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和《梁祝》《贵妃醉酒》其实是同一时期的京剧,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而所谓“传统剧目”《锁麟囊》作为四十年代才首演的剧,与它们的间隔也不过十余年罢了。
结果现在,《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作为样板戏之魁首被无数人批判,引以为“政治干涉”,殊不知《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压根就不是文革作品啊(笑)。
先看《锁麟囊》。
《锁麟囊》又名《牡丹劫》,取自《剧说》中一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应程砚秋之约而作。全剧一共十五场,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时间是1940年5月。
没错,这剧是四十年代才首演的,至今不到八十年。但是由于其唱词文雅,剧本古朴,所以好像是古代流传至今的剧目。但是,它确实不算传统。
再看看《贵妃醉酒》,梅兰芳先生录制这段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年代了。
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帝的柔情。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
当然,据说这段戏在乾隆朝就已经有演出,也有人说这段戏是脱胎自昆曲,但不论怎么说,大家现在听到的《贵妃醉酒》就是梅兰芳先生五十年代录制的版本。在这之前的《醉杨妃》究竟如何,无从得知,就算有,也和梅兰芳先生演的不同了。正如传统小曲版《探清水河》与现在净化过民谣版的《探清水河》,那不是一个东西了。
京剧《贵妃醉酒》一名《百花亭》,相传是四喜班吴鸿喜所创。有路三宝和梅兰芳两种不同的演法。于连泉(小翠花)是路派的演法,演《醉酒》时踩跷,更增加了身段的袅娜娉婷。而梅兰芳则别有独创。
说完《贵妃醉酒》,再说说开头那出戏吧,《梁祝》。在京剧里叫《英台抗婚》,猜猜这个传统剧目是哪一年的?1954年。当然,这部戏的现代痕迹很容易看出来了。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
四年后,《智取威虎山》正式首演。
“从艺术角度而言,《智取威虎山》确实是一部好听好看的作品,从很多角度堪称完美。这个戏塑造人物的基本方式都还是京剧的。而且达到了那个时代可能的最完美水平。”
谈及京剧《智取威虎山》,单跃进觉得不能够忽略它的创作背景。虽然《智取威虎山》在很多方面都有当时文艺创作环境下的各种时代烙印,但不能否认的是,这部作品的艺术基础本身是相当扎实的,其塑造人物的基本方式,还是非常京剧的。
《智取威虎山》最早的剧名是《林海雪原》,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的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创演戏曲现代戏的热潮,上海京剧院选择了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舞台。小说出版于1957年,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影响十分广泛。1958年秋正式公演。随后的两三年间,该剧只是低调又陆陆续续地演了几场。
至于《奇袭白虎团》,这部有外国角色的现代京剧,甚至诞生的还要早一些。
该剧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此剧的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早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该团与山东省京剧团合并,遂修改上演此剧。
从1940年《锁麟囊》上映,到1958年《智取威虎山》终,不到十八年的时间里,京剧风格就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文人雅士的阳春白雪到工农大众都能看懂的经典曲目,也是有趣。
这才是京剧的生命力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