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哲学能否复活? 第1页

  

user avatar   yueyao19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哲学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很多人认为哲学死了,但有不少研究哲学的人认为它发展得很好,还有很多混水摸鱼的人随便搞个什么东西就叫它哲学。这就好像是几个医生同时对病人进行诊断,一个说他快死了,一个说他已经死了,一个说他根本没病,还有一个掏出了“仙丹”。这对哲学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不得不说,主要的原因还是哲学的发展出现了内部问题。

当然,有很多哲学的从业人员说哲学的发展没有问题,因为哲学已经进入了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但在当今,任何一个学科都进入了高度专业化的时代,别的大部分学科为什么都没有因为大众不理解就被认为“快死了”?何况,如果一个哲学工作者只管自己研究、写专著、发论文,而不顾及哲学的推广,那他实在是缺乏人文关怀精神。其他领域的专家都在想方设法让大众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他们做的工作,并努力让他们对这些学科的前沿研究很兴趣,而最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哲学却高高挂起,这实在是很讽刺的事情。

专业哲学工作者在社会功能上的“缺位”,造就了一批随便把一个什么思想理论就称为哲学的“大师”,好像说一点不着边际的话,什么都能牵强附会地解释一点,就叫哲学了。然而,这种东西之所以有市场,正是因为人们有这方面的需求。没有哪个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从未想过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统一地解释世界,如果他们从哲学中找不到答案,就可能去其他地方寻找,比如物理学、宗教、古人的思想等等。

看来,人们并不缺乏对哲学的需求。不管他们是否把那称为哲学,但他们都受某种“哲学”的影响,比如现在流行的物理主义和机械(或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哲学并没有“死”,而是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目前的物理主义虽然解释能力很强,但它本身事实上是建立于人的认识之上的,因为人们用物理去描述的任何事物,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仪器)被意识认识到的,而且是用意识的造物——逻辑和数学——去建立物理模型的:这些都绝不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那“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事实上是人的想象,一种根据他们认识到的事物想象出的“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东西。这不但是一份笨拙的“拷贝”,而且也没有真的就独立于人的意识,因为那是意识建构出来的。至于这种想象是不是事实,则是一个超出人的验证能力之外的事情。对这种事物,我们不可能有知识,而只可能有信仰或者选择不单纯地相信任何一种可能性。

现在我们回到“哲学能否复活”这个问题上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一下哲学的现状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在我看来,哲学的没落从学科分化的年代就开始了。在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等人的时代,哲学家本身就是科学家或者至少说是极具科学素养的人。但在康德以后,哲学变变地开始像其他学科一样加入了学科分化的行列:在我看来,这对哲学来说是致命的。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哲学家只去关心其他学科不研究的问题,其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而研究那些问题的意义在很多人看来,本身就是有疑问的。

说得严重一些,在康德之后,不少哲学家忘记了,甚至主动放弃了哲学真正的使命:寻找一种统一的方式去看待所有领域的现象,包括前沿研究成果,而且要跟得上其他学科发展的步伐。这在很多哲学研究者看来是不可能的,但至于为什么不可能,我倒是没有见到任何证明,大概只是“既然以前的哲学天才都做不出来,那我也做不出来”这种泛化而来的想法。相信这种想法,正是思维没有跟上其他学科发展步伐的一个表现:有泛化无验证。有不少数学问题是数学家花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解决的,但数学家从不说,因为连高斯和欧拉这样的天才都解决不了,所以这问题就是“不可解决”的或者说就是“任何人都不应该白费力气去尝试解决的”。

这些哲学工作者会说,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可能精通各种领域的研究,因此也无法建立那样一种哲学。然而,让我们去看看物理学吧。现在物理学可以解释的现象也发生了“大爆炸”,这不仅包括各种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也包括人们新发现的自然现象、人们用科学原理进行的各种发明创造等。然而,这种“大爆炸”阻碍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吗?一个人难道非要知道理论物理学具体如何解释所有现象的所有细节,才能去更深入地研究理论物理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不必熟悉所有那些现象(那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能独立地用物理理论推出所有现象的解释方法,比如生物上的、化学上的各种复杂现象。然而,他即使做不到那一点,也不意味着他的研究成果就从理论上来说没有解释那些现象的可能性:他相信甚至确信那是必然的,虽然一时间他可能并不知道具体如何解决。因此,哲学工作者的这个说辞并不真正构成“完整哲学体系的不可能性”的充分条件。

如果搞哲学的人,在上学时就接受到这种“不可能性”,在之后的哲学研究中仍然坚信这种“不可能性”,这不得不说是对学术精神极大的侮辱。因为复杂和困难而非本质上的不可能性就放弃学科的最大目标,大概是只有在哲学界才会出现的奇观。当然,在当今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哲学工作者选择的路也无可厚非。但真正的问题就是,那些评价科学工作的标准真的适用于评价哲学工作吗?虽然哲学工作者要构造完整的哲学体系不需要完整地学习所有知识,但至少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至少得了解它们的基本精神,了解它们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当今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做这么多对于短期和中期评价来说的“无用功”看起来与自杀无异。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哲学并没有真正找到像科学和数学那样可以“合作发展”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却用评价科学的方法去评价哲学,肯定会引发问题。

当然,有的人会说,哲学的最大目标不是你说的那个,而是研究“本体”、“存在”和“本质”这些东西,是“第一哲学”指向的那些内容。然而,如果现代人还在相信“亚里士多德说什么是第一哲学什么就是第一哲学”,那就好像相信“化学的先驱认为用化学变化把贱金属变成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是‘第一化学’,那它就是第一化学”、“天文学的先驱认为用是星体运动实现占卜是‘第一天文学’,那它就是第一天文学”一样可笑。抱着非要研究“本体”、“存在”和“本质”这些东西才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工作者们,他们口中所谓的哲学当然可以死,而且应该死,因为这从“本质上”就在人类的认识能力之外,对它们的研究无非是一些类似于小说的逻辑建构。然而,这种早就该死亡的东西,在那些坚信“魔法一定能通过某种方式实现”的法师的努力下,多次借尸还魂,在哲学史上留下了一部又一部“小说”,好像是把关于永动机的一些奇思妙想的实现方案加入了科学一样荒唐。这些小说当然迎合了某些人的胃口,特别是那些思维方式和作者比较相似的人,但对于其他的人来说,则有些类似于蒙上眼睛,不关注很多现象甚至对现象进行褒贬,按自己的逻辑喜好发展出的一套好玩儿的(但在有些人看起来甚至可以是面目可憎的)逻辑体系而已。有的所谓的“刺猬型哲学家”甚至一辈子只真正关注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如果一个理论只能解决一个问题,那这东西与其说是什么理论,不如说是一种累赘的附庸,无论那个东西本身被建构得多么“精妙”。

因此,在我看来,哲学要“复活”,最重要的就是先复活哲学的精神。那是一种什么精神?让我们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吧。亚里士多德不仅研究“第一哲学”,也研究物理学,而且是研究当时正儿八经的物理学(虽然在现在看来有各种问题)而不是任何一种大而化之的“忽悠学说”;他也研究逻辑学,而那是普遍适用的逻辑学而绝不是什么只适合于哲学讨论的“逻辑学”。换言之,他研究的哲学原理适用于他研究的任何其他学科。在他那里,哲学和其他学科是一种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区别,这正像是物理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关系一样。这种哲学研究的影响十分深远,比如他对逻辑的讨论渗透在现今的各门学科中。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亚里士多德或者别的哪个哲学家产生个人崇拜,比如认为他说什么是第一哲学什么就是第一哲学,就像亚里士多德虽然尊敬柏拉图但不会盲目接受他的一切观点一样。

如果我们相信有能够统一解释人类所有知识的可能性,那并没有什么可以真正阻挡我们去寻求它。寻求它的过程也不能是闭上眼睛拍脑袋瞎想,比如说某某现象是虚假的、不本质的云云:这事实上只能说明解释理论是有缺陷的,有哪门自然科学因为解释不了某个现象就说它是虚假的,不本质的?相反,我们应该是尊重一切现象去寻找能够解释它们的统一理论,就像科学做的那样。这个过程从外部的角度来看,就好像是把具体的学科看成一个个具体的点,去寻找一个通过所有那些点的插值函数一样;从一个内部的角度来看,就是去研究人的各种“基本(思维)模式”及其张成的空间,就像研究计算机的指令集入手去研究它可能实现的程序功能一样。

那这种哲学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把自然科学当成 x 轴,社会科学当成 y 轴,艺术当成 z 轴等等,那么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不仅得到了这几个轴的并,而且得到了它们张成的空间。这样,我们在看一些原本看来关系很微弱,互相理解有“壁垒”的学科之间的关系时,就有可能发现它们事实上人类类似思维引发的产物,只不过是应用领域有些不同罢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看问题的高度。这种“学科壁垒”事实上让很多人烦恼不堪。现在我们经常提倡跨学科研究,但如果跨学科研究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这种研究就难以真正形式跨学科的思维模式。而真正从理论的层面去研究如何把各种学科统一起来,正应该是哲学的工作,但却是被哲学研究者搁置了很久的工作。

如果读者对我尝试“复活”哲学做的一些工作感兴趣,欢迎阅读:

或者访问我的个人网站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相关话题

  为什么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而不是证实? 
  为什么康德的思想那么难懂? 
  如果罗马帝国挺过了三世纪危机,在其之后都是一个完整的帝国,欧洲是否会发生文艺复兴? 
  当代科学如何看待“单电子宇宙假说”?关于单电子宇宙假说有哪些科幻小说可以推荐阅读? 
  如何反对科学主义,真正实现科学的平权与民主,尤其是在科普事业中? 
  高智商的人出于什么目的遵守道德? 
  大家对“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怎样理解?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到历史进程的事件是属于开挂才可能发生的? 
  假如未来人工智能近乎完美,那么掌权者能够甘心放下手中的权力吗? 
  人们为什么难以承认自己的错误?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姓氏以M和N开头?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沿江高铁」和「沿海高铁」却几乎是最后开通的?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