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正好减少200万人?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不多不少是200万?因为如果超过了200万,计生委就得全体表彰。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明今年读三年级,明年读四年级。

到了明年,知乎热榜——【如何看待小明去年读三年级,今年读四年级】

拜托,人家没跳级没留级正常升级了,到底有啥可看待的?

中国的出生人口也是这样,这十多年来,哪年的出生人口特别出人意料了?哪年不是根据过去20年铺好的轨道按部就班往前走?

我五年前给本科生上线性代数,讲矩阵乘法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人口普查、死亡率和分年龄生育率构建矩阵,再提一下普查低龄人口的低估,课后作业就是用这个矩阵推算未来人口。然后随便一个本科生用excel或者matlab算出的结果就和今天的真实数据没多大差异。

所以到底是哪一点让人啧啧称奇了?分明就没有啊!

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你凭什么说这几年出生人口的变化只是按部就班?如何证明你不是在事后诸葛亮?

那我今天就做了一个公开可重复的工作,把2010年人口普查的分年龄人口、分年龄死亡率、分年龄生育率放在一个excel里面,按照我5年前在高校上课的讲法,用最最基本的人口学知识做了2011到2030年的人口模拟。所有的公式都写在单元格里面了,所有外生参数都用红色单元格高亮了。

在模拟时,请大家自行操作一下《控制台》这一页里位于J列的用红色单元格高亮的参数,看看用8年前的数据推算今天的结果,到底有多少差异。

Excel文件的链接如下,大家可以自行下载,加上你的各种假设来看中国人口的未来变化

首先,考虑到普查数据的低龄漏报现象,校准2010年生育率。我们将2010年普查的0岁人口和2010年统计公报的出生人口匹配起来,2010年的生育率需要上调25%左右。这个就是红色部分的第一条,出生率低估。这是一个所有人口学论文在用到六普数据时的标准操作。

接下来我们做两种模拟:

一,完全使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机械推算

第一步,我们使用这个校准过后的2010年的生育率,假设他完全不变,一直推,推到2018年,结果如下:

这个模型直接推算人口,不考虑2013年末出现的单独二孩,也不考虑2016年初实行的全面二孩,导致在2014、2016和2017年上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2016到2017年,缺口部分达到290万人,可以认为这是存量二孩的出生。

到2018年,预测人口是1556万人——是的,所有做了这道课后习题的同学们都能得到这个答案——而实际人口是1523万。

所以,你只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模型,做了最简单的假设,做了一项课后作业的工作,算出来的结果就和今天的结果只差33万。

出生人口1523万人,有啥可评价的?和模型一样啊到底有啥可评价的?


二,对一孩出生率和二孩出生率做两个调整后再推算

前面一个模拟是傻瓜式的不考虑任何参数变化的模拟,现在我们变动两个参数:

第一,是考虑到90年后出生人口的教育结构突变所导致的婚姻推迟和生育减少,将一孩系数变为70%。

第二,是考虑到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逐渐开放,将二孩系数变为130%。

70%和130%这两个参数并不是拍脑袋,教育结构突变导致的一孩减少我在这个问题2018 年中国出生人口有多少? 里面计算过。而二孩出生率的上升,可以查阅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二孩出生水平,当系数设为130%时,两者在2015年基本是重合的,见下图。

设置好一孩和二孩系数后,因为人口队列的渐进性和政策对新队列人口的影响慢慢扩大,我们让这个系数调整在十年内线性完成。

然后再看之前的图,变成这样:

2014到2015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导致真实结果比模型推算多了178万人。

2016到2017年的全面二孩政策,导致真实结果比模型推算多了466万人。

2018年的推算出生人口,是1459万人,比真实结果少了64万,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全面二孩政策在第三年的进一步释放,这也可能是存量二孩意愿释放的最后一年了。

在这个参数组合下,2017年的一孩数量是761万,2018年的一孩数量是704万,可以看看一个月后的统计公报是否支持这个一孩数量的预测。

所以,不是说预期有个1700万结果只有1523万,如果真是这样的差距,那大家友邦惊诧一下倒还正常。

而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在校准了一孩和二孩的生育率变化之后,推算出来的结果就只有1459万人,比真实值更少!


因此,这几天我看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脑子里面总是飘过这样的异象:


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5米每秒——

【如何看待小滑块1秒运动5米,2秒运动了10米?】

呵呵,小滑块根本不可能移动10米,其实是多少米,你懂的。

​赞同 789

(到底滑了多少米你倒是说啊!)

小滑块本该运动15米,现在只有10米,看来高房价是小滑块最好的减速器。

赞同 456

(房价:今天也通过跑龙套吃到了盒饭)

你让小滑块动,它也不会动了!它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

赞同 123

(我对你的加戏水平充满了信心)


在这一部出生人口连年下降的大戏里面,主演A是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演B是1990年后的出生人口的教育结构变化,主演C是两个二孩政策的放开。

这戏就仨主演,他们把所有的戏份全演完了,什么房价上升,他们连路人丙的龙套都跑不上好不好?

再把只包含了这几个变量的模型推算出生人口贴在这里:

2019年,1414万

2020年,1358万

2021年,1310万

……

2030年,999万

总人口会在2024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数字就放在这里,未来几年,如果出生数字没有低于这一系列值,说明三个主演还在台上生龙活虎呢,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给其他的阿猫阿狗加戏了。


但话分两头,造成这种现象,也不是没有原因。比如前几年我在这篇文章里面写翟振武对于二孩政策效果的高估

翟振武团队大幅度高估了二孩政策带来的新增人口,这相当于是有人不断地告诉你,小明虽然今年上三年级,但是他聪明,他要跳级啊,他明年必定要上五年级!

然后在一片跳级声中,小明稳稳地上了四年级。

虽然这是一个正常的结果,但此时小明会跳级已经成了一个普遍预期,于是低于预期的结果让大家大惊失色。在一片纷杂的声音中,有人振聋发聩——

小明根本没上四年级,他留级了!

这种论点在很多人这里获得了市场,包括这个问题的很多答主。

而这个振聋发聩的人,就是易富贤

他的2018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论在一片悲观声中找到了下限中的下限,文章认为,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的统计公报都大量高估了出生人口,中国只有12.8亿人。

到了2018年,统计局汇报了1523万出生人口,但实际只出生了1031万人,在这一年中国人口下降了,真是悲哀!!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易富贤对此的论证过程。

首先,他发现人口普查的低龄人口和统计公报对不上,比如2003年统计公报出生人口1599万,而2010年人口普查报告的7岁人口(应该在2003年出生)只有1342万,两者差257万。

一般人稍作文献检索就能发现,这是因为普查的低龄人口漏报。时间再往前推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1993年出生的7岁人口是1791万,而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17岁的他们就变成了2077万,十年来多活了286万人。

问题到这里本来就应该结束了对吧?可是易富贤神奇地忽略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对比时明摆着的低龄人口漏报,开始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低龄人口轴上了,并把它当成宝贝了。

但宝贝不能永远是宝贝,到了2010年左右,这「1342万人」上学了。

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当年小学招生1691.7万人。

2010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158页显示,当年在校生中7岁的学生有1564万人。

无论怎么样,这两个数字都应该和2003年统计公报的1599万人更接近,不应该是1342万人吧?

易富贤说,不对,这两个数字是造假的,他举了这个县那个县虚报小学人数的例子,接下来又找到了一个证据:

这些孩子到了2016年,13岁,应该上初中了吧?但是当年初中在校的13岁人口只有1326万人!

这倒确实没说错,我们可以从2016年《中国教育统计公报》的136页看到,在校初中生的13岁人口真的只有1326万。

那么,为什么一个年龄的人到了小学和初中数量不一样呢?

易富贤说,是因为小学造假了很多学生骗取经费,初中就不骗了,所以就有了这个差距,所以初中的这个1326万数字才是对的,小学那个1564万人是不对的。

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易富贤在这里显然是缺少了一个对中国教育的基本常识。

是谁告诉你13岁就要上初中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都13岁了,当然要上初中啦,难道辍学不成吗?

当然不是辍学,辍学是不太可能的。

答案是,大量13岁人口,还在念小学。

我们可以从两个地方找到证据。

第一个是2010年人口普查的长表3-2,

在这张表里面,找到13岁人口,往右边拉,先看总人数,1491567人。往右边拉,初中在校,1054161人。

1054161除以1491567,等于70.7%。将近30%的13岁人口,竟然不是初中在校生?他们去哪里了?

稍微往中间拉一点,明白了,有374725人,状态仍然是小学在读,占13岁总人口的25%

这是2010年普查的情况,那么2016年呢?

我们再去看2016年CFPS数据,根据少儿年龄画一张就读阶段的图:

在13岁那里画一条竖线,我们能看到什么?

只有60%的13岁人口在读初中,剩下的40%,不是辍学,就是还在读小学。

由于CFPS的询问时间一般集中于2016年的4月,恰好在升学之前;人口普查的询问时间集中于当年11月,恰好在升学之后。因此,同样年级下,CFPS报告的年龄可能要比人口普查大半岁多。

所以,我们可以再看看CFPS的14岁人口情况。可以发现,别说13岁了,到了14岁,也有8.6%的人在读小学呢。

把CFPS的14岁和13岁情况求一个平均,当年龄和普查同口径13岁时,大概也有23%左右的人口还在读小学,和六普结果一致。

当我们把还在小学的25%人口加回1326万初中在学人口时,13岁总人口变成了1657万,显然就要远远超过第六次人口普查中7岁的1342万人,而和当年的统计公报的1599万人更为一致了。


而易富贤的逻辑就是,不管,反正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低龄人口就是对的,是唯一的,正确的数字。

如果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低龄人口和别的数据有矛盾怎么办?那当然别的数字是错的啦。

所以——

1,公安部的户籍人口是错的,因为,「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人们有获取多户口的强大动力」

2,卫生部的活产人口是错的,因为,「医院、医疗管理机构有强大动力虚报活产数以冒领经费。」

3,教育部的小学招生人口是错的,因为「学校、教育机构和地方政府通过虚报学生数既可以获得更多经费」。

但初中也属于义务教育,他同样会虚报学生啊,为什么易富贤用他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呢?

(选择性无视的易富贤先生1.jpg)

很可惜,原本还捞到一个站在他一边的初中招生人口能「证明」普查低龄人口的「正确性」,现在看来,易富贤马上就要说了,教育部的初中招生人口也是错的。

4,每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汇报的出生人口数字也是错的。这里易富贤先生找不到任何理由了,因为这个数字和普查同样出自统计局,如果统计公报造假的话,为什么普查数据不用同样的理由造假呢?尤其是当普查和统计公报出自同一年时,凭什么只有当年的普查0岁人口正确,而统计公报出生人口不正确?

(选择性无视的易富贤先生2.jpg)


等两年后,很有可能他会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11-19岁的人口数据也是错的,因为按照五普到六普的经验,这批人口肯定会多出来。

等等,第七次人口普查,难道不同样是普查吗?为啥非要相信六普的低龄人口,而不相信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十几岁的人口呢?相信到时候易富贤先生的回答一定会非常有趣。

我猜想,他大概会说,国家统计局为了圆每年出生人口高估的弥天大谎,而在七普数据上造假了。

他到底会不会这么回答?让咱们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hui-she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1年 1702万 1424万

2002年 1647万 1366万

2003年 1599万 1342万

2004年 1593万 1480万

2005年 1617万 1473万

2006年 1584万 1522万

2007年 1594万 1525万

2008年 1608万 1561万

2009年 1615万 1565万


以上数据,第二列是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中的当年出生人口数,第三列是六普结束后,根据六普结果看到的当年人口出生数量。


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一年国家统计局的年度公报,出生人口数量都比六普给出的数据高,少则五十万上下,多则近三百万。


我想唯一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理由,只有那数十到数百万人在六普之前全部都自己作死了。只不过这个死亡率确实高了点,可能是这届人民比较爱作死吧。


不过随着国民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相信这个死亡率会降下来,这种普查数据对不上统计公报的现象也会缓解。总之,这种自打自脸的事情不会再出现了。


以上数据全部来源于统计局官网,如有问题,请找统计局麻烦。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起出生率,我更关心性别比。

以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算的话,不考虑意外死亡情况,2019年9-50岁年龄段内男性比女性过剩2919万人,而9-30岁年龄段内男性比女性过剩2272万人,这些人要找到对象,即使后面某些年份出生的男孩子全部都没对象,都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

过剩的这些堪比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的男人们,主要还分布在落后地区,或者落后的阶层——我想,这就是键盘侠、喷子横行的根本原因了。破罐破摔的群体过于庞大,存在感过于重,已婚有正常家庭关系的人,肯定不会天天蹲在新闻客户端后面谩骂喷粪,尤其动不动就提“女权”,提“婊”,丝毫未见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

希望国家和社会能考虑考虑这些人的问题,给予关怀扶助,维护良好的公序良俗。例如,修改《婚姻法》,增加同性、无性等相关婚姻关系的内容,使得找不到异性对象的朋友们也能创建稳定可靠的基层契约关系,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user avatar   heliotrope-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江苏省:今年上半年出生38.3万个婴儿,同比减少5.6万人,减幅为12.8%;

浙江省金华市:今年1-5月,全市出生21879人,同比减少4779人,减幅为17.93%;

福建省南平市:今年上半年出生14834人,同比下降17.23%;


山东省德州市:今年上半年出生35564人,同比下降21.9%;

山东省烟台市:今年上半年出生26902人,同比下降16.2%;

山东省潍坊市: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64428人,同比下降21%;

山东省青岛市:今年1-11月份,全市户籍出生81112人,同比减少21737人,减幅为21.1%;

山东省聊城市:今年1—11月份全市出生64753人,同比减少23179人,减幅为26.36%。


可以看出,上述地区的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12%到27%。相对于2017年的1723万的数据,这种降幅意味着出生人口分别减少207万和465万,分别对应于1516万和1258万的全年出生人口。

这是原先计委的预测。

很好奇,到底是那个省的人民为国为民。硬是将生育跌幅拉了回来。

希望有更详细的各地生育信息。

真的让人很好奇。


user avatar   chi-ge-qing-t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目前各个地方曝出来的数据基本上没有比去年低过12%以下的 基本都是15%到20% 甚至还有更高的

但是最后统计出的总结果却只少了11%左右。

是哪里的数据把人口拉高了呢?

西北?东南?看着都不像啊

莫不是……


user avatar   yin-mi-guan-cha-zh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user avatar   lu-sen-li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键是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合乎情理

《亮剑》这片子就没多少人喷吧,因为这个 片子里没有把日本人贬低得一塌糊涂

亮剑原著中也是有裤裆藏雷的,而且非常详细,可是就没有几个人吐槽亮剑。




  

相关话题

  美联储可能会加息 8 次以抑制通胀,2024 年中期或出现经济衰退,将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称给员工准备了 6 亿多发年终奖,还要给员工加工资、解决住房问题? 
  地主是否带有原罪? 
  11 月 15 日北交所正式开市,给 A 股带来哪些影响?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 
  如何看待黄峥身家超马云成中国第二大富豪?拼多多疫情期间为什么可以大涨? 
  金本位制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如何评价辽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率先宣布生二孩给奖励? 
  人口普查发布会:全国人口超 14.1 亿,较 2010 年增加 7206 万人,该增长对我们有何影响? 
  为何韩国的发达国家地位在中国网民心里存在争议? 
  郑州到底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珠三角为什么不扩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王思聪怼吴秀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