黎作为民间个人法人,他具备开办其他企业的权利。

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少春律师分析认为,目前并没有法律禁止民办企业校长经商,比如开办公司企业等,但是对于这起事件来说,即使学校内部有规定禁止学生外带食品,但是该做法简单粗暴,且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来源:猛犸新闻



  

相关话题

  现在年轻人买房比父辈们买房容易多了么?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为什么不称帝,真的因为他道德高尚吗? 
  2015-2019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6.5%,恩格尔系数降至 28.2%,有哪些意义? 
  有哪些造成近年湖南与湖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差异加大的原因,这些原因能解释多少GDP差异? 
  香港和内地都是同一文化來源,为什么到现代会产生那么大的分歧? 
  国内为什么不严查税收,真的是怕中小企业倒闭吗? 
  《广场协议》刚签订的时候,普通的日本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如果海上一条贸易船也没有,真的会发生吗,这意味着什么?航运停滞对全球、中国有何影响?全球经济很糟吗? 
  如何评价新华网「人民日报:税收是拔鹅毛的艺术」? 
  股市里讲的经济周期是什么,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前一个讨论
女生可以和女友一起去阿富汗旅行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韩女性对男性都有亲昵的称呼,中国却没有?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