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特能说的人,大概率不是特能干的人。
很少再听到阿里音乐的消息,和腾讯的TME、网易的云音乐比起来,阿里的虾米音乐似乎一直都窝在角落,偏安一隅。
今年唯一一次与之相关的传闻来自于年中,当时盛传阿里的虾米音乐要和网易云合并以此对抗TME。后来拖了好几个月,结局则是阿里带着7亿美金入股网易云。彼时就有传言,阿里在投资网易云的同时或许也在逐步放弃了自身的音乐业务。但至始至终,作为还担任阿里音乐董事长一职的高晓松未发一言,直到今天,他彻底告别了自己的舞台。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高晓松正式卸任杭州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阿里大文娱创新业务事业部总裁朱顺炎接任,朱顺炎同时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经理职位,高晓松和宋柯同时退出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备案。事实上这并不奇怪,早在今年2月,高晓松就已经退出阿里音乐——告别杭州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职。
而更早之前,根据知情人向媒体透露的消息,2016年阿里巴巴大文娱架构调整,高晓松从阿里音乐董事长调任成为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时已经脱离了对阿里音乐的管理实权。这也解释了为何其能在阿里音乐诸事不顺的同时不发一言,却在优酷《晓说》侃侃而谈。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或许和阿里星球有关。
『 一 』
还要从2014年底说起。彼时高晓松刚从恒大音乐离职,准备寻思着创业还是读博,结果两样都没眉目之际被马老师截胡了。2014年12月,高晓松在杭州举行作品音乐会,他邀请马云参加,马云虽然没去,但询问他是否还想在音乐行业做些事情。高晓松心中窃喜,“上赶着不是买卖,但人家要找你,这事就好办了”,他写了三百来字,梳理了一下音乐产业目前的状况、痛点、行业逻辑。马老师听后大为受用,在后续高晓松继续“洗脑”之下,阿里大音乐版图呼之欲出。
根据此前老道消息的记载,当时高晓松拉着宋柯走进了马云的太极禅院,彼此客气一番就直接进入话题,宋柯开始给马老板算账,说中国年音乐产值在2700亿,去掉KTV的几百亿,也还有2000亿,既比电影市场大,也还都没有互联网化,所以得出结论,阿里音乐是可以做成600亿元的大生意的。马云听了特满意,很肯定的说了句“对!”。没多久,阿里音乐正式组建,高晓松、宋柯也随之加入。
马老板给了二人一个当时无比巨大的筹码,手握2亿用户的天天动听和虽小众但用户粘性极大的虾米音乐。能让马老板出手“豪迈”的原因或许不止是老宋柯的“肺腑之言”,还有大的趋势——2015年前后正是音乐版权水涨船高的时机,所以你瞧,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的同时,阿里星球也走马上线了。高晓松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宋柯任CEO,二人还拉来了何炅出任COO。
彼时的高晓松放出豪言,“阿里有钱有资源,所以阿里音乐不可能不成功。”
『 二 』
高晓松进入阿里操刀的第一步,就是阿里星球。相信很多没经历过那段时期的用户根本不知道阿里星球到底要做什么,简单来说阿里星球是一个贯穿了音乐产业上下游的互联网产品,其中囊括了音乐播放器、粉丝社交、现场演出、音乐制作等众多功能,甚至还有直播。(要直到这个时候距离“千播大战”大战还有一年之久)
按照高晓松的设想,真正牛X的音乐产品不应该只是听歌那么简单,而是让歌手找到粉丝,通过直播、打赏、演出的方式变现,让想进入这个行业的音乐人找到制作公司和幕后团队、让用户找到好的音乐……在这一链条之下,产生的源源不断的新且优质的音乐内容可以供给给阿里音乐,形成闭环。
以今天的眼光在看,这绝对是一个超前的想法。不信抬头看看现在的TME和网易云,该直播的直播,该招募音乐人入驻的入驻,以此为题还在不断打通线下演出市场。做音乐市场资源整合,二者相比阿里星球,其实都只能算弟弟。但过于超前,有可能是先驱,更有可能是先烈。无疑阿里星球是后者。
高晓松从90年代做麦田音乐算起,先后在这个产业里浸淫二十多年,是个老司机也深知行业痛点,按照初衷来说,阿里星球其实算是他和宋柯想为中国音乐做的一点事。但是行业的痛点未必是大众的痛点。阿里星球复杂的界面,繁杂的操作,也很难让多数只用其来听音乐的大众买单。所以阿里星球的结局注定是叫好不叫座,虽然叫好的只有音乐产业内的人。
另外一点违和在于,阿里星球是直接改版自天天动听。作为阿里音乐手里最大一张底牌,彼时天天动听坐拥近2亿用户。然而天天动听此前一直走的是类酷我、酷狗的大众化路线,被“文艺中年”高老师这么一顿骚操作后,用户是会用脚投票的。此番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阿里星球用户极速下滑,上线一年左右直接关停。而原本处在边缘的虾米音乐则被重新摆正,但明显阿里在对其后续的投入上有心无力。
『 三 』
高晓松长期以来塑造的形象是什么都懂,《晓说》里面对各种话题也都能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但他也并非全知,比如说他懂内容、懂音乐产业,但并非懂互联网、懂产品。说他懂内容,比如他加入恒大音乐时,曾经抄底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版权,让许老板赚的盆满钵满。说他不懂互联网过,比如高晓松之前说过,“如果我能在这儿(阿里音乐)干得轻松一点,那说明我成功了。但我永远要这样(累),那说明我没智慧。”
深不知互联网的格局永远没有稳固的时候,其管理层也永远没有轻松的时刻。如果彼时高老师手法不那么激进,阿里星球用相对小众、用户粘性更高的虾米音乐改版;或者如果阿里星球能把其他业务拆分出来做,不集中在一款产品之内,阿里在音乐上的野心是否会有的放矢,高晓松也是否还会留在阿里音乐?不过可惜,没那么多如果。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