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5 年 7 月 23 日,NASA 宣布发现 Kepler-452b 意味着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个高票答案的默认前提就是“我们去不了”,但我的朋友圈里充斥着“怎么祸害另一个地球?”的高喊。本着“不计算不下定论”的原则,我把刚写的文章搬出来,先计算一下航程。

一 84万年的航程

首先,兄弟你和齐奥尔科夫司机熟吗?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老前辈。1857年——英法联军带着几十艘木船和和几百门前膛炮来攻打广州的那年他出生,光绪八年他25岁,才搞清楚你中学课本上的牛顿定律。但到了1903年,人类首次航天发射之前半个多世纪,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一个航天飞行的基本公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希望各位不要对100多年前的老公式有太多恐惧心理。


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V=V0×ln(M0/Mk)


V是航天器获得的速度增量,V0是向后喷出物质的速度,M0是发动机开始工作时的飞行器质量,Mk是发动机工作结束时的飞行器质量,ln是求自然对数。


发动机性能决定了V0,运载火箭的喷射气流速度大概是不到3000米/秒,已经是当前的技术极限。那么,飞行器能获得的速度就取决于M0/Mk的比值。


高中数学告诉我们,对数函数的曲线是这样的:


可见,初始质量越大、最终质量越小,M0/Mk就越大,飞行器能达到的最总速度越高。但随着M0/Mk的增长,ln函数的增长越来越慢(还记得自然对数的导数吧)——因为早期消耗的燃料主要用来加速后期使用的燃料,所以堆积质量是一个效率不断降低的方案。如果荷载不变,在飞船质量以指数增加的同时,最终速度只能以倍数增加。具体来说,发射一个1吨的飞船,在启动重量是10吨的情况下,最终飞行速度是喷射气流速度的2.3倍;启动重量是一万吨的时候,飞行器的速度是喷射气流速度的9.2倍。如果起飞重量达到1亿吨,飞行器速度可以增加到喷射气流速度的18.4倍。一艘地球那么重的飞船(6亿亿亿千克),即便除了最终到达目标的1吨荷载之外全都是燃料,最终速度可以达到多少呢?


只有喷气速度的50倍!


如果我们将来的发动机技术进步几倍,能用每秒一万米的速度喷气,50倍的喷气速度就是50万米/秒——每秒500公里,听起来比刚刚掠过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每秒16公里)快多了是不是?但众所周知,光速约为每秒三十万公里,每秒500公里只有光速的六百分之一。1400光年的距离,这艘地球飞船要飞600×1400=840000年。可见就算烧掉一个地球,也得84万年才能得到另一个地球。


接下来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星际空间近乎绝对的无阻力真空,只要你运气不太坏,加速到500公里/秒之后,可以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往前飞,不用再消耗燃料。坏消息则是没有任何摩擦力帮你刹车,飞船必须自己解决减速——停下来的问题。


新视野号花了7亿美元,为什么只掠过冥王星看了一眼,就一去不回?因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两侧可以各乘以“-1”,等式依然成立。这告诉我们,让一个航天器停下来或是动起来,都要付出同样的代价。如果我们用1亿吨的燃料把一吨的荷载加速,那么要是想让荷载停在目标附近,我们也只能留下全部荷载的1/100000000。所以,要是打算用84万年飞到“第二个地球”再刹车,就算把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的质量都拿来造飞船,也很难在100万年内把一只老鼠大小的荷载安全送达。


当然我们要对人类的技术进步抱有乐观态度。将来飞行器的推进原理也许和现在完全不同。但就目前可展望的物理学来看,超越光速违反了基本的物理规则,技术再进步,也无法突破科学的边界。如果我们开发出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我们依然需要1400年到达另一个地球。不算加速减速,来回总要2800年。这个时间比孔子到今天的时间还久,可以说这个旅行对当前的人类不会产生实际影响。所以还是不要考虑什么保护“另一个地球”的环境了,那是 “杞人忧天”(字面含义)。


有人可能寄希望于相对论带来的时间收缩。但爱因斯坦的理论同样意味着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在达到光速99%的飞船中,时间流逝速度只有原来的的1/7(相对地球这个慢速参照系);如果能达到99.9%的光速,时间收缩会达到1/22;99.99%的光速则意味着70倍的时间收缩。2800年的七十分之一是40年,如果不考虑怎么加速到这个速度的问题(其实是个比齐奥尔科夫司机还大的问题),一个青年旅行者还是很有希望乘99.99%光速的飞船跑一个来回的。


不过很遗憾,爱因斯坦的坏消息是这个时间收缩只对亚光速飞船本身有意义。宇航员可以用40年时间往返,但在地球视角来看,时间照常流逝。两次加速减速之后,年逾花甲的宇航员打开舱门,看到的是2800年后的地球。这个方案除了能满足宇航员的好奇心之外,对人类社会也没有任何价值。


当然,开普勒望远镜花了6亿美元,给我们的回报远不止这颗1400光年外的遥远行星。就在距太阳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实际上是三颗互相绕行的恒星,即刘慈欣设想的《三体》星系),人类也发现了行星存在的迹象。虽然这颗行星紧贴着恒星,比水星距太阳还近,必定是一个炽热的世界,但它距我们“只有”区区4光年,和刚刚发现的天鹅座Kepler 452b相比,简直是就在隔壁。


但人类显然也不具备拜访“隔壁邻居”的能力(无比喻,字面含义,半人马座α星又称比邻星)。目前人类飞的最远的探测器是旅行者号,它还需要8万年才能飞到比邻星。务必记住,衡量恒星之间距离的常用单位是光年。光年意味着约1亿亿米,即10后面跟上16个0。这个单位本身就意味着绝对的时空“天堑”(还是字面意思)。至于光年前面的数字,是4还是1400,其实根本不重要……


(此处参见:

假设以接近光速飞行在宇宙中,不会因为撞到宇宙中的某些物质而被摧毁吗?-马前卒的回答

一颗直径 30 公里的中子星撞上大犬座 VY 那么大的岩质星球会发生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这两个答案粗略计算了宇宙有多空旷)


二 宇宙实验室

总而言之,开普勒望远镜花了6亿美元,又抢占了全球媒体的一天头条,回报给人类的只是一些远方行星的间接证据,对改善地球环境、缓解资源压力毫无帮助。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支持这样的项目,为什么要为了远方行星的幻影而欢呼呢?让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分析一下“开普勒”是如何“看到”(这次不是字面意思啦)这些行星的。

严格说来,我们从未“看清”任何太阳系外行星,甚至完全看不到其中的绝大多数。读者应该记得,我们把太阳系里的知名星体都“看”清楚也不过是上周的事情——在新视野号抵达目的地之前,冥王星对人类而言只是毫无细节的一个圆面。至于距离以光年计的恒星,绝大多数在最强的望远镜里也只是无法分辨大小的光点,更不要说这些恒星周围的行星了。最近几年,随着望远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人类勉强能通过望远镜给一些离太阳系足够近、也足够大的系外行星拍照。你不要对这些照片预期过高——只是一些能看出颜色的光斑而已,模糊到无法判别图像的边缘。


上图是2015年7月之前,人类眼中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


现在我们眼中的冥王星


系外行星VHS 1256b 最清晰的照片,应该也是所有系外行星最清晰的图片


但“眼见为实”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科学。一个巨大的行星在轨道上旋转,除了反射可见光,还会制造许多其他的效应,可以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只要测量到这些效应,我们就算从未看见这个行星——比如这次的Kepler 452b,我们依然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不要忘了,太阳系里肉眼可见的行星,除了我们脚下的地球,只有金木水火土5颗。从天王星开始,我们就要借助望远镜和照相机才能观测行星反射的太阳光。到了海王星,已经是“笔尖上的发现”,即我们在通过望远镜看到海王星的反光之前,就已经通过引力效应发现了它的存在,比较准确地预言了它的轨道。对于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人类虽然更难“看见”,但也能通过类似的方式去观测。


比如说,足够大的行星会对恒星产生引力牵引,导致恒星的位置周期性地摆动。记录摆动的周期和幅度,再根据光度和光谱分析恒星的质量。科学家就能推断出恒星周围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如果恒星有多个行星,恒星就会呈现多个不同幅度的摆动叠加。只要观测的时间足够长,还可以推断每个行星的轨道和质量。


从光学上说,虽然大多数行星的反光被淹没在中心恒星的星光里。但从地球的角度看过去,部分行星的轨道会恰好从恒星面前通过,周期性挡住恒星的一部分光芒,导致恒星的光度下降。只要已知恒星的半径和光度,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分析来推断行星的半径。


某些行星有大气,或是本身就是木星这样的气态行星。这样的行星挡在恒星前面时,大气会吸收一部分恒星的光线。通过分析哪些频率的光线被吸收,我们能知道行星的大气包含什么气体。如果包含水蒸气,再考虑行星和恒星的距离,就能大概推断行星上是否有液态水。


除了可见光,恒星还会在红外、紫外、射电等频率发射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行星既能遮挡这些电磁波,也能反射电磁波。射电望远镜会提供很多超越“看见”的信息。


人类运用了如此之多的手段去观测系外行星,如果把逻辑反过来说,就是系外行星为人类提供了无比宏大的实验室,验证和探索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诚然,人类无法干预这个实验室的运行,就像历史学也无法做实验一样。但人类可以通过足够多的史料来总结历史规律,也可以通过观测足够多的星体来弥补了被动观测的不足。我们能看到多少星呢?


全天肉眼可见几千颗星,但只要拿起一副最简陋的双筒望远镜,这个数字立刻暴增到几万颗。几千块钱的望远镜可以让你观测几百万星体,专业的天文台就必须用“亿”来描述自己的观测对象。至于人类现在到底能看到多少颗星星,这个数字无法回答,但至少也得用千亿来衡量。


如此之多的星体,即便大多数是平淡无奇、彼此相像的主序星(像太阳这样的中年恒星)和红矮星,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逐个分析,总能找到符合特殊要求的“实验对象”,为人类提供各种极端状态的实验条件。开普勒望远镜只工作了几年,就找到了几百颗系外行星,其中绝大多数“恰巧”正好可以挡在恒星和地球之间。这说明只要观测的对象足够多,小概率事件也是必然事件。


天文学这个宏大实验室对物理学的贡献不可低估。习近平在演讲中特意提到过:


“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深刻影响”。

这话说的不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公式都是通过天文学观测得到验证的。否则的话,人类不可能找到恒星那么大的引力源去偏折光线,牛顿时代也无法找到标准化的实验工具来建立现代物理学体系。被写进物理课本的基尔霍夫(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曾通过光谱分析出太阳大气的构成元素,被人调侃“你知道太阳上有金子又如何?能挖到么?”,转眼他就因为光谱分析方面的研究获得了金质奖章——对于全人类的科技进步来说,天文学提供的实验案例是用黄金也换不到的“富矿”。所以,不必奇怪,就在我几百米外的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的全名是“物理与天文系”。


三 银河系的角落

当然,必须承认,从天文学中获得新的物理定律,并应用于工业的概率并不是很高。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只是反复在天文观测中应用、验证已有的定律。但这依然很重要。在几千几万光年之外,用不同的观测手段互相印证,我们会得到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熟识的大多数物理、化学等定律在遥远的星系也适用,也能互相配合。


这样的验证似乎是画蛇添足——物理定律为何会在其他星系有所不同?但我们务必记得,我们的科学体系是在太阳系这个小小角落发展起来的,作为科学体系基础的测量大多数只局限于地球,如果不去进行天文观测,没有理由认定宇宙各处的自然规律相同。实际上,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大多数人类相信地球(或者说大地、人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神为人类特意设计的生存空间。大多数宗教都认为日月星辰环绕地球运转,自然规则会配合人间的重大事件而出现变革。就算上有天堂下有地狱,就算人奈何不了鬼神,这个宇宙也是以人类世界为中轴线而运行。


地心说意味着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上帝的宠儿。


然而哥白尼打掉了人类和教会的傲气。尽管哥白尼还想象不了远方的繁星也是一个个太阳,但他正确地指出,如果要用最简单、最准确的模式来描述天体运行(限于当时能观测轨迹的行星和太阳),认定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是最合适的方式。地球一下子从宇宙的中心降为普通的行星,这意味着创造世界(也就是地球)的上帝也没什么了不起,更意味着物质聚集成行星是普遍规律,我们未必需要一个上帝把地球捏出来。所以教会惊慌失措,对乔尔丹诺·布鲁诺这样的日心说异端处以火刑。保守的主教们认为,保卫地心说就是保护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就是保卫神和教会的世界。因为天文学观测会对人类从更高、更客观的角度认识自身,进而用理性驱除迷信、改造人类社会。所以宁可烧活人也不能让日心说自由传播——历史证明教会的担心是对的。


今天已经没有宗教法庭了,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普通行星,太阳是宇宙中一个普通恒星。但这只是理性上的“知道”,而不是心底里的“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地面上,除了个位数的宇航员,所有人都生活在大气层之内,就算是1969年有人在月球上踩了脚印,至今也没有活人能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范围(之所以限定活人,是因为“新视野号”搭载了冥王星发现者的骨灰)。这种生活感受会不断地暗示每一个人,告诉我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前几天一个外国毕业典礼演讲视频很火,里面有一段话描述了类似的暗示和错觉。

译文来自David Foster Wallace在Kenyon College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来举个例子,说一件我总是下意识坚信的错事吧:我人生里所有的经历都证实着我的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是宇宙百分百的中心;是全世界最鲜活、最重要的人物。我们很少去思考这种自然而基本的自我中心论,因为这听起来太欠揍了。但我们都是这么想的。这是我们的系统默认思考方式,从出生开始就根植在我们的脑子里。你想想: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你眼中的事物,总是在你的面前,你的背后,你的左边或者右边,在你的电视上或者你的主机里,诸如此类。其他人的思想可以传递到你那里,但只有你自己是如此的鲜活、真实、瞬息万变。”


与之类似,人类考虑问题的时候,也往往默认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科学都局限于这个小小的地球,默认这个世界和人类文明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其存在和某些特定的习俗和道德有关,把人类文明的某些特性看成不容置疑的宇宙真理,乃至与敢于用人类的情感和力量去挑战真正的自然规则。所以这个世界上才充斥着那么多的极端主义,所以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得到了神的眷顾,理应高人一等,比别人更有权利替全社会做决定。这都和人类观察人类社会的视角局限于人类社会内部有关。


这个时候,天文观测可以帮助人类清醒一点——在几千光年外也成立的自然规则,绝不会是专门为人类所设,上帝如果一定要给人类设计一个家园,也没必要去规范其他星系的运行模式。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我们的世界只是宇宙一个普通角落”。如果相信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灭亡对宇宙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人类应该会更不卑不亢地尊重客观规律,会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和理性,少一些无谓的偏执。用几十年前常用的一个说法描述这件事,就是:“天文学让人类远离唯心主义,接受唯物主义”。


四 天是红河岸

在可以想象的所有天文学进展中,对人类冲击最大的成果莫过于发现另一个文明。即便我们无法从其他文明获得技术信息,即便人类无法和他们建立联系,但只要知道另一个宇宙文明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受教育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一个新视角——在人类社会之外观察人类社会。很难想象这对整个社会受教育阶层的思考方式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寻找一下参照物。


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剥夺了人类的特殊地位,宣布人类并不是特殊的生物,只是进化树上的诸多猿类的一种,这在神权残余浓厚的欧洲引发了政治思想的滔天巨浪。即便在遥远的中国,严复翻译了达尔文的老朋友赫胥黎的演讲稿,名为《天演论》,被康有为和梁启超读到,成为戊戌变法的重要诱因。毛泽东、鲁迅等人都表示这本书颠覆了自己的世界观,以至于读起来手不释卷。如果天文学观测能证明另一个文明的存在,让所有人的潜意识都承认到地球生物圈乃至人类文明只是宇宙中一种正常的偶然现象。恐怕整个社会学、政治学理论都会受到不亚于进化论的冲击。


刘慈欣在《三体》中为探索外星文明的“红岸基地”写了一份立项申请书,并代拟了毛泽东的批示。从进化论的片段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来看,这份虚拟的文件的确有逻辑基础,并非只为烘托特殊年代的气氛:


……寻找外星文明:这是所有技术突变的可能性中变数最大的领域,极有可能产生突然性的巨大突破,该领域的技术突变一旦发生,其影响力将超过以上三个领域技术突变的总和……

……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工程让我们想到很多以前没空想的事。这些事只有站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才能想得通,就这点而言。红岸已经具有很大的意义了。如果宇宙中真的还有其他的人和社会,那也很好嘛,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开普勒望远镜正是在寻求红岸基地企图制造的“突变”。虽然我们不知道1400光年外的天鹅座Kepler 452b上是否有文明或者生命,但至少我们知道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并不需要上帝眷顾才能产生,知道其他恒星周围的尘埃盘也会制造另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路上坚实的一小步。为此付出6亿美元看似昂贵,但和整个地球80万亿美元的GDP总量相比,我觉得还是太少了一点。


红岸基地网友想象图


我当父亲已经很多年了,这期间,我的同学、朋友也纷纷结婚生子。通过观察这些孩子的成长,我发现可以从儿童行为上清晰地区分他(她)是否上过幼儿园。一般来说,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比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更懂得合作,更容易接受谈判,更愿意理性地考虑问题。即便即没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大、发育更成熟也往往如此。而且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农村的简陋托儿所都能造成类似的效果。


这意味着幼儿园教给孩子什么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离开被单独照顾的家庭,进入一个和同龄人平等交往的多人环境。在新环境里,他可能会打架,可能会不适应,但无论如何,他会懂得世界上不只有一个孩子,自己不是一个特殊的被照顾对象。这迫使他用理性思维来考虑问题,把自己当成一个群体的普通成员,用努力和恰当的交换去追逐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哭闹和撒娇。从个人的角度说,多人环境“治愈”了独生子女的“极端主义”。如果不需要付出太昂贵的代价,我建议现代父母应该尽早送子女去幼儿园。


当读到刘慈欣关于红岸基地的描述时,我意识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在处于“独生子女儿童”的状态。所以我们编造了各种宗教,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神,向人类施加各种各样虚拟的宠爱,以巩固人类生活于宇宙中心的幻象。这样的幻象曾经有助于维护一个停滞的社会,但无助于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对人类来说,天文学非常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戳破这个幻象,向我们展示其他地方也有“儿童”或是存在产生“儿童”的可能性。这或许无法立刻改变人类生活的硬件,但可以提供一个非常有用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宇宙的中心”。仅仅为了这个目的,寻找无法移民的“另一个地球”就非常值得。




补充: @靳伟夫 同学的回答很不错:

2015 年 7 月 23 日,NASA 发现开普勒 - 452b 意味着什么? - 靳伟夫的回答


可见不用等到发现另一个文明星球,仅仅是“很容易发现条件不错的类地星球”这个事实,就足以促进人类跳出自身视角思考了。不过我还没有那么悲观,之前做过一个类似的回答:


宇宙已经140亿岁了,多少文明存在又消亡过,为何没有文明进化到可以星际旅行,通过虫洞找到我们? - 马前卒的回答


此外,“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宇宙的中心”,这不是建议大家当球奸,只是说解决问题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但提出问题的时候倒不妨从自己出发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没有屁用,至少在现阶段没有屁用,至于将来有一天有用了,也不需要452b这点成就了。按照452b这样的条件来筛选的话,第一个被地球人发现的了“另外一个地球”应该是金星,然并卵。新闻也说了,这样的行星已经发现了1030颗了,然并卵。

说一千道一万,开普勒望远镜也仅仅是个望远镜而已,它只是拓展了人类的“感知距离”,这也是发现452b唯一的意义——人类能“看见”它了,其他的都是标题党,是吹牛。

452b目前来说,和地球唯二的相似之处就是:与太阳的距离相似,大小相似。这些都是“看见”的,至于看不见的则一点都没有,比如温度是否合适,是否有水,是否有大气,氧气含量多少,大气及土壤是否时候人类居住,全是空白。要知道人类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差的,对于行星来说,温度差个几十度那是非常微小的差别,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要命的。对于行星来说空气中某些气体的比例就像放屁一样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毒气哪怕只有1%也是要死人的,氧气多了会晕,少了会死。总之,不要说452b能确定的和地球相似之处不足1%,哪怕能确认和地球的相似之处达到99.9%了,要真能住人也不容易(如果要住蟑螂就容易一些)。


user avatar   yang-tian-13-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小美家的苹果放在那里快一周了。

任谁第一眼看过去的时候准想不到,这个眼前已经烂的长满绿毛的苹果,刚买回来的时候也是红的那么好看。

孙小美本是爱好整洁的人,如果不是一周前苹果骨碌到房间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逃开了他的视线,他怎么会任由家中有这么一个发霉的苹果。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吗?”从来没有一颗苹果能烂的这么久以至于长出霉菌,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这颗苹果上的霉菌们忍不住发问。

但是没有人能回答他们,孙小美的家里干净整洁,不仅有苹果,还有橘子,还有辣椒,卷心菜。但是没有发霉的。久而久之,霉菌们意识到,长出霉菌的条件是很苛刻的,需要有水,要与空气充分接触,还要足够长的时间,还要有足够的养分,他们开始称这颗独特的苹果为apple。

“所以房间里的其他物件像水果刀,手机是不可能有类似我们的生命存在的。而保鲜袋内的西瓜,草莓虽然有足够的养分,但是因为不与空气接触,所以也不会有生命存在。”一名霉菌科学家这样解释,“我们是宇宙的幸运儿,只有一个apple,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

探索和求知欲是所有生命的天性,虽然自身离开apple就会死去。但是霉菌们造了很多望远镜拼命的向外看,也释放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行器来探索apple之外的世界,试图和其他的霉菌取得联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房间对于霉菌来说还是安静无比。一些霉菌开始站在apple上大喊:“喂,我们在这里!!”并散发出独特的味道试图吸引房间内的其他生命。

付出还是得到了回报,开普乐宣布在遥远的房间另一角发现了和apple相似的另一颗苹果,并命名为452b。452b比apple早存在15天,体型稍大,同样在房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这说明我们不是孤独的!”霉菌们很兴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452b上也存在霉菌,但是至少这个伟大的发现让霉菌们对未来的星际移民看见了希望。

有一位叫做费迷的霉菌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就目前的观测来看,我们所在的房间至少有一百万个苹果这么大,至少存在了7300天,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比我们更古老,apple用了三天的时间生出了我们,就算其他的苹果用100天的时间生了霉,这个房间也应该到处都是烂掉的苹果了。”

然而这里现在还是寂静无比。

这是为什么?霉菌们想不通。直到蚂蚁来到这颗苹果那一天霉菌们也没想通。

霉菌们从未想象过蚂蚁这种生命的存在,他们体型无比硕大,呈现出和已知所有生命都不相似的外貌,他们的到来只有一个目的——啃食apple。霉菌们不能和蚂蚁沟通,无法理解蚂蚁所表现出的一切行为,只能成堆的死去。

转瞬之间,apple被蚂蚁啃食的只剩下残骸和流出的液体。霉菌早已全部死亡,孙小美终于注意到了这颗一周前买的苹果。他皱了皱眉:“都招来蚂蚁了。”说着一脚踩死了正在舔舐地板上苹果残渣的一群蚂蚁,转身拿起了扫帚扫走了地上的一片狼藉。

收拾干净了房间,孙小美疲惫的看了一眼手机,弹出一条新闻提示:“NASA发现地球孪生兄弟452b!!”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从“这么容易就发现一个宜居行星”说起。

这个说明一点,就是所谓黑暗森林不存在。

简单的说,如果我们能这么容易的主动发现别人,那么别人就能同样主动发现我们。然后既然我们还没有遭到打击,那么说明黑暗森林的情形确实不成立。

这个星星的发现说明两个可能性(如果不是第二次买彩票就中五百万这种纯粹偶然的话),一个是生命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

另一个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可能性:

生命确实没有能力跨越星际的距离


user avatar   wu-hao-hao-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NASA‘s announcement中,
结果出来之前,先说两句:

第一:因为是开普勒号的发现,所以一定是和系外行星有关系的内容,因为开普勒号是为了寻找系外行星而发射升空的。所以地球环境报告什么的不可能。

第二:对于NASA召开的这次发布会,肯定不是外星人进攻这种蠢事。因为从发布会前的声明来看,阵势还不错:有英国剑桥大学的Didier Queloz(天体物理学教授),NASA科学任务指挥部的John Grunsfeld,开普勒任务数据分析组长Jon Jenkins以及开普勒任务的合作科学家Jeff Coughin。总的来说应该是对于开普勒项目意义重大的发现,但是因为NASA局长没来,说明也不是那么的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比如虽然发现类地适宜居住的行星,但是太远了,完全到不了之类的。

第三:对比去年发现的Kepler-186F,这回的阵势还是蛮大的,所以应该是一颗比Kepler-186F更加靠谱的宜居带行星,比如更加近,(186F距离将近500光年),比如有明确液态水的存在(186F是否有明确的液态水还是不得而知),环绕的主星更加适宜生物居住(186F是环绕M型红矮星转的)

以上。
- 发布会后再来补充(貌似没有只说两句,罪过)

【感谢修正我Kepler拼写错误的知友】
————————————————————————————————————————

发布会还在进行,边听边更新吧。(现在在听印度口音,真是让我想起我天文教授啊。。。好久不听印度口音,分辨力已经退化了)

Anyway,here we go【以下内容以发布会为基准编写】:

第一,开普勒计划是怎么发现恒星的呢?
因为系外行星相对于我们实在太远,而且相对尺寸也很小,另外它相对于它的主星也太暗了,其光芒会被淹没在主星的星光之中——所以直接用光学成像拍到行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机智的科学家们就想到了另一个方法:掩星法

所谓掩星法,即当有物体通过主星与地球观测者之间的时候,主星的星光会被掩盖一部分,就会使星球的亮度降低一些。那么怎么排除掉是不小心进过我们之间的星体,星云挡住了呢?答案就是周期性。如果是偶然进入的星体,则不会呈现周期性,而是一段时间的光度下降。如果出现了周期性的光度下降,我们就可以知道有围绕主星的星体出现。

不过这个使得光度下降的星体也不一定是行星,而是恒星。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其他的排除手段,不过依旧是靠分析光度光度,以及分析光谱。这就不细说了。

想知道Kepler的光度变化表是怎么样的?点这个链接:Planet Hunters
Planet Hunters这个计划就是帮助Kepler团队的科学家们筛选潜在目标星体,通过观察星球光度的变化来协助他们吧,说不定下一颗类地适宜行星就有你的一份贡献呢。(我才不会说我大二天文课做了一个学期的数据,虽然有些枯燥但是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二,Kepler计划的当前发现有哪些呢?


这次发现的是行星标号为:Kepler-452b。意思是Kepler计划的第452颗恒星的系统中距离主星最近的一颗行星(所以186f就是186星恒星系中第五远的行星)。

感谢@Tong Shen指出的错误:
行星编号从b开始,是按发现顺序而不是按到主星距离顺序,不然同一个恒星系统每多发现一颗行星就要修改之前的编号了。

这颗主星和太阳同为G类恒星,即壮年期的主序星。之后的记者提问环节有个记者问道,如果人类真的登录(which is impossible),怎么解决重力过大,比如两倍重力的问题。NASA正好有人在研究这个课题,给出的答案是不用太担心,虽然刚开始会have tough time,但是在适应了之后还是可以生存的。【吐槽,你都可以飞那么远去一个系外行星了,那时候的科技发展水平真的太美,我不敢看。】
顺道一提其他的星球:
20e是第一颗发现的小于地球尺寸的系外行星,但是太热不可能有液态水;
22b是第一颗在宜居带的系外行星,但是大于地球的两倍大小,所以不太可能有固态表面;
186f是第一颗“靠谱”的并在的宜居带类地大小系外行星,但是主星为M型恒星,有点冷,光度不够。也不确定有没有液态水。

【吐槽:
NASA暗示或发现"另一个地球":今晚12点见
网易的报道把186F当作452B了,妓者喷油好棒,你看人家腾讯,只是把186F的介绍视频当作452B了,正文还是很政治正确的:NASA发现新地球 今晚公布


第三,说一说Kepler-452B这颗第二地球


上为艺术图。


452B的公转周期通过掩星发现为385天,很接近地球。
但是沮丧的是452星在1400光年之外。如上面在第二点所说的,主星和我们的太阳很像,大约为60亿年的寿命(太阳为45亿年左右)。

这说明这颗行星受到了很长时间的主星光线的滋润呢,比地球多了15亿年。所以如果这颗行星的质量和地球差不多的话,那么它会变得和金星差不多,陷入温室效应的恶性循环,然后失去所有的水分;但是由于它比地球大60%左右,若地质条件类似,可以认为它的质量是地球的5倍左右,所有如果其他条件还和地球类似的话,它则可以继续维持良好的大气情况而不陷入温室效应循环(可以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到50亿年后,不过这时候它的主星也已经“挂了”,能维持住也然并卵了)不排除可能有类地生物的出现的可能。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宜居带就是指液态水可以出现的距离主星的距离范围。所以并没有考虑大气啊,地质情况之类的因素。


第四,为什么NASA要搞个大新闻来报道452B呢?


这张图应该是最让NASA的科学家们兴奋的点了。也是隆重召开发布胡会的原因。可以看到452B所在的位置和地球十分的接近,而之前被认为最像地球的186f已经滚到右下角好吗?如果说金星和地球是两姐妹,那么452B和地球就是双胞胎了:无论是主星温度,所在距离(接收到的主星的能量)都极其的相近。

之后的内容就是NASA在吹逼了,例如kepler如何牛逼,我们如何能创造未来之类的话。
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如有问题,请评论区有请。

总的来说:
Kepler-452B是目前最接近地球状态的类地宜居带系外行星,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是人类天文探索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目前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并不大。没有虫洞和超光速旅行,这辈子咱们是到不了这个新地球了。

————————————————————————————
记者提问环节
(由于翻墙的不稳定性,导致中间很多地方都是杂音,没能听清楚问题和回答,抱歉。)

除了上面提到的重力问题,还有一些一部分问题:

“Shanghai TV”(应该是上海电视台)的记者问了个问题:如果我们没法去其他适宜居住的行星,我们探索他们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1:这是我们的一小步,但是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你和我这辈人都不太可能去,但是我们的son of son of son of son说不定就可以去了。现在我们的发现是为了未来,kepler现在是寻找适宜居住的行星,下一步可能就是寻找更近的行星,在下一步可能就是飞向他们。
回答2:现在我们最远就到达了月亮,我同意这是为了未来的计划,虽然月亮的距离和系外行星比太短了,但是在登录月球之前,地月距离也是那么的长,所以我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跨越这个距离的。
【NASA的科学家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啊!】

来自某位Twitter用户的问题:
我们知道它的大气情况吗?
回答:并不知道。要更多的数据才可知。
【NASA的科学家真够直接坦诚的】

——————————

你问我这颗行星有没有液态水和生命?
我本来可以说一句无可奉告,但是我觉得吧,太有可能了,说不定他们星球的天文学家们也在今天发现了我们地球。有时候稍微抱有一点幻想会让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妙起来呢


所有图片均来自于NASA官网。
Kepler-452b: Earth's Bigger, Older Cousin -- Briefing Materials
英文好的同学可以看这个发布会的辅助材料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足球。

中国女足的实力可以作为一个女足中等水平的参考- 世界女足冠军也没有实力随便抡中国女足9个或者10个球;所以这些中国国家队/俱乐部的U16 U15的孩子已经可以说有超过顶级女足球队的实力。

而“业余顶尖高手”肯定是要高于这些中国孩子们的,尤其是考虑到一些足球大国:巴西、德国、阿根廷、英格兰的业余顶尖高手。

所以某些足球强国出几个各自的个业余顶尖队,奥运女足夺冠无疑。

以下为引用:

  • 99年中国女足最强的那批,跟甲A辽宁队的U19的二队踢过一场比赛,对U19二队的要求是不允许头球不允许有身体接触,这种情况下女足输了2球,全场在被压着打。
  • 02年中国女足跟男足U16踢过一场比赛,当时对男足的限制也是不允许头球不允许有身体接触,好像还有不允许换人,在这种情况下男足赢了10个球。
  • 04年中国女足主力跟根宝基地的U15男足踢过比赛,女足4:9输。之后又跟根宝基地的U14踢了一场,上半场U14 两球领先,下半场根宝换上了7个替补,基本都是U13年龄段的小孩,最后女足7:3取胜。
  • 05年,中国女足主力还跟国安U15男足踢过一场,最后女足2:4输给了国安U15。
  • 06年,中国女足跟广州市一所普通初中的男子球队踢过一场比赛,最后女足3:3踢平。
  • 06年或者07年我曾经在看过一场女足和河北一所普通高中校队的内部比赛,最后女足输了5个球。
  • 09年,中国女足跟男足U16踢过一场比赛,也是不允许头球不允许有身体接触,女足被进了4个。
  • 今年女足世界杯前,加拿大女足的陪练是当地城市的一个社区男子足球队,加拿大女足被这只社区队踢成了筛子。

来源:如果中国男足和女足比赛谁会赢? -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王亞暉的答案。




  

相关话题

  太阳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太阳怎么形成的之后又将怎么消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知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事故吗? 
  旅行者一号有没有飞出太阳系? 
  是否有种可能是:外星人存在某星球内部而非表面,所以人类一直发现不了? 
  如果说把月球所有的坑全都复原,那么月球会变成一个完美的球形吗? 
  光速飞行时如何避免撞到障碍物? 
  如果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如何进行沟通? 
  褐矮星内部和小型红矮星外壳的氢是什么状态的? 
  如果一个人从地球以光速到太阳(假设还能活着),不停留再马上去”地球“,能比不去旅行的他“年轻多少”? 
  中国是不是在月球发现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些没来过东北的他省人觉得我国东北地区很「农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19 岁少年想做出在目前 Intel 同等计算性能下降低 80% 功耗的全新电路系统芯片?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