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
60多个国家,900个重点项目,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是顶层设计、抓纲带目的大文章,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构思宏伟,前景可期。2013年10月以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特定领域企业的出口产生了明显的拉动效应,极大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兴奋点,使各相关行业、机构、人员乘势搞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新闻”。
现在说挑战。只说当地情况,别的不赘述了。
获赞最多的回答侧重于“一路”,我的实证经验基本都在南亚地区的“一带”,希望可以与其互为补充。
以巴基斯坦为例。巴基斯坦是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友谊经长期哺育,独一无二。与此同时,中巴经济走廊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意义非凡。
挑战如下:
1、当地急于求成:出于各种原因,巴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士往往在走廊项目上贪多求快,表现急切,许多要求与当地实际发展水平极不相称。部分当地政府人员一边在本国进行政治造势,一边频频访华“跑步钱进”,与中方政府相关部门关系错位。这造成一系列问题。只提其中一点:巴方的优选项目经常呈现成本高昂、领域“扎堆”、配套落后甚至缺失的特点,对中方企业的投资和项目实施形成相当的压力。
2、安全形势复杂:虽然联邦政府和军队关系稳定,然而各大政党之间的斗争频繁剧烈,明暗两线不断交织,域内外大国影响时隐时现。另外,巴联邦政府影响有限,省际冲突、教派冲突此起彼伏,部分地区对武装叛乱分子存在“养寇自重”的心理。
3、腐败层出不穷:固然,按“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6年“清廉观察指数”(CPI),巴基斯坦在去年的得分有所改善,在176个国家中排名第61位(排名越高,贪腐程度越高),自1996年“透明国际”发布该指数以来首次摆脱全球最腐败的三分之一的国家的行列,跻身“中等腐败国家”。但当地行贿率仍居高不下,索贿现象屡禁不止。走廊项目的上马,给当地各级贪腐分子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可乘之机。
4、民间交流滞后:目前,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推进总体顺利,但从全局角度来说,尚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其普惠性质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鉴于巴国各界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过高预期,以及两国普通民众对彼此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发展现状的懵然无知,大量中国资本、项目、人员的突然涌入,将可能在少数地区少数群体中催生反华情绪的土壤。反华、亲华,都不是天生的,也绝非必然之事。
还有两点至为关键:
1、如何做到让那些长期吃(其他)“外国饭”的当地各界巨头(而不是联邦政府中的极少数利益群体,或是那些借机攀附,只吃“中国饭”,只靠“中国饭”过活的宵小之辈),自觉自愿地来吃上“中国饭”,吃好“中国饭”,协助中方借船出海,扎根落地?
2、如何做到在央企开路,基建先行之后,建立健全机制对接,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切实改变“雷声大,雨点小”,“吆喝多,落地少”的情况?
个人感悟:“一带一路”在各国的落地,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钉子精神:知难而上,埋头深耕,硬钻到底的精神。这是古人的路,也是今人的路。
利益相关:从事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和联络为主的工作。2015年与巴基斯坦方面合作,在当地设立固定办公场所,致力于协助我国与当地机构、人员、项目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