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不才,没做到35退休,倒是晚了两年,37退休。
在我国是有合法合理途径实现37、38岁退休的,并且退休后待遇相当优厚,人人都可以争取,入口实际上不比大厂offer难拿,那就是当军官。当然代价也是有的,你得至少在部队里呆十几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得忍受军队里纪律严明而且很多时候不近人情的管理,忍受夫妻两地分居、忍受忠孝不能两全,忍受孩子不在身边,处理繁重的军事任务和一年52周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永远不会间断的战备,“战士过节干部过关”,肝材料肝到吐,凌晨两点爬起来查岗查哨查铺,野外驻训几个月不见人间烟火,抗灾救灾刀山火海,边防巡逻爬山过河。
当然,最主要是有一定几率领取“烈士”套餐。
古来征战几人回。
把这一切都熬过去,顺顺利利熬到转业,你就可以选择“自主择业”,现在政策改了,叫“逐月领取退役金”,待遇只能越改越好,具体我就不了解了。我走的是自主择业,比现役工资略微少一点,回老家18线“国际化大都市”乐山过小日子其实没啥问题,也不需要你极简主义,也不需要你抠抠搜搜,大致上也算是中产。
因此,如果你身体健康、思想端正、学习成绩还凑合可以能上一本,报考军校是有希望40岁之前顺利退休,只要你能熬过上面提到的那些,领工资回家过点小日子是没啥问题的,欲望不太强的话。当然年纪轻轻你要做点什么也是可以的,比如你龙哥我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在知乎扯犊子上面去了,发挥余热鼓励热血青年,顺便带大家伙儿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也算是功德一件。
当然喜提烈士套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怕死你还干这个刀头舔血的勾当就不大好。
我没有喜提烈士套餐,好几次擦肩而过但是毕竟老天爷不收我这种废话篓子。不过确实早就做好了去烈士陵园跟老前辈一起吹水的准备,那可能就做不到35岁之前退休,只能35岁之前光荣,不介意去烈士陵园陪老前辈喝茶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
就算不去烈士陵园陪老前辈,部队生活也注定了你37、38退休没人能说你啥。
第一,是真的枯燥。觉得部队生活刺激,那绝对是没当过兵的,或者是第一年的新兵蛋子。实际的军事生活极其枯燥、刻板,一板一眼周正规矩,跟“多姿多彩”没啥缘分。尤其是中国军队,你要是想好莱坞大片里面美军那样浪,那是不可能的,革命军队就是革命军队,这里只有“革命的浪漫”。
第二,是真的紧张。一声令下说走就走是常态,基层带兵的时候总是中午12点还好端端的端着饭盆等炊事班上菜,晚上就到千里之外鸟不拉屎的地方呆着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目前整个地球上战备水平最高的军队,没有之一,别扯什么朝鲜越南,他们跟解放军战备水平比起来就是个弟弟。我军战备制度是最严格最系统的,这个系统能够确保你无论在哪里、在干什么、什么状态,一声令下就能应对从猪圈里二师兄试图逃亡,到外星人入侵的所有事情。
第三,是真的累人。理论工作量,什么996那都是儿戏,解放军都是007起步,不要光盯着训练看,实际上你一天24小时是有严格安排的,从上到下都是一样。战士们还有专门安排的娱乐休息时间,军官?对不起,战士们休息娱乐的时候,你是组织者。解放军军官的一天有48个小时,其中24小时是从另外24小时里面挤出来的。
第四,是真的艰苦。我无数次有过“我是怎么混到这种地方来的”的想法,恍惚之间,如同隔世为人。比如说上午你还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悠闲的给自己用周正的咖啡机做一杯咖啡,下午突然就到了连石头都觉得太苦了的鬼地方,不然为什么风一吹它们就在跑?“瀚海阑干百丈冰”,“狐裘不暖锦衾薄”,“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不是诗句,这是写实,一点都不夸张。
第五,是真的想家。部队离婚率超级高,很多人以为军婚不能离婚,这是扯淡的,其实军婚仅仅是不让出轨,军婚出轨算犯罪。军婚离婚太正常了,只是手续跟一般离婚不一样,多了一个“各级党组织调解”的手续,也就是个过场,铁了心离婚也可以协议离婚的,只是不接受非军人一方起诉离婚。当你老是不在家的时候,小孩子那种“想家想妈妈”其实不算啥,家里一坨事情等着你回去处理才是真的想,想掉头发那种。
第六,以上这些事情单独一件看起来都没啥问题小case,实际上,你怎么保证它们不会一起来?
实际上一起来的时候多了去了。
我就在边境线上遇到过五件大事一起来的情况:在喜马拉雅山分水岭那种鬼地方白天热死人晚上冻死鬼的环境,带队边防巡逻,一板一眼枯燥乏味规规矩矩绝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声令下让干嘛就得干嘛,还24小时随时保持最高警惕,战士们睡觉了你还得查铺查哨保持警惕,老婆在闹离婚。
当然了,对面印度人黑洞洞的枪口保不准就让你喜提烈士套餐。
抗压能力?解放军军官不需要抗压能力,已经压扁了,再压的话他们身体里的电子就会离开原子核而去,成为“电子简并态物质”。
所以我并不是说35提前退休这事儿不可以干,只是干之前你要想清楚,军队生活没那么简单,也不是军迷们想象的那样整天就是跟高科技洋玩意儿打交道,那些家伙你玩儿几天就会想吐的。你要心知肚明再去选择35提前退休,不要跑去了说你龙哥忽悠你穿军装。
军装不好穿,入行需谨慎。
军官们中间流行一句话:我儿再当兵,立刻打断腿。
打断腿就过不了军检,就当不了兵了,这个意思。这个当然是在巨大实际压力下的吐槽,打断腿犯法,自己儿子也不行。自主择业以后犯罪被判刑5年以上取消自主择业待遇,打断腿可是故意伤害罪,重刑。
何况那么多年不在身边,舍不得。现在都卯着劲当虎爸虎妈培养鸡娃,咱们的孩子还在放养,落后起跑线何止千万里,咋还舍得打断腿呢,更跑不过了。
我儿现在明确表示以后要当兵,还要当军官,还必须是野战部队基层指挥官。
啥也别说了,闹心……
看这架势,这是要上井冈山的节奏,打断腿很显然不是正确的选择,只能随他去吧。
但是我必须要如实相告:当军官很苦,但是确实也很酷,35退休不是梦。边关月很美,战场上的浪漫也很给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戈铁马、黄沙楼兰,热血男儿当如是。军事生活最独特也最要命的魅力就在于那么几个瞬间:
在万籁俱静的深夜你是孤独的守卫者的时候;
在剑拔弩张的前线你是坚如磐石的路障的时候;
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你是救苦救难的亲人的时候;
在纷繁复杂的情报里你是决胜千里的良将的时候;
在国破家亡的危难中你是力挽狂澜的英雄的时候;
在云淡风轻的和平中你是幕后不为人知的边缘人群的时候。
军人吃万般苦受千般罪,不是为了40岁之前退休,就为了这么几个时刻而已,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哪有不平事?”可能不用你,但是不能少了你,就为了这个而已。
我和我老婆已经规划好了,40岁前退休(现在我32岁,她31岁,预计2027年前),下面说下具体的实施办法:
背景:
我和我老婆都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并且都是基层员工,不是管理层。对于互联网和产品经理,知乎网友应该最了解不过,是非常有危机感,很容易焦虑的职业。我个人觉得,只要不是技术岗位,超过35岁+之后,就会非常被动。想拼拼不动,做事谨小慎微,不敢轻易换工作,甚至不敢轻易请假。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如果35岁了,请个假还要和领导想怎么措辞,各种担心,真的很无奈,很失败。
在企业里,能当上管理层的少之又少,是想要智商+情商+站队+运气+熬年头,这几个缺一不可,才能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当上管理层(总监级别以上)。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仔细的对自我分析评估了一番,觉得这条路比较难,不适合我和我老婆。而且拼上去了又如何,还是面对高层的压力,如果干不好分分钟替换掉,还是会时时有危机感(参考刘强东对待各种CXO兄弟)。而且这两年我和我老婆身边有同事年纪轻轻因为工作辛苦过世了,给我俩很大的触动,所以对于工作,我和她已经非常统一,不死拼不加班,身体最重要。
(另外说一点,现在社会阶级已经比较固化,企业其实也一样,现在的高层基本都是70后和85前,85后和90后想要通过自身努力在企业获得高管的机会,需要付出巨大的持续的努力,才能上位,真的蛮难的且不值得)
进入正题,那如何做到40岁前退休呢?
一:提前投资布局(我俩在一线城市有两套房产,18年刚在老家买了一套)。
其实我还不算投资早的,15年开始才意识到房产的重要性,在郊区买了一套60平左右。17年我老婆又买了一套(郊区40平开间)。买的早而且都比较小不贵,所以房贷压力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预计2023年就可以全部贷款还完(提前还完)。并且已经租了出去,开始进行变现(租售比还可以)。18年中旬我俩又在老家购买了一套,所以现在虽然房贷压力很大,但未来可期。我个人的计划是:未来退休后回老家居住,一线城市两套房产租出去。每年4%的利率收益,是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的,只有一线城市房租的增速,才是和通货膨胀的速度基本一致的。
二:不要孩子
我在20岁出头的时候,还挺喜欢小孩子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越来越觉得孩子没啥意思了,再和我老婆沟通,交流意见了几次之后,我俩确定:当丁克,并且是铁丁。因为我彻底想清楚了关于孩子的几件事
1:有了孩子之后,你一辈子就被套牢了,基本上就得工作一辈子。起码要等孩子上大学18岁之后,那时候你基本快50了。然后你孩子再生个孩子,你还得带孙子孙女,嗯,又是18年。“完美”的轮回。
2:养儿防老这个现在越来越不现实了。孩子成年压力也会很大,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大概率不在你身边,在大城市,甚至在国外,甚至提前比你先离开这个世界……说到底,养老这事还是要靠自己
3:现在中产(伪中产)在孩子教育上已经形成了军备竞赛的趋势,我觉得大人孩子都累
4:有了孩子,增加家庭矛盾(夫妻之间,夫妻与父母之间,两个家庭之间)
5:我问过身边有孩子的同事,朋友,为什么要孩子。几乎回答都是:家长让要的;觉得应该要;不要孩子不是完整家庭;意外怀孕等,我没有听过哪怕一个人说:我喜欢孩子所以要孩子。所以我腹黑的想了想(我是天蝎座,比较腹黑):大部分要孩子的年轻夫妇,都是没想明白;或者拿孩子当个投资的产品,期望未来自己老了管自己,哪怕可以搭把手。
备注:有空可以看看这个问题,这个下面的知友说的让我对丁克的问题,清晰和透彻了很多,建议可以看看。
对于孩子的问题,是最受讨论和分歧的,那我再说说我观察身边有孩子家庭的,和我思考分析的
二(1)关于没孩子养老问题
其实现在咱们在北上广打工,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下一代更是如此,养儿防老不如靠自己。这里推荐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而且我相信,30年之后(我60多岁),养老院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了,你只要有钱,住上很好甚至顶级的养老院,生活保障照顾没什么问题的。
二(2)关于哪类人适合生孩子
我观察并分析过,我觉得现在适合生孩子的慢慢产生了两极分化:即富人和穷人适合生孩子,而且适合生不止一个。
富人适合生孩子,是因为富人有足够的资产,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关系网保障。总之,生孩子能轻松养得起,参考陈浩民,大小S,嗯,还有赌王。。。然后就是穷人适合生孩子,参考每个小区卖水果卖菜修自行车的小商贩。穷人生很多孩子基本就是散养,只有有一个稍微成点材,家长就会很开心,可以算是改换门庭,家庭状况大为改观。
所以,富人生孩子养得起,是要把资产继续传下去,现在因为基金会的存在,已经不再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情况了。穷人生孩子是有比较大几率进行阶级大飞跃。而中产呢,我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如下
1:你没有富人稳定的经济基础,关系网保障。你今天工资5W+,但转眼明天就有可能被辞退,瞬间从5W降到0。再加上车贷房贷,瞬间就会进入家庭经济危机。
2:富人和穷人养孩子,对家庭的支出不会占比很大。而中产基本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吞金兽。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家庭付出的精力和经济,要是占比很大的话,真的就会压力很大,容易心态失衡,家里任何小事都很容易造成踢猫效应。比如你就会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门门考优秀,毕竟你花了半个月工资给孩子报补习班呢。
虽然这话听着很别扭,甚至刺耳,但我还得说:中产家庭的孩子,是最能影响父母心态的。(除非你自己有很平和不攀比的心态)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几个富人,他们对待子女,其实是很宽容的。孩子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喜欢踢球就踢球,画画也行,学数学也ok,不喜欢就换一个。因为富人的承受能力很强。富人拿金钱换时间,你中产换不起。
而穷人,平时也不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我加班打车和好几个出租车司机聊过,的哥很多都生起码2个孩子,都给孩子顶多报1-2个班),所以孩子考个90分,全班前10,就很开心。因为穷人对待幸福的阈值很低。穷人对待孩子的期待不很高,你中产做不到。
综上:
最适合要孩子的——富有的;不鸡娃散养的(非富人居多);家庭经济没有压力的;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一起成长;最好能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在未来帮助到孩子的——你符合几条呢?
最不适合要孩子的——在一线城市工作;有经济压力(房贷车贷);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没时间陪孩子的的对,孩子有过高期盼(鸡娃)——你中了几条呢?
最后,当然,养孩子有养孩子的欢乐,幸福,基因的延续等等。丁克家庭和孩子家庭本来就是两种选择,每种选择都要去面对和承受。在这里我得明确说一点,我没有任何鼓励大家生孩子,或当丁克的思想和言论,我只是说一下对孩子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我相信能读到我这篇文章的知友,也应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是否生孩子,说实话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国度,即便是现在,也还会很多人难以接受,会被当成异类。不过我看的很淡,因为这只是你漫长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而已。
想清楚——去执行——不后悔,就够了。
三:攒够一笔钱
除去把房贷还完之后,再攒够一笔钱,我计划是至少100万(最好200万+)。我和我老婆现在薪水不高不低(参考30岁左右正常产品经理工资),再还完房贷之后,这笔钱攒起来不难。这笔钱在退休后,可以做稳健理财。(退休前,尽量存够100万,多多益善。)
三(1):如何攒钱
遵循两个主义:崇尚极简主义,远离消费主义!因为我比较喜欢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书,所以看了几本之后,就了解了商家的套路,商家会用很多消费心理学,勾起你消费的欲望。所以一定一定要做到断舍离,远离消费主义
(这里强烈推荐一个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豆瓣8.7分)
三(2):如何极简
1:电子设备。我俩以前都是苹果手机,现在都是安卓中端手机(1500-2000挡位),体验上并没有差别很大。
2:不买车。买车我个人认为是最差的消费,还要买车位,油钱,保养,保险,置换的时候贬值很大等等。有事打车,不着急地铁公交。如果有孩子需要一辆车,但如果丁克家庭,尤其是大城市,觉得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3:衣服。少量消费。其实你现在放下手机,看看你的衣柜,我敢说不论男女,每个人在每个季度都起码有3套+以上的衣服,你觉得衣服不好看的原因只因为你身材差了而已。所以,买衣服不如多健身,相信我,只要你身材变好了,以前你以为你穿起来不好看的衣服,其实很不错的。
4:饮食。我俩基本上能做饭就做饭,周末外边餐馆吃个人均70-80改善改善伙食。不过等退休之后,一日三餐都会做饭。
四:副业(退休后)
当我俩退休之后,我计划我俩每个人找个副业做做,在不累的情况下,每月每人1500,就可以。这个方向我也在摸索,而且这点我比较自信,我和我老婆智商不差,每个人通过副业赚1500元,应该不会太难。
所以总结一下:未来退休之后的状态
收入(括号为2020年大约数字)
一线城市两套房租(7千/月)+存款理财收益(2千/月)+副业(5千/月)= 每月生活费(2020年已达到1.4万/月)
备注:存款理财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支付宝稳定理财+少量定投基金+少量股票。以稳定性安全性理财为主
备注2:在现在有工作的基础上,已经开展了副业,并基本已经稳定达到5千/月。这个可以再开一篇讲解。
消费(注意是极简生活,不是不消费)
衣:每年很少。退休了无意义社交很少,时不时和朋友小聚。
食:退休后核心消费,但预计很低。一日三餐都自己做,少肉多菜多水果。
住:无。没有房租没有贷款
行:几乎没有。出门很少,有也是公交车或骑车。有急事打车。
娱乐:几乎没有。不去或少去电影院,买个投影仪。我和我老婆都比较宅,爱看书看剧和健身瑜伽。
旅游:理性消费低频。旅游避开假期,低价机票;
医疗:有但不高。医疗保险一直上,并配置少量保险。
健康:固定一笔开销。去健身房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最后,想和大家聊一下40-45岁
40-45岁是人生一个关键阶段(尤其是男人)
因为那个时候,一般你孩子小学初中(28岁要孩子举例,孩子大约10多岁);双方父母都到了60多岁。这时候,孩子教育需要金钱和精力,给孩子报班和辅导孩子学习耗费精力,老人岁数大了会生大病小病。而这时候的你如果工作稳定还算可以,如果还是在私企且非高层,而且还背着房贷(25年房贷)的情况下,会工作和生活和经济和精神,多重压力到达顶峰。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在赌:赌自己年轻身体扛得住不生病,赌孩子人中龙凤自学成才不操心,赌老人一生健健康康90多岁睡一觉故去。我承认有这样的家庭,可大概率不是的,所以我不想赌。我只是把生活的风险概率降到最低,也不想自己40-45岁的时候压力太大,我只想把生活协调好,让我和我老婆自由快乐;让双方父母晚年跳跳舞,唱唱K,不再为我们带孩子;也不想自己40多岁还在职场勾心斗角,和20多岁的年轻人抢资源;仅此而已。
把自己的规划在这里写一写,一是对自己规划的整理,另外也是真诚的想和大家沟通,讨论。看看我这个规划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漏洞,我在此抛砖引玉,感谢交流。
大家的每条评论我都看过了,真心感谢大家每个人。其中有些问题比较集中,我就不一一回复,统一在此补充说明:
一:很多人提到意外,大病。
1:长期高强度工作更容易生病。体力和心态都辛苦,更易得病。
2:工作和退休,对于大病的抵御力几乎是一样的(年薪百万除外)。朋友圈里的水滴筹看得还少吗?
3:如果真的生病了,退休前会存储一定积蓄的,还有医保和意外保险,这是不管你工作退休与否都应该配置的。
我自己也是2019年才开始配置保险的,还挺庆幸的,在19年前自己和家人没有生重病,不过现在这个社会,还是早配置早踏实。
但是买保险确实是个技术活,自己不懂,也不能瞎买,看过很多被不靠谱的销售忽悠,一年花个好几万买保险,最后出险不赔的新闻,真的很容易被坑惨。
建议想买保险但自己不懂保险的可以找专业的保险经纪顾问公司咨询,推荐一家我之前咨询过的 @小雨伞保险,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经纪公司,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付费预约顾问老师就可以1对1咨询,可以帮忙对比分析市面上所有保险产品,还会根据具体需求帮你定制方案,很专业很靠谱!
二:补充对于消费问题的看法
我是主张极简主义,极简消费,东西在精而不在多,不是不消费。其实我这个极简生活的想法也是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想通并执行的,因为在以前总乱花钱,该买的都买了(imac,笔记本,手机18年新买的,单反,衣服洗浴用品面膜一大堆),觉得生活很臃肿,所以才决定极简。
极简生活之后,感觉轻松很多。而且也提高了很多效率(以前总刷淘宝京东,现在很少打开了,做事专注了)。然后把以前遗留的东西用完(面膜等洗浴用品)很有成就感。
其实对于极简会被人误解,我想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都生在了媒体时代,你的所有信息都被媒体,广告,公众号,KOL所支配着。你以为你有独立思考能力,其实你的内心早就被消费主义洗了脑,然后还美其名:年轻就应该享受生活。
作为成年人,你应该去学会克制,学会延迟满足感,学会合理理财不冲动消费,知道买什么是消费,买什么是投资。
三:关于退休无聊的问题
我就不一个一个回复或反驳了,其实我能想到你们的话外音:不上班退休,然后每天就是混吃等死,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只能说明太多人上班把脑子上木了,工作惯性了,甚至被企业家洗脑成“奋斗逼”了(无任何讽刺,只是阐述问题)。
退休后的生活,我也不在这里过多描述了,建议都看看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上文已经推荐过了,不过那些说退休无聊,活着没意义的人应该没看)那部片子是我想过的生活:平静,温和,享受每一天,自己做喜欢的饭菜,不急不躁,还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到自己爱好的小副业,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很多人向往的吗?
————————————————
我老婆退休后计划每天:瑜伽,养花,研究美食,读书看剧
我退休后计划每天:健身,做自己喜欢的副业,读书,看剧
我俩还计划每月按摩一次,每年出国一次国内1-2次(深度游,一个月以上)。
那些说无退休无聊没劲的朋友,你40岁还早起挤1小时地铁,开会上着自己不喜欢的班,请假给孩子开家长会,好容易到了周末,还要陪孩子逛公园。你愿不愿意和我换呢?
有些人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有充足的自由时间的待着,睡觉睡到自然醒,不用通勤一个多小时地铁,不用给人装孙子假笑,不用做不喜欢的工作。而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生活,非常美滋滋?
四:关于我和我老婆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
我预计今年会把双方父母的保险(意外+重疾)配置好,而且我不生孩子,不正好把钱可以孝敬双方父母吗?这不恰恰是最大的对父母的爱吗?几乎所有家庭生完孩子都要让父母多多少少帮忙带孩子,父母老了还要帮你带孩子受累辛苦,和这些人比那个对父母更好呢。再说极端的,我发现让父母带孩子的年轻夫妇,还会有惦记父母养老金的问题,导致的家庭矛盾,让父母寒心的。
五:关于退休后经济情况
很多人提到我就说下:先声明没有别的意思。即便我现在此时此刻退休(当然是我房贷还完了),现在的房租7千左右把,就算没有任何其他收入也是ok的,当然到时候会做点喜欢的事,创造些收入的,也会多攒些钱退休,所以啊,为了能在退休后舒服点,还是会在退休前好好赚钱搬砖 哈哈
六:关于以后老了无人照顾,以及有一方去世的情况
我是独生子女,我老婆有个亲妹妹(14岁初三),和我们差着近20年。所以我的计划是(多种逻辑排列)
1:我俩身体都好的话就互相照顾,好好保持身体健康。
2:我身体出现小病,我老婆在家照顾我。我出现大病(类似瘫了,傻了等),可以找她妹妹简单帮忙(此帮忙不是每月过来照顾,只是关键时刻搭把手,频率一定很低,我是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如果麻烦了绝对用钱解决),给相应的钱,或者不麻烦直接进养老院,我老婆一起住或每天过来看我
3:我老婆大病小病,我在家照顾。或同2
4:我先挂了(大概率事件,女性比男性长寿,且我老婆心态比我好很多)。我老婆可以和她妹妹没事串串门(不住在一起,她妹妹也有家庭,这些道理我懂),然后真要是有事(老了突然病倒,甚至去世临别)找她妹妹帮忙搭把手,剩余资金和房产全都留给她妹妹。姐姐要走最后一程,作为妹妹没理由不送一程吧,再说还有很大的报酬,最后的所有资金和不动产,全给她妹妹。
(有些人网友挺逗,说我道德绑架妹妹,简直可笑。让妹妹最后送走一程是给相应报酬的,你送走我,我的剩余财产全给你(应该有:房+现金+其他投资),做妹妹的不想要?当然也可以不要,那我找个朋友就行了,然后剩余资产给朋友就好。总之,谁送走我们最后一程,我们的累积资产就完全给这个人,没什么问题吧。所以道德绑架完全不存在。当然我不会认为,给一个亲戚送走最后一程,还能得到很多酬劳,这事不做的)
5:我老婆先挂了。我自己一个人过,我毕竟和她妹妹隔着亲,我不会没事串串门,只是可能会跟她妹妹沟通下,送我最后一程就好。而且我想得很开,如果就剩自己了很老了,生了病,我可能申请个安乐死就完事了。(50年后安乐死要是麻烦,我可以提前和她妹妹说下,然后我自己服用个安眠药就完事了。)
6:至于其他意外情况,我就先不去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最后的尾巴:每到我认为的重要的人生节点都再更新一下(有朋友希望更新,我也自己想通过这篇文章自我规划和激励自己)
我现在设定的几个重要人生节点有:
1:还完所有房贷(预估2023年)
2:先定个小目标:攒够100万(不设限,退休前储备资金多多益善)
3:退休回二线
4:副业(已经开始在做了,也为了目标2,早日赚够100万)
说一个不一样的思路,仅供参考,可能是错误的。
普通人如何50岁退休,过上喝茶看报的生活?
父母如果好好生养了儿女,请问儿女是不是应该给父母养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意见吧?
现在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了,这方面有更多需要努力解决的事情,也导致很多年轻人阴阳怪气,比如下面这样,这样太负能量了,不好。
这种话没有任何意义,这不是谁的错,而是社会发展起来以后,全世界都有的老龄化现象,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去解决这个事,而不能沉迷负能量。
这样阴阳怪气,完全是“听君阴阳怪气一席话,听君阴阳怪气一席话。”没什么用。
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是你不能沉沦,要自己勾勒、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我认为不能完全指望养老金,这倒不是钱够不够的问题。而是钱不能解决所有事啊,人老了以后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很多问题钱没办法解决。
而很多意外出现以后,如果没子女帮忙,最后就只能加倍花钱解决,考虑到以后护工越来越贵,可能请不起护工。
刚好现在差不多也是90后的适婚时代、00后也正在步入社会,逐渐迈向婚姻。
以90后为分界线吧,90后之前,咱社会养老问题还没什么,但是如果以后90后也老了,生育率还没有大幅上升,90后和后面的人,养老就是大问题。
原因不复杂,前面说了老人太多,年轻人太少,生育率低。
老人基本就是存量财富,没什么生产力,但是消耗财富可能会比年轻人更多,因为人老了,身体就容易出问题,就需要各种社会兜底。
而社会兜底就来源于政府的拨款,拨款本质就是支付转移,根源其实还是年轻人,年轻人奋斗才会产生社会财富,有财富才能分配。
而年轻人不够了,财富自然就很难分配够,目前全球发达国家都一样,没有一个很好解决了,都在探索,而我相信国家。
说说个人规划层面,那现在90后和后面的年轻人,怎么办?
我有一个妙计,推荐给大家,百分百药到病除,让大家再无“养老的后顾之忧”。
那就是年轻人全面响应国家的“三胎”和“双减”号召,在生育和教育方面,来一次改革开放式的“小岗村精神”。
什么是“小岗村精神”?历史上是这样的:
40多年前,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农业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制约着人民生活改善和国家经济发展。
在1978年这个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转折关头,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为了摆脱体制的束缚和“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艰难生活现状,18位农民以“托孤”的勇气,冒着巨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施起了农业“大包干”。
“大包干”从中国国情出发,符合农业生产自身规律和农村实际情况,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打破了原有的分配方式,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小岗村因之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就是中国的创新精神。
是中国从最开始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之一。
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了三胎,我感觉很多人就还没有意识到三胎时代的优越性,或者说新时代的家庭构建模式。
之所以结婚、生育难。
是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的教育优势,是无法复制的,你从小享受的教育资源很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巅峰。
80后就很多独生子女了,但是也还有些兄弟姐妹。90后、0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这些人之所以说生育难,是拿着50后、60后、70后的标准去生娃的。
50后、60后、70后这波人生育的时候,当时背景是这样的:
当时我国正在搞计划生育。
1953年至1961年为节制生育的提出阶段;1962年至1969年为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阶段;1970年至1980年为晚生少生政策阶段;1981年至今为生育政策完善与稳定阶段。
到1982年,我国人口总数超过10亿。
当年9月1日,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宪法》。在城镇,一个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在农村,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事情也很简单,就是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饭碗不够了,就得想办法,所以就搞了计划生育,但是本文重点并不是讨论这个。
而是计划生育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非贬义):
独生子女后,教育经费、养育成本就全部集中在一个子女身上了,所有的“爱”就都集中在一起了。
为什么现在结婚率这么低?
因为独生子女这代人都是家里的小宝贝,都是从小就被一大波亲人宠爱长大的,很容易就发生相互看不上,也不愿意妥协的局面。
50后、60后、70后这波就全部把资源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所以现在我们80后、90后相比50后、60后、70后,综合素质是大幅提升、爆炸式增长。
但是80后、90后夫妻基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只是特殊时代下的特殊情况。
80后、90后相对前人高的教育程度,是以50后、60后、70后全体长辈燃烧自己为代价堆出来的。
以70后为分界线,这以前的父母都是比较传统的,很能吃苦耐劳!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可以自己不吃不喝,但就是要供子女上大学,非常伟大。
但问题就是,如果80后、90后继续这样,特别是90后开始,还要这样玩的话,那就问题大了。
50后、60后、70后的教育态度是什么?完全不顾自己、无私奉献,最后成就了子女,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发展。
而因为50后、60后、70后退休的时候,中国老龄化还没有那么严重,所以他们养老问题还不大,相对稳定。
但是如果90后继续延续这种教育态度、家庭关系,把全部资源燃烧给子女端,那就有点踩油门过头了。
实际上,人际关系就是一个天平,不能随波逐流、教条主义,要学会因时制宜的分析。
“克拉拉·贝塔西的裙摆”这个意大利“成语”,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
1945年,法西斯阵营崩溃,法西斯集团团灭。
4月29日,墨索里尼和他情妇克拉拉等7具尸体,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成千上万的人群拥来观看。
结果因为是倒挂,克拉莉塔的裙子倒垂下来,露出了“内裤”,于是群众们放声大笑,笑话这个女人的死后丑态。
但是这时候,人群里面有一个人顶着谩骂和嘲笑,他爬上梯子,把克拉拉的裙摆抚平,自己的腰带绑住了裙摆,让裙子不会在倒下来露出内裤。
法西斯是因为人的随波逐流、大众狂热而上台,而法西斯被打败以后,当地人就真的深刻意识到问题了吗?
法西斯确实应该得到清算,但是在清算的过程中,是否有些人又因为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以后,就开始肆无忌惮的侮辱女性身体了呢?
看人家的内裤,让人感觉只有下作和沦丧。
人不应该无脑的随波逐流、迎合大众。以所谓“大义”之名,做一些践踏人性的事情,这就是法西斯的根源。
教育问题也是如此,50后、60后、70后的教育态度,形成了一股“势”、“惯性”。但是究竟有多少人思考过,这种惯性是否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以90后为主,我就打你不需要想你父母养老问题,他们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你老了以后怎么办?
我曾经在知乎看见一个评论:
有一个内容说,养孩子要收支平衡。
不能向50后、60后、70后这样,完全只是燃烧自己,也得考虑孩子对父母的责任,否则自己老了没着落,结果马上就有人评论。
这句话,说得对,也不对。
说得对,是因为孩子确实不能单纯=投资,我们是人,人和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具有部分超越物质属性的。
说的不对,是因为“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而生存是有成本的,如果不能收支平衡,就会系统性崩溃。所以养孩子不考虑收支平衡,完全不考虑“利益”,长远看也是不现实的。
物质不能代替情感,但是情感也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基础,这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刘慈欣三体里面说的,“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如果放弃事物的基础,上层建筑也会坍塌。
爱小孩,但是如果我们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让自己可以老有所依的话。
90后就不能还像“50后、60后、70后”这样。
去把自己的全部资源堆积给小孩,因为你可能真的最后就老无所依了,做好准备工作到70岁的准备吧。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孩子、父母都是人。
父母要爱孩子,但是孩子也得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的“天平”才是平衡的。
如果一提生育就是父母得榨干、燃烧自己,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人人都会放弃生育。
一旦想通了这个道理,90后和以后的青年人,养老就不再是问题了。
以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让孩子吃饱穿暖是完全没问题的,就普普通通的养孩子,然后在法律允许的年龄框架内,早早的去工作,就是学个手艺的那种工作。
新闻真实案例:16岁做美发月入8000,寄一半回家,他爹妈早已开始享孝顺的福。
这种学徒入门,靠工作时间积累技术的工作很多,有心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下。
这样的话,养小孩有什么天大的成本呢?对不对?
在法律上已满十六周岁且有收入来源可以供自己生活的也可以视为成年人。《民法总则》第18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就是说16岁以后,就不算童工了。
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就可以找个手艺去学了,前几年不要工资,让师傅给小孩包吃住,最多1-2年就有工资了。有收入以后,让孩子把一部分收入寄回来,比如孩子赚6千,给你寄回来3千。
如果你有三个这样的孩子,我保证你50岁就可以退休,过上喝茶看报的日子人生活,笑看其他还在996的福报人。
我知道,有人看完这里可能绷不住了,破防了,会骂我:“我曹尼玛!@#%@%@%....”
我说施主且慢...
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导致你愤怒的根源,就是你觉得这样,小孩没什么前途...
但是我反问你一个灵魂问题,为什么小孩的前途,和作为父母的你有关?
我今天就学习一下“小岗村精神”,打破“50后、60后、70后”包办教育思维模式,提出几个灵魂思考:
1、我认为父母的义务主要是温柔的养大孩子。
三观正、兴趣广泛、开心、快乐、具有社会常识,就够了。反正我不会因为我孩子考0分就打孩子,也不会觉得考100分就是必须的。
2、孩子的前途问题,应该他自己解决!而孩子应该获得自己决定人生的自由。
总不能你20多岁了,还指望父母给你安排好一切吧?
帮你安排是情分,不帮你安排也是合理的,该长大了。
不要以为这是坏事,很多人本应该有更大的成就,只是因为父母这双有形的手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机制失效,孩子不敢去海阔天空,只会老老实实的服从父母走已经成为红海的老路,最终碌碌无为、内卷一生。
中国的产业升级困局也就在于此,大量人希望孩子走上自己安排的“稳定路线”。
回忆一下,你如果是年轻人,或者你年轻的时候,内心有没有渴望过来一次自己的“大航海”?多久没有为自己而活了?
3、有道德的孩子,会先思考如何善待父母的生活,而不是只思考个人前途。
孩子应该有个人自由,但前提是必须尽职尽责。
既然父母养育了年轻人,年轻人就不应该让父母老无所依。年轻人工作以后,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主动的把部分收入寄给父母,补贴他们的生活经费,年轻人是家庭的受益者,长大以后就应该学会回馈了。
这样只要孩子多,父母收入就会大幅提升,收入丰富了,自然就可以早退休了,有底气说我不干了,我要回家喝茶看报去。
这样看好比“当年曾吃不饱的小岗村,也能成为周围人羡慕的富裕户。”
生三胎可以奔小康,生三胎才有意义。
4、父母一味的补贴孩子,这不是良好的家庭状态。孩子过度补贴父母,这不是良好的家庭状态。真正良好的状态是,平衡关系。
父母教育孩子,要思考如何能给自己养老先,早早退休的关键就是子女能早点交“赡养钱”。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鸡娃,不搞教育消费主义,可以让小孩去学个手艺,这样就可以在法定年龄内,很早就业了。
早就业就早有“赡养钱”,而且随着你孩子收入的增加,只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享受三胎红利,绝对保障你50岁退休。
说真的,规划好手艺方向,一个月赚5k不难,我看湖北有一个小吃叫锅盔,学靠烤锅盔一个月赚5k-1万不算夸张。
希望不要有人有就业歧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不应该被歧视,任何合法的职业都是光荣的,人格平等。
注意:我前面说的“低”成本教育,不是说不爱孩子,或者苛刻对的孩子。
意思是爱不等于多花钱鸡娃。
只鸡娃,却不关心小孩的内心,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家庭冷暴力呢?我说的低成本教育,就是大家什么经济水平,就按照什么经济水平生活,不要搞的太累了。
至于孩子早早去工作,前途怎么办?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怎敢假定他的发展方向?
而且现在学习网络很方便,做一个工作,然后天天坚持学,搞好“当前技能深化”和“其他就业技能学习”。
比如烤锅盔,烤好并不容易,有些大城市的锅盔店,我感觉索然无味,难怪生意不好。而且如果锅盔店做大了,怎么管理?短视频引流店铺怎么做好互联网+?这些都是技术、都是要学的。
自己平时可以多在网络上学习相关管理课程,加强和同行业交流,每天坚持学习。
“其他就业技能学习”,是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导致动不动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化,不要指望一个饭碗可以做一辈子,随时了解、学习其他热门领域的工作怎么做,这样永远有一个技能备份,可以预防失业。
年轻人发展是对的,但是现在已经不是50后、60后、70后那时候了,以后的年轻人发展,也应该考虑父母怎么办,家庭家庭,就是相互兜着点,分摊负担和风险。
先把父母托底再说,尊重积累者不是自私,父母当年也给你了一个温馨的童年、养大了你,回报是很正常的。
想考本科、考研,可以自己攒钱自己考,现在国家是承认同等地位的。年轻人自己的前途发展,可以依靠市场来完成分配。
年轻人想往什么方面发展,都可以,自己把握。只要每个月把父母养老退休的份子钱给足就好了,这样普通家庭就可持续发展。
90后和后面的年轻人可能会生气,说:你怎么怎么样...
我还是就问一个灵魂问题,如果我作为父母就这点能力,我觉得读名牌大学很贵,而且你读完以后,要很久才能补贴家用,我感觉供不起!怎么办?是不是继续学50后、60后、70后这样勒紧裤腰带?
现在卷的程度、军备竞赛,可是远超当年啊,而且已经是红海了,收益可不高啊。
我不想50多岁了,还在为“已经成年的孩子”操心“本应该属于他自己的事情”!
我就想50岁在家喝茶,我接受孩子不是人上人!
我对他的要求就是,做个好人!
如果供不起了,我就希望不供了!
希望孩子早点去工作,然后补贴家用,这是不是有罪?!
而且为什么就一定要人有分三六五等的鄙视链?!
我认为什么职业都人格平等,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一项十分光荣的劳动,如果有人做了这个工作,不应该被歧视。
如果一个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子,只是生活在小城市,收入也就4K-6K,这种人是不是不配拥有人生?
我回答就是,这种人生有何不可?
不是说我支持阶级固化,而是鸡娃、奋斗、内卷、大城市买房...
难道人生就必须这样吗?
最后说一个数据,为祖国发展呼吁一下人才:
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
这种模式,不缺就业岗位。
这种模式,可能不会大富大贵,但是绝对可以保障你养老没问题,甚至50岁就退休了。
与其生不起,自己还养老成问题,不如换一个思路,这样自己养老没问题,孩子也获得了自由,是双赢。
大人,时代变了~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这个理念很好。
但是我要说一句泼冷水的话。
攒够25倍并不能提前退休。
靠攒钱是不可能提前退休的。
提前退休的核心凭仗有两个。
第一个是:被动收益,即躺着赚钱。
第二个是:降低物欲,低开支。
其实这两个大家都知道。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
比如,利息。
比如,货币基金。
比如,基金/定投。
这些都是假的,一通胀全完蛋。
投得越多,韭菜越长,割得越爽。
不要去赌未来几十年都通缩,除了日本那个怪胎,世界排头的经济体里,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通胀大户。
普遍来说,被动收益是指一些,能够和投入本金脱钩的回报。
比如,投资企业盈利。
比如,政府的养老保险。
最后,现在知道为啥我的理想是做包租公了吗?
房租是风险最低的稳定的和本金脱钩的投资方式。
理想情况下,当你还清第二套房子的贷款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可以退休了。
如果你想工作到还清第三套房子的贷款的那一天,
那么你可以在退休以后保持很好的生活水平。
如果你工作到还清了四套房子的贷款,那么你孩子也可以退休了。
是的,重点其实不是“攒钱”。而是怎么把钱变成和本金脱钩的资产。
现实里,一套房子价格远远超过25倍,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大家都想提前退休。
这是劳动人民很朴实的,自发的,实际上的,和资本家争夺蛋糕的革命精神。
财务自由提前退休我也羡慕,但是要看是什么条件下做到的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如果是压低自己的需求,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的话,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在大城市有套无贷的房,自己住主卧,次卧租出去,基本上也够达到一个极低水平的“财务自由”了。
不过,我也觉得35就退休不工作,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我始终觉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上一次有这个体会,是高考后刚一进大学的时候。因为从小读书树立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然后呢?没了。所以进了大学就自然彻底放羊了,到最后连续挂科才醒悟过来。
所以,我觉得我到了财务自由,应该还是会继续工作的。只是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更自由的按照自己喜好去选择。
大概会类似于 @程墨Morgan 的选择。
至于各位拿着计算器算各种利率算各种被动收入的,35岁退休,意味着至少30到40年的生活要依赖被动收入。那麻烦回头看看过去3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多少倍?然后再抬头看看前面,金融风暴/大萧条之类的风险,是不是离我们很远?远到往后三四十年内都不会发生?至于在金融风暴/大萧条中,保持自己的本金不亏的难度,我想大家都应该能想象得到的。
我知道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谁都想躺着赚钱,我也想。
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
大的原则很清楚,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无所谓对错。
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对我这个工作狂来说,无法接受这种理念和思维。
深入谈的话这个话题其实涉及到人为啥活着。
如果以放弃你的选择自由度来获得生活的安逸,本身其实很容易,在一个十八线城市找份不忙稳定的工作,每月3~4千元,每年增长收入10%,生活品质并不低,跟退休也没啥区别。
真的自由不是有多少钱也不是可以多任性的不工作、玩、消费。
真的自由,是你有选择权,有能力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事业/原则/道德观/社会关系等。
这种选择权与资产有关,但更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经历、能力有关。
35岁退休在很多人看起来很值得向往,但实际上也是放弃了在人生中最壮丽的时刻的无限可能。
如果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有助于国家社会,那么至少我们应该让我们周围的人,信任我们,帮助我们,依靠我们的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命运有所不同。
偶尔,看到本来泯然众人、本来的学历/家世/经历都完全是碌碌之辈的孩子,在我这里变成了即使离开我们公司也能年薪十几万的人,我就觉得,一切创业之难都是值得的。
我们这代人累一些,是应该的。
诸君努力。
已退休6年的曾琬铃一家
35岁就做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可能是所有上班族的梦想。
但既没有过高的收入,
也没有中彩票、得遗产的运气,
这个梦想最多也就是想想而已,
毕竟2017年胡润报告说,
在北上广深想要财务自由需要2.9亿元。
但有一批人的做法,
或许能给你打开一个新思路,
这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叫
——“Fire运动”,始于美国,
追随者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
来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
早早在30岁出头就退了休,过上了闲适的生活。
每年就靠4%的理财收益生活。
我们采访了3位中国的实践者,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台北,
来听一听他们是怎样做到提前退休的?
撰文 倪楚娇
《时间规划局》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时间规划局》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所有人成长到25岁后便不再变老,你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赚了多少“时间”。
那是一个用“时间”来作为货币的世界。你工作赚“时间”,买东西花“时间”,当你手臂上的“时间”清零时,你会立刻死去。
世界被划为不同的“时区”,贫民窟里的人命以“天”计算,中产可能以“年”计算,而富豪以“百年”计算。
穷人的一顿午餐是30分钟、咖啡4分钟、坐一次大巴2小时。他们不停赚钱,不停花钱,每天都被死亡威胁着,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在路上突然倒下。
每次看到有人倒下,我都会想:“都这样了,还愿意买咖啡喝?”
在这部电影里,你要用“命”来消费、购买任何一个物件,在这样的世界里,你会怎样看待你的“时间”呢?
如果同样是“1小时”,你会拿去买件衣服?还是看一小时书、陪家人一小时、或干自己喜欢的事呢?
换句话说,你觉得工作40年,去换取一些物质,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生活,是件划算的事吗?
Vicki Robin
摄影:Ian Allen
“有闲”才是真正的富有
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休闲型社会”迟迟没有到来,“消费时代”却开始了。人们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越来越丰富,但属于个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1992年,美国财经兼人生导师Vicki Robin在畅销书《富足人生:要钱还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和《时间规划局》的设定如出一辙。
她说,如果你一天能赚200美金,那么当你要去买一双100美金的鞋子时,你要问自己:“这双鞋值得我半天的生命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有多贵。
那些消费品,真的值得用“命”去换吗?
“Fire运动”的兴起
在美国越来越火的一个生活运动就起源于这本书。这个运动叫“财务独立,提早退休”,也称“Fire运动”,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的缩写。
这个运动要逃离两件事:费心、费时的工作和消费主义。
它的基本逻辑是:无论赚多少钱,都要过极简的生活,以求储蓄率达到50%甚至更高。根据“4%原则(4% rule)”,当你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后,你就可以退休了。
“4%原则”是在199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的。他分析了美国过去75年来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归纳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在美国,“FIRE”的追随者一般是男性,从事科技行业、工程师类型,他们会计算未来40年的复利,或是低成本指数基金、房地产出租的投资回报率,来实现他们的财务自由。
在中国,也有一批人在默默实践着。
桌面上堆满东西
被消费裹挟的人生
Moor 35岁 坐标北京
已退休4个月
35岁的Moor和老公现在生活在一个“鸟不拉屎”的中国小镇,过着“水都是甜的”的小日子。
这个月是他们退休的第4个月。距离在北京落脚、找到第一份工作过去了刚好10年。
“之前是做运营的,怕极了压力,一点压力就让我难受。”回想起最初的8年,是Moor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消费主义吞没的8年。赚得越多、花得越多,花得越多,就要赚得更多。
第一套公寓,26平,房租每月1750元,两人收入在8000元左右,月光。所有休闲时间、精力、金钱,几乎都浪在了各大商圈。
东西多了,房间就小了。先后经历了2次搬家,行李从两个拉杆箱变为两个货车。虽然家庭收入从8000元变为了20000元,但依然是月光。
“我们依然大手大脚,为了维持高消费又不至于欠债,我们的家搬到了五环外,通勤时间增加了一倍。就像上了跑轮的仓鼠一样,只能使劲跑,停下来心里就怕怕的。毕竟有那么多账单等着付,有那么多东西等着买。”
扔空的家
终于在2017年的2月,他们开始了极简之路。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凡是30天内没有用到的东西都扔出去;卸载了淘宝;进一出一,也就是买一样就必须扔一样。
这样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家务少了,有时间去逛公园了,每天晚上还能打太极。所有的家当加在一起也就4个纸箱子。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存款却越来越多,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有了一定的存款之后,夫妻俩开始学习投资理财,看了一堆关于“基金”“定投”类的书籍。也坚定了要提前退休的想法。
在买得起房子的地方买个小房子
他们将自己的退休计划分为5个步骤:
从厌倦“上下班”到提出辞职,Moor俩夫妻一共花了两年来准备。他们坦言:“退休生活只过了4个月,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他们很享受此刻自由。
“物质欲望的来源就是工作”
郭文卓 26岁 坐标上海
已退休1年
郭文卓,90后女孩儿,生活在上海,非典型性“Fire人群”。她还没有攒够25倍生活费,就退休了。她在一年前,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那工作的恶心,我可以和你说一天。”隔着电话都能听到她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健完身,洗了30分钟的澡,敷上面膜,吃着水果,她开始接受我的访问。
“你说,我这算退休吗?”她反问我。目前她靠之前工作攒下来的钱,在市中心租了3套房子来做民宿,据她说几乎不花时间打理。开心的时候,跑去剧院做个群演,想旅游的时候,就做个兼职领队带人出去玩,还能赚点儿。
“不为钱工作,就算退休吧。”
“那我退休了!”
带队旅行
郭文卓有一套“理论”很值得说一说。她说:“物质欲望都是工作带来的。”去工作场合,不愿意比别人差吧,衣服包包就要配备起来。工作不开心了,想要犒劳犒劳自己吧,第一反应就是花钱买痛快。
自从辞去了工作,郭文卓的消费直线下降,高跟鞋也没有场合穿了,平时怎么舒服怎么穿,不用买衣服,吃饭自己做,每天开开心心的,也不会想到要花钱。
郭文卓和典型的“Fire人群”一样又很不一样。
“Fire人群”虽然奉行的是,辛苦十来年,幸福几十年。先攒钱,后享受。但即便是“退休”也不意味着什么也不做了。而是因为有了钱的保障,再也不用为钱不得不工作了。反而可以去发展兴趣,而兴趣所带来的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可能也会超出你的想象。国外也有人直播自己过“Fire生活”,结果成了网红大赚一笔的。
而郭文卓,虽然没有一堆现金保障,但因为低物欲,养活自己也不难,在精神上给自己退了个休,几乎过上了“Fire人群”一样的生活。
“我对钱很没安全感”
曾琬铃 39岁 坐标台湾
已退休6年
39岁的曾琬铃是非常典型的“Fire人群”,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她工作11年后,在33岁的年纪便早早退休了,至今已经有6年之久。
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她一共工作了11年,她的美国老公工作了16年。而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已经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了。
曾琬铃和丈夫出生都非常贫穷,对钱很没有安全感,经常担心有一天会没钱花,所以很爱存钱。但两人都喜欢旅游,怕钱花太快,两人出去的频率不是很高,也都选择穷游,去便宜的地方。
“怎么样可以边旅游边赚钱?”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后来慢慢延伸到:“有没有办法可以存到一笔钱以后,我们用这笔钱生点利息,支撑我们旅行的生活。”慢慢就发出了,提前退休、环游世界的念头。
曾琬铃的丈夫是工程师,爱钻牛角尖,花了很长时间去计算到底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行。“网上关于退休金计算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我们觉得麻省工学院4%理论蛮合理的。”
“想攒钱?别看微信!”
为了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两人有计划地在“衣食住行”上缩减开支。
住 —— 他们租了个非常小的公寓,价格是原本住房的1/3。一次朋友开车送他们回家,一开进这个社区就立马反锁了车门,非常讶异他们竟然住在贫民窟里。“买房可能是全世界人的人生梦想吧,我先生也买过一个房子,但后来就卖了。他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大部分钱去交房贷了,存不下钱来。”曾琬铃说。
吃 —— 大部分都是自己做饭,一次做非常大的量,分装着分天吃。“我们曾经有一个星期都喝同一种汤,把很多不同的蔬菜豆子煮在一个大锅里面,但营养是够的。”还尝试过自己种菜,买肉也是去非常便宜的超市购买。
行 —— 在交通上,不买车,尽量走路和骑单车。
衣 —— 不买不必要的衣服。哪怕牛仔裤破了,补一补照样穿。对于女孩子而言,在衣服上节俭可能是最难的。曾琬铃唯一的一次冲动消费就是在衣服上:“我当时觉得已经攒了那么多钱了,买一件衣服也不过分吧,就买了几件衣服,但一回家就后悔了,觉得没有必要,赶紧又退了回去。”
另外一个诀窍是:不要看电视,也不要看微信。“因为上面全是广告,会逼你和别人比,要让你买东西。”
经过努力,最初两人能够把收入的50%都攒起来,用来定投美国的指数基金。慢慢通过升职加薪,和基金的分红,两人能把收入的90%存起来了。
“多少钱才够?这个因人而异”
2009年的10月,曾琬铃31岁,两人终于攒够了钱,用她的话说“那一刻又开心又害怕”,跑去纽约旅行庆祝一番后,还是没敢马上辞职,又继续上了2年的班。
“后来让我们辞职的那个导火索是和老板吵了一架。攒够了钱,就能随时炒了老板。”
辞职后想要做的事情就是环游世界。第一年是过渡期,两人选择先去便宜的国家试试水,物价比较低,花同等值的钱,但是也可以过得很好,心态就慢慢放松了。
“这五六年下来,我们花钱的速度比不上投资为我们带来的收入,心情就越来越轻松。”
当被问到具体攒了多少钱才做出退休的决定时,曾琬铃拒绝了我的回答:“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也没有参考性。就像有些人觉得一百万很多,有些人觉得一百万就够吃几顿饭一样。只要攒到能覆盖你的生活所需,就够了。”目前,在有一个4岁的儿子的情况下,曾琬铃全家的生活费每个月在2000~3000美金。
曾琬铃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都发在了网上,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还出了一本书《不工作,也有钱》。除了表示羡慕的,想要效仿的之外,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我受到的那些质疑”
Q:网友 A:曾琬铃
Q:你们一定是中了大乐透,继承了遗产,或者本身工资很高。
A:我们就是很普通的工薪家庭,也没有富有的父母。我们认识很多在实践“Fire运动”的人,他们都有很多共同点:
赚10万花11万的人,和赚2万花1万的人,最终能退休的是后者。
Q:你们能抵御大灾大难吗?如果生大病、股票大跌、通货膨胀了怎么办?
A:我觉得我们才是能抵抗这些灾难的人,毕竟我们有存款,还花得少。还在工作,但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存款的人,更加受不了这些意外事件,不是吗?
Q: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办?
A:很多人觉得养孩子很贵,需要上补习班、私立学校、兴趣小组、各式各样的需求,但这些需求其实都是父母自己的,而并不来源于孩子本身。上学的话,我们选择的就是公立学校。每年,我都会带着孩子出国玩。如果哪天孩子想要学个什么,这个钱我们省一省总还是能有的。
Q:你能退休,是因为嫁了个美国人吧?
A:也有美国人质疑我老公:“你能退休,是因为老婆是中国人,够节俭吧?”太可笑了,按照这种观点,所有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该能够提前退休才对。很多人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找借口,却不愿意踏出那一步。
Q:这么早就退休,你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呢?
A:提早退休并不意味着懒散无所事事,而是把人生的精力投注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我有时间研究做饭、学摄影、学画画,还可以看书,都是很幸福的事情。这些事物甚至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入。
Q:像你这样“降低物欲”,人生还有什么乐趣?我还是花钱买品质生活吧。
A:现在大部分20~60岁的人,40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回到家就累成狗,这样的生活质量真的好吗?
布置的美丽的家,只剩下睡觉的功能,白天空着,却依旧要还房贷,真的划算吗?
现代大部分人都宁愿先享受短暂的快乐,再用一辈子辛劳来偿还。
我不是建议每个人都过极端节俭的生活,但也应该反思反思“消费主义”给你带来的影响,想清楚了,生活会简单轻松很多。
消费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一生的负担。
距离退休,你还需要多少年?
请先算出你的存款率,比照下图即可知道何时退休。
公式如下:
存款率=(年收入-年支出)/ 年收入
注:
1.财富不仅仅是钱,是存款,是理财产品,还是你在社会交换结构中的位置。
2.越重要的位置,溢价越高,当然,竞争也更激烈,你得保住这个位置,还得看着有没有上升的机会。
3.能保护你的财富,除了国家的法律之外,还有你的“用处”和“功能”,暴发户为什么保护不了自己的财富,因为没有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占据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这个位置,除了靠钱之外,还得看你的“劳动能力”,不是干活的事情,而是你的技艺,你的能力,是一种有价值的产品,而且具有积累性。
25倍年薪的储蓄是绝对不够用的。
35岁退休,养老保险就不用指望了。如果余生吃理财的话要吃40年,靠每年固定的4%,通货膨胀会教你做人。想想同样100元,1978年什么购买力,2018年又是什么购买力?
现实中,除了先天富贵的,提前退休的平凡人大体都是同一类。
未必业界精英,也未必爆肝奋斗,仅仅是本本份份做好自己的工作。表面看,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营着简单朴素地生活。就这样慢慢积累到35岁,量变转质变,凭借多年勤俭节约攒下来的5万块钱和拆迁分的5套房子退休了。
怎么看待?
这种不劳而获的人,哼,我最羡慕了。
毫不夸张地说,显卡,就是一个男人对自己的交待。
有个男孩叫小明。
他的第一台电脑是方正的整机,那是他初中毕业的暑假,爸爸对他中考取得不错成绩的奖励。很巧,在那个告别中二的年纪,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让他同时告别了污浊嘈杂,充斥着烟味和小偷,脏话和小混混的破旧黑网吧。
小明很开心,开始喜欢宅在家里,电脑的显卡是FX5200,在魔兽世界那种大型3D游戏流行之前,他一直很幸福。
接着高中来了,荷尔蒙也开始躁动起来。小明的脸上开始爆痘,眼睛度数越来越高,正如作业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魔兽世界来了。
小明开始发现电脑的嘶吼声越来越重,像是肺结核病人垂死的咳嗽,他第一次开始研究显卡,知道了在那个9600GT开始发售的年代,5200等同于废品。他发现原来自己被方正耍了那么久,心中涌起了愤怒,委屈,以及浓浓的无力感。
小明发现奥格瑞玛就像是他暗恋的女生的那颗心,他想进,却进不去。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欺负了。
大学时的小明比起高中时变得开朗许多,唯有看到舍友的9800GT时会偶尔沉默。笨重的方正电脑被他搬到宿舍,却只能玩玩一些解谜游戏,文字游戏,低特效的澄海3C。热爱游戏的他只能在室友睡觉时玩玩室友的电脑,操纵着二太爷从马斯亚夫骑马到大马士革。沿路飞扬的黄土,枯燥的景色却让他如痴如醉。
他打了一暑假的工,加上几个月啃馒头省下来的钱,抱着机箱来到了电脑城,他也要换9800!
可是装机小哥看着他的机箱笑着摇了摇头,说哥们儿,你的板子电源都不行,带不动啊。你的机箱也是老式的,装不下新一代的主板,还有你这512的内存条是怎么回事…
那天,小明抱着一个里外全新的主机回到宿舍,只是9800GT变成了HD4650。
他终于跟上趟了,只是他的屏幕里,二太爷的动作还是一卡一卡,“肥皂”麦克塔维什的枪法也不是那么准,EVE每次参加会战都要调到最低画质,泰达希尔离远一点就隐藏在紫色的雾气里…
哦对了,他也终于有了一个不是很拿他当回事的女朋友,因为他没带她去过金钱豹。
显卡,钱。
那是横在小明心里的刺。
第一个月的工资,小明开了750块,买了一双300块的耐克鞋,一件凡客诚品的T恤。他终于能常常换洗衣服了。
第二个月,小明开了1500块,但他的手机坏了。除去必要开销,小明找家里要了500块,买了一台魅族手机。那天晚上他偷偷抹泪,恨自己没用。
第三个月,小明开了3000块,但女友过生日;第四个月,他开了4000块,补给女友一个2000块的包。
第十个月,他开了5000块,女友和他分手了。
小明揣着一万块钱,去了电脑城,配了一套新的电脑,连鼠标垫都是新的。显卡是GTX760。之前的电脑被他扔给了刚刚考上高中的表弟。
小明辞职在家一年,把所有3A大作全部下载下来,打通关。直到他的爸爸把他赶出去,告诉他不找到工作别回来。
小明第二天就找到了工作,他本就不笨。
一晃五年过去,小明29岁,身材发福,当了个小领导,事业顺心,也有了贤惠的老婆。
年终的时候,大老板奖励小明,给他包了厚厚的红包。小明背着老婆在淘宝下了一个又一个订单。
东西陆续运到,是一堆电脑配件,老婆看不懂。只看着小明像八爪鱼一样,一面百度,一面在阿里旺旺上和按时间收费的装机咨询沟通,然后组装起了一个带好多灯的大机箱。
摁下电源,五颜六色的灯让老婆心烦意乱。
“樱桃MX的键盘,锐蝮蛇鼠标,重甲虫竞技版鼠标垫,4K显示器,32G内存条,双路1080ti,水冷系统!”小明叉着腰向老婆炫耀。
“瞧给你牛的,花了多少钱?”老婆翻白眼。
“5000,嘿嘿”小明谄笑。
老婆知道肯定远不止这个数,但没有点破,依旧翻着白眼:“你还有空摸电脑?”
“我辛辛苦苦花钱买的电脑凭什么还要玩?”小明理直气壮。
那天深夜,老婆已经睡下,卧室沉浸在黑暗中,只有电脑屏幕荧荧的白光映着小明的脸。小明靠在椅子上,看着点亮的电脑屏幕,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直到一盒烟抽完,他默默地关掉电源。
在那一刻,他终于感到心里的那根刺化掉了。那个苦涩的少年,贫穷的少年,那些追不到的班花,进不去的高级餐厅,玩不上的游戏,买不起的显卡,过往的青春年少里一切的青黄不接,一切的求之不得,统统是昨天了。
老子现在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
老子现在想用什么显卡就用什么显卡!
老子现在想开什么特效就开什么特效!
…
小明凶狠地想着,泪流满面。
在这一刻,他忽然感觉好轻松。
他终于能够坦然与自己的青春握手告别,与这个不停欺负他的世界握手言和。
转过身,大步向前走,眼前是漫漫中年路。
在他身后,那个永远热爱游戏的男孩,站在印着1080ti的路标下,开心地笑着,打着游戏,永远也不会老去。
想了想还是把图加上吧。前四张取自本文原文,最后一张是我六一买给自己的凄惨红2080~
写在最后:
本文转载自知乎用户 @MadMel 的回答:购买显卡的乐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回答一度看哭我好几次……虽然显卡和游戏机不尽相同,但其作用很相似:都是游戏的硬件平台。特此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另外,据原作者要求,转载需要附上出处及作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