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个在职人员怎么考香港的研究生? 第1页

  

user avatar   awliu-xue-ping-tai-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人就是工作之后再申请,所以这篇回答也主要针对工作党和gap党,在读学生当然也可以看看。


工作后再申请其实区别不是很大,而且个人认为如果工作经历跟专业相关,且比较出彩的话,也是一个加分项。


关于我


首先我先讲下我的背景,我本科是华南理工,硕士读的港科大,申港科大的时候我GPA3.6,雅思只有6.5,GRE320+5。说实话这个背景真的只能称到上平平,也就勉强过得去,但最终我拿到了包括港大、港中文和港科大在内的3个offer: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Econ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Econ
香港大学 HKU LLM


申请动机


对我来说,正是因为工作才让我产生了出国的想法。当时因为工作我有机会接触一些在国外工作的朋友或者国外的一些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跟这些人接触多了,自然会让人审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留学就变成了一个必需的选项。无论是继续深造拿研究生文凭还是拥有一段海外留学经历,毫无疑问都能给我的职业道路增加砝码。


对于工作党来讲,留学的价值在于:


1、你所申请的学校肯定是有着更好的名气的,这会让你的履历加分。
2、在某些行业,你想去的企业要求你拥有更好的学历和经历,留学之后可以跨过这道门槛。
3、顺便在当地就业或者移民。


注意,你的留学的目的,其实决定了你留学的选择。我自己的目的就是提升学历来打破职业发展瓶颈,所以我的target专业主要是经济、商业分析和law。我的一个同学本身是商科学生,有一个计算机的二专,最后申的是偏工程的专业,而不是商科。这是因为他的目的是移民澳大利亚,而申这类专业方便“积分入户”。


大家觉得选校选专业难说到底还是没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在admitwrite做导师也已经给很多学弟学妹做过选校,选校之前都是要做需求分析的。像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想要进入投行、券商、基金这些类型的岗位,留学就几乎是一个必选项。因为这些行业都有很重的名校情结。


如果你因为缺乏经验很难分析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的建议是问问前辈。像admitwrite就有很多我这样的导师,本身就是学生申请的相关专业,有从业经验,能够给出更加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现在平台推的全套半DIY服务,是4个导师一起(“4V1”服务,4个导师,分别负责申请、文书写作、文书润色和进度掌控)。我想4重保障下的申请,能给学生最大的提升。


申请准备


申请无非就是硬件+软件。硬件包括GPA、语言、GRE/GMAT、包括本科背景,软件就是工作/实习经历、竞赛、奖项、交换经历、科研经历等等。最后这些东西要呈现到文书中去。


首先我来讲下硬件的准备。


GPA、语言成绩和GRE/GMAT每个学校都是有门槛的,至少要达到基本要求,达到之后再说跟其他申请者竞争。如果连门槛都达不到,那还是建议放弃幻想。


每个不同的学校和项目对各项的门槛线设定不同,但同类别专业基本上同档次学校开设的差的不多,所以不要有侥幸心理。


想要有个好的硬件,无他,踏实准备,而且要早做准备。


因为你留学的决定做得早,就能早早安心学习,早做规划。像GPA这种要求每个学期都要认真对待的东西,如果你一开始没认真对待,那后面就没办法支持你申请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项目。语言就不用说了,肯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可能的一战二战,别等到DDL到了什么都没考出来。


GPA


he higher,the better。


港校申请,如果你还想去个相对质量还可以的研究生项目,3.0就是一个基本门槛(约等于百分制80分)。


雅思或者托福


请至少留出3个月以上的学习时间给其中任何一门考试,每天至少能保证6小时的学习时间!


对于那些说什么30天突破XXX之类的营销口号,千万别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什么短时间速成的方法,除非你本身就基础很好。


我第一次考雅思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GRE4个月,而且是全身心投入,每天至少保证5小时候学习。


第二次考就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让我专心学习了,因为工作之后,工作日的学习时间每天顶多2小时,而且这还是我利用了坐车和等吃饭的时间。而周末基本上就完全交给学习了,很多没有意义的约会能推都推了,导致那段时间很多朋友以为我消失了。


由于学习时间非常碎片化,这次备考的整个时间跨度达到了10个月。现在想起那10个月,仍然感觉是自高考后我最忙碌的时间段了,虽然痛苦,但也非常充实。


备考方法的一些小tips


雅思和GRE的备考我其实也是跟着网上大家的主流方法在走,无非就是听读、刷题、练topic、刷GRE单词、刷GRE题库。


当然我做的不止这些,当时还做了很多拓展阅读,比如BBC News,FT,和 nature和 science杂志上的一些科研文章。不一定要真的理解很深刻,完全可以当做单纯的拓展阅读,认识一些生词和语句,积累一些素材,保持阅读的感觉。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英语水平的长期提升效果明显,大家可以尝试。


除此之外,我工作上认识的一些国外的朋友和同事也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很多时候写的文章交给他们看,都会帮我提修改意见,而且练speaking话题的时候也常常让他们找茬纠错,这些练习对整个应试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朋友和环境,如果想短时间提高,那我的建议是去一些机构买这样的服务,做做影子训练,肯定还是有收获的。当然也要看自己的情况,不勉强。

这里我分享一些学习一门外语的思考和方法:

1. 毫无疑问,必须保持海量的输入(无论是听还是阅读);
2.有了输出自然就要联系输出,无论是开口说还是写(打字)。
3.学习自然不是关起门来不接受反馈,自己的输出到底对不对,标不标准,自然要有外界的评判。学习就是一个输出——反馈——纠错——再输出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如果没有反馈——纠错这个环节,那么你是很难掌握真正的知识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大家学习外语很难的原因:

1、输入不足。很明显,咱们所处的环节是一个非英语母语的环境,生活中都是汉语,英语的输入只能靠英语课和一些练习,顶多加一些美剧英剧。因此想要改变,必须要有意识地增加输入英语的渠道。
2.不敢开口。这里针对口语。很多人觉得开口说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发音不标准会被嘲笑,其实作为一个非母语的使用者,发音不标准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多开口才有机会得到纠正。
3.缺乏反馈,没有纠错机会。如果不和英语母语者交流,你很难知道自己说得到底对不对,一直不纠正你可能一直就保持着错误的说法。


最后补充下关于考试的工具推荐:


雅思真题和GRE OG,有问题查字典,有道和金山词霸或柯林斯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多看例句,多读!可以翻墙的小伙伴,推荐grammar这个网站,对于语法纠错有好的效果。

关于实习和工作


对于工作党来说,实习和工作对申请有帮助吗?


答案是:yes!实习/工作在申请中是一份很直接很有力的“加分项”。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习或者工作一定和你申请的专业对口,否则意义不大。


我还是以商科专业为例,比如申accounting,那对口的实习或者工作肯定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的。如果你申的是finance/investment management, 那么券商或投行的实习经历是很有用的。


另外像finance/IM/BA,如果你有计算机行业的实习或者工作经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习或者工作在申请中的重要性,跟你的实习或者工作的内容相关,也就是说,实习/工作的质量很重要,如果就干的都是一些比较边缘的活,而没有参与任何实质的项目,那这个实习/工作对于没有任何加分作用。


我自己的工作比较偏学术,当时申Econ的时候,加分作用很大的。如果单靠的我硬件去申香港三大,其实只是刚过及格线的水平。


所以好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才能在关键点上发好力。



关于文书


大概是因为我工作中常常要用到business的写作,所以我对文书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很清楚准确流畅的表达对于传递信息的重要性。


文书的意义在于展现你的内外实力,通过你的描述,对方可以了解、感知、信服你是一个优秀的申请者。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文书写得生动鲜活,写出那些硬件不能表现的优点。
这里我总结一下个人对于优秀PS的认知:
1、最基本的,没有单词和语法等低级错误。如果这都做不到,那你连优秀PS的门槛都达不到。 2、流畅。行文流畅是保证阅读感受的基础,我的建议是先自己把行文思路考虑清楚写成草稿再进行正式写作。 3、逻辑清晰。如果逻辑不清晰让人读起来感到困惑,那绝地是一个失败的PS。另外PS不是简单的罗列经历,CV已经干了这个活,不需要PS再来一遍。


另外我再强调一下PS一定不要做的事情:

1、不要过分美化自己,谁都看得出过分美化的你很假。
2、跟你申请专业、学术表现、个人品质无关的信息,不要写。PS是有字数限制的,别浪费笔墨。
3、不要太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只会让招生官觉得你脑袋有毛病。


我来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的文书是改过很多遍的,不下10次,我自己修改了7次,剩下3次是让其他人帮我校对的。整个花在文书上的时间大概有一个多月。大家也可以从我前面的观点看出我并不是一个速成主义者,尤其是对于文书而言,我始终坚信成功的文书一定得多次修改才能搞定的。在admitwrite做导师的时候,我一般也是会给学生改2-3次,中间会跟学生保持沟通。而且平台本身也是规定了30天不限次数修改,跟我这个理念也是相符的。


这里我再重点讲一下文书写作要不要找中介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不管你找不找中介,自己是一定要参与其中,而不是找了中介就当甩手掌柜。中介的文书老师更多地是经验以及语言上比你更熟练,但你的经历你最熟悉,你不深度参与,老师是写不出好的文书的。另外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很多中介,其实在文书方面是非常业余的,因为他们的服务重点不在这块,很多文书顾问其实就是国内英专毕业,而且流水线作业,套模板写作是常事。这种情况下遇到靠谱老师就是一个运气问题。
很多时候中介靠不靠谱,能不能提供稳定输出的优秀文书老师,完全是由其服务模式决定的。我之所以选择admitwrite平台,其实就是觉得他们的服务模式是非常合理的。


比如说导师,admitwrite平台有500多个美、英、加、澳、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留学生导师,而且都是经过几年筛选留下的,非常稳定。比如说港校,像我这样来自三大的导师并不少,帮大家做申请相信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而文书,我始终觉得并不是一个专八的人就能帮你搞定,而是要熟悉港校申请的人,能够深入挖掘你的闪光点,帮你架起你和学校之间的桥梁。


而香港的申请,相比英美,其实一点也不会更简单,因为稍微了解港校申请的同学就会知道,香港不同学校不同项目申请要求不太一样,都是一些细节上无法忽视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申请,admitwrite有一个“4V1”的半DIY一站式申请服务。也就是4个导师,不同分工,共同完成申请。1个港校导师负责申请,1个导师负责文书写作,1个外籍导师负责润色,还有一个“班主任”负责监督申请,跟进进度。是不是感觉有受到全方位的保障呢?


对于工作党而言,如何写好自己的工作经历呢?


第一步,先把自己在不同公司里的工作职位/角色写下来。


第二步,挑选出那些最有代表性的,而且和申请专业相关度最高的一到两项工作/任务。描述你在该工作中的参与度,并有一小段描述你做的事情的具体细节。这些细节包括:时间、人物、你为此所做的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为什么你的工作是重要的,你的工作的可能带来的影响。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主笔的行研报告受到了买方很高的赞誉。这份报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性与有多强,业界是怎么评价你这份报告的。最后,写出你在这项工作中的收获和成长。


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只有这样,对方才能get到你的能力和品质。


当然文书对写作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帮我一字一句校对,给我详细的修改意见的伙伴们。正是在之前工作中形成的这些友谊,让我在文书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推荐信


推荐信自然是大牛的最好,但MSC的申请其实还好,两封老师的推荐信就够了,当然行文流畅表达清楚能反映你的表现是基本要求。我当时的推荐信一封是老师亲自写的,另一封老师让我自己先拟好草稿他过目后就直接发送出去了。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学生自己写好,老师根本不会亲自写的。


选校


选校要根据自己的留学目的来,这个我前面也提到了。其次就是布局要合理,有的同学就喜欢海投十几二十所,也没啥问题,不过主流情况还是要讲策略的。


这里我讲讲自己的选校策略:

1、一定要把自己的ideal school全选上,除此之外还要加2-3个保底学校/专业。
2、一定要做好清单,清单你的项目可以按自己的偏好设置,但一定要有这几个要素:学校/专业名称、DDL、特殊要求。你可以做个excel表格,按DLL从早到晚升序排列。这样你就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申请时间了。另外有的学校和专业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比如有面试要求。这些都可以记录在表格里。


展开讲一下面试。现在的面试主要分两种::technical question和nontechnical question。我当时是现场场technical面,问我对比特币的看法,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还现场做了两道微积分的题目(服了)。另外有一些面试官还会针对申请者本身的背景提出一些问题。nontechnical question就比较宽泛,有时候会根据CV发问,比较general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为什么选择我们专业?你将来想干什么?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类问题都是可以提前在打个底,找好套路,最后根据面试时的提问再变化就好了。所以面试这一关不用过于担心,申请都过了,面试一定要放轻松。


我个人选校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申几所港校,经济金融或者法律方向,另外拿一所英国和一所澳洲学校保底。由于我准备得早,所以整个申请过程都比较顺利。


提交申请后,用visa或者master card 支付完申请费用就可以坐等结果了。你也可以趁这段时间有空,关注汇率准备换钱,或好好研究一下地区的饮食,住宿,游玩的攻略。


个人觉得申请一定要做好规划,因为规划了你才能控制全局。对于工作党来说时间比较碎片化,也没有学生那么自由,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找机构做半DIY。申请本身并不难,只是繁琐,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些繁琐的事情上我觉得也没必要。我现在所在的admitwrite平台就有半DIY服务,全套半DIY从申请到文书到网申都包,还是比较省心的。而且申请透明,学生自己是可以完全全程深度参与的,可以把控自己的申请,整体来说性价比非常高。大家可以和别的机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多余的我也不说了,总之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像秋日收割机一样收获满满的offer!


user avatar   awliu-xue-jiao-yu-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自己就是工作后申的港校,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想通过回顾自己的申请经历来给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吧。


个人情况

我的本科是华南农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申请时的GPA是3.36(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相当平庸的GPA了),雅思考了两次,第一次是6(听力6.5,阅读6.5,写作5.5,口语6),第二次是6.5(听力6.5,阅读7,写作6,口语6),最后拿到的offer如下:

1.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Housing Studies
2.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3.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gt

关于读研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我是2011毕业,当时在一个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做管培生,主要是在设计研发部负责全国在建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

对于本科学历的我,工作后没多久我就感觉到自己遇到了瓶颈。由于本科非985、211,工作后遇到升迁或者跳槽的情况,就会比较劣势。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产生了要读研深造的想法,把自己的学历再刷一刷。而刷学历,自然是要去名校。


为什么选择香港?


产生读研想法之后,接下里要面对的就是去哪里读研了。

首先是国内读研,我之所以没有选择国内读研,主要还是因为三年时间对我来说太长了,不符合我快速刷学历的目标。另外国内考研并不必申境外的学校容易。像国内建筑比较好的学校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都没那么好考。

因此,我的目标就变成了去境外读研,尤其是那些一年制硕士,以此来降低我的时间成本。而且个人觉得申境外的学校比考研简单,基本上就是交材料广撒网投递等录取就完事了。而且境外学历的优势也很明显,英语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如果条件不错的话,我肯定是要考虑去美国英国读研的,我当时有好几个本科的同学一毕业就去了美国英国,我只能羡慕。我是那种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的学生,父母供我读完本科已经算很不错了,读研只能靠自己。

好的是我是一个比较会存钱的好孩纸,工作两年存的积蓄虽然不足以支持我去美国英国这种花费高昂的留学目的地,但香港和新加坡这种的地方还是可以的。

而且亚洲地区更容易适应,几乎不需要调整就能进入状态。平时生活甚至不用英语也能混得下去哈哈哈。


留学滑铁卢——被中介坑惨了


由于在职申请,时间真的很紧,为了省事第一年我是找了中介的。我记得他们的package是按照你报哪个地区多少间学校来收费的(基本套餐只包同一地区的3所学校,每增加一所要另外加收,增加地区也要另外加收),承诺不成功不收费。

我当时完全就是什么都不懂,他们的销售人员又太会说了,我被忽悠得一愣一愣,没挣扎几下就报了他们的香港套餐,包含3个项目,但是要12000!这可是2012年的12000,真的不算便宜了!而且我本身就很穷5555。

那个时候我还期望中介会全权负责,我很轻松就能拿到offer。毕竟中介都是专业人士,比我有经验嘛。交钱后那段时间其实也还好,他们给我发了一些word模板填写,主要是收集我的个人资料、以及写文书的素材。我当时还觉得很专业。结果PS写完之后发给我,我真的是惊了,你猜他们是怎么写的,完全就是按照我给的模板上的中文给我翻译成英文而已,完全没有重新组织语言,没有突出我的个人亮点和侧重点,模板到不能再模板。

其实也怪自己,太懒,只想当甩手掌柜,对中介太信任。而且即便当时对文书PS失望,我还是傻兮兮地定稿了。整个申请过程我甚至没有自己去看过学校官网上的programme的设置和具体的申请要求。而且那个时候我的申请账号都是中介掌握的,账号密码我都不知道,他们只在每次提交申请的时候给我发页面截图,告诉我提交网申了。

根据中介的建议,当时报了HKU,CUHK,CityU(每个学校一个programme),最后只拿了一个城大的offer。对于这个结果,我自己是比较伤心的,当时难过了很久。当然不是说城大不好,只是说这个结果已经跟我的目标不符了,城大本来就是我当时保底选的学校,对于刷学历来说还是不够的。相对而言我更想去港大和港中文。

虽然只拿了城大offer,但根据合同中介就算完成工作了,所以那12000也不会退给我。

怎么说呢,怨自己,不上心,不愿意坚持。如果当时我自己能够参与申请,把控申请的每一步,那也许就不需要我第二次申请了。

所以这里真的建议同学们在选校的时候一定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按照自己的最初的意愿坚持,不要中途被中介说的什么保底动摇忽悠了。

另外,即便签约了中介一条龙服务的package,申请过程中也要自己亲力亲为,毕竟要去留学的是你自己,要明白中介永远不可能比你自己对申请这件事更上心了。

况且连锁中介要服务对接的客户那么多,为了节省时间追求效率,文书材料难免模板化。你想想学校每天收到那么多申请材料,连你自己都看得出是模板,学校难道会看不出?学校大概率能知道这是中介产物,会觉得你的申请就没有用心吧(像NUS还直接写明:Candidates who apply through agents will not have any added advantage in gaining admission and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such applications without giving reasons)。所以同学们如果对于中介提供的PS不满意,觉得模板痕迹太浓,一定要让中介返修,最终的文书成果必须是你们觉得自然,真的满意才定稿。

这里我说个题外话,大家可以看看国内现在的知名中介大概是什么水平。有次同学聚会,我得知有一个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留学中介工作,专门给申请的学生写PS,但问题是,他连英语六级都没有过,也从未留过学!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我的PS质量那么差了吧,其实中介的文书老师很多都是这种国内本科的水平,顶多就套一下模板。很多时候,他们的英语水平可能还不如你。

当然也不说所有的中介的文书老师都在这么不专业哈,我现在所在的admitwrite留学其实导师就都是留学生,大家自己的水平都是有保障的,而且文书老师还要专门考核,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导师都是文书老师哦!


来年再战——我的DIY申请之路

对于城大这个结果我很难满意,所以最终还是决定来年再战。

因为第一年申请中失误太多,所有我觉得以我自身的实力其实申到港大港中文还是有希望的。第二年的申请我没有再找中介,选择了DIY。

吃一亏长一智,这次我就老老实实去看学校官网了,新加坡和香港的学校我都打算申,所以都看了。包括建筑department下面有什么programme,不同programme各自的课程设置(包括core course和elective course)、目标人群、毕业后的工作领域、申请的要求、需要提交的文书材料等都看了个遍。

查了一遍之后,我对这些项目基本上就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了,也很清楚这个项目是不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里说下我的情况,我虽然本科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我其实对设计不算太感兴趣,主要还是不喜欢熬夜画图,对于本科时通宵赶图还是有心理阴影的。这个读过设计的同学应该深有感触。我之所以毕业后没去设计院也是这个原因,毕竟还是去甲方更加舒服,嘿嘿。

由于我不想master又继续画图,所以我就只能选没有design studio的programme。

建筑department下面的设计类programme例如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 / Urban Design,Landscape Architecture等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了。

最后我选定的list,基本上都是偏项目管理类的programme:

1.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Housing Studies
2.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3.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gt
4.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Project Management

选好项目之后,就是针对性地准备申请材料了。

这个时候我就不能像上次那样用模板化的文书PS去申请了,而是要根据项目的招生需求去写。

比如我有两年多的知名房地产设计管理工作经验,这就是我的一个优势,文书中就需要着重对自己的日常的工作内容和成果进行了阐述。

另外,学校的要求是提交两封推荐信,我找的是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和公司的上司。由于导师和上司都比较忙,所以最后的推荐信其实是我自己写的,只不过内容他们过目了,签了字。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有的学校即便网申后,也会要求提交纸质材料的,我当时用的顺丰,比DHL性价比高很多。


最后就是等offer。经过漫长的等待,最后我收到了CUHK、HKU和NTU的offer。

之所以放弃NTU还是因为考虑到学费、生活杂费、离家距离、未来就业等等因素,香港是更适合我的选择。而选择港中文放弃港大,是因为港大offer来的太晚了,当时我已经为港中文交了留位费。

话说当年港中文的排名是比NTU前的,没想到现在已经被NTU远远抛在后面了,心塞。

不过好在港中文在大陆的名气还是不错的,刷简历完全没问题。而且确实有了港中文的简历,后面我找工作都容易了不少,也算是达到了我最初的预期。


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 Programme的选择

建筑类专业的programme有很多,不同programme有各自的侧重点,同学们要结合自身的背景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综合考虑。

建议同学们在选programme的时候,多看看不同programme的介绍和课程设置,这样能对programme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并能从中了解到是否符合自己读master的需求。

同学们毕业后,一般建筑行业有四个就业方向:

1. 设计院做设计画图的;
2. 房地产做设计管理/项目管理的;
3. 施工单位做工程管理的;
4. 咨询单位做顾问咨询的。

设计类的有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 / Urban Design,Landscape Architecture等,一般master课程需要读两年,有design studio。

设计类同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去设计院做设计师,或者去房地产做设计管理。

申请设计类programme需要同学们本身有建筑设计类的本科背景,有些甚至要求有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历,而且需要提供10—20页的作品集design portfolio。

所以对于想跨专业申请的同学们来说,难度较大,不太建议哦。

如果本科读的是设计,但其实对设计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毕业后也不想去设计院工作(例如我这种),就可以考虑读master的时候换个方向,选择项目管理类的programme,例如Projec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等(项目管理和设计是相关的,甚至在同一个department,所以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跨专业申请哦),一般master课程只需要读一年,可谓省时高效地刷学历啊。

项目管理类的同学们毕业后可以选择去房地产或者施工单位做项目管理,个人推荐是去房地产啦,因为甲方爸爸你们懂的。

我自己本科读的就是景观建筑设计,master选了住房研究(课程是住房设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等),master算是偏项目管理类的programme,毕业后任职于香港某知名房地产(四大地产之一)做设计管理。

房地产设计管理也分两种:

一种是审核图纸、做产品研发的,例如设计部的总工或设计师,注重设计专业能力,不太需要跟设计部以外的部门对接;

另一种是统筹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包括制定节点、组织设计等等,例如设计经理或项目设计负责人,更注重协调能力,要对接工程部、开发部等多个部门,需要经常去建设项目上巡视甚至驻点。

读设计类programme的适合第一种,读项目管理类programme的则更适合第二种。

有些学校在建筑类下面还开设了新型的programme,例如新加坡NUS的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Sustainable Design等。

毕竟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大方向,如果对城市历史街区/建筑保育、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同学们,申请这些programme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般master课程只需要读一年,毕业后可以去相关机构从事旧城规划改造工作,或去咨询单位做绿建咨询顾问。

不过中国大陆的话,感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还不够普及,就业面短期来说没有设计类和项目管理类的programme广,像我考了美国leed AP认证,在房地产工作就完全没有用得上哦。

总的来说,同学们要结合自己未来意向的就业方向去选择programme,毕竟读master很大程度也是为了今后获得更好的就业啊,当然家里有矿的就随意选啦。


2. 英语考试(IELTS)

申请学校是需要提供英语成绩的,可以选择雅思或者托福。我当时考的是雅思,一共考了两次,总分第一次是6分(听力6.5,阅读6.5,写作5.5,口语6),第二次是6.5分(听力6.5,阅读7,写作6,口语6)。

雅思的话,我个人还是比较建议报班的,因为听力和阅读老师真的会给我们讲一些应试技巧,譬如看到或听到关键词句,就能快捷有效地从上下文某处找出相应的答案,我个人觉得还是蛮有用的。

建筑类专业,新加坡和香港对雅思的要求是总分6,有些学校或programme还要求总分和单项均不能低于6。

我第一次考的时候就是因为写作只有5.5所以又考一次。第二次考完,自我感觉写得好很多,但是成绩出来写作还是5.5,我就申请了复议(复议需要1400大元,如果复议后成绩提高就能退款,但如果成绩没提高钱就打水漂了)。幸运的是,我复议后,写作给我改为6分了。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是否提出复议。


3. 文书材料准备

一般申请需要准备的文书材料有CV、Personal Statement、Reference Letter。

文书材料不是关注词藻多华丽,句式多高级,而是要重点突出申请人的特点,最好是围绕programme的需求进行展开,例如progarmme要求有work experience的,同学们就应该详细论述一下在过去的工作或实习当中担任什么角色,负责什么工作内容,取得怎样的成果等。

PS要简单描述一下自己为什么选这个学校和这个programme,所以了解programme的课程设置(包括core course和elective course)、目标人群、毕业后的工作领域等尤为重要,同学们要善于从学校官网的programme介绍中找到与自己相匹配契合的有用信息,并运用在文书材料中。

另外,同学们如果在本科期间获得什么证书或奖项,或有交换生经历等,也属于个人亮点,要在文书材料中体现出来。

CV应该简明扼要的展示,让人一目了然,可以采用罗列式,切忌用复杂的句式或长篇大论。

Reference Letter一般要求两封,最好是教授一封,实习或工作的领导一封,这样就可以从学术和工作实务两方面对申请人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结语


回想在香港读研的那一年时间,还是挺开心的,授课的老师世界各地都有,英国、日本、韩国等等,假期还有海外交流学习项目,确实感叹境外高等学府的全球性啊。

我自己除了日常上课写paper,周末也经常跟小伙伴们结伴畅游,说实话香港还是有不少值得去的自然风光和景点的,如果同学们以后到香港留学,建议闲时多出去走走,香港真的不是只有shopping的哦。

最后祝同学们都能成功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导师背景

CUHK(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住房研究硕士,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专业方向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建造管理、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收到包括CUHK,CityU,NTU等硕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曾任职于多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包括港资新世界地产,拥有丰富的建筑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相关回答: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授课型商科硕士很难申请吗?

有没有自己DIY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可以具体讲一下过程吗?

去香港大学读研究生如何申请?

你是怎么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的?




  

相关话题

  外卖小哥有多不易? 
  你们身边有脑出血的病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口服的胶原蛋白有用吗? 
  学生用的平价电动牙刷有哪些值得推荐? 
  如何看待现在「儿子是赔钱货」这种说法? 
  你知道哪些“鄙视链”? 
  应届毕业生,找产品经理实习的工作为何石沉大海? 
  如何看待元气森林创始人称「没有好产品靠炒出来,中国做消费要一点闲心」? 
  研究生博士生到底喜欢逛哪些网站? 
  初三学生,立志将来进行数学研究,未来五年需要看哪些书才能打牢基础? 

前一个讨论
英国一年制的授课式研究生含金量高吗?另外一种形式的研究生呢?与国内较好大学的研究生相比哪个认可度高?
下一个讨论
想问一下,专硕想申请美国读博,需要准备些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