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伊豆的舞女》为什么结局要那样写?而不以喜剧结尾呢?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伊豆的舞女》结尾那样写,不是川端康成特意决定的。

因为小说所写就是他真实经历,并无虚构(只有省略)。他只是如实写来:

「伊豆の踊子」はすべて書いた通りであつた。事実そのままで虚構はない。あるとすれば省略だけである〉とし

——〈私の旅の小説の幼い出発点である〉


至于喜剧结尾……小说结尾不就是喜剧结尾吗?

要不然,怎么才算喜剧结尾呢?男主角也一起当个流浪艺人,或者娶那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回家吗?

小说结尾两段,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

“处于美好的空虚心境里”、“甜蜜的愉快”?


川端康成自己一岁七个月没了爸爸,两岁七个月没了妈妈,七岁没了祖母,十岁没了姐姐,十五岁没了爷爷,自小孤独

1917年入学,极孤僻,一年后秋天独自出发,没告诉任何人就去伊豆旅行了8天。“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

路上遇到了一群旅行艺人。其中有舞女达美。

旅行结束后,他还和舞者通信。

1919年他写了处女作小说《千代》,里面提到了舞者达美。

七年后发表《伊豆的舞女》。

因为是事实经历,所以小说剧情没那么跌宕起伏,但情绪却很明白。

实际上,情绪和感觉,才是这个小说的核心。


开场就说道路曲折,将到山顶时,阵雨突来

第一段提到了一个中风的老爷子。周遭环境寒冷灰暗。相形之下,巡回艺人们是温暖的。

于是“我”告别老太太,追巡回艺人去了。

这里的一个细节:

“走进黑暗的隧道,冰冷的水滴纷纷地落下来。前面,通往南伊豆的出口微微露出了亮光。”


日本文艺作品里“隧道”这个意象,众所周知的暧昧。川端康成自己在《雪国》里也写过隧道,村上春树不止一篇小说里要穿越隧道去到彼侧世界,看过《千与千寻》的诸位,一定记得那个隧道。


过了隧道后,“我”追上了艺人们,开始一段好旅程。之后一段便是主动和艺人们结伴聊天,晚间睡下,

听着鼓声,看月光如洗。

当时的描写很明白:

“雨停了,月亮现出来。被雨水冲洗过的秋夜,爽朗而明亮。”

到小说第三章,天气就完全放晴了,万里无云。

比起开头独行的寒风阵雨,心情显然大不一样。


有一段剧情,许多人都觉得暧昧,那便是“我”洗澡时,看到了薰子的身体。

但这段的意味很有意思:如果有暧昧恋情,看到心爱之人的身体,该是什么反应呢?可是小说里“我”第一反应却是:她还是个孩子呢——在这里,薰子并不是个成熟女性。

于是主角笑个不停,头脑清澄如洗。

他与薰子之间,并没有情欲;说薰子是一个少女天使,并不为过。

薰子并不负责成为“我”的爱侣,她起的作用,是治愈。


小说最关键的剧情,是这一段。

“我”听见舞女一行人讨论:

“那是个好人呢。”

“是啊,人倒是很好。”

“真正是个好人。为人真好。”

于是“我”觉得:

这句话听来单纯而又爽快,是幼稚地顺口流露出感情的声音。我自己也能天真地感到我是一个好人了。我心情愉快地抬起眼来眺望着爽朗的群山。眼睑里微微觉得痛。我这个二十岁的人,一再严肃地反省到自己由于孤儿根性养成的怪脾气,我正因为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感,这才走上到伊豆的旅程。因此,听见有人从社会的一般意义说我是个好人,真是说不出地感谢

如上所述,川端康成是个孤僻惯了的人。独自旅行,寒雨曲折。

旅途上遇到这些艺人,尤其是那个天真无邪的舞女,看她们也辛苦,还被纸商看不起,但坚强淳朴地过来,而且还说他是个好人,他也觉得,自己的心态开了。

小说结尾,大家各走各路。但“我”已经不像开头那么阴郁了,也能承当托付,把一个老太太送回家了。


结尾在船上,被人问起是不是不幸时,“我”也能极坦率地说:“不,刚刚和人告别。”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

之后接受了别人给自己的紫菜饭卷,以及:

“我好像忘记了这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起紫菜饭卷就吃起来,然后裹着少年的学生斗篷睡下去。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对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我想明天清早带那老婆婆到上野车站给她买票去水户,也是极其应当的。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了。船舱的灯光熄灭了。船上载运的生鱼和潮水的气味越来越浓。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暖着我,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更像是,此前经历了死亡阴影、孤独阴郁、独自旅行的“我”,经历过寒雨,穿过隧道,去到晴朗的另一面,与这些热情淳朴辛苦却又坚强的艺人们同行后,目睹了天真无邪的姿态,找到了“生”的那一面。

不妨说,是“我”,实际上也是川端康成自己,与世界和解了;能够坦率地、自然地、悲欣交集地面对周围的一切了,能重新接受人的托付,觉得一切都融为一体,不再疏离了。


这更像是一个走出来,扫除阴霾的故事,而非溺下去的悲伤故事。

将这个读成悲剧,那才真是大大误会了。




  

相关话题

  如果路遥还在世,他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如何看待郑渊洁称部分作协作家「虚伪、不具备写作才华、沽名钓誉且不择手段」? 
  如何评价乔治·奥威尔《1984》? 
  学习文学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倚天屠龙记》冰火岛的真实位置最有可能是哪里?真实景象是怎样的? 
  如果曹雪芹写《三国演义》会怎样? 
  为什么「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感人? 
  为什么ACGN作品中(尤其是日系),姐姐系角色以暧昧言辞、动作挑逗、捉弄男性,会被认为是喜爱的表达? 
  有哪些最终被大众认可、并成为主流的错误翻译? 
  你听过或写过最棒的故事是哪一个?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拜登麻醉期间将总统权利移交给哈里斯?
下一个讨论
成年人的世界,哪里来的容易二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