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东亚(中日韩)历史上有哪些只于某个特定时期存在的社会群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或建筑服饰风格? 第1页

  

user avatar   you-yu-gan-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宗亲和宗人府。

宗亲当然是很长了,打有皇帝的年头,宗亲就有了。顾名思义,宗亲,就是皇帝亲戚嘛,大舅二舅,二大爷二大妈,这都叫宗亲。比如相声里的硕二爷,就是道光皇帝的二大爷,出门系着一根黄金带,威风。

宗人府却很短,虽然明朝就有同名机构,但是到了清朝,才建立了真正的管辖皇室宗亲的宗人府。

宗令掌皇族属籍,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金黄带。旁支曰觉罗,系红带。革字者,系紫带。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宗室封爵十有二:曰和硕亲王,曰多罗郡王,曰多罗贝勒,曰固山贝子,曰奉恩镇国公,曰奉恩辅国公,曰不入八分镇国公,曰不入八分辅国公,曰镇国将军,曰辅国将军,曰奉国将军,曰奉恩将军。嫡子受封者二等:曰世子,曰长子。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夫爵以为差。公主之等二:曰固伦公主,曰和硕公主。格格之等五:曰郡主,曰县主,曰郡君,曰县君,曰乡君。不入五等曰宗女。额驸品级,各视公主、格格等级以为差。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宗正、宗人佐之。府丞掌校汉文册籍。左、右二司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谱牒,序录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堂主事掌清文奏稿。

当然,后来民国了,共和了,没有皇帝了,自然也就没有皇帝的二大爷了,都是公民了嘛。

这宗亲和宗人府,也就扫进历史垃圾桶了。


user avatar   luo-he-shen-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国新罗时期的鸭型器物 是新罗的一种宗教象征物

假装此处有图


user avatar   nryanne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归我的本职讲一讲南北朝时期的宗教贼军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儒家大族争相玄学化;现在讲究清静无为的道教出了孙·巴格达迪·恩这种反人类魔头;后世十八棍僧救唐王、追求来世福报的佛教自不能免俗,也在北朝冒出了宗教寇乱——此即是法庆主倡的“大乘贼”。

所谓法庆的 “大乘教 ”作乱 ,始发于北魏冀州,历 时三个月便被镇压:

(延昌四年 )六月,沙门法庆聚众反于冀州,杀阜城令,自称大乘……(九月 )甲寅,征北元遥破斩法庆及渠帅百馀人,传首京师。

一般而言,“大乘 ”是佛教术语,乃梵文的意 译。“大 ”相对“小 ”而言,“乘 ”则是运载工具 。声称根据这一部派的教义,便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渡至彼岸,成就佛果;并且远胜于此前的“小乘 ”(佛教 的原始部派 )。大乘佛教是在公元一 、二世纪间,由佛教大众部的一些支派在印度发展而成,嗣后又逐渐形成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三大系。这本是在中国、朝鲜半岛、 日本、越南等地广为流传的一个佛教派别,但是,法庆借用此名而创的“大乘教 ”,则除了频繁出现的佛教术语外,与真正的佛教几乎毫无相同之处 。

《魏书·元遥传》云:

时冀州沙门法庆既为祅幻,遂说勃海人李归伯,归伯合家从之,招率乡人,推法庆为主 。法庆 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 ”。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知识,唯以杀害为事。于是聚众杀阜城令,破勃海郡,杀害吏人。刺史萧宝夤遣兼长史崔伯驎讨之,败于煮枣城,伯驎战没。凶众遂盛,所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 焚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旧魔诏以遥为使持节、都督北征诸军事,帅步骑十万以讨之。法庆相率攻遥,遥并击破之。遥遣辅国将军张虬等率骑追掩,讨破,擒法庆并其妻尼惠晖等,斩之,传首京师。后擒归伯,戮于都市。

由此可知,此法庆类孙恩,不守佛门戒律,竟然热爱杀生。另外要注意,佛教徒在当时并不忌讳娶妻生子,所谓“六戒”实际上是在唐代才最终成熟。且其所传之教,务在残杀当时佛门,与后世佛系叛军截然相异,更加显露出与孙恩之乱的类似性。

唐长孺先生曾追溯法庆之信仰至道家 “害亲求道”说:道教经典《消冰经》载,老子要尹喜杀父母后始能学道;《造立天地记》载,老子打杀胡王之子及大量国民后,才使之降服而学道。这即是法庆“杀人得道 ”信仰的滥觞。

《消冰经》与 《造立天地记》,并为佛教流行后道教徒所伪造,当时道流于佛家教义本多谬解。大乘教以妖妄之说附会佛经,正与此气味相投。其饮人狂药, 使父子兄弟相杀害,殆即取尹喜害亲求道之说;而广行屠戮,则又与老子打杀国王七子及国人一分之类耳。

法庆作乱之初,部众为数不少:

封隆之,字祖裔……初,延昌中,道人法庆作乱冀方,自号 ‘大乘 ’,众五万馀,遣大都督元遥 及隆之擒获法庆,赐爵武城子 。

正是因为法庆部属众多,才在一开始打得萧宝夤束手无策,引来元遥的中央军。而北魏政府面对如此庞大的贼乱,镇压的力度也是异常酷烈,所杀戮的大乘教徒众,亦竟达数万:

(张彝之子 )始均,字子衡,端洁好学,才干有美于父……初,大乘贼起于冀、瀛之间,遣都督元遥讨平之,多所杀戮,积尸数万。始均以郎中为行台,忿军士以首级为功,令检集人首数千,一时焚爇,至于灰烬,用息侥幸,见者莫不伤心。及始均之死也,始末在烟炭之间,有焦烂之痛,论者或亦推咎焉。

虽然按照此处描述,魏军似乎全歼法庆部众。但我们知道魏收编《魏书》特色就是脏乱差,所有在另外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北魏政府恩威并施的一面:

(高允之孙)绰,字僧裕……延昌初,迁尚书右,参议 《壬子历》……其年秋,大乘贼起于冀州,都督元遥率众讨之,诏绰兼散骑常侍,持节,以白虎幡军前招慰。绰信著州里,降者相寻。

不管怎样,元遥大军讨平冀州之后,大乘贼好像就该平息了。但实际上,由于大乘贼作为一个宗教贼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又在当时牵涉甚广——从乡村妇孺到李伯归这种士家都倾力参与,所以最终演变成了迁延数年的多发性寇乱

谷楷,昌黎人, 濮阳公浑曾孙。稍迁奉车都尉。时沙门法庆反于冀州,虽大军讨破,而妖帅尚未枭除。诏楷诣冀州追捕,皆擒获之。

在此,谷楷所擒获的“妖帅”,并不是指法庆,而当指大乘乱党的诸小头目,因为法庆是被元遥麾 下的张虬所擒获 的 (见上引 《魏 书元遥传 》 )。所以,与谷楷交战者,应是法庆、李归伯等渠帅被捕后的大乘馀党。

法庆伏法一年半后:

(熙平)二年正月,大乘馀贼复相聚结,攻瀛州。刺史宇文福讨平之。

《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春正月……魏大乘馀贼复相聚,突入瀛州,刺史宇文福之子,员外散骑侍郎延帅奴客拒之。贼烧斋,延突火抱福出外,肌发皆焦,勒众苦战,贼遂散走,追讨,平之 。

宇文福本传记载如下:

宇文福,河南洛阳人。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世为拥部大人……熙平初,除镇北将军、瀛州刺史…… (其次子)延,字庆寿,体貌魁岸,眉目疏朗。永平中,释褐奉朝请,直后 、员外散骑常侍。以父老,诏听随侍在瀛州。 属大乘妖党突入州城,延率奴客战,死者数人,身被重创,贼乃小退,而纵火烧斋阁。福时在内,延突火而入,抱福出外,支体灼烂,发尽为烬。于是勒众与贼苦战,贼乃散走 。

由此可见,在法庆被擒获之后的一 、二年内,大乘教徒不仅未被完全镇压,并且还有较大规模的武装活动。而其活动范围则至少涉及冀州、瀛州诸地,对于政权 、社会的影响可谓不小 。

然而,后世奉道教之名行孙恩之事者有之,奉大乘之名行法庆之事者则无法庆及其所代表的大乘贼可谓是只在北魏存在的社会群体矣。(强行扣题)

萧衍对此表示:霍霍索虏棒棒哒(ฅ>ω<*ฅ)

【奉狗大乘】


user avatar   wang-zhe-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亚三国在古代封建社会都存在类似于印度种姓制度中的“不可接触者”——达利特,也就是所谓的“贱民”,一部分是扩张战争中敌方的俘虏;还有一部分是被划入贱籍。他们位于社会最底层,不能从事正当的行业,被强制安排在特定的区域居住,只能穿着特定的服饰,而且世代都是“贱民”,除非运气好,碰上什么起义,或是统治者大发慈悲,豁免“贱籍”,否则永远无法翻身。

中国

中国的类似族群有分布在福建两广一带的疍民、浙江一带的惰民、“船上九姓”、陕西的乐籍、北京的乐户、安徽的世仆等。

惰民相传是宋元时代罪人的后代,男性捕蛙卖汤,女的做媒婆、卖珠,兼带性服务。

“船上九姓”相传是元末明初,一些元军和陈友谅的部下投降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将他们划为贱民,不得登岸,只能在新安江上活动。

陕西的乐籍是明朝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家室被永乐帝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

安徽的世仆则是别人的奴隶,只要别人稍微看你不顺眼,人人都能殴打,不用背负法律责任。

岭南的“疍民”则有汉武帝征闽越国时,闽越国的臣子不愿归顺,又怕遭罪,而在船上生活。

包括古代的“倡优隶卒”、也是贱民。不能考科举。

清朝有一种刑罚,“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前朝的战俘和降军,被惩罚镇守边关。给披甲人做奴隶,其地位可想而知,也算是一种意义上的“贱民”了。

虽然清朝雍正皇帝宣布废除贱籍,但是正式废除还是要等到建国以后。


日本

日本存在着“部落民”「ぶらくみん」这个阶级,而且日本还请过印度的僧侣来建设种姓制度。(但和印度不同的是,日本的神道教神职人员是低种姓。)

部落民在古代有两种类型,「穢多」えた和「非人」ひにん

从事皮革业、屠宰业这类低贱的行业的人是穢多,乞丐游民战俘则是非人。

日本有一部分部落民是蒙元东征时期,被俘虏的蒙古军队中的汉人,他们无法回到中国,只能生活在日本。而他们只能从事低贱的行业,久而久之就成了贱民。

部落民这一词语来源于明治维新后。这些贱民们集聚在一起,就像部落一样,故称之为“部落民”。在幕末时期,幕府原本希望通过废除贱籍的方式让部落民加入幕府军,可最后幕府军失败了,只好作罢。而明治维新后,部落民受到了比之前更不公正的待遇。

部落民在日本是一大禁忌,堪比中国的XX团结。虽然表面上日本政府宣布废除对部落民的歧视,但实际上在民间依然有歧视他们的风气。好的大学、公司会调查你的出身,如果你是部落民,就绝不会收你。(他们有着心照不宣的共识,会调查你的出身,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

结婚也是,在日本有这么一个说法,“一旦和部落民结婚,血统就不纯正,你的血就被污染了,永生永世都是部落民,后代也永生永世都是部落民”。

由于部落民无法从事体面的工作,因此有不少部落民加入了黑社会。

而今日,日本的部落民有三百万人,约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3%。


朝鲜半岛

(此处是我查来的)

朝鲜半岛的贱民通常被称为“白丁”,是社会最底层。

而朝鲜奉行“从母法”,也就是说,你的父亲无论是什么阶级,只要你的母亲出身贱民,你就是贱民。

朝鲜的白丁不允许上税。因此在上世纪,反而是这些“白丁”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user avatar   yu-chen-tia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一个朝鲜半岛的来抛砖引玉,唐朝时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新罗坊】,也就是新罗王朝侨民的聚居地。其范围遍及唐朝关内、河南、河北、淮南、剑南、山南、江南七道,徐、泗、台、金、江、淄、登、青、兖、扬、池、宣、楚等17州以及京兆府和成都府。

新罗坊的居住成员身份十分复杂,包含在唐质子、留学生、僧人、商人、农民和军人。许多新罗人因为贫困而来唐朝求食,更有不少是作为奴隶被卖到唐朝,得到唐朝特赦后也不愿回国,从此留居。

荒民饥,抵浙东求食者一百七十人。——【三国史记 新罗宪德王8年】公元861年的记录。
新罗人张保皋、 郑年者 , 自其国来徐州 , 为军中小将……后保皋归新罗 , 谒其王 , 曰: 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全唐文】

日本僧人圆仁的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载,他在沿海许多地方都看到了人口稠密的新罗村。比如登州,当地的新罗寺院赤山法花院,“集会男女,昨日二百五十人,今日二百来人”,可见新罗人的繁盛。

根据立于唐昭宗光化四年(901年)牟平县无染院的碑刻所知,新罗人中有人依旧从事贸易为生:鸡林金清押衙,身在青社,货游鄞水,心向金田
说的就是一个叫金清的住在山东的新罗人常常前去浙江明州贸易。
【入唐求法巡礼记】更是写圆仁到达赤山村时,正巧有两只新罗“交关船”(贸易船)到达附近。圆仁也在书中记载了好比金子白,钦良晖,金珍这些留居唐朝却与日本贸易的新罗人。

中国沿海重要口岸都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新罗人侨居,乃至日本遣唐使前往唐朝或为了回国,都会聘请熟知汉语的新罗人作为翻译和请唐朝当地的新罗人引路。比如圆仁前来唐朝时,船上就有一个叫“金正南”的新罗人翻译。而唐文宗开成四年,日本遣唐使就在楚州雇佣“新罗人谙海路者六十余人,每船或七或六或五人”。

这些侨居唐朝的新罗人多数情况下唐朝都给与他们相当大的自治权,但受唐朝律令约束是必然的。就像上文提到的日本僧人圆仁,他在唐朝学习佛法9年中,就在新罗赤山法花院住了长达8个月零12天,甚至留居当地新罗村达1年零7个半月。圆仁在刚到达赤山村的时候,登州文登县就因为长达15天才得到新罗村申报圆仁等人到达而专门发文申斥。

会昌五年,圆仁再次到达赤山法花院的时候,本想在这里借宿的他发现这里已经因为唐朝的灭佛运动而被毁。可见新罗坊的诸多事务还是必须按照唐朝的律令来实行。

不过新罗侨民们在唐朝境内也保留着故国的风俗习惯,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记】就记录了赤山法花院按照新罗旧俗于每年八月十五举行的狂欢活动:

十五日,寺家设馎饨饼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中国正史,好比唐初所修【北史】也有新罗国内每到“八月十五日设乐,令官人射,赏以马、布”。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受唐朝新罗侨民八月十五狂欢的习俗影响,中秋节逐渐衍生了出来,在此聊备一说喽。


user avatar   zhangze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季居住在澳门的“倭奴”

自16世纪四十年代日葡通商开始,不少在战国大名混战中沦为战俘的日本人就被自己同胞作为商品卖给“南蛮人”,换来枪炮、丝绸。其中很多日本奴隶的最终落脚点是新开埠不久的澳门港。这些奴隶中的女人被当地的独身葡人娶为妻子,武艺高超的男人则作为主人的护卫存在,其中不少人皈依了天主教,这些日本人被明人呼作“倭奴”。根据明朝方面的估计,万历年间居留澳门的“倭奴”数量多达两千至三千人。日本奴隶贸易的猖獗引起了耶稣会和葡萄牙政府的重视,葡国政府和耶稣会曾多次下令停止在日奴隶贸易,违者严惩,但由于葡人的对奴隶的旺盛需求和日本人的热情推销,最后都不了了之。

明代地理志《东夷图说》中的佛朗机(葡萄牙)人形象。《东夷图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较精确描绘欧洲人图像的书籍


视倭如虎的明廷当然也不会让这么多日本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达。两广总督张鸣冈就指出“粤东之有澳夷,犹疽之在背也。澳之有倭奴,犹虎之傅翼也。”于是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起,明朝广东当局就对澳门倭奴开展了大规模的驱逐行动,约有123名“倭奴”被驱逐出境。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二月,海道俞安性订立《海道禁约》,约束在澳葡人的行动,其中第一条就规定“禁蓄养倭奴”。但由于当地葡人阳奉阴违,加之不久后辽东局势的紧张,明廷已无暇顾及,反而需要葡人的枪炮和军事顾问助力,所以也就撒手不管了。

江户幕府厉行禁教后,不少日本基督徒跑到澳门避难,使当地“倭奴”数量一度不减反增。1642 年(崇祯十五年),当勃拉艮萨公爵继位为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的消息传到澳门时,当地日本人还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但这些和故土断绝联系的日本人没能坚守自己的文化,最后还是被当地葡人和华人同化,如樱花一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在故纸堆和澳门教堂的墓碑中感受他们的存在

崇祯年间来华英国人芒迪描绘的佩刀澳门日本人形象。在澳日本人的英勇好斗给葡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语中的“剑(katana)”一词因此进入葡萄牙语,,并由此衍生出catanhada这个词,意为“剑劈”。
芒迪笔下身穿日式外套的澳门中国贵妇。日本的衣装、艺术品在当时风靡了整个澳门。



除了澳门,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的东南亚也存在着大量日本人聚居的社区,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由于德川幕府严厉的闭关政策,这些一度繁盛的日本人町成了无源之水,最后都渐渐消失了,他们留下的空白被潮水般涌来的欧洲人、印度人还有华人占据。


参考资料:《明季澳门“倭奴”辨析》

《明季寓居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及广东政府的管治与防范》

《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 《东夷图像》》




  

相关话题

  明為何沒有吸取秦亡的教訓,提防宦官和权臣? 
  为什么小粉红总是要求每个普通日本人都必须精通历史? 
  为什么当年日本会赌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 
  黄宗羲、顾炎武晚年有没有剃发? 
  苏联为什么没能扶持一个日本政权? 
  朱德是不是解放军的灵魂?为什么? 
  日本神话中八岐大蛇原型是蟒蛇,还是某种毒蛇? 
  陈世美的原型是清官吗 ? 
  二战时候出现了哪些逆天的黑科技? 
  备考一年多,N1还是考的一塌糊涂,可不可以拜托大佬帮我分析分析,并且提出改进建议或是备考计划? 

前一个讨论
安纳托利亚的亚美尼亚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突厥化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君士坦丁堡修在博斯普鲁斯边而不是达达尼尔海峡边?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