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原始资料:
兵科罗尚忠题称:
关门索粮于司农,不啻疾呼。
闻右屯之积尚多,向欲移就近地,而悍军倡言抢粮,遂寝其说。
今奴且营右屯搬移,既以无及,焚毁亦奚容迟?不然已为盗资矣。
然掷尽屯积之千百而靳言用力之一朝,倘愤前屯之为盗积而坐视见在之为军饥也,几何不败了公事?而计臣可无系念欤?
关门将领剥削实烦有声,而清汰应有次第。
近闻经臣蒞事,各兵多讼其将,经臣洗刷大急,将卒怀贰,人心多不联属。兵二其将,将复自二,其何能济?
诸将受国厚恩,今日奴来,正人人封侯之会,其如怀私而误大计,自有尚方之剑在。而经臣亦宜宽维新之条,妙鼓舞之术,庶足以驱群力而奏肤功。
总之,经臣此际无不肯拮据之理,而第恐以拮据之急至于手脚忙乱,无不呕心之情,而第虑以呕心之过至于意见自用,所愿皇上再申饬者如此,无他奇矣。”
奉圣旨:“这所奏言言切实,所宜急行。
如右屯粮草轻弃与贼而退守宁远,已为失着,宁远为关门障蔽,急当移兵应援,不可拘画地分守之说。迟误者定以军法从事。
再来看看相关人员:
辽东经略高第;
宁前兵备道参政袁崇焕;
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
首先,高经略在辽东那边官职当然最大;
然后,关外官职最高的文官,是宁前兵备道参政袁崇焕!在当时,孙承宗已经辞职,辽东巡抚喻安性已经调走,关外官职最高的文官袁崇焕,这是袁粉无论如何抵赖不掉的。
第三,负责管理右屯30万石粮食的,是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这是现管。
没错,高经略在辽东那边官最大,
但是,
高经略说撤锦右一线的军队,袁崇焕、金启倧说“兵法有进无退”;
高经略说撤右屯的粮食,前屯的丘八老爷来了个“悍军倡言抢粮”;
当时的前屯驻扎的是赵率教,顶头上司是袁崇焕!
小小袁崇焕,十处打锣九处到,哪里坏事,哪里就有袁崇焕!
辽西那边,之所以叫“辽西走廊”,就是因为地形坑爹,
只有沿海一带地势比较平,适合陆路运输粮食,
前屯一帮“悍军”大爷屯兵当道,高经略的运粮队“纵有十万,不得偷过”。
更何况,直接责任人是金通判。
然后,一场宁远“大捷”,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来了个“点炮死”——难怪多地麻将都有个专业词汇叫“点炮”,然后,死无对证。
也就是说,只要关外是袁崇焕、金启倧把持,高经略无论撤军、撤粮还是烧粮,都绕不开袁崇焕、金启倧和前屯的“悍兵”大爷。
毛文龙可以嚣张跋扈,屡战屡败,瞎几把吹,只要他在敌后能牵制后金,
袁崇焕可以不要监军巡抚节制,可以辽事一言而决,一年领几百万军饷钱粮,只要他能控制那帮狗日的辽西军阀,不让后金破山海关是明庭的底线。
辽事败坏的大锅在于辽西军阀卖国卖友军,几十万明军死在辽东,只有关宁军转进如风。
袁崇焕可以杀毛文龙,只要他能控制东江军配合他在辽西的筑城,在他指挥下东江军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斗崩溃,旅顺被攻破,三顺王投清送上重炮水师。
督师平辽平到京城了,烧的不是你家房子,死的不是你家亲戚,
消极怠工是消极怠工,但是可以把国防部长丢死牢里,可以自己派税吏去刮地皮,哪个君主立宪的皇帝有这么潇洒?
并没有什么影响。
光绪皇帝亲政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提拔了一批新党主持改革。一群愤青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很强大的旧党阻力。
康有为和光绪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坚信是皇帝的知音,并脑补了是慈禧太后在暗中破坏戊戌变法,于是派人连夜通知袁世凯,想通过政变杀死慈禧太后。
袁世凯一听这还了得,表面应付一下赶紧通报荣禄,要将康有为一伙人一网成擒。
康有为事先逃亡,在海外骗钱为生,编了很多的政治斗争故事(还搞出一张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骗取赞助,在海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度过了一生。
时人嘲讽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