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轮下面一堆电路接头而已,依据手轮上的金属头指向与其他电流接头接触,以得到期望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依照年代不同形态也在进化,最早应该是低压控制电路带继电器切换高压电路,也有直接用功率手轮调整高压电的。采用数字电路控制以后,这一块就成了码农们操心的地方了,各种代码既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又增加后期维护的复杂程度。
说说采用直接调整高压电路的机车,韶山2型。韶山2型因为功率手轮直接调节高压电路导致运用不畅,司控器有被高压电击穿从而电击司机的风险,另外还有其他问题导致车辆可靠性极差,只造了一台试验车。这车据称最终停放在宝成的马角坝机务段,2000年前后不知所踪,倒是有人声称2006年还有最后的目击记录,可是没有拍到照片,也算是一个幽灵列车类的都市传说了吧。
老实说,机车的功率调节对于普通人就是黑魔法一样的存在,真要理解透最起码需要啃本科阶段的各种电学及电路控制教材,甚至还有些码农的教材也要顺带着看一下。而电学教材一向以艰深著称,相信没多少非本专业的愿意花业余时间去啃那一块,至少我是把那玩意当个黑魔法盒子,只要知道有多少个电路接入位(即一般人理解的火车档位),每个电路接入位有什么作用就很满足了。
我国中后期直流车的黑魔法之处在于,基本一个档位对应一个10倍kph的速度,打到几档车辆最终就会按照这个速度运行,而不是常规理解的总功率的百分之几。
补几张知乎网友@Bi4WRN 给我发过来的东风11型标准化司控器实物图。
这玩意在现阶段已经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界面,也就是长这个样子,下面怎么实现的五花八门
直流电机的机车最初主要是可调的弱磁电阻或者可调的自耦变压器,后来引入可控硅后后面就可以是控制电路了。
一种比较原始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