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慢一点点,就不会有碳元素;光速快一点点,就不会有氧元素。
宇宙暴涨伊始,各大粒子尚未分离出来之前,物理上所有力都只有一种(万有理论),四大作用力是后来分离出来的。
一开始随着物质的出现,分离出了引力,然后分离出强力,形成夸克、玻色子、轻子等基本粒子。最后电弱力分离,出现电磁力和弱力,形成基本原子(也即基本元素)。
也就是说,随着四大基本作用力的出现,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才能出现相应的元素。
而光速的无量纲大小,直接影响四大基本作用力的强度。
四大基本作用力的强度取决于耦合常数(例如,引力中耦合常数就是引力常数 ),其中电磁耦合常数的大小,与精细结构常数有关。
符合如下公式:
精细结构常数 也是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和真空光速的比值。逻辑上来说,无论我们的宇宙各种参数怎么变化,精细结构常数都是相对不变的。
但是从1948年开始,就有科学家发现了精细结构常数发生了变化。后来的研究证明,精细结构常数的变化率不超过每年30万亿分之一。但 的确变了,而且通过排除法,推测是光速 发生了变化[1]。不过,从宇宙诞生开始到现在,的变化是小于十万分之一,对宇宙的影响十分微弱。
从以上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光速 和电磁耦合常数 ,差不多是反比关系。
而在强相互作用力中,强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也有类似的关系:
也就是说,强相互作用力和光速 也是反比关系。
由于电弱统一,那么还剩下一个引力常数外,无法确定和光速 的关系。
但根据大统一理论,引力常数 也应该和光速有这样的关系。
那么,最后得出结论:
随着光速 的减小,四大相互作用力会增大。随着光速 的增大,四大相互作用力会减小。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四大作用力中强相互作用力比其它作用力大很多。
所以当光速变化时,强相互作用力,会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主导宇宙物质的主要变化。
有了这个结论,接下来的推论就很简单了。
当光速 增大一点点时,较小,质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就会降低,原子序数上从大到小的元素将依次无法产生。重核元素即便产生了,也会快速衰变。
一开始是重元素,然后是铁,再到氧……
当 增加10%,小到10%之后,质子间的作用力,将会小到连所有的原子核都不能产生。
此时电磁力也已经小到足够低,氢原子也完全失去电子,整个宇宙中漂浮的只会有基本粒子[2]。
光速 减小4%之后,增加4%,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加强。
原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将会超过碳原子聚变的共振能级,从而致使氦聚变直接生成氧,而不会再产生碳原子。
当然,随着 的进一步减小,强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加强,不仅仅是碳原子,包括氧也会消失,氢原子将会直接生成各种超级重核元素。当小到一定的地步,大多数电子都吸收进入超级重核之中,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先坍缩成中子星,然后坍缩成黑洞。
无数天体,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如果光速降低的速度足够得快,整个宇宙,都将绽放出无数绚丽的超新星爆发。
总之:
光速不断增加到足够大,所有的宇宙万物都会逐渐解体,一直到基本粒子。
光速不断减小到足够小,所有的宇宙万物都会不断融合,一直到全部坍缩成黑洞。
强相互作用力为物质提供了主要的质量。
光速降低后,物质的质量会增加。
根据史瓦西半径公式:
若宇宙大统一,当光速减小 倍后,某个黑洞的视界半径 将会增大 倍。
光速没有变化前,地球史西瓦半径是9mm。
那么,当光速减小163倍,降低到1840km/s时,整个地球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然后再坍缩成黑洞。
当光速减小到100m/s,单独的一座山会坍缩成黑洞。
当光速减小到10m/s,单独的一座房屋也会坍缩成黑洞。
当光速减小到1m/s,单独的一个人也完全坍缩成黑洞。
而远在我们坍缩之前,我们就已经死去。
根据
而在光逐渐变慢的过程中,光速的波长也在不断缩短。我们能看到的光从红色变成橙色,再变成黄色……一直到蓝色和紫色,最后再从眼前消失。所有的可见光,最终都会化作伽马射线。
而原本看不到红外线,甚至是电磁波,也会逐渐变成能看到的光波,然后再以此变化,直到最后消失。
而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由于身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无数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了出来。
也就是说,在我们化为黑洞,乃至于中子星之前。
看着天空中七彩变幻的流光,我们终被一寸寸的“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