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啊,我想可以给出参考书。
1.中国考古的开始其实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可以看一下徐坚所著《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
2.关于盗墓这一文化现象的演变,可以看一下王子今所著的《中国盗墓史》。一般来说,盗墓所得的随葬品散落到了民间,部分在盗墓过程中及转手销售中遭遇损毁,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为战乱古物收藏可能会大规模的被毁于战火,最典型的就是北宋灭亡的时候搜藏的历代宝器基本上都毁于战火;一些散落到了民间的随葬品,随着流传往往会被当时或者后世的知识分子所搜集,有时候会形成一定的社会风潮,譬如南朝陈时的陈伯茂通过搜集被盗的王羲之书法而大工草隶。宋以来古物收藏成为一种知识分子的风气,而所谓的古物也大部分来自盗墓。但是这些只能说是“主观反动的客观进步性”,并非是盗墓的益处,应该认识到保存下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随葬品都毁于盗墓。
中国考古学的开始,基本有有三种观点:
1.以中国第一次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发掘为开始,则是是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
背景援引维基百科:1914年,应中国北洋政府的邀请,安特生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负责寻找铁矿和煤矿……1918年秋,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一批古生物化石。1921年5月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再次来到仰韶村考察,认定这里拥有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得到政府许可之后,10月27日至12月1日,学者们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制工具等。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23年,安特生发表了《中国远古之文化》(英语:An Early Chinese Culture),首次提出“仰韶文化”的概念。
2.以中国学人主持的第一次考古学实践为开始,则是1926年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李济去山西的本意主要是探寻传说中位于山西南部的尧舜禹与夏代的遗迹(当时传说夏都在夏县),从而能够为确定和构建中华文明上古史做一些考古领域的探索,无意中在和袁复礼一同考察的时候,在西阴村发现了陶片分布密集区,从而才有了对西阴村遗址的发掘。
3.以中国国家考古机构的诞生和活动为开始,则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批准创建国立中央研究院,作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和指导机构,1928年3月底,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一致通过创建历史语言研究所,下设了三个组,第一组历史学,第二组语言学,第三组考古学。1928年,史语所派遣董作宾到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并于同年10月由董作宾主持了对殷墟的正式第一次考古发掘。
最早的有意的墓葬破坏,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可能属于“挫骨扬灰”性质。而以盗窃墓中随葬品的行为定义为盗墓的话,最早《吕氏春秋·安死》就有记载”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之墓也“,此外《庄子·外物》亦有儒者扪珠的盗墓记载;《汉书·刘向传》又有吴王阖闾陵墓“十有余年,吴人发之”的记载,可见盗墓之陋,也是源远流长了。
此外简单谈论一下王子今教授,有人从王子今教授的论著目录或者列表推论他不懂考古,其实大谬。王子今的教育背景正是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甚至还参加过田野考古工作,硕士之后转型为古代史研究,但是读过几本王子今的书就能看出,他在论著中对考古资料的引用是很多的,也表现出了较为出色的考古学能力。
而其论著《中国盗墓史》则是对是盗墓这一现象的历史学考证,以文献材料为主,考古材料引征得也很多,至于说这本书“离奇情节”,出版社为了卖书在腰封上做惊人之推荐语岂可不察?好在该书电子版流传甚广,大可以下载下来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