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猪八戒是西游故事成型后才加入的。
故事完结之后,因为一些原因又补进来一个贯彻始终的角色,要不要对整个故事进行大修呢?
对于现代小说,当然要,如果可以不进行大修那也没必要补这个角色了。
对于古代话本小说,不需要,加个故事让他进来就好了,其他故事就让他当npc,觉得角色比较好,就在其他故事里添一点不影响主干的戏份(比如原来的人物打不赢,加上新角色仍然打不赢;原来是抓走一个,现在连新角色一起抓走之类的)。
话本小说本体是话本,是一个没有观众会去抠的东西,没人会在意话本上写的什么,话本本身也是错别字一大堆,因为读音的准确远比字形的正确重要的多。
最初取经队伍不是师徒四人,而是师徒两人加一队挑夫;师傅是唐僧,徒弟是猴行者(后来演化成孙悟空),此时满世界找人帮忙就是猴行者和唐僧的事,找人帮忙也简单,举起紫金钵盂(最初这个钵盂是毗沙门天王给的)喊一声“天王救命”,天王就会空投支援。
猪八戒和沙僧都属于后来进入取经队伍的,最初队伍里没这两位,这两位加进来替换掉了那一队挑夫。
早期西游故事的排名是孙、沙、猪
《朴通事谚解》:玄奘法师收齐天大圣,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
《西游记杂剧》收徒顺序:孙悟空、深沙神、猪八戒。
沙僧本是深沙神,本来和沙漠没什么关系,人家就只是叫这个名字。在流传中发生了五次变化。
第一次是从深沙神变成了沙漠中的神明。在唐僧穿越沙漠时给唐僧提供食物和水(唐僧走到需要休息时就会看到一口水井,唐僧离开后水井就会消失,跟着走完沙漠就和取经没关系了)。
第二次,从护法神变成了魔头(负责捣乱的)。
第三次,从魔头变成了改恶从善的魔头(中间状态)。
第四次,从改恶从善的魔头变成了二师兄,没看错,确实是二师兄。
第五次,从二师兄变成三师弟(这次和猪八戒的到来有关)。
这么多的改变后沙僧的形象才固定下来。自然整部书就别指望沙僧有什么突出表现了,不然修改起来太麻烦了,实际上也确实是,沙僧出力的故事基本删光了。
猪八戒则是带着一个完整故事进的队伍,一个“悔婚”的故事,这是一个古往今来喜闻乐见的一个剧本。这就使猪八戒进取经故事时本身就有一定的人气。又因为形象喜感和孙猴搭戏效果很好,可中间隔着一个沙僧就不是很好处理,结果说书人就将八戒和沙僧位置调换了,换了之后两个师兄再怎么闹,三师弟都可以置身事外。
这两位进取经故事的时候,取经故事已经成型,按话本的操作,不会因他们的加入再做大调整。结果就这么凑合着直到西游记小说成型。所以满世界找人帮忙的事也就和这两位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