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蒙战争属于是长期的,且断断续续的,而且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战略目的也不同
从1367年朱元璋北伐开始到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为时间节点,这是明蒙战争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王朝易代战争,也是决定明朝和元朝各自前途的大决战阶段,明军的战略目的是彻底推翻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统一中原地区,而元朝是为了彻底扑灭明朝,继续维持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在这个阶段,明军是处于战略进攻的状态,形式上是双方各个主力的决战为主,元朝各路军队节节败退,以明军攻占元大都为标志,象征着元朝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彻底失败,退回草原。而元朝的残余势力也在试图反扑,企图复辟,但都被明军粉碎。这个时期,明朝以逐渐统一了中原地区,并陆续消灭辽东地区的北元残余势力,以捕鱼儿海之战为标志,明军彻底消灭北元的主力和朝廷班子,从此结束北元在草原的统治。
这个阶段,明军胜利,北元的崩溃,导致蒙古重新进入各个部落的纷争阶段,第一阶段的明蒙战争结束。
第二个阶段是从永乐元年开始到1435年宣德帝崩为节点,这个阶段的特点相对于第一阶段不同,此时蒙古部落已经彻底丧失复辟元朝的可能性,因此,蒙古人对明朝的战争基本都是以洗劫边境村镇为目的的小规模治安战为主。而明朝对蒙古的进攻也是以小规模的边境治安战为辅,京营大规模出击草原为主的模式。这个阶段,很少出现像洪武时期大规模歼灭蒙古军团主力那样的战役,蒙古人也尽可能避免和明军主力决战。虽然表面上依然是明朝战略性进攻,蒙古人战略性收缩,但始终都是处于反复拉锯的状态。明太祖虽然5次远征蒙古,但除了第一次在忽兰忽失温歼灭瓦剌的主力,但随后的4次远征皆无功而返。而朱棣将漠南的卫所尽数内迁来充实靖难之役以来损失的人力,从而为以后明军面对蒙古人的被动局面埋下祸根。
其实我觉得你这问题更像是个伪命题。
明蒙之间二百多年的时战时和才是真实状态。如何战和的博弈都考虑进,应该是明占优势,因为到了中后期,即便明军会败于蒙古,但胜利的蒙古所追求的也只是藩贡。当然你问战我就不多扯和了,虽然我觉得嘉靖年间逐渐用经济手段更有效操纵了草原。
明蒙所谓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367年朱元璋北伐中原到1424年朱棣驾崩。这几十年是明朝进攻,蒙古退缩的时期,大决战也基本集中于这个时期,期间虽然蒙古也有战术乃至战役的胜利,但战略态势上是被明朝压着打,从中原王朝打成边疆流寇,从统一政权打到四分五裂。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一时期明军胜。
第二阶段是从1424仁宗即位到1570年汉吉那投降大明。这一阶段是双方拉锯的时期,明转向防御,长城便在这时修筑。总体蒙古占优。瓦刺顶着压力统一,而后多次在战役中击败明军。最为著名的就是土木堡之变,但得益于于谦的北京保卫战,瓦刺的胜利依然只是军事的胜利,没有转化为政治优势。随即瓦刺土崩瓦解,之后鞑靼又统一,再次入寇。具体战斗双方各有胜负,蒙古的优势在于机动性,不再出现被明军大量歼灭战例,明朝的优势在于国力,即使被大量歼灭也可以迅速补充。
这一阶段通常认为是蒙古占优,但明军也有出彩之处。
第三阶段是1571俺答汗受明朝册封到1635蒙古臣服于皇太极。这一阶段通常叫相持阶段,但在我看了根本不算战争阶段,自1571后右翼蒙古与明再无大战,左翼也保持时战时和的状态,事实上明军只需要在辽东方向备战即可,大大缓解国防压力,分裂且依仗明朝贸易的蒙古其实此时已不能算对等的对手。当然,明朝在辽东抵御蒙古的李成梁很快就会收养明朝真正的对手——努尔哈赤。
这一阶段我认为不能简单看做谁赢,应该看做明蒙放弃战争的共赢。
综上,两者的战争总体明军占优,但具体到战例蒙军有更出色的表现(如土木堡可以俘获明英宗)
当然这只是明与漠南蒙古的战况,我们通常在明蒙对抗的语境下所指的蒙古。至于漠北与漠西,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批判苏联的共产主义精神,行!
践踏苏联的logo,不行!
形式主义那套玩明白了属于是。
批判苏联的共产主义精神,行!
践踏苏联的logo,不行!
形式主义那套玩明白了属于是。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