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为曹操洗白,诋毁刘备,却忽略了曹操的残暴,刘备得民心的原因? 第1页

  

user avatar   gu-du-de-guan-ce-zhe-92-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孟德高歌蒿里行,屠城数万真性情。

三让徐州伪君子,携民渡江假仁义。

战神奉孝若不死,诸葛卧龙不得出。

剑履上殿匡汉室,周公吐辅天下归。

令君自尽非我意,白帝托孤藏刀斧。

鞠躬尽瘁大权臣,穷兵黩武黎民饥。

子午奇谋不能用,武庙十哲不知兵。

高贵乡公与曹爽,无故谋反理当诛。

平定三叛扶大魏,忠心可鉴日月照。

以面覆床哭晋祚,司马宣王真英雄。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支持什么,很多时候其实是他内心潜在想法的反映。

至少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第一次接触三国,都是看的三国演义,你们小时候见过几个人特别喜欢曹操的?说实话,小时候看曹操,对于他做的那些恶其实并不怎么了解,看他刺杀董卓之类的事件还觉得他很威风,他杀吕伯奢虽然不好,但感觉很有游侠气息,小朋友觉得很NB,其他至于屠城、人妻什么的,小朋友大多没有什么感觉。大家现在可能忽略的一点是,在三国演义中,很多时候曹操也是被作为主角来描写的,所以对于小朋友来说,曹操这个角色谈不上有多恶,大家觉得曹操势力特别大,能力很强,只是人品不如刘备,手下不如刘备,经历不如刘备,所以人气不如刘备阵营。

在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刘备是好人,曹操嘛,有时候好,有时候坏。小朋友们的感情是比较纯粹的,没有太多其他想法在里面。我想当个好人,刘备也是好人,所以喜欢刘备。

但是,人渐渐长大,逐渐发现好人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个时候,想法就变了,他不说自己思想变质了,而是说,好人都是骗人的,好人都是傻瓜,只有坏人才是主流,只有坏人才是真人。这样的人,是需要为自己的堕落思想找借口的,所以他们一看见刘备就觉得烦,一看见曹操就感觉找到了榜样。

好人确实不好当,但并非不能当,也并非当好人就要失去什么。做一个好人,肯定不是小朋友想的那样,也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就好像一个真正有勇气的人首先要懂得害怕,一个真正高尚的人,也必定要先突破道德困境。

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确实并非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想好为什么而活着。功名利禄只是工具,用永恒死亡这个巨大的分母一除,功名利禄这些分子再大,也无法改变结果为无穷小。既然如此,活着为什么不求个心之所安呢?我们看见坏人坏事,本能的觉得很难受,我们看见好人好报,本能的觉得很高兴,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活得更愉快,活得更潇洒,活得更心安理得。

做一个好人,不是要做一个完人,好人也会干坏事,也会干错事,这并不重要。好人重在心术,好人遇到困境,干了坏事,只要信念不变,是非观不变,只要遇到机会还会做好事,只要还认为大家应该做好人,这个人就还没有彻底堕落。相反,某些人,可能并没有做多大坏事的能力,但他的心已经黑了,他为自己干的,或者想要干的坏事找很多借口,他为其他坏人站台,他为各种坏事提供理论依据,这种人,与禽兽何异?这种人,不需要被人审判,他们会被自己的良心审判,因为崇好恶坏是人类的本能,良心可以暂时被隐藏,但不会永远消失,罪恶的人,以为自己会获得潇洒,其实内心的折磨绝不会少,历史上的曹操,在临死的时候安排自己的妻子,宛如一个慈善的老人,这是他的良心,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时候的曹操是不是一直被良心折磨,所以才想当一个好人。不过他终究当不了好人,他的心终究无法得到宁静,他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夺取,他担心自己被鞭尸,他甚至修建了72个疑塚。

他会不会经常午夜惊醒,回想起年轻时候的抱负,心痛的感觉难以遏制,无法自制的责怪自己变成了当初最讨厌的人;他会不会回想起徐州死在他刀下的无辜百姓,后悔如果当初不杀人,或许诸葛亮不会成为自己死后的担忧;他会不会回想起典韦,如果不是自己好色,典韦和曹昂可能就不会死;他会不会想起,曹昂如果不死,自己也不用担忧几个儿子的未来,担忧曹家的未来;他会不会想起了不肯回头的陈宫;他会不会想起了好朋友张邈;他会不会想起被他借的那个人头;他会不会想起刺杀自己的太医吉平;他会不会想起梦中杀的那个人;他会不会想起自己曾拍着一个人的肩膀亲切的称之为“吾之子房”;他会不会想起幽闭至死的伏皇后;他会不会想起自己嫁给献帝的女儿。你们觉得,这样的曹操,真的活得很坦荡吗?


user avatar   qi-dian-qi-chuang-chi-zao-c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认识的多数读者对于东汉史还是比较匮乏的,只是通过三国故事知道一点点东汉末年的事,而且具体细节也不清楚。理由是曹操、刘备崩逝后的历史觉得没意思,诸如此类。举个栗子,在知乎中至少还有百分之十以上的人观念中是这样认为曹操挟持献帝的过程:

  • 派出一队人,很快就到达了洛阳,半哄半抢,献帝就到了许昌。

所以以下,我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简单补充一些关于曹操和刘备常见问题的史料。不知道的值得看一看,知道的当然就不必看了。基于他们的作为,再讨论他们的为人和处事态度,限于篇幅仅列举他们的早年经历和赤壁之战前的典型事件(赤壁后大家都太熟悉无需赘述了)。


1. 曹操是起于死亡边缘的劳苦大众吗 ?

答:不是,非常不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迎立汉桓帝有功的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官至太尉(买来的,但是的确官至太尉)。

  •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三国志 · 武帝纪》



2. 刘备是起于死亡边缘的劳苦大众吗?

答:不是。刘备的父亲早亡,刘备的祖父刘雄官至东郡范令。幼年时跟随母亲贩履织席为业。而且家族名声应该还不错,因为十五岁的时候,能够拜东汉大儒、参与平定黄巾的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是同学,并以兄弟相称:(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3. 大家讨论的多是曹操迎立献帝之后的经历,那么他早年间的经历如何?

答:曹操二十岁的时候第一次入仕(这一年是174年,距离黄巾爆发还有10年),在担任京城洛阳北部尉(维护城市治安)期间,因为不惧怕、敢于打击豪强整顿民风,而得罪权贵宦官,被调离京城到顿丘。(这段时间是曹操试图努力成为“ 治世之能臣 ”的时期)

  •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在二十六岁时又被调任到京城担任议郎(提意见的,类似于顾问),曹操上书为曾经遭受宦官迫害的名臣陈蕃鸣冤,并且陈述朝廷不能任用忠良,满朝奸佞的现况,但是汉灵帝不采纳。

  • 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魏书》

曹操知道朝廷积重难返、无法匡正,就不再进言献策了(这段时间是曹操对东汉朝廷的黑暗感到绝望的时期)。

  • 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魏书》

而后参与镇压黄巾之乱,官职又落到了地方上,再然后甚至托病辞官回乡近三年。直到天下大乱(189年灵帝崩逝)的前夜才回朝廷担任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 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魏书》

西园之前是汉灵帝卖官鬻爵讨价还价的地方。西园八校尉是灵帝为了加强兵权对抗外戚的大将军何进设置的。八校尉中比较有名的人有:曹操、袁绍、淳于琼、蹇硕。



4. 从黄巾之乱(184年)爆发到天下彻底大乱的这段期间,刘备在做什么 ?

答:刘备起初主要活动在河北地区,因为镇压黄巾之乱有功,开始担任一县的县尉(维护县里治安的小官,不是县令),

  •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
  • 注:“ 除安喜尉 ”中的“ 除 ”不是解除,而是“ 升任 ”的意思。

到河北稍安后,朝廷下令废除一部分因为军功升官的人员,刘备不幸也在其中,因为愤怒痛打了前来宣令的都邮,然后逃走了。后来大将军何进派人到丹杨(现在的安徽宣城地区)募兵,刘备加入其中,又从军立下军功,到下密(在山东)担任县丞(县令的助手),

  •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三国志 · 先主传》

后又辗转山东河北各地为官(多是不及县令的小官),因为受到黄巾军的攻击,就投奔了公孙瓒。因为多次抵抗袁绍有功,官职得以有较大的提升,而且有了部分可掌控的军队。

  • 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从平原县的县令到平原国的相国,这个时间是在191年,刘备三十一岁的时候。



5. 说了这么多,曹操到底是何时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割据力量的 ?

答:191年讨伐董卓联军解散后,三十六岁的曹操在东郡(属兖州,治所在濮阳,今河南与山东交界附近)先后击败、兼并多股黄巾势力,而且这一时期的曹操与袁绍甚至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

  • 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 太守 。《三国志 · 武帝纪》

而第二年才是曹操事业真正的爆发期。曹操击败了数万黄巾军,并挑选其中的精锐壮大自己,号称“ 青州兵 ”。

  • 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魏书》

不久,曹操又被推举为兖州牧,从此开始,曹操才真正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重要势力。另外也是在这一年,王允与吕布在长安设计除掉了董卓,不久被董卓残余李傕和郭汜击败。朝廷由被权臣把持的状态,走向彻底的衰落和破碎。



6. 有说法认为刘备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也有人认为刘备屡战屡败。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刘备?

答:先说结论:败多胜少。我参考了《资治通鉴 · 汉纪第五十四》、《后汉书 · 孝献帝纪》、《三国志 · 武帝纪》、《三国志 · 先主传》《三国志 · 吕布张邈臧洪传》及《三国志 · 董二袁刘传》,整理出一份,从195年刘备领徐州起至(201年)刘备投奔刘表的时间表:

兴平二年(195年)

  • 约四月,吕布被曹操击败,投奔刘备(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

  • 六月,吕布偷袭下邳(张飞),妻儿被俘虏,与袁术在淮阴对峙的刘备失去后方根据。想夺取广陵立足,又被袁术击败,不得已又向吕布求和,屯小沛。
  • 约九月,刘备招兵买马,被吕布忌惮,再次被击败,刘备投奔曹操,曹操则增兵增粮给刘备助他回到沛城。

建安二年(197年)

  • 约正月,袁术称帝寿春。
  • 五月,吕布击败袁术。
  • 九月,曹操亲征袁术,袁术闻风逃走。

建安三年(198年)

  • 约四月,吕布与袁术和解。
  • 九月,吕布遣高顺和张辽再一次攻打刘备,曹操派遣夏侯惇救援,刘备再一次很不争气的战败,沛城再次被攻破,刘备妻儿又被俘虏,刘备独自逃走。
  • 十月,刘备在西逃的路上,遇到了曹操亲征吕布的大军,后一起攻破吕布于下邳,刘备夺回妻儿,并随曹操到许县,发生了“ 论英雄 ”、“ 衣带诏 ”等。

建安四年(199年)

  • 约四月,曹操派遣刘备、朱灵等攻袁术。刘备趁机斩杀下邳守将车冑,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到小沛。
  • 六月,袁术病逝。此时袁绍已经率兵南下,曹操屯兵官渡迎战。

建安五年(200年)

  • 正月,曹操决定亲自东征刘备,刘备再次大败,妻儿又又被俘虏,曹操在下邳擒拿了关羽。而刘备逃向了青州,投奔袁绍。
  • 七月,汝南的黄巾军响应袁绍,刘备被派去协助,因为汝南在许县后方,曹操很是忧虑,因而派遣曹仁攻打,刘备再次战败,只能回归袁绍。
  • 约八月,刘备以南下说服刘表联合为托辞请求离开袁绍,于是再次率军抵达汝南,曹操又派蔡阳来征讨,这一次刘备终于取胜,并斩杀蔡阳

建安六年(201年)

  • 三月,已经击败袁绍主力的曹操率军攻打汝南,刘备又一次战败,向西南投奔刘表。

综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刘备败远多于胜,而且经常遭遇丧家失所的大败,刘备的妻儿也挺倒霉的。这也是曹操和刘备实力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陈寿有一段评价:

  • 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 刘备的用兵权谋,不及曹操,因此所占据的地盘比较小。



7.关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献帝刘协从洛阳迎至许县,有没有更多的细节值得注意 ?

详细的过程不再叙述,必须说明的是,其过程是曲折且充满变数的:

  • 曹操先是试图派曹洪率兵西进迎接天子,但是被董承等人阻挠,而后借由刚刚离开袁绍的谋臣董昭的谋划,并贿赂扶献帝东归的董卓旧将杨奉,才得以成事。从献帝回归洛阳到曹操掌控献帝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这整个过程其实是曹操远胜其他诸侯的高远政治眼光的体现。



8. 刘备历来为人称道的表现他“ 仁义 ”一面的重要事件,即携新野百姓南逃应该如何评价?

这也是多数人所谓的与曹操的“ 屠城 ”行为并列的用于表现刘备“ 仁义 ”的重要“ 论据 ”。起初刘备甚至对刘琮已经投降曹操的消息,毫不知情:

  •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而刘琮没有告知刘备的原因,竟然是“ 不敢 ”。结合刘琮的属臣蒯越劝刘琮投降时的话: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而且后面刘备南逃,途径襄阳时,刘备驻马呼刘琮,刘琮竟然害怕到不敢起。我个人认为,刘琮不仅是十分畏惧曹操,同样也十分的畏惧刘备,甚至比的父亲刘表更加畏惧、忌惮。这也是无论是刘表还是刘琮都不能、不敢重用刘备的重要原因。但是这样一来,刘备就被刘琮坑惨了。



不过从“ 荆州人多归先主 ”也可以看出刘备蛰居因为的七年,是得到了荆州的广泛好评的,再加上七年之间刘备聚拢的部分荆州人才、兵马及其家眷都是荆州本地人,所以当有人劝刘备放弃民众,尽快南向江陵时,刘备认为不可: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此时的计划是南下占据物资丰富的江陵,他的决策是清醒的:

  • 一旦放弃民众不仅在荆州的人心尽失,而且自己阵营中的荆州本地的兵将谋士也很可能会离心离德。

  • 况且宛城距离新野的直线距离约50公里(道路距离会更长),按汉末的一里约合430米,此时曹军距离自己至少有一百二十里以上。

可刘备还是失算了,或者说此时的刘备还不够了解曹操,刘备的计划已经被他料到了: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在听说刘备已经离开襄阳南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展开追击: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结果十分惨烈,且刘备想带走的民众一个也没能带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而刘备又又又抛妻弃子: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这个过程说明行军途中,刘备并没有把妻儿安排在身边,不知道他为何这样的安排。(也许是把妻儿放在了民众之间),最后只得放弃江陵转而向东,从江津渡向夏口。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刘备失去了占据物资丰富的江陵城的机会,处境更为被动,而江陵则为曹操所有



值得提及的是,赵云也因此一战成名:

  •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赵)云 身抱弱子 ,即后主也, 保护甘夫人 ,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 · 赵云传》

赵云也因此功劳得以升迁为牙门将军。后来在汉中,刘备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全文总结:之所以列举以上的人物经历,我其实更想让大家从他们过往的经历中,认识他们是怎样的人、怎样风格的人、怎样处事的人。而不是孤零零的盯着谁屠城“ 残暴 ”、谁携民“ 仁义 ”,只要细读《后汉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相关史料,你就会发现试图用这两个脸谱化的形容词去概括两位复杂的政治家是一件多么幼稚且扯淡的事情。我从来都把是英雄人物睿智的政治眼光和勇敢果决的处事作风作为我史的乐趣:

  • 曹操是英雄,刘备也是英雄;
  • 曹操要建功立业,刘备也要建功立业;
  • 曹操杀人,刘备也杀人;

可偏有人就想要知道,他们在杀人的时候究竟是怀揣着“ 赤子之心 ”杀人,还是裹挟着“ 残暴不仁 ”杀人,我怎么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什么 ?!如果有人肯从结果看问题,而不是扯一些虚无缥缈的内心戏,那么还有讨论的余地,比如,

1.如果从杀人数量的角度:

曹操多年的征战加上他屠城人数,应该会多于刘备多年征战杀死的人数。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应该是评价曹操和刘备谁仁义谁残暴的正确标准,很明显,曹操比刘备更残暴



2.如果从救人数量及战乱后恢复人口、恢复人数的角度:

曹操也多于刘备,所以曹操比刘备更仁义。自扫清中原群雄后,曹操就在中原实施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有效政策,比如以国家投资的方式在各地兴办屯田,以及由曹操首创的按户收税取代从前的按人头收税。这与后来刘备、诸葛亮治理川蜀,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值得称道。而且自建安十二年(207年)中原统一(雍凉地区的马腾韩遂在形式上臣服朝廷)至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中原再次全面大乱,整整稳定了近百年(其间也有局部的动荡)。



其实两汉魏晋南北朝史近八百年的时间中有意义、有趣的故事多着呢,我也写了大量的文字,可是无趣的人偏只盯着曹操和刘备的孰是孰非,整天炸鸡毛。就比如刘琮的属臣傅巽,在曹操南下时劝刘琮投降的话就很有意思,这与后来张昭劝孙权的话很相似,傅巽对刘琮说:

  • 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
  • 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
  • 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
  • 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
  • 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

这么优秀的劝人句式不值得学一学么。



全文完。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怎么个得民心法?得士大夫之心吧!

益州战乱不大(和中原比)刘备入川,发行大钱等政策弄的绝大多数人只能依附于世家贵戚。

原本的刘备确实是个老实人。但在寄居荆州期间突然黑化,以布为师,两次背刺盟友夺其属地(刘琦刘璋),甚至直接让其暴毙。


user avatar   wang-tao-tao-9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的乱世史上,为了保护普通老百姓而敢于拔剑抵抗极端强大敌人的,只有刘备。

至于曹公,他不过是历史上又一个把老百姓当杂草随意屠杀的枭雄而已,太多了,在历史上没什么特色,早看腻了,你审美就不疲劳吗?

如果他写诗哀叹过,那不过证明他不仅仅残暴,而且还非常虚伪做作。

我是个普通老百姓,在古往今来的普通屁民看来,只要脑子没病,都会喜欢刘备,所以我也喜欢刘备。

至于喜欢曹公的,应该是超级官二代或收割机吧,或者是深度陷入龙傲天幻想的病人。


user avatar   meng-yu-l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他不是像韩剧里演的那样患了绝症,那他的意思就是,偶尔上个床就挺好的,别指望我会娶你。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历史上正常的人类社会,初中生的年纪通常就已经是进入打架斗殴生产生活的主力年纪了。更别说生孩子了。


只是我们近百年来的工业化,强行给这个年龄的人口安排社会任务和标准而已。


你要想初中生不以早恋满口脏话不学习为荣,就得付出克服基因天性的巨大教育成本。也就是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育上的投入不足。


user avatar   zhe-shi-yi-ge-wei-da-de-shi-dai-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话题

  抛开三国演义,史实而言关羽和张辽到底谁更胜一筹? 
  如果没有诸葛亮辅佐,刘备的结局是什么? 
  辛弃疾是否真的了解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否真的符合《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氛围? 
  如何评价全面战争三国的最新预告片孙坚篇? 
  三国时期,为什么没有人请司马徽出山?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军中所带众将都是一些水平与资历都很低的将领? 
  如果让你从唐僧、曹操、宋江里选一个自己的领导,你会选谁? 
  如果最后是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吗? 
  为什么演义中把孙权和曹操刘备并列而不是孙坚? 
  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前一个讨论
小说《封神演义》中,吕岳真实战力,法力及实力如何?
下一个讨论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