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没马镫的骑兵不强,但是现在看,战车向骑兵转换的那段时间很有可能才是统一学的最高潮。光是居鲁士和亚历山大这两个就让很多后人望尘莫及,而这俩时间却仅相距200多年。
骑兵部队刚开始成规模出现在文明国家的战场上时,比战车机动灵活很多,很容易绕开战车正面将车夫杀死,并且久经沙场的骑兵部队即便战败也不容易被消灭,可以保存下来再战,但若是胜了却可以通过追杀大量歼敌。并且骑兵开始成为野战主战力量之时也就对所有的文明都做了一个筛选,战车只要是成规模的文明就不难量产(如埃及VS赫梯),但是要训练出一支成型的骑兵部队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米底和波斯可能都是这种战争时代变化的得益者,因为无论是在伊朗高原还是西徐亚草原,都不难招募到骑术娴熟的马队。
可惜居鲁士保存下来的作战纪录不是很多,但可以看出两个特点,其一是比较擅长打步骑会战,尤其是先消灭对方的骑兵然后用自己的骑兵主宰战场,其二是非常擅长组织追击。
第一个特点体现在对吕底亚的Thymbra之战中,居鲁士以骆驼为前驱,骆驼的气味使马匹受惊,驱散了吕底亚人的骑兵,吕底亚骑兵被迫跳下战马步战,但已威力全失,结果被歼灭,然后居鲁士再用波斯、米底骑兵包抄消灭吕底亚战车和步兵(希罗多德《历史》第一卷)。这一仗波斯胜得很彻底,战后就直接打到了吕底亚首都萨迪斯,然后一鼓作气破城,可见会战后波斯(骑兵)大概率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追杀,使吕底亚再无可战之兵。
居鲁士每次战役的特点似乎都是这样的,倾全国之兵而出,迫使敌人接受决战,然后一两次会战就使敌军全军覆没,再直取首都,一两年内就直接灭亡一个大帝国,这么说还真有点像秦始皇的一波灭一国。接下来打新巴比伦也是如此,新巴比伦刚灭掉亚述才几十年,继承了大半个亚述的遗产,拥有东地中海沿岸大批富庶的城市,照理说怎么看都不是弱国,结果同样一两次会战后就亡国了。
首先是记述不太详细的欧比斯(Opis)之战,可以猜测的是这一战波斯人又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为接下来居鲁士仅仅是通过巴比伦军民狂欢节的松懈,就通过奇袭城墙薄弱处破城,照理说巴比伦这样经营了上千年的著名坚城,如此轻松就被偷袭得手是十分奇怪的,我认为更有可能是会战之后巴比伦已经不剩多少兵了,所以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城墙,这种情况在后世是屡见不鲜的。
所以个人认为,骑兵时代刚开始的那么几百年,各文明对于如何适应和限制骑兵战可能反而是没有足够经验的,不仅仅战术上缺乏反制骑兵的武器手段,对于骑兵在会战结束后惊人的屠杀能力也认识不足(或者说,由于一战灭一国的诱惑太大,在当时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会成为胜利者,所以普遍较为轻于会战,没有分散风险的意识),仍然动不动就将全国兵力拉出去打一场野战,一旦失败了后果就非常严重(费边式的拖延战略在西方要到布匿战争才开始成功运用)。战争节奏因此而飞速加快,大国之间甚至只要一年就可以分出胜负。
例如马其顿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支冲锋骑兵之后,更是犹如外星军队降临一番,连希腊霸主底比斯都两三战后就给屠城了,而这个时候波斯人仍然是沿用居鲁士式的倾国之兵会战的模式,昔日统一中东的秘诀最后就成了帮亚历山大统一中东了。
此外,居鲁士是否死于马萨革泰女王之手,与很多中东史料有冲突,有些人认为是希罗多德编出来的,但是大流士倒的确是给西徐亚人打得焦头烂额,可能借鉴了这个例子。也就是说希罗多德可能认为波斯人擅长的步骑会战,碰上全骑兵游牧的西徐亚人就没有多大优势可言了。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顶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