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存在这个疑问,是因为你没见过典型的海洋。绝大多数海洋的“
初级生产力”(即有机物生产能力)都非常低,低到沙漠的水平。真正“肥沃”的海洋只存在于大陆边缘的浅海,通过河流输入的有机质、矿物质来维持较高的生产率。
看到没有,海洋貌似浩瀚,但实际上沙漠居多。你说明明高纬度有那么多红色和黄色?那是你被地图骗了,这是一张
正轴等距离圆柱投影地图,赤道附近是正确的投影面积,越向两极扭曲越大。到了南北纬90°的地方,明明只有一个点,这里依然投影成整条赤道的宽度。所以高纬度地区的面积被夸大了数倍。如果把这张图投影回一个球面,大多数海洋还是黑色和蓝色。我们一般人接触的海洋都是靠近河流、阳光直射到底的浅海,鱼群密集,水草茂盛,所以我们觉得这地方也很“肥沃”,足够支撑高等生物的出现。实际上呢?这就像坐在绿洲里,奇怪沙漠这么大的地方居然没有农民来开发一样。
综合起来,按照光合作用效率估算,每平方公里陆地的平均初级生产力至少是海洋的3-5倍。全部陆地的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海洋的总量,密度则远高于海洋。高级生物的出现,最基础的要素就是光合作用提供的初级生产力,所以高等生物先在陆地上进化出来,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就像专业运动员打败普通爱好者一样,是个大概率事件。
当然,进化充满了随机性,就像业余爱好者也有人品爆发击败专业运动员的时候。浅海也未必不会出现高级生物,但是从高级生物到文明社会,中间还有许多硬件门槛要克服。比如说利用光合作用之外的自然能源,陆地生物可以通过燃烧木头迈出第一步,掌握用火的人类对所有野兽都立于不败之地。但海洋中就没法点火。使用生物界之外的材料做工具,即突破木矛、骨质箭头这一水平,人类可以通过冶炼金属来实现。海洋中既没法冶炼也没法保存金属。所以,我估计,即便沿岸的浅海出现了高等生物,他们发展文明社会的方式也多半是登上陆地。
只有扎根陆地的生物才能发展出文明社会,才会发展出受教育阶层和知乎这样的网站,进而提出“为什么高级生物出现在陆地?”的问题。这也算是
人择原理的一个体现。即这个问题出现本身就佐证了问题必然成立。如果没有陆地,或许一个全是海洋的地球(我也不清楚是否还能叫地球)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初级生产力密度来触发一个会提问题的文明社会。
相关话题:
同为流体,为什么海水不会像空气产生热带风暴一样在大洋里产生“热带水暴”? - 马前卒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