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理论上是不存在良心之作屡屡败北,而糟心之作屡屡获胜的。
愚蠢的人把聪明的人打败,还占领天下,这太平盛世的,怎么可能?!
首先,电影本身就是大众消费品,它诞生的目的就是拿来“卖”的,既然拿来卖,那么有多少人愿意看它,就是评价它牛不牛逼的唯一标准。
但是要注意把这个看的格局放大,不仅仅是上映时有多少人看,还有下映后有多少人愿意在网上或者买DVD重温。比如当初《富春山居图》看的人也不少,但是很多人是被骗进电影院,之后迅速被唾弃;而《大话西游》初上时票房虽不高,但是价值后来被发现,于是不知道在硬盘里被重温了多少遍。
所以这个事情,从理论和实际上,都不会影响。
从实际上来看,大圣如今的票房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反例是,前几天《汽车人总动员》被动漫圈的从业人人人唾弃,群起而攻。国产电影最近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从《捉妖记》、《大圣》到《煎饼侠》,虽然还有缺陷,但瑕不掩瑜。这几年的市场混战,摸爬滚打,让国产电影一点点站起来了。
从理论上说,你要相信市场发展对人才和资金的引流,优秀的人才和资金进到里面,这个市场不愁好不起来。
目前国产电影分几个梯队:
不赚钱的烂片(汽车人总动员)
不赚钱的好片(白日焰火)/ 赚钱的烂片(富川山居图)
赚钱的好片(让子弹飞)
因为赚钱的好片比赚钱的烂片赚的钱要多,还不挨骂,还能得奖,还能有利于第二部继续圈钱,还能给自己长脸,所以你要相信,从主观意向上,大家都是想拍赚钱的好片的,只是能力不够,才排成烂片,而这,会随着市场成熟逐步被改变的。
另外,题主口中的良心之作的败北分两种,一种是伪良心之作,实则是拍的一般的文艺片,矫揉造作。另一种是很棒的艺术电影,这种片子的使命就不是赚钱。
——“艺术电影是电影的拓荒者:僭越规范,冒犯常识,抛弃一切商业电影既有范式,通过不断的实验性尝试,拓展电影世界的疆土。如果把世界电影市场看成一个大公司,商业电影是其成熟的产品,而艺术电影的创作者们是其研发部门。一旦艺术电影的实践成功,商业电影便可纳为己用,所以电影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像《小时代》、《栀子花开》这种,他们做的也挺用心的,至少小时代的画面美,服装跟走T台一样,很有可看性,他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何况捆绑了明星人气+明星宣传资源(芒果台蒜瓣台),也是挺拼的,有点像电影里的富二代,起点高,没办法,但是不影响屌丝逆袭。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观众没那么好骗。三四线城市观影人群的品位终会慢慢提升,即使在还没有完全提升够的当口,还是有牛逼的片子让CBD和驻马店的观众都看的涕泪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