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前还在看小说的人,考研时自律能力惊人,每天高效学习 11-12h。我的自律技能详细到每个步骤,可复用性强,非鸡汤。你会发现启动「自律」,很简单。
本文包括学习自律和工作自律两大类。
TED 史上最受欢迎的 TOP 20 的演讲中,Tim Urban 把大脑中导致自己拖延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脑子里有只上蹿下跳,总想着在红尘中策马奔腾的猴子。
理性的自我根本没办法控制它,想好了要做一件正经事,结果猴子老是跳出来捣乱,「不,我今天想睡觉/购物/刷手机」。
那么,如何才能让理性的自我,掌握方向盘呢?
↓理性的自我,会让你选择跟我一起学英语,一起成长ヘ(゚∀゚ヘ)アヒャ
关键词:十匹马都拉不回来,正确,目标
1.1 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考研还是工作,人活在世,要有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坚持某个习惯,是因为没有给自己定好目标。
「今天要不就学到这儿吧。」你看了五页书后,感觉内心特别满足,于是拿起了手机。
壮士且慢!
难道你忘记北平城中的未名湖了吗?
《自控力》一书说:「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但它们不是意志力的全部……你还要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有了真正想要的目标,才会毫无顾忌,释放出所有力量。
麦克利兰提出的著名成就动机理论有一个能力冰山模型,他认为「动机」是影响一个人表现最底层的原因。
对学生来说,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梦想,是我们能够坚持数月如一日的基础动机。
对于已经工作的同学,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超越,如何找到实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方式,而不是天天只为别人打工,多考虑这些问题,也能让你找到目标。
1.2 这个目标一定是你非常非常渴望达成的,把该考虑的统统考虑周到,任其他人怎么劝说或者打击,都不会对你产生丝毫影响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去多远的地方,你身体的意志力才会被这份雄心壮志逐渐唤醒,陪你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起初,我把目标定成南开,不知道什么缘故,总觉得似乎和这所院校有点心理上的距离感。后来改成北大后,一下子兴奋起来,觉得这辈子非北大不上,即便这次输了,也绝不后悔!
每天早六晚十,这种生活是不是特别难熬?!
如果坚持一个礼拜这么做,是挺难熬的;不过坚持几个月,就不难熬啦。
这是哪门子道理?
我从不熬夜,考研期间从没有超过十点半睡觉。九点半多,爸妈就开始轮流上阵劝我休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规律的作息可以让你形成稳定的生物钟,习惯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
规律作息,这点大家都知道,不过究竟有多少好处?
1)保证充沛的精力,不至于因为某天睡得晚,或者起得太早(我着实没法在五点钟起床),容易导致第二天精力跟不上。
然后你就会在心里悄咪咪地给自己加戏——
「今天头好疼啊,一点学习的状态都没有。」
「要不明天学吧,今天我还有东西要买/有朋友要约/有店要逛/想吃火锅……」
2)能够每天按照固定时间起床、休息,是自制力的体现之一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之前很多事情没有做完,结果当你想正儿八经学习的时候,发现:啊!为什么有这么多事要我做?好焦虑好焦虑,我还能做完吗,嘤——
别哭。
人们对于自己没做完的事情,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个效应称之为「契可尼效应」。你很想很想找到出路,但是每天都在重复失败,因为拖延了很久的事情,很难因为看了篇文章就激发了你的动力,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Step 1 拿出一张纸,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统统写下来。
我没有让你真正做事哦,我只是让你把这些事情写下来而已。大脑,不要拒绝这么基础的要求嘛,只是写几个字而已。
你拿起了笔,写下了那些让自己烦到不行的 to do。
写完之后,是不是觉得全身经脉顺畅了很多,虽然有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嘛。
Step 2 给这些事情排序,注明时间,想怎么排就怎么排,全听你的。
每个时间节点,只做一件事情。
啊,可是还是好不想学习!不想做这个讨厌的项目!
Step 3 想想自己的「人生大计」,在心里默数五下
1、2、3、4、5,好好享受这五秒的悠闲时光,然后告诉自己:早晚都要做,不如现在做,开工吧!
非常好用!!!
无数次把我从拖延的悬崖行拉回来。
Step 4 每做完一项,就画个 √ ,没过多久,你就会发现,√ 越来越多,你的成就感也越来越多。
Step 5 当你实践过第一天的计划表后,就可以晋级,开始制定一周的计划表啦。
注意:
每天按照计划表执行,不要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明天做不完又想把更多的事情推到后天。
否则计划表的任务越攒越多,你身体里的猴子又要钻出来了。
无论是备考还是工作,远离干扰项。
2.4.1 如何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每个 APP,每个品牌,都想方设法抢夺你的注意力。
如何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自己身上呢?
1、考研的同学,手机换成非智能机
2、让 APP 帮你「锁」住你的手机,比如,Forest
它的激励机制是「种树」,每专注 25 分钟就会种下一棵树。
一旦你打开其他 APP,树就会立马死掉。
我之前是不知道的,直到有次为了拍照,看到了那颗死掉的树……
2.4.1 如何尽可能减少别人对你的干扰?
很多时候,我们难得做到了坚守学习、工作阵地,结果,三番五次被别人或者各种其他信息打断。
比如,经常收到别人的消息:
询问类:
你复习得怎么样啦?
你之前做的那个项目,找的是哪个供应商啊?
吐槽类:
我怎么就遇上这种 boss ,¥%&*%¥&*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忍心不回他们啊,另外,万一项目着急呢?工作的时候,基本隔个半个小时就会有同事找我咨询或者帮忙解决问题。
1、一小时后,统一回复信息。如果真的十万紧急,他们会打电话找你
2、不开微信或者即时通讯软件
你非常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的冲动会带领你冲下去,比如,我今天很想写一篇文章,饿着肚子,写了三个小时,还是停不下来,直到把文章写完,这才经脉通畅,想起了饿着的肚子……
如果没有赞同,好不开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回答也会对你有帮助哦~
01 这个回答的内容更加详细,再看一遍,更有助于记忆===
02 没出过国,身边没有外教,如何提升口语呢?我录了音频,告诉你答案
(乍看上去,不像是学习的号,但真的在谈学习)
我会带大家一起精读《经济学人》等外刊,精听 TED,还有一些考研相关的内容跟大家分享~
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倘若看得见前方的悬崖,且理解并确信掉下悬崖的后果,哪怕一头野兽也会千方百计地坚持远离悬崖,更何况人类。
反过来,那些义无反顾冲向悬崖的野兽要么是看不见或者看不清前方的悬崖,要么以为自己掉下去没有大事。对于后一种情况,野兽的判断无非是悬崖没那么深或者下面有支撑借力的平台。而人类在冲向悬崖这点上和野兽犯的错误别无二致:要么看不到和看不清未来生活中致命的深渊,要么错误地以为自己掉下深渊也撑得住,要么幻想自己掉下去时有别人或别的平台兜着。当我们在自己生活中完全排除掉上述三点时,其实就已经基本上做到自律了。
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因为这里我们也无法忽略野兽冲向悬崖的最后一种情况:
如图所示,当身处在一群冲向悬崖的牛群中时,哪怕其中一头牛突然翻然悔悟也无济于事,后面的牛会裹挟着它一同冲向悬崖,一同摔得粉身碎骨。
这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呢?
一、不要让自己身处在不自律的群体中。哪怕你后来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别人也会毫不留情地裹挟着你一同冲向未来生活中致命的深渊,和你同归于尽。
二、不要害怕脱离不自律的群体。要坚持去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即便(暂时的)孤独,亦在所不惜,义无反顾。
三、为什么说暂时的,因为一头跑得远的牛,一定是在一群跑得远的牛中。脱离,是为了能够加入到一个自律的群体中,和同伴们一起纵情驰骋!(这条来自 @管泊明知友,非常感谢)
看了一圈,自律的生理学基础,好像其他文章都没有触及。简单的说,很多人不是不想自律,是不能自律。而为什么不能,是因为ta们的大脑功能出了问题。
本文将给出每个人都可以做的,简单免费的锻炼方法。有没有效,每天几分钟,自己试了便知。
--------------------------从“精神疾病患者”到正常人:人人都有“病”--------------------------
(本文的观点主要参考《The Ravenous Brain》一书。我不是研究脑科学的,只是知道一些观点,不能保证我的理解没有疏漏,请知悉。另外我推荐的方法也是免费的,无利益相关,请不要问我怎么下载,请自己选择。)
书中第八章《Consciousness Squeezed, Stretched, and Shrunk》谈到了很多精神疾病的根源。
为什么了解精神疾病的起源能让我们学会自律呢?因为本质上它们都取决于大脑是否能正常工作。
所谓的精神疾病,大多数是意识(consciousness)出了问题,而且是意识和大脑之间出了矛盾。意识=“我想想什么”,而大脑=“我能想什么”。一个过度活跃的意识,搭配一个容量不够的大脑,就像试图在一台内存不够的电脑上跑一个炫酷游戏一样,最终会卡壳。
举个例子。孤独症患者就是意识过度活跃,而脑容量不足以支撑。他们可以察觉到环境中非常微小的变化,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密度是常人的很多倍。然而脑容量却不足以应付,于是不堪重负。这也是为什么孤独症患者喜欢安静,不能呆在喧闹环境中的原因。(不能有太多外界刺激输入)
为了防止意识的过载(compress the overflow of conscious detail),孤独症患者不得不用事无巨细的条条框框来限制自己。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可能知道,Sheldon就是轻度的孤独症, 表现为Atzerberg。他的特点是把自己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规定好,一旦有什么人或事打乱了他的规定(比如Penny坐了他一贯坐的位子),他就会抓狂。
孤独症患者给自己限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为的就是强迫自己不要去接触新鲜事物,以降低信息输入的密度,减少对大脑的负担。
用书中的话说,就是These rules and rituals are a desperate attempt to reduce the novelty and chaos in their lives and replace them with reassuringly regular, compressed patterns.
另一个例子。
ADHD(注意力集中缺陷)的孩子,也是大脑working memory(short-term memory)不足。
(关于working memory到底是什么,我在之前一篇关于学习的回答里讲过大概。简单的说,一串数字212023282034203820382093, 你能一下子记住多少位并复述出来,就象征了你的working memory能力。
与之对应的是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我们学习新知识,都是白天暂时存储在working memory中,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脑将各种信息整合归纳,把判断为有意义的内容,从短时记忆转存到long-term memory中。所以睡眠不足的人,无法把working memory转化为long-term memory,久而久之,working memory就像过载的储存器一样会受不了,慢慢的working memory能力会下降。)
前面说到,ADHD的孩子,working memory比一般人少,就像只有几秒钟记忆的金鱼一样。
于是ta们要如何应付生活和学习中的海量信息输入呢?
ADHD孩子的策略是,尽量避免任何有挑战的事物,尽量不思考,在各种简单肤浅的信息面前跳来跳去,就是不深入钻研,因为一深入钻研,就意味着要在自己的大脑里缓存很多信息。而这,恰恰是ta们匮乏的working memory所不能应付的。学过初高中数学的人都知道,做稍微复杂点的题,需要一步步推导,也就是把各种信息缓存在自己的大脑里,相互比较,进行“运算”。如果大脑没法缓存各种信息量,谈何钻研呢?
更让人深思的是,working memory不足,不仅影响ta们的学习能力,也影响ta们的性格与处事。ADHD的孩子无法克制自己, 经常暴力冲动,因为理性地行事其实是需要动用working memory去思考的。如果一个人无法给各种事情分析打量,排好优先级,又怎么能克制眼前的诱惑,做出长远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呢?而这个决策过程需要用working memory去计算。
(书中原话:How do ADHD children cope with this dwarfish holder for conscious contents? They tend to do all they can to avoid tasks that will strain their limited conscious resources ———— they shy away from difficult school problems and flit between many tasks, because they can't maintain a single goal in working memory for long. And they behave in an impulsive, sometimes violent ways, since it can require considerable conscious effort to suppress primitive impulses and act in a controlled, reasonable manner.)
不要以为这只是孤独症,ADHD患者的事儿。
事实上,现在许多“正常”人的working memory也岌岌可危。
有多少次,你不由自主的刷知乎/刷抖音/刷朋友圈,刷一些不过脑的东西,刷到凌晨却做不了“正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做不了“正事”?
因为你的working memory早就已经下降,大脑已经丧失了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
重复一遍,做不到自律的人,其实是脑容量(此处特指working memory),无法应付做所谓的“正事”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强度。做不了正事,但是意识仍然活跃着,这些活跃的意识又不甘被忽视,只能用低信息密度的无脑任务自我消化,比如刷知乎/刷微博/刷抖音。
于是,
看各种段视频/短段子/肤浅无脑的内容.... ————> 脑容量降低,无法处理复杂任务 ————> 意识仍然活跃,渴望摄入信息 ——————>只能进一步摄入垃圾信息,脑容量进一步降低。
这个恶性循环,几乎是目前许多手机成瘾者的宿命。可怕的是,没有人警戒他们。
没有人告诉他们,整天看各种爽文,短视频,真的会让你立竿见影的“变笨”,变“浮躁”。
因为这恰恰是目前的governor和市场所希望看到的 。无法思考,却倍具煽动性和购买力的人群。
---------------------------------working memory和所谓的意志力-------------------------------
说到working memory和意志力。Baba Shiv和Alexander Fedorikhin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一群本科生分成两组,让一组记忆一个七位数,让另一组记忆一个两位数。同时,他们给出了一些零食让这两组被试选择,可以选健康的水果,也可以选高糖高脂的巧克力蛋糕。
结果研究显示,被要求记忆七位数的那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吃巧克力蛋糕,而不是健康水果。科学家的解释是,因为记忆7位数,对working memory的负担更重,于是大脑就没有多余的容量来思考饮食健康问题了。
(书中原文:It's as if their working memory, filled up by the demanding seven-digit number, didn't have sufficient space left to carry out normal, mature control over their feeding habits. )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自控力,意志力,首先要想的明白,才能做得到。
意志力薄弱,也许只是你的working memory不足,无法想明白某件事的优先级而已。
---------------------------------下面讲讲具体怎么训练working memory-----------------------
前面讲了,working memory不足,会让你不由自主拒绝深度思考,沉迷肤浅无脑的内容,还会让你性格变得暴躁,无法压制短时的冲动,无法为长远打算,意志力变薄弱等。。。。。
那么如何提高working memory?
关于“训练working memory”,还可以坚持读一些长文本,训练速读,学习、记忆新语言,背诵诗歌等。
从本文提到的两种简单方法开始,如果每天训练10分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你会发现,当你的working memory提高后,意志力会明显提高,不再流连于网上的无营养内容,而是向往做一些更有挑战的事。
医学界有实验表明(Torkel Klingberg等人),对ADHD(注意力集中缺陷)的孩子进行三周的working memory记忆训练,不仅有效的提高了ta们的working memory容量,这些孩子的IQ得分也提高了,ADHD症状也明显减轻了。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对比了working memory training和用药物(例如Ritalin)的对比组,working memory 训练的效果更显著,也更持久。
同样的,Melissa Fisher等人对一群精神分裂患者进行了累计50小时以上的working memory训练后 ,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并且效果也延续了6个月之久。
总之,《The Ravenous Brain》一书,让人感觉到传统的对“精神疾病”的定义,可能在未来我们对大脑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都会被改写为“大脑某个区域的某个具体功能缺陷”。在这样微观的洞察来临之前,我们暂时可以将许多意识层面的问题,用working memory training来缓解。大脑就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当大脑退化时,人无法好好思考,好好决策,也就出现了各种“精神错乱”的表现。而大脑强化时,人思维清晰而敏捷,意志坚定而性情温和。这才是理想的人。
当前,健身房遍布全球。可是mental gym却不多。meditation虽好,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的。不喜欢冥想的人,可以试试这种挑战型的brain training。
------------------------------------------------后记-----------------------------------------------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对脑科学感兴趣,喜欢研究这些,其实一方面,我也像大家一样,受到目前时代的影响,有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的问题。当我在阅读ADHD患者表现的那一段时,感同身受,发现这就是我某些时候的表现。我想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对症下药。
另一方面,作为设计师,设计数字/实体/各种hybrid产品和体验,对于用户的生命质量我必须负责。如果我设计的一款app或者游戏致力于让用户变得更傻,更焦虑,更想疯狂购物,那么这不是我会做的。了解working memory和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也是我工作的基础。我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可以让人变得平和,温暖,而智慧。Design with good intention,在目前的市场上只是个边缘角色,但是未来当注意力危机真正到来,人们的工作能力进一步下降,人被机器和算法彻底取代,人沦为被收割注意力和数据的一堆标本时,我们如何存在?如何live a good life?这是我们共同的问题。不管是设计师,医生,研究者,各种社会角色,都无法逃脱这个问题的质询。
希望本文可以让沉迷短平快,沉迷短视频,沉迷爽文的同学有所警醒。捍卫自己的working memory,也是捍卫自己的思考能力,生活质量和尊严。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愿我们都保留与这个时代和平对抗的能力。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WhenIrisThinks",会写一些设计/人文/科技/心理等的深度观察文, 不定时更新。
—— 微信视频号 @ 心灵三温暖,主打个人成长和感性思维:启智~暖心 (也可以去Bilibili搜索“心灵三温暖”)
我的其他高赞知乎回答:
—— Iris Pan的【学习/思维类】回答
—— Iris Pan的【大学生福利】回答
—— Iris Pan的【心灵/成长类】回答
—— Iris Pan的【设计/科技类】回答
别忘了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 “D for Design”和“试说新语”
公众号@WhenIrisThinks
视频号@心灵三温暖
因为我们一天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保证质量。
当天的工作和学习只有复盘才能更好的行动,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效率。
需要保证自己每天都有保持学习和成长。
1、三餐规律,健康饮食;不暴饮暴食;每餐八分饱即可。
2、戒糖、戒油炸食品,少点外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3、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4、早起练习冥想,睡前坚持热水泡脚。5、每天坚持面部清洁,用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床单被罩勤洗勤换,屋内勤通风。
6、 坚持锻炼
每周进行4-5天的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模式。尝试参加户外运动,挑战自我,拥抱自然。
7、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多关注积极情绪带来的正面影响,减少消极情绪产生。
1、早上一醒,为自己打气加油:我是最棒的!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始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能心想事成,不要在起跑线就输给自己。
2、早睡早起,不熬夜,光这一点,就打败很多人了。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起床,晚上睡前提前半个小时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
晨起喝一杯温水,做简单的拉伸运动。清晨,一切归零,重新赋予自己能量,喝水排毒,运动提神。
4、远离负能量,不要做烂好人去听别人抱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选择正能量的群体
5、请闭嘴。不要随便吐槽,没有人会关心你过得好不好。人都喜欢美好,都不喜欢负能量的人
6、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学会自己承担自己的行为,自己做主。
7、劳逸结合,不要一直拼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要搞错方向了。我们的身体,一定是最最重要的! !
8、不要随便发脾气,对身边的人多说谢谢当没本事的人,才用脾气做事。有本事的人,往往脾气好。要时刻感恩。即使遇到小人,也感谢他暴露出本性!让你可以早点离开他这种负能量。
9、自律;没人监督你,你必须管理好自己!管自律很难吗?是因为你已经觉得它很难了当你把自己当做一项艺术品,或者是一家公司来对待请你就会去想怎样把艺术品,怎样把公司变得更好
10、说到做到;不轻易承诺。信任很重要! !承诺之前先想想,确定能做到再承诺;诚信的人,才能链接更多的人脉,而人脉就是你的资源;
11、每天总结;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都要写出来。只有反省,才知道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事;哪方面需要改进,哪方面可以继续保持,才不会混混郁郁过日子;
12、过程;你会很享受房间从凌乱变成整洁的成就感!
18、每天坚持喝水。这个,每个人都知道的,但很多人都做不到;一定要喝足够的水。不然就去买个好看的杯子,或者把水放在随时可拿到的地方,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随时补充水分
13、把自己正能量的一面展现出来,多帮助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先想想自己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人脉是价值的交换。这个是富人的思维。
14、负能量的时候,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撕掉扔掉。每个,人都会有负能量的时候,不要堆积,不要满世界抱怨把它们写下来,撕掉的时候很爽的! !然后扔掉,把烦恼通通扔掉!!
15、每天读书。看书是最简单有效的增强技能的方法。不需要看完一整本,每天翻几页看看感兴趣的说能学到有用的点;就记录下来就可以了管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看了多少本。
16,抬头挺胸;气场不能输,气质要好!你的行为,会影响到整个人的心态,这个是真的!你越是垂头丧气,就越是振作不起来!
是不是第一天打鸡血后,又回到以前颓废的状态了?
大道至简!不要脑子里总想干大事。
这些内容多看几遍,记在脑子里,时刻践行,就算能做到一点,一年下来肯定会改变自己!
我最近才开始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律是应该向内求还是应该向外求。
向内求的意思就是排除一切干扰,然后尽可能在一个比较安静地环境里强制自己做一些事情。
向外求的意思就是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找老师,找教练,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夸下海口,总之就是调动外部力量来帮助你投入到你想做的事情上去。
我总体上做事的方式都是向内求。我总觉得外部的世界会让我的内心纷乱不已,内心一旦纷乱,就会意志薄弱,杂念丛生,看不清真相。因此我对外部世界总是若即若离,保持距离,不到万不得已,我基本不掺和俗事。
前一段时间里,我回顾自己这些年的经过才发现我错了。错误之处就在于,很多事情独自一人是搞不定的!而且我回顾了一下我这些年做过的事情,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规律,一件事情牵扯的人越多,也就是让我这种人越是觉得麻烦,这件事情我反倒是能做得还不错。凡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不牵扯太多其他人,纯粹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件事做出个所以然来的。
这个事实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不是个“超人”,我需要外部的联系。所以我不确定问主是怎么样,但是这么多年过来,我突然发现,我所谓的“意志力不足”,并非是内心纷乱太多,也并非是跟外部接触太多,相反是因为我跟外部联系太少。更加确切的说,我的“意志力不足”本质上是我需要更多外部帮助。这个事实其实是吓了我一跳的,因为它完全有悖于我多年的思维方式。
当我仔细剖析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才发现也许这才是对的。好比那些运动员,没有一个运动员是可以独自一个人躲在山林里就成为顶级运动员的。他们需要教练,还需要陪练!假如他们练不下去了,然后不找教练去寻求帮助,不找合适的陪练来调整状态,不找心理医生,保健医生去寻求治疗,只是扎进森林,要求自己意志更强,他可能最终成为顶级运动员吗?
肯定不能!我们谈自律的时候,其实潜台词就是,我们需要更多帮助。需要获得更多鼓励,需要更多指导,需要身体和心理的调整,需要别人陪伴。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只有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才可以去寻找帮助,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过来,用一句我意志不坚定,或者用一句,我被外部干扰得太多来解释,这是南辕北辙!这是回避了自己真正得困难,最终会把自己逼入一个无法维持得局面。所有一时压抑的欲望势必以燎原之势重来!
佛讲四大皆空,道讲调和阴阳。
向内求得佛家,要寂灭人欲。
向外求得道家,要疏导人欲。
佛法这一路看来我是走不通了,接下来我要换一条路走一走。
自律是在没有他人监管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去做某些能够对个体有长远获益的事情,比如坚持阅读、写作、健身及规律睡眠等,有基本常识的个体,大体上都能知道什么事情是值得长期坚持的,但为何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却常常做不到?比如:我们知道应该坚持健身,但经常是心血来潮没几天,就偃旗息鼓;我们知道应该戒烟戒酒,但一到饭桌上,就无法控制自己;或者我们知道应该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写论文,但即使面临deadline的压力,我们一再拖延,甚至不断地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刷手机和打游戏上。
因此想要变得自律,需要分析导致不自律的成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成因来寻找解决方法:
1、病态追求完美所致的不自律或拖延。
我曾经在朋友圈做过一个小调查:看书是否必须从头看起,还是随便从哪一页都可以开始阅读。好几个朋友留言都说必须从头(或序)开始看,说随便哪一页开始就可能会漏掉很多内容,不如不看。但很少有人真的能从头到尾完全坚持看下来的。还有几个是喜欢买新书,买来就束之高阁,想着得找整块的时间才能开始,不能零敲碎打,但结果就是再也想不起来这本书的存在。
追求完美(强迫)本身没问题,但副作用可能就是拖延。对于相对复杂的任务来说,比如看一本小说或专著、写一篇论文,如果总是抱着“万事俱备才能开始”的想法,很可能结果就是无法启动,一直拖延。对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群来说,要尝试摒弃这样的想法,看书要试着拿起来就看,不要想着一口气能完全掌握。写文章要开始动笔,先写出来再进行修改。
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注意力经常被外界分散所致的不自律。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自律,但就是“很难不被环境干扰”,比如我在写作时,如果把手机放在旁边,写作就会被手机割裂为碎片化的状态,时不时就想要拿起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微博、知乎和抖音。然后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知地流逝。
杜绝诱惑、想要自律最好的方法从来都是物理隔离,不要试图考验自己的自觉性。
吸烟酗酒者想要戒烟酒,最好的方法是脱离相应的场合,适当减少无意义社交。“手机依赖者”想要摆脱手机的束缚,最好的方法是短暂地把手机变成板砖,好喜欢禅定模式,或者依靠第三方的APP(番茄ToDo)。
3、对结果的恐惧所致的不自律或无法关注当下。
物理世界中遵循因果规律,因在前,果在后。但人的心理不完全符合这样的规律,因为个体对结果的预期会影响到事情的进展。
比如一个社交焦虑者在上台演讲前内心会对结果产生一种预判,Ta会想象一种灾难化的后果——自己表达不流畅,会被台下的听众敏锐地捕捉到,然后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有能力。这个先入为主的判断就可能对结果造成干扰——越是害怕或担心后果,就越有可能产生让你担忧的事。当你去询问为何在结果出现之前就有这样的担忧时,Ta可能会告诉你正是过往的很多次不顺利的演讲导致的思维模式。
对过去的纠结影响了现在的状态,进而影响未来。欧文亚龙在谈到死亡焦虑时也曾提到“神经症迫使病人试图在未来之中找到过去而忘掉当下。”我们每个个体能做到的只有把握现在,任何对于过去的纠结或是对于未来的恐惧担忧,都将成为自我的枷锁。
4、由于任务大而难所致的不自律。
有时人们之所以无法规律地做事情,是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一直看不到任务的反馈或“进度条”,所以内心对于何时能够完成任务存在疑惑,或者对于坚持本身存疑,这样的思维习惯会导致对成功的信心不足。
因此,制定具体的学习或工作计划,试着把困难的任务拆分成更具可操作性的部分,或者将任务进度可视化,可以让个体及时地感受任务带来的反馈。
5、频繁地转换赛道,导致无法在一个领域深耕。
每一件需要自律的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都可能存在着明显的爬坡阶段,就是你付出的很多,但是可能迟迟看不到回报,这就可能导致你无法从爬坡期进入到甜蜜期——也就是事情给你带来的正反馈。所以一些人就会认为是自己选错了赛道,想要换到新的赛道重新来过,但仍然会重蹈覆辙。
这种状态下,个体只能不停地体验到挫败感,也难以从长期的坚持中体验到乐趣。所以,适当的延长自己的坚持时间,可能会有帮助。
你不必复制别人的自律。
你不必每天6点起床,不必每天跑步,不必每天看一本书……
自律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清楚这点,再谈策略。
正文如下:
关于什么是自律,我看过一个非常精辟的定义:
Self-discipline is about learning into resistence.Taking action in spite of how you feel. Living a life by design, not by default. But most importantly, it's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thoughts, not your feelings.——Sam Thomas Davies
自律就是学会抵抗。不管你感觉如何,都要采取行动。有计划地生活,而不是默认地生活。但最重要的是,它是根据你的想法而不是感觉来行动的。
有计划地生活
想要变得自律。首先,你得有个目标(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copy别人的,这点很重要)。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一定要具体(可量化、可观测),列个清单,具体到每天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另外,一定要有deadline,这样才有紧迫感。
没有目标和计划,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什么。谈何自律?
ps:每个人的目标和计划不同,自律的内容自然也不尽相同,别做跟风狗。另外,计划不是死的,必要的时候灵活调整。
根据想法而不是感觉来行动
妓女不能等到有性衝动才接客,就像作家不能等到灵感来了才写作。——李敖
有了目标和计划,但人执行力有限,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不可抗因素暂不考虑)。所有这些阻力汇合起来最终变成一种感觉:不想做。这时候,要用理性(想法)战胜感性(感觉),自我调节使行为重新趋向目标和计划,这就是自律。
小技巧:情绪往往来的快,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一下子把你淹没。记住情绪的这个特点,它快,你就慢!深呼吸,慢慢的思考,理性就会逐渐恢复。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自律≠好习惯。律作动词是约束的意思,只有行为出现偏差才需要约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行为自动化,当然很好,但不是自律,而是要靠自律直到养成好习惯。
自律是个很重要的能力。但是,有了这个能力之后,越少用到越好……自律(消耗意志力)毕竟还是“苦大仇深”了点,还是尽快养成习惯(不用耗费意志力)为妙!
1.改变身份认同
两个人都在戒烟,这时候你递给他们每人一根烟。一个人说,不用了,谢谢,我戒烟。这听起来是个合理的理由,但是从他的表述可以看出他以上认为自己的抽烟的,只是尝试在戒烟而已。
另一个人说,不用了,谢谢,我不抽烟。两个回答看着差别不大,但后者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抽烟的只是以前的自己,而不是现在,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抽烟的人。所以,后者戒烟成功的概率更大。
一旦你建立某种身份认同,你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相当于改变自己的立场,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承诺。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影响力》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坚信自己就是那样的人。每次我不想去健身,我都会在心里默念“I am a tough guy! I am a tough guy!”真的有用!!!
2.不断提醒自己最初的目标和计划
自律是建立在目标和计划之上的。但人真的特别健忘,可能被别的事情打断几天之后就忘了。一定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当初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ps:计划被打断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有完美主义,认为中断了整个计划就毁了。原谅自己,接着往下做就是了!!!
3.主动拥抱不适感
还记得开头自律的定义吗?第一句,自律就是抵抗。
为什么健身会让人变得更自律?因为健身达人都是“抵抗小能手”啊。举不动了?没关系!找人扶一下试试。再不行,歇会继续!
你会发现健身的人都是一群很“奇怪”的人,每次锻炼都在变着花样“虐待”自己,不断地挑战更大的重量(意味着更大的不适感)。不过,自律的人某种程度不都是“自虐狂”吗?“痛苦”并快乐着。
如果把自律当做一个技能,那最好的练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创造并拥抱不适感!比如,能走楼梯,就别坐电梯。坐的时候把腰挺直等等。
你“抵抗”的越多,你对“不适”的容忍度就越高,就越容易自律。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的“器”指的是我们的身体。你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直接决定了你的精力水平。时刻谨记,你是一个生物体,不是机器人,你的大脑需要大量能量和规律、充足的睡眠。
关于饮食,一张图就够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由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非常权威。)
关于睡眠,推荐高赞答案:
5.冥想
近10年来,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冥想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直接改善“硬件”!)有明显的影响,长期练习冥想的人有更强的情绪稳定能力和抗压能力。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就在他的书《自控力》里大力推崇冥想。
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大脑就会变成调试良好的意志力机器。在你的前额皮质和影响自我意识的区域里,大脑灰质都会增多。
当然,我们不用花一辈子时间去冥想,希望以此改变大脑。有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调查,如何用最短的冥想时间改变大脑(我的学生很欣赏这个方法,因为没有人会在今后 10年里跑到喜马拉雅山某个山洞里去打坐冥想)。这项研究针对的是从来没有冥想过的人,也包括对此事持怀疑态度的人。研究人员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冥想技巧。研究发现,经过仅仅 3个小时的冥想练习,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就有大幅提高。 11个小时后,研究人员已经能观察到大脑的变化。刚学会冥想的人大脑里负责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控制冲动的区域之间增加了许多类神经元。另一项研究发现,持续 8周的日常冥想训练可以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相应大脑区域里的灰质也会随之增多。——《自控力》
关于冥想,分享一个很棒的视频 :
ps:冥想的方法有很多种。对我个人而言,专注于呼吸有点困难(有种突然不知道怎么呼吸的感觉……)。于是我把它换成专注于感受我的“右脚的脚趾头”,每当发现思绪飘移时,我就重新把它重新拉回我的……右脚脚趾头。
以上。
那啥,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一定要给我点赞哟~~
不然信不信我砸了你家灯,半夜偷亲你 ( ̄ε  ̄) !!!
还有,喂~别忘了关注啊!
虞姬,不是说她的脸,是她的站姿!
我的妈,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站的,腿是叉开来的内八,身体往后仰,腰是塌进去的,整得跟个身体有疾患似的……
一点都没有气质!!!!
(当然 ,要是 我有 霸王别姬和云霓雀翎 我也 不会 再这儿 无能的狂怒了 )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宁静。
以前没有发现,直到我看到她在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综艺节目上,现场重演了大玉儿,她对着马景涛说台词,说到“誓保吾皇,不生异心,如有违誓,短折而死”,说到短折而死那几个字时,过硬的台词功底一下子就打到我了,才想起她除了是电视剧里的大玉儿,她还是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少女,演戏这么好,怎么以前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