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濒死红巨星产生的星云叫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因为在早期模糊的望远镜中看起来像行星而得名。主要来自氦燃烧包括氦闪、热脉冲产生能量吹出的恒星物质,行星状星云的成分主要是氢、氦、碳、氮、氧等。本身以每秒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外运动,因为恒星的辐射受激发光本身也反射星光,不可能是黑的,最终行星状星云会在红巨星变成白矮星之后的几十万年里消散殆尽融入星际物质。其密度(很稀薄)和速度、温度(上万摄氏度)以及白矮星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我觉得不可能产生已知的生命。下图星云的主环直径大约2光年。
行星状星云某种程度上可以当作一个逐渐膨胀的气泡,有的行星状星云因为角动量、磁场等关系和会从恒星两极吹出,形成看起来像沙漏、蝴蝶的双极星云。
至于黑云,那通常是大型分子云,弥漫几十甚至上百光年,其中密度相对高、充满气体和尘埃(大小类似PM2.5)的低温区域就相对不透光(有时红外能穿透)显得黑,天文学中称呼为暗星云,其中小块的暗星云团又被称为博克球(Bok globules)。在暗星云中可能会诞生恒星乃至行星,分子云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化学物质从糖到氨基酸甚至蛋白质。当暗星云被恒星照亮时也能算反射星云。一旦恒星诞生后会逐渐吹散包裹着的暗星云,特别是能量强大的O、B型光谱主序星(蓝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