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险人李邈《丞相亮卒上疏》中提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这里的【霍禹】,便是霍光的儿子。君子之德,一世而斩。海昏侯墓的考古研究,必然会牵出这一段宫廷往事,某位师兄曾戏称之,【今日汲冢】
夏侯玄《乐毅论》尚有“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之语。而不久后,便有那本著名的记载着“太甲杀伊尹”的《竹书纪年》腾空出世。用三家分晋、厚诬先贤等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方式,为司马家以晋代魏奠定了舆论基础。
其实诸葛亮现在的舆论待遇,何尝不是伊尹在晋初的待遇。
没有谋杀,今人就来制造一起,比如马上要登上荧幕的“严肃”的历史脑补学之费祎vs姜维。
我不知道,当一个国家的【汉大将军开府治事、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成乡侯】为敌国刺客所害后,一个国家有什么理由不去举国复仇、以护国体?……当然,後来的历史中也确实出了用栋梁名将首级去安边的混账事情。
我曾经谈到过,关于“三国”,我最动容的时刻并不是那些波澜壮阔的刀光剑影,而是永嘉之乱神州陆沉,晋朝南渡的衣冠们,蜗居在孙权修筑的石头城内瑟瑟发抖,北方伫立的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琨,汉族人民最后的骨血在敬奉着武侯的精神救亡图存,所达到的空前团结。
就我个人而言,诸葛亮是应该归入伊尹和周公俦侣的,而霍光,可能和桓温更近一些。霍光,桓温,权臣之有节者矣,虽不若伊,吕,周,葛垂范之至公,亦一时之终始,克己复礼,于斯近道,或毒或药,在乱在治,都墮嗣绝,漢晋重光,尚飨。
负鼎干汤的伊尹,五返聘迎的伊尹,其实一个人心目中伊尹的样子,就是他自己最好的写照,从人品到学识,体现得淋漓尽致。毒或药,宜在害与治之间。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赵构秦桧有拥趸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常莽操懿能洗白的时代。是延州老爷们自顾自颂秦的时代,是鞑虏遗老们编啊编誉清的时代,是大运动能洗白、大拆迁无人管的时代。
一昧媚主的、祸国殃民的,胫毛不忍拔、闷声发大财的例子并不少。他们不是能臣,更不是权臣。尽是些奴才和民贼而已。
此语,堪赠予今世之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