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理客中,总爱说封建王朝都是一丘之貉,不过都是阶级压迫而已。
这话确实没什么毛病。
可明朝还只是阶级压迫,而清朝那是在阶级压迫之上再添加了一层民族压迫。
我们总不能因为都是阶级压迫,就把多出来的民族压迫给忽略不计了吧?
账得算清楚,不能马虎,人家欠了你一万五,您不能只要一万回来,把剩下那五千都给省了对不?
再说说明朝与清朝的风评问题。
前几年,陈梧桐先生写了本科普明史的书籍,叫《明史十讲》。
在这本书的序章,陈先生专门提及到了一个现象:
打开电视,反映明代历史的电视剧,不是君主残暴昏庸,就是厂卫横行霸道,一片昏天黑地;反映清代历史的电视剧,不是君主睿智圣明,就是臣工奋发有为,一片朗朗乾坤。
可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清朝在大众的观念里,都是比明朝要好的很多。
清宫剧大行其道年代,给康、雍、乾歌功颂德也就罢了,虽可能用力过猛,但毕竟这三人也确实有可圈可点的政绩在身上。
可后来,清宫剧的走向越来越不对味儿了。
比如,某些秘史之类的电视剧,已经开始给努尔哈赤、多尔衮这类屠夫化妆打扮了,还有慈禧、溥仪、李鸿章之流,历史正剧也都开始洗白白了,甚至就连扬州十日的罪魁祸首多铎,都开始从明军的手里拯救汉人百姓了。
这就真有点过分了。
在对比一下明代背景的电视剧,朝廷几乎都不是什么正派的存在,以历史正剧而言,胡军版的《朱元璋》给人一种老土掉渣的感觉,和霸气外露、场面恢宏的《康熙王朝》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这些正剧对明朝也黑化的有些过分,一些魔改的情节让人捉摸不透,比如陈宝国版的《传奇皇帝朱元璋》,完全把朱元璋丑化成了一个一无是处、只知害人的大昏君,特别来气,以至于我看了都想把剧里的朱元璋拖出来捶上一顿。
再说说另一部经典正剧《大明王朝》,里头的嘉靖几乎是彻彻底底反派角色,还有唐国强老师的《万历首辅张居正》,为了给张居正塑造一个悲情人物的形象,编剧直接安排万历给张老师下毒,让张老师一命呜呼……彼时我年纪还小,没怎么看过书,有很长一段时间还真以为张居正就是让万历给杀了的。
而最让我看不懂的操作是什么呢?
是你吹捧大清就吹捧大清嘛,可每个大清正剧,在满清皇帝虎躯一震、霸气外露的时候,顺带都要把明朝贬低一下。
比如,于正剧里皇太极那句“明朝皇帝都那么昏庸”、康熙皇帝在明孝陵那句“大清远胜大明”、姚启圣那句“康熙远胜明太祖哇”、乾隆那句“就这还好意思叫什么华夏正统?”,纪晓岚里张铁林那句“明朝与宦官治天下,我大清与读书人治天下”、连金庸剧里韦小宝还要说上一句“清朝没有坏皇帝,明朝没有好皇帝”……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以说,明朝就是靶子,成了给清朝自抬身价的阶石。
前些年“吹清黑明“的现象大行其道,这毫无疑问是客观事实,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妄加揣测。
但有些人非得视而不见,一口咬定不存在,那么就不存在吧,您开心便好。
而网上吹明的明粉们,相对而言就比较克制。
比如前年有一部剧叫《女医明妃传》,这部剧里尬吹明英宗,还稍微洗白了一下王振,按理来说,吹捧明朝皇帝正迎合了明吹的心态才对。
可是呢?
明粉们快把这部剧骂了成狗,说这部剧洗白明英宗、抹黑明代宗,甚至公然在女医明妃传的贴吧闹事,搞得人家吧主发帖禁止谈论任何历史问题。
反观清朝。
除了同治以外,其他清朝皇帝甚至包括溥仪都被电视剧洗的白白的。
连慈禧都白了我的妈呀。
就这我还见过有精神满洲贵族说什么吹得力度不够猛呢。
再说说史学家如李治亭、马大正之流,居然公然给尚可喜、洪承畴、吴三桂这类连清廷都反感的人招魂洗白。
这叫个什么操作呢?
方志远先生曾提及过,史学界存在一种无限拔高自己研究对象的陋习,而清史方面尤甚,譬如,把“康乾盛世”直接与饭碗挂钩,这点请看姚念慈的吐槽:
但清史研究中的“盛世”之风,则确乎与研究机构的生存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现在的学术研究大都被纳入国家和各级机构的各种项目规划中,这样才能接受科研资助和相应的奖励。而能否获得科研资助和奖励,又是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的“生命线”。目前尚未结项的大规模的清史修撰,被定位为国家级学术工程,明显带有“准官修”味道,获得政府资助金额之大,收揽人手之多,不仅空前,而且将绝后。中国历代王朝,清朝与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密,赋予清朝何种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工程的主持者自然成为集历代“盛世”之大成者。“草上之风必偃”,流风所及,所向披靡。清代“康乾盛世”成为历史上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调子,也就定于一尊。
好吧,如果你不承认康乾盛世,你便是皇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比如姚念慈写过一本扒皮康熙帝的书,批评果不其然接踵而至:
我对清代极端皇权专制和民族压迫予以批评,怎么就变成了大汉族主义?
姚大力对清史的政治化,也表现出极大担忧:
这是政治绑架了学术,史学本身并没有服务于现实政治斗争的功能或属性。
清史的逐渐政治化,基本上让清朝把锅甩了个干净。
逻辑大概是:但凡清朝有问题,那也是我们清朝学明朝的,清朝没问题的,是明朝以及汉人的传统制度有问题,谁让清朝是继承了汉人的制度呢?
玩出火了,当然得你们汉人背锅,我大清很无辜的。
什么?
你说民族压迫?
你是不是大汉族主义?
在明末的1640和1641年,灾荒食人县数分别是237和136县。
在同光中兴中,从1876年到1878年,山东、山西、直隶、河南、陕西等省卷入旱灾的州县分别为222、402、331个。
上一条引自本问题内宇文亮的回答。
下一条引自临溪主人:驳知友“夏尔谢夫”黑明神论
有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上一条说的是灾荒食人,下面一条只有灾荒,不一样,对吧
首先,我承认确实没有看到从1876年到1878年的食人县数据。
但是我可以猜嘛——我猜,从1876年到1878年,食人县数量一定!比明朝的1640和1641年少!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那时候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海关关税,被英国人赫德先生管着嘛
在赫德的管理下,晚清的财政状况当然比明末好啦!
宇文亮先生,你怎么把赫德等外国殖民者掌握着中国财政这点给忘了呢?
当然啦,你历史那么好,肯定不是忘了,而是……片面论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吧
晚清统治者在管民生上比晚明统治者好,是个大误会,清朝末年之所以老百姓过得没那么惨,甚至出了丁戊奇荒都没那么惨,纯粹是因为赫德等外国殖民者,清朝,不过是其明面上的代理人。顺便,从民生角度讲,香港在晚清过得也比大陆好,其他租界也是如此。
晚清不少好的地方,是外国人带来的进步,而不是大清统治者自己的功劳,某些人在说晚清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这点~
除了赫德直接掌握了清朝的财政命脉以外,欧美人深入中国,建立了许多近代化机构和设施,不仅有提高生产力的工厂,还有各种救治病人的医院,培养新人才的学校,以及会收养孩子的教堂,等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晚清情况当然不会很惨啦!
某些义愤填膺抨击民族主义的,宣称自己是站在老百姓一边的,不要跑到我的评论这里又开始玩民族主义说我给外国人洗地哦~要是你们津津乐道从民生角度看问题,愿不愿意老实承认晚清各殖民地和租界民生整体上(注意是整体上哦)比清朝直接统治区的民生好呢?
当然啦,刚开始殖民的时候,有的地方老百姓会反抗,产生了一些屠杀,不过嘛,屠杀人数也比大清刚入关时候少得多嘛!
注意哟!只谈民生不管民族主义哟!别过来又开始大谈民族主义了哟!
总结:晚清时期,外国人进入中国,深深介入了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特别是1860年英法联军击败清廷后,清廷的命运已经被外国人牢牢掌握,因此晚清时期的各种成果并不能归功于满清统治者。而晚明时期来华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不如晚清时期的外国人。此外,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外国人跟17世纪的外国人也缺乏可比性。因此晚清和晚明没法拿来对比。
宇文亮先生 回复 我啦 !
他说:“明清人相食出现县数最多的十个年份分别是:1484年、1485年、1528年、1553年、1588年、1615年、1640年、1641年、1877年、1878年。如果把明清最后50年都排除,那么近600年间人相食最多的年份分别是1484年、1485年、1528年、1553年、1588年,5个全在明朝,而清朝连一个都没有。”
此外,在他的答案原文里,他说:
第一,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陈岭《明清时期灾荒食人现象研究》:明清543年历史中共有225年出现过吃人现象,明朝占135个年份。10县及其以上的大规模吃人现象共有41年,明朝占了32年。
也就是说,宇文亮认为,清朝出现10县以上吃人现象的年份,有九年。
可是翻了 《中国食人史料钞》,我发现……这个统计,不完整吧?
1648年四川大饥,人相食。
康熙初年山东山西两个省大饥,人相食。
康熙三十一年陕西大饥 ,没有具体和县数情况记录。
还有康熙四十二年山东12个县大饥人相食。
康熙四十三年山东继续饥荒,《清史稿》明确记载9个县出现人相食。嗯,确实没到10个,不计入。
乾隆四十三年,《清史稿》记载,全蜀大饥,到处都是人口买卖,至于买到手之后是干嘛呢?没说。
咸丰元年至三年(1851—1853),黄河决口,沿河饥民,人皆相食。也没说县数。但是既然是沿河,应该涉及的县比较多?
咸丰六年(1856),淮河南北人相食,县数同样不明。
以上大规模吃人事件出现的年数,总共已经有九年了,而且那个康熙初年我是按照一年来算的,实际上康熙初年只是泛指,不一定只有一年。咸丰之后的食人情况还有,但我懒得翻了,里面也是一堆没说明准确县数的“人相食”。而且我懒得翻的部分里,包含了“丁戊奇荒”那几年。
以上内容都是《中国食人史料钞》里的,唔,我发现了:
宇文亮的统计法,就是把没法数清食人县数的一律算作不到10个县啊!没说明县数等于县数少于10个?不一定吧?
而且,我只翻了《中国食人史料钞》里的内容,该书编者明确说清代资料遗漏很多,也就是说,这是个不完整统计。所以,宇文亮先生,你自己的记录就不完整,我翻的史料呢,编者也自己承认史料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得出明朝吃人情况比清朝严重的?
《 明清时期灾荒食人现象研究》的论文我看了,尤其是……看了参考文献部分。引用的地方志仅85种,县志仅几十本,严重不全,里面不少方志修成时间是雍正、乾隆、道光,即使修到光绪,也可能是丁戊奇荒之前修的。(举个例子,本文用的《山西通志》是雍正年间修的,之后的当然不可能有记载啦!)作者同时也引用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但是作者自己也承认,那些资料是气候资料,自然灾害资料,而不是“食人资料”。当然啦,一本硕士论文,资料不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将它当做权威资料,我看还是算了吧。
第二次总结:在数据严重不完整的情况下,比较明清哪个朝代吃人多,不靠谱。
哦,原来清粉戈船将军和宇文亮认为,《气象记录总集》等于吃人记录总集,也就是在他们的词典里,气象和吃人是同义词。我太佩服他们的语文水平了哈哈哈哈哈
所谓“清承明制”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传统中国权力是这样:皇权和政府互相制约,皇帝命令需要政府盖章,否则不具备法律效应。一旦皇帝下发中旨,强行推行某事,往往会被骂成“独夫”,大臣有权拒绝。而且,皇帝下发命令,也是一层一层的下发,皇帝下发命令给丞相或六部尚书(没有丞相时)或只能发给相应品级以上的大臣,往往不能越阶发布命令,否则要政府干嘛?
直到明朝(元朝除外),皇帝和政府还是这一权力特点,只是明朝之前,丞相是政府首脑(掌行政),皇帝是国家首脑,两者一致同意的事情才合法;朱元璋撤掉丞相之后,明朝是改成六部盖章确认。所以,明朝六部的权力非常大,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全国用人调兵,全部归他们管理。皇帝发布命令,需要经过六部同意盖章;全国各地大小事情上报,先要经过六部。至于六部可以直接对下发布命令,不需经过皇帝同意,所以即使明朝皇帝不上朝,国家依然还能正常运转。
在这一种制度之下,皇帝权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不能随心所欲。然而清朝建立之后,这一政治传统却被改变了,皇权彻底没有一点制约了。
史学界认为“清承明制”,但实际只是表面继承,实际大不一样。清朝没有丞相,尽管也有六部尚书,但权力却截然不同。清朝六部成为皇帝的办事机构,形同摆设,皇帝过问一切大小事务,美其名曰“勤政”。比如,清朝六部尚书不能对下直接发布命令,且六部侍郎可以单独上奏。
侍郎是六部首脑副官,而在清朝却能直接上奏,就日常工作单独向皇帝汇报,显然尚书管不了侍郎了,如此结果自然是清朝皇帝控制了六部。更为重要的是,清朝六部尚书和侍郎(左右侍郎,侍郎有2个),都配有一汉一满,且满人为正,传统是3人,现在加上满人就是6个,而满人又肯定听皇帝的,所以清朝皇帝掌控了六部。
因此,清朝六部尚书侍郎,一共有36个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单独面见皇帝,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向皇帝说了什么,或皇帝向对方下了什么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六部还能做啥?显然,六部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了,这不是比明朝更专制是什么?
除此之外,清朝皇帝除了明发上谕,还有秘密给某位官员的上谕。因此,全国各地官员,都直接与皇帝发生关系,至于皇帝和他们谈什么,其他人都不知道,一切都很秘密,完全颠覆了传统公开政治的传统。这种情况下,皇帝对天下官员的控制力,远超任何一个时代,且秘密政治和密折专奏权制度之下,皇帝培植了一大批“告密者”,埋伏在官场之中,所以整个清朝官员体系,只能做皇帝奴才,听皇帝的话,这不是更专制是什么呢?
对于这种秘密政治,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是:秘密政治只能是一种权术,而不是制度,纯粹出于(皇帝)私心,而私心决不能形成制度。一旦形成制度了,那就是传统政治中的按制度办理,自然没办法随心所欲的私心了。
因此,钱穆认为,至少从秘密政治这一点来看,清代比明朝更独裁。明朝制度与传统大致相同,但清朝却超越了这个限度。
钱穆认为:自秦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背后,往往缺少一股固定的力量支持(读书人和地主阶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元朝清朝背后却有,元朝背后是蒙古,清朝背后是满族,整个部落都坚定的支持皇帝。反过来,清朝皇帝也必须给满族更多好处和优待,于是皇帝施政必然具有很多的私心,不可能做到公正对待天下各族。“因为其是私心的,所以一切表现不成制度,而只是法术”。
清朝康雍乾装神弄鬼的大兴法术,根本目的就是防汉抑汉,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这个国家,也就是更专制,否则何须如此?
“清风不识字,是故乱翻书。”
“驱逐百里之民,片板不得下海。”
“宁予外邦,不予家奴。”
”堂下奴才,胆敢告官!”
“尔等奴才竟敢不遵律令,来人给本官拖出去十刑伺候!” “大人饶命,奴才这是天生的秃顶,并非不遵大清律令啊!” “赎罪银拿来,到衙门备案,不然诛尔等九族!”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春风十里不如你——西湖船娘、扬州瘦马、泰山姑子、大同婆姨。”
“《四库全书》成书之日,华夏5000年历史毁灭之时。”
话说昏君杨广发掘运河被臭骂千年,然而终此一生去过几次江南?反观所谓的10全老人,巡游江南,不易乐乎?
话说南蛮帝王个个奇葩,不是修仙练道,就是豹房木工。然而顺治出家,孝庄夫及兄弟(秉承草原节约为本的优良传统,一女多嫁,妻妾父死子继承,兄死弟继承)。康麻子、雍正、乾隆禁海,削发易服,大兴文字狱。
明朝有红丸案,梅毒第一人了解一下?明朝有土木堡之变,那《南京条约》了解一下?
矮大紧直言明朝是一个“三无”朝代,想问一下满清何人能比肩王阳明?明朝有宗室之累,清朝何曾没有百万八旗子弟?更何况还有高薪养士,收刮“议罪银”。走马圈地,摊丁入亩,实在是一纸笑话。
平三潘,平的是汉臣,屠戮的是汉民;收台湾,收的是郑成功的遗产,灭亡的是南明遗民;带嫁妆东北,带的是努尔干都司、辽宁卫,残杀的是大明子民;明朝就有改土归流,平定西南,至今云南边境仍有明朝军民后裔;茶马古道,维稳青藏,联通滇、黔、巴蜀、西康、青海。
大小和卓、同治暴乱等事件的发生,归根到底就是清政府在河西走廊的统治一直没有稳固,直至左宗棠平定陕甘,收复新疆,西北地区才得以建设。外兴安岭战役频频失手,即便攻城略地也不能有效占领,为何?鞑子兴起之时将东北汉民杀戮一空,可谓尸投河塞,坟堆荧荧,千里无鸡鸣。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无人烟,粮草、兵丁、器械稀缺,战虽胜而不能守。直至清末民初,甚至大跃进时大量民众闯关东,北大荒方有人烟升起。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而且还是专制社会达到最顶峰的朝代,一味鼓吹功盖三皇五帝,真的是贻笑大方之家。裹脚不是缠足;在下、不才不是奴才;黄发垂髫不是阴阳盖顶,更不是金钱鼠尾。胆敢不削发易服?定斩尔等奴才九族……为什么网上现在出现吹明?那只不过是民智开放了,实在不想再让那些荒诞不经的影视剧收智商税。
明朝是阶级压迫,清朝除了阶级压迫之外,还有一层民族压迫。
东非小霸王埃塞俄比亚都内战了,菜 头会飞,您还搁这儿吹“普世帝国”呐?咱来细数一下历史上所谓的“普世帝国”:
前罗马(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罗马共和国、帝国)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白罗马(白衣大食)
黑罗马(黑衣大食)
绿罗马(奥斯曼帝国)
神圣罗马(神圣罗马帝国)
鹰堡罗马(哈布斯堡王朝)
日不落罗马(大英帝国)
卐字罗马(纳粹第三帝国)
东正罗马(沙俄)
苏维埃罗马(苏联)
现代罗马(美国)
以及现在清粉所鼓吹的“东方の罗马”——“大清普世帝国”……万国皆可罗马,P社玩家觉得很淦。
然而上述普世帝国除了美国,都已解体,当然,照美国现在这拉美化、黑化的趋势,解体也快了。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一个国家不在于她的疆域、国祚,而在于她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很显然,苏联交了一份糟糕透顶的答卷,他们已经垮了,我们还要亦步亦趋?
阶级的差异性形成了阶级矛盾、斗争。
民族的差异性形成了民族的多元化、离心力。
否认各个阶级的斗争是荒唐,否认各个民族的离心力难道不是荒唐?
埃塞俄比亚经济腾飞又怎样?
还不是要打内战?
片面强调民族多元化、差异性,人为制造多民族,抹杀主体民族,建立“普世国家”,苏联、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就是前车之鉴!
只有使得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各个地方融合为一,实现民族间真正的血缘文化融合,再无隔阂差异,形成有力的民族国家,才是崛起之道。
秦虽十年,政行百代。
拿点干货直接被踩到0赞区,“满意”们团结和B乎素质江河日下真是令人叹服。
真可谓“造谣打诨讲段子——千百赞,科普做论放干货——踩到底”。横批“环境感人”
因为互联网兴起前,传统媒体都由像阎崇年之流的人把持着。他们利用把持媒体之便,对清朝历史一顿胡吹乱捧,对广大人民群众强行灌输。把乾隆之流吹成“爱民如子”、把腐败落后的制度说成“封建顶峰”、把懦弱无能卖国割地解释为无可奈何。顺便拿些段子当成历史黑一把前朝。
现在互联网兴、民智已开,老百姓在网上反对上述的歪曲有人就看不下去了,遇到就扣上一定“皇汉”的帽子。真是只准“满意”放火,不准网民点灯。
这问题下面真是清吹们群魔乱舞啊!挂几个大家开心下。
道光:1842年4月面对英国俘虏问道:
从1840年到42年将近打了两年时间,跟谁打——不知道、敌人在哪——不知道、敌人怎么来的——不知道、敌人距离多远——不知道、英吉利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没一个知道的,什么叫英明神武、功盖万古、封建巅峰的鞑清大帝啊?(战术后仰)。
咸丰:据说愚蠢是可以遗传的:
前方打了一连串败仗,皇帝却被忽悠的云里雾里……明朝皇帝起码还知道派个锦衣卫和太监监军。
同治:我是很想知道当时宫里也没闹天花疫情,它得的天花是天上掉下来的?
光绪:康有为我信你二大爷!!
以上是大清明君合集,下面是大清制度:
起义暴乱——长发捻军、土客械斗
外戚乱政——叶赫那拉
军阀割据——东南互保
天灾不断——丁戊奇荒
宦官专权——李莲英,小德张
朋党之争——清流浊流、N子夺嫡
外敌入侵——万国来草
权臣篡位——洪宪皇帝
一个集齐了所有封建王朝BUG的制度被称为“封建帝国的巅峰”…………
BUG的巅峰?
不好意思又要挂你一回了, @白给学家 表示一下。
如果没有欧洲人干涉,大清会肿么样?
下面是乳清行为(感谢 @曹变蛟 大佬的图):
除了火炮支援还有银弹支持:
总结:没洋人你大清能撑过1865年吗?
一群清粉数典忘祖!把你鞑清恩公——屠夫戈登、财神赫德都忘干净了?
@疯子的风 轮到你了,脸洗干净了吗?
你说的中期跪菲佣是“大仑山惨案”吧。
明史记载:
酋寻出令,诸所掠华人赀,悉封识贮库。移书闽中守臣,言华人将谋乱,不得已先之,请令死者家属往取其孥与帑。巡抚徐学聚等亟告变于朝,帝惊悼,下法司议奸徒罪。三十二年十二月议上,帝曰:「嶷等欺诳朝廷,生衅海外,致二万商民尽膏锋刃,损威辱国,死有余辜,即枭首传示海上。吕宋酋擅杀商民,抚按官议罪以闻。」学聚等乃移檄吕宋,数以擅杀罪,令送死者妻子归,竟不能讨也。其后,华人复稍稍往,而蛮人利中国互市,亦不拒,久之复成聚。——《明史·列传二百一十外国四》
佛郎机殖民者日记:
1594年1月6日,一批武装的中国帆船抵达马尼拉,率队的是7名中国官员,他们自称来自中国福建漳州。西班牙人在记录中宣称,这7名中国官员级别很高,不是总督就是县令。
1594年3月24日,临时总督路易斯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道: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马尼拉这里的10000华人中的一半,乘坐他们本国派来的船只回国。目前已经有3000华人上船了。我们还会尽量往船上塞华人。
好耻辱好无能啊!海外侨民被屠,你腐明只能谴责+威胁+撤侨了事。
不像我霸气大清:
红溪惨案:1740年10月,荷兰殖民当局在爪哇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大规模屠杀华侨的事件。
清廷官方回应:“因出洋不归,留住彼地之汉人在番滋事,遂至戕害,虽恐扰及商船,宜禁止贸易。但贺兰国王责其太过,已将镇守夷目更换,再三安慰商船,照旧生理。则该番原未扰及商客,应令南洋照旧贸易”
十全老汉:“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孽由自取”……
大仑山惨案明朝和万历丢脸吗?——确实丢脸。
红溪惨案大清和乾隆觉得丢脸吗?——至少我看不出来。
而且同时期国家面对海外侨民被杀基本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那个时代远洋出兵的风险远远大于侨民对自己的利益。
山田长政死后,阿瑜陀耶的日本人町就被屠了,幕府将军的态度也就是断绝贸易往来,但是依然禁不住在屠杀之后的几年寓居海外的日本人重新回到暹罗聚居。
金边的西班牙-葡萄牙人社区在高棉国权臣Laksamana暗中策划下被马来的绿绿社区屠了,也没见西属马尼拉再有什么实际行动,尽管之前多明我会士很骄傲地宣称西班牙只用了38个士兵就征服了高棉王都。
安汶的英国商站被VOC屠杀之后,明明手上有更多类似Prince Royal这类“巨舰重炮”的腐国也没对一海之隔的保安船之国动手,不光如此,后来被砍头的那位国王还不顾本国商人的反对大笔一挥把扣押下来的荷兰船给放了
相比之下明朝已经做得够好了,起码完成了撤侨。
但是乾隆大帝的反应这可谓“别具一格”,毕竟侨民被杀还叫好的目前只有他一家。
(据说乾隆这霸气行为被袁腾飞移花接木到了朱元璋和万历身上,所以年轻人要少看点网文,对保护智商有帮助 @疯子的风 )
重点:当清粉吹清朝人口增长时会告诉你是清帝高瞻远瞩,引进推广美洲作物。(无视美洲作物明朝时引进)
当清粉吹清朝仁政时,会告诉你人口增长和美洲作物无关,全靠大清封建制度顶峰。(无视上文)
薛定谔的美洲作物……
虽然挂的是这位答主,但本次更新的重点不是他而是红线内的文章——《美洲作物造就了康乾盛世?》。这位答主将这片文章和链接(失效)放在回答里,似乎是在暗示清朝政策高明,在人口达到明朝两倍的情况下灾荒还比较少,且基本与美洲作物无关。那就来看下这文章是否可信。
以下是百度文库的原文:
1、“乾隆中期全国耕地数量达到空前的高峰”
很可惜,这不是事实
在鸦片战争前,清朝耕地面积的巅峰是嘉庆时期。总体巅峰则是光绪时期。
而且乾隆时期耕地面积也不是约10亿亩。而是750W(顷)×100=75000W(亩)。
2、这片文章并没有给出数据出处,无法查证。
清朝耕地面积是不是空前的高峰我不知道,但是没明朝多是实锤的。
作者只是简单地认为粮食产量应归功于“种植面积的扩张”,但没有考虑美洲作物对“种植面积”的影响。
感情作者眼里对农村的印象是这样:
平坦的土地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只能靠开拓并整平新的土地。
而现实中不能忽视南方大量山间田地:
南方和西北很多农业区情况与华北东北平原不同,适合种植传统作物的土地有限,而整平新土地意味着“愚公移山”。显然在古代人力劳动的情况下并不现实。
而美洲耐旱高产作物的传入使得将原本崎岖干旱的山地坡地化为种植区变成了可能。
中国南方山区里的农村,低洼地种水稻小麦烟草,次点的土地种植番薯土豆,山坡上种植玉米是为常态。很难想象在美洲作物未传入前,只靠低洼种植的农村能否养活全村人民。
而此文章不考虑美洲作物耐旱、适应性强、易存活等特点对种植条件定义的改变,直接否定美洲作物和清朝人口增长以及种植面积变化的关系。私认为不妥!
下面是个人一些猜想:
文中引用民国时期的统计数据,恕我直言,一个不统一时刻处于战乱的时代,有必要怀疑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结合之前清朝耕地面积的统计,理论上随着美洲作物的引入和不断的开垦,适合种植的土地应该超过明朝和清初。然咸丰同治时期清朝统计的耕地面积却相对于嘉庆出现了下降!不得不说这个趋势非常诡异。(同样诡异的还有光绪时期的剧增)
结合明朝人口统计:
由此猜想:
1、明朝税计“人头”;清朝计“田赋”
2、“人头”前提下,隐藏人口可以漏税;“田亩”前提下,谎报亩数可以偷税。
3、封建王朝晚期基层崩溃,无力对隐户和隐田进行核查。
4、官方统计人口/田亩数异常降低。
5、同理为了避税,适合种植美洲作物的新土地也应该避免上报为亩数。
这或许可以解释清朝耕地亩数的拱形变化趋势,也可以解释为何现代对清朝美洲作物产量估计明显偏低。
毕竟不纳入税收的产量,政府无法统计,民间也不敢上报。
另外,文章举出1957年的农业数据(唯一可信)和清朝进行类比,暗示之前的清朝大量种植美洲作物不实。然而新中国“一五”(1953~1957)计划中农业部分并没有对种植美洲作物进行鼓励,相反是在鼓励种植传统作物。从以后诸如“二五”、“大YJ”来看,新中国衡量农业的标准一直是水稻和小麦的亩/总产量。像是“亩产上W斤”明显指水稻(土豆、红薯上万斤并不难,没法吹牛邀功)。
故原文列出57年的美洲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20%),来推断清朝不可能超过实属臆断。
总结:此文大量数据皆不提供出处,一些细节明显错误或有待考证。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否定过于武断和唯心,文中的判断和引用不考虑当时环境。私认为不是一篇可靠的学术文章。
因为看出明朝烂,只需要基本常识。
明朝在很多方面黑暗落后愚昧,这个大家都知道,就连明朝人自己也知道,明朝人黑起明朝体制和明朝君主来,比我们犀利一万倍。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眼里的大明朝,就是医生眼里的癌症晚期病患。比如《大明王朝》就把明朝黑的体无完肤,君主不过就是自居君父的窃国大盗而已。
但要看出清朝好,需要逻辑转很多弯。
得先把自己放到精神八旗的位置,然后才能看出社会体制的优越性,甚至康雍乾要证明自己伟光正,也得搞文字狱搞洗脑术,最后搞到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了,才敢自居雄主,十全功德,文武鼎盛。比如王朝系列,稍微推敲起来,简直就是用反人类的价值观来塑造完美帝王。
于是那些看出明朝烂的屁民,可以从史料中找出很多细节,讨论出很多新东西,偶然还能发现可取的地方。
而那些看到清朝伟大的贵族们,只能在逻辑扭曲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否则逻辑自洽性就要求他们挖掘史料细节,但挖掘就会触及他们的底线,冒犯那根看不见的辫子。
于是,正常的历史讨论,就是大家不经意发现了明朝居然还有点可取的地方,而清朝居然有黑点。
然后八旗坐不住了,说你怎么老是吹明黑清?
其实来历史板块问这些问题的,大可不必摸着良心问,揪着自己的辫子问更好。
推荐一本书《我们向历史要什么》,里面有篇关于康雍乾三代驯服儒生的文章,我觉得很有启发意义,满洲君主对华夏文明的改造很有成效,精神八旗永远不会断绝,他们会长久跟我们一起存在下去,对强权的认可,对自由的漠视,对文化的敌对,其实是我们所有人头上那根看不见的辫子。那条辫子不说杀了我们多少人种上去的,但希望早点摘掉辫子早点拥抱文明,不然这清国奴,还得再做几代。
最近写了几个清朝的问题,评论很讨厌,要不就是故意带节奏,要不就是来一群“你不骂清朝你就是汉奸”的。弄的正经说点历史都不行了。
明朝跟清朝怎么说呢,如果不考虑外敌入侵(明朝从四爷之后定都北京,河北就是前线,动不动就被蒙古入侵,中后期的时候江南武备松弛,倭寇隔三差五就来洗劫;而清朝就别提的,清朝愣是能逼得老百姓认为洋鬼子比朝廷更可恶,足见清朝什么德行),相对来说当然是明朝的市民生活更加滋润。
但是多读一些资料会发现,如果单纯说领土控制问题的话,清朝和现代中国领土是在关系太大了。这个一说起来就得扯远了,往大里说能说到满洲八旗的成分——满洲八旗很奇葩一点在于早期并不是完全靠着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军事构成,有些野女真尽管都叫女真,关内的满人都觉得这些人不是自己的族类实在太野蛮了。往小里说,清朝八旗军带有一种武装殖民的性质,清朝在全国各地修建满城,驻守八旗子弟,虽然本质上是希望用武装来控制全国领土,但是实际上却歪打正着硬占下了很多领土,中国现代边远地区的领土恰恰是靠这些满城旗人军队固守下来的。
去年就看了一个新闻,俄罗斯境内发掘出了唐代的中国军事城镇,推测可能就是传说中李白出生的碎叶城。
领土这事怎么说呢,只有有人在上边才算是有效领土,光“自古以来”没意义的。满人的旗兵驻守是很有效的为中国巩固了有效领土,但是这个政策也不是一直沾光,因为满人总是从东北龙兴之地抓当地土著补充关内旗兵,最后反而导致了东北一带人口凋零,被沙俄钻了空子硬是吃掉了远东原本很多属于中国的土地。
同样的事改从明朝也就开始了,只不过明朝用的是军户制度,随着军户卫所的衰败,明朝失去了很多有效领土。但是清朝做的比明朝好的就是清朝用各种手段有效控制了蒙古,明朝自从朱老四之后对蒙古就逐渐失控了。
明朝虽然号称不割地,但是因为中后期皇帝越来越没法管事,很多领土都丢了,反而是清朝,靠着全国各地的满城死磕,居然经年久月下来巩固了不少领土。不过到了清朝后期,国家衰落照样丢了不少地方,而且清朝的祖宗之地居然是靠汉民偷渡才保存下来的,这不能不说是黑色幽默了。只说领土的话,明朝的领土是稀里糊涂的丢在阴面里了,清朝是直接被人在明面上强行割走了。
明朝和清朝的差别,是明朝丢分纯粹是不作为,在一系列惰性政策下领土悄悄流失;清朝则是殚心竭虑搞出一套严密的政策来全国殖民,却因为这套政策实在太过落后最后一遇变革就被吹打得支离破碎。两个朝代各有各的黑点,就是一个看起来不明显一个看起来很明显,但是要问谁更好,呵呵,都不咋地。清朝现在更黑是因为清朝的档案保存得更多,获取起来更方便,而明朝留下的东西就少多了,想好好研究明朝哪里黑要难得多,例如现在说起来西太后的那点破事多少资料都有,而明朝居然有人理直气壮的喊“九千岁是大明栋梁,千岁死则大明亡”,相比之下,清朝是你不知道他还有哪里更操蛋,明朝是得仔细多方面研究才知道明朝操蛋在哪里,弄的好像明朝比清朝干净了一些。
现在明粉多只是因为之前对明朝黑的太过分了。
比如我,落后的封建王朝中,最喜欢强汉,但总喜欢吹我大萌。
因为大汉很强大家都明白。大萌之强,最近才有所改善。
同样,我们喜欢黑清,因为之前对清朝粉饰的太严重了。
元朝远比清朝暴虐,但大家都知道蒙古南下后,北方户籍人口从四五千万降至四五百万。四川也几乎变成无人区。
但很少有人知道,清朝根本没把汉人当成国民,入关大屠杀就算了。中期平叛时汉奸们放纵部下肆意劫掠,不仅是为了获取军饷补给更是给清庭投名状。结果就是长江下游两岸一堆县户口损失八九成。甚至至今没恢复到当年人口。
最糟糕的是镇江的一位鞑靼族将军,他确信,在英国人从前面进攻时,该城的汉奸一定会从后面袭击满洲人。于是他命令一看见行迹可疑的人就抓起来,此后它的居民一看到满洲士兵走近时就惊恐地逃走。显然,有些士兵一见有逃跑者就把他们杀死,用他们的尸体去领赏。这样的恐怖统治笼罩各地。如在上海,英国人的炮声就被一些居民误认为是中国当局在下令屠城。
——《剑桥晚清中国史》
被心里没什么那什么数的举报了,修改一下。
洗地者送脸上门的典型代表来了。
我贴的第4.5张图就是在说官员任用以满汉族群来区分的事。居然还有赶着送脸的…摊手ㄟ( ▔, ▔ )ㄏ
以下为原答案
———————
支持一下 @威斯特蜀黍
什么时候点出满清防汉属性都成不能谈的事了?
各种团结那什么就举着一个个帽子跳出来了?
你家大清就这副德行还要掩盖吗?学术界都可以随便谈的事怎么在知乎就成破坏XX团结了?
随便在知网搜一下,历史学界里这种讨论满洲防汉的论文多的是,洗地的洗得过来吗?
举例如下
想洗地?
请打倒学术界再说。
最后,满洲对汉人的态度,这句话我觉得总结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