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瑟”,满文,“胡同”蒙古文,“干部”日文,“小布尔乔亚”,俄文,“普通话”,满蒙汉中介语。德国的马克思、恩克斯主义,苏联的高校院系调整、无产阶级文艺路线................你说的“文化入侵”,到底是几个意思?
“?”这个标点符号,我们管它叫“问号”,是源自于西方的,是中世纪英格兰的僧侣学者“约克的阿尔琴(Alcuin of York)”(生卒:735-804AD)所首创的,之后在13世纪的法国经由巴黎大学的神学学者们进一步规范化才形成了今天的“?”。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比如“名词”“经济”“政治”“电话”“杂志”“抽象”“理论”“直接”“否定”“肯定”“假设”“健康”“商业”“法律”“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组织”“干部”)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明治大正时代的日本传入中国的。
火柴、牙刷、蒸汽机、不锈钢是英国人发明的。铅笔、水泥、照相、电影是法国人发明的。电梯、自行车、幼儿园、阿司匹林是德国人发明的。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火箭、冰箱、空调、微波炉、洗衣机、手机、电脑、互联网、机器人、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是美国人发明的。
现代西装,名副其实,是发源于西方的,更具体地说是起源于英国和法国的。“中华民族”作为一种现代民族主义的概念,也是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民初的革命家们依照和模仿西欧民族主义运动而发明出来的。“民族文化”的概念,也是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之下的附带产物。
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从20世纪苏联来的,20世纪苏联的教育制度是从19世纪末德国来的,19世纪末德国的教育制度是从19世纪初法国来的,19世纪初法国的教育制度是拿破仑设计的。“文科”和“理科”的二元分科模式就是从苏联(从德国(从法国))来的。
“社会主义”的概念是法国人圣西门发明的。“共产主义”的概念是法国人雷蒂夫发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德国人。列宁和斯大林是俄国人。“人民共和国”的概念是苏联人发明的。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大体上是从苏联来的。
“知乎”这种问答类型的公共网站是美国人首创的。
如果你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并且不是生活在极度贫困或者边远的落后地区,而且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并且能够使用电脑和网络,那么你实际上跟当代西方人的共同点远远多于你跟古代中国人的共同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也就是1840年西方大举入侵之前的中国文化,抑或是1644或者1279年前的中国文化,在你身上所留下来的已经非常稀少而且有限了。你的知识结构、认知思路、行为模式、物质条件等等基本上都是源自于西方的,即使你在后天认真阅读和学习过一些古代中国的经典文本,也不影响你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核心构成基本上是西化的。
非常严重。
比如琵琶、唢呐、笛子、二胡、扬琴等乐器,都是西域入侵,建议立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演奏,只准演奏石磬等传统乐器。
最可气的是居然有人把这些入侵文化,当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实属数典忘祖。
同理,要在全国范围内销毁小麦、棉花、葡萄、石榴、蚕豆、核桃、香菜、黄瓜等等入侵农作物,
谁吃白面 谁穿棉袄 谁就是卖国贼。
同理,所有的桌椅板凳都是入侵文化,都不能存在。
谁敢坐在胡床上啃黄瓜
那一定是汉奸大汉奸!
你弱他强 才叫文化入侵
你强他弱 叫进贡
你再强一点?
没有他了
东亚这一小块
最后谁都不可能独立存在
大家迟早都是一家人
分什么你的我的
太见外了不是?
文化入侵。
韩国是偷国。
仔细想想也是颇为有趣啊。
那当然,××主义源于马、恩两个德国人,现代意义的康米从俄国传来的。
工农无产阶级文化本身就是舶来品啊,当代中国的核心部分就是「外国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就失去根基了。
不过「文化入侵」并不重要,美国超英大片卷走那么多钱官方也没拦着啊。
「文化入侵」是为制造焦虑而发明的词,实际正确的名称是「文化输入」。
中国历次抵制外国文化,从来都不是为了保护什么「本国文化」,而是外交手段的一部分,封杀是对外表态的工具。
抵制这么多年了,中国文化复苏了吗?
综艺全是抄袭韩国,动画热衷日系画风,电影照着好莱坞风格一比一复刻,音乐抄袭情况已经泛滥到上不了新闻了。
如果要较真,这些人算不算「文化入侵」的帮凶?他们帮助外国文化形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流行是确凿无疑的事。
现代中国,一直在从全世界汲取文化,我们的日常生活本就是各国大杂烩。
至于许多人说什么「只要中国市场抵制,日韩文化产业立刻就会倒下」....
中国从2014年起严格限制日本文化产品,在2016年后彻底执行了限韩令。
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日韩文化在全球范围进入「全盛期」:日本漫画、动画和轻小说的全球收入屡破纪录,韩国音乐、影视作品和漫画都在全球攻城略地。
日本总务省2020年数据,日本文创相关海外收入为1193亿美元,增速11.6%。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2020年公布,韩流海外收入为880亿美元,增速13.4%。
不迎合中国市场,反而让他们真正在全球范围打开市场,获得了更多收入,中国市场在过去反而是他们成功的障碍。
如果要抵制「文化入侵」,首先该把满大街的啃得鸡、金拱门查封了吧?
一旦有关部门判定某种文化有危险,一夜之间在中国就会彻底消失,所以我从不担心西方国家进行潜移默化的洗脑。
中国被侵蚀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数都集中在吃喝玩乐上,可不像南棒和东瀛:
他们从语言到宗教都被彻底渗透了。
日本文化的入侵,已经严重到可以动摇现代中国存在的法理基础了。
对,我要说的就是网络舆论中愈演愈烈的“元清非中国论”。
所谓“元清非中国”本质上是舶来品,其理论来源是1923年日本学者矢野仁一写的两本书,《支那非国论》、《支那无国界论》;以及日本学者内藤湖男1902年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二战后日本历史学者宫崎市定将其发扬,出版了《东洋的近世》,“元清非中国”、“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三根支柱共同形成了元清非中国论,并被欧美的“内亚史”、“新清史”借鉴。
没有一个是中国本土学界的理论。
其核心论点有两个:
1.“元清非中国”:元、清是所谓的征服王朝,是蒙古、满洲两个民族构建的外国征服了汉族的中国建立的殖民地王朝,元、清形成的统一是满、蒙民族主义膨胀,国家扩张,征服汉民族族主义国家的结果;
2.“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宋(暗示还有明)已经处于古代中国走向近代文明的门槛之上,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国家的雏形,比如宋朝和辽朝、明朝和清朝都建立了自己的首都并长期对峙,但这一进程不幸被元、清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断了,因此“东洋”也就失去了和“西洋”同步进步的机会,也就逐渐落后于欧洲了。
1+2论点的结论是:现代中国的统一版图是一种变态,应该恢复到汉、满、蒙、回以及各族分立建国,各自独立的正常态,即所谓中国应该局限于“汉地18省”,甚至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的观点。
看看,这观点是不是和侵华日军发动918事变、建立伪满洲国时的各种宣传很相似?有种很眼熟的感觉?
这一观点的危险性在于强调中国现代版图的多元构成,否认中国的一体性、进而否认中国统一的合法性。历史上,同盟会发动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因为理论基础过于贫乏,同盟会中人又大多留学日本,为了发动汉人反清,将元清非中国的理论借用,形成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孙中山等人很快意识到这一口号的危险性,很快的把民国建立的基础修改为了“五族共和”,所谓的元清非中国论也就暂时偃旗息鼓,除了傅斯年这种蠢材还时不时提出来之外,大多数中国人也对此就是一笑置之。
但近年来随着网络论坛的发展,这种观点被日本学者及其国内的文化认同者孜孜不倦的加以推广,同时又成为了欧美所谓“新清史”的理论依据,也是欧美历史学界用以解构中国统一合法性和必然性的重要武器,反而变得更有市场了;尤其可悲又可叹的是,这种观点被中国网络上的部分人全盘接受,据此还形成了“黄汉”或“皇汉”群体,全力鼓吹的同时还自以为是爱国行为;
最近也开始被宝岛的外宣势力利用。
受限于自身的见识和知识,全盘接受一个充满陷阱的外来理论,自觉接受外来历史观对本国国家统一的解构,看似爱国、实则卖国还不自知,这就是鼓吹“元清非中国论”者的可悲可叹之处。比如评论区还有人说日本侵华时期提出的是“满蒙非中国”而非“元清非中国”,还说是有集团资本混淆概念,这就更是可笑:“满蒙非中国”论难道能凭空跳出来?没有“元清非中国”的邪说为基础,怎么就能论证出一个满蒙问题?
先有儿子还是先有老子都搞不明白。
这里我要说明我的观点:对我来说,“大汉族主义者”或者说网络语言中的“黄汉”/“皇汉”,其行为等同于台D分子,而且犹有过之。这种人在中国是“皇汉”,在美国是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在德国是纳粹,在日本就是极右翼。
没什么其他原因:大部分无知、偏狭和小部分的别有用心罢了。
先挖坑,看的人多再更,讲一下元清非中国论的致命缺陷。
11.10更新填坑:
以问答形式阐述观点,并顺带回答评论区的几个很有迷惑性的问题。
Q1:有了1949年伟大的解放,新中国的领土法理基础是否已经由“继承”转嫁到“革命”,因此不必强调新中国领土的“自古以来”,所以和清朝传下的领土无关?
A1:不能。这是典型的托派、唯心主义观点,通俗来说即认为“最终世界革命将消除阶级,更会消灭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实现世界大同,因此各民族的历史本身丧失了赋予其现代领土的功能,所以现代中国的版图和清朝、民国无关,是各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这一观点的致命缺陷是抛弃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时至今日,人类社会也尚未实现“生产力极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先决条件,可控核聚变和人工智能尚未成熟嘛。
俄国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现代中国依靠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稳步取得优势的过程,都是基于现阶段尚人类社会生产力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的客观事实,构建一个“共产主义准备型”的政治实体、为共产主义保存火种,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是初级阶段,那么新中国也不能不按照世界通行的领土确定原则来确定自己的边界——即历史法理主张+国家实力确保,而评论区有人脑补的“各民族参与革命+共同组成革命联邦”本来就和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和民族、国家)自相矛盾,而且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不考虑具体条件蛮干的体现。
而且,在民族差异尚未消除、人民对自身阶级属性理解尚未完全明晰的现阶段,这种论调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苏联、南斯拉夫等共产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瓦解内战就是前车之鉴。
至于说什么“现代中国领土都是靠解放军打下来的”就更是纯属逗b理论、脑力欠费,驳都不用驳了。
Q2:如果日本胜利了,是不是就要承认“元清日”都是中国正统王朝,因此日本也是中华民族了?
A2:这就要说到多元一体的中国形成的历史原因了。古典意义的中国只是黄河流域中原汉人政权的版图,中原政权以农耕、手工业为经济基础,辅之以当时相对先进的古典军事帝国、封建官僚政体,组建了强大的常备军,在当时的世界环境下足以自立自足,而北方、南方、西南的其他民族地区则不能自给自足,受限于气候(北方、西南)、地形(南方、西南),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必须依靠与中原政权进行交易才能维持社会运转。
因此,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真理作用下,生活在现代中国版图上的各个民族开始形成了以汉政权、汉文化为主,其他民族政权、民族文化为辅的多元一体中国版图雏形,并日渐加深相互依赖。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吐蕃/卫藏政权,无论其强大的时代(唐代)还是其衰落的时代(宋、清),即便它未能被中央王朝直接统治,半独立的高原政权都会主动的以各种方式寻求中原王朝的政治军事支持,这一点在唐表现为寻求和亲自称唐女婿后代、在清代表现为转世制度。就连取代了明朝后,因为政治需要,反复在自己“到底是不是明国人”这一问题上反复横跳的清代,其太祖努尔哈赤都当了二十多年的明朝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和内地的毛皮人参贸易,包括建州在内的各个女真部落朝觐贸易更是长达数百年。
并且,无论怎么横跳,清代官方始终坚持“天下得之于闯、非取之于明”的官方叙事,承认明朝正统;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承认元朝建立是得天命、蒙元是正统王朝的做法如出一辙——两朝君主都没有因为建国的同时还要和南明、北元继续作战而否认明、元为正统王朝。
因此,“历史的中国”是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大规模经济循环、文化交流、互相斗争又互相支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少数民族(主要是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族建立的政权与之间南征、北伐、灭国、建朝是“我虽非汉人,但早已是中国政权的一部分,所以也能为中国之主”的斗争。这点在辽、金、元、清等政权君臣奏对、诗文、檄文里早有充分体现,受限于篇幅不多引用了。
而日本侵华则完全不同。
当时的日本借助自己的领先地位,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个异质的先进文明,在沦陷区推广日语教学、日本礼仪、日本文化祭祀,出发点就是破坏中华“多元一体”中最重要的“一体”;
其次日本从来不要求加入中国,称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最后前途是成为中国一份子,相反是用军事侵略和屠杀的方式强行要求中国加入日本主导的秩序;
再次,历史上各族政权入主中原后要求大一统,而日本侵华却相反,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要肢解中国,占领后分为七块、十一块、十二块。这里需要见识一下最早明确正统论的暴躁老哥朱熹的一锤定音,曾经有人问朱熹:
“正统之说,自三代以下,如汉唐亦未纯乎正统,乃变中之正者;如秦西晋隋,则统而不正者;如蜀东晋,则正而不统者。”
朱熹的暴躁回答值得全文背诵:
“何必恁地论!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觐狱讼皆归,便是得正统,其有正不正,又是随他做,如何恁地论!”
也就是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统一与否是正统王朝合法性的最大且唯一来源,至于政治是否清明、统治是否残酷,那都是后面由人做出来的,和朝代是否正统无关。
以上关于黑龙会和同盟会关系的文章也建议各位看看。
最后是日本对在侵华成功后的未来安排,也是锁死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大陆的各个分裂政权作为工业国日本的原料、初级工业品、劳动力供应地而已。
所以,由于以上根本性差异,日本侵华本质上是异质文明对原生文明的毁灭尝试。也由于各族中华儿女长达千年形成了高度稳定的多元一体原生文明结构,才能在核心文明面类毁灭性危机的时候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不仅彻底葬送了侵略者,还为自己赢得了凤凰磐涅般的新生。
Q3:承认元清是中国正统王朝,是不是喜欢元朝和清朝?
A3:当然不喜欢,服化道太难看(玩笑)。元、清入主中原时,都有大规模的杀戮,清朝还有跑马圈地、留发不留头等错误政策,当然没人会认为元、清就是什么白莲花,还有必要去喜欢他们。
但厌恶元、清以及所有的封建王朝,和承认元、清和所有的封建王朝是正统王朝,承认他们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做出过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点并不矛盾。现代欧美历史学界,反复炒作一个问题,即“中国为什么这么大”,言下之意是:中国之所以这么大,一定有美国、沙俄扩张的历史罪恶在内。于是“新清史”、“阿尔泰学派”、“欧亚文明近似论”等表面鼓吹汉族征服少数民族、鼓吹清朝对汉族中亚征服、元清是征服王朝的观点也粉墨登场。
实际上,这些论点都是强调中国各民族在历史上的独立性,为未来可能的分裂创造理论基础,否认中华民族大家庭之所以能紧密团结的漫长历史原因,包藏祸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所有的武器来进行反击和防御:无论它是法理的、历史的、还是其他的。更没有因为心里觉得对某段历史憋屈,就主动放下一种武器、自减实力的道理,这就是又犯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了。
可惜的是,因为我国社科类学界一向是跟随欧美研究的方向,不仅没有/不愿揭露这些观点,反而为了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纷纷附和,这也是今天网络上类似论点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他们鼓吹“元清非中国论”是搞KPI、方便自己发论文,你我这种小老百姓却都受惠于现代中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不但不驳斥,反而跟着起哄是图个什么?
图口嗨?
我想起以前在的某群里有几位"智者"在长吁短叹,说中国西化那么严重,传统都丢了,以后文化断层怎办。
他们现在住在美国。
因为现实中皇汉和反皇汉都很少,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严格贯彻这两种思想,大概率会因为历史和政治不及格而中学毕不了业。
这两种人,就像一场无聊的公开辩论赛的正反方,整个剧场里只能听见这两个人吵架的声音,似乎他们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台下还有上千名观众,这上千名观众不是没有观点,而是觉得这个话题太无聊太没有价值和现实生活太远了,已经无聊的睡着了。
辩论赛结束之后,有人问别人,这两个人吵的这么厉害,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没有见到和他们持相同观点的呢?刚睡醒的观众:结束了?哦,剧院椅子不舒服没睡好,他们吵啥来着?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的不发达,想要生娃其实并不简单,难产而死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即便养大了以后也有夭折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是日本独有的。生育率真正大幅度提高是二战后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