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2015年11月11日补充与例子4相关的新内容
2015年3月4日增加答疑2
======================
并不难记忆,因为都是有原因的——只是非外地人不一定懂。
前苏联地区的地铁站命名无非就是:
1. 直接使用所处地名
2. 使用所处地方的名称关键词或抽象概念,特别是利用俄语构词法构造站名
3. 政治因素
4. 其他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前苏联地区至今仍然认为车站的本体是站台,因此名称是跟站台挂钩的。一个换乘站组合,只要不是同台换乘,不同线路的不同站台有不同名字是常事。
比如说圣彼得堡2、4、5号线换乘的前门广场【Сенная Площадь】-救世主【Спасский】-花园【Садовая】,就是分别以地面站厅所在的前门广场、救世主大教堂门前、花园大街命名。而1、2号线同台换乘的站点,则统一叫“技术学院”【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又比如莫斯科地铁3、4、5号线基辅站【Киевская】,因为都设有直接到达基辅火车站的出入口,所以如此“三位一体”;但3、5、10换乘的库尔斯克【Курская】-契卡洛夫【Чкаловская】,就只有3、5号线能直达库尔斯克火车站,因此设在原名为“契卡洛夫”大街下的10号线站台就用别的名字了。
下面来举例详细说一下
========================================
未加标注的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利申:2010年夏天,中文维基百科的User:Aleksejevski跟User:Sameboat一起翻译莫斯科地铁站名时,我事实上参与了考证工作。
2012年翻译基辅地铁站名,并完成考证。
========================================
例子1:莫斯科地铁1号线猎人商行站【Охотный Ряд】
该站所处的地方,在古代是个传统的集市。古代的商人打猎归来后,会在克里姆林城墙外的西面摆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叫“猎人商行”的地方,逐渐变得车水马龙。
19世纪40年代的猎人商行地区
1935年5月15日,该站开通时就以此处的现名——猎人商行广场——命名。
1955年11月25日起,该站更名为“卡冈诺维奇”【Имени Кагановича】。这是一个功高盖主的名字:作为建设莫斯科地铁的头号功臣、时任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导师(赫氏曾在卡氏担任莫斯科第一书记时任其下属的第二书记;同时赫鲁晓夫承认自己有过托派倾向时,是卡氏亲自在斯大林面前保住他),以自己的名字直接地命名,这是炫耀、这是作死。要知道,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有直接以自己名字来命名的地铁站,只有“列宁图书馆”站【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Ленина。该站名至今仍然使用。】和“斯大林厂”站【Завод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后更名为“汽车厂”站Авотозаводная】这两个间接命名的站名。
1957年秋天,在一个连莫斯科地铁官网都没有记载的神秘时间点过后,该站非常低调地恢复旧名。与此同时,卡氏等一干人等因为意图推翻赫鲁晓夫而被集体“双开”。此后卡冈诺维奇一直活在一套破旧公寓里,直到苏联的最后一年。在电视上看着叶利钦那跋扈的样子,或许是回想到自己的过去,闭上了双眼,然后就没张开过了。
1961年,该站所处的苔藓大街【Моховая улица】与旁边的剧院胡同【Театральный Проезд】、猎人商行广场、
Моисеевская广场【译名未考究】合并,并更名为马克思大道【Проспект Маркса】。1961年11月30日,地铁也跟着改这个名字。后来,路边、位于地铁站南面的地块“猎人商行”商场落成。
1990年,地名去红色化运动就这样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旗帜下开展。马克思大道改回叫苔藓大街。于是1990年11月5日,地铁也跟着改回猎人商行。后来有些人不知道典故,就以为是有了这个商场以后,才有把地铁站从马克思大道改过来的事。
这个例子包括了:
1. 历史地名【猎人商行】
2. 所处地方的抽象【“猎人商行广场”,不要“广场”】
3. 政治问题【高调地以在世政坛认为命名,失势后低调地抹掉其痕迹】
4. 所处道路名称
带有“имени”(缩写为“им.”)的地名,是“以xx命名的yy”的意思,通常翻译时直接抽取当中的“xx”。比如被留学生成为“俄国北大”的莫大,全名是“米·瓦·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以纪念被成为“活生生的大学”、莫大创始人罗蒙诺索夫;而“俄国清华”、鲍曼理工,则是“尼·厄·鲍曼莫斯科国立理工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Н. Э. Баумана】。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耀。卡冈诺维奇那一下子,就将自己拔高到大学问罗蒙诺索夫、布尔什维克先驱鲍曼、革命导师列宁【莫斯科地铁当时全名就是“弗·伊·列宁莫斯科地铁”】与伟大领袖斯大林同样的高度。熟悉历史的人会意识到,卡冈诺维奇立这种“生人祠”,意味着僭越。
现存的带这个字眼的站点只有2个,都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分别是:
1号线阿·斯·马谢利斯基站【Імені О. С. Масельського】。该站在2004年2月25日之前为“工业站”【Індустріальна】。马氏是乌克兰独立功臣之一,曾获“乌克兰英雄”奖章(相当于当年的“苏联英雄”),并担任过哈尔科夫州长、1年后逝于任内。
3号线地铁建设者希·伊·瓦先科站【Метробудівників імені Г. І. Ващенка】。瓦先科曾任哈尔科夫州委书记,官至苏联贸易部长。该站原名“地铁建设者”,2013年冠以这位生于当地的哈尔科夫建设功臣的名字。
这两例都是纯粹出于政治目的、作为纪念而命名的站点。附近没有名字与此相关的地名。
----------------------------------------
例子2:莫斯科地铁3号线游击队站【Партизанская】
1944年1月18日,车站开通。该站地处伊兹迈洛沃区【Измайлово】,附近是斯大林公园【Парк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别名伊兹迈洛沃公园【Измайловский Парк】。当时,该站的名字很长,叫做“斯大林伊兹迈洛沃文化及休憩公园”【Измайловский 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 и отдыха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
根据当时的规划,该站旁边会建设大型的“斯大林体育场”,预计客流量非常可观;同时也将是3号线两条支线的分叉点,于是被建设成两台3线站。站内有一些游击队员的塑像,比如著名的卓娅与舒拉兄妹等等。后来因为这个那个原因,斯大林体育场最终没有动工;3号线的2条支线,又合并成了1条。于是站后部分预留的延伸结构只使用了一半,中央轨道也只停靠出/入库列车。
1948年【这时候斯大林还在】,由于站名太长、太绕口,当局将其缩短成一个词:“伊兹迈洛沃”【Измайловская】。
1961年10月21日,作为从该站延伸的第一条支线的伊兹迈洛沃公园站【Измайловский Парк】开通。开通后大家发现,不对,公园站离公园正门远得要命啊!在前一站、伊兹迈洛沃站下车以后走还更近啊!
1963年,尴尬的当局决定把两站的名称对调。就是把原来叫“伊兹迈洛沃”的、比较旧的这个站更名为“伊兹迈洛沃公园”;而原来比较新的那个叫“公园”的站,则该用行政区划命名,为“伊兹迈洛沃”。
2005年5月3日,在民众的提议下,莫斯科市杜马通过法案并经时任市长卢日科夫认可,将车站的名称改叫游击队站【Партизанская】,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
这里包括了:
1. 还是所处地名
2. 命名不当后的拨乱反正
3. 还是政治。
4. 俄语构词法:
对于以-ово结尾的地名,形容词化一般是加“-ск(ий)”后缀。在当时,至少在莫斯科没多少个以行政区划命名的地铁站是直接以该区的名称、而非形容词阴性形式(-ская;因为搭配的“车站”Станция是阴性名词)。
这个还好,如果是其他形式的地名就可能蛋疼得要命了。
小例子1:下诺夫哥罗德地铁1号线高尔基站【Горьковская】得名于同名的高尔基大街;而街名则是来自大文豪高尔基。由于“高尔基”这个笔名本身就是个“-кий”结尾的形容词,于是就先按名词来转化成形似复数二格形式再加“-ск(ая)”。情形类似于人名“Алексей”【阿列克谢】->派生姓氏“Алексеев”【阿列克谢耶夫;形同前者的复数二格,按构词法来理解就是“阿列克谢家的人”】->形容词/二次派生姓氏“Алексеевский”【“阿列克谢耶夫家族的”,或“阿列克谢耶夫斯基”;没法再派生了】
小例子2:莫斯科地铁7号线别戈沃伊站【Беговая】位于Беговой区的Беговая街。当时考究时就蛋碎了:总不能翻译作“跑跑站”吧【“Беговой”是“跑步的、奔跑的”】!特别是后来知道,这个名字来源于附近的莫斯科赛马场,才知道这是“赛道”的意思。最后不想了,直接按行政区划音译就算了。
小例子3:莫斯科地铁3号线Крылатское站。当时第一次见的时候都懵了:怎么会是形容词中性词尾“-ское”的啊……考究发现原来这是行政区划的名字。对的,那个区的名字本身就是个形容词中性形式作名词,原词крылатый为“有翅膀的、自由飞翔的”。想了一下,还是音译为“克雷拉特斯科耶”吧。
5. 站名迁移:
就我印象中就只有2例,都在莫斯科。除上文以外的另一起事件是这样的:
1950年1月1日,5号线环线卡卢加站【Калужская】开通。该站得名于附近的卡卢加广场。古代从莫斯科往卡卢加城的商队,出发前都会在这里集合;而那边回来的商队,则会先行在这里摆摊销售一部分。这个集结地是几条街道的交点,后来被称作“卡卢加广场”【Калужская площадь】。
1961年,广场更名为“十月广场”,地铁站也随即更名为“十月”【Октябрьская】。
1962年10月13日,6号线卡卢加段开通,包含位于车辆段内的临时终点站卡卢加站。该站得名于古代的卡卢加城门【Калужская застава】:既然你们都是集结去卡卢加的商队,那么出城时走过的城门自然以此命名。
1974年8月12日,作为6号线西南延长线一部分、位于地下的新的卡卢加站开通。旧站随之关闭。
----------------------------------------
例子3:巴库地铁1号线5月28日站【28 May】
1967年11月6日,该站随巴库地铁首通段一同启用。当时站名为“4月28日”【28 aprel】。这是一个纯政治名称,以纪念1920年4月28日阿塞拜疆苏维埃在巴库建政。
独立以后,该站旋即改名为“5月28日”。1991年5月28日,阿塞拜疆独立,是为“共和国日”。
新旧两个站名恰好相差“一个月”,恐怕全球仅此一例。
虽然这个站的名字前后都是纯政治产物,但与之换乘的2号线贾法尔·贾巴尔利【Cəfər Cabbarlı】,还真的是以站前的贾法尔·贾巴尔利纪念碑命名。贾氏是沙俄末年的阿塞拜疆民族作家、布尔什维克活动家。
如果我没有记错,以日期命名的地铁站就只有巴库有2例。除了上述例子,还有2号线1月20日站【20 Yanvar】。该站原名“红军11军广场”【XI Гызыл Орду Мэйданы;抱歉,这个旧名字找不到拉丁阿文的写法,只能用当时的西里尔文了】。独立后,为纪念1991年1月20日后知后觉的苏联中央对阿塞拜疆独立运动的血腥镇压(史称“黑一月事件”),当局将该站更名。
----------------------------------------
例子4:
莫斯科地铁2号线阿拉木图站【Алма-атинская】和霍夫利诺【Ховрино】、1号线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Бульвар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站
这3例放在一起,纯粹是因为它们都是出于莫名其妙的政治原因的地名牵强附会。
1. 阿拉木图站
该站开通于2012年12月,原规划名为“布拉杰耶沃”【Братеево、Братеевская】。布拉杰耶沃是原本当地一条村的名字,到了20世纪才纳入莫斯科市范围、并保留了这个名字。全俄罗斯找不到第二个与此相同的地名,而且从1628年已经使用至今了。
2011年,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地铁正式开通。在未开通段中有规划名称为“莫斯科”的站点。在当时上台不久的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访问当地以后,觉得作为姐妹城市,我们应该投桃报李、用当地的名字命名一个地铁站。布拉杰耶沃站离莫斯科的阿拉木图大街【Алма-атинская Улица】距离为500米,嗯,就这样定了。当地居民无法理解,既然车站在这个区、甚至就在布拉杰耶沃大街上,为何竟然叫阿拉木图站、用一个远在天边的城市来命名这个地区核心位置的地铁站呢?但当局还是维持原判。
为了不让该站显得太“崇洋媚外”,于是在地面站厅加入了一副苹果树的玻璃画——阿拉木图这个地名原本就是“苹果树之城”的意思。并且在开通典礼上,让一群军迷cos第8近卫步兵师。该师……呃,都是吉尔吉斯人,虽然确实在阿拉木图成立。该师当年在莫斯科保卫战的作战地点……呃,在城西北……虽然该站在东南……
不要在意细节啦!
苹果树玻璃画
扮演第8近卫步兵师的军迷们
以上3张图来自Мир Метро
参考:
[毛子地铁]莫斯科地铁2号线阿拉木图站开通!【是年,广州地铁宣布6号线越秀南站更名为“团一大广场”站。】
2. 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站
这起改名事件给我看来也是比较下限。
1990年8月1日,莫斯科地铁1号线波德别利斯基街站【Улица Подбельского】开通。该站得名于所在的同名街道。
1994年,波德别利斯基街站改名为“伊万捷耶夫卡街”【Ивантеевская улица】,地铁站名不变。
2014年,市长索比亚宁说,为了迎接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要跟苏联老兵们站在一起。因此,波站将更名为“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站。
这句话出来以后,大家又火了:
首先,莫斯科没有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只有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林荫道【Бульвар Маршала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又说“爱国”又没了“元帅”,你觉得你真的跟罗氏这样的“苏联老兵”站在一起了?
其次,波站离林荫道,又是500几米的距离!在地图上表现为2个街口!
不过,无论怎么说,2014年下半年,该站还是改名了……
改名后的站名铭牌
来源:
Станция «Улица Подбельского3. 霍夫利诺站
CG图
规划于2015年年底开通的该站,原名狄边科大街站【Улица Дыбенко】。帕维尔·狄边科是内战期间红军的英雄人物,后参与了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坦波夫起义的镇压。目前彼得堡4号线终点站就名为“狄边科大街”站。
又是索比亚宁,他说我们刚以音乐家斯维特兰诺夫命名了一条街,苏联英雄马尔戈洛夫命名了一条规划路。然后抛出一句,说地铁狄边科大街站将改以行政区划命名、叫“霍夫利诺”。
卧槽,又一次,索市长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
1. 霍夫利诺区已有同名的通勤铁路站,离规划地铁站隔了几个街口、恐怕有1公里以上的距离。你不怕大家走错路?
2. 为什么不是同在霍夫利诺区、同为建设中的2号线西北延长段的白海站【Беломорская】更名、而是真的在狄边科大街的该站要改名?
3. SkyScraperCity有网友干脆更极端,说2号线的沃伊科沃站【Войковская】既然设在列宁格勒大道上,为什么不以此命名?或者以该站附近的 卓娅与亚历山大·科斯莫杰米扬斯基大街【Улица Зои и Александра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их;简称“卓娅与舒拉街”】命名!?
呃,不过,无论怎么说,现在已成定局了……
2015年11月11日补:
上面提到的沃伊科沃站最近有消息说要改名。
该站来自所在区的名字Войково,而这个名字又是来自苏联革命家彼得·沃尔科夫【Пётр Лазаревич Войков】。索比亚宁市长和他的支持者们认为,沃尔科夫是下令杀害沙皇全家的凶手,以他命名的地铁站无疑是在抹黑俄罗斯的民族形象。
不过,在市长递交给市杜马的提案里面,并未见到有任何新名字的建议。或许这是为改名而改名。
========================================
最后说一些不打算再详细举例的东西:
1. “列宁”、“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
根据考究,这些名字一律都是地名:
跟列宁有关、而且还保留至今的站名,基本都是因为列宁大道、列宁广场之类地名,比如:明斯克1号线/新西伯利亚1号线列宁广场站【Плошча Ленiна/Площадь Ленина】、莫斯科6号线列宁大道站【Ленин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下诺夫哥罗德1号线列宁站【Ленинская】等等
至于其他人名相关的,基本都是附近有名字与此相关的地名。比如莫斯科10号线陀思妥耶夫斯基站【Достоевская】,北面就是陀氏大街。
与政治名词相关的,很多也是这样:
莫斯科1号线的伏龙芝站【Фрунзенская】:行政区划名
哈尔科夫地铁苏维埃/拉达站【Советская/Радянська。前者是俄语译法,后者是乌语译法。都是“议会”的意思】:广场名。乌克兰独立后广场改叫“宪法广场”,但地铁站还是保留这样的双语名称。
埃里温地铁萨松的大卫站【Սասունցի Դավիթ】:广场名
2. 地铁站的名字未必与其名字来源的地名的更名保持同步。比如莫斯科1号线的列宁图书馆站,即使对应的原列宁图书馆早就改名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仍然保持现名。
3. “五一”是个前苏联极其常见的行政区域名字,正如什么“工业”、“列宁”、“鲍曼”、“捷尔任斯基”等等差不多。
莫斯科3号线、明斯克2号线的五一站【Первомайская/Першамайская】
前者在莫斯科的五一站其中有出入口位于五一街【Первомайская улица】,后者的已经不见了。
叫“运动”/“体育”【Спортивная】的,除了萨马拉以外,附近都有大型运动场。
比如莫斯科的“体育”站,旁边就是曾作80年奥运主场馆、现正翻新迎接2018世界杯的卢日尼基体育场等等。
萨马拉那个是建了地铁站但没建运动场。参见:
地铁为什么不是建完一个站开通一个站? - 陈广骏的回答“命运”【Удельная】是我的手笔。我相信题主是在中文维基的
圣彼得堡地铁车站列表见到的吧?我现在觉得应该是错译,但确实所在的地区的历史地名就叫Удельная。音译是“乌杰尔娜娅”。
“青年”【Молодёжная】基本附近都有类似名字的街道或苏联时代的青年活动设施。
4. 一条线路的名称一般很长,比如莫斯科的谢尔普霍夫-季米利亚泽夫线【Серпуховско-Тимирязевская Линия】、基辅的库雷尼夫卡-红军线【Курені́всько-Червоноармі́йська лінія】。一般来说这意味着线路经过了这些地方。比如前者就南头从谢尔普霍夫区引出、北头经过季米利亚泽夫农业大学。后者名字比较奇怪:本来线路最早规划经过以前的库雷尼夫卡和红军街,最后真正定案、开工时只经过红军街,但没有经过库雷尼夫卡,倒是名字留下来了。
这些线路的名称,正式的称呼当然是叫全名,而地道的民间非正式称呼则是叫颜色:前者是灰线,而后者是蓝线。而在网络上,俄国人之间交流则用简称,比如前者就叫“СТЛ”;跟外国人通过英语交流时,则使用全称、颜色或数字称呼。
一般来说在面对中文用户时,我都建议使用数字作称呼:比如谢-季线就是9号线、库-红是2号线。除了是中国大陆地区比较习惯数字命名这种称呼以外,更重要的是俄语对颜色的命名跟中文的使用习惯上有出入。比如说莫斯科的3、4号线,在不懂俄语的中国人看来都觉得是蓝线,但在俄语里前者是纯蓝Синяя、后者是天蓝Голубая,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当然,“红线”、“橙线”、“紫线”这些称呼不容易令人混淆,使用也没问题。
========================================
总结:
基本上地铁站叫什么名字,所处区域就是什么名字
如果不是,那基本都是政治问题
如果你觉得都不是,找我。不论是下面评论还是私信,只要是前苏联范围内的,找我。我会尽力解答你的疑问。
========================================
答疑1:
“为什么叫‘五一站’而非‘五一街站’、叫‘陀思妥耶夫斯基站’而非‘陀……街站?’”
@孔祥舟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个人认为这是以前命名的时候的思路问题所致。
比如说,莫斯科4号线的Кутузовская,一看就知道这是跟库图佐夫元帅有关的。
该站上方就是川流不息的库图佐夫大道【Кутузо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因此你也可以认为是以这条马路命名的。
但是,事实上,该站是以所处的社区库图佐沃【Кутузово】命名的。据说,当年1812卫国战争期间,库图佐夫就在这里向其他将军解释他把莫斯科清空、给拿破仑唱空城计的作战计划。50年代,库图佐沃村并入莫斯科市,纳入正在开发的城西的新睡城菲利【Фили】地区。
“Кутузовская”这个词可以同时理解为库图佐夫元帅、同名的马路以及名字相近的社区,可以说是一箭三雕。然而,这又陷入了指代不清的问题。
于是,到了近几年,越来越多车站以完整的街名/地名、而非提取其中的中心词来命名。这样或许会解决混淆的问题
比如说,在建的8号线市中心段就有设在乌克兰酒店后面的库图佐夫大道站。由于容易跟同在库图佐夫大道上、但相距甚远的4号线库图佐沃站混淆,于是去年把规划站名改成了行政区划名称——多罗戈米洛沃站【Дорогомилово】。
与此同时,当局也渐渐减少使用俄语构词法制造各种“-ская”站名了,而是直接使用地名的原形。这样事实上有利于大家理解站名的来历。
答疑2:
“基辅不是乌克兰首都么,基辅火车站和莫斯科有啥关系呢?”
这个跟地铁无关,不过也回答一下吧
莫斯科市内的主要火车站【Вокзал】都以该站最初定位的铁路终点命名。
比如说列宁格勒火车站【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Вокзал】,最初叫做“尼古拉耶夫”火车站【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Вокзал】,是沙俄时代修建的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尼古拉耶夫铁路。这个“尼古拉耶夫”指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终点站,通往圣彼得堡尼古拉耶夫火车站。嗯,铁路两头的总站的名字是一样的……
苏联建政以后,莫斯科的尼古拉耶夫火车站先改名为“十月火车站”,后来又改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列宁格勒的那个则改叫“莫斯科火车站”,铁路则该叫“十月铁路”【Октябр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这三个名称在苏联解体至今仍然沿用。
同理,基辅火车站【Киевский Вокзал】的名字就是来自沙俄时代建设的莫斯科-基辅铁路的目的地。在基辅那边的终点站则比较直接,干脆就叫“基辅客运火车站”【Киев-пассажирский,Ки́їв-Пасажи́рський】,现在又叫“老火车站”。雅罗斯拉夫利火车站【Ярославский Вокзал】则是起初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利铁路的起点,后来该铁路成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现在有往来中国北京的车次。
这种命名方式的好处在于,在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只要你知道火车站的名字就知道该站能带你去哪里。明确的地理指向性同时也有利于加深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意识形态传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俄国的火车站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我们平日称呼的名字,一个是铁路系统内的名字。一般火车票上印的就是后者。当然,有些站直接就只有后者,然后口语称呼上省略“客运”等技术性词语。
平日我们看来,莫斯科是没有一个直接叫“莫斯科火车站”的站点。事实上这是存在的:列宁格勒火车站在铁路系统就叫“莫斯科-客运”【Москва-Пассажирская】;另外机场快线发车站白俄罗斯火车站【Белорусский Вокзал】,在系统内叫“莫斯科-客运-斯摩棱斯克”【Москва-Пассажирская-Смоленская】等等。如果在俄国要买火车票的时候要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