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漠北势力为何屡次被剿灭后又能复苏? 第1页

  

user avatar   xu-cheng-8-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知道,所谓的漠北势力、草原势力,并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不是“老天已经决定了,由你来游牧”你就去游牧的。游牧民族的核心在于“游牧”,而不是“民族”,不把这一点放在心里你是没有办法理解游牧民族的行动逻辑的,只能粗浅地认为草原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

那么草原势力、游牧民族的实质是什么呢?是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由什么决定?一方面由气候和地理因素决定;另一方面则由工具决定。

那么是什么样的气候和地理因素、什么样的工具决定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呢?这些因素又是怎样影响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呢?

这是一张中国气候分布图,

广义的游牧生活方式主要分布在12(温带草原气候)、13(温带荒漠草原气候)、14(温带高山气候),而更恶劣的15(暖温带荒漠气候)、16(高原高山寒带气候)、17(高原高山寒温带气候)则已经处于了游牧生活区的边缘。

这些气候带的特点是:

1. 年平均温度低;
2. 年降水量稀少
3. 冬季长
4. 风雪等自然灾害多
5. 土壤稀薄、土壤养分低

这些气候特点决定,这些区域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是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农业的生产生活方式无法在这些区域广泛分布(可能有零星分布)。

实际上,在3000年前的暖期中,这些区域降水量和气温都比今天更适宜耕种,所以当时在这些区域也出现了不少发展程度不低的农耕或半农半畜文化区,如齐家文化、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李家崖文化等。而随着商周之际北方干冷加剧,这些文化或萎缩、或内迁,还有一些在艰难中“等待”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就是第二个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

在过去往往认为,游牧是比农业更加落后的生产方式,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证实,游牧对于技术积累的要求是极高的。这些技术积累包括:

1. 马的驯化,没有马则难以驱使大群牧群长距离移动
2. 车轮的使用,没有车轮则无法搬运生产工具和帐篷
3. 奶制品的使用,没有成熟的奶制品加工,则游牧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吃肉?你一群羊够一家人吃多久?
4. 游牧经济牲畜的驯化。人类最早驯化的牲畜是猪和狗,猪不能纯草食且不爱移动,狗只能拿来打猎不能指望产出。只有提供奶、毛料、粪便和肉的牛、牦牛、山羊、绵羊、骆驼得到驯化之后,才可能实施游牧生产方式;
5. 以上四点完全磨合。

在以上的技术积累通过自主积累或外来传入之后,中国草原地带的游牧生活才能够真正开始。

典型的游牧生活是这样的:

牧人成小家庭或者多个家庭组成牧团,骑着马,赶着由山羊和绵羊(山羊在前,绵羊在后,如果没有好动的山羊走在前面,则绵羊不爱移动)组成的畜群,牛拉着载着女人、帐篷和生产工具的车随着移动。

全天大部分时间,牧人都不会闲着,先把山羊绵羊赶到草场上吃草,再把马赶到更远的牧场上吃草,因为马只吃叶子不吃根茎,而羊则啥都吃。其他时间是挤奶和制作乳酪的时间。在春季的话,还要给母畜接生;秋季则需要收割、晾晒干草以备冬天之需。有时候会在山前平地播种一些谷物(但是并不指望有多少收获,也不会耕耘)。

夏季,游牧人主要选择接近水源的夏季牧场,在入秋之前,将牲畜赶到向阳背风的球季牧场,不能赶太早,不然冬天到来之前牧草吃完了就直接GG。

冬季,将畜群赶到山谷或者山背的冬季牧场,搭建窝棚猫冬。

春季到来的时候再缓慢地将羸弱的牲畜赶到春季牧场去,这一步非常看运气,如果突然降温降雪很可能遭受极大损失。

有时候过不下去了就骑上马往南劫掠费拉不堪的农耕民族,也就是汉人边民,打得过就盆满钵满,打不过就风紧扯呼,跑不过就咖喱给给。

这就是草原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你不能发展农耕的生活方式,植根于生活方式上的“文化”和“社会组织”更是无从谈起,否则大自然会焦作人。

所以说,为什么消灭不了漠北势力,因为你哪怕消灭了这些游牧民族,很快由其他地方来的人们填满(包括汉人),他们又会深入草原,在草原的气候和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要想在草原活下来就必须捡起武德,成为腥臊的游牧民族,与费拉民族长期共存。题干中所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再游牧化”而已。

所以说,决定游牧农耕的并不是什么劳什子血统和文化,而是生产方式。

望采纳。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军队的高度组织性和对自我组织的维系是矛盾的。

一支强大的军队,必然具备高度的组织性。这也就意味着,这支军队是所有部门之中缩减资源难度最低的一个部门。而当国防压力重新降临,需要重新把被各部门挤占的资源再投向军队时,往往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 。。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一个前提就错了,因为在漠北那种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的环境下,不但以中原为主的古典帝国做不到对其完全控制,就连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建立的强大政权也做不到。

深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部族很容易被击败,很容易屈服于强权,但在近代以前,根本找不到任何有效方法将其组织起来牢固地掌握在政府控制下。而中原政权对基层的完全控制,是郡县制。郡县制首先在漠北是根本无法开展的,农耕地区的居民一般都安土重迁,视自己祖辈生活的土地为根本,很容易被组织起来完全为政府掌控。而漠北的游牧民族,也非常容易迁徙,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他们都能无障碍地离开“祖辈土地”,去开辟新的草场。

举个例子的话,郡县制下,中央需要税收,指定一个时间上缴,如果某地抗税不交,中央能在最快时间内知晓,然后国家暴力组织——军队,会马上赶到当地镇压。而农耕作物的收成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为了能生存下去,保持土地耕种,屈服中央是最优选择。而粮食也可以储存,即便市场经济落后,中央也能靠实物税收保持经济优势。

而在游牧民族中,如果中央需要税收,怎么办?说实话毫无办法,一直到清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照抄中原制度,嗯,让当地居民上缴税收,那么如果当地游牧部落忽然发现了新的草场,一溜烟跑了,怎么办?中央只能再提高成本,搜寻这个部落。那么好了,搜寻到了,迫于中央的军事压力,当地部落选择上税了,可上什么税呢?游牧部落的产出,只有畜牧产品,要么就是牛羊肉类要么就是皮毛。在古代,肉类是无法大规模储存的。皮毛,皮毛你储存有啥用啊,即便是储存皮毛去搞贸易,又要增加贸易的人力成本,但即便如此,古代对游牧民族的税收也一般都是皮毛,没办法啊。

那么可能有些人就问了,既然肉类无法储存,收取皮毛又价值不大无法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经济优势,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收取活的牲畜呢?嗯,天真了。活的牲畜是需要人放养的,伺候牲畜也是需要人力成本的。你让各部落给你上缴一大堆牛羊,你就需要更多的人去伺候这些牛羊,这还不如不收税,把人力成本都摊到各部落呢。

所以说,古代的游牧强权,在如何保持中央对各部落的经济优势上,一直是个死胡同。即便是死胡同,也得探索啊,所以在探索下,古代游牧强权就有了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解决方案,就是抢劫。对,抢劫,既然都混成了游牧强权,那么军事实力肯定是很强的,那么就只能以战养战。顺便把人力成本摊到各部落,我也不要求各部落给我经济类的税收了,我就只要求各部落给我象征性的贡品(不值钱都行),但必须给我承担人力成本,给我出人,打杂啊当炮灰啊都行。然后跟着我去抢劫,抢劫的大头归我,小头归各部落。

这种方案,建立在游牧强权首领的军事能力上和运气上,对……运气。为什么是运气呢,因为战争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具备,才能做到百战百胜的。而为了维持中央的经济优势,游牧强权就被迫需要去打许多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战争,这就是撞大运了。有时候就算胜利了,都可能得不偿失,所以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第二种方案就有了,那就是和中原朝廷达成协议,领压岁钱。也就是古代所谓的“岁币”“岁赐”。游牧强权的中央为了维持对地方的经济优势,就必须常抢劫,而抢劫的最优对象,往往就是中原朝廷的边塞地区。可是这个抢劫,对游牧强权来说是高风险的撞大运。对中原朝廷来说,是非常闹心非常恶心的骚扰。所以如果双方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而中原王朝又无法有效击溃游牧强权的主力部队的话,那么这样互相敌对对谁都不好。于游牧强权而言,攻不破坚固的城池,抢劫收入可能会入不敷出。于中原王朝来说,长期边境的不宁,会对王朝的权威带来损害。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游牧强权许诺不抢劫,中原王朝许诺每年给游牧强权送一笔压岁钱,这就是“岁币”,再升级一下,搞贸易互市,游牧强权的中央垄断和中原的贸易,可谓皆大欢喜。

然而,这种方案,对游牧强权来说,也是隐患。为什么是隐患呢,因为有几个细节:

1、中原王朝会想当然地认为,游牧强权的内部也是整齐划一的。所以游牧强权的可汗许诺不抢劫了,但是那些名义上臣服可汗的各部落首领,不一定会听话。但这对中原王朝来说,这就是不守信用,这样即便游牧强权的可汗心怀和平,中原王朝也不会真的给他们和平。

2、中原王朝会以压岁钱,干涉游牧强权的稳定。如果中原王朝发现,唉,原来可汗就是个盟主,其他人不一定完全听可汗的。那么中原王朝就会选择找一个其他的草原猛男,给他一定的经济支持,让游牧政权长期陷于内战之中。

所以说,单纯的压岁钱,其实主动权都掌握在中原王朝身上,如果把游牧强权中亚的经济优势全依靠在中原王朝的压岁钱、最大化和中原贸易的垄断地位上,那么就会落得东汉时代的匈奴、唐代的回鹘、明代的顺义王政权(俺答的土默特汗国)这种下场。


最后,就是第三种方案了,那就是我也种地。作为游牧强权,既然不能只靠抢劫这种撞大运的赌博,也不能单纯地以为靠领压岁钱就能当老大,那么为什么我不能学中原王朝,也种地种出自己的经济优势呢?

那么完全可以,只不过,漠北的环境是不能种地的。那么去哪儿种地呢,就有两种选择了,一是西域,二是漠南和中原的边缘区域。如果掌握了这些种地的区域了,我只需要漠北的各部落给我提供人力资源就行了,我不要漠北的经济。我也压根就看不上中原王朝给我的那点压岁钱了,我可以在中原的边缘区域,让中原人按照中原的方式给我上税。我也可以在西域,让西域人给我上税。

这招最厉害了,去西域种地,就是鼎盛期的匈奴和突厥的做法。在中原的边缘种地,就是辽朝的做法。

鼎盛期的匈奴,能和处于上升期的汉朝对刚。鼎盛期的突厥,甚至能反和亲中原王朝,让突厥的公主去和亲中原的皇帝。而辽朝,更不用多说了,辽朝的存在,让宋朝这个其实很强很不错的王朝一直是被国人往死里损的对象。

当然,这第三种方案,中原王朝也有破解对策。那就是漠北可以不论,漠南一定要渗透,严防游牧民族控制华北边境城市。对于西域,重视程度更高于漠北。唐朝丢失漠北之后,就能很快认可后突厥和回鹘,但对于西域则一直在争取。就算到了现代,新中国即便缺失漠北,依然有漠南和西域。


那么我们从上面就能看得出,诞生并维持一个游牧强权,是多么困难。游牧强权的中央,如果不能控制西域,不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岁币,就无法维系对各部落的经济优势。很容易被新的强权取代,新的强权也往往会陷入这个死循环。

匈奴稍微遇到了天灾,中央经济优势受损,换来的立马就是丁零、坚昆、鲜卑等民族的叛乱。

突厥从建立一直到消亡,铁勒各部就没服过,一直抗争反叛突厥的统治。

就连短期内将漠北各部拧成一股绳的蒙元,在之后亦是内乱频频,元朝的用兵重点也常在漠北。

同理,连自己人都无法有效治理自己的土地,那么中原王朝能对此有什么能耐吗?毫无办法嘛。

汉朝消灭北匈奴后,是任由鲜卑发展,实际上就是压根没有管理漠北的一点办法。

唐朝灭薛延陀后,在漠北设置各路都督,可实际上漠北是由新强权回纥人控制的,唐朝能做的,就只能是派遣管理监视回纥人。譬如回纥首领吐迷度死后,乌纥和婆闰争位,唐朝官吏元礼臣是没办法踢开回纥人自己管理各部落的,只能是杀死反唐的乌纥,扶立亲唐的婆闰。

而清朝能完全解决漠北问题,是因为战争已经进入了新的热兵器时代了,更加依赖经济了,漠北这种环境恶劣经济效益低下的地方,即便人民再吃苦能干骁勇善战,在热兵器时代毫无用处了。甚至于哲布丹尊巴叛变,搞外蒙古独立,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动,弄得幕后策划者俄罗斯人憋不住了自己派兵逼着外蒙独立的。


所以说,古代为什么中原王朝曾经多次击败漠北的游牧势力,可为什么漠北势力常会“复苏”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原王朝只能做到击败他们后撤离,对该如何管理漠北这种地方,古代的中原王朝束手无策,也没有地方去学。为什么没地方去学呢,因为漠北的土著强权也长期解决不了该如何管理漠北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而漠北政权如果有幸征服中原,那多简单,直接照抄中原变身中原王朝就是了。然而,新的漠北强权也就诞生了。忽必烈想称帝呢,阿里不哥就在漠北称汗了,阿里不哥完了,乃颜又来了。元顺帝逃回漠北觉得舒坦了,这倒好,更乱的部落混战还等着来招待元顺帝的子孙呢。




  

相关话题

  端平入洛是不是找死行为? 
  忽必烈的元军为何东征日本接连失败? 
  如何比较成吉思汗和朱元璋?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之人,为何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 
  历史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有没有同时出现过? 
  为什么说钓鱼城拯救了了半个世界? 
  明朝皇帝为什么不能做蒙古大汗? 
  为什么明朝打得过蒙古却打不过满族? 
  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卡尔梅克人是如何在沙俄保持藏传佛教信仰的? 
  南宋有不被蒙古灭掉的可能吗? 

前一个讨论
西周时期晋南地区是怎样的文化面貌和政治格局?
下一个讨论
现在有很多铁路小站都停办客运了,那么在这些车站里工作的铁路员工平时怎么上下班?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