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事实上,民科是国内媒体人给某些人戴的帽子,国外一般是称为业余人员或爱好者,如果认为国外的这些爱好者所做的成果中被接纳的也属于楼主所定义的范畴的话,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伽罗佤的群论,巴尔末的光谱学,再比如费马的猜想。
我很意外竟然没人提到我觉得这问题我能想到的唯一适用的答案,也是就在当下的例子——中本聪与比特币。
首先,对不了解比特币和中本聪的人简单介绍一下。
中本聪,即Satoshi Nakamoto是个化名,他一开始只是一个进入密码学爱好者的匿名邮件群组的新人,这个群组的人自称“cypherpunk”,即密码朋克。这个群组中基本上是一群热衷于采用密码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群人基本上各个来头都不简单,有大公司的科研人员,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知名密码学家等等,但是其中也不乏单纯的没有过硬技术和学术背景的密码学爱好者,或者说是民科,其中就包括中本聪。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讨论话题,就是如何摆脱政府和大公司的控制,发明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这样的尝试最著名的就是Ecash,此外,还有b-money,hashcash等,而这几个东西的发明人也都在这个群组里。
中本聪在混迹这个群体一段时间之后,于2008年在组群中发表了著名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一文。
这个在现在被认为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而被封为区块链的《圣经》的文章在这里:
而他的中译本我也贴上来,大家可以去看看:
https://www. 8btc.com/wiki/bitcoin-a -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
————————————————————————
在这篇文章中,中本聪描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系统以及实现它的密码学细节。
然而,如果你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再去看这篇文章,你肯定会皱起眉头,“民科”两个字脱口而出。
很少的引用,没有对于背景和之前工作的介绍,甚至没有提到之前最成功的电子货币系统ecash。没有对于模型的定义,没有定理,没有证明,没有实验数据,没有伪代码,变量的定义和公式的书写都很不规范,用词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其中,最有趣的是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在说什么呢?就是中本聪给出了比特币的安全性的公式,接下来,他给出了一段计算这个公式的C语言代码,然后把不同的值带进去算了一下,把结果全都列了出来来说明这个系统的安全性。
这种用计算结果进行证明的手法,依稀让我想到了用计算器算调和级数的某位。
当然,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知道这篇文章里面写的东西是没什么错误的。但是对于不清楚背景的人来说,这篇文章用很粗糙和不严谨的语言和大量的细节描述了一个作者心中的货币系统,却没有告诉读者它为什么能工作,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和之前的系统究竟不同点在哪里。同时,没有具体的实现和数据可以证明这个系统确实工作,也没有证明这个系统的安全性。
————————————————————————————
于是,理所当然地,群组里没有多少人理他,即便是少数搭理他的人,基本上也都提出了或委婉或直接的质疑——很显然,大家觉得他是个民科,一个没有专业基础就妄图挑战这个学术界热点问题的民科。这个问题的state-of-the-art是ecash,作者是David Chaum,国际密码研究协会的发起人,会士。而ecash和当时所有的电子货币系统,都建立在“可信中心”的假设之上,而想要打破这个假设,则需要一个能在全网达成共识的算法,也就是拜占庭容错问题——
“你知道你的这个问题等价于拜占庭容错吗?你知道这个问题的难度么?你知道你等于是在说你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大网络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么?”
很多人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
拜占庭容错问题的提出者是Leslie Lamport,分布式系统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2013年的图灵奖获得者。而当时这个问题的state-of-the-art是PBFT,作者之一是Barbara Liskov,2008年的图灵奖获得者,而PBFT只能在很小的网络中运行。现在,中本聪说他独创了一种可以比肩图灵奖得主们的算法。
很显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篇白皮书提出的系统是正确的,不仅因为这篇白皮书看起来不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而且因为这篇文章通篇都没有提到拜占庭容错,更没有任何分布式系统领域论文惯用的范式(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容错算法,参照Paxos和PBFT,要远比这本白皮书看起来繁复得多)。即便少数人觉得这篇文章没有“那么”错,可能有一定价值,也基本都会认为这篇文章一定在实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总之应该不可能像中本聪通过上图计算的论证那样简单地就安全了。
唯一一个坚定不移相信中本聪和比特币的人是Hal Finney,密码学家,PGP算法的共同创造者之一。
————————————————————————————
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
中本聪和Hal Finney共同开发了第一版的比特币客户端,然后慢慢地有了用户,有了矿工,有了专门的ASIC矿机,然后,有了暴涨和暴跌,有了围绕着比特币的一个巨大的产业,也有了密码学界乃至整个计算机科学界现在最热门的新兴学术领域之一——区块链。
比特币被主流科学采用了吗?毫无疑问是的——在4-5年前,比特币的研究还仅限于很小的密码学圈子,比如Financial Crypto这种一直关注数字货币研究的会议。但逐渐地,随着一些重要论文,例如The Bitcoin Backbone Protoco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正式地将中本聪白皮书中的算法和拜占庭容错等价起来,比特币开始被接纳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并被逐渐认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区块链(这点在学术界仍有争议,因为一部分人仍旧认为区块链不是新东西,只是旧技术的结合)。目前,许多密码,信息安全和分布式系统,乃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会议都开始接收区块链论文,例如(CCS 2018: Program,去年信息安全顶会ccs上的区块链部分),同时,许多大学都开始开设区块链课程,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
————————————————————————————
这个故事放在这里估计会很有争议,因为估计上到题主下到所有回答都是讽刺民科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当下语境下的那种民科,不过可惜的是,在区块链这个领域中也充斥着民科,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下一个中本聪。
的确,以民科在当下语境中的定义来称呼中本聪,的确是不合适的。但要是以民科原本的定义来说,尽管中本聪现在的身份仍旧不明,但从这个白皮书来看,中本聪的的确确地又是不折不扣的民科(我之前对中本聪身份的猜测:你认为中本聪是谁?或者说是怎么样的人?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那么,是什么让中本聪不同于其他那些将民科这个词变成了贬义词的妄人呢?
又或者说,那些想要成为中本聪第二的人们,那些也许看了本文感觉备受鼓舞也想复制比特币的成功的民科们,你们需要做到那些事情呢?
1,学习
的确,比特币白皮书里完全没有拜占庭容错相关的部分。但是这并不代表中本聪不懂拜占庭容错——他一开始确实不懂,甚至说,他一开始甚至连密码学的东西都知之寥寥。但是,他并不是立刻就写出了比特币白皮书,而是在向群组中的人请教了很多他一开始不会的问题,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很多人的想法之后,才写出来的白皮书。才在后来他和别人的对话中你会发现,他对于拜占庭容错的理解,远超已经足以应付许多刁钻的问题了。
所以,能不能先承认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想法压在心底,虚心地去学习,是中本聪与“民科”的区别之一。
2,执行能力
说到执行力,似乎是偏执的民科们的长项,只看到民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害妄想在各种渠道散播自己的理论,却从来没见到那个民科说放弃。
然而,在把自己的理论落在实际上的时候,无论是数学的证明,物理的实验,以及工程类的机械乃至计算机程序,基本上没有那个民科能够有能力把他们的理论转化成现实。大到各类永动机,小到数学证明,很少有民科有超过高中水平的实现能力的。
反观中本聪,比特币的成功实际上可能只有1%要归功于一个没人相信的白皮书,而真正的原因,99%都是靠几乎没有出过安全问题运行了这么多年的比特币软件。虽然,这个软件很大程度得益于Hal Finney的帮助,但其中中本聪本人也是有基本的工程能力的。而且,其实能够打动Hal Finney的,也是这篇虽然不规范,让人乍看找不到重点,但是能够逻辑自洽而且足够清晰的白皮书。而这点,是大部分民科达不到的。
3,不求名利
最终,这点大概才是中本聪和其他民科的本质区别吧。
中本聪,性别不详,年龄不详,国籍不详,计算机和金融双料民科。2009年,发布比特币软件1.0版。比特币总量2100万,用去中心化记账制度,辅以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验证交易即可获得比特币,每四年产量减半,可拆分八位小数,最小单位聪。当年,比特币完成第一笔交易:一万比特币换一张披萨优惠券。2013年,比特币疯涨到8000元,银行家、炒股者纷纷嗤笑之,谓之曰庞氏骗局,郁金香泡沫等。到2018年初,比特币单价一度突破12万元,主流社会再也无法忽视其存在。
细细读来就会发现,马云前后两次所说的话,都是为了“继续压榨员工,却不用给予员工公平或者相当的报酬(剥削)”这个最终目的服务的。
像刘强东、雷军等人的言论也没有逃脱这个范畴。
刘强东:“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
雷军:“优秀的员工会主动工作到12点”。
剥削原指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财富的占有或垄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强制性地剥夺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财产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财产,也就是富人侵吞穷人的财产。现指使用[他人]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新华网、人民日报在4月11日就已经提出这种加班文化的不合理之处,相信很快就会介入。
个人觉得,马云、刘强东、雷军等人11日言论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我们这些工作者,而是政府这个裁判。
马云之所以在14日(今天)再发言,应该是没想到热议如此之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扰乱了他的原计划。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能赢得多大的胜利,就看我们的意愿有多强烈了。
原回答:
马云先生:
您好!
第一,您招大多数网友骂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不正确’的话题,而是出尔反尔。
2017年,马云先生您在韩国接受采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选择家庭。
我后悔终日忙工作,根本没时间陪陪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这样了。
到了今天,仅仅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您却是这样说的。
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所以我们感觉,您狠狠的欺骗了我们。
第二,“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
很抱歉,这个对我们来说,很关键。知法犯法这件事对我们真的很重要。至于这个“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不是画个饼就当真的傻子,您说出来谁信?您跟我们谈人生意义和奋斗方向,不如谈谈工资、加班费、福利这些实际的东西。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不仅仅只有工作,还有家庭。不仅仅只有奋斗,还有享受。
第三,“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
这是偷换概念,拉其他阶层的人下水,好把这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运动员、官员,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谢谢!
第四,“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很抱歉,因为996导致自己连照顾家人的时间都没有,这不仅让我们没有尊严,还让我们感到很失败甚至惭愧。一个连家庭都照顾不好的人,工作的成果再好也不能算得上成功。
第五,“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请您别跟我们谈理想,我们谈谈钱可好?
第六,“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 。”
看来马总您对‘剥削’这个词汇有误解啊,剥削可不止简单的指体力活,谢谢!
剥削原指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财富的占有或垄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强制性地剥夺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财产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财产,也就是富人侵吞穷人的财产。现指使用[他人]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第七,“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很抱歉,我觉得金钱比其他的东西更能带给我快乐,为了工资加班可以让我更持久。
第八,“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我如果有了钱,比您那些所谓的“理想、奋斗、人生意义”这些东西有实际作用多了。这些钱是我们应得的,凭什么要被您所谓的理想、意义之类的给剥削掉?
第九,“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是“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而不是“认真工作,快乐生活”?我觉得,生活比工作更重要。
归根结底,马云先生您说那么多,目的不过是想继续压榨员工,却不给予公平或者相当的报酬,继续实行剥削的工作制度而已。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