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谈科学发展史,用的全都是唯心主义解释,张口就是希腊文化怎么样,秦汉文化怎么样,用最唯心的方法论解释最唯物的问题,属实魔幻。
就没几个人研究研究大西洋三角贸易带来的航海和战争需求,跟欧洲天文数学工业的发展谁先谁后,谁是因谁是果,好像欧洲人是先有了锤子再找钉子似的。
因为中国缺乏天然纯碱啊!
纯碱是制作玻璃的重要原料之一。
缺乏纯碱,就没法点玻璃的科技树。
玻璃制品不能平民化造成了科学发展的停滞。
没有玻璃器皿,就没有观察化学反应的容器,化学歇了,导致现代工业的门都没能打开。进而现代药物学也躺了,“老祖宗智慧结晶”才得以继续蓬勃发展。
没有玻璃试管,就没法发现气压的存在,物理歇了。
没有玻璃镜片,也就没有显微镜,无法发现细胞和微生物,医学、生物学都歇了。
然后没有望远镜,天文学歇了。
没有六分仪,远洋航海技能也歇了。
几大基础学科都挂科了,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宏不识星辰,微不晓细胞,这就就导致中国的科学发展乃至文明进程彻底被西方超越甩远。
1590年前后詹森第一个发明显微镜。
1608年荷兰的眼镜匠利帕希将两个透镜片装在筒里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首次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环形山。同年月又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一发现对于支持哥白尼“日心说”具有重大意义。
伽利略将他的新发现写成了《星界的报告》一书,在书中报告了他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新天象:月亮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完美无缺,木星有四颗卫星,它们绕木星而不是绕地球转动,银河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星界的报告》在知识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641年托里拆利利用1米长的试管和水银,发现了大气压的存在,进而发明了气压计,打开了现代物理的大门。
166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他的第一台显微镜。
1675年的一个雨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水滴中的单细胞有机体。
1688年他还用显微镜观察蝌蚪的尾巴发现了50多个血液循环,此外列文虎克还最早发现了红血球的存在,从而打开了现代医学的大门。
17世纪数十年内发明的六种宝贝仪器无疑产生了巨大效应推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些仪器是望远镜、显微镜、气泵、摆钟、温度计和气压计……它们每一种都使得过去不可想象的实验和测量工作成为现实。可除了摆钟以外,它们的先决条件全在于优质透明玻璃是否成为可用。
玻璃以它独特的形式延伸了眼睛这一人类感官的视野,为人类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由最初的充满杂质而阴翳不明到如今的晶莹透明,由最初的生活用品到如今的科学仪器、必不可少的材料,数千年的历史改变的不仅仅是玻璃的质地和用途,更是欧洲的文明。玻璃浸润下的欧洲文明由感性逐渐迈入理性。欧洲人选择了玻璃,玻璃影响着欧洲,二者早已融合在一起共同谱写人类今天的文明。
玻璃器皿对科学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纯碱的加入,使玻璃的原料石英砂的熔点从1750℃降到了800℃左右,极大的降低了玻璃生产及加工的难度,降低了玻璃文明的门槛,使得玻璃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了可能。
但是中国古代史上天然纯碱的产量极低,直到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制碱垄断,才真正的打开了中国的现代工业大门。
关于中西方的玻璃发展史,这有两篇文章阐述的非常到位:
而中国古代,因为陶土资源丰富,就点了瓷器技能,结果发展出了无与伦比的美食文化。
老天爷就是这么不公平!
感谢您收看并参与本人的第1000个知乎回答,欢迎大家浏览我的主页。我将在本回答评论区随机选出十个回复送出“大哥大姐新年好”祝福一份,敬请期待。(让你们见识一下知乎er能有多抠!)
中国人的聪明是那种群体的均值高的聪明,但是方差比较小,就是极端聪明和极端笨的人都很少。
主要是中国大一统太久,单一民族,基因混杂比较充分,同质化严重。
欧美那边一直没有统一,基因多样性比较好,智力方差大,极端聪明的人多,极端笨的也多。
搞现代科学更依赖个别极端聪明的个体,而不是均值聪明的群体。
但是没关系,科学的发展总会遇到瓶颈,需要探索开拓的东西不多了,需要学习运用的知识变多了,这时候就体现出均值较聪明的群体的有势了。
5000多年,我们祖先能存活壮大,发展到今天成为第一人口大国,自然是有些强大天赋特质的,如果样样都不行怎么可能混到今天。
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管理学。
只有科学,没有管理学也不行啊。
而且,中国在最短的时间里,非常高效的跟上了世界科学的发展,不断拥有原创工作。假以时日,不可想像啊!
根源在于高中物理教材把现代科学的产生讲得太轻松了,只看教材的人下来估计就记住左一句“不要迷信权威”,右一句“不要畏惧强权”,记性好点的可能还能记住“理想模型”和“假说-演绎法”,仿佛现代科学就这么点东西一样。
记住了后两句的人好歹还能好奇一下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接着去看看科学哲学,然后从李约瑟问题出发,顺着一些关于前人智慧的非常合理的怀疑找到科瓦雷和库恩,然后被埋进一堆基本相当于在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理解的文献里;而只记住了前两句的人就会变得开始在这种问题下面开始赢。
回答这问题至少相当于理清楚“现代科学是怎么产生的”,这涉及到无数的哲学政治学经济文化背景,从阿基米德的数学化信念的起源,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关于物理学与数学的论辩,到冲力学派的兴起,再到哥白尼到布鲁诺到笛卡尔到伽利略到牛顿……
每一步都不好走,简单的几何学与极端复杂的世界之间的区别如此明晰,相信天体与地上世界遵循一套规律看起来反倒毫无道理;在地上没有任何物体可以永恒地运动时提出惯性定律岂止是反直觉,简直是疯狂;逻辑作为万物本质的信念恰恰来自宗教性的起源,而不是什么后人总结出来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高中教材里的每一点理所当然都曾经是天才,是创举,是疯癫,是复杂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之下的事件,只有彻底地活在现代性的梦里的人才会把科学的诞生当成理所当然。
居然拿这东西来暴论,甚至在那充满信心地用它来否认中国古文明的智慧,就像现代科学是什么没有出现反倒更需要解释的东西一样……你们以为你们在轻贱谁的历史啊?
先反对一个回答:"有人说中国文化中没有科学?把墨子请出来打他的脸,“力,形之所以奋也”。用今天的话翻译过来,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个结论要比牛顿早了两千多年。"
墨子或许知道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但他不知道如何改变,改变多少。用时髦的话就是没有数据,无法量化。
牛顿可以给到数据。
牛顿第一定律:假如不受力,物体要么不动,要么一直动下去。
牛顿第二定律:速度改变的大小跟质量成反比,跟力的大小成正比,a=F/m.
我们今天无论汽车奔跑,还是卫星上天,都是用牛顿定律,没听说谁用墨子定律的。
题主问:中国人很聪明,为什么没出现科学。
首先,中国人并没有很聪明,IQ值跟其他民族一样。
2,科学是个很严谨的东西,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数字量化,这两点中国都缺少。还是以力为例,墨子或许观察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但他无法通过严密的逻辑表述出来,也无法量化。他只能说,力大一点,就跑得快点。这太表面了,不算科学。
中国人2000年前也能发现磁铁吸铁,但这跟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相差十万八千里。
3 科技和创新来自头脑风暴,中国没这个环境。很多人批评牛顿老年瞎搞,然而我是理解牛顿的。在他的时代,科学还没有诞生,他做的一切都是尝试,试对了就是科学,试错了就是神棍。其实是一回事。
儒家思想统一中国后,中国不欢迎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中庸之道才是坠吼的。
4 科学的方法。我一直说,民科和科学最大的区别不是文凭,也不是头衔,而是思考的方式。从牛顿时代起,欧洲逐渐确定了以实验确认为的方式,一切都要验证。没有验证的叫猜想。
医学也是,中药有几个能通过实验验证?一个都没有。结果中药干脆就取消了实验。
5,思想的禁锢。欧洲因为分裂,科学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战斗力,各领主是鼓励科学的。而中国是大一统,周边国家又太小,没有太多提高战斗力的需求,科学家提高了战斗力,对皇帝来说是个威胁。
以公司来说,很多老板提倡狼性精神,然而狼性精神又会导致难以管理。老板希望员工对外是狼,对老板是奴隶,这是不可能的。思考再三,老板还是喜欢奴隶,喜欢会拍马屁的。国家也一样。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可惜 。假如我们想以后领先世界,把这几条打通就行了,否则后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古人一样,充满惋惜。
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的思想源头中,并不具备发展出现代科学的种子。
这个问题下,不少人归因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也不能说有问题。但是大家要记住一点,人类的思想和政治是互相缠绕的。而思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界定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决定了这个文明的信念和选择。在最黑暗的中世纪里,欧洲教会仍然相信对几何学和数学的研究能与神对话,因为这是从思想源头传承下来的一种根本信念。今天就来聊聊这现代科学的思想源头。
我们所有人今时今日所受益的现代文明,其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人非常神奇,他们完全无视任何「正统思想」的枷锁,自由地思考着世界的本质和生活的目的,他们创造了数学、科学和哲学。当我读人类思想史的时候,甚至觉得这是难以解释的一段历史:在此之前,构成文明的大部分要素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但始终缺少着某种关键的东西,直到希腊人把它们提炼出来。[1]
如果只能提一个古希腊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会提名苏格拉底。尽管他在数学上的贡献不如毕达哥拉斯,在物理上的贡献不如德谟克利特,在哲学体系的完整性上不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甚至没有一部著作,全部的论述都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成册的。
如果只能提苏格拉底的一段论述,那必然是他知名的「洞穴隐喻」。原文不算短,大致引用如下:
设想一个洞穴,无数人从小就生活在里面,他们的脖子和头都被东西绑着,不能自由行走,只能向前看不能向后看。他们的背后有火把在燃烧,还有一条隆起的矮墙。矮墙背后的人拿着器具、木偶和假动物,囚犯们所能见到则是火光映射于墙壁上的影像……
假设有一个囚犯被释放了,他走出了洞穴,看到了巨大的光亮,这时候他才知道往日看见的都是虚假的东西,现在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世界……他逐渐适应地面上的生活,慢慢试着去接触日光,最终肯定是能够看到太阳的,他一定会想看一看太阳的真相。[2]
这段话不仅有非凡的词章之美,而且包含了对古希腊思想最精髓部分的总结,那就是:古希腊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被感官扭曲过的。他们不相信「眼见为实」,也不相信通过表象可以轻易获得真理。他们认为人用眼睛看到的都是「洞穴里火把的投影」,而经过思辨和推理后看到的才是真理,是「太阳下的真实世界」。
因此,古希腊人认为,人这一生最高的追求就是真理本身:「知识、理智、信念、想象,前两部分可以合起来称为理性,后两部分可以合起来称为意见。意见是关于生灭变化的看法,所以它是暂时的;理性是关于实在的知识,所以它是永恒的。」[3]
一个以追求真理作为人生至高信念的文明,能够创造出怎样的结果?我们可以用德谟克利特来举例。他推理出了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个论证逻辑来自于对苹果的观察:「当你用刀切苹果的时候,刀必须找到一个可以插进去的空虚的地方。所以苹果是由更小的物质组成的,而更小的物质当中必然有虚空,否则苹果就会无限坚硬,在物理上是不可分割的。」[4]这个来自于公元前5世纪的论断,已经非常接近于后世科学的发现了。
非常幸运的是,即使经历了混乱的希腊化世界时代和黑暗的中世纪,古希腊的思想仍然被传承了下来。一般认为,现代科学的标志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发表,哥白尼是个虔诚的教会信徒,他对星空的兴趣纯然来自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广为流传[5]。古希腊人认为「天上的运动是圆的,地上的运动是直线的,而圆周运动是最完美的,因此是神的运动」。
在哥白尼生前,「日心说」还是一个假说。很快,天文望远镜就被发明出来,验证了他的假说。紧随其后的是开普勒,他发现了行星三定律;再之后,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加速度和弹丸运动。最后,牛顿将前人所有的发现统一起来,达到了完满的成功——牛顿三定律问世。这一切发生在不到150年里,人们迈入了现代科学的时代[6]。
刘慈欣曾经化用过这个历史性的瞬间,完成了科幻小说《朝闻道》中非常波澜壮阔的一段描述。在那部小说里,一种来自外星的「文明排险者」密切监测着宇宙中的低等文明,当文明发展到会威胁宇宙安全的程度,他们就会出手干预。
在小说中,当一个原始人长时间仰望星空的时候,外星人的警报响了。
排险者露出那毫无特点的微笑说:「这很难理解吗?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
看到人们仍不明白,他接着说:「比如地球生命,用了四十多亿年时间才第一次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但那一时刻距你们建成爱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四十万年时间,而这一进程最关键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时间。如果说那个原始人对宇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其后你们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拾它罢了。」[7]
反观中国,中国人以孔子为思想源头,千百年来追捧的「道」,本质上是一套基于礼教的管理学。[8]因此就导致一个现象,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都在研究寻章摘句、阐发经义。在古代中国,写诗写得好能当官,骈句做得好能出名,但研究科学的却无出头之日。而研究礼教数千年,能研究出什么结果吗?我看中国古代的思想论著时,有一种感觉是「陈陈相因,废话连篇」。
墨子常被人视为是带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先贤,科幻作家长铗甚至写过一篇小说,畅想一个以墨家为尊的平行中国里,在北宋就发明了蒸汽机[9]。但事实上墨子的论述是撑不起思想的厚度的,而希腊人却将「追求真理」的视角和方法论抽象出来,搭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即为形而上学。
有一个巧合是,这个世界上几支最主要的文明源头几乎在同一时刻出现: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同一个百年中,诞生了佛陀和孔子。在三位先贤留下的论述中,佛陀悲观,注视着虚无;孔子世俗,关注着现实;而苏格拉底自由、快乐而理性,深信追求真理能够使人不朽。
或许这也是一种讽刺:古希腊人不关注现实,追求「虚无」的永恒真理,他们的思想却成为了推动现实的巨轮;古代中国关注现实,却琢磨了几千年虚无的君君臣臣。
朱熹说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0];几百年后,牛顿的墓碑上刻着相似的话:「万物的规律隐藏在黑夜中。神说,让牛顿出现吧。于是就有了光明」。到底什么是光明?我想,光明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保护者,不是某一种道德律,也不是某一条科学真理,因为所有的真理都不存在永恒性。光明是人类在追求真理时的姿态,是一种理性之光。即使文明相比宇宙漫漫长夜只是一瞬,这种光明也是不朽的。
首先,为了避免打击很多人的玻璃心,我必须声明,中国在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以西方古希腊几何创立为隔断,在之前的历史中,确实创造了比西方更多的财富和产品。比如青铜器,陶器,瓷器,确实比西方早的多。也有朋友谈到“金宋时期我国代数就很强”,很好啊,我希望你拿出证据,我也很希望你能获得国际上的承认,只要你有确凿的证据。再说了,国际也承认古中国的成就的,“中国剩余定理”,就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的数论定理。你搞出中国惊世骇俗的宋金代数,会给你带来荣誉的,公布出来,世界都会替你高兴。
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证据,有没有可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实中国人早就发明了刘·牛顿定律,高·高斯定理,王·拉格朗日定理,林·格林定理,史·奥斯特洛格拉德斯基公式“?
完全有可能啊。可是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没有证据,怎么服众呢?可能证据在几千年的大规模战争中灭失了,消失了,是有这种可能的。
#################20220220重要更新###################
评论请以“先肯定巨大成就,再谈一些你认为的改进,谈缺点要以旧中国为主“为模板,而且只接受这种模板,好不容易不删的帖子别害的我被删帖。尽量以摆证据,说数据的方法进行对比,少掺杂感情(尽管我知道只有感情丰富才能去激发你做事),比如各国教材差距,教育投入GDP占比,拉丁字母天生的适合做代数占了大便宜等客观情况,让领导,干部,群众都能看得明白,好执行。
##############################################
其次,嗯,其次就很长了,没耐心的可以直接退出了,坚信第一条到老即可,不会影响地球转动的。祝好,再见!
其次,从古希腊创立几何和对应的代数,中国在文明上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好,证明一个命题,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思辨过程。
比如,你陷入了两个人的争论,而这两个人都坚信自己的结论是”真理“,那么辩论过程一般是:
while(true)
{
"你说的不对,我是对的”;
“你说的才不对,我才是对的”;
}
那么聪明的你会退而求其次,我们假设对手是对的,然后a=>b;b=>c; c反证a是错的。
以下结论都从“现代科学”,尤其以古希腊发明几何开始算起。
我们不妨假设“中国人很聪明”,然后看看以考察国家智慧的一个重要指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这个奖,美国从1776年建国,除去奴隶制的黑暗,和南北战争的混乱,应该说也就200年左右。
这200年时间,美国获得了381项诺贝尔奖!
而5000年文明的中国,只有8个。这8个还要算上台湾省的4个纯自然科学奖。
前段时间有个理论叫做“我们也可以跟日本一样一年一个诺奖”,然而这个速度并不是极限,美国按照300年算,381个诺奖也是一年1.27个,如果我国要想在“诺奖”这个指标超越美帝,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一年20个诺奖,这样也要20年,才能超越美国!
我想这个假设,推出的不可思议的结论,足以证明“中国人相对美国人到底聪明不聪明”。
对基本的问题,“苹果为何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这种核心的伟大的基本的问题,根本没人问的出来。
这个问题估计小孩问过,家长一句“这是显然的”(就像国内个别教材定理的证明)带过;长大了再问这个问题,又会被看成“智商显然有缺陷的傻瓜”,而不能去研究。
其核心的问题在于,中国人不能不敢不好意思去思考那些“显而易见的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假设”,这些假设和前提条件没搞清,造成了中国人科学不能进步。比如,羽毛和石头哪个先落下来?中国人会做实验啊,小孩也能做的这个实验,那就得出结论“石头比羽毛重,石头先落下来”。但是西方就神经病的多,他们非把管子抽真空,然后竖过来,测试,竟然发现羽毛和石头同时落地!西方做这个实验并不离奇,离奇的是“为什么西方的成年人会去有时间和金钱,精力去做这种明显没有收益的不靠谱的实验“?(正常的成年人不该去买房买车付房贷车贷,给老婆买奢饰品,来个说走就走的旅游,去卖手机,开网店,开出租,出去上班,养家糊口,认真种地等等这些靠谱的男人女人该做的事情吗?)
中国人喜欢“弯道超车”,实际上,如果整天想着弯道超车,就会搞拿来主义,对科研的流程,风险,投入都不能有效评估,没有科研创新的体系,到了无人区没有可借(chao)鉴(xi)的对象,甚至没到无人区,西方一掐脖子就歇菜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本就是有历史局限性,西方的根不在“长技”,而在于科学思想的建立。我想提问者想问:“西方人在封建社会这么弱鸡,被蒙古骑兵团灭的实力,怎么突然这么牛了?难道他们上帝附体了?他们不自私?他们的君主不集权?”。
是的,西方君主比我们自私,更阴险,更无耻,更不会重视科学。但是,欧洲的地形,决定了很难有个中央集权可以统治欧洲,加上英国这个超级搅屎棍,德国法国苏联的统一欧洲的行为最后都功亏一篑。
比如德国王室支持科学家观测天文,就是为了解决“何时发动战争统一欧洲时间最有利?”,结果为了更好的观测天文,不得不进行统计学的积累。
还有个问题就是欧洲都是联姻制,很多事情逃不过宫廷之间的渗透,比如德国搞了观测天文,法国俄国英国也会跟进,那么统计学和数学就成为急需品。王室为了自私的利益,不得不开始让科学家脱产研究。
还有就是欧洲特别穷,土地贫瘠,造成了所谓探宝东方的“大航海”。大航海是需要技术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导航和定位。明朝郑和为何不能远洋航行?只能沿海航行?因为没有六分仪,船造的出来,出不去,只能近海航行。
所以,对于更自私,更穷,更阴险,更宗教保守的欧洲,国王为了获取“东方的财富”,也不得不跟“科学和科学家”妥协,找到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那就是用科学来刺激工业,然后倾销给别的国家获取利润。
近代加上一些知识分子的历史局限性,把科学阉割了以为只需要抄到技术就行,这就是北洋的维新运动。这种“弯道超车”在甲午战争把底裤都输掉了。
在这种不重视数学物理基础理科,老想从工科“弯道超车”,最后的结果就是弯道翻车。
甲午战争是很明显的例子。大炮要打得准,重要的是弹道计算,火控系统,而弹道计算,需要解析几何,微积分。你知道大清的微积分是咋教的吗?不引进代数,也不用英文字母,用的中文的部首做的公式!下图就是坚决不引进拉丁字母,用中文部首搞出来的“大清微积分”。这种东西怎么用来做计算?
中国在数学上,不知道引进英文字母,拉丁字母,导致代数迟迟不能发展起来,数学和物理在民间和官方就停留在“算术”,甚至更离谱的推动“速算”,还搞出各种奇技淫巧,比如速算,珠心算,数学是基于逻辑的公理性思辨和证明,通俗说就是思考“为什么”。这种基础思辨能力被阉割,夸夸其谈,自吹什么自己“很聪明”,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和论据。
中国人应该说“如果中国在古代创造出比西方灿烂的文明,那么至少说明中国人智商没有跟西方有太大差距(人种变异也没这么快),那么中国人作为智商正常的人类,没有人反思过这个问题吗?(几何不建立,从而无法建立理性思辨,又不引入拉丁字母,这样代数基于汉字基本不能发展,比如勾三股四弦五,一旦引入字母的代数,思想就能大大解放,比如改成了a^2+b^2=c^2,就不用记那么多口诀了。众所周知,几何和代数是一种数学语言的两种形式。甚至更玄学的部首微积分就不会害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
幸运的是:有!
五四运动就有人提过“汉字拉丁化”,这个方案过于敏感,打击了很多人“汉字捆绑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被汉语拼音+简化字方案替代。支持这个方案的有一大批先贤,包括钱玄同,鲁迅,教员,恩来同志等。
这证明不了“中国人比其他种族聪明”,至少可以证明“有部分优秀中国人知道差距在哪里,懂得该去争取进步”。
科学,尤其是以数学和物理为核心的学科,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而且正如我所说,绝大部分中国人不聪明,因果不分,倒因为果。西方的工业革命是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开始,然后工科发明蒸汽机,用力学热学微积分方程催生了机械。否则光论机械,我们很早就会造青铜器和战车,但是造不出差速器。不是我们不会造(不是缺技术),而是缺思想(为何要差速器)。
文史类的历史工作者正是因为不接触理科,对这种核心的原因没有理解和记录(先有微积分,力学热学,再有蒸汽机的工科),片面把责任全部推到“腐朽的旧政权”,试想日本还是天皇制,怎么发动机现在还是世界领先?片面的把西方工业革命原因说成“蒸汽机”,而不说牛顿,莱布尼茨先创造的微积分,造成了中国人一代代的思想偏差。
这就是数学家拿破仑说的,“中国人一直在沉睡”的核心原因吧。
#################################################
解决方案就是在一定“弯道超车”基础上(这个策略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只是批亢捣虚的临时国策),尽快夯实数学物理基础,全民数理化运动,(仿效美国当初的新数学运动,掀起民间和官方的“数理化立国”运动),是的,这个历史也是我国文史工作者不掌握的,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帝,在苏联宇航员第一个上天,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后,美国上上下下非常紧张,其中艾森豪威尔总统更是问出“查查我们的小学教材,看看出了什么问题?”(看的出来门道吗?超级大国都知道关键问题出在教育上,而不是去数多少艘巡洋舰,多少航母,多少导弹!)美国知识界最后得出结论,是苏联的数学物理特别强大(这个问题有很多知友已经做出优秀的回答,比如“为何苏联数学这么强大?“),超越了美国。于是美国提出了“新数学运动”,花几十亿编了套教材,就叫“美国新数学”。这仅是我所知道的初高中的教学改革,实际上,美国还在七八十年代发起了大学教材改革运动,成果有《伯克利物理学》,《费曼物理学讲义》都是用诺贝尔获奖者或者资深理科大知识分子写的。
工科上美国有啥领先的就不用我废话了吧!各种卡脖子技术都有各路高手总结,我就不赘述了。
综上,应该仿效美国,找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编写最优秀的教材,狠抓理科教育,这样工科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源源不绝。否则在剥离理科思想或者弱化理科的基础上,片面要求工科去“创新”,恐怕创新的就是打磨芯片这种欺上瞒下的功夫了。
新年新福利!这就是《美国新数学丛书》,5.8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可以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看看美帝为了追赶苏联的数学有多拼!推荐《连分数》,这部分国内基本没有任何一部教材能展开这么细的。
美国新数学丛书-有趣的数论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7286422827
美国新数学丛书-无限的用处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6935717941
美国新数学丛书-拓扑学的首要概念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7286814293
美国新数学丛书-数学中的智巧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6935781868
美国新数学丛书-连分数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6936077452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学的新探索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7649207557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不等式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7286614590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变换3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6539628020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变换2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6936009515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变换1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7286598463
美国新数学丛书-早期数学史选篇
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 m?ft=t&id=667286702278
美国新数学丛书-不等式入门
中国的科研工作有不少问题,在很多领域都需要改进,但我们并不需要盲目自卑。
有这么一种声音,说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言下之意中国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有问题,尽研究一些没用的东西,严重浪费国家科研资金。
这种声音不仅民间存在,一些重量级官媒也人云亦云的这么说,你把“中国科研投入效益差距大”,“成果转化率低”等当作关键词上网一搜,就能看到一堆此类文章。
他们说的还挺头头是道,还能列一大堆数据,比如说2015~2017这三年,中国高校获得了160236项发明专利,但仅仅只向市场出售了7957项,仅仅只有4.97%的专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产生了实际经济效益。
而为了这7957项实际应用的专利,国家每年投入了上万亿的科研经费,哪怕出售专利的钱不和科学家分,全部收回国家,也最多只能收回1000亿,至少90%的国家科研资金打了水漂。
而反观美国,专利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为50%,也就是一半的专利都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中美双方的专利成果市场转化率差距如此之大,那自然是因为中国很多人为了出专利而出专利,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重量不重质,纯粹是为了混职称,拿奖金,所以才导致中国绝大多数专利都束之高阁,浪费国家资金。
以上逻辑是不是听起来完全没问题?是不是感觉中国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遏制了科学的研究,导致科研资金浪费如此严重。
接近10倍的效率差距,代表我国要比美国多10倍的科研资金才能让双方的科研水平打成平手。
这怎么打,美国本来就是世界第一富国,中国科研资金不可能比美国多10倍的。
你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你被带了节奏,直接跳入到了思维陷阱。
专利转化率高不一定是好事,专利转化率低不一定是坏事。
首先,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不带来经济成果的,附属于科学的科技研究才会带来经济效益,从古至今科学家的收入都很低。
其次,只有以企业主导的“科研”才能带来高经济转化率的科研成果,但进展极其缓慢。
先说第一个。
看到这里你可能纳闷了,研究科技是为了造福世界,如果科技不能带来经济成果,无法实用,那我们研究科技干嘛?
你有这种思维很正常,因为这就是数千年来的中国思维,也是中国迟迟不能诞生真正科学的主要原因。
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个不实用的东西。
科学家,从古至今的收入也都不高。
别说中国,就算欧美国家也一样。
这些东西都很违反常识,所以我需要举例证明。
西方最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人?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大部分人想到的,一定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可谓是人类科学家之首。
牛顿做出的贡献举世公认,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尊称为牛顿爵士,但牛顿并没有因此发财,前半生相当的贫困。
牛顿三大定律有啥用?万有引力又有啥用?是能吃,还是能帮英国政府多造一艘军舰?你哪怕能帮工厂提升一点点效率也行啊。
这东西一看就很有用,但应用到实际,好像对所有人又都没啥用。
工厂主不会因此向牛顿付费,舰长也不会因此觉得是牛顿帮他打赢了战争。
因为牛顿三大定律啥用都没有,所以哪怕牛顿的研究成果确实震惊世界,但牛顿的年薪只有100英镑,比一个正常大学老师的薪资多一点,白领级,大概相当于今天中国的20万人民币吧。
温饱是没问题,但富贵什么的是别想了。
除了荣誉,牛顿一无所得。
1696年,牛顿53岁那年,他的好朋友哈利·发克斯爵士推荐牛顿担任英国皇家造币厂督办一职。
牛顿很聪明,极大的提高了铸币厂的工作效率,为英国皇室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牛顿创造了价值,所以牛顿的年薪被直接提升到了2000英镑,是他以前收入的20倍,相当于今天的400万年薪。
靠着这笔钱,牛顿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到底是牛顿三大定律重要还是铸币厂重要?
在普通中国人看起来异常重视科学的英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你,铸币厂更重要。
因为铸币厂能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至于爱因斯坦,很有名,但也是出了名的穷。
1919年爱因斯坦和前妻米列娃离婚时,在离婚协议里清楚的写着,爱因斯坦将用未来“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奖金来支付给米列娃的赡养费。
这份离婚协议表明爱因斯坦非常有把握自己能获得诺贝尔奖,也表明米列娃同样相信爱因斯坦能获得诺贝尔奖。
但同时也说明,爱因斯坦穷的要靠诺贝尔奖来支付赡养费,而且还是未来的诺贝尔奖。。。
幸好,在1921年爱因斯坦顺利拿到了诺奖,那一年爱因斯坦42岁。
1924年,45岁的爱因斯坦取得了这辈子最后一个重大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1933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抓捕,54岁的爱因斯坦到美国避难。
那个时候的美国,又有钱又缺科学家,非常需要爱因斯坦巨大的名气,面对爱因斯坦3000美元年薪的要求,非要给他16000美元,希望获得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但爱因斯坦觉得你美国政府这么搞,会显得我很爱财,破坏了我的名誉。
为此,双方谈判了好久爱因斯坦才同意。
所以到了美国后,爱因斯坦是不穷的,但爱因斯坦的主要研究成果,都是他很穷的时候完成的,到美国后的爱因斯坦最有价值的是自己的名气,而不是科研能力。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工厂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付费,而他在1924年发现的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成果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也没有任何工厂为其付费。
除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并没有获得什么“经济价值”,只有名气,其他一无所有。
市场不认可爱因斯坦的原因也很简单,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确实没有什么实用性,没有任何工厂认为自己需要付费购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那个啥凝聚态。
反观中国古代,那可是极度的重视科研成果。
没错,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古人相当的轻视科学,但极端重视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
古代军队屠城的时候,哪怕是美女都可以杀,但工匠是肯定不能杀的,所有的工匠都一定要带走,每一个都是宝贵财富。
仅以看起来文强武弱的宋朝为例。
970年,冯继升发明了火药箭,被皇帝重赏。
1000年,唐福发明火药罐、火蒺藜,也被皇帝重赏。
1002年,石普发明了新火药箭,皇帝重赏,且下令印刷他的图纸下发到各地军队。
1040年,宋仁宗下令把全国所有的军事科技整理成册,编撰出《武经总要》。
而到了清朝,统治者依然愿意重赏发明出有用科技产品的工匠。
威力巨大的火炮,满清统治者看到的一瞬间就爱上了这东西,康熙征准噶尔跑那么远都要带着火炮,所有火炮工匠都重金养着。
能够大幅增产的红薯、土豆等作物,满清统治者看到的一瞬间就爱上了这东西,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全国推广种植。
因循守旧,明明看到好东西但就是不用,这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古人没有你想的那么傻。
如果古人不用你的科技产品,那一定是说明你的科技产品不够好,在他们看来没什么用。
只要他们认为有用的,一定第一时间采纳。
康熙说:
“天文历算,为王朝定鼎制历之所需;西洋铳炮军器,为护卫百年之国祚之所需;钟表器物,则为圣躬赏玩之所需。”
而《四库全书·总目》中写道: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简单地说,清朝人认为西方人的一些实用性的“技能”是可以采用的,而其学术是需要禁传的,因为“夸诈迁怪”,没啥用。
下面这东西,百无一用,学它不是有毛病么。
实用的科技产品没有人不喜欢,也没有人会拒绝。
如果你要求科学家只能研究实用的科技成果,那你和清朝人的思维,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看完上述事实,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古代中西方的政府对于科研的态度都一样,只要实用的东西,不要虚头八脑的所谓理论,所以西方的大科学家待遇并不高,并不是发明了牛顿定律就立马被奖励亿万财富。
那为什么科学诞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不是看起来都一样么?
这就和中西方的传统有关了。
在社会财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中西方的人都开始捣鼓一些“没啥用但很有趣”的东西。
中国选择了文科,拼命钻研诗词歌赋,诞生了一大批顶级诗词,没事就研究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问题。
西方选择了理科,拼命钻研数学物理,诞生了一大批顶级科学,没事就研究公式和原理之间的逻辑问题。
初期的科学和诗词歌赋一样,纯属好玩,一点用都没有,属于达官贵人消遣的乐趣,既不能增强国家的国力,也不能增强国家的军力。
大家不觉得中国古代大诗人的角色,和西方古代大科学家的角色很像么?
弄出来的东西都是天赋的体现,都能令人拍案叫绝,但都没啥社会实际价值。
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名满天下,能获得天下人的尊重。
李白仅仅凭着写诗的才华,就能让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磨墨,这江湖地位不亚于牛顿。
但李白的东西啥用都没有,并不会有企业为李白的诗词付费,这点也和牛顿很像。
当然,出名也是有好处的,李白要卖点啥手稿,通常价格都很高。
爱因斯坦也是,虽然穷,虽然没人愿意付费,但名气打出来后,拍个手稿就能拍几百万美元,比工资高太多太多了。
西方古人研究科学并不能带来实际收入,但人家纯粹把这个东西当成乐趣,和古中国人研究诗词的态度是一样的。
因此,科学在西方古代度过了漫长的孕育期。
但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科学不能体现出任何价值,国家也被东方的上帝之鞭反复吊打,蒙古铁骑带着一些工匠就能打好几个欧洲。
当蒙古铁骑开始屠城的时候,下面这些公式虽然好玩,但真的是卵用没有。
微积分,空间坐标x,波函数,这些东西有用吗?
你就算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回古代,也一样守不住城,照样被一刀两断。
中国古代确实轻视科学,但只要重视工匠们的研究成果,一样可以在科技上丝毫不落后于西方,甚至多个领域遥遥领先。
我是轻视理科,但我没有因此遭到任何惩罚啊,甚至都能在战场上吊打你,那我干嘛要重视理科。
而发达的文科,让中国人可以长期统治广大的地盘,内部不生乱不分裂,每个先进人文理论的出台,都能直接且明显地帮统治者凝聚自己国家的力量。
脑袋不蠢的统治者,都知道怎么选,很明显文科更有用。
那帮喜欢玩理科的西方人,从未建立过稳固的帝国,几千年里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彼此互不认同,带来了极大的内耗。
假如科学没有给西方人带来如此离谱的力量提升的话,中国古代皇帝认为西方那一套纯属奇淫技巧,全民学理科纯属祸国殃民。
其实,一点没错。
中国人领先了几千年后,意外出现了。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的科学研究,在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了任何人都没想到的质变。
千年未有之大变,也给专精文科的中国带来了千年未有之大劫。
蒸汽机被发明了。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一个科学家,但更严格的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工匠,也就是俗称的发明家。
类似于蒸汽机这样通过外力来工作的东西,中国古代的工匠也发明了很多。
早在三国时期,中国工匠马钧就发明了"水转百戏图"进献给魏明帝曹睿,以水力驱动机械,精妙程度远胜于蒸汽机。
类似的关于水车、风车之类的东西,中国也有很多。
但没啥用,"水转百戏图"再精妙也只是个玩具,无法产生任何社会价值,被统治者定义为“奇淫技巧”,纯属一乐。
其实瓦特的蒸汽机,如果放到了中国,一样会被定义为“奇淫技巧”。
不是统治者不识货,是这东西真的没啥用。
蒸汽机可以提升效率,解决人力,用更少的人产出更多的产品。
如果是现代社会的机械,只要不是白痴就能一眼看出其巨大价值,但早期的蒸汽机可真没这个价值。
投资巨大,收益较小,只能节约一点点人力,连英国人自己一开始都质疑蒸汽机这玩意到底有啥用。
到了中国,那就更没用了。
因为中国发达的文科,导致国家统治异常稳定,内耗极小,过多的人口导致人力异常便宜。
只有在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中国的人口才会急速减少,而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不可能有人安心搞什么机械研究来提升人力效率的,多想想怎么打造一点刀剑铠甲更靠谱。
因此早期的蒸汽机在中国,那纯属亏本的东西,我花那么多钱造这玩意,为什么不多雇佣几个人?
但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饱受人力不足的困扰。
不发达的文科,导致了欧洲处于常年打仗的状态,英法打仗一打就是什么百年战争。
欧洲的文科之落后,让欧洲的打仗纯属是打仗,打赢了无法同化当地人,打输了也不担心被占领军同化。
打了几千年,欧洲还是一大堆小国家,输赢都毫无意义,但大家就是要打架。
因为战争极度损耗人力,所以欧洲常年缺人,整个欧洲从未进入过稳定大一统,国家人力高度富裕的时期。
而在中世纪末期,黑死病又袭击了欧洲,导致整个欧洲人口大幅减少,一个半世纪都没有回复元气。
如此之久没有回复人口数量,不仅仅是黑死病的原因,黑死病可没那么厉害。而是在黑死病爆发后,欧洲各国情况刚好一点,又要打架,谁也拦不住那种,导致人口持续被损耗,恢复缓慢。
而黑死病爆发后不久半个多世纪,欧洲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很多殖民地。
大航海时代泛指1400年到1700年,300年的时间欧洲殖民者利用帆船跑遍了全世界,1601年的时候荷兰殖民者甚至都跑到中国台湾了,后来还强占了台湾岛,然后和郑成功干了一架。
大航海时代开辟的殖民地给欧洲带来了很多红利,极大的增强了欧洲的国力,也促进了很多工匠捣鼓出了不少发明,所谓文艺复兴也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但是欧洲殖民者依然被郑成功吊打,因为此时的欧洲科学还没有到质变期。
不过大航海时代给欧洲带来了一个最大的转变,就是人力缺口大到离谱,广大的殖民地让欧洲人不愁原材料,不愁市场,就是发愁没人干活。
任何能提升人力效率的机械,都有工厂愿意买单。
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模型。
卵用没有,但欧洲人的文化传统让他们对这种好玩的东西保持了兴趣。
1698年的托马斯·塞维利和1712年的托马斯·纽科门都分别制造出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
有点用,但也没啥用,有和没有差不多。
176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把纽卡门蒸汽机的工作热效率提升了3倍多,真正制造出了第一台有用的蒸汽机。
从此,欧洲步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这种纯属工匠发明的东西,即便有用,按照人类的发展历史,也很快会因为技术扩散导致所有国家都有。
古代的炼钢术比蒸汽机有用太多了,那堪称是古代核武器级别的技术,能轻易灭国的技术突破。
但发明炼钢术的工匠并没有因此成为权贵阶层,因为你发明这个技术之后就没啥用了,后续也很难有什么突破,只要有另外一个人学会你这个技术,那你的价值就很低了。
掌握文科能力的统治者,可以整合数万人,乃至于数百万人的力量来集中使用这一技术,能轻易的击败所有人。
而掌握炼钢术的工匠,连整合自己三个儿子的力量都困难,统治者略施小计,他小儿子就直接把技术卖给统治者了,因为觉得父亲偏爱老大,而皇帝对自己实在是太好了,是天底下最认可自己才华的人,比自己亲爹还亲,绝对是知遇之恩。
最后,全家都只能被招安。
文科为王,是战场上打出来的结果,文科确实比理科有用。
但欧洲那边发生了意外。
蒸汽机发明后,本来仅仅应该只是一个工匠的发明,数百年后肯定要慢慢传播到中国的东西,成了一个启动点,欧洲科学厚积薄发的启动点。
蒸汽机确实不代表什么,但当企业和工厂愿意为蒸汽机买单,付给瓦特天文数字的专利费用后。
欧洲那群玩科学的人,眼红了。
这群玩科学的人实在是太穷了,哪怕名满天下也一无所有,最多在大学教个书。
瓦特提升蒸汽机的效率后居然能赚这么多钱,任何人发明任何能提升效率的技术申请专利,都有工厂愿意买单,那我也可以试试啊。
积累了几千年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这个时候突然有用了。
通过数学的计算,通过对物理原理的认知,欧洲的科学家转行当工匠后,可以轻易的设计出大量精巧绝伦的机械,有很多工厂愿意为此买单,因为这些东西确实提升了工作效率。
有钱赚,科学家越研究劲越大,而不断涌入科学领域的财富也导致了更多人愿意研究科学。
工业革命不单单指的是蒸汽机,区区一个机械根本不可能撼动世界,工业革命指的是那百年时间里科技持续的进步,无数的发明成果。
欧洲步入工业革命75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舰队吊打清朝人。
清朝人被打蒙圈了,因为几千年里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他们根本想不通为什么英国人可以这么牛。
其实英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这么牛。
反复回顾历史,这真的是个意外。
炼钢术,头一次可以持续进化,而且是以每20年就彻底淘汰上一任炼钢术的恐怖速度进化,并且在几十乃至于几百个领域同时出现,技术的数量以万为单位计算。
工匠们的小儿子太多,而且源源不断的冒出来,远远超过了统治者的拉拢速度。
虽然工业革命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力量提升。
但欧洲的统治者们,依然不怎么重视科学。
科技是必须重视的,但科学就算了。
可以给点荣誉,但给钱,给很多钱,这不可能。
欧洲的科技爆发,是工业界对科技持续不断的正反馈所导致的结果,而最核心的科学研究者,却因为研究成果没有实际经济价值,而持续贫困。
对于这些科学研究者,欧洲政府的态度非常佛系,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欧洲所有的大科学家,几乎都在大学教书。
因为在大学教书,是他们唯一能对社会产生价值的技能。
教书之外的时间,科学研究是作为他们的业余爱好存在的。
追寻真理,寻不到你就是个教书匠,寻到了那你也就是个名满天下的教书匠。
发光发热全靠兴趣爱好,纯属用爱发电。
幸好,绝大多数科学家一生最大的成就都诞生于35岁以前,年轻人还是比较喜欢玩的。
科学和科技是相关,但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科学完全无用,对人类有用的是科技,但所有科技的根源其实都是科学。
如果你搞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实际应用,那你实际上就是个投机者,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科学。
1883年,美国科学家罗兰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他说:
“我时常被问及,科学与应用科学究竟何者对世界更重要。
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存在,如停止科学的进步,只留意其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应用,却从未追问过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
中国人知道火药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正确探索其原理,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
因为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我们现在只将这个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当成野蛮人。
当其他国家在竞赛中领先时,我们国家(美国)会满足于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总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并因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富裕吗?
不要忘记,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
科学是面包,科技是面包屑,但科技能挣钱,能强国,科学不能。
中国古代之所以落后,就是只满足于能带来实际价值的应用,而从不愿意花费精力去追寻背后的原理。
但研究真理的人确实没有啥实际价值,没有任何企业和工厂愿意给他们付钱。
美国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
美国是如今的世界科学中心,但美国实际上相当的不重视科学家。
谈到美国科学家的待遇,有一个事例非常出名。
上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华人院士获得诺贝尔奖后,其任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奖励了他一个特殊待遇:可以获得一个学校停车厂的“优先车位”。
在美国,院士头衔是一种“非物质化的荣誉”,几乎没有什么物质奖励,更没有什么特权,除了有名,其他一无所有。
为爱发电,是欧美科学界的传统文化。
那为什么如今的美国科学那么强?
实际上,自从美国建国一直到19世纪末,美国人压根就不关心科学,只关心能带来实际价值的科技。
19世纪30年代,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后说:
在美国,人们只关心科学的纯应用那部分。我怀疑,欧洲社会那种纯理论的研究是否能在美国这样一个新生的国家中生根。
美国的科学氛围,非常的差。
189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升至世界第一,但美国并没有什么大科学家。
那个年代的世界科学中心,是欧洲,是德国。
就算是到了希特勒掌权的时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看起来相当凋敝的德国,依然是美国最聪明年轻人的首选留学对象。
德国海德堡、莱比锡和哥根廷这样的城市,是当时人类科学的灯塔。
在1930~1940年,美国的创新主体是工业研究实验室,全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是政府占12~19%,工业63%~70%,大学9~13%。
通用电气的研究实验室,贝尔电话的研究实验室,这些地方源源不断的诞生大量的专利成果,培育出了大量的科技研究工作者。
但是,这些地方不可能诞生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对于企业来说没有用。
在二战刚刚爆发时,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数量遥遥领先,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水平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不仅比德国差,也比英国法国等国差很远。
但二战把整个欧洲打残了。
因为二战,爱因斯坦这样名满天下的大科学家,被迫从德国跑到美国避难。
因为德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军成功的把整个德国的科学家劫掠一空,直接把这些人的肉体搬到了美国。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诺贝尔奖及其他多种奖项的数量、科学论文的数量及引文质量衡量数据,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人类科学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后,全世界的优秀年轻人都源源不断的来到美国留学,再加上美国世界第一国力带来的经济吸引,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科学家选择了留在美国,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美国的科学发展路很清晰。
想让中国科学崛起不难,你把世界最强科学国给占领了,把他们的科学家全部抢到自己国家里,这事就成了。
但很明显,这一招中国没法学,我特么要是有这实力还用头疼这个事?
怎么通过正常途径实现科学反超?
正常途径是不可能实现科学反超的,因为科学家极难被识别出来。
做出成果之前,拥有科学家天赋的人和普通人没有区别,做出成果之后,科学家其实也没几年黄金时光可言了,大部分科学家重大成果都出现在35岁之前,这个自然规律牢牢限制了我们通过重奖著名科学家让他们大量产出科学成果的可能性。
一个科学家,一旦著名了,就基本不可能再产出什么重大科学成果了。
科学家的成果本来就没啥经济价值,而35岁之后的科学家甚至连这没啥价值的科学成果都基本不产出了,但25岁之前的科学家基本都在读书。
科学家这么玩,让大家很为难啊,想帮你都使不上劲。
所以还是通过其他手段想办法吧。
1957年,苏联发射了开辟人类航天时代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号。
这件事极大的刺激了美国,惊恐的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集中全国的力量迎接苏联的威胁。
195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防卫教育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大大加强了美国政府对各层次科学教育的资金支持。从1957年到1968年,美国进入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黄金的时期。
60年代中期,联邦政府对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甚至达到了美国总科研支出的2/3,远远超过了私人工业部门。
这个阶段,史称星球大战,美国政府砸了天文数字的费用研究了一堆不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的东西,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
主观上看,美国政府投入这么多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苏联的挑战,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但客观上,美国政府这么做的确导致了美国科学技术的爆发,彻底消化吸收了从德国劫掠来的科学家,把整个美国打造成了人类科学中心。
但美国纳税人指责政府在浪费钱,因为这么多钱砸下去,根本没看到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于是政府对科学研究的补贴开始退坡。
从198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开始落后于工业界,苏联解体后更是大幅滑落。
到如今,美国政府对科研的投入比例滑落到了接近1930年代的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科研专利市场转化率高的秘密。
整个美国的科研投入以私人企业为主导力量,他们不可能浪费一分钱去搞什么没用的研究,不能转化的专利完全都是因为当初对市场方向的预判出现了问题,不然专利转化率能飙升到100%。
这才是一个传统的美国政府对科研应该有的态度,就是佛系对待,不管不问。
《自然》杂志曾在2016年公布过一项薪酬调查,20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有29名医学研究者的人均收入超过100万美元,而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博士后年收入仅在5万美元以下,只比美国平均工资高一点。
薪酬按金字塔分布这并不稀奇,但整体的薪酬水平,也就那样,这收入在中国人看起来很高,但和美国平均工资水平相比,你真不能说美国政府重视科学。
美国能吸引全球科学工作者,完全是凭自己的国力优势欺负人,他们的企业实在是太有钱了。
二战后,美国科学弯道超车共有两大因素,第一个是抢了德国的科学家,第二个是曾集中国家的力量疯狂投入科研数十年。
前面一个没法学,后面一个还是可以学一学的。
集中国家力量投入科研肯定是有效果的,但会有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玄学,哪个方向是正确的只有鬼知道,科学家是肯定不知道的。
你再让政府去主导,那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才算是见鬼了。
想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其实很简单,政府别投入一分钱,完全让私人企业去主导,那成果转化率马上就上去了。
印度这个国家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就很高,远远高于中国,因为政府对科学投入的热情很低,佛系对待。
但你绝不能因为印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远高于中国,就认为印度的科学水平比中国强,这简直就是荒谬。
完全由私人工业部门去主导科研,优势是资金使用效率高,缺点是你企业有多大的实力才能办多大的事,企业不行科研就不可能行,而且反哺科学界的资金效率异常的低。
这条路美国走了几百年,一直是个科学弱鸡,直到二战后抢了德国的科学家才算好转。
中国完全按这条路走,基本不可能超越美国,或者说慢慢打基础,打个几百年基础,一点点的追赶。
如果你愿意等几百年,你也可以走这条路,让私人企业慢慢积累科研力量,慢慢反哺科学界。
一旦你采用政府大力投入的策略,你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一定暴跌。
中国政府是这样,美国政府也这样,不信你可以搜一搜星球大战期间美国纳税人是怎么骂美国政府的,直接把那帮申请美国政府科研经费的人骂成了诈骗犯和贪污犯。
但这种浪费钱,并不是真的浪费。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穷,非常穷。
搞科研的人还强一点,因为“有用”,搞科学的那是真的穷,因为“没用”。
科学家除了教书,真的没地方可去,百无一用,连自己都养不活。
政府集中资金投入搞科学项目,资金使用效率确实不高,但客观上确实是养活了这些“科学家”。
得到政府投入后,科学研究者的整体收入水平,比当前中国国力应该给予科学家的正常收入水平,明显提升了一截。
而对于做出成绩的科学家,比如获得长江、杰青、千人等头衔的,学术水平在业内得到公认的,国家给的起步薪资就是50万,上不封顶。
给这些待遇的意思只有一个,让那些年轻的,那些潜在可能做出重大科学成果的人好好努力,只要你干出成绩了国家一定让你名利双收,不会亏待你,包你风光到老。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院士,中国科学家的天花板。
中国的院士权力之大,能动用的国家资源之多,其上书意见在国家眼里的分量之重,也远远不是美国院士可以相比的。
美国的院士是个纯粹的名誉头衔,中国的院士可不是。
目前,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整体薪资水平确实不如美国,差距还不小。
但如果你把美国科研工作者的工资和美国全国平均工资相比,把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工资和中国全国平均工资相比。
很明显,中国对科学研究更加重视。
科研指的是科学研究,不是科技研究,科技只是科学的应用部分,科学才是根基。
短期内提升科学水平,只能靠国家补贴。
这些钱做出来的成果转化率肯定不高,但只要打击排除掉那些故意骗钱的人,科研资金肯定是没有浪费的,因为这些钱甭管到哪了,毕竟到科学界转了一圈,对提升科学界吸引力是有巨大帮助的。
目前来说,这是唯一能让中国科学实力弯道超车的手段。
不完美,但没有更好的办法。
等私人企业慢慢发展起来,慢慢反哺科学,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他们只对科技感兴趣,对科学兴趣不大。
但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有科技。
政府重金投入科研弊端很多,管理也极度困难,但这是中国唯一可以迅速跨越中美科技差距的办法。
中国政府这么搞,一年不可能抵得上美国一百年,但一年抵美国两三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全世界的科学家越穷,这种直接输血的策略效果就越好。
你是百无一用,企业不搭理你,但我愿意给你钱。
目前中美的科学差距很大,也许有五十年那么大,但肯定没有一百年那么夸张。
只要政府坚持投入,按一年抵两三年算,追起来好像也挺快的。
康熙二十六年,牛顿发表三大定律。
乾隆四十一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嘉庆二十五年,安培发现安培定律。
道光六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
道光十一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
这种事情,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等我们把理科追平后,我挺想看看欧美那边打算怎么去补文科,是不是非要被打醒了才愿意补课。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现代科学的出现不是聪明就够的。欧洲出现现代科学,至少还有古希腊的逻辑和哲学底子,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分裂状态导致的自由环境(一国迫害你可以跑到另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