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的内容,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鲁迅借狂人之口,告诉你这世界赤裸裸的真相:所谓文化道德公义,也能吃人,而披着文化道德公义之类外衣的人吃人,在我们的历史中,比比皆是。
第一,肉体上的人吃人。如易牙烹子,如灾荒之年父母的易子而食,如二十四孝里面的割股奉亲…这种肉体的吃人你觉得可怕吗?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吃人都是有道德大义为支撑的,比如忠,孝…
小说举了徐锡麟的例子,这位刺杀恩铭的革命者被炒食心肝,你们猜是不是以正义之名?
明末袁崇焕被以通敌谋叛等罪名磔杀之时:“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吃人者天性残忍吗?恐怕未必,不过是恨其“通敌谋叛”而已,可是,崇祯帝很可能不过是中了清的反间计而已。
其实,吃人的又岂止是礼教岂止是儒家文化呢?鲁迅的作品了不起之处,正在于这种穿越时空让人战栗地透彻性。
第二,精神上的吃人。礼教文化之下,个体在精神上是萎缩的,人必须作为文化的顺从者而存在,这种威力比起暴力常常更可怕。
《祝福》里的祥林嫂为什么死?归根结底是因为嫁过两次被歧视,陷入无尽的精神痛苦。祥林嫂在肉体死去之前,精神上已经先死去了。鲁迅的作品中,写过太多形形色色的精神吃人了。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许在肉体上没有吃过人和被吃过,但在精神上呢?想想或许存在的某个被我们视为怪人的人吧…或者,想想当你不肯结婚,不肯生孩子,不肯做一份循规蹈矩的工作时所遇到的压力与非议吧。
从来如此,便对吗?很多人喜欢这句话,但我想提醒一下,这句话,我们首先要常常拿来问自己。我们固然常常在精神上被啄食,但摇身一变,我们也常常成为那个啄食别人的人。就像鲁迅小说里常写的那些看客,那些“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第三,做文化的反叛者是很难的。你会被视为狂人,疯子,异类,精神病,像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一样。
《狂人日记》的小序,大概是这部小说最悲哀也最鲁迅的地方: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你看,他的兄长不理解他,他的昔年好友不理解他,大家都觉得他不过是“荒唐”而已。
“荒唐”这个词,会唤起我们对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年轻时代的记忆,会让我们忍不住想问,那些“荒唐”真的只是“荒唐”吗?还是他们也曾昙花一现的反抗?也曾在生命力精神力最旺盛的岁月里试图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但我们最后都还是屈从于“从来如此”了。
第四,揭示了吃人真相的狂人最后的结局,仍然是“病愈”、“候补”。这真是让人无尽悲哀的故事。
尝试着写了点,欢迎讨论。
狂人日记(原文及其解读)
总纲:文中“吃人”的含义。
表层含义:国人野蛮地吃掉同类的肉体。
深层含义:封建专制本质上是在经济上压迫剥削人,在精神上桎梏人,压制人,从根本上磨灭掉人的生存希望。
序: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着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解读:
1、内容上:介绍狂人的现状——狂人已经完全回归正常社会,或者说,他在与之前反封建反礼教的自己做完全的“切割”(觉今是而昨非)。作者极悲凉地指出;狂人早就否定了自己以前的控诉,并且积极投身于这个“吃人”的社会,去谋求更高的“吃人”地位,他之前的清醒与救救孩子的呐喊,只是疯话,仅供医学研究耳,悲剧性和讽刺意义可见一斑。
2、形式上:众所周知,文言是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的代表性文字,所以文言文的序就象征这当时旧的社会文化秩序,而作为狂人思想武器的白话文自然也就带上了反对旧社会的色彩。狂人的复归正统,重现文言表述,正是象征了狂人的最终妥协,复归到吃人社会的现状。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一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解读:
1、内容上:写狂人的发病(本质上是狂人的觉醒),三十年来的生活都是麻木昏聩(推测狂人的年龄是三十多),而终于觉醒到“害怕”——被旧秩序视为异类的可怕,对遭到当权者走狗迫害的恐惧。
2、形式上:貌似逻辑混乱的疯言奠定了全文阴森恐怖的氛围,也有老师将月亮解读为希望,我觉得这个解读未免简单化,我以为很好的月亮是狂人内心的投射——他的内心亮堂了,他的人性复苏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解读:
1、内容上:狂人明白了赵贵翁怕自己的原因,是由于狂人对封建礼教的否定(踢古久先生陈年流水簿子),而这一套“传统”,又是“古久先生”们压制奴役民众的根本,他们必须对反抗者给予最严酷的打击,才能继续他们的“传统”;这里所谓的传统,主要来源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后来发展成“礼教”,即符合封建社会秩序要求的礼仪、伦理和教化。用一套繁琐而等级森严的纲常伦理(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人的行为和情感限制住,织进一张纵横交错的宗族、宗法关系大网中,让人不得越雷池半步,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日益丧失,所以,古久先生们施行的以礼教为根本的教化,只会令小孩子是非不分,自动维护传统礼教。
2、形式上:被旧秩序洗脑的人的神态描写,觉醒后的狂人的心理活动描摹得十分细致(诸如“我便从头冷到脚跟”之类的面对世人冷眼的痛苦与绝望),世人的可怖又可怜的嘴脸如在目前。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解读:
1、内容上:作者进一步借狂人之口,写出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者却反而帮着压迫者去压迫清醒的反抗者、拯救者(诸如“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这是最深沉的悲凉: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多次在作品里表现这种集体性的做了奴才还要维护主子的统治的可鄙与麻木,比如入选课文《药》,华家茶馆里那群茶客对为他们而死的夏瑜的轻贱与诬蔑,在他们眼里,夏瑜就是狂人,早就该杀。所以,狂人深刻地意识到冠冕堂皇的传统仁义道德,本质就是最卑劣的“吃人”行径,压制人性,压迫希望,自己的反传统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此段内容还涉及了徐锡麟事件和师爷文章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没有是非。
2、形式上:运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狂人对几千人中国历史的深刻体悟——人吃人,对人性的体悟——怯弱者做惯了奴隶,只会欺侮比自己更弱的弱者或者试图反抗者,对教育的体悟——翻云覆雨,维护体制。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一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一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解读:
1、内容上:写狂人的哥哥找大夫给狂人看病,狂人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亲人就是吃人的人。身处传统礼教中的人,没有一个不认为维护礼教是绝对正确的,而对抗礼教就活该被迫害。
2、形式上:借疯人的幻视、幻听传达真实的情境,指出礼教迫害人的下三滥勾当,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根植于国民性中,执迷不悟者甚众。作家描写荒诞中的真实,十分震撼人心。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糊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解读:
1、内容上:将对人的压制迫害具象为历史上种种直接吃人肉的事件,人相食,野蛮可鄙,无丝毫反省。
2、形式上:继续采用心理活动描写,写出吃人者野蛮肮脏的内心世界。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解读:
1、内容上:夜晚赵家的恶狗吠叫,象征封建主义的走狗们唯恐主子失势,拼命维护传统的凶狠狡猾的嘴脸。
2、形式上:从狂人的心理活动描写转而描写狂人的听觉,以景物描写来象征并渲染恐怖可鄙的社会现状。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一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解读:
1、内容上:再次写出压迫者对被压迫者的戕害不仅是肉体上,更多的是精神上,这种从外到内的戕害让有人性的狂人不寒而栗。而狂人也自觉到亲人的堕落麻木,这是首先该疗救的。
2、形式上:借狂人的心理活动写吃人的人就如财狼般凶横,是最野蛮的兽类,不再有基本人性,并发出疗救的呐喊。
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崭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解读:
1、内容上:写狂人的梦境——年轻人完全被传统洗脑,不以为吃人有什么不对,对于指出吃人不对的狂人充满仇恨。
2、形式上:对话描写、神态描写,写出年轻人早就被毒害,被洗脑,社会没有希望。狂人不断地反省着:为什么就因为这是习惯、这是传统,哪怕这个传统和习惯再可耻卑劣,都不能改变?“从来如此,便对吗?“的拷问,简单的一句话,却最简洁有力地表达出了“五.四”反传统的精神,是最响亮的一个变革的呼声。
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解读:
1、内容上: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永远是人人自危、没有幸福感的社会,但没有人有勇气去打破,去改变。
2、形式上:心理活动描写人人自危,对比手法写出对新的社会,人间有爱的社会的渴望。
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一舐一。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一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解读:
1、内容上:写狂人劝哥哥改过的话,写狂人对吃人社会的诅咒,写这个专制社会永远也改不了吃人本质的事实(比如哥哥听到减租就凶狠起来,徐锡麟和秋瑾的白白牺牲)。
2、形式上:对话描写,狂人的宣言,神态描写,吃人者的丑恶面目,还有景物描写凸显环境的阴森可怖。(“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以鲁迅之记忆力,不可能弄错易牙蒸儿子给齐桓公吃的事实,此处的讹误是配合狂人的思维混乱)
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一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一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妹一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解读:
1、内容上:可见《二十四孝》这本书留给鲁迅怎样可怕的记忆,借狂人回忆死去的妹妹,揭示所谓的封建孝道的丑恶、愚昧。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收录了一篇《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形式上:推想一个母亲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揭示封建伦理和所谓的孝道,让最良善的爱子女的母亲都没有了人性。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一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一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解读:
1、内容上:惊觉到无论有意无意,自己也是吃人者,所有人不是被吃,就是吃人者。(想想祥林嫂的悲剧,这么一个安分耐劳的女人,被封建宗族的代表——婆婆卖掉,被冷漠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鲁四老爷鄙视,被同样穷苦的奴仆代表——柳妈恐吓,在命运的打击中,在族权夫权的迫害里,在迷信思想的摧残下,走完悲惨的一生。连思想进步的“我”,也恐惧于她的追问,有限的同情也毫无意义,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哪一个不是吃祥林嫂的凶手?)
2、形式上:自我反省,自我归罪。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解读:
1、内容上:在绝望中开启对未来的希望,但与开头联系起来看,这个希望仍是无解——狂人变正常了,去追求升官发财(为了更好地吃人),日记里的都是疯话。所以现在没有狂人,大家都是正常人——都是即使吃了人,也不会吐,心安理得的人。
2、形式上:疑问中产生些微的希望,呼告式动宾短语深刻有力,发人深省,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分割线----------------
此回答作者享有著作权,转载请得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