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短暂的秦朝,如今有人推崇?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chao-16-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商鞅变法后的秦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BUG,在一个铁器尚未普及的时代,秦达到了接近工业社会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并将这一体制的活力维持了百余年,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后世封建王朝只有朱元璋治下的明代接近这一水平。

如果没有秦,大一统未必会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会像印度与欧洲一样,不会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是一种历史趋势。

通过体制凝聚成的强大合力,秦实现了统一。然而同样因为秦制是一个BUG,导致它的体制在农业文明不具有普适性,只能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

秦的速亡是超前的政治制度败给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技术条件

秦制是秦一国之制

一国之制撑不起七国的重量

正如超出设定值的海量数据涌入导致系统崩溃

我相信秦始皇是能感受到这种危机的,所以他才短短的十六年时间里马不停蹄的修直道 隳城墙 迁六国贵族 收缴天下兵器 统一文字度量衡 巡游新征服的领土

每日像一颗单核CPU通宵达旦疯狂工作处理海量数据,不可谓不努力。

但个人的努力在大时代的背景面前终究渺小,即使他是个帝王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大国衰败源于过度扩张

商鞅主持变法近二十年才初见成效

秦始皇只用十年时间鲸吞六国 必然消化不良

他的帝国由此变成一个负帕累托社会

包括老秦人在内,人人都对现状感到不满

于是在众望所归中

秦帝国在他死后分崩离析

嬴政是一个孤独的勇士,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西弗斯式的伟人

他努力的痕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今天依然历久弥新

虽未能逆天,但成功改命

秦荡平了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导致项羽的分封无法维持稳定

刘邦吸取了秦始皇与项羽的教训,取其中庸,保留了郡县制

同时与韩信、臧荼、张敖、彭越、英布等人裂土分疆,分享胜利果实

让天下取得暂时的平衡与和平

虽然汉作出了妥协,秦的大政府被汉的小政府所取代

但在一个纸张,印刷术,马镫尚未出现的年代

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技术条件让地方势力可以轻松侵蚀统一的基础和中央的权力

而中央要阻止这种侵蚀则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从翦除异姓王到平七国之乱

从推恩令到告缗令

从独尊儒术到迁徙土豪至皇陵

从刘邦到刘彻的几代帝王

都像嬴政一样在与这种熵增做着不懈斗争

但这依然无法阻止门阀阶层的萌芽和发展

无法阻止贫富分化和由此而来的封建式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固化

王莽最后的努力被反扑的浪潮淹没

他和他的王朝下场比嬴政更为悲惨

于是刘秀放弃了抵抗

抑制熵增的手被拿掉,地方势力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中国向着门阀世袭社会一路狂奔

开始了近四百年的小共同体时代和大分裂时代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车同轨,书同文”,大一统、集权,这是塑造了中国的性格的王朝,对不对两说,好与坏参半,但定性能力,无以复加,秦,还是厉害的。


user avatar   hui-chen-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换个近一点的你就明白了,据不完全统计,民国蒋介石治下仅有据可查的饿死人数就有3650万,整个民国饿死了不低于6000万人,(注意,还只是饿死,不包括军阀混战导致的死亡),期间人均寿命不超过35岁,文盲率95%,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里认为1916到1936平均每年非正常死亡600到700万(还没有全面抗战),婴儿死亡率达到惊人的千分之两百,对比民国,今天被知乎er嘲讽得体无完肤的印度,应该算乐土了吧…………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粉丝不计其数,各类公众号把民国鼓吹得一块砖头掉下来就能砸死几个大师,读者们纷纷恨自己晚生了一百年,没赶上这波最后的中华盛世。额…至于这么文治武功的伟大时代,为什么会如此轻易烟消云散,呵呵,大家也不太好意思去深究了……

我们对遥远事物的想象,总是寄托了美好的代入感,既然在现实生活过得这么窝囊,在另一个浪漫的古代社会,总能体验一把人上人的优越感了吧。所以大多数人高谈阔论秦朝的王道时,会把自己代入到贩夫走卒吗?不会的。潜台词都是:我赵日天梦回大秦,文能安邦定国,武可开疆辟土,什么?修长城,不存在的,那都是屌丝们的事儿…

殊不知,穿越回红楼梦,我们大概率是成为刘姥姥们


————————分割线—————————

考虑到评论里很多朋友的理解混淆,我补充两点

1.秦朝有很多当时具有先进性的改革,所以现代人崇拜秦朝的暴戾和王道有其道理

那你还可以崇拜商朝呢,因为商朝的活人祭祀和殉葬比起夏朝已经急剧减少了,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但这有意思?任何伟大王朝,在当时肯定都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但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局限的,我们正视它当时贡献是可以的,但对之进行美化让人崇拜?呵呵,非蠢即坏

2.民国其实也有很多优点,比如xxx

也许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太差,又或者很多朋友根本没认真看完,我并不是想抨击民国有多落后,我只是针对题主的“为什么有人会去崇拜过去的某个年代”这种心理提出我的看法,而民国历来粉丝云集正好比较典型,唯物主义者眼里,秦朝也好民国也好,都是历史进程里的不同阶段,本身并无好恶,还有人普及民国比清王朝好多了什么的,这不是废话嘛

下面这位朋友算是比较典型的朝代粉心态

在他看来,秦朝的老百姓不一定过得不好,因为史书没有记载就算记载了也不可信,《史记.秦始皇本纪》里的“军罢,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後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估计也是司马迁瞎编的,至于白起坑杀几十万俘虏,“从今天的眼光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名正言顺(很正常,他脑子里代入的是白起,杀人越多越牛逼),最后还把杀俘与国共战争相比也是一刚,总之这么一圈脑回路下来,自然是壮哉我大秦了

鉴于不想离题,我压根就没提半句凯申的槽点,只是客观描述了“民国在蒋介石治下饿死人”这一事实,评论区立刻涌现一些打抱不平的,声泪俱下地诉说当年蒋公有多不易,甚至出现了如@河豚的“蒋公虽然在内忧外患下没能力治理,但他无心作恶,因此饿死人他的责任不大”这种神论,抛开对错不谈,这本身就说明了原题隐含的心理机制,我们对现实的不满用对遥远过去的美好想象来平衡了,因为遥远而模糊,甚至觉得民国的很多落后性都可以被勉强接受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代皆行秦法。

嬴政给后世子孙打了个样。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嬴政叫秦始皇。只有他是皇。后世的都是称帝。

千古一帝就是这么拉风。


user avatar   wan-li-da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没有遭受过社会鞭挞的中二们,在看历史的时候最喜欢将自己带入统治者的视角。而秦朝就是那个对统治者最为友好的时代。

先秦诸子百家可以说是中国各思想流派的源头,除了佛教其他的思想几乎都来源于这一历史阶段。但这些思想虽然都用各自的特长对统治者进行服务,但也都用自己的特长在限制统治者的行为。

只有法家,这个被秦国贯彻到底的流派,彻底匍匐在统治者脚下,为统治者一个人设计了一整套制度。这套制度不但针对百姓、贵族,连制度的设计者和皇帝的直系亲属也是被针对的。这就像一个毁天灭地的法宝,只有统治者一个人才能使用,其他人都是这件法宝压制下的奴隶。

这就相当于给中二构建了一种可能,你可以像玩儿单机游戏一样控制整个世界。这个世界除了你以外全都是NPC,你可以随意决定游戏中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群体的命运。

可能有人会说:“秦朝是以法治国呀!只有法律才能制裁人,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好恶对人进行处置。”

你太天真了,法不是天条,不是从天下掉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法律。这是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制定出来的,解释权也在统治者手里。

而且秦朝最牛逼的还不在这里,而是通过严苛、密集的法律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罪犯。都说“法不强人所难”可秦法“专门强人所难”。一个秦国人,即便明天都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也无法不触犯秦法,你就是自己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干,需要你犯法的时候照样能找到你。

比如修骊山墓需要劳动力,到哪儿去找呀?制造一批骊山刑徒吧。指标发下去,地方官就开始制造囚犯。方法也简单,到村里查访一下谁说了什么牢骚话,就按照妄言抓起来,附近十户邻居统统连坐,这一下子就完成几十个指标了。

对于玩儿游戏的统治者来说,看我手下的执行力多强!他们要是执行力不强,也用同样的方法收拾他们!多爽呀!没有人推崇才奇怪呢!


user avatar   da-fang-6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1) 潜龙勿用

大家好,我是鹊华清扬。

有道是 细读经典粗读史,遍读诸子闲读诗。

之所以史要粗读,一是因为经过千百年的时光,史料留存往往十分有限,二是人们出于各种动机对历史精心打扮,误导读者。所以读史最忌钻牛角尖,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轨迹上,这样才能看懂历史,通过研读过去真实发生的案例,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指导工作,甚至投资理财提供借鉴和帮助。特别是我们生活在中美转向全面对抗前夜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大变局、大时代,如何更好地规划人生,如何保存我们的财富,保护我们的事业,保持我们的生活,看透历史,预测未来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是我写本系列文章的初衷。我将尽可能以当事人预测和亲历的角度阐述楚汉争霸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不一样的视角揭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故事内在的逻辑,以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事件的成因和趋势,并结合我们身边可能遇到的事情直至国际新闻,来讲解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与大家一同领略历史的魅力。


公元前256年的冬天,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刘氏、字季的孩子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刘邦。

春秋战国以前姓和氏是两个概念。比如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秦汉以后,姓氏才逐渐合二为一。有人说刘邦是祁姓刘氏,还有人说刘邦本没有字,季就是他的名。本着粗读史的原则,我们不对此进行分析考证,但显然刘邦的家庭出身很一般。他的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大哥刘伯,二哥刘仲(刘喜),四弟刘游(刘交)。伯仲就是老大老二的意思,季可以理解为老幺。他们一家人的名字其实就是刘老爷子,刘老太太,刘老大,刘老二,刘老幺,简单粗暴,一听就不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只有老四名字像那么回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小明家一共兄弟三人,老大叫大傻,老二叫二傻,请问老三叫什么?答:三傻(大误)。

话说回来,刘三傻,哦不,刘邦他的父亲应该是有名讳的,但显然没什么社会地位。试想,当我们去探视领导父亲时会称呼其姓名吗?不会,而是称呼刘老爷子、张老爷子。但如果老爷子是位退休的厅长,他的名字一定广为人知。

所以,刘邦是货真价实的布衣天子,是个实打实的老百姓。要知道此前中国历史一直是贵族统治的历史,普通百姓能做将相已经到顶了,但刘邦直接创造了布衣天子的记录,这种巨大的历史跨越在当时人看来真是开天辟地,不敢想象的事,这也是刘邦伟大的原因之一。

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他的青春是在战国时期度过的,他崇拜魏国的信陵君,曾想投靠做其门客,可惜信陵君去世了。称帝后,刘邦特地封赏了信陵君的后人,延续了自己少年时代偶像的祭祀。

但是,项羽比刘邦小了24岁,以今天的视角,楚汉争霸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与年过半百老人之间的对决。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巨大年龄背后的信息,比如项羽的冲动鲁莽,以及刘邦的狡诈焦虑,尤其是焦虑——刘邦年老但儿子年幼,时间站在对手一边。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我们对刘邦的刻板印象之一是他不读书,这其实是误解。刘邦曾担任亭长,刀笔功夫是过关的,他本人在教育汉惠帝时也提到了这点。更何况刘邦是有原创诗歌传世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你看,大气磅礴,挥洒自如,绝对不是没文化的人。

但你若说刘邦是文化人,只怕他自己都不会答应。除去功成名就守江山的最后几年,刘邦一生大部分时间里都极其鄙视书生,甚至往儒冠上撒尿,而且还流里流气。我有次去刘邦老家丰县(古称沛县)找饭店吃饭时发现满大街都是狗肉馆,才突然意识到是刘邦抢狗肉吃不给钱打下了流传千年的广告。

那么,起兵前的刘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

(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刘邦不好好种地,不攒钱过日子,喜欢打赏小弟钱财,跟官吏们勾肩搭背没个正形。虽然好色,但直到40多岁才娶上媳妇。想想也好理解,动不动把自家的钱拿去给别人,又喜欢沾花惹草,哪个丈母娘都得皱眉头。

刘邦的形象套在今天,其实有点类似黑道大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泗水亭长),手下有一帮小弟(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等),挣钱虽然不少(鱼肉百姓),成天逛夜总会(好酒及色),但钱都花在打点手下了(喜施)。

30多岁时,到京城出差的沛县大哥有幸见到了古往今来中国最牛叉的大哥——秦始皇,那场面,想想博物馆里的兵马俑和铜车马,给县城土包子大哥带来了相当大滴震撼啊。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再后来,刘邦这位单身的黑道大哥终于在进入不惑之年后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史记》对这段故事进行了精彩的记述。

单县有位吕公因躲避仇家迁居沛县,由于跟沛县县令关系好,大家都来温锅,人太多不得不支桌子在户外吃饭,只有贺礼超过一千钱的才能进屋吃。刘邦的小弟萧何是此次宴会的主管。

刘邦前来赴宴,听说规矩后大手一挥,叫到“贺钱万”,但实际上一个子儿也没掏。吕公听闻大惊,赶紧出门相迎。萧何知道底细,告诉吕公刘邦爱说大话,少成事。而刘邦进屋后“狎侮诸客”,把沛县的头面人物都戏弄了一通,自己坐到了最上座。

结果吕老爷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使眼色示意刘邦留下来。等客人散后吕公非常谦恭地说,我平时很会看相,从没见过像您这么尊贵的面相。我有一个女儿,希望让她成为您的“箕帚妾”(媳妇的谦称)。

吕老太太还不高兴,说县令想娶咱们闺女你都不允许,你为啥把咱闺女嫁给刘季?吕公说你不懂别掺和。

瞧瞧这爽文!老丈人恭敬地请求屌丝迎娶白富美,并凭借专业的相面知识预言屌丝将一统江湖,带领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差一点我就信了。

要不是我接着读到了更多神神怪怪的记载,从方方面面暗示刘邦的神性,具体内容我们会在将来一一分析。再加上吕公的二女儿嫁给了樊哙——一个杀狗的屠夫,吕后如果真的这么抢手,那为啥她妹妹嫁给社会地位这么低微的樊哙呢?多年唯物主义的教育告诉我,此中必有猫腻!

吕公是避仇而来的,他老家单县与沛县相邻,仇家想上门不过多费半天的功夫而已。吕公在沛县只认识县令,人生地不熟的,压根就没有摆脱仇家的威胁。

但沛县有这么一位大哥,哟五喝六地在一帮头面人物里坐到最上席,那滚滚而来的霸气……

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由于年代实在太近,《史记》没好意思省略吕公避仇这一关键信息。至于为什么不把女儿嫁给县令,你想,嫁不嫁女儿县令都会帮吕公,况且县令有可能调离,最优选择当然是把女儿嫁给本地的“黑道大哥”。这样有了黑白两道的加持,被寻仇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你们看,吕老爷子寻求自身安全的最优方案,被刘邦不动声色地宣传成了自己富贵面相的神性加持。为了确保宣传效果,《史记》紧接着记载了另一个相面的故事。

老婆吕雉遇到一个老头讨水喝。喝过水老头说,您的面相是天下贵人。给他看儿子的面相,老头儿说夫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这儿子。看女儿,说也很富贵。吕雉告诉刘邦,刘邦追过去,老头说:您妻儿富贵都是因为您,您的面相贵不可言。当刘邦富贵后没再找到那个老头。

《史记》中的这些说辞显然是刘邦时代就确定的,而非太史公的演绎。你看,天知地知我知我老婆知,这种死无对证的相面真实性如何大家自己把握。刘邦啊,很早就是一个宣传大师了。宣传,为他日后的事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哥刘邦的生活应该会一直这么混下去。可惜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先将刘邦迎头痛击,紧接着又掀起惊涛骇浪,裹挟着滚滚的历史洪流,将原本平静的世界搅个天翻地覆,让刘邦和他的小弟们真真切切体验到什么叫九死一生。

欲知后事,敬请关注鹊华清扬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2)破产的公司。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2)破产的公司

公元前221年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个平灭六国,一统寰宇,威震四海的男人——称帝了。这年,刘邦36岁,在沛县做官吏,项羽12岁,随叔父项梁亡命江湖。

接下来,书同文,车同轨,废郡置县,一度量衡,华夏民族将在始皇帝的鞭笞下聚合为前所未有的整体,统一的中华民族就此诞生。对外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两广和越南北部第一次被纳入治下,中国版图得到了空前扩张。秦始皇兴建了大手笔的工程:万里长城,千里直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以及闻名中外的始皇陵。去陕西旅游时,两千多个复杂铸件拼接成的精美铜车马和中国艺术史上写实主义巅峰之作的兵马俑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大于汉唐明清等后世任何一件文物,而这仅仅是埋在秦始皇陵两三里外的辅助陪葬品。

百代皆行秦政制,大秦帝国开创了后世运行两千多年,经受了历史检验的行政制度,她军力的强盛与工艺的辉煌世之罕匹。然而,在完成统一仅仅十四年后大秦帝国就分崩离析,灰飞烟灭,如同一颗绚烂的烟花照亮整个夜空,旋即又归于黯淡。

是什么摧毁了大秦帝国?唯有理解秦失其鹿的根源,才能理解秦末乱象背后的原因,才能理解刘项行事的逻辑与得失。

秦国的统一其实是场革命,一场基于生产力水平跨越式发展的生产关系革命。

在周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旧贵族占据着适宜耕种的土地,百姓依附于旧贵族,为其劳动。但由于青铜昂贵,人们只能用木质、石质工具耕种松软湿润的少量土地,在这些星星点点土地之外是大量的森林、滩涂、草场等荒地。春秋末期,铁器和牛耕的普及大大拓展了人们开荒的能力,于是新贵族以更低的税率、更优惠的举措如免费提供铁器和耕牛等吸引百姓。渐渐地旧贵族衰落,新贵族崛起,比如晋国国都大街上都快找不到人了,百姓都跑去了韩赵魏地盘,于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发生了。

而商鞅变法后,秦王成了秦国最大的新贵族。旧贵族势力衰微,其政治真空被秦王拿走,用于奖励作战勇敢的战士和勤劳的农夫。秦国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得封爵,农民可以用粮食换六等以下的爵位,战士斩获一个首级就能升爵一级。爵位跟待遇直接挂钩,可以赎掉奴隶身份,获得更好伙食,住更大的房,耕更好的地,让老婆穿更好的衣服等等。上述制度得到了坚决落实,士兵斩首晋爵,县尉必须在三天内落实待遇,否则会被免职、量刑。

这些规定极大刺激了底层的穷苦百姓,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可以横向参考我国近代的土地革命,翻身穷人以极大热情投入革命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的土地革命同样是基于先进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的革命,对我们理解秦国的统一战争有很大借鉴意义。

史书上说六国百姓很不喜欢秦国的统治,其实这里有个话语权的问题。六国贵族,无论是新贵族还是旧贵族都非常恐惧秦国,因为秦国是来革他们命的,是来剥夺他们土地、财产和特权的。六国的富裕阶层也恐惧秦国,因为没有军功不得封爵,秦国统治意味着财富地位的丧失,但他们有类似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怕死,又不敢反抗。真正广大贫苦百姓未必是反对秦国的,起码其中一部分人得到了通过耕战改变命运的机会。秦国摧枯拉朽的统一战争绝对不是全靠残暴硬仗凿下来的,而是必然得到过一部分穷人的支持,只是穷人没有话语权罢了。

秦国的统一是因为得到了穷人(尤其是秦国自家穷人)的支持,而秦国的崩溃则是因为抛弃了穷人。

唯物史观教育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浓缩成三个字就是:钱!钱!钱!

我党怎么打下江山的?给自己的基本盘搞土改,发房子发地发牲口,牺牲一少部分地主阶级利益满足了绝大多数穷人。得了江山再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国党怎么丢天下的?搞金圆券改革,老百姓都变成了穷光蛋,谁会支持他?连自己的高官都做了共党内应。

秦王朝给穷苦战士们进爵是需要不断投钱的。可钱从哪里来?战国末年,生产力飞跃的红利已经到了尾声,奖励战士的钱主要从战争红利中获得——秦国百姓相对贫穷,而六国富裕,干掉六国的贵族,夺取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就有钱,因此统一六国的战争摧枯拉朽,无往不胜。

可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做的啥?匈奴居住的草原荒凉而不产粮食,又缺乏水运的河道,从山东(崤山以东)运粮,每50石粮只有1石能送到遥远的前线,其余都被运输队吃掉了。征百越由于有灵渠沟通水运情况稍好,但这里也几乎不产粮食,属于纯消耗而没有收益的投资项目。至于修长城、直道、阿房宫、始皇陵这些动辄几十万人力干十几年的大工程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这些民夫服徭役路上的消耗和他们无法耕种的预期损失……

大秦公司投资了太多耗费巨大但没有回报的项目,以至于资不抵债,拿不出钱奖励底层百姓了。但秦始皇偏偏还要所有人继续出力,大秦公司离破产就不远了。

这就是秦帝国崩溃最根本的原因。

为了逼迫民众劳动,秦国的法律愈发严苛。

比如,根据出土的秦简文物,秦国早年对没有按时服徭役者的处罚其实不重,远远到不了斩首的地步。但是陈胜吴广去渔阳戍边遇到大雨,不能按时赶到,历史记载却说“失期当斩”。

是陈胜吴广忽悠大家吗?

不是。因为陈胜吴广还说,就算按时赶到,几年戍边下来死的人也有十之六七,这是假不了的。秦帝国没钱打赏,为了防止百姓消极怠工只能调整法律,用越来越严苛的法律恐吓民众,强迫其劳动。

更要命的,政治是不讲效率的。官员的前途并不取决于老百姓是否有活路,而是上级的任命。上级要派20个人来服徭役,可摆明了有人会逃跑,怎么办?

那就派40个人去!

上面要一根针,下面却拆了两扇门板,这种现象即使在今天也并不陌生。出身在底层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官员层层加码导致政策变形有很深的认识,于是他们干脆不折腾,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少政令。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但秦帝国完全没有消停的意思。

公元前210年,那个撼动历史,鞭笞天下的帝王去世了。大概在这个时候,刘邦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大麻烦——奉命押送一群人去骊山服徭役。

此时刘邦大约47岁,在当时已到了掐着指头等阎王爷的岁数,却接了这么倒霉的任务。基于前面说到的原因,百姓不堪压迫,途中必然不断逃亡,作为责任人刘邦势必受到严惩。但是秦律严苛,刘邦不得不从。

果然,没走多远这批人就越跑越少,押送他们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不了差要被严惩,可如果为躲避惩罚而逃亡,刘邦将从作威作福的大秦官吏直接变成逃犯。

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

刘邦选择了跑路。是夜他喝了酒,释放了所有押送之徒。其中十几个壮士愿意跟随刘大哥一起逃亡,于是刘邦让一人在前探路,自己带着酒劲同众人跟在后面。

接下来,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一幕发生了。探路回报,前面有条大白蛇当道,刘邦趁着酒劲提剑前行:“壮士行何畏!”手起剑落将白蛇一斩为二,道路遂开。

斩蛇起义,拉开了创建大汉四百年基业的风云际会。接下来短短的7年里,一介布衣刘邦南征北战,逐鹿天下,从沛县大哥升级为中国皇帝,取得了难以想象的辉煌成就。而他开创的王朝之强盛、稳定、长久,深深烙进了国人的灵魂,并升华成我们民族的名字。

站在今人的角度,这一切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但站在刘邦当时的角度,则应该是仓皇失措,朝不保夕才对。

这哪里是什么起义呀,明明是一伙走投无路的盗贼东躲西藏逃避恢恢天网。强悍的大秦国家机器依旧不可一世,刘邦等人没有收入,看不到前途,在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作为带头大哥的刘邦会不会被人杀掉献功?手下这十几号人会不会做鸟兽散?人心散了队伍不听命令会不会被剿灭?

刘邦面临着生死考验,也极大激发起了他的潜能。他的威望,他的狡诈,他的权谋机变,他的决断,他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全力以赴,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使他丧命。

人在绝望时最渴望什么?

是金钱?是奖励?不,是希望。唯有贩卖希望才能紧紧抓住人心。

一个学医的朋友告诉我,他本来对野医院五花八门的抗癌治疗嗤之以鼻,但当接到父亲癌症诊断书后,再次看到这些抗癌广告的一刹那,他动摇了。那些宣扬疗效的广告就是在贩卖希望,哪怕明知是骗人,却还想冲上去紧紧抓住这根稻草。反之,你看为研发疫苗倾尽心血的比尔盖茨在疫情中得到应有尊重了吗?没有!因为他只提供物质帮助,而不贩卖希望。

比尔盖茨精通技术却不懂人心,但刘邦懂。他敏锐抓住了斩蛇当道的契机,对此大肆宣传。

据说,有人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哭,问她原因,说自己儿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的儿子斩杀了,说完老太太突然不见了。

这个绘声绘色的故事被记在官方史书里,可以想象这是宣传大师刘邦的一件伟大作品。斩蛇起义被后世广泛称颂,写入诗歌和戏曲。斩蛇的利剑被当作国宝精心保存在国库,直到晋朝才毁于火灾。汉朝称火德,色尚赤,皇帝穿红衣服。其实秦朝称水德,色尚黑,水克火,汉朝为什么称火德呢?因为白色代表金,火克金,刘邦斩杀了白帝之子化成的白蛇,当然称火德了。

斩蛇起义的故事性、艺术性、传播性都大获成功。单就宣传方面,刘邦出道即巅峰,做亡命天涯的蟊贼时就成功稳住了人心。日后的征战中,这个故事将不断为刘邦的事业添力加劲。

在最艰难的时刻,刘邦的宣传作品也最高产。刘邦一伙躲在芒砀山里,官府找不着,自己的家属也找不着,但是老婆吕雉一找一个准。刘邦问原因,吕雉答到,你躲藏的位置上空总是有云雾。扫噶!看来我刘邦是真龙啊!

你品,你细品。

宣传固然重要,但一小撮蟊贼早晚会被大秦的国家机器碾成齑粉。不过刘邦是幸运的,秦二世元年七月,刘邦落草为寇的大约第二年,两个男人喊出了那句震烁古今的口号,振臂一呼而天下云集响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大秦帝国的掘墓人——登场了。

欲知后事,敬请关注 鹊华清扬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3)亡秦必楚。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3)亡秦必楚

大家好,我是鹊华清扬。

秦二世元年七月,楚国故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一队前往渔阳(今北京)戍边的民夫被困在路上。连日的大雨使道路泥泞无法通行,即使现在赶路,到达渔阳也会迟到。

这本是不可抗力,但由于秦始皇投资了太多没有回报的大项目,财政吃紧的秦帝国为了用严刑峻法逼迫民众,制定了蛮不讲理的法令——失期当斩。

民夫们非常清楚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

因为他们没有组织。

军队作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有组织的军队在面对无组织溃军时始终能保持局部以多打少,倘若一对一可能互有伤亡,但若四对一、五对一必然是一边倒的屠杀。这就是军纪严明、阵型齐整一方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

散兵游勇的百姓在组织严密的国家机器面前不堪一击。

为了加强统治,商鞅变法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谋弱民”,最大程度打散社会基层组织,把“大团块”打碎成“小分子”,使其缺乏组织能力,便于控制。

一个贵族田宅千亩,家丁数百,就有能力组织人力物力叫板地方官,千百个这样的贵族就能阻滞王权对基层的控制。所以商鞅规定,非军功不得封爵,断了贵族这棵参天大树的根,管你再枝繁叶茂也只能慢慢坏死。与此同时,乘着铁器牛耕新技术普及的东风,大力支持民众开荒,耕种那些原本用木头、石头工具无法开垦的土地,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并奖励耕战。在商鞅铁腕治理下,贵族与民众经济实力此消彼长。

商鞅又加强对分散民众的基层治理,如保甲连坐,一人犯罪邻居不举报者与之同罪;让成年男子分户,防止家族势力做大等等。用奖励耕战的胡萝卜加保甲连坐的大棒把广大“弱民”充分控制起来为秦王所用,秦帝国因此成为强悍的军事机器,翦灭六国,一统寰宇。

变法是有阻力的,商鞅曾为此大开杀戒,鲜血数次染红渭水,但秦国还是在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完成了变法。很重要的原因是牛耕铁器的普及提供了额外财富。就像拆迁,先给一笔安家费,然后才能半哄半强硬地拆房子,建好新房后还得给拆迁户安置房。牛耕铁器带来的开荒收入就是安家费,商鞅大开杀戒就是强拆,新法实施后秦“大治”,原先的反对者也“称便”,就是喜迁新居。

改革最艰难的阶段,一是攒安家费,二是强拆。商鞅说,“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也”,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人,我被这句话深深震撼了。

秦国变法成功,还与秦国贫穷、国家相对较小、拥有后发优势、地理位置、外交压力等因素有关,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而秦灭六国则是个武力输出革命的过程。用军队的铁犁强行铲除旧贵族,让分散的穷人均分贵族田产。在六国搞“谋弱民”,本来是六国农奴翻身把歌唱的好事,但前文我们讨论过,秦始皇攻打匈奴、百越这些遥远的,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修长城、直道、阿房宫、始皇陵,耗费甚巨,翻身农奴还没把曲唱熟就都变成了新奴隶。而且由于可杀的敌人减少,百姓进身之阶也变窄了。秦国没了胡萝卜,只好换上更大的棒子使劲锤。

天下苦秦久矣!

还有一个问题。商鞅变法在秦国已推行了一百多年,社会结构已被充分打散,旧贵族掀不起太大风浪。但秦灭六国不过区区十二年,六国旧贵族都还在,哪块田曾是他的家产,哪些人曾是他的家臣,大家都是颇有些A数和C数的。

说白了,六国贵族的影响力还在,还没被消化完。他们过得偏偏又非常贫困落魄:张良在隐姓埋名策划恐怖袭击,项羽在随叔父亡命天涯,韩信在要饭,齐国田氏、魏国魏豹在蛰伏……这些人要才华有才华,要影响有影响,对秦国统治怀恨在心,是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如果秦国统治能够持续超过三代人,这些旧贵族会慢慢凋零,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是,现在还早。

在这群被征发的民夫里有两个人,一个叫陈涉,字胜,一个叫吴广,字叔,是队伍里的屯长。为了表示尊重,后世对前者称其字曰陈胜。之所以被征发,说明他们是穷人里的穷人,但凡能有点钱的也不会出这种高死亡率的差。贾谊在《过秦论》里说陈胜“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就是穷到用破瓦罐子当窗户,用绳子当门轴,没有田产给人做长工,穷得叮当响被选做征发对象。

但陈胜、吴广都是有字的,而当时真正的底层人没有字,刘邦还被人考证发达前就叫刘季,没有字呢。所以,陈胜、吴广家里有可能曾是楚国的体面人,我只是说可能哈。

陈胜素有大志。年轻时给人当长工,坐在田垄上休息时怅恨良久,说道:“苟富贵,勿相忘”。别人笑他,他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可能没读过书,还穷得叮当响,但他身上拥有跟刘邦类似的品质:有威望,有野心,懂人性,这是他得以成功的关键。但他比刘邦欠缺党羽,欠缺战略规划,也欠缺一些运气,为他日后的败亡埋下伏笔。

插句嘴。什么人能成为盖世英雄?学富五车的希拉里比粗鄙的懂王差在哪里?为什么郭台铭、布隆伯格等亿万富翁在政治选举中一败涂地?为什么做慈善的比尔盖茨挨骂,赚钱的乔布斯封神?讲完楚汉争霸,看完陈胜、项羽、刘邦等人的故事,答案自然揭晓。

陈胜、吴广知道面前是死路一条,可他们连像刘邦那样逃亡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刘邦是负责押送的官吏,陈胜、吴广是被押送的徙徒,逃跑必死无疑。两人一合计,“今亡(逃亡)亦死,举大计(造反)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一样都是死,干脆整票大的,反他娘!

这个时候,陈胜展现出高超的政治头脑。咱们不是缺乏组织吗?找形象代言打广告呀。如果宣称公子扶苏和将军项燕在我们这里,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项燕是项梁之父,项羽的爷爷,楚国名将,曾率楚军大破20万秦军,又与60万秦军开展最后决战,失败后下落不明。当时有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是六国中的大国、强国,心气儿跟别的国家不一样。试想一下今天俄罗斯如何看待美国就能理解这种情绪。项燕代表了楚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有很大号召力。

公子扶苏就有点复杂了。

首先他有仁德之名,因数次劝谏父亲秦始皇,被外放到北方带兵。很多底层民众幻想换个皇上能减轻所受的压迫。

其次,他是秦王朝合法继承人,代表秦国的正统,但被凭矫诏当上皇帝的胡亥杀死。从这一点上说,很多贫苦百姓并非不认可秦朝的统治,秦朝赶走了贵族老爷,把土地分给大家,为穷人提供了进身之阶。如果能对他们好一点,他们是可以接受秦国统治的。

第三点,就有点复杂了,而且很多是基于推理。但不说清这一点,我们就很难理解楚国人为何会没头没脑地支持秦国公子?

因为扶苏的母亲,秦朝的始皇后应该是楚人。扶苏是楚人的外孙,是自己人!

等一下,谁是始皇后?这是个多么陌生的名字。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后姓甚名甚?哪里人?什么时候去世?通通不为人知,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与她同样蒸发的,还有昌平君。

昌平君是楚王在秦国做人质时与秦女的儿子,做了十一年秦始皇的丞相,同时还是末代楚王。

也就是说,秦国丞相是楚国王子,后来还当了末代楚王?!刺激吧?咱们从头捋捋。

秦王起码从秦始皇的四辈祖宗起,就一直娶楚人做王后(异人的王后赵姬投靠楚人,可以视为楚系),立楚人王后的儿子做太子,任用楚人做外戚权臣。楚人通过王后、太子和外戚三位一体,执掌秦国朝政。

比如秦始皇的老爹秦异人本是庶子,爷爷不疼姥姥不爱地在赵国做人质,无望继承王位。吕不韦认为他“奇货可居”,投资重金打通关节,让异人穿楚国服饰拜见太子妃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楚人,也是未来的王后,但无子。异人认其作母亲,并改名为“子楚”,意思是楚人的儿子,填补了楚系太子的空缺,确保了楚国势力的稳定传承。

对应的,秦国的实权派外戚穰侯魏冉和华阳君都是楚人,丞相吕不韦投靠了楚人。接下来的丞相之所以由楚国王子昌平君担任,显然因为始皇后是楚人,因此公子扶苏就应该是楚人的外孙咯。

在灭楚之前,大概是因为反对进攻自己母国,亦或者出于提前谋划,昌平君不再担任丞相,到郢任职。此时秦始皇应该还没跟昌平君闹翻。

秦始皇灭楚,问大将王翦要多少兵,王翦说六十万。秦始皇笑称将军老了。李信说二十万足够。于是秦始皇派李信灭楚。

李信进军顺利。可谁想后方的昌平君突然造反,断了秦军后路。秦军被迫回头与昌平君作战,结果被尾随而至的项羽爷爷项燕打得大败,遭遇了统一六国战争中最惨痛的失利。

秦始皇面对巨大压力,不得不亲自跑去请王翦出山,把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六十万大军是秦始皇的全部身家,为此王翦不得不“多请田宅”,以示自己贪图富贵,不会造反。

王翦先攻灭楚国,项燕于是在陈县拥立昌平君为末代楚王,后项燕、昌平君在大泽乡所在的安徽宿州战败,在陈县被剿灭,楚亡。请记住陈县这个地名,此地曾是楚国旧都,又即将因陈胜布衣称王,光复楚国而名扬天下。

基于上述背景,秦国的楚系势力遭到排挤,始皇后被史书遗忘,昌平君被淡化,扶苏去北方带兵,最终错失了皇位。

时光轮回。十几年后,陈胜、吴广来到距离陈县不远的大泽乡。公子扶苏、项燕的招牌将被他们立起,楚国先人的遗恨将由他们复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无前例的惊天巨浪即将震撼寰宇,扭转乾坤!

欲知后事,敬请关注 鹊华清扬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4)振聋发聩。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4)振聋发聩

陈胜、吴广之前的历史是一部王侯将相史。无论是尧舜禹的禅让,还是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亦或是春秋战国诸侯间的吞并与篡位,通通都是由贵族主导,平民百姓发动的暴力反抗可以说没有成功先例,周厉王时期倒是有个国人暴动,但跟陈胜、吴广的情况有很大区别。

所以刘邦非常识相地躲进了芒砀山做逃兵,不跟官府硬刚。但陈胜、吴广没有当逃兵的机会,他们必须暴动。成功了晚死两天,失败了不但自己立马没命,家人也会被牵连。

两人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他们去问卜。

我自己懂一点《易经》的皮毛,《易经》曰“玩其占”,我没事会给自己算命玩。也许是我水平有限算得不准,我觉得吧,算命这东西,其实某种程度上是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励。有的答案说到了心坎里,心里咯噔一下,“算得真准,真到位!”于是充满了期待和干劲。有的答案与期望不符,就失望地把它丢到脑后,“算得肯定不准”;抑或是赶紧再算一下破解之道,直到让自己踏实了才好。

不光我是这个态度。周人够信算命了吧,事事都要占卜;水平也够高了吧,相传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周公完善了《周易》,他们是《周易》的原创作者。可是武王伐纣前占卜“大凶”,满朝文武都大惊失色。姜太公却把算命用的龟甲蓍草丢在地上,说“枯骨死草,懂什么吉凶!”接着率军出击,在牧野剪灭大商,革命维新,建立了八百年的周朝。

陈胜、吴广也是因为焦虑不安才去算命的。按理说这样很容易走漏消息,齐国的田忌就是被人冒充其家臣算命造反而遭到陷害的。但幸运的是,卖卦的人精不但没有告官,反而在鼓励之余还做了助攻。

“你们问的事情都能大获成功。然而你们这事问过鬼吗?”

我猜说到“鬼”字时,卜者一定在buling buling地朝二人挤着眼睛。

陈胜吴广大喜,茅塞顿开:哟西,装神弄鬼立威去。

此教我先威众耳!

二人弄来个布条,写上“大楚兴,陈胜王”,塞到鱼肚子去。一行人做鱼吃呢剖出个字条来,鱼腹丹书,没见过世面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这还没完,到了晚上,吴广又跑到破庙里装狐仙叫:“大楚兴,陈胜王”。妥妥的鬼故事现场直播,没有接受过唯物主义教育的小伙伴们惊恐万分,第二天纷纷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陈胜。

公子扶苏、项燕的招牌只对广大民众有用,陈胜、吴广同行的知道那是在忽悠人,但鬼故事管用,便于组织他们。这个套路非常成功,但口号太危险,太容易暴露了,它直接点出了陈胜的大名。押送的将尉稍微多长点心,就能提前控制住陈胜,扼杀这次起义,真不知道夜半狐鸣时他们在干啥。

“几事不密则害成”。后世的农民起义大都效法陈胜、吴广,先用神神怪怪的理论吸引眼球,便于组织民众,但大家都非常重视保密工作。如汉末黄巾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唐末黄巢的口号“金色蛤蟆争努眼,挑动曹州天下反”,元末红巾军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起码口号上绝不会出现首领的名字。即便如此红巾军还是走漏了风声,起义领袖之一的韩山童被抓住杀死。

陈胜、吴广的计划漏洞很明显,但同时也说明他们鱼死网破,孤注一掷的决心。我想当时类似的起义绝不止这一次,只能说秦朝太不得人心,反抗者太多了,才会百密一疏,让二人得手。

杀敌者怒也,搞事情离不开制造愤怒。从阿拉伯之春利用的突尼斯商贩之死,到让美国人自己方寸大乱的黑人弗洛伊德窒息,无不如此。

现在距离起义还差最后一步:轰炸厕所——激起民粪。

吴广素得人心,他趁着押解的将尉喝醉,故意几次说要逃亡,将尉大怒,当众鞭笞吴广。吴广说出的是众人心酸,对吴广的鞭笞同样也抽在众人心上。趁着将尉拔剑,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宝剑,在陈胜的帮助下反杀两名押解的将尉。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对此《史记 陈涉世家》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读来让人心潮澎湃。

(陈胜、吴广)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胜、吴广召集众人说: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几年下来守边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徒属都说:“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数百名疲弊的民夫砍木棍做武器,杆子上挂破布做旗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为天下首倡义事。苦秦久矣的百姓纷纷响应,杀掉秦国官吏,扛着粮食前来投奔,转眼间汇集成强大的洪流。起义军从大泽乡这个秦楚当年的决战地附近,一路杀到楚国旧都、项燕和昌平君灭亡之地——陈县。此时的陈胜坐拥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在当地三老、豪杰的推举下,陈胜称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从此,王侯将相不再是天生的贵种,中国人从底层直通社会最顶端的晋升通道被打开。陈胜的身后,是布衣天子刘邦和朱元璋,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权贵,是以共产主义人人平等,天下大同为目标建立起来的全新中国。对比深陷种姓泥潭的印度,信奉蓝血贵族的欧洲,以及在疫情面前暴露出赤裸裸阶级差异的美国,中国人之所以对人人平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恰恰始于陈胜这句振聋发聩,穿越古今的怒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称王到覆灭不过区区一年半的时间,但陈胜绝不是历史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一颗曾让日月失色,天地颤抖的巨型陨石。他划过天际,耀眼光芒让地面的树影都斑驳透亮,飘摇不定;他撞击地面,巨大冲力将浩瀚的海水直抛外空,席卷全球;他激出绚烂火花,卷起的烟尘在整个世界遮天蔽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陈胜深深激励着后世无数受压迫者奋起反抗,警醒着后来每位王侯将相施行仁政。司马迁将这位昙花一现的陈王与国祚数百年的秦楚韩赵君主并列,以世家君王的规格为其立传,以示尊重。

然而,声势震天的陈胜为何会在短短一年多内覆亡?他犯的错误中哪些是最致命的?项羽、刘邦等后继者又有哪些举措与陈胜异同?

预知后事,敬请关注 鹊华清扬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5)功败垂成。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5)功败垂成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秦王朝灭亡,非战之过,而是政治的失败。同样,陈胜的迅速崛起是因为政治,迅速败亡也是因为政治。

那政治到底是什么?

高中课本关于这个问题做了好多解释,可越听越觉得云山雾绕,直到我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可否把全国人都放进同一个微信群里?

答:就算能,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个灰屏幕。因为13亿人每人每天说一句话,我们的聊天界面也会6得飞起,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瞧,这其实就是政治的基本问题。只要人一多,沟通协调的难度就呈几何级增长。柏拉图的理想国之所以只有几千人,恰恰是因为人多了没法沟通。可那哪配叫“国”?叫村还差不多。从我们的祖先建立起大规模部落开始,人类就不得不奉行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少数管理多数。

既然管理者,或者说统治者永远是少数,他们就必须取得多数人的认可。如果权力来自于最多数人的人可,它将稳如泰山;如果只有少数人认可,哪怕拥有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暴力机器,统治者一样可能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国民政府垮台、苏联解体……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了这种崩溃。所以主席说,“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 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

所以,搞清陈胜在政治方面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不但能让我们理解陈胜的成败,更能为我们提供一把解读整个楚汉争霸风云际会的钥匙,看透包括刘邦项羽在内各路政治势力的行为逻辑。关于这个问题,主席有一部堪称神级教科书的作品,《选集》第一卷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在文章里,主席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人数太少,力量相对较薄弱。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尤其是中农和贫农,是革命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

农民!工人阶级必须团结和发动农民,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紧接着,《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手把手教授了如何发动农民成为革命的力量。这两篇文章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此后短短2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就顺着这条道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党席卷全国,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

拿着教科书一般的《选集》回头看陈胜,谁是陈胜的敌人?谁是陈胜的朋友呢?这个问题也是陈胜造反后的首要问题。

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写一篇《秦末社会各政治力量的分析》吧。

首先是暴秦。残暴的秦朝当然是陈胜的敌人,最终陈胜也是死于秦朝的镇压。天下苦秦久矣,秦朝是最强大最邪恶的boss,是陈胜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仇敌,也是天下人共同反抗的对象。对付秦朝,陈胜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方能取胜。

第二个强大的政治力量是六国旧贵族。六国贵族的统治源远流长,少则200年,多的能达到800年。虽然秦朝几乎彻底剥夺了六国旧贵族的财产和地位,但秦朝统一天下毕竟才过去区区12年,旧贵族和他们的家臣大都还健在,关于统治和战争的知识还没失传,他们的威望和人脉犹存。项羽这样的野心家还在默默苦练万人敌的兵法,张良之类忠心耿耿的家臣还在孜孜不倦尝试着复国。毫无疑问,当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这群旧贵族必然会迅速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点是不以陈胜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旧贵族也面临着秦朝的进攻,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抗强大的秦军。

那么陈胜是否要担心旧贵族强大起来会跟自己互相攻伐呢?首先,陈胜的第一目标是在强大秦朝的反攻中活下去,旧贵族也是如此,至于消灭秦朝以后怎样分江山,那是后话。其次,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力肯定是集中在他们自己的旧国,除了楚国贵族之外,其他旧贵族跟陈胜的冲突并不尖锐。

因此旧贵族是陈胜的朋友,他们实力强大,未必受陈胜控制,将来也可能跟陈胜发生一些冲突,但必须团结拉拢——楚国旧贵族另算。

第三,咱们来说说楚国旧贵族。如果楚国旧贵族发达起来,陈胜很可能受到排挤。我猜从一开始陈胜对楚国旧贵族就是警惕的,不然他打秦朝公子扶苏的旗号干嘛,直接打楚国太子的旗号多好。但是,但是哈,楚国旧贵族的影响力和实力摆在那里,他们的崛起同样由不得陈胜。项梁、项羽叔侄不就带领江东子弟兵造反了吗?

楚国旧贵族的崛起是需要陈胜警惕,但楚国旧贵族同样也面临秦国的镇压,他们与陈胜是天然的盟友。在这个问题上,项燕的儿子项梁这个楚国旧贵族看得通透,“枪杆子”要握在自己手上,但金字招牌还是需要立一个的,找个听话的孩子当楚王,政治收益大大滴。陈胜的最佳选择,是主动立个傀儡楚王,把楚国旧贵族召集在自己身边力争为我所用,同时发展自己的实力做大做强。

第四,草根军阀。乱世给了平民崛起的机会,他们中的某些狠人、高人,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拉起一支队伍,打开一片天地。英布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然还有最终的大赢家,当时还是落魄山贼的刘邦。这些人当然是陈胜的朋友了,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朋友。这群人出身低微,跟陈胜有共同语言。他们缺乏人脉,名望,资金,队伍等开局的重要资源,他们创业艰难,渴望抱大腿,而首倡义事的陈胜手中不缺资源,又恰恰缺乏人才。陈胜和草根军阀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应该极力拉拢他们。

第五,人才。之所以把人才单列,是因为他们之中既有旧贵族,又有草根,只不过他们没有自立山头,而是依附于大大小小的首领。比如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一心要光复韩国,结果韩国国王死了,他没了主公,于是跟了刘邦;韩信应该属于落魄贵族,堂堂男子汉满腹兵法却不会谋生,差点饿死,先跟着项羽打工,后当了刘邦的大将军;而萧何则属于彻彻底底的草根,是刘邦当亭长时手下的官吏。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建立了不世功勋,拥有巨大的能量。谁能争取到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乱世争霸中获得强大的力量。陈胜应该主动吸纳英才,壮大自己的左臂右膀,才能在各个政治势力角逐中做大做强,脱颖而出。

第六,民众。民众是财政的来源,是士兵的来源,民心是十分重要的。陈胜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是他在短时间内得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深受陈胜鼓舞的民众纷纷杀掉长官,带着粮食投奔义军(杀其长吏,赢粮而影从),汇聚在陈胜身边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历史浪潮。但是不得不泼点冷水,我们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在治世中很管用,可是在古代的乱世中却往往没那么应验。你看曹操动辄屠城,对统治下的百姓也非常不友好,打荆州时几十万老百姓吓得宁可跟刘备逃跑,可曹操照样统一了北方。满清入关后极其残暴,不断烧杀强掠,还强迫民众剃发易服,然而仍旧坐稳江山数百年,而爱惜百姓的李自成军队下场则十分悲催。

为啥呢?

日本帝国主义敢于侵略我们,就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论持久战》

主席说了,因为百姓是无组织的。无组织的羊群能很轻易地被狮子全部咬死,无组织的百姓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有组织的军队屠城。不好意思,在古代社会的物质基础、通信条件、组织架构方面,很难具备组织起百姓发动人民战争的能力,因此传统中国社会有皇权不下县之说,皇权只能依靠基层的政治组织间接统治民众。而在群雄逐鹿的秦末乱世,这个基层政治组织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旧贵族、草根军阀,或者陈胜吸纳人才后建立起的行政体系。

所以虽然陈胜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但他仍需要通过旧贵族、草根军阀以及自己的人才,把百姓组织起来。

现在对这篇《秦末社会各政治力量的分析》做一个总结。强大而残暴的秦朝是陈胜的敌人。六国旧贵族,尤其是楚国旧贵族虽然是陈胜的朋友,但他们实力强大,很容易不受控制,应该尊重他们的实力,也要保持一定警惕,最好能立一个傀儡楚王,并分封诸侯,尽可能深地施加影响,甚至直接控制他们。草根军阀是陈胜最亲密的朋友,要极力拉拢。同时陈胜要注意广泛选拔培养自己的人才,搭建属于自己的班子。至于民众,他们非常支持陈胜,帮助陈胜取得了初期的巨大胜利,但可惜缺乏组织,如果陈胜不能建立起自己的班子对民众进行有效统治,民众早晚会抛弃陈胜。

这篇分析非常非常重要。它不但适用于陈胜,也同样适用于刘邦项羽韩信英布魏豹陈余张耳等秦末各路英雄。拿着这篇《秦末社会各政治力量的分析》去对照陈胜,就会很清晰地看出陈胜在政治上的得失,去对照刘邦项羽等其他人,也会同样清晰地看到他们成败的根源。我们将在下文中一一分析。

感慨一句,《选集》真是屠龙术,主席堪称一伟人啊!

好了,我们现在看看陈胜都做了啥。

首先,他第一个起义,为饱受秦朝压迫的天下民众赢得了翻身的机会,得民心这一点陈胜做到了。而且由于创业最早,陈胜得到了开局最多的资源,掌握了先手。如果他能运用好自己的优势,组织好民众,他能迅速做得更强,如果不能运用,他也很容易被最早干掉。

第二,陈胜迅速称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等到了陈县,陈胜拥有了六七百辆战车,上千名骑兵,数万士卒。攻下楚国旧都陈县后,在当地三老豪杰的簇拥下,陈胜称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过早的称王,使陈胜不但无法充分利用楚国旧贵族的力量,还树大招风,成为秦朝镇压的首要目标。如果陈胜能够立一个傀儡的楚王,那么刘邦项羽们就不得不成为傀儡楚王的臣属,也就成了陈胜的臣属。陈胜被秦朝攻打时号令臣属,刘邦项羽们哪怕做做样子也得过来帮忙,否则他自身的合法性就成了问题。其实在乱世中生存实力才是关键,称王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并不实惠。陈胜急火火地称王,跟他“(逃)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心态一脉相承,颇有点过把瘾就死的感觉。

第三,陈胜无视旧贵族强大的政治实力,拒绝分封诸侯。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後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

译文:陈地的豪杰父老劝说陈胜称王,陈胜就此征求陈余、张耳的看法。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榨干百姓的民力,掠尽百姓的财物。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张耳陈余二人非常具有政治上的远见高明,深刻认识到六国贵族是陈胜的朋友,只有分封包括楚王在内的诸侯,联合旧贵族的力量,自己猥琐发展壮大实力,才能分散强秦的注意力。并且二人指出了一条非常具体的革命路线——先复立六国诸侯,再占领秦国旧地,据山河之险和道德制高点向诸侯发号施令,成就帝业。可惜这条路陈胜没有采纳,但刘邦的帝业就是沿着这条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并在七年之后统一天下,建立起大汉王朝。这条路可谓是楚汉争霸版的隆中对,在天下大乱之初就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张耳陈余不简单呐。

前面说了,旧贵族底蕴犹在,他们的崛起是不以陈胜意志为转移的。陈胜想派自己的手下攻占六国旧地,但他的手下纷纷背叛了他,自立为王。经过一番混乱的博弈,最终齐国的王族田氏占据了齐国,魏国的王族魏豹成为了魏王,韩国贵族韩成被立为韩王,赵王歇被立为赵王,项梁项羽叔侄拥立了楚怀王,也就是后来天下共主的义帝。唯有燕国王室因为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或被秦王杀绝,或躲入朝鲜,燕国的国王没有由其王室担任。不管这些六国贵族是凭实力复国也好,当傀儡被拥立也罢,毕竟他们是招牌呀,你陈胜不封人家照样复国了。真心不如让陈胜直接封他们复国,成为自己盟友来的实惠啊。

第四,陈胜没有利用好人才。

由于陈胜覆灭太快,草根军阀还没有来得及崛起,所以在这里把草根军阀和其他人才放在一起讨论。

首先,陈胜实在太穷,起点太低,以至于有能力的小伙伴都没结交几个,所以没有自带创业团队。与他相比,刘备虽然出身草根,但他年轻时候喜好华美的衣服和犬马,少年争相依附他,创业前就结识了关张,起点比陈胜高出好几个档次。朱元璋是真的穷,但他不是挑头的,而是先投军,再做了上门女婿,然后一步一步做大的。而陈胜除了吴广,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心腹,又必须在势力急剧膨胀的情况下招兵买马,任命人事,其结果就是,陈胜任命的官员纷纷自立门户,独立了出去。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於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於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译文: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陈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了起来,打算杀死他们。上柱国蔡赐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陈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去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做成都君,催促赵国的军队速进军函谷关。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楚国的本意。等到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派人向北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以扩大我们自己的土地。赵国南面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来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借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赵王认为说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国原来的贵族豪杰劝告韩广说:“楚国已经立了王,赵国也已立了王。燕国地方虽然小,过去也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您自立做燕王。”韩广回答说:“我的母亲还留在赵国,使不得。”燕人说:“赵国现在正西面担忧秦,南面担忧楚,他的力量不能来限制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杀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杀害将军您的家属呢?”韩广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自立做了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的母亲及其家属来到了燕国。

  在这个时候,到各地去攻城占地的将领,数不胜数。

虽然陈胜由于没有忠诚可靠的下属,导致其很多部将擅自攻城略地自立为王,但我们不能苛求陈胜太多,毕竟秦失其鹿后,一块块守备薄弱的地盘暴露在那里,有便宜不占猪头阿三,这是难免的事。可是假如陈胜早点分封六国贵族呢?情况也许会好一点,起码人家会知你陈胜个情吧。

其次,陈胜不具备识别和统帅人才的能力。

虽然很多将领自立门户了,但你陈胜毕竟资源丰富,很多优秀的人才愿意为你效劳。可惜,张耳陈余的“隆中对”陈胜听不懂,也不去采纳,二人自然就抛弃陈胜而去了。而愿意为陈胜效劳的下属呢?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译文:葛婴到达东城,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接着就杀了襄强,回来向陈胜报告。一到陈县,陈胜就杀了葛婴。

葛婴虽然做了错事,但及时补救,对陈胜忠心耿耿,可被陈胜杀掉了。其他下属见了心里会怎么想?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刘邦的创业团队中,萧何、曹参、樊哙等人都是他的同乡,朱元璋的创业团队中,徐达,汤和,周德兴,李文忠,耿炳文,朱文正也是他的同乡。可见在早期缺乏创业人才时,同乡是最值得信赖的选择,把他们收入彀中,在战争中历练培养,很容易带出一支优秀团队来。虽然同乡中难免有些人不讲礼数,但你也不能杀了人家吧。刘邦当了皇帝后,他的部下喝多了酒还动不动拔出剑来砍柱子呢,在创业阶段,礼节问题事小,打造出可信赖的核心团队才是关键。

陈王以硃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连最亲近的老乡都不放过,更别提普通人了。陈胜亲信酷吏,动不动惩治下属,大家都不再亲附陈胜了。

总之,陈胜在政治上外不连诸侯,内不亲下属。至于民心,虽然陈胜早期起义鼓舞了民众,但由于他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行政团队,行政管理的效率必然低下,度过了最初的蜜月期后,老百姓被混乱的管理团队压榨狠了,照样会抛弃陈胜。因此无论陈胜手下有多少兵将,都注定成为孤家寡人,在强大的秦朝面前不堪一击。

公元前208年12月,陈胜被章邯击败。在回到下城父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投降秦军。陈胜死后安葬在砀县,谥号隐王。一代英雄就此陨落。

我们无法苛责陈胜,毕竟他的出身之卑微,连普通人都不如,他的处境之艰险,生死系与一线间。而他所做的又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引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浪潮,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掀翻在地,在纷繁的大乱局中以命相搏,却连个经验都无从参照。我觉得,他已经足够优秀,足够有胆魄和智谋。陈胜开启了一个时代,并用那句震铄古今,至今听起来仍旧振聋发聩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陈胜死了,但被他掀开大幕的时代舞台上,更加绚烂的剧情即将上演,我们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名耀千古的一代战神正要开始书写属于他的时代华章,而那支百战百胜,一统宇内的强大秦军将被这位破釜沉舟的少年英雄迎头痛击,走向毁灭。敬请期待鹊华清扬 不一样的楚汉争霸(6)战神降临。


user avatar   alan_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翻阅高中课本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三条正面评价已经说明了一部分人为什么欣赏“暴秦”了。

从我个人而言,秦亡于后期暴政,无法将当时的治国重心从军事转移到经济发展上,和六国残留势力最后的反噬,这是属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毕竟秦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属于非战之罪。

但是秦的功绩远大于秦的过错,比如列出来官方看法的第一和第二条,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份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秦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大功劳的原因。比之后世的两晋,元,清,民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至于“疯狂崇拜”,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例子,所以这方面我就不云评价了。但是某些回答里把秦完全否定,或者“你在那个时代只是黔首”就站在秦的对立面,我认为也不正确,毕竟还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没被赢老哥抓去服徭役。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秦始皇和胡亥二世名声并不算好吧?老百姓崇拜的还是刘邦项羽刘备关公这些英雄好汉,著书立传,口耳相传,没见过有歌颂秦始皇和胡亥的任何东西存在吧?

所以老百姓并不喜欢“暴秦”,但是我听说有人倒是很喜欢商鞅那套劳民、弱民、愚民、疲民的那套封建糟粕,然也只是个例,人家的目的和你不一样,非同类人,没法评论。

也有人说了,中国人的梦想就是喜欢当官发财,鱼肉百姓,欺男霸女……你还别说,真有很多人是这么想的,遇到不好的事情,被欺压的时候,我们我们总是相当人上人,出人头地,快意恩仇,却不想着这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公义的世界,这也是客观的存在,说明了我们这个民族在精神世界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不可否认的。

总有人跟资本家背书,因为他们幻想有一天也有有钱有势,肆意妄为,逍遥快活,却不明白自己永远是非菜的命,是被剥削的对象。

总有人为独裁者背书,因为他们幻想自己有一天当了皇帝,也可以三宫六院,号令天下,为所欲为,却不明白自己永远是奴役的对象。

这些思想都是糟粕,也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官场就是对领导像孙子,对下属像大爷,但是体制就是这样,一级压迫一级,上级奴役下级,下级为了保有奴役更下一级的权利,只能在上级面前当孙子,并努力的维系这个变态的体制。

这就是权力的金字塔。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对权力的崇拜,无以复加。

说到底的原因,我们这个民族太过于现实,太过于重视物质世界,而忽略了精神世界,每天只是靠着自己的血性和本能在生活,对世界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就如陈丹青说的那样:去他妈的,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就是活下去!

什么东西有用咱们就用,没用就打倒它,如果翻翻历史发现有用,又会再拿出来,中国人不讲原则,不像欧洲人按照一个哲学系统、思想系统来处理国家的事和私人的事,照胡兰成的说法叫“无故一本正经”,永远在问“我们从哪儿来、我是谁,我们往哪儿去,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中国人不管这些,一会儿很怂、一会儿很猖狂,但是他总能过自己那关。

说到底一句话,就是对权力的崇拜。

为什么崇拜权力,因为权力可以决定你的生死。而我们中国人,最怕死。外国人不怕死?外国人也怕死,但是没有中国人那么厉害,你看看和平教的人肉炸弹,还真是不怕死,在中国绝对没人去干这事,中国人绝对不会为了所谓的信仰,抛弃自己生命。

基督教呢?耶稣说,不要怕那杀死你身体的,要怕能杀死你的灵魂的。所以基督教也比较不怕死。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是中国人还真的就非常怕死,所以”弄死你“成了黑社会天天挂嘴边的狠话。


user avatar   feng-chang-s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因为他们都觉得他们回到秦朝都能当上王公贵族。

可他们忘了,现实中他们大概率会成为,因某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或者邻居犯罪,而惨遭连坐,被割掉鼻子、锯掉腿的无辜百姓。




     

相关话题

  秦砖为什么空心? 
  秦始皇在当皇帝的十几年中,一直没发现秦朝制度存在问题吗? 
  先秦两汉有「右北平郡」,那么「左北平」在哪里? 
  我们为什么爱秦朝? 
  热爱秦始皇和隋炀帝的粉丝愿意穿越到秦朝修长城或者穿越到隋朝挖大运河吗? 
  如果没有秦灭六国,这片土地会不会成为东亚的欧洲? 
  从秦到清底层人民那么艰难跟传统文化有关系吗? 
  淳于越的结局是什么? 
  秦末秦朝面临的局势是否真的无药可救? 
  李斯真的不如蒙恬么 他俩的能力应当都不是一个方面的呀? 

前一个讨论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吕不韦还是嬴异人?
下一个讨论
中国人应该把全球看成一个新春秋战国时代吗?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