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还是不扶,这是个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
困扰的原因在于这个网络时代,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有太多不一样的声音、不同的流派、各种专家,给出的并不是一致的答案。
我个人的看法是,扶与不扶,需要妈妈和爸爸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孩子的小胳膊小腿儿有力气吗?足够支撑他站起来吗?
孩子在哭吗?如果他哭,是因为希望妈妈注意他,还是真的他觉得很疼痛,需要妈妈的抱抱和抚慰?
我们不扶孩子,是希望能给他足够的空间来尝试探索这个世界和自己的能力极限;而我们扶起孩子,是希望让孩子知道,难也没关系,妈妈在这里。在你有足够的能力面对世界之前,妈妈都在这里。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只要父母可以克制好自己,不要小事化大,比如几个人一起扑上去夸张的扶起、惩罚地面、各种问候等等。那么扶与不扶,只看当下的情况自己做个决定就好。
并不是说我们扶一把孩子,这孩子将来肯定就缺乏自理能力了。也不是说我们不扶孩子,这孩子将来就一定性情孤僻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即便是因为一些失误造成一些伤痕和缺失,只要有爱的基础,都是可以弥补的回来的。
所以请年轻的妈妈不要紧张。十个月算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你的孩子小胳膊小腿儿都很有力量,他有能力不依靠你就自己爬起来。那就让他自己爬起来就好。如果他只是希望你关注他,眼泪涟涟地趴着看你,那你可以去他身边用眼睛和语言给他一些鼓励,叫他的名字,用手势引导,看看他是否可以自己站起来。如果他就是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自己站的程度,那么他摔了,不哭的话可以跟他玩儿,让他多爬。哭的话可以扶起来,抱一抱都没有问题的。特别想多说一句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能力站,妈妈不要着急训练。幼儿多爬,反而对大脑的发育更好。爬行要用到四肢的协调配合,对左右脑发育和整合极有益处。有一些孩子家长为了省事儿总让孩子坐着,到了月份了直接就学习站立和走路,就错失了爬行这个过程。
我想我们科学育儿的根本,还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发育发展成为一个情感和认知都健康完整的孩子。母亲跟孩子之间把握分寸的互动、陪伴和协助,会让孩子感觉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是爱的关系,人是可以信任的。这些情感的基础在幼儿期比能力的训练更重要。
----
新书《愈亲密, 愈伤害 》已在知乎电子书上架,欢迎大家指正 :-)
扶。大一点自己会走路了也扶。
养娃这两年,我摸索出的经验:向你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同事倒了你扶不扶?爱人倒了你的扶不扶?为什么孩子倒了却不能扶?
扶就扶了,不必夸张的安慰,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地不平”之类的理由。真摔疼了就安慰一下,正常的关心是不会惯坏孩子的。
不要把摔倒当成培养孩子“自立精神”的契机,你自然的对待这件事,孩子就不会觉得摔倒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