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汗牛充栋的鸡汤,都告诉你要攒钱。
那么攒钱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撬动更大的杠杆。
撬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跑赢通胀。
所以简单的讲,一个年轻人应不应该攒钱,你只要看看自己在特定时间内能不能积累足够的资金去撬动杠杆就好了呗。。。。
如果细分下来看。在通胀状态下,攒钱速度几乎很难追赶贬值速度。所以在预判到通胀长期存在,并且预判到自身处于朝阳产业中,那尽可能放大杠杆才是明智的。所以不要为了降低负债而盲目攒钱。
至于在通缩思路下,大部分可以使用杠杆的产品,都存在显著的贬值压力,这种时期,持币观望远比入场明智。所以这种时期,攒钱远比不攒钱靠谱的多。
80/90后的父辈祖辈,往往都有攒钱思想,甚至特别不愿意负债。这不是因为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他们长期成长生活在通缩背景下。
80后炖鸡汤的各位,正好赶上通胀起步阶段。所有适度攒钱而不是过度攒钱,敢于加杠杆的,都赶上了时代红利。
至于90后。通胀已经进入了高潮。期望攒钱入世,远不如指望六个钱包靠谱。如果指望不上六个钱包,那对自己能不能撬动杠杆,心里就没有点数嘛?
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与使命。这是常听的话。
不常听的话是,两个时代交替初,总会牺牲一代人,成就一部分人。
所以抱歉,90后就是被牺牲的那一代。
时代还没有展现最赤裸裸的冷幽默呢。
从纯经济的背景看,目前最大的恶作剧是,M1/M2增速持续萎缩,而CPI到是居高不下。
从产业看,PMI持续萎缩,企业利润率持续萎缩。
90后这一代人,必然会赶上通缩叠加产业萎缩的前景。负资产叠加收入下滑。具体看看30年前的日本就好了。
攒钱从来没有错。问题只不过是你想改变什么?经济地位?
小城市无论如何就那么回事。你来问,本来也是多此一举。
至于如果是北上广,动辄三五万的月供。。。。听说当年东京房价可以买下美国,也是自有国情来着。
所以,90后啊,既不能像80后经济状态那种小船没帆全靠浪,也不能像6/70后那样年轻时只一味攒钱。
如果甘心当佛系青年,步入低欲望社畜群体。那攒不攒钱随缘。当不了昭和男儿,当平成死宅也快乐嘛。
如果不甘心,那你需要坚忍与果毅。
社会从来没有保证每个人都会幸福,它最多只是给每一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已。
时代从来没有保证每个人的剧本都一样公平。诸位碰巧地狱难度。自求多福。
首先说结论吧。
能,一定能改变现状。
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可以依靠积累来改变生活现状,不管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还是用来支撑内心的安全感。
作为一个存钱控,在物质上我崇尚延时性自我满足。但请注意,虽然我是这样的人,但我从来不觉得我身边那些崇尚及时行乐的朋友们,他们追逐的那种肆意的、畅快的、轻盈的生活有什么问题。
我只是很讨厌那些觉得攒钱没用的人,在劝人花钱享受当下的时候,说的“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攒出来的”这种屁话。
有这种轻浮表达的人,多半是没有亲历或者见识过真实的人生,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过一场平凡的生活。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持续性的增加自己的收入,以填平那些更斑斓五彩的欲望。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更有可能过的生活是:
用攒上几个月的工资,为自己添一支单反镜头;
用月底的结余,为自己心爱的人买一条她喜欢的花裙子;
用上几年的积蓄,为自己和爱人换一台更体面的车。
我们之所以不能生活的像电影像杂志封面那样肆意汪洋,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生活的需求,而是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从相反的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持续不断的为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我们才能在意自己自己有多少积蓄。
我们手里的积累,就是我们改变生活的底气。
拿我自己举一个例子好了。
几年前我和我太太离开北京,回哈尔滨安了家。
那会儿两个人存了大概几十万,结婚的时候,连房子首付到装修和婚礼,花了一多半。
到了年底的时候,我和我太太打算买一台车。
而同时,我在哈尔滨也慢慢展开了自己的事业,开始需要频繁的拜访客户。
说起来也是有趣,从我个人的角度,车对于我来说其实能代步就行。但在事业的角度,尤其是我这种自己创业需要去谈客户的情况,尤其是去一些更传统的行业的时候,一台看起来“不错”的车,其实是一种社交刚需。
这是之前很多年里,当我做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需要一台车来作为自己的社交名片。
所以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原本抱着代步为目的而买车,差不多15万预算就够了。但如果为了在事业上多一张社交名片的话,这个预算就远远不够。
题主在问题描述中问:攒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没有意义了么,我们不能通过攒钱来改变现状了吗?
我的回答是,攒钱当然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
就比如说我买车这件事,如果之前几年我和我太太由着性子做月光族,那么我们就没有这种金钱上的累积作为生活基础,那么当我的事业需要一台说得过去的车来作为加持的时候,我很有可能无力因此而改变我的生活。
我们账户里存下的钱,不光是改变我生活现状的关键钥匙,更重要的是,它是我能够活的更从容的那股底气。
所以,你们还觉得积蓄不重要吗?
所以说,我选择过有底气的生活,并不是因为我多么爱钱,而是我更在意生活的质感,而是更不希望在自己真正需求的生活方式前,因为没钱而妥协退让。
华裔好莱坞演员刘玉玲曾经在采访中聊起过一段和父亲的对话,我看了很受触动,分享给题主和你们。
当年他父亲告诉她你一定要努力工作存够一笔钱,这笔钱有一个自己专属的名字叫“fuck you money”,它的意思是当你实在受够了你的大傻帽老板的时候,你可以很有底气的摔给他一句“fuck you”,然后转身炒了他的鱿鱼。
这笔钱,就是你的底气。
这笔钱,就是你尊严不被践踏的护具。
这笔钱,就是让生活不会变形的保护伞。
和及时行乐很相似的,现在很流行另外一种观点,那就是: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充分的体验人生,多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但是,在我看来,人生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你做了多么酷的事情,而是在于有哪些事情,你永远都不去做。
所以,除了我在前面提到的,我们可以通过积攒财富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质感之外,我认为攒钱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因为有这个底气,才可以拒绝更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那些有可能践踏我们尊严的事情,那些有可能触碰我们道德底线的事情。
所以,攒钱当然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它同时却拥有着更非凡的意义。
我觉得,攒钱的过程更像是一条我们通向自由的阶梯,比如像题主所说,这六年来他一直都有攒钱和理财的习惯,目前有了20多万的积蓄。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他收获的绝不是这个数字这么简单,他内心必定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愿景,那或许是一套房,或许是一个家,或许是一个对爱人的承诺。
总之那一定是他建设生活的一个憧憬。
最后。
我特别喜欢姜文在拍摄《邪不压正》的时候评价彭于晏的那句话:
“彭于晏不是个凡人,他能把自己的身体淬炼成古希腊大理石雕像那样,说明他能够高度的自律。自由是什么?自律就是自由。”
在这个话题的语境中,我想说,如果说攒钱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感,是为了自己不去做违背心意的事情,那么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自律,而它一定会为你带来自由。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暗合国人心态:能贪是一种能力,而清廉是一种迂腐。法治与规则则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缚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规则的人。
至于说工作能力,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么可能反而不如行贿上去的贪官?但是舆论要这么去引导,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贪污不可治,只能尽量“为我所用”,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