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题主第一个问题我答不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简答说一下,其实知乎上已经有大神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联金灭辽”和“联盟灭金”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应该混为一谈。从后见之明看,前者是错误的战略选择,后者则是正确的军事考虑,但过程并非如题主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过,我觉得无论结果,其实它们对金灭北宋和元灭南宋来说,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一、联金灭辽
先灭党项,再复燕云一直是宋神宗皇帝(新党)以来,宋廷的对外战略构想。在徽宗时期,宋廷进一步巩固了对党项的压倒性态势。既然如此,复燕云也就提上了日程。特别是童贯,在数场战役得胜后,有了一种自己是诸葛再世错觉,因此成为了对辽作战积极鼓动者。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一群准备为躲避辽金战乱而浮海高丽的辽人,不巧被海风吹到了宋统治下的山东,进而让宋廷得知了金的崛起。于是,宋廷自然而然的想到联金灭辽。因此,联金灭辽是宋廷主动为之。这时,宋金两国互相之间并不了解。或许宋廷只是觉得金是一个在辽边境地区挑起事端的小部落,并没有认识到金有灭辽的能力。宋的战略目的也不是要灭辽,而是复燕云。
不久,宋廷认识到了金的强大,统治集团马上就认识到了联金灭辽的风险,朝堂上就此也出现了激烈的争执,于是宋廷并没有积极履行南北夹击辽国的约定。后来,辽金战事急转直下,宋廷意识到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才开始真正调兵遣将,攻打辽的南京(燕京),这期间又因为要平灭方腊起义耽搁了很久。到宋军真正抵达燕京的时候,已经不是宋金夹攻辽了,而是宋金夹攻燕京及周边地区。即便这样,宋军当时的名将种师道所率领的西军精锐也没能战胜辽军残部,宋军的虚弱可知——西军虽然与党项作战经验丰富,但并不擅长平原作战。
因此,可以说,联金灭辽是完全政治意义上的,并没有对灭辽产生重大军事影响。然而,却对金灭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要命的是,宋廷为了向金要回燕云地区,不仅把原来给辽的岁币给了金,还把该地区的赋税也都给了金,这帮助金维持了战时经济,使得金可以很快发动对宋的作战。其次,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宋廷付出很大经济代价之后拿到的只是一座无法守住的孤城燕京府,而非完整的燕云十六州,更非所谓的长城防线,加之宋廷根本没有严修战备,使得买回来的土地根本无法发挥战略作用。最后,宋军在南线作战的无能导致金对宋的轻视。
二、联蒙灭金
由于蒙古统一的声势浩大,南宋很早就知道蒙古的崛起,也很早就知道蒙古是比金更强大的敌人。然而,由于金的战略判断失误和历史上的仇恨,宋金无法结成反蒙联盟。在金灭亡的前夕,在蒙古的邀约下,宋为了从军事战略出发,被动选择联蒙灭金。
在开禧北伐的时候,宋廷的战略判断之一就是金疲于应付蒙古在边境地区的攻击。如果说杀伤效果来说,这次夹攻的对金的打击远高于宋理宗端平年间的联蒙灭金。然而,此次北伐尚在相持阶段阶段就因宋廷内部政治斗争而中止,斗争胜利者史弥远为了巩固本国朝局,需要尽快结束宋金战争,为此他向金进献大量钱财,金拿这笔钱贿赂蒙古以签订和约,借此多苟活了几年。
蒙古很早就意图与宋结盟灭金。拖雷曾希望借道宋地走川地进攻金朝,被宋廷拒绝。然而拖雷悍然强攻川蜀“借道”。
而金呢,在北方领土遭到攻击时,金非但不缓和与宋廷的关系,反而进攻宋朝,妄图在南朝夺回自己在北方失去的利益。不过,在击退金军的进攻后,宋并没有反击乃至北伐,只不过是停止给金的岁币。
宋军决定接受蒙古的邀请夹击金朝是在金哀宗退到宋金边境上的蔡州的时候。此时,与宋朝进攻燕京时一样,金已经不在是战略力量,因为它所能控制的地方,只不过是蔡州这个弹丸之地而已。
原本从军事战力角度说,蒙古并不需要宋军帮助它灭金,然而蒙古军队不擅长攻坚,且战线过长,无法持久,他们需要在就近取得粮草。同时,蔡州紧挨着宋境,蒙古自然不希望宋军的矛和箭朝向自己。于是,蒙古诱骗宋廷,许以河南之地。河南不仅是宋廷故都和皇室陵寝所在地,更对加强战略防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宋廷即使是从未来防御蒙古的战略考量,这笔买卖还是换算的。于是,宋理宗派遣孟珙率领有限的将士,但大量的辎重协助蒙古围攻蔡州。值得一提的是,宋军在此次围城战中表现出色。
没想到的是蒙古会在灭金之后背弃河南之地的承诺。而之后宋廷略显草率的端平入洛行动也因遭到蒙古的偷袭而失败。
总而言之,宋廷联合强敌的背景,目的,战果和影响都是不相同的,并非历史的重演。而从结果来讲,由于辽金都分别表现出了必亡的现象,金蒙其实都有独自灭辽金的能力,宋的参与其实对历史走向并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