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写答案先说一个例子吧,大概是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前,我在知乎微信群里分享了一首重编,结果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赞许(比如有知乎上的
@式微 @莫菇等朋友),本来我的目的只是想分享给大家听,但当下莫菇亲就给我发了个微信红包,说好听。包括后来发原创也有朋友赏脸打赏,说实话我还蛮受宠若惊的,觉得受之有愧。不过心里当然是开心了,说明得到了肯定,也是一种勉励。
从这个例子可以侧面印证一件事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愿意为音乐付费,但是前提,你必须要有说服他们的作品以及打动他们的理由
为音乐花钱是从互联网普及后开始断层的,早期国内都流行于磁带、CD等传统实体方式购买音乐,并且多数人习惯认为这种方式是正常且合理的。但由于网络与免费盗版的盛行,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让用户们潜意识的有了“听歌不需要付费”的观念。然而像国外的iTunes(Music)Store在国内互联网起步阶段,就已经形成比较良性且完善的在线音乐付费模式。然而iTunes音乐商店已售出了10亿多首歌曲,这样的体量与数字音乐市场,简直是传统实体CD不敢想象的。
而且国外在音乐消费形式上真心领先国内很多,不论是模式上还是理念上,都是存在创新与多样的。这样不仅给了上游更多的选择方式,也更了用户更多的购买选择。最典型的就是单曲销售、包月收听、播放频次展现(广告)、音乐周边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商业合作模式。
反观国内,国内的朋友受到互联网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后,已经淡化了购买音乐的消费意识。你说网络对实体书籍有冲击吗?肯定有,冲击也不小呢,网上的PDF、TXT泛滥,实体书能奈我何?而且有人认为音乐是应该甚至是必须免费的。甚至还有这样的人,他认为:“我能听你的歌已经是很给你面子了,你还敢收费?”烂歌我们就不说,如果是一首佳作还得到这样的评价,真的很寒心。
如今音乐人的工作分工越来越清晰,幕后的在老老实实地做幕后,幕前的在乖乖地跑宣传。尤其是受到综艺娱乐化的影响,对于较为知名歌手或音乐人出身的歌手来说,收入方式已经呈现出许多变化,比如题主提到的「商演」、「通告」、「广告」等,他们是滋润了,但地下音乐人怎么办?
其实地下音乐人,尤其是条件并不好的地下独立音乐人,很辛苦,真的很辛苦。你要知道如果你写了一首甚至多首公认不错的作品,但却在影响力与传播度上比不过某些网络神曲,这多么的可悲。
每次不论是小到酒吧还是大到音乐节,都会看到一些为了推广宣传自己作品的独立音乐人从早忙到晚,一边要宣传演唱一边还要搬设备器材,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然在音乐里是得不到可观收入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自己在民间遇到一些质量挺好的音乐人,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写歌?他说写了没人听,他们都听明星的,我又不帅,还不如闲了帮人写写歌编编曲,还能赚点钱增加些收入。也是从那开始,我才知道,网络上,甚至是现实里,有些歌曲里的“词曲”并不一定就是专辑上标注的那些人,很可能就是找来的托儿,然后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去混名混利,你们说原作者多可怜?
所以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完善且正确的音乐消费观,并且怂恿提倡好音乐要免费,甚至有人灌输音乐理应免费的概念,那么对于数字音乐行业来说,是沉重的,是非常不利的。你想啊,那帮写歌都他喵快饿死了,你还让他们写歌,这不是逗吗?地铁天桥的街头艺人翻唱一首歌,还有几十块的收入呢。为什么原创者却遭受这般待遇?用理性的逻辑去想想,其实是很没道理很不公平的。
那么这些“苦逼”的音乐人还能活下去吗?
我认为能活下去,但活的怎么样,也分三六九等,吃馒头就咸菜也是活,吃海鲜泡温泉也是活。然而你能看到的一些还能有滋有味做自己音乐的人,要么是条件优越,要么是自己本来就有工作,不用再为生活发愁。
所以做音乐不仅需要思想上的基础,也需要经济上的后盾,否则什么也做不好,我是认真的。
对于题主说的传统音乐销售模式,个人有以下观点:
对于国内原创音乐的未来我个人持乐观的态度,而在此之前需要先让市场有规范可循。早期有豆瓣的文艺小众发展路线,后有5sing在尝试音乐众筹,而现在巨头们也在接力出招,比如腾讯、百度、网易、虾米等,他们都是看重了国内音乐市场的潜力,投资于未来,投资于国内原创音乐乃至全球化数字音乐的未来。
5sing和豆瓣就不提了,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就拿给周董做数字音乐专辑的QQ音乐来说吧,QQ音乐对于规范输出数字音乐市场灵感的方式,就是直推更符合互联网用户习惯的数字专辑,并通过腾讯的的大平台优势进行传播,最终形成一个歌手、唱片公司与平台本身都能互利共生的商业模式。
需要明确的是,QQ音乐的数字专辑模式对传统唱片模式虽然是继承和颠覆,但需要依靠付费支持是一样的,这是产业需求;说到刺激用户,那刺激点主要来自于两面:一面是产业必须建立付费模式,这是硬需求;而对于用户而言,更好的服务体验,更多的增值内容,更便利的平台和终端是对他们的吸引。
从数据上来看,QQ音乐的数字专辑目前已破百万张,除了粉丝经济之外,抢先发售、专辑独家ID、歌手私房内容、演唱会门票发售等比实体专辑更多元的玩法也的确在为歌迷提供更好的体验,也便于“音乐有价”的音乐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变得更贯彻人心。而且目前也有类似巨头平台在跟进效仿,也从侧面印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就目前而言,国内巨头的音乐人计划都还在初步阶段,最近对百度、QQ、网易等都巨头的音乐扶持策略有一些了解,相信未来不论是大牌音乐人,还是民间地下独立音乐人,都可以通过这类模式找出可以为自己多元获利、共赢共生的健康行业氛围,而这也是我目前敢这么乐观的底气。
我期望每个在用心做好音乐的音乐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来体面的维持生计,让自己服务于音乐,让音乐服务于大众,让那份应得的赞许也好,打赏的小红包也罢,都能成为理所应当的存在。
靠能力吃饭,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反而有人认为能力应该无限无偿地供应并伺候他们,这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