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认为戴老师这人起码够坦诚,比汪主席坦诚多了,爱什么,恨什么,表达得很清楚。
这样大家就能明白,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其次抛开立场不谈,他讲诗词的课还是可以的,可以做不爱文学的熊孩子的诗词启蒙科普,不过水平还远远达不到那个被他批判、侮辱、嘲笑的那个人的水平。别的不说,就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虽然水平不算高,但戴老师再活一百年也写不出来。
他写不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也写不出《寻乌调查》,他更写不出《矛盾论》、《实践论》。
戴老师更不可能对《土壤学》、《冶金学》感兴趣,戴老师不会真正关心地里为什么长庄稼,农民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是“大仁政、小仁政”,他只会调侃陶渊明“草盛豆苗稀”,抱怨“上山下乡”对不起他们“读书人”。
《选集》《文集》中的文章,戴老师一篇都写不出,不是他文笔不行、水平不够,而是那个人太强,比文科学问的话,当代活着的文科知识分子,无论是比诗词、比散文、比论文、比研究调查、比思维深度逻辑水平,绝大部分文科知识分子给他提鞋都不配。虽然当代文科知识分子一贯眼高于顶,把他当做敌人,骂他、踩他、把他贬低到泥土里,就因为他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就因为他说“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就因为他说“我劝同志们多读一点书,免得上了知识分子的当”。
再过20年,戴老师的名字大概没有人能记得,大概率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然而再过一千年,只要中华民族不灭,那个人的名字只会越来越闪耀。
不信你在知乎搞个投票,问一问到底谁最伟大?
前几天嫦娥五号去了月球,总工程师说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有一部分要永久保存在湖南,告慰他……你看,真正有家国情怀、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就没有不爱他的。
最后,就是戴老师这类人,我们不要过分苛责,他们年纪大了,三观早定,分辨是非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已经丧失,他不会去思考、去研究,到底是谁让人民受苦,到底是谁让人民解放?我们也无法说服他,大家鸡同鸭讲……时间是医治一切裂痕的良药。
我也能理解名人媒体吹捧他,戴老师的学生们维护他,“读书人联盟”嘛,高校“门生故旧”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理解。
所以,戴老师讲讲段子、赚赚钱、阴阳怪气,开心就好,毕竟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还能做什么?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永远有人说,地主的地是“自己”祖先“勤勤恳恳”打拼下来的。
正如有人说,资本家的钱都是靠自己“聪明才智获得”的。
正如英国人无视当年跑马圈地饿死的农民,美国人忙着赦免火鸡,乐呵呵过感恩节。
对“剥削”而来的财富念念不忘,说明/地主/这种东西,不可能自然消失的,只能靠暴力手段社会革命。因为地主们已经习惯了躺在农民血汗里敲骨吸髓,完全忘记了“剥削”的非正义性。只顾着叨叨,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了。不合法的财产如果也不可侵犯,世界更与正义可言。
这些人都忘了,土地本无主,人有生存权。如果在一个国家,大批穷人饿死,少数富人推杯换盏,富人便无合法性可言。这时,打土豪,分田地,是为天之定理,延续民族/人类之必然。没有推翻土地革命的胆子,故只能发发喜上加喜的牢骚。
衣冠匹夫,象牙里的地主思想。讲古人,却没有家国情怀。文章做的不错,纸面研究做的不错,只能勉强算个旧文人。
一天到晚喊『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结果给『喜上加喜』捧臭脚,也不知道有几个祖上不是土里刨食的。
『如何看待』:『喜上加喜』,反正往上翻家里都是地主。
不邀自来,
作为一个华中师范的老毕业生,老实说当时读书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位戴老师的存在,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头鱼都不去八号楼上课,所以无缘得听戴老师一课。
直到最近大头鱼在小破站找快乐的时候,才了解戴老师的存在,之后查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华师的,总的来说,大头鱼还是比较惊喜一个大学教授能放下身段去深情饱满的“演绎”教学。
毕竟确实一本正经的传授学问的时代,终究有点过时,对于现代的大众年轻人来说,学术知识的落地化,亲民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去思考的命题。
这点有老师愿意去突破格局,愿意放下身段去讲,大头鱼觉得这是难得可贵的事情,但有些事情,并非就可以改变的。
对于老师这个职业,大头鱼始终相信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传道授业是老师固有的要求,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要求,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德育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
大头鱼始终不能相信一个喜上加喜的人,会在教学中不带私货,虽说现今的社会言论是可以更多的包容,但这只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
老师不仅仅是普通大众一员,因其特殊职业意义,同样对自己言行要注意,肩负起言传身教的重要责任。
因此,想评价的话可能很短,岁月悠长,耗子尾汁。
其他的我不多说, 反正夸也好,贬低也罢,都有人支持,我就针对他的出名段子聊一聊。
原话:
“陶渊明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诗人,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的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
~~~
大家看了,哈哈大笑,但是我却一点笑不出来。
其实这才是一种常态,在那个没有农药化肥的年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才是一种日复日的生活,何况是在中国南方。
江西虽然雨水充足,但是地贫,雨水充足不只利于庄稼生长,也利草木生长。
在加上陶渊明隐居后的田,是新开辟的,新开的田即使在今天,前几年也是各种草木疯长。
我爷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到处开荒。有一个山上,总共开了几十亩地,烧了不少草木灰,以为会有很好的收获,但是到了收获的季节直接绝望了:结了两袋米!(不是夸张,这是我爷爷、我爸、我姑姑、我大伯、我二奶奶亲口告诉我的)后面不停地从村子里拉大粪去,连续三年收成才开始变好了。
最后:也许他知道这个道理,也许他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因为我看了他视频里的那种姿态,我对他印象一般。
再加上刚刚看到他说的那句:喜上加喜。现在我对他的印象直接掉入谷底。
求大家别怼我,我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健在,身体安康,祝各位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ps:人品和学识不挂钩,品德有区分方向
……
加补:内容我不想修改,因为我想要大家看到完整的,吸取我的教训,表达观点的时候尽量完整一点。
一、因为我表达的不完整,导致有些乎友以为,我认为陶渊明种的在同时代不错(此说法是错误的,我不认为陶渊明种的好,一个隐退的公务员,一个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人生的人,还有多少精力去种地)我只是不喜这个教授讲课时的那种态度。
二、我没有上纲上线,我没有上纲上线,我没有上纲上线!求求各位不要在说这个问题了,这里我说的喜上加喜的表达,只是我的一个情绪。至于前面的内容,我说的内容和上纲上线有什么关系嘛?我自己都没gei到这个点。
最后再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观点不同,很正常,保持理智不要轻易上头
1.“喜上加喜”
2.力挺方方
3.否定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与他所受到的优待相比,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只有低头吃肉,才有力气抬头骂人。而且对于互联网具有记忆这件事,完全没有感性认知。
某种程度上说,这就和某些写耽美文儿还老没事儿“作”出圈儿的人一样,在小圈子里享受一下承认和拥护挺好,自娱自乐嘛,非要在自己什么都不了解的领域作天作地,结果暴露出了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某种意义上讲,这恰恰是证明他读书不多,没有文化的体现。这就好像精通回字写法的孔乙己,可能在自己喜欢的方向很用功,但是对于其他的很多学科,就是无知。在现在这个急剧发展的信息社会,大家已经认识的很清楚了,哪怕再资深的教授,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随意放炮,那他就是个棒槌,专项知识不如感兴趣的普通网友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大方向上不了解工业文化,那就约等于没文化。
戴建业教授的视频确实引发了我对诗词的兴趣,这些视频作为通识课一类的内容也没什么毛病,至于所谓捞钱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些内容显然是大有受众的,也非常符合当今的传播需要,是相对稀缺的内容资源。有需求有供给,我看过的这些视频本身也没违反公序良俗,赚到钱是本事。
一、关于爱国本身
对于爱国,我觉得谈论有关爱国的各种话题时,一方面是要明确爱国的范围,一方面是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产生爱国这种情感。
爱国至少是一种对于自己所处国家的正面情感。
然后我们讨论后者,即为什么会爱国。
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一个概念的情感,往往要具体到某些现实存在的事物当中。那么对于一个国家的感情,我们可以具体到这个国家山川江河,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这个国家的政府,政府的政策,政府中的官员,以及这个国家中的亿万生民。
1)所以当我们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时,很多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爱国感,但有人听到“没有...就没有...”可能就未必了,因为这是基于自己国家所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一种对于自己国家的美好情感。几千年来不管经历多少兴衰更替,这些历史至少都是发生在这一片土地之上,只要是和这片土地有联系的人,能产生这种共情是自然而然的。
这是最广泛,但也是最薄弱的爱国之情。也可以把这种情感成为广义上的乡土之情。
这也是能产生爱国这种情感的基础,这都不是你生长的地方,还能有多少感情可言呢。
2)然后便是历史文化,比如古诗词。历史与文化都是在过去逐步出现和演变的。文化自不必说,历史也在一代代的记录中有所变化。因为历史与文化在当代的呈现必然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的。孔子笔削春秋,为尊者讳,这种事情历朝历代大都难免。
所以对历史的认同,对文化的赞美也可以是更进一层的爱国之情的来源,这种情感已经具有了一定政治性。
这是能产生具有政治含义的爱国情感的基础。
3)最后就到了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政府,政策,官员。这部分是直接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事物,一个人的生活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很可能会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下产生坚定的爱国之情。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受到了不好的影响,那么就要看
3.1)在这个人的认识下,政府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负有多少责任,以及对政府履行这部分责任的效果的评价
而一个人关于这方面的认知,与一个人的出身,现在所处的阶级,以及所持有的政治倾向强相关。
3.2)前面提到的两种爱国情感的强弱。
几方面原因综合下来,决定了一个人最终会具有爱国情感。其中3)是主要因素,但是3)既包含客观结果,也受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个体之间差异会很大。
所以会有一些所谓爱国不是爱党的言论,其实就是把3)单独剥离出来,将爱国这个词去政治化。但是对于真正生活在我们生长的地方的人来说,3)是最切实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剥离政治谈爱国,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
二、关于这个问题
然后来谈论关于这个问题的几个方面。
1)戴建业教授爱不爱国
1)对于戴建业教授来说,他1)2)两条无疑是具备的,至于3),这个年纪的人无疑是受到了一些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
2)我们在知乎评价戴建业教授爱不爱国
但是我们看到的戴建业教授终究只是互联网上的一角,我们所能评价的都是网络上的行为,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但是一个人的行为,是这个人在现实中经历各种事物后的表现,我们评价终究是片面的,这也是各种经常出现的所谓反转的原因。
偶然间发现的,虽然不知道戴建业老师现在怎么想,但肯定是真的。虽然他这条微博已经删了,但这条被转发的微博是有记录的,可以通过相关几人的微博找到这些记录。
河殇派
德才不兼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谁家没有遭受wg影响?我祖父是富农被当成地主打压分了田地,我爷爷作为第一批大学生被污蔑,遭受下乡。但是这不是成为恨国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