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要屏幕有屏幕、要零件有零件、要摄像头有摄像头,为什么无法生产出畅销的手机呢?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suan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儿,手机并不是简单的零件堆叠就可以做好的,硬件是产品的基础,但不等于产品的体验,更不是产品的全部。

我们处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这里有一群极其变态的玩家和全世界最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和制造能力和最大的市场。

所以很多在我们看来如同吃饭喝水般正常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并不是这样的。

日系出不了真正优秀的手机企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在没有出现新的技术变革的前提下,中国居然在现有手机巨头没有衰落迹象的背景下崛起,且不是一家的崛起,而是一个军团。

纵观手机行业发展,Motorola作为先行者,霸占了最初的手机市场,在模拟制式转向数字制式的过程中,诺基亚抢得先机,成为新的霸主,这一霸就是15年。

而随着ios和andriod相继发布,在移动终端交互革命中,苹果和三星相继崛起,nokia被全面取代。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玩家,比如索爱,黑莓、HTC、LG等等,但他们并不能真正和行业同期的巨头相媲美。

2006-07年,当时的手机市场份额如下:

诺记,MOTO和三星联手瓜分了2/3的市场份额,留给其他厂商的机会并不多,而这些机会里,还有韩国的LG,加拿大的黑莓,以及欧洲的其他玩家,日系也只有一个索爱算是主流。

此后的故事我们就耳熟能详了,苹果崛起,三星崛起,国产阵列崛起: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中国手机厂商们的崛起,那么一切就理所当然了。在苹果三星的联手绞杀下,谁也不能幸免,苹果把持高端,而其他厂商和三星的玩法是一样的,在马太效应下,一切都是注定的

日系手机不能崛起的理由里,最初是moto、后来是诺记,再后来是苹果和三星。

所以为什么日系手机不能崛起的问题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去问:为什么中国的手机厂商军团们能够崛起

中国相比于日本,其优势和不同在哪里?

第一是庞大的本土市场去培育,显然,如果没有中国本土市场的培育,华为、小米、OPPO和vivo无法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就不会有而今的国产手机厂商军团们。

这种庞大市场带来的天然培育优势不只是出现在手机上,还包括互联网,全世界的优秀互联网企业,在美国先发优势的淫威下,便只有中国了。

当然,当初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各有各的擅长,日系的汽车依然是行业翘楚,但在90年代后的科技互联网浪潮中,尤其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领域,比如手机,比如可穿戴设备,比如即时通讯,比如移动支付,比如互联网商城,比如内容分发等等,他们都不行了。

当然,市场只是基础,手机行业高度模块化,这导致终端厂的准入门槛迅速降低,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商们崛起的重要先决条件。如果不是当初高通的soc、JDI的液晶面板、三星镁光的内存,国产手机厂商,如小米,是没可能从一无所有而迅速进军市场的。

然而,市场准入门槛低是好处,也是难处,越容易进入的市场,竞争对手必然越多,竞争压力必然越大。为什么在竞争门槛儿降低的大前提下,国产手机厂商们能够脱引而出?而不是日系或者德系呢?

这大约才是国产手机厂商们的真正优势了,速度、效率,对市场的尊重和对消费行为的深刻理解

对于速度和效率,前者最直观的表现是产品迅速迭代成长,华为是最好的例子,从mate7到mate20pro,其产品的成长是超过全世界任何一家手机厂商的,而效率的最好反应是性价比。

华为直到mate20pro,其售价依然仅有5399,此外还有2999的荣耀V20,而索尼、LG、HTC,乃至moto,其在3000或者5000价位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而一加或者小米,其旗舰机至今仅售3000+价位,这种产品给sony,不定价6000+才怪。

在手机行业没有出现新的变革的时候,国产手机在苹果三星之下,用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这才是国产手机崛起的法宝,而这,日系手机企业是做不来的

是的,就是性价比,不只是小米或者魅族,包括华为的mate系列,或者OPPO 的R系列和vivo的X系列,其相较于苹果三星依然是极具有性价比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手机厂商们比日系厂商明显更清楚消费者想要什么,而不是我能做什么?

OV的崛起其实就是最好的诠释,最初,OV也是采用其他厂商类似的路子,高中低端覆盖,但在2014年之后,OV转变策略,集中精力去主攻2000-3000价位,把X和R做出自己的品牌。

OV没能力做能高端的产品吗?

显然不是,但OV认为,在2000-3000价位是一个市场主流价位,拥有极大的潜力,在苹果封锁高端的前提下,这个价位是大有可为的。这种决策索尼是不会下的。

产品上同样如此,当我们把一加6T和索尼XZ3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

结论就很明显了,中国厂商制造的手机,是更迎合大众的,是更懂市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消费者喜欢什么,这必然更受市场亲睐。

但索尼不是,索尼还是在思考,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工程师思维和技术导向会让索尼的产品变得极其怪异,而这,恰恰就是日系的代表风格,比如刘海屏的先驱——夏普.

同样是美人尖设计,为什么夏普沦为了笑柄,而中国手机厂商OPPO却能热卖呢?

一图胜千言。

当一个市场被某一个霸主所霸占的时候,后来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放弃被正面优秀的行业领军者,而选择你呢?

在诺记时代日系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在苹果三星时代,日系同样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日系手机厂商们一直无法成为舞台中心。

但这个问题中国手机厂商回答了,以上一系列的事情可以简化为三句话:

第一,我的手机比你便宜。

第二,我的手机比你懂消费者。

第三,我的手机比你便宜的前提下还比你懂消费者!


user avatar   huainan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排的答主已经说的很好了,我认为不管是营销方面的短视,还是设计上的守旧……这些都是表面的,根源还是日系企业这一套管理方法已经落伍了,战后日本曾经靠这一套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战无不克,可惜天下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绝学,时也命也运也,轮到你下去了,这一套就变成毒药了。

我来举个实例说明,大概在2011年前后,当时恰逢功能机转智能机的风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货量都在不断上扬,日本某公司的一款IC产品,功能机时代在同类产品中占了差不多1/3的份额。销售们是处在“商业战场”的最前线,常年在前线作战的销售人员是最能感受到战况变化的,这家公司的销售多次向日本总部反馈,竞争对手纷纷向客户提案新产品,新产品是针对智能手机开发的,此款产品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数量。还可以简化客户研发人员的设计方式,最关键的是价格并没有涨太多,几相加成,实则整体价格还降了。

当销售们把对手的情况汇报给日本总部,经由日本营业部传递给各部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要跟着对手起舞,我司产品的优点是良率高;另外产品从设计,生产,测试都严格按照日系标准把关,业界无出其右;自家有晶元厂,可以保证产能。高层让底下打仗的士兵就拿这几条“烧火棍”去和对手的真刀真枪干,结果可想而知,客户根本不买账,份额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销售反馈,产品被竞争对手切换,份额降到0……

看到销售报表,身处日本的大中华区营业本部的领导们勃然大怒,要求给个说法,为什么销售额降了,如何挽回……待过日企的应该对这一幕不陌生,好吧,上面发话了,下面的日本人煞有其事的召开各级销售开会,与会销售一致吐苦水,如果不顺应形势升级产品,压根就没戏,台上日本人听的很认真,笔记写的很勤快……可是,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要强化销售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要具体落实ほうれんそう、这几个鸟文啥意思呢?ほう(報告)、れん(連絡)、そう(相談),看到没又回到形式主义那一套。

又过了差不多大半年,这家公司此款产品的份额几乎都降到忽略不计了,很多客户都忘了原来你们也可以做这块产品,每次拿厚厚的产品目录给客户,客户看到这款产品都要问一下,也就是问一下,看到提案后都是连连摇头,他们也许忘了三年前这家公司的这款产品在市场上相当能打。

如果你笨也就罢了,加上贱就更了不得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这家公司的高层突然幡然醒悟,指示研发要紧跟行业潮流(其实别家都玩了两三年了)不是,您早干嘛去了,产品开发出来了,销售们去推吧,结果去客户那又碰一鼻子灰,首先别家拉出来的客户群一打一打的,您是一个没有,可靠性稳定性不是靠你一句日系品质就可以的,是靠上亿台手机实机测试的,你怎么和人家比?更可笑的是价格依然打不过,道理很简单,卖的越多降成本的空间就越大。不在中国住的大中华营业本部又怒了,又要找原因,写挽回对策。结果鼓捣了半天又搞出个形式主义来,有什么意义?

说白了日企体系臃肿,没有效率,老人思维当政,迷信日系品质,愚忠物作り(制造),这一套已经落伍了,再不改变只能越来越向下沉沦。


user avatar   kong-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看过一本讲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的书,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日本曾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国,由日本首创的运营商—SP模式、二维码、手机钱包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曾经长期领先于美国……”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3G网络的国家,那时候用手机联网取得互联网服务还不叫移动互联网。日本创造了第一个基于手机定制、手机的内容平台和网络服务的生态系统。”

“日本NTT DOCOMO的i-mode就已经是一个“网络服务—终端—平台—业务—渠道”的完美封闭体系了。这是一套和苹果的App Store+iPhone体系高度类似的封闭体系,在iPhone走红全球之前,日本的这套体系一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然而在2008年,当智能手机被引入日本后,日本原有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格局被深刻颠覆,这和发生在中国的事情非常类似……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

“日本的通信行业其实并没有开放太久……软银的孙正义用一系列巧妙的策略组合大大冲击了日本本来非常坚固的封闭式移动互联网体系,他将iPhone引入日本被人们看作是新的“黑船事件”(指19世纪时美国将军佩里率领黑船舰队敲开日本国门),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一部顶级的商业大片。”


简单来讲,就是日本的通信运营商太过发达,阻碍了智能手机业的创新与发展。

这就像中国的信用卡和支票不够发达,于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横扫天下。


user avatar   LawrenceYCHEN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其实也没有多复杂的原因导致,四个方面

1.R&D技不如人

2. 市场部应该切腹自尽

3. 日企毛病加上旧式思维

4. 运营模式

………………………………………………………………………………………………

日企还在做手机的,也就是一家索尼,是全球能看得到的牌子,而索尼今年出货不足两百万台,是非常尴尬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40万台。人的手机,你们不喜欢我哪点,我改。索尼,你们喜欢我哪点,我改。(Cite:梦羽灵泉)这是设计上的事儿,综合方面。此外,日系全球看不到的,还有夏普,富士通没有放弃治疗……

………………………………………………………………………………………………

先说RD。索尼有全球最好的CMOS传感器,在豪威搞出了背招式的传感器后,后来居上,现在已经是反杀了Omnivision,然而有什么用吗?

索尼:我有上将颜良(bravia),文丑(Walkman),皆有万夫不当之勇。(然后什么标注都没有的苹果上来,咣咣两锤子,凉了)索尼在2013年开始的One Sony里,用了Bravia for Mobile,G镜头,Bionz引擎,Xloud外放,自家电池,如炫技一样的一堆科技。实测,屏幕连IPS都没有给,对比度凉凉,一片惨白(个人用过这代机器,不要给我吹特丽魅彩多强,事实就是不如竞对),摄像头败给苹果,之后输给三星。到了XZ1时代,索尼用上了独占的IMX400,然而但插标卖首尔……面对三星如夜视仪一样的夜景和后来吃了药的华为。天要亡索,没有办法的。于是在XZ1拼了之后,索尼放弃治疗,于是我们在华为上看到了索尼自己都没有用的1/1.7的超级底,加上华为极度优秀的算法,Dxo登顶,封禅的P20Pro。再细致了看

屏幕:三星和索尼11年的时候有合资公司,然而索尼还是拿不到SLCD,之后不得已加入了JDI阵营。而至今JDI也就是个主流水平,不上不下,各家都没有把核心技术拿出来,导致了旗舰对标的时候吃亏,如XZ1,对比度800/1,在17年的时候看着真的糟心。这年头连锤子都有1000/1,索尼居然长期在百位数。。。

内存:祖传3GB,祖传4GB啊(」゜ロ゜)」。。XZ2极少数有了6GB选项。

存储:祖传16/32/64GB,直到17年下半年才给了早就用烂了的UFS存储。华为薛定谔的ufs也比索尼的emmc快多了好吧。P10闹笑话的时候,索尼还在32GB的emmc玩泥巴,存储卡和双卡如果不二选一还好,二选一真的生无可恋。

电池:索大至今最高3580mah,用在一款中端机上,旗舰上,自从Z3之后,就一路倒车,直到最近勉强回到主流,然而还是和一票接近4000的机器差得远。索尼的快充也是烂到死,现在甚至连iPhone都追不上了。Qnovo号称有寿命优势,没见得。

配置,8255战Tegra2,8260战Tegra3,永远落后一步

本土化:索尼有本土化?

综合起来:一款用了大量所谓黑科技的手机和品牌,在显示器上不如人,摄像头被吊打,电池落后,设计现在也丑,中国产换到泰国产后品控明显下降(自行对比Z1和XZ1),没有本土化可言。RD,嗯,没话可说。。。

…………………………………………………………………………………………………

市场部应该切腹自尽,无他,索尼至今乐色的定价。XZ3,5399啊(」゜ロ゜)」真的觉得自己还值那么多?市场调研报告是怎么出来的?营销部门是怎么研究出这个定价的。还有,往哪里投广告,怎么投,放多少广告。日企,给你的感受就是,随意来。索尼近年做的唯一一件人事大约是和京东签约,让迪丽热巴代言,嗯,总算知道大概是该玩个什么路数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继续作,继续不知道干什么。

…………………………………………………………………………………………………

索尼有时候会给你一种干净得像个傻子的错觉,日企也是普遍这样的情况,Top to down导致不懂产品和市场的人在做决策,知道市场是怎么运转的人在看戏。任正非所说,让听得到炮火声的人指挥,就说了领导要在一线,知悉情况,方可决策。日系就和从前日军一样,大本营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一厢情愿地决策,结果自然非常欧莫西裸衣。加上头儿这么说了,实际上还是年功序列制的日企不会去反驳,大概这么走,老大说得是就对了(〜^∇^)〜。此外,流量手机,窗口思维类的东西出来妖艳的时候,索尼完全无视,他们还停留在,你等着,我回去叫我哥过来,搞个大技术搞死你。。的阶段,纯粹贩卖硬件的阶段,和竞争对手们是有代差的。

还有一点,日企普遍喜欢吹牛(用一些诡异的设定来凸显自己的NB)而中企和美企类似,更实事求是,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就会有一种日企特别牛逼的错觉。

(比如美企/中企测试手机续航普遍使用PC Mark8,是最能直接反应这个机器的亮屏时间有多久,通话,网页浏览有多长的测试标准。由于算得很严,目前除了几个可以打电话的充电宝,没有哪一家手机可以跑过15小时,然而日企为了装B,用的JEITA1.0/2.0,这样一来,就会有动辄2-3天使用量的奇称,从前我不了解日本公司和他们的搞法,也觉得他们特别厉害,但是我是那种相信逻辑的人,我不相信反物理的事情。于是积极求证后发现,日企的手机,笔记本类消费产品就是放卫星,PPT的胜利,无他)

****我知道知乎,贴吧都还有一小部分日本公司产品的脑残粉,这里顺带加注一句,以富士通为例,一台高通450处理器,2580mAh的电池5.2寸屏幕的机器,你们觉得能不能超过Mate20,P20Pro,这类7/10nm工艺的旗舰?富士通笔记本电脑,经常号称32小时续航,实测在PCMark8里,连上一代的X270都干不过,弱了至少三个小时,而联想的宣传也只是21小时(以联想测试的那个配置实际上达得到,和放卫星的日企相比,中企这方面更务实,就不提只多不少的苹果了),顺带挖苦一下索尼的笔记本,Vaio Z13-2016,索尼团队,JIP注资,13/49的续航,实测6小时不到。手动滑稽。(

)日企在消费品上,PPT胜利法

………………………………………………………………………………………………

日系手机过度依赖于运营商。富士通的Arrow系列几乎没有裸机,要么你选择Au,要么Softbank,要么NTT Docomo,夏普类似,国际版有,但是极少。索尼倒是比较意外,但是走裸机政策实际上是因为没什么运营商愿意和其合作导致不得已,而在日本本土,索尼也是依赖运营商发布的。这使得它们的传播渠道非常局限,除了一部分人通过淘宝买到日系的有锁机当MP4用的外,几乎没什么人接触过索尼之外的日本手机,而随着XPERIA的式微,日系越来越变得无足轻重。自然也就干脆自暴自弃,没什么新的好机器能出来了。

PS:个人对于日系的PC,手机还是有一定了解,如果有问题,请留言,不欢迎激烈言论(瓦力识别也会自动删),谢谢。

19年二月底的一个深夜打开,~( ̄▽ ̄~)~……我去,居然1200赞,害怕 。。

以上


user avatar   huang-bo-21-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题主很能代表一批人,那就是:

依然在潜意识里认为日本在“核心零件”上存在巨大优势。

然而事实是,在手机方面;

SOC设计看高通,三星、华为和苹果;

SOC制造看三星和台积电;

屏幕看三星和LG、京东方,JDI只能算勉强支撑,再过两年能不能比过天马还不知道;

存储芯片看三星;

摄影模块确实索尼有很大优势,但也只限于高端了,中低端欧菲等优势巨大;

所以你看日本哪里称得上“要屏幕有屏幕、要零件有零件”呢?

另外,正如其他答案所说,日本人的思路完全跟不上这个互联网时代。

日本人的思路有这么几个特征:

1、能用硬件解决的,就尽量用硬件;

2、要做硬件就要做到万无一失;

3、我们日本的是最好的;

对于这三点,我感到无话可说。

1和2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可是在这个手机日新月异的时代,过分注重细枝末节而跟不上发展节奏,无异于死。

至于第三点,更是让人觉得都不知道该从哪下口吐槽。

所以,日系手机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力,也是必然结果了。


user avatar   meng-yu-l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在国际市场做的手机,就索尼了,那就直说索尼吧

其实索尼这么做的思路是在走他们一直错误的老路

所以可以理解,但不可赞同

可以理解是因为这些老的错误源于一些老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不说,其他的回答,从索尼今天倒闭了吗开始,到索尼今天市值和盈利额创新高的现在,在知乎上三百万字的分析是打不住的。有自诩深刻的也未必,有浅显但也直接的,每个人的理解有偏差,但大方向上,大家说的不错

不可赞同是因为,这些老的错误里,走出来了游戏部门,影像部门,现在传感器业务也借着别人的东风搞起来了

直到今天,我都不认为索尼没有那个实力,你说它在市场上,在底层技术上不如三星,我都承认,但我不认为

1)它没技术

2)它没潜力

对于技术投入这一项,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化经营都可以积累出小米的体量,索尼凭什么不行?成本?技术?它是上游供应者。品牌?推广?索尼可能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传统家电品牌没有之一——你说诺基亚?诺基亚把自己都卖了,说什么都完了,它如果不卖,和索尼一样,未必来不及。


苹果在3gs和其之前,就是个弟弟,难道不是吗?

三星大帝国,在中国市场也式微了。

任何时候,以索尼的能力进入市场,都不晚

只需要索尼拿出足够有诚意的产品

这是我一年多前的回答,我到现在还这么说,它能做到,在中国买个几百万一千万台,至少超过罗永浩,我觉得不成问题,更不用说在市场认可度更高的其他地区了,而事实上你看全年现在索尼才能卖出多少台?

10年前,索尼在进入专业静态影像业界的时候也是和现在一样,越走越低迷,越走越低迷,越走越低迷,面对佳能尼康两座大山,形势并不比如今的索尼移动要更好

我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被无忌认为是索黑

要做就好好做,做最好。要不做,就别做

这才是索尼应该有的态度

贯彻这个态度的产业,都复苏了,终于没有人问索尼今天倒闭了吗?nex时期的新想法新技术,甚至对于消费者群体的态度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即将冉冉升起的影像行业巨星,A7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全幅微单

到了今天,别说知乎这种偏专业党的集群社区,就算是大众领域也都把微单当时髦了。

PS4一骑绝尘过于成功以至于我甚至都不想用它举例。

而vaio虽然在卖情怀,可轻资产了,同时也还是有人买账不是吗?

当时不被看好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在变卖边缘的电视,如今也重新找回了霸主的位置

索尼移动卖不好,纯粹就是诚意问题

现在都9102年了,中国上市的手机还没全网通?你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这和楼下说的那些R&D啊成本规划啊有关系吗?手机业界进入门槛不高?罗永浩不同意吧?PS4不需要R&D吗?传感器不需要吗?微单不需要吗?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老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做彩电冰箱,中国测试三个月没问题就上线,日本测试两年。所以中国家电两三年就坏,日本五六年都没问题。


后来数码时代来了,中国手机第三代都开始现货了,日本技术部还得一个个部门和供销商请客送礼磕头鞠躬打高尔夫求第一代快点下厂呢。


user avatar   ge-wei-4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月8日再更新:

逛了一下手机店,居然发现日本翻盖式手机还有!!而且还在更新中。估计也只有日本才会如此坚持翻盖手机了。

京瓷2017年出的TORQUE X01,号称最强的翻盖手机。

强在什么地方?如下:

虽然全日语,但意思大家应该明白。就两个字:耐造。


夏普的AQUOS K SHF34

一键翻盖,防水,内置了基本软件(LINE之类的)。


18年11月新款,INFOBAR XV 沿用了原来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上来说,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虽然销量指望不上,但能坚持到现在的翻盖手机也就日本才有了,真正的加拉帕戈斯现象呀。

个人觉得还是应该保护一下的。




1月4日更新:

1,现在日本人除了iPhone以外用什么牌子手机?

其实现在日本做安卓系统的日本厂商也不少,手机质量也不差。

比如:2018年索尼的Xperia XZ3(索尼已经收购爱立信所有股份,索爱今后不在再存在),全屏设计,1920w像素摄像头,带有2年也不会减弱的充电电池。不弱于18年任何一款流行手机。

2017年 京瓷的TORQUE G03,抗摔防水防尘的强化手机。


2018年夏普发售的新手机AQUOS zero

6.2英寸的大屏,2260w像素的显示屏,3000毫安的电池,防水,还能达到只有146克。



可以说就算是现在,日本手机还是不落后的,这个工艺和能力还是有(至少吊打锤子还是没问题的)。但这些手机还是只在日本卖,世界上没有看到发售。日本手机和韩国、中国手机还是有规模上的差距,韩国LG、三星,中国的小米、华为不用顾忌通信商,也有各地的分销商和渠道,要推广手机很简单。而日本厂商这么多年都没有在全世界建立渠道商,想推广也不知道该怎么推广。最后也就安逸在日本了。

只是和以往几个大手公司都能做手机的不同,现在还能做手机的只有索尼、夏普、京瓷等几个公司了。


问题2:日本人是如何接受iPhone的?

当2007年iphone刚刚发售的时候,日本通信业界和大手厂商没有人看好这款手机。觉得这款手机不可能在日本有好的销售,有个几十万台的销量就该不错了。但是,2007年刚刚收购日本vodafone的软银急需销售增长点,孙正义又非常喜欢苹果的模式。积极引入iphone,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iPhone手机是软银独家代理。随着iPhone在全球的爆发,软银靠iPhone实现了契约数连续20个月增长第一,从原来三家通信商里最弱的一位逐步达到分庭抗礼的级别。

等到iPhone4出现,iPhone的成功已经成为共识,AU开始坐不住了,也引入iPhone。最后坚决不松口的docomo也宣布接入iPhone。

可以说,要没有孙正义,iPhone在日本估计要至少晚2年以上。



看了大部分回答,感觉大家都是用现在的情况说这个问题,不能说不对,但是不全面。一直想写篇关于日本手机的文章。但年末这几天父母在日本,我要带着父母旅游,所以耽误了。


作为一个在日本呆了15年零10个月,我是看着日本手机一步步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先说结果。

曾经的日本手机什么都不缺,要设计有设计,要技术有技术。但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有两个原因:1,内部问题是日本通信商的鼠目寸光。2,外部问题是智能手机的变革。


以下为内容(多图慎入)

手机这个概念,在日本是1985年开始登场的,NTT民营化,推出了第一款携带用的手机,这个手机3公斤重,根本不可能拿起来,必须肩挎才行。

这个手机交保证金20w,一个月使用费用2w6千日元,充电8个小时可以用40分钟。

这个性价比可想而知,能用得起的都是哪个年代的土豪。

当然,这种远古时代的产物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手机时代是从1999年开始。

1999年是日本通信式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年模拟信号结束,以前笨重的大哥大成为过去,日本通信商J-phone发布了日本第一台液晶彩屏手机。

J-SH02(夏普制),

J-SA02 (三洋制)

当时的给J-phone做宣传的是藤原纪香。


紧接着,NTTdocomo也推出了自己的彩屏手机。

F502i 富士通产(F开头都是富士通),1.4英寸屏,256色,9灰度,103dpi,据说是3和弦(有待考察)。这款手机屏幕太小,还不如J-phone的两款手机大,评价并不高。

从此,手机走向了彩屏时代。

2000年,日本通信上KDD和DDI合并,成为KDDI,也就是现在的AU。

同一年,J-phone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带摄像头的彩色手机。夏普的SH04。

这款手机携带11w像素的CMOS摄像头,200KB内存,PDC通话方式,16和弦。并且支持拍照发送mail的“写メール”功能,可以说是所有现在拍照手机的鼻祖。

另外,我说的这台手机是第一台摄像头的彩色手机,其实最早的带摄像头的手机是在1999年10月发售的京瓷VP210

这台手机的摄像头是在正面的,也就是说只能“自拍”。当时设计的时候只考虑到了视频通话,没考虑用这个手机拍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视频通话手机),黑白屏。由于之后彩色手机的流行,这台手机性价比都很低(只有同种手机才能实现视频通话),所以没卖出去几台。

2000年-2008年这段时间,各种日本手机层出不穷,设计五花八门,可以说是日本手机的黄金时期。


2001年三洋电器发售的TS11,采用了折叠式的手机,双屏,主屏幕为2英寸的6w5000色的TFT屏幕,外屏7色显示。28.8Kbps的通信速度。

2002年,通信商au发售了自己的第一台带摄像头的手机,卡西欧的A3012CA

这台手机在当时算是高性能了,CDMA2000,带GPS功能,26W色的TFD显示屏,132×176解析度,12.8MB的数据存储量,40和弦,30w像素的摄像头,带防水功能。

这也是我到日本的第一台手机,6000日元的入网费。

2002年10月发售的索爱A3012A,这款手机的摄像头可以240度自由旋转,表面光盘可以发光。

2003年10月由深澤直人设计的design project手机,11毫米超薄,仅仅87克重。

2004年京瓷的A1403K,像一个椭圆的化妆盒。


2004年的talby,design project的新款设计。


2004年日立的W22H,采用了上推式设计,可以录电视节目然后在手机上播放。

卡西欧的W21CA,2.6的QVGA大屏幕,可以用手机上PC网站,可以旋转翻盖。

2005年的PENCK,又是以设计为特色的design project出品,124w像素的摄像头和2.2英寸的屏幕。


2005年卡西欧的G'zOne TYPE-R,这是一款三防手机,防冲击、防水、防沙。当然,防不了电磁冲击波。

2005年日立的W32H,这款据说是有CD音质的手机,可以直接录制CD曲,相当于一个MP4播放器。

看看这么骚气的设计,也应该知道还是design project的出品了。2006年的neon。

索爱的黑科技,W44S。3.0的大屏幕,300w像素的摄像头,还可以看数字电视(直接接收电视信号)。

2006年索爱的另一款黑科技,W42S,可以连续30个小时听音乐的WALKMAN手机。

07年design project出品的MEDIA SKIN,主打触感,带有26万色的有机EL屏。

07年design project出品的INFOBAR 2。


08年,三洋出品的W54SA,以漆器为原型的设计,VGA液晶。从06年开始,手机看电视已经是标配,这款也不例外。

2008年东芝出品的Sportio,看这个名字和设计也应该知道主打健身题材的手机。

还记得曾经有个故事,说程序员揍了产品经理以后辞职了,因为产品经理要程序员开发一种可以改变手机颜色的APP?这款手机就可以,2008年索爱的伪“黑科技”。

当然咯,索爱的主打黑科技,WALKMAN手机怎么能少呢?2008年的新款。


以上只是AU这一家公司从2003年到2008年的几款有代表性的手机,而这几年AU出了多少款手机呢?


将近200款,5年的时间。

三洋、日立、索爱、东芝、夏普、卡西欧等等全都给AU出过手机。这只是AU一家通信公司哦,日本还有DOCOMO、softbank三家主要的通信商,还有几家小的通信商,加在一起就有600多款各种各样的手机。

找几个其他公司的手机。

docomo的手机一般感觉都比较高大上。


2007年docomo的P903iX,松下生产。

索尼在docomo投放的黑科技,可以玩psp游戏的手机。

松下的P906i,可以直翻盖,可以侧翻盖。


Vodafone(后softbank)的代表性手机,2004年的索爱802SE和2005年的夏普

904SH


这两款手机由于被发现加卡贴或解锁可以在国内使用,结果无数中国人把这两款手机贩卖到中国。


softbank 923SH

2008年夏普出品的923SH,我的最后一台カラケ,此后成果粉。


可以说,2000年第三世代手机开始,到2008年苹果手机普及这段时间,日本的手机丰富多彩,近千种机型,基本上都是高性能液晶、带电子支付功能、可以看电视、不缺设计的高性能手机。那这些年日本手机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呢?

最高的时候6%。

也就是说这些手机全部都是在日本发售的,基本没有出过国,而在国际上则是阿尔卡特、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手机大放光彩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国产手机的事)。

为啥会造成这种原因呢?这就是日本通信商该 背锅了。


2000年以前日本有5-6家通信商,到了03年-08年,合并成三家,也就是常说的NTTdocomo、AU、Vodafone(07年以后是软银),三家公司瓜分整个日本市场,和手机生产厂商联合,某种机型设计出来了只能由某家通信商采用,不能贩卖给其余通信商。所以哪怕是同一个生产厂商都有不同的开发小组,都要为几个通信商设计不同的手机。这就导致了日本手机再高级,也只是在日本的小范围内生产和贩卖。

手机生产商有考虑过去海外发展么?肯定是有的,但除了索爱这一家,因为有爱立信的合作背景,可以在海外贩卖手机,其他的都被迫屈服于国内通信商的压力只在国内生产。而且索爱在日本以外地区贩卖的手机也和日本完全不一样,都是独立的机型。

要是形容日本手机,是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现象。在日本手机进化成了独特的商业圈,和外界格格不入。几个通信商享受这高额的手机费利润,手机生产商分享通信商给的利润,外面公司也进不来。

这一切,因为苹果给智能手机重新定位,而软银老板孙正义的革新给打破了。从此,日本手机被逐步驱逐出市场,只剩下一些零件商还能苟延残喘。


最后举一个例子:

日本有一家公司,叫Strawberry Corporation,1996年创立,金属加工公司。在金属加工方面技术一流,尤其是给翻盖手机折叠处的部件加工,各种精巧的零部件加工技术可以说世界第一。最强的时候占到了全世界80%以上的份额。这家公司也因此成立不过5年多就在2001年上市,是日本典型的强技术的中小企业之一。

但是,没想到这家公司08年还有世界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过3年后于2011年退市,2014年彻底清算,从此再也没有这家公司了。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智能手机时代不在需要翻盖技术了。

这就是日本手机业界的缩影。


user avatar   wander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个栗子。

我在N家工作的时候,最好的兄弟在手机部门做操作系统。那时候还是imode的天下,全日本销售前十的手机一般有七八款是N的。但是系统开发只是不停的“留用”原有式样和代码。硬件处理速度提升十倍,最后机器出来处理速度也就提升两倍。然后广告里到处吹牛逼提升了两倍。


日企那种类似中国原来老国企的作风(不如现在的中国国企)能做出像样东西来才怪呢。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可以生产所有的手机零件,也可以把零件组装成手机,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生产一台手机的成本比中国手机的零售价还高……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OPPO Find X2 Pro仅凭借三摄就获得124分,并列DXO榜单第一? 
  如何评价 IDC 公布的 2019 年第一季度小米科技的手机出货量与小米公告数据相差 250 万? 
  如何看待华为 P10 Plus 爆炸事件? 
  怎样看待三星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集中出现屏幕故障? 
  如何看待小米10 5G手机详细规格曝光,疑似采用 90Hz 屏幕、前后六摄、顶配约 4600 元? 
  如何看待华为 Mate30 系列疑似扩大「降分辨率」名单的操作,真实情况如何?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安卓手机 8GB RAM 甚至 12GB RAM 但是运行起来还是没有苹果流畅度高? 
  2021年你为什么还在用黑莓? 
  如何评价库克首谈 iPhone 11 降价? 
  预算5000,是给女友买手机还是买包包? 

前一个讨论
网红真的是靠自己红起来的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后被观众批评的口碑风波?





© 2025-04-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