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de-zhu-87-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视剧潜伏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

陈桃花姚晨饰和丈夫余则成孙红雷饰在听广播其中讲道我军中原部队六万人三路突围胜利越过平汉铁路本月底已分别到达豫西陕南鄂西淮南等指定地点蒋介石刘峙的三十万军队铁桶合围颗粒无收中原此战成就了皮旅美名

这个皮旅说得便是皮定均

他在国民党军队的 30 万铁桶合围中通过皮氏走位带领部队逃出生天

此战的功劳有多大呢

在 1955 年全军评定军衔时总干部部领导向毛泽东呈送授衔报告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按资历拟申报少将衔时当即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

1946 年国民党在中原解放区周围调集了 11 个军 26 个师 30 万兵力挖通战壕 10 万余条构筑碉堡 6000 余座将中原解放军 6 万人重重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南北纵横不到 200 公里的狭小地带妄图在 7 月 1 日发起总攻48 小时之内全歼中原解放军

中原突围要图东侧那一条唯一的红线

中原解放军决定于 6 月 26 日主力兵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以第一纵队第一旅皮旅向东佯动伪装主力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跳出包围圈一旅下辖 3 个团6000 余人位于中原部队驻区的最东面守卫着中原解放区的东大门

国民党判断中原部队主力会向东突围故将主力布置在东北三个方向仅在一旅正面商城潢川一线就猬集了 4 个正规军和 3 个保安团3 个民团并在一旅阵地的东南面构筑工事构筑了纵深二三十里的封锁区又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妄图当解放军突围时诱我进入其设下的陷阱

中原部队主力向西突围一旅防区就成为保障主力突围侧后方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目标之一

6 月 24 日下午纵队司令员王树声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命令一旅从即日起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敌人向东行动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使敌人三天之内找不到中原军区部队主力的行动方向待掩护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一旅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当晚皮定均和徐子荣制订作战计划皮定均当夜即布置一团二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向西突围

6 月 26 日拂晓国民党军对中原部队发起围攻由于被一旅的行动搞得摸不着头脑只是试探性地进攻大大减轻了向西突围的中原军区主力的压力

到了下午国民党军察觉第一纵队主力已向宣化店移动攻势骤然猛烈起来敌人兵分三路从正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向皮旅阵地扑来

面对强敌的多路进攻一旅各团沉着应战利用工事丘陵山沟稻田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至傍晚国民党军在一旅的顽强阻击下未能越防区一步

瞒天过海6000 余人隐藏于敌人夹缝之中

突围方向与主力背道而驰

6 月 24 日下午皮定均接到王树声命令后就在思考为了中原军区的大局丢卒保车全旅上下毫无怨言保车能不能不丢卒于是他和旅党委接受任务后一面部署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思考在完成掩护主力任务后的生存问题研究如何创造保车不丢卒的奇迹

完成阻击任务后呢主力越过平汉铁路一旅背后没有了依托四面全是敌人又将向哪个方向突围呢

西进去追主力有人在旅党委会上提议说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理由很简单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这对主力极为不利而且把自身置于 30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向南有长江天险一支孤军要突破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向东北或向北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眼下正是黄梅雨季要连续渡河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只有唯一的方向——东面与主力背道而驰把追兵引向东减轻主力的压力但东面有敌四个军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地方武装

面对十几万敌军历时半年打下的几十道铁箍以区区数千人之旅疲惫之孤军闯如此雄关无疑是以卵击石

然而敌人守备最坚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

皮定均思考主力西进可以瞒住敌人一时但无法长久隐瞒敌人一旦得知主力西进东部兵力会拥向西部东部就会转变成为敌人守备的薄弱环节

就这样一旅突围的方案确定了皮定均和徐子荣商量后决定向东突围

但是如何突围呢

这确实是个难题向东突围这时敌人主力还没有离开现在向东突围是自投罗网

旅党委有人提出集中火力选择敌人两军的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血路沿着大别山脊向东插

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马上有人反对这样一来就马上暴露了我们的企图我们很难脱身

还有人说向东南直奔大别山腹地这样走还可以避开顾敬之的土顽势力这条路皮定均也考虑过还派人去实地侦察过但是那里地形复杂必须强占高地而且很难做到避实击虚只能硬突敌人十几万人马怎么也能把你堵住

可以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还能化零为整吗这是逃命为主的无组织行动是绝对不能采取的

皮定均态度严肃会议有点僵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哪儿藏起来等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问题是一个旅防守 20 多公里宽的正面怎么收向前一个佯攻这好办可紧跟着收下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藏兵谈何容易

徐子荣的话提醒了皮定均他立即想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刘家冲

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回忆说父亲对山川地形地貌的把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抗战时他在一二九师刘伯承手下当团长有一次骑马去师部见刘师长一到师部刘师长问他一路上经过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什么地形把他问住了他只顾骑马赶来没有想到其他的但从那以后他就多了一个心眼凡是走过的山川河貌他都一一默记在心部队一到宿营地他就去看地形地貌中原突围时皮旅隐蔽在刘家冲那个小山沟里就是父亲在白雀园驻地附近的一个地方他早就看中了这个隐蔽之地这片黑松林里最终隐藏了皮旅 6000 人马

刘家冲是个小山村只住有六户人家小丘陵地带树木茂密位于敌军主力的接合部在敌军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

这里没有大山在敌人看来是不可能隐藏大部队的别说敌人没想到就是一旅的官兵也没有想到旅长会下这步险棋

皮定均正是利用敌人的这种麻痹心理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皮旅的部分女兵其中左三人是小脚右一人是半大脚更有两人是孕妇

狂风暴雨夜幕下的转移

6 月 26 日一整天一旅顽强阻击敌人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皮定均采取了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每个支撑点都是一个山包每个山包都自成一体但相互之间又火力交叉阻击着敌人的推进皮定均在指挥所里注视着敌人的行动

望远镜里敌人进攻的队形像潮水一样一浪退下去一浪又涌上来但一次又一次被一旅击退

敌人盯得这么紧怎么才能把部队收回来呢皮定均在思索着到了中午突然出现了转机原来忽紧忽慢的阵雨骤然变成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片混沌几米之外不见人影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撤下来前面留一个营皮定均果断地下了命令随后他又对作战科科长许德厚说你马上去一团让他们完成掩护任务后立即去刘家冲记住要在 2 点钟赶到

这是他第一次透露隐蔽点不久隐隐响起了冲锋号声机枪声步枪声枪声减弱后只有风雨在狂虐地呼啸一个旅防守 20 多公里只用了半个钟头就收起来了皮旅的几千人马悄然无声地撤下阵地与风雨融成一体

6 月 26 日晚皮旅冒着狂风暴雨出发了除了几个旅团领导没有人知道将要去何方被踩得稀烂的路面转眼间就被暴雨砸平没有留下半点痕迹将近黎明时皮定均收住了脚一夜强行军 40 多公里终于到了刘家冲

一轮朝阳照着近在咫尺的东南两条公路国民党军十几万人几百门大炮上千辆汽车向西紧追藏在树林里的 6000 多名指战员都能感觉到地面在颤动

倘若敌人的行军队伍有侧方搜索队倘若敌人对沿途经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林射击试探倘若有几个战士溜出队伍去抓鸡倘若有奸细去告密倘若队伍中的婴儿们发出一句哭声情况又会怎样那样一旅将插翅难飞陷入四面受敌被彻底围歼的境地皮定均的胆量是超人的他的这一招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当然皮定均采取了周详的措施四周布置了严密警戒骡马全部扎紧嘴巴拴在百姓家里部队隐蔽在树林里不准生火不准吸烟甚至连咳嗽都必须用手捂住深夜担负阻击的三营也悄然撤到刘家冲与主力会合

6 月 27 日晨雨过天晴刘家冲两边公路上十几万敌军还在频繁运兵皮定均在思考着下一步行动方案

几天了皮定均没有收到主力部队的消息他想主力刚过平汉铁路紧急西进无暇架电台自然也就联系不上连着几天行军只要一停下来他总是叫电台台长顾玉平架起无线电台呼叫但还是没有消息无奈之下皮定均叫电台直接联系延安总部开始也是没有回音后来电波传来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只有两个字重复地出现了好几遍快走快走快走快走

消息传开旅部一片欢腾

险象环生历经三次突围转向打了三场恶仗

为了保证孤军行动的安全皮定均事前抽调了 100 多名具有丰富侦察和作战经验的骨干组成一支精干的便衣侦察分队作为整个部队的先行探路者每人配备 1 支手枪和 1 支冲锋枪还专门配备 2 门电话机窃听敌军的电话通信


离开刘家冲皮定均率领一旅东进突围险象环生他们在国民党军壁垒森严的合围中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又历经三次突围转向打了三场恶仗

三次突围转向

1946 年 6 月 28 日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察明中原军区主力向西转移的行动后命令整编第四十七师整编第七十二师新三十一旅三十四旅等部队跟进堵击务必在平汉路东予以歼灭同时对不知去向的一旅继续以新十三旅一七四旅对白雀园余家集地区进行搜剿

6 月 28 日清晨皮定均率一旅从刘家冲出发出其不意向西南疾进避开新十三旅在余家集一线的堵击揳入周家山以西阵地在九龙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连巧妙地跳到了新十三旅的背后当夜宿营易家田铺这是一旅突围中的第一次转向

6 月 29 日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发现了一旅的去向急令新十三旅下辖的三十九团三十七团和三十四旅一○一团合击一旅于易家田铺然而一旅 29 日凌晨突然 90 度大转弯向东南突围直穿潢麻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国民党军的合击计划落空这是一旅突围中的第二次转向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看到一旅向东南突围后又命令新十三旅尾随追击十四旅在黄土岗地区堵击皮定均率领一旅又向东疾进为了突破黄土岗地区第十四旅的防线皮定均让旅先遣侦察队化装成整编第七十二师的谍报队智取了旗杆店俘虏国民党军 24 人缴枪 21 支这是一旅突围中的第三次转向

大牛山之战———突围中的第一场恶仗

6 月 30 日一旅抵近商城境内的瓦西坪准备翻越大牛山大牛山高耸入云层峦叠嶂是进出鄂豫皖三省的天然要道国民党军在这里部署三十四旅一○一团一个营抢占了瓦西坪高地进行截击利用商城顾敬之保安团和立煌保安团占据了瓦西坪西南侧西北侧高地对一旅形成夹击之势同时一○一团后续部队也赶往瓦西坪

一旅刚进入瓦西坪就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如不迅速杀开血路就会被围歼皮定均命令一团团长王诚汉动作要快要猛像撕布一样撕开一个口子政委徐子荣号召指战员抢过大牛山向党的生日献礼


user avatar   dai-zo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段故事,应该很符合这个题目。


陈胜吴广起义后,一路势如破竹的让军国主义大秦很没面子。


结果宫廷办公室主任章邯指导临危受命整编骊山囚徒团伙去平事。

随后章指导在山东六国各种横扫,将复国运动们打成了牛鬼蛇神。

秦在拿起了机关枪后貌似再次又把六国突突了一遍,包括当时最大咖的项梁。

最后,时代前五的章指导成为了给大魔王项羽点炮儿的最壮烈背景。

我写过一篇“巨鹿之战”的始末,有如下内容:

1.陈胜吴广是咋起来的。

2.当时全国各地的起义局势是怎样的,秦王朝最悬的时候有多悬。

3.章邯是咋横空出世的。

4.章邯随后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

5.项梁的异军突起和功败垂成。

6.项羽是如何拿下巨鹿之战的。

7.跟杀神项羽对峙了半年的章邯是如何投降的。

应该能很好地还原这段牛人扎堆上场,各种破解“珍珑棋局”的历史。


第十四战:破釜沉舟(全)力拔山兮气盖世!

历史来到了秦末的天下大乱,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绽放程度在这短短几年间迸发出了浓到化不来的绚烂美感。

这几年中,天下由一统到分崩,再又迅速一统,一个个传世的人物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将不可能变可能,壮烈,狡猾,机智,扼腕叹息,东山再起,兵败自刎等等中国历史中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桥段,都将在这短短的几年间,以前所未有的浓度释放!

浓到了这段历史,我们将要以专门的一个系列来讲述。

此之前,贵族是百分百的占领着上层建筑,从这段历史开始,平民阶层第一次开始参与改变历史的进程。

由一群平民开始,由一个平民终结。

看一下载入史册的“始起义”吧。

陈胜和吴广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

这哥俩其实开创了很多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

比如说后世在起义时,都会搞出一些响亮的口号。


这是和陈胜学的。

陈胜的造反广告相当有水准,极具煽动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只能靠命吗!农民兄弟们!打出个未来吧!)

比如说后世在起义造反时,都会搞一些迷信的方式增加自信。

这也是跟陈胜学的。

他们先是在鱼肚子里放上写有“陈胜王”的布,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比如说后世在起义造反时,还会打着别人的名号。

这还是跟陈胜学的。

陈胜和吴广知道他们的农民身份不好使,打着秦始皇儿子扶苏和抗秦大将项燕的名号,说这哥俩都没死,都跟我造反吧。

前面我们说过,扶苏的楚国血统和天下大冤,以及项燕在秦灭六国补时阶段进球的抗秦名气,成为了陈胜吴广的金字招牌。

陈胜的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也就是后来将造反叫做“揭竿而起”的由来。

你可能会认为,要砍木头当兵器是因为农民们穷,连兵器都没有。

其实并非是穷的事,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无论穷富,除了咸阳,兵器哪都没有。

因为当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怕六国势力造反,将六国贵族都迁到了咸阳圈起来,还将全国各地的兵器全部收过来,筑了十二座金人。

你说秦始皇的脑子,走的有多全面。

但陈胜的起义军,还是如星火燎原般的急剧壮大,陈胜先是在陈邑这个抗秦悠久地区称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起义风起,六国复国和农民起义的风暴即将开始席卷大半个中国。

陈胜的起义军,规模虽众,眼下但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农民居多,能人太少,尤其是没有几个能指挥打仗的。

这也是古往今来的所有农民起义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缺人,有的朝代的农民军,拖家带口的有时能够滚到几十万,比如三国的黄巾,明末的各种大王。

但几十万的农民军,往往却会被几千官军追的满世界跑。

有的农民军最后甚至装备,给养一点不比官军差,但这就是打不赢。

比如说闯王一号的高迎祥(那时李自成叫闯将),他的军队是有重甲骑兵的,一人能分到两匹马,二十万人被一万多人的卢象升追的丢盔弃甲,最终被还是被一万多人的孙传庭堵在了子午谷,几万农民军全军覆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论什么时候,指挥官,永远是一个军队中最重要的因素。

陈胜现在脑袋就很大,因为排兵布阵,军旅行军,他全不会,再抬眼一望周围,最牛的就是他了。

作为顶级套娃的陈胜搜索了半天,终于找来一个据说有点本事的,叫周文,这个人当年侍奉过楚国的春申君,自称懂得兵法。

陈胜称王后,授予周文将军印,西向攻秦。

在周文的率领下,这群泥腿子居然很快就打过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即将兵临咸阳。

形势十万火急。

虽如此,秦却并没有因此倒下,而且还在吊起一口仙气后几乎再次把六国又突突了一遍。

是谁挽狂澜于既倒给秦续命呢?

又是谁,逼出了那第二个“古来杀神”呢?

破釜沉舟的凶猛造型,继白起掏心楚国半壁后,即将再度上演了!

陈胜自起义到周文打入函谷关,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与此同时,六国土地上,造反的,复国的,遍地开花。

齐国的过气王族田儋在齐地复国。

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在吴地造反。

沛县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刘邦在老家造反。

魏国旧日公子魏咎在陈胜的扶植下成为了魏王。

陈胜的手下武臣打下了赵地,自立为了赵王。

武臣的手下韩广去攻打燕地,又被当地人拥护为了燕王。

总之,陈胜的起义就像一个致命病毒一样,以指数级的速度蔓延扩散。

唯一不顺的是张楚国的二把手吴广率领重兵攻击中原重镇荥阳,被李斯的儿子李由拌在了此处。

荥阳,是整个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据点,吴广打不动是必然的。

该介绍一下这个地方了。

建议点开放大看。蓝色的那条线,是黄河天险,黑色的这几条线,是南边的一道道大山脉,中间,就是战国时期的重点,豫西通道。

最左边,是战国时代著名嗓子眼,函谷关。

其实自打秦干掉韩国后,函谷关这道战国雄关,基本上起到的就是革命老区景点作用了,因为此时的荥阳,成为了新的函谷关。

来看一下荥阳的细节环境。

荥阳是豫西通道走出大山的第一大城,左边是著名关卡虎牢关(成皋)。

看看虎牢关这个地势,周围全是山,北面是黄河天险,标准的东方函谷关。后来李世民的巅峰战就是在此拿三千五百骑兵堵住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荥阳的东北,就是整个楚汉争霸的关键战略性地势,敖山,也就是敖仓的所在。

敖仓北面是黄河天险,本身又有高山险阻,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水路的总枢纽点,我们再来看一下敖仓的河流图。

秦在此地,将所有的华夏平原的收成全部汇集于此,并统一调配,相当于咱们今天的人民银行兼国家财政局的职能。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不再往关中老家走走呢?为什么要设在敖山呢?

因为从敖仓开始,再往西走,黄河水道的力量就越来越大了,你在每年的枯水期还算可以,一旦到了丰水期,你那船在黄河上是没办法走的。

为啥函谷关东边的三门峡能建水电站呢?

劲儿大啊!

陆运就算了吧,那就叫劳民伤财了。

所以说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自然条件,敖仓都是建立全国一盘棋的总财政局的最佳总部。

这个地点,就是在中华文明还没有大规模过长江后的最佳黄金分割点!

再来看一下荥阳的宏观地势。

出了荥阳,一马平川,如此高屋建瓴的地势,再加上荥阳作为敖仓和虎牢关的直属领导,也因此成为了整个秦帝国此时最关键的所在。

要没这道天险和敖仓,后来刘邦同志死八回了。

这也就比较好解释,为什么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却被一群泥腿子的乌合之众给攻破了。

起义形式太突然,秦国上下根本就没有准备,吴广围住了荥阳,此时李由已经在全力自保中,这让周文能够带大军绕过荥阳。

而除了荥阳外,此时秦帝国的整个关东地区根本就没有什么驻军,函谷关的职能早就归荥阳了,此时函谷关主营职能是革命景点。

此时基本就没有防备与军力。

多少年看报喝茶了,哪知道突然来这么一段子。

无防备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说起来实在是有些难为情,堂堂的军国主义大秦,没有兵了。

此时的秦帝国防务,比较有意思,属于标准的外强中干。

北边毛三十万正规军防备匈奴,南面据说有五十万之多在打土著。

几乎所有能征调的兵源全都空了,荥阳作为关键地带,必须有常备军,毕竟看着国家金库。

结果真空的帝国防务成就了周文上访团的史上最快上访速度。

不过速度还是有硬件铺垫的,大家还记得上一讲我们说到秦始皇修的通遍天下的驰道吗?

这个帝国高速的工程质量那是相当之好,那真叫是“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周文的伐秦大军像赶景点的旅游团一样在这条阳光路上旗帜飞扬。

眼下,我们来看一下已经乱成一锅粥的秦国朝堂。

胡亥听说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先是把李斯埋怨了一顿,说他位列三公,却令盗贼如此猖獗。

李斯比较懵圈。

这都哪蹦出来的啊!

面对呼啸而来的革命群众,秦国的朝堂静的出奇,几十万农民军打来的太快了,临时从北方的抗匈一线调部队已经是来不及了。

这时候,秦王朝最后的帝国柱石,章邯站出来为它续命了。

章邯时任少府一职(宫廷后勤部长),为老领导李斯解围了,他敏锐地点出了目前的最后希望,骊山。

章邯能指出这个方向,是因为他有着职务之便。

章主任时任秦始皇陵收尾工程总调度,骊山总工头。

在骊山,此时给秦始皇陵收尾的还有十多万囚徒,章邯表示:把他们赦免,交给我。

我既然能让他们搬砖,也就能组织他们砍人!

无奈之下,胡亥叫停了老爹的死后工程,赦免了这十多万囚徒,章邯带着这十多万人去武器库拿了兵器就开出了咸阳,迎战周文。

史上极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罪犯团伙在一个监狱长的的带领下去迎战另一群犯罪团伙。

当然,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章邯手中并非光是“犯罪团伙”,还是有正规军的。

当时保卫咸阳的“郎中令军、卫尉军、中尉军”三军中,应该还有六万到七万左右的正规军的,尤其“中尉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有近五万人,是章邯此次平叛中的最核心力量。

兵马俑的原型,就是咸阳保卫中央的最精锐军团,去现场后,真的能感受两千年前的大秦兵威!

随后在戏水,这支二十万的精锐杂牌军打败了之前一路势如破竹的农民军。

章邯别看是管后勤的,但人家是管理军事双学位的,他是这个时代的前三名将,如果不是后来碰到大耍了,他有很大可能是秦朝的救世之臣。

章邯在阻击周文这一战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

试想一下,现在临时通知你去赦免一群罪犯,让他们上前线跟你拼命去,你有多少把握能指挥的动?

再试想一下,现在有十多万正在干活的民工,你在没有大喇叭,没有大广播的情况下,你如何将他们组织成一股力量?

这帮罪犯,之前没受过训练,没上过战场,排兵布阵全没走过,如何形成战斗力?

这帮囚犯还是要和“中尉军”去配合并接受整军的,这种“官犯”的突然配合其实是很艰难的。

在这一堆的困难前提下,章邯将这五万中尉军加上十多万囚犯,打造成了后面扫平叛乱的最重要力量,名将的潜力展现无疑。

秦出名将!你不服不行!

除此之外,我们还是要说一下这十多万的骊山囚徒。

这些骊山囚徒,主要来源是秦朝关中本土犯事的老乡亲,属于革命老区,祖上好几代就在秦国的伟大军国效力。

血统比较纯正。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启国家战争齿轮到现在已经接近一百五十年了,这片土地的尚武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入了关中人民的血液与记忆中了。

一战,二战中,为什么德国人这么能打?

因为从普鲁士还是个松散的小邦国时,德国人之前的祖祖辈辈就是当兵的,即便上至首脑,也是极其尚武,比如大领导德皇威廉二世,人家可是天天穿军装,晚上还不够,还得拔着军姿睡觉。

你瞅瞅,多精神!

这样的国家你真的惹不起。

德国的严谨教育使它出了一堆思想家,整个国家还全都是斗士,所以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德国就很类似于两千年前的秦国。

秦国作为老牌军国主义国家,底蕴深厚,上了战场,该怎么走,刀怎么拿,脑袋砍完值多少钱都是天生就自带操作系统的。

所以这十多万囚犯在中尉军的榜样下,只要给配上武器,再把军功系统一开启,就又变成了十多年前,让世界哆嗦的那支秦军。

中原大地,要再次颤抖了。

周文被章邯打垮后,逃出了函谷关,在离关不远处的曹阳聚拢败兵。

章邯在把农民军赶出关后,把住了近七八十年没动刀兵的革命景点,随后缓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干啥了?

章邯在全力的整军备战,在这里,要说一下章邯的用兵特点。

这个人,特别稳当。

他们秦国将领似乎都上过“关中军校”,都受过系统的培养。

他们都有这两个关键特点。

第一:注重后勤。

指挥大军作战,并非一人发把刀就出去了,大军的粮草来源,民夫的运粮供应,后备兵员的不断征集,兵器马匹的打造喂养等等,都需要考虑进去。

章邯这个人,极其注重大军的后勤给养,辎重只要到位,什么时候,军心都不会乱。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将自己变得不可战胜,再谈去战胜别人。

第二:示弱在前。

白起的长平之战,王翦的灭楚之战,都是先跟你示弱,比如章邯这次的两个月按兵不动。

除了整理后勤之外,人家秦朝还在各处调兵,北集团军就开始分两路呼啸而来。

王离(王翦之孙)带着一部军开始西渡黄河,走进山西高原。

另一部分开始自秦直道快马加鞭上章邯这报道。

关中进入紧急战备机制,汉中蜀地也开始征兵入关。

秦王朝被再次动员起来了。

当然,打土著的南方面军也送信过去了,只不过送不过去了。

路太难走了,起义大乱还截断了通往南方的联系,再加上即便信儿送到了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回来,结果南面成“我的团长我的团”了。

这段故事也要到武帝时代再提了,不过人家南军过得那可是相当滋润,比龙团那可强多了。

章邯在各种示弱,给你我封关自守的感觉,让你懈怠,自己这边则全力开动马达整军备战。

两个月后,章邯的准备工作完毕。

大军东出函谷关,开始了横扫东方的征程。

那边周文的起义军这两个月在干啥呢?

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推想。

巴西全国踢球好的都去外国联赛了,本国剩下的球员一年要踢400场比赛都累死了,国内空虚。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摸着信儿了,召集了中超所有注册球员远赴南美踢馆。

中国队连战连捷,拿下了巴西各大空旷的足球俱乐部,马上就要踢到巴西足协门口,将巴西的五个世界杯金杯收入囊中。

这时候,巴西退役的一帮老大爷和本国教练组成的临时队站了出来,把中国队踢了五比零。

随后的两个月,中国队退守里约热内卢,总结经验,临时练脚,准备高低弄死巴西。

巴西队则开始向全世界打电话,各大国脚开始云集,主教练章邯指导开始迅速调配出了好几套阵容准备全歼中国队。

此时此刻,章指导阵容安排明白了,但中国队再练20个月,还是中国队。

这就是这两个月,双方的大致过程。

章邯先是带队在曹阳再破农民军,周文败走接着跑,逃到了渑池。

这回章邯没有给他歇口气的机会,10余日后,章邯追上,攻破渑池,周文自刎,这一支农民军力量四散而去。

打败周文后,章邯继续率军东进,又来解荥阳之围,此时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吴广已经因为内部矛盾被手下田臧干掉了,不过这位田臧还没怎么来得及感受感受挥斥方遒的感觉,就又被章邯干掉了,荥阳围解。

胡亥此时,又加派了司马欣,董翳来做章邯的二三把手,后来瓜分三秦的班底就此产生。

章邯继续往东南打,大军一路走,一路杀,消灭了所有遇到的张楚国的武装抵抗,这里名字比较多,都是小人物,就不给大家列了,最后越打越近,直逼反革命老窝——陈邑。

十二月,陈胜被自己的车夫刺杀,拿着脑袋送去了秦国。

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义,到土崩瓦解,前后一共六个月的时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就这样成为了炮灰。

这也似乎是农民起义的宿命,第一个冒出头来的鸟,往往容易被乱枪打死。

陈胜的失败,给还幸存着的造反派们敲响了很多记警钟,其中最响的一记,就是造反的民心问题。

或者说底蕴问题。

最早,陈胜刚刚占领陈邑准备称王的时候,大梁的两位魏国能人张耳,陈馀就建议过陈胜,现在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所以你起兵反抗,而且人们拥护你,现在你刚刚拿下一个陈邑就要成王,岂不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私心?

你现在应该遍访六国后裔,帮他们复国,一方面给秦国增加敌人,一方面为自己培植党羽势力,如果你仅仅在这个小小的陈邑当王,天下人会反感你的,到时候,人心离散。

但陈胜没有听进去这么有见识的一番话,还是自封为楚王。

见识这东西,其实挺决定命运的。

并不是说吃西餐连耍十几把刀叉红酒咖啡如数家珍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所有的超跑嫩模都玩过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世界那么大你想看一看然后你全看了就叫有见识。

见识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在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与融会贯通后明白了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准确的判断出来未来的走势。

陈胜由于是个农民出身,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这样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流程,他不了解。

他同样也不了解在自身弱小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壮大,并扔出去很多个替死鬼去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败政府去纠缠为自己争取时间。

等他发现中央政府第一个玩了命找你死磕时,明白过来也晚了。

这是见识问题。

当然还有欲壑难填的问题。

我记得葛优在《非诚勿扰》中,有过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谁最喜欢去洗脚?

穷人。

穷人翻了身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本加厉的使唤人。

不好听,但很是那意思。

穷了一辈子了,突然手下有了资源有了人,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卯足劲干一番大事业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数次落第连基本学历都考不上的洪秀全。

那个臭不要脸的啊!

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还有部门专门为他们拍过一部弘扬惋惜的电视剧。

我的个天啊!

咱们这个系列,截止到鸦片战争,不过如果有机会,将来会讲讲他,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劫数。

自陈胜到洪秀全,古往今来多少人,全都没有走出过自身见识这一关,全都折在了欲望的大深沟里。

能走出来的,全部都成为了历史中的大人物。

比如最终收尾秦末大乱的那位居委会工作人员。

不过他还要再缓缓才能上场,眼下的主角,是项氏家族。

陈胜败后,手下的大将秦嘉立了一个叫做景驹的人当楚王,但楚国的名将之后项梁不答应,认为立楚王这种大事,轮得着你立吗?

当初陈胜就是打着我爹的旗号反起来的,轮楚国的话语权,我是正根!

谁的胳膊粗,谁有话语权。

胳膊粗的项梁率兵将秦嘉打败,在正统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秦嘉战死,景驹逃跑,后死在了梁地,部队归降了项梁,项梁此时,已经成为了抗秦的第一大势力。

项梁是如何变成这股势力的呢?

靠的是手黑与祖传的名气。

史书中说,项梁是因为杀了人,所以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一带,因为自带名门光环,很快就成和当地的头头脸脸打成了一团。

吴中地区就在名气特别大的江东。

现在我们很纳闷,江东在哪呢?

摊开地图,我们会看到,长江自九江后突然往北走,所以九江之后的长江两岸分为了东西两块,吴越之地就是江东地区。

这块地区,也被风水大师称为中华三条龙脉之一水龙的龙头,自古人杰地灵。

项梁是著名的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这是他祖传的名气。

他有一个侄子,这是他手黑的武力保证。

叫做项羽(名籍,字羽,还是叫名气大的吧)。

一直不让他很不省心。

小时候属于干什么什么不行的没长性吹牛青年。

学文,书读不进去;学武,剑练不下去。

项梁看到接班人的这个德行,很是失望。

不过项羽却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并有着自己的看法:学文,不过是记记姓名,学武,也不过对付一个敌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

项羽从小就有着开连锁超市的规模雄心,小卖部我是不打算干滴!

项梁听后大呼祖宗有灵,觉得他这个侄子是块材料,决定教他“万人敌”的兵法。

不过没高兴几天,项梁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位大侄子是个嘴炮达人,因为项羽学了个大概后,就又不肯继续钻下去了。

老项家眼看就这意思了,但项羽一到青春期后,项梁就又觉得自己祖宗开始再次有灵,上天开始眷顾项家了。

因为侄儿项羽身高窜到八尺多(一米八五往上),在人群中一站鹤立鸡群,这身高搁现在在南方都算高的了,而且力大无穷,据说可以双手巨鼎。

好熟悉的名词啊。

之前我们说过,史官是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的,力能扛鼎不是个好词。

不过自打用在项羽身上后,却使这个词有了另一层丰富的含义。

壮烈!

力能扛鼎的项羽在青春期后硬件不仅升级成为了顶配,软件同样也无师自通成为了干练之才。

他说一句话,虽音声不大却万人拜服!

他领兵于阵前,虽弱兵新卒,自能生出熊虎之势!

金庸先生有时会被问到一些关公战秦琼的话题,比较著名的是老爷子您认为是郭靖厉害,还是萧峰厉害。

这从纸面上讨论,其实应该不算个问题,郭靖修炼时间占大便宜一直至少活到了闺女和萧峰一个岁数,不仅降龙掌威猛无涛,还身肩完整版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的作弊器,按说应该是比萧峰厉害。

但金庸老先生还是说:我觉得是萧峰。

看一下这段精彩描述吧:

“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受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但除了武功之外,读书、手艺等等都只平平而已,也与常人无异。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最顶尖的猛人,是有巨大天赋加成的。

书到今生读已迟。

人家这辈子投胎来就是带着剧本干这个来的!

其实我也一直在猜测,金庸老先生是否是拿项羽为蓝本塑造的萧峰。

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这种无师自通的天生猛人也有低配乞丐版的,比如著名篾匠李团长。

真正令项梁觉得他这侄子并非池中之物的一件事,发生在秦始皇巡视会稽郡。

秦始皇旅游时的派头那是相当的足,走到哪,哪跪一地,前呼后拥,那种权利的气场让每一个见到的人气短。

我就属于庸人,见到大领导时,手马上就不知道怎么放了,人家问一句话我要么就不敢说话,要么就恨不得把祖宗三代给人家嘚吧出来。

我和很多同事与朋友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大领导的那种难以名状的气场,真的是看到后就傻了,这可能也和几千年传下来的“喊皇上跪万岁”的基因有关,反正我就是属于那种德行的。

见到大领导时,能做到侃侃而谈,不慌不乱甚至还能超常发挥的人,都很不得了。

比如说当初一块跟荆轲去刺杀祖龙嬴政的秦舞阳,据说十二岁手里就攥着人命,别人不能跟他对眼神,动不动就得杀人解解闷儿。

结果看见祖龙后当场就尿(sui 一声)了,为啥荆轲能留大名呢,因为他看见秦始皇不仅不尿,还能拔刀。

同样,项羽看到的领导,也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秦始皇,项羽作为一个乡下小子,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彼可取而代也!

他可以被取代!

项梁听见后吓得赶紧项羽的嘴捂上。

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曾国藩相人的名言。

吓出半死的项梁知道,这种气概不是寻常之物,自己的这位侄子将来必定是个英雄大器!

时势造英雄,项梁和项羽怎么也没想到,沦为亡国奴后还不到二十年,属于他们的机会,这么快就到来了。

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很快,中原遍地烽火。

九月,吴地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打算起兵反秦,请你和桓楚(另一个当地名流)统领军队。”

这位郡守以为自己作为天使投资人,给了项梁机会,这个新创公司会对他感恩戴德。

他没猜错,项梁确实是要造反,不过很遗憾,人家项梁很明白自己身上这块项家的金字招牌有多值钱,他根本没打算要人投资,他要单干。

不过不要你投资的具体含义是,投资可以,但不要你。

项梁先是在和殷通谈事时让项羽突然发难,一剑来砍下了殷通的头,随后项梁手里提着他的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走了出来。

整个郡守府随之一片混乱,项羽一连杀了一百来人,稳定住了局势。

真猛啊。

一个人?

一口气?

一百多?

别惊讶,后面你就习惯了。

项梁随即召集原先就都混熟了的豪强与官吏开会,自立为会稽郡首,并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

这其中,项梁从招来的兵丁中筛选出了精兵八千精锐。

项梁并没有马上过江去掺和造反的事,而是命令项羽率着这八千子弟去扫平周围不服区县,打造自己的根据地。

这就是有见识,先看看情况再说。

二十四岁的项羽,正式开始了他的征程。

项梁起兵没有多久,就传来了陈胜兵败的消息,这就好像刚卖了房子想创业,发现市场突然冷了,房价却涨了。

不过在得到一个坏消息的同时,项梁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不远处的东阳县有一股力量可以利用,领头的人叫做陈婴。

陈婴实际上是被架上造反的贼船的。

东阳县的革命青年杀了县令,聚集了上千人,准备干一票大的,但蛇无头不行,这帮革命青年发现需要一个领头的,所以读过书,性憨厚的陈婴就被迫推举成了这支起义军的老大。

你不干还不行,我们不识字,村都出不去!你不干还行?

每个好命人,往往都有一个好母亲。

陈婴的母亲就是一位好母亲,最起码这位母亲分析问题相当有水平。

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了你们家,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上有过贵人。

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声望,不是吉祥事。你应该找一个有能力的大人物,作他的属下,造反成功能封侯,造反失败能逃亡。

多么有水平的妈妈!

知子莫若父母,劝孩子在天上掉馅饼时能够刹住车,按自己的能力,命格去做事,实在是不多见。

陈母就属于虽没文化但有见识的那类人,别当出头鸟,顺着大势力走,成功有好处,失败能跳车。

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是超脱于一般事物的大智慧,是一种万试万灵的处世客观规律。

智慧的话,一句顶千言。

陈婴不仅有个好妈妈,他还是个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的好儿子。

陈婴很低调,不断积聚势力,并观察周围形势,寻找值得把自己的这只股票抛售的高点。

很快,人生的第一次高点来了,项梁先是派使者前来,希望可以联合作战。

此时陈婴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两万人,账面上算,跟项梁旗鼓相当。

但陈婴看准了项梁这个人,对使者表示,联合作战干啥?要干咱就合兵成一家子!

然后直接就把军权交给了项梁。

陈婴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上柱国(相当于丞相),项羽败后,他又归顺了刘邦,最后开国封赏时还得到了列侯的爵位,并善终。

听妈妈的话,很多时候没有错。

项梁在得到第一轮融资后,开始向老家挺进。

因为在那里,才能将楚国项氏这杆大旗的动静搞的最大。

项家的老根据地,在淮泗地区的下相(今宿迁,奶茶婆家)。

此地远离关中,一直是隐性反秦浪潮的地下总部。

事实证明,项梁这步棋再次走对,他不仅得到了项庄,项伯,项它等自家兄弟的助力,还在此地迎来了第二轮关键融资。

英布来了。

英布是六县人(安徽六安),当年被打做罪犯去骊山修坟。

在当时,骊山动不动就几十万罪犯一块开工,英布结交了其中很多的危险分子,并找了个机会,逃到了长江做大盗。

陈胜起义后,英布觉得在江上做个大盗没意思,格局太低了。

如今乱世就是舞台,得造反,这才是正经出路!

于是英布找到了江湖上风闻很反动的番阳县令吴芮。

吴芮果然反动的名副其实,而且看到了大盗英布非常喜欢,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派英布率着手下的几千人北上攻打秦军,在清波打败了他们,还短暂的收复了张楚国的大本营陈邑。

后来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还得到了陈婴的归顺,已经成为了东南第一大势力,于是也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投奔归了项梁。

之所以说这是项家的关键融资,是因为从此时开始,项家的成与败,和此人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英布之外,像范增,钟离昧,吕辰,蒲将军等后面项羽称霸天下的班底全部再此形成。

当然,还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加入了进来,成为了项氏集团的最大遗珠。

这个人叫韩信。

其实老天,早就将最好的两位男主角一股脑给了梁导。

唉!一声叹息啊。

项梁在老家开始迅速壮大,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不断收复周边区县。

之后就出现了我们前面说的项梁在得知秦嘉另立楚王后,很愤怒,出兵剿灭了秦嘉势力。

在剿灭秦嘉后,项梁集团如今也在面临着一个问题。

师出无名的问题。

你出来打砸抢一顿为的是干啥?

你这个将门之后是打算自己痛快痛快,还是打算恢复故国往日的荣光?

换句话说,你项梁是打算自立,还是立他?

如果自立的话,以什么名义立?

如果立他的话,去立谁?

项梁在踌躇之际,范增帮他点破了迷津。

范增说:“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昭王骗入秦国致死的楚怀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诅咒是有道理的。

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自从你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你能复立楚国社稷。

你现在应该顺民意,立楚王的后裔。”

老爷子此时已经七十多了。

按当时的秦国人民平均寿命来看,活出别人两辈子比秦始皇还大好多的范增老先生,选择了在这个纷乱的年代出山,燃烧自己最后的青春。

出山后的第一件事,就帮助了项氏集团奠定了方向上的政治正确。

其实范增这话之前张耳和陈馀劝过陈胜,不过陈胜没听进去。

有陈胜这个反面典型摆那,范增的这段话帮助扫清了项梁的疑虑,经过四处寻找,找到了冤屈巨大的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王,此时这个孩子正在放羊。

新立的这位仍叫楚怀王的王号,因为这个王号比较拉仇恨,最能让故国老百姓想起自己的这个窝囊蛋老领导曾经被人欺负的可怜样。

这一系列的章法,都开始标志着,揭开秦末大幕的农民起义,此时已经变成贵族复国了。

这也就意味着,章邯之前的高维度打低维度的战略高度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了。

不再是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了!

这边的第二波反扑浪潮,是吃过见过的了!

在项梁如火如荼的拉队伍抢地盘时,来说一下章邯大将军在干啥吧。

总体来说,各种打。

在扫平陈胜势力后,章邯并没有歇着,而是北上去攻打复国的魏咎。

在临济,章邯大败魏军。

魏咎派宰相周市求救于齐楚,自身困守临济城。

楚国派出了项它领兵北上,齐国则由老大田谵御驾亲征,和他弟弟田荣率兵前来救魏。

都是历史爱好者,都清楚自己当初是咋死的。

此时的各国,比当年可团结多了。

章邯围点打援,乘着援军赶路远来没有休息之际,趁夜奇袭,大破齐楚援军,齐王田儋,魏相周市全部战死,田荣侥幸得逃。

魏王魏咎看到救援破灭,跟章邯约定投降,勿伤百姓,随后自焚而死,其弟魏豹流亡楚国。

战国的战争中,对于拒不投降的城池攻坚战,往往是有屠城惯例的。

你让我们废了半天劲,爷咋地得痛快痛快!

后来这招在蒙古人那用的最炉火纯青。

魏国国君死社稷!够爷们!

约降自焚,保存自家百姓。

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贵族精神!

伟大的泰坦尼克乐团

最著名死社稷的皇帝是明思宗崇祯,虽然说这位爷很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在里面(暂时咱们先不讨论,大明咱再说),不过他的最后做法与遗言却让人真的挺佩服。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勿伤百姓一人!

大运在时,统御万民。

国祚尽时,心存百姓!

当一邦人王地主,就得有点君王的担当样子!

魏国复国势力被第一个章邯剿灭。

齐军战败后,田荣聚敛败兵,逃至东阿,章邯灭魏后又一路奔齐而来,很快就围住了东阿城,齐国本土听说田儋战死,又拥立了末代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搭建新政府求自保。

齐国告急。

项梁听说此时魏灭齐危,迅速率楚国队主力前来救齐,在东阿城下大战章指导。

一周多赛的秦国队被养精蓄锐的楚国队大败,章邯向西败走,田荣得到救赎。

章邯第一次遇到了起义军中的硬骨头。

项梁的首战,就打败了连战连捷的秦国队,像他的父亲项燕一样,在秦军不可一世之时,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章邯败走后,项梁派出了后来楚汉二人转的主角项羽和刘邦(关于刘邦的问题我们要系统的下一讲再说)进行追击,在城阳,这二位再度击破章邯的防守。

章邯逃进了濮阳进行坚守,还引来了黄河水做护城河高挂停战牌。

项羽刘邦见濮阳不可破,南下攻击定陶。

不过定陶作为中原经济中心有钱城高,缺乏攻坚力量拿不下,于是二人又调头向西,结果在雍丘又碰见了秦军,再度大破之,还杀掉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大胜后的二人,转兵准备攻打外黄(河南杞县)。

楚军三战三捷,士气大涨,项梁意气风发,修书赵,齐,约二国联军同击章邯。

得到的回应却是:不!

此时的赵国已经发生过一次内部叛乱了,窝里斗作为农民起义的保留曲目没有让我们产生太多意外,武臣被大将李良杀掉,能人陈馀和张耳又平了李良,最终这两位践行了自己当初复兴王室的政治主张,拥立了赵国王族后裔,赵歇。

赵国主力此时再加上燕国和齐国的部分力量在黄河以北扛着王离长城军的打击,基本上腾不出手来。

赵是腾不出手,齐是就不上手。

齐国按理说应该得出兵,因为人家项梁帮你解了围,欠了人家的人情需要还,这是江湖上的规矩,你总占便宜自己不出血以后就没法混了。

田荣在东阿解围后,迅速靠着打剩下的那点败兵回到齐地消灭了新成立的田假伪政府,立了自己的侄子,战死齐王田儋的儿子田福做新齐王。

被赶下台的田假逃到了楚,丞相田角逃到了赵。

跑位很艺术,避免了被一锅端。

田荣对楚和赵分别表示,杀了这些反革命,我才出兵。

赵国那边,田间正在带着兵帮赵国扛着王离呢,田假和田间是亲戚,所以赵肯定不会动手。

楚那边则更加不会理会你那无理要求,你小子连命都是我救的,还跟我谈条件!

田荣一怒之下,宣布爷就不出兵!

项梁则表示:爱出不出!有你没你都过年!

在三战三捷后,项梁认为自己就是命带灭秦使命的,不然为什么谁也打不过的秦军会被我一再的打败呢!

项梁并没有理会不厚道的齐国,领兵去攻打侄子项羽没有打下来的经济中心定陶。

此时的项梁,已经有了成功者偏见。

项梁认为这一系列的胜利是因为自身水平高,能力强,而且秦军并不像疯传的那样能打,是因为六国太怂了,才把秦军捧得这么高。

在这里,项梁也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就是“你怎样面对自己做成而别人没做成的事”。

有一本书,叫做《随机漫步的傻瓜》,大牛之作,有机会可以买来看看。

里面有一个非常反常规的核心观点:“你认为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高明的那些决策,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因为随机的幸运。”

过去有一种人是这么骗钱的。

他把5000个炒股的人的手机号买来,然后将一只股票的涨和跌分别发送给2500人,等过一阵跌了以后,再把另一只股票的涨和跌告诉幸存的那2500人,等再过一阵,在把选择发送给幸存的1250人,就这样,不断的以二分之一的几率发下去。

这样的概率到第六次时,就会有78个人,是在这个“股神的指导下”六次全部压对涨跌的。

等这个时候,骗子就该下手了。

这个骗术说明,当一个样本足够巨大时,总会有一部分幸运儿的。

如果你在股市连着收益了好多年,往往并非是你的决策有多牛,你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好运气。

把时间当做参考样本,它可以谱写出无数种可能性,华尔街的交易员进行无数分析后得出的投资股票组合,往往比不上一只黑猩猩随机投飞镖选出的股票组合挣钱。

很多时候,巨大的成功往往和成功者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运气。

比如说秦国之所以大国崛起,就是经历了一系列幸运,孝公,商鞅,司马错,魏冉,白起等等,少了一个环节,也许历史就并非今天的这番走向。

所以说,人要在成功面前保持敬畏,保持谦和,我们很多时候成功了,有自己努力的成分,但很多时候,我们更要感谢自己的幸运。

成功越大,运气的成分越高,自身水平的比例越低!

请永远记住这句话!

看看李老爷子的人生态度吧。

尤其是当我们获得了绝大多数人试验过却没有获得过的成功时,一定要更加冷静!

第一,要感谢上苍,保持敬畏。

第二,分析对方出了什么错,或者说自己哪里做的好,是否具有推广性,用科学的思维讲,是否具有证伪性。

证伪,是你遇到成功后,所要做的最关键复盘!

证伪就是同样的实验,你重复很多次,是否每次都能够成功。

项梁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将胜利的原因归于了自己,还贬低了敌人。

这种情况,尤为可怕。

如果项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第一战击败章邯,很大概率是因为章邯已经和魏,楚,齐鏖战了很久,军力疲惫,并不知道自己突然来了一下子。

第二战和第三战,是项羽和刘邦打的。

刘邦他当然可以忽略,不过他不该忽略了自己这个侄儿的逆天水平。

他不知道,他侄儿的硬战水平,是中华五千年的榜首!

所以说你本人仅仅跟秦军队踢了一场,你就认为秦国队是中国队,还认为人家都是菜鸡。

这就是成功者的偏见了。

秦军强了一百多年了这就是个大概率事件,上百年的上百场战斗中,秦军以极高的获胜概率睥睨六国,所以照这样的推算,你就应该知道,秦国队怎么可能是中国队!你的胜利,有很大的偶然性。

因为无论你承不承认,秦国的军功制与秦军的战斗力,就是比别的国家要强很多,战胜秦国的案例中,秦国自己送分的因素往往有很大的原因,比如说李信败于楚是因为后方昌平君叛乱,长平之战后的伐赵失败是因为自身战略选错了。

秦此时已经被再次动员起来了,所以秦并不好战胜。

当你发现他突然特别菜还蔫起来了,一定要打起十二分小心。

因为他一定有什么阴谋。

项梁认为章邯已经被打残了,龟缩在濮阳城里,所以并未戒备这一股力量,而是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向了定陶。

项梁在此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不注重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

部将宋义就劝过他:不能看不起秦军,骄兵必败。

但意得志满后,听不进去话似乎是通病,项梁根本就没当回事。

月黑风高夜。

丧钟敲响时。

来看一下章邯为什么要退到濮阳。

今天的濮阳是在这个位置。

搁今天这位置,章邯肯定不往这跑。

但在两千年前,章邯就得死活望这跑。

因为当年濮阳的位置非常值钱。

值钱在了那条河上。

这是当时的黄河河道和漳水河道图(秦末黄河图我找了很多版本,但每章图的内容和城市太多,容易乱,我模仿着画了一个)

濮阳挨着黄河,不远还有要津白马渡(关二爷威猛景点之一),位置非常险要,中原南北的重要枢纽。

今天的黄河河道,是改道多次后的了,王莽时代,有次天谴般的著名大改道,届时我们会详细介绍我们总搬家的母亲河。

章邯退守濮阳后,第一时间引黄河水做护城河,然后再次示弱并整军。

他从敖仓调来了大量的粮食,并将北面的王离军主力秘密的调到了濮阳。

发现了没有,章邯打仗就这毛病,只要出现劣势,马上先避你风头骄你的兵,自己面上装孙子背地里磨刀。

名将就得这样!

章指导的惯用组合拳是,示弱,整军,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最好夜战。

老狐狸打法啊!后面的将领们要是都把章指导这套倒腾明白了,中国历史得出多少将星。

不过比较遗憾,他最后就死这上头了。

他碰上了中国历史的绝对小概率。

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夜战高手章邯,磨好了爪子,继临济夜战后,再次选择了一个夜里,集中三十万兵力,对围攻定陶的项梁进行了突袭。

你听听,三十万,还突袭,还夜战!

多大的仇啊!

一夜大战,项梁战死,楚军死伤大半,残兵四散。

项羽和刘邦此时在攻打外黄,听到项梁战死后,回军彭城,并将楚怀王迁到彭城,楚军从中原战场上撤了下来。

章邯再次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

逃亡的魏豹虽然从楚军那里又得到了几千军马,并成功地收复了二十多座城,田荣虽然再次掌握了齐国大权,但此时,东,南各方力量实际都已被打残。

在项梁战死之后,章邯认为楚军精锐已灭,剩下的小鸡不值得用牛刀,于是引军北上,攻伐一直骨头很硬的赵国。

在项梁犯了一个大错之后,章邯犯了一个小错,他应该除恶务尽,将已经打残的力量彻底消灭,省的春风吹又生。

但也不能怪他,因为他从撤回来的王离长城军中得到了一个消息。

这个赵国又特么特别难啃!

赵国这片土地的基因向来就是苦秦的,跟秦几百年来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当年的长平战以及后面王翦老爷子三次伐赵有多么的艰辛,秦国后辈们是听说过的。

它抗秦斗士的符号,是章邯非常担心的。

章邯此时将目标瞄准再次成为世界灯塔的赵国。

几百年来,数你们骨头最硬!

楚现在残了,必须要灭赵!必须迅速的给这帮造反的断了念想,才能将这次的造反浪潮彻底剿灭!

章邯北上了。

历史就这样在一个个偶然下开始扭转航道。

章邯三十余万的秦军主力集团军北渡黄河后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华北最大都市邯郸被攻破,在攻下邯郸后,章邯将这座战国名城的城墙彻底毁掉,将邯郸之民尽迁到河内。

赵王,张耳,陈馀退守巨鹿,向各国遍发求援书,在巨鹿固守待援。

自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开始用霹雳手段将权利抓了过来,项羽想要西向灭秦,怀王不许,而是封项羽为鲁公,合并了项羽和吕臣的军队,并将指挥权拿在了手里。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国的求援团队开始一拨拨的抵达彭城。

面对这个情形,楚国再次表现出了极高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没有局限于刚刚的大败,将国内所有能动的全划拉了一遍重整出了一支力量由之前劝谏项梁的宋义为上将军带队,带着项羽,范增,英布等等所有能打的悉数驰援赵国!

集结号吹得挺壮烈,可宋义在走到安阳(山东东平)之后,就按兵不动了。

此时,楚军距离巨鹿,还有500里。

四十六天,寸步不前。

项羽急了,催促宋义行军。

宋义对项羽说:现在应该等着秦赵之间先斗,秦胜了,我们趁他兵力疲惫去打他,赵胜了,我们则跟着一块痛打落水狗。我们现在应该在此坐收渔利,披坚执锐,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

宋义在拒绝项羽之后,觉得项羽实在太过于盛气凌人,为了杀杀他的锐气,颁布了一条专打项羽脸的军令:凡有猛如虎,狠如狼,贪如羊,不服从命令的,全部斩首!

从理论上讲,宋义的对策是没错的。

任何时候,作为救兵,最佳的策略都是在最合适的时候入场,而不是一上来就冲进战局。

看准时机再出手,不但名声上青史留名,而且利益上还能得到最大。

如果再兴灭继绝,那可是大功德。

马陵之战,就是齐国在最佳时机出手,将韩国收成小弟,把魏国拉下马来。

最经典的案例是多尔衮受降吴三桂,最开始吴三桂是以复国的借口找多尔衮借兵去干李自成的。

但还没等吴三桂说动多尔衮,李自成领着二十万农民军就来了。

随后这二十万农民军和大明最强精锐的四万关宁铁骑打的难解难分。

多尔衮就在那等着,生生的在山海关外一直等到吴三桂力战不支,剃发归降才放出了八旗铁骑。

战局随之发生变化,李自成的二十万农民军被击溃,之后三桂领兵南下去,大清一统坐金銮。

不过宋义虽然那么说,但从事儿上看,宋义就是扯淡!

因为毕竟观虎斗应该离得近一点观,人家各国援军那才叫观虎斗,他这五百里外就刹住车,哪只虎斗赢了你再赶过去都晚了。

结合他之前劝谏项梁来看,他在战略上算是个明白人,不过在权利斗争中,却并不是一个明白人。

他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

他在安阳的这段时间,一直主业是在给他儿子找工作。

在儿子拿到齐国录取通知书时,他还亲自去送儿子上班,离开了楚国大营,一直送到了齐国边境。

这让项羽动了杀心。

宋义忽视了,他统领的这支队伍,实际上是项氏家族拉起来的,这也就意味着,他虽然名义上是这只队伍的统帅,但并不一定真的指挥的动。

更何况,老领导项梁,就是因为齐国人不救援,才过早离去的!

宋义不仅远离了权力中心,还为项羽铺平了搞死他的民意基础。

他如果知道项羽和他叔叔是如何起家拿下会稽郡的,他就不会选择得罪眼前这位荷尔蒙蓬勃而出的彪形大汉。

此时是十一月,天降寒雨,士卒饥冻,宋义不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反而利用自身的权利假公济私。

他送儿子上班的这段时间,项羽用他的人格魅力早就完成了权力接收。

一个是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龙虎气的天皇巨星,一个是假公济私认贼作父的丑陋官僚。

你的那个上将军,不好使了!

宋义送孩子出国上班回来后,就被项羽逮起来了,

下场比较凄凉。

项羽杀掉宋义后聚集三军,提头示众,高呼:宋义与齐国串通谋反,大王密令我行刑,大伙都放心,这货不会再给大伙添乱了!

项羽随后派人到齐境追杀宋义之子,这位公子的一场富贵也成了南柯一梦。

项羽杀宋义后,很快就被“民主”推选为上将军。

项羽抚慰士卒,聚敛军心,在军中表态:还特么观虎斗?观个屁!咱们就是虎!

五万楚军,在项羽的重新点燃下,率大军开往巨鹿战场。

在宋义“观虎逗”的这段时间,巨鹿主战场发生了什么呢?

秦军主将章邯干回了老本行后勤,由主战斗队变为工程队,在黄河渡口建筑了运粮甬道直抵巨鹿城下。

类似于战壕的有保护运粮高速公路

他将敖仓的粮食经黄河水运再转战甬道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巨鹿围城前线。

此时巨鹿前线指挥的,是副将王离。

王离是王翦之孙,此时手中有十几万长城军精锐(参考陈馀后来的劝降信,说章邯死了十多万人)。

秦军的军粮供给系统确实是天下无双,秦始皇无论如何暴虐贪婪,同时上马多少项目,粮食从来没成为过问题,在所有文献记载中,均没有看到因为饥荒而造反的势力。

秦国的军队无论开拔到哪里,军粮总是如数跟上,秦军也从未因粮食问题导致战斗力减弱。

此时王离粮草充足,手中还有十多万精锐大军,对巨鹿展开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攻势越发猛烈。

外边的秦军过的越来越滋润,巨鹿城里却已经弹尽粮绝,不过城里总是认为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在巨鹿城北,陈馀还有着几万人(应该不会超过三万)的部队,世界各国还有多股援军,其中燕国臧荼3万左右,张耳他儿子张敖带来1万,魏国跟齐国的田间还不见得有一万。

不过这个希望却一天天的变成了绝望,因为所有的援军,全都按兵不动。

巨鹿城中的赵王赵歇和张耳不断催促陈馀解围,陈馀说:秦军势大,去了也是送死,我留下这几万种子,将来还能报仇。

说的挺让人来气,基本上标明态度见死不救了。

但赵王派来的使者态度坚决,要什么种子!宁愿同死!陈馀无奈拨了五千士兵给赵王派出的使者陈泽,结果全军覆没。

城外面的援军希望别人先上。

城里面的人希望城外援军跟秦军群殴赶紧上!

城外面的秦军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等着围点打援。

此时成为世界焦点的巨鹿,一家欢喜多家愁。

在这波云诡谲的气氛下,中国历史上最雄壮,最波澜壮阔的以少胜多,即将上演!

巨鹿城北,空气中是那样的宁静,谁也不愿意先去当炮灰,家底都不多,打光了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话语权。

也并非这帮人太怂,实在是因为秦军的实力太强。

自陈胜起义到现在,战争已经打了接近两年,秦国由最初的没缓过神来到现在再度转开了战争机器的齿轮,和两年前,真的不一样。

秦国这个国家和历朝历代的很多国家都不太一样。

历朝历代在亡国阶段,几乎军事上都属于荒废状态,唯一的例外是秦朝和大明。

这两个国家在亡国之时,手中的军队依然是胜多败少。

大明的关宁铁骑成为了专业灭火队,无论关内还是关外,那里起火灭那里,比水龙头好用的多。

章邯则成为了专业灭害灵,把各种复国和起义扫的七零八落,哪里闹得欢灭哪里,比杀虫剂好用得多。

不过大明是灭在了天灾、银荒等多方面原因,崇祯十七年,国家大旱十三年,实在是天数已尽。

但秦却是灭在了一个人身上,或者说如果没有这个人,秦是大概率还能延续下去的。

因为此时的秦国,具有着压倒性优势的三十多万大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经验,还是军饷补给,秦对比刚刚复国的那几个草台班子,都强的太多了。

不过秦很倒霉,遇到了绝对的小概率。

也可以说,上天派下了这位杀星,就是来断你秦国国祚的!

有一种人,像刘秀,曹操,成吉思汗,都属于以一己之力将历史强行改道的。

换句话说,没有他这一个人,历史绝不会是那个样子。

眼下的项羽,就是这种人。

黄河护卫队章邯指导手中有近二十万大军,正在围攻巨鹿的王离,还有十多万大军。

而项羽手中,满打满算,五万人。

这五万人,是楚国最后的种子。

这五万种子里,多数人刚刚经历了项梁的大败。

换句话说,信心是不足的。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五万去攻近四十万,不可谓不惨淡。

但猛虎下山,天下惊。

项羽北上后,准备走平原津(山东平原)渡河。(参考北大教授辛德勇先生的《巨鹿之战地理新解》,这是我参考多家学说后,目前在学术圈内最有价值与依据的学术研究,有出土秦代陶文佐证,晚辈百拜。)

此地为齐国济北郡。

没办法,项羽不可能从西边过黄河,因为那里秦国力量强大,章邯主力的主要职能就是保证黄河粮道,而且他将邯郸人民迁到南边的河内郡,就是因为那个地方统治力量强。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注意到了项羽的“猛”。

这是因为如果说满分是100的话,项羽的悍猛得分是200,。

但这不意味着项羽的其他军事素养就不高!人家项羽的军事指挥与运筹帷幄是95分。

只不过让那200分一比,才显得比较不值一提。

项羽猛,但这一战,他的军事部署与运筹帷幄被大大低估了。

还是那句话,因为实在太猛,才给衬托没了。

咱们一步步来看吧。

齐国目前是觉悟低的田荣在掌权。

田荣不上道的死活不出兵,但不意味着齐楚现在是敌对状态。

所以项羽选择从齐地入河北。

更加幸运的是,济北郡为田安、田都掌握,这哥俩和不出兵的田荣不是一个根的,跟被打跑逃到赵去投奔田间的田假是亲戚。

田安,田都看到项羽后,决定背叛田荣,跟项羽混,让出了平原津,项羽于是可以从一个无秦军防备的地方渡过黄河。

因为黄河粮道和甬道比较长,章邯需要分兵布防。

在得到齐国死不出兵的消息后,甬道东部的布防因此相对较弱。

这成为了巨鹿奇迹的第一个关键!

项羽来到黄河边,命令英布和蒲将军(史料中没有查到名字)率领两万先头部队渡过黄河。

英布和蒲将军渡河后,直插进去,破坏了秦军的运粮甬道,初战告捷。

这是此战的第二个关键。

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大牛概念。

“出奇制胜”。

啥叫“出奇制胜”呢?

并非我们所字面理解的,出奇计谋,你一掐指一抖机灵就战胜对手了。

这个“奇”,实际上读“基”(ji 一声),是指预备队的意思。

兵法云:以正和,出奇胜。

解释起来涵义很广,后面很多战役我们会慢慢分析,先说最核心的意思:用主力军对上对手的主力军,然后在战斗的过程中发现对手的弱点,再放出自己的预备队,攻击敌人软肋打垮敌人。

一般来说,担任“正”任务的,是大规模的部队,担任“奇”的,是少量精锐部队。

项羽的第一次“渡江战役”,并没有按常理出牌。

“正”是少数,是英布的这两万先锋。

英布率两万楚军先渡过了黄河,和章邯军的甬道布防军接触上了,成功将其打败,截断了章邯打造的专业运粮管道。

章邯在收到甬道被断的消息后,开始迅速集结主力军向英布处反扑。

在英布断甬道成功后,也迅速给项羽报信。

项羽于是率领着“奇兵”也就是剩下的三万多楚军全部渡过黄河,全力向英布处增援。

因为章邯主力主要就是要保证粮道,所以大部队离事发现场的距离近。

这也就意味着,他赶往事发现场的时间要比项羽快。

这更加意味着,英布的两万军需要扛住章邯的反扑!

英布的两万楚军(正兵)开始依据甬道做防守,并成功的拖住了不断增援赶来的章邯军。

这是第三个关键!

这是英布奠定江湖地位的一战,这也是英布为什么后来会如此受到各方向重视的原因。

随着项羽带着三万楚国棒小伙子(奇兵)突然赶到了甬道战场,战局开始急转直下。

项羽带领着楚军开始第一次惊雷劈大地。

这是第一次硬战,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击溃了章邯十多万的秦国黄河护卫队主力的反扑!

并没有二十万,因为章邯还需要在其他关键地点布防,不可能你一调动我,我就全扑过去了。

这一战,项羽能够以接近一比三的比例击溃章邯有三个关键。

第一,自平原津渡河,出乎章邯预料,这使得英布能够突然袭击成功截断甬道。

第二,英布成功拖住了章邯的反扑。

第三,出乎兵法所料,将三万部队当做总预备队,在自己的杀星加持力下最后冲入了甬道战场。

章邯并没有夺下来输送往巨鹿城下的运粮甬道,此时,王离开始面临着断粮的危机。

章邯并不意外的开始带队退去。

这符合他的用兵特点,一击不中后开始重整旗鼓,积聚能量进行部署。

章邯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这支楚军是专门来断粮道的。

这支楚军会牢牢的把控住这条来之不易的甬道来饿死王离军。

他则可以像前面的那套组合拳一样,实施“先示弱,再骄兵,猛整军,搞偷袭,打夜战”的五步走方针。

所以他照惯例,选择了暂时的撤退。

章邯退去后,产生了三大影响。

第一,王离开始慌了。

第二,楚军声势大振。

第三,所有的观望诸侯开始看到了希望。

从正常的兵法思维角度来说,接下来的演化就是联合国军守住优势,等待王离崩溃。

断粮道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没粮之后,大军才会崩溃!

所以断粮道成功的一方无一例外地都会采取守势!

拖住时间此时反而翻转成为了楚军的关键!

一个字,此时的总思路,应该是“拖”

章邯估算,王离的长城军不会那么快就粮尽的,所以他认为一切有时间!一切来的及!他可以凝聚力量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再给楚军来一下子!

章邯的按常理推算,使他错估了眼前的这个对手。

章邯并没有死缠烂打的和项羽争夺甬道,是巨鹿奇迹的第四个关键!

他的这次短暂示弱,也成为了整个秦末大势的最关键胜负手!

你章邯练就了一辈子的必杀技,次次能杀人!

但这个必杀技却像悟空的“元气弹”一样,需要时间来憋大招!

这次你的对手。

不会给你时间了!

项羽再次令人瞠目的出其不意!

在章邯退去后,项羽干出了自己这辈子甚至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雄壮的一次军事冒险!

破釜沉舟!

这是最后的第五个关键了。

项羽率领刚刚大战过的五万楚军不调整不休息迅速渡过了漳河!

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打破锅釜,每人仅仅允许带三日的粮。

项羽将好不容易得到的军粮优势自行放弃了。

他并不打算死守甬道让王离粮尽而溃。

我就是要硬碰硬的活生生干死你!

凿沉的船,砸破的釜,三日的粮,表明了一种态度!

决一死战,士不归还!

敌人很强大,十多万秦军精锐在巨鹿城下打的整个世界腿哆嗦!

全都在作壁上观!

烧掉了船,我们没有了退路!

三日的粮,我们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巨鹿城下,有好几国的援军,但他们不会来帮我们!

我们只有我们自己!

对面的这个军队,曾经灭亡了我们的国家!

不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凯旋为国士,战死为国殇!

精忠长耀史册上!

万丈光芒!

上百年的血海深仇,今日我们要在这里,让他们血债血偿!”

这次,不再有“正、奇”之分!

每个楚国好汉子,都是最后的预备队!

我们楚国的棒小伙子,要战至最后一人!

五万楚军,在同一份信念,同一份深仇,同一个目标的带领下,和这下凡的杀星扑向了巨鹿城下!

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最适合大兵团作战,谁的人多,谁占优势。

但贯注了必死意志的楚军,在战神能量的催动下,开始呼啸而来!

上下同欲者胜!

巨鹿城下的王离,看到了那支击溃老领导的楚军。

对方没有任何试探,没有摆开阵脚堂堂而战,而是在一个的彪形大汉的率领下,五万楚军犹如一把尖刀一样扎了进来,直接展开了总进攻!

王离的阵脚被冲垮了,营垒被拔掉了,旗帜被撕碎了。

王离喝令重组阵型,但楚军势猛,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动地!

秦军阵型无法有效回笼重组!

在打开突破口,冲进秦阵后,项羽又率领楚军对秦军进行反复穿插,将秦军的阵型彻底冲垮!

王离的指挥系统无法起到作用,秦军各自为战,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开始溃散。

在楚军与秦军杀声震天之时,各国援军如项羽所料,纷纷在自己的壁垒上袖手旁观。

外面的杀声震天,楚国军队的悍勇吓傻了诸侯军。

史载:无不人人惴恐!

大战下,五万楚军将十多万秦国长城精锐切割击溃!

强弱已分!

项羽在摧枯拉朽后,终于等来了观望资本的进入。

各诸侯国在看到胜机之后,终于纷纷加入战斗,与楚军并力作战。

王离大军被围,被项羽死死咬住。

他没有章邯这么幸运,越来越多的观光团开始变成战斗队加入了进来。

他无路可逃!

王离被擒,副将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

十多万秦军精锐大军在项羽的联军攻击下灰飞烟灭!

项羽一战功成,率5万楚军硬碰硬的在连续两次的大会战中轰垮了三十多万的秦军!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高山落大石!

惊雷劈大地!

悍猛雄浑!

千载再无一人能出霸王之右!

巨鹿大战后,说一下联合国军的战后表现吧。

比较肉麻的话就不说了,总体来讲,大家是不敢抬头看项羽的。

这一战,项羽宣示了自己的头狼话语权,成为了中原各国的带头大哥,而且从来没有人册封过的项羽此后有了个不用宣布与广告的封号,谁都知道该咋喊。

项王!

拜见项王时都是啥姿态呢?

全体都有!

从进大营开始,就集体整齐划一。

匍匐前进。

一直匍匐进入项羽大帐。

巨鹿解围后,有两个人值得说一下。

张耳和陈馀。

警报解除后,张耳奔出巨鹿来到陈馀帐内,质问陈馀:总说生死与共?我们快死时你哪去了?我派出来求救的人呢?

陈馀回答道:我说此时秦军势大,需要等待诸侯共击秦军,他俩不听,我拨给他们五千人,已经都战死了。

张耳哪里肯信,认为陈馀贪生怕死,把他派的人杀了,不断用质问的口气怼陈馀。

陈馀一怒之下,把将军印扔给了张耳,你以为我愿意贪这权位吗?借口去厕所,打算激一下张耳。

张耳开始时,是不好意思收下的,但这时张耳身边的亲信对他说: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张耳在得到合理的借口后,把大印挂在了自己的身上。

陈馀以为这种姿态能够表示自己一心为公,不在乎权贵,让自己的这位同志对他收回成见,但当他再一进帐时,发现大印已经挂张耳腰上了,而张耳像没事人一样,啥也没说。

陈馀明白了,这两个赵国的顶梁柱,彻底闹掰了。

至此,后面的“背水一战”成为千年经典的最关键环节,在此刻埋上了。

一环扣一环啊!

项羽短暂休整后,穷寇继续追了。

章邯被项羽打退后没多久听说王离十多万长城军全死了,不知该是悲是喜。

也许再晚撤会儿我也折里面了。

章邯退往棘原后,再次固守,以待战机,项羽陈兵漳水南岸,双方进行到了僵持阶段。

在项羽的联合国军的不断打击下,章邯逐渐后撤,退守安阳。

章邯打算背靠敖仓大食堂保住河内郡,继续跟项羽耗。

有一种说法,说章邯是秦末前五名将。

我认为是靠谱的。

这哥们用兵不仅狡猾狡猾滴,还有一个为将的巨大优点。

之前我们说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敌人啥时犯错你根本不知道,你只能观察,等待,你要做的是你先别犯错!

“成功学”的讲座要少听,多琢磨琢磨“失败学”。

科技无论再怎么发展,人性的进化,是很慢的。

都说以史为鉴,咋为鉴呢?

骄、奢、淫、逸,贪,妒,怒,傲,每一项,都是终生的课程。

比如人家章指导,这辈子基本不犯错,无论局势打成什么样了,他的兵团永远打不散,人家永远有翻盘的机会。

他的对手可是项羽,参考后面刘邦让项羽怼成啥德行就知道了。

即便如此,人家最终还是在楚霸王面前全身而退。

而且章指导实在是挺不容易的,他不仅对面有个猛男,背后还有个阴人在不断捅刀子。

自打巨鹿大战后,胡亥就派人指责章邯作战不力。

或者说应该是赵高指责章邯作战不力。

章邯的老领导,李斯在半年多前,已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

李斯、冯去疾等一大批始皇帝老臣在政治斗争中被赵高打败,全部被杀,政局一股脑落到赵高之手。

二世胡亥已经沦为傀儡。

当章邯逮谁灭谁时,一切还好说,而一旦失败,大量的反倒清算就都来了。

敌国在外,对手握重兵的大将施令责备,赵高对项羽送上了大礼。

章邯再次展现出了他“先为不可胜的不犯错”的素养,不仅军事过硬,政治也不含糊,人家章指导第一时间就去主动消除误会,派出了参谋长司马欣去找赵高解释,并表示要虚心接受领导的最高指示。

不过赵高此时,却令人一头雾水。

三日没有接见司马欣。

司马欣越等心中越是没底,动用朝中的关系打听,得到赵高可能已经对章邯不信任了的情报。

司马欣火速离开了咸阳往回赶,不过他留了个心眼,走了一条小路。

赵高听到司马欣跑了,马上派人追,但无所获。

赵高的此番表现,非常拙劣。

大敌当前,应该安抚将士。

如果说你想临阵换帅,那应该手快趁不防。

领导无论是赏是罚,都比让下属揣测强。

因为人在不安之时,往往会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最坏的打算,并揣测对手可能要对其不利而开始不择手段的自保。

所以高手往往在办人之前,总是先稳住他的心,再速下杀手。

这一招后来司马懿老先生使的达到了工业化水准。

脸上笑,紧准备,手下快,动作狠,这是一套组合拳,缺一不可。

玩了一辈子人的赵高,此时,犯下了一个极其低级又可怕的错误。

只能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就像武王伐纣既会诸神下界,也会派妲己去松纣王的土。

老天既然派下了杀神下界收你的国祚!

自然也要派一个死太监完成内部拆台。

妲己的故事在中国王朝的末代史上会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让人唏嘘,让人慨叹。

小人不知政与兵,妖孽只知奸与佞。

要不为啥说让你平时多积德呢!

你心系万民,德高自然运厚。

都说武帝败家的亘古一人,他咋没亡国呢?

原因有很多,后面我们会详细阐述。

但最大的原因,说破了大天还是人家大福大报,从天道来讲,大汉传到他手上时,前面有着六十年的黄老大德。

如今你秦朝大厦将倾,妖孽纵横,其实就是四个字。

气数已尽!

咋尽的呢?

折腾的呗。

有句老话,可以细细品味下: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

每个朝代的转折,都是从大能耐梗开始的。

司马欣在回去后,对章邯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现在皇帝那已经指望不上了,赵高一手遮天,我们打胜了,他会嫉妒我们的功勋,打败了,我们免不了死罪,将军三思。

司马欣实际上就是跟章邯摊牌了:投降吧。

这个时候,赵国的丞相,特冷酷理性的陈馀的劝降信也到了:

白起为秦将,迫楚迁国都,坑赵于长平,大功无数,最后赐死。

蒙恬为秦将,赶跑了匈奴,开辟河套榆中数千里,最后自尽。

这二位功劳太大,所以被杀了。

更何况现在将军领兵三年,死了十数万军队,诸侯起义却越来越多。

既然有功被诛,无功亦被诛,何不一块掉头攻打秦国?

是裂土封王,还是举族被杀,你认为哪个好呢?

章邯此时极其矛盾。

投降吧,毕竟赵高没有最终翻脸亮底牌,到底他是打什么算盘,自己心里并没有底。

不投降吧,现在手下这帮被项羽打成了“恐项症”,而且越拖,无论是朝堂还是起义军那边,对自己都是越来越不利。

狐疑之下,还是先派了使者,去项羽那约定投降条件。

此时章邯已经和项羽僵持了近半年了。

项羽在收到章邯的约降书后,知道章邯此时已经心中动摇了,亚夫范增分析,章邯等人家属皆在咸阳,况且此时的秦军仍然势大,巨鹿败军加一起仍有二十万之多,所以他这番投降未必真心,应该趁其松懈,再痛击他一次。

此时,赵将司马卬自上党插进河内后方,张耳的小弟申阳强渡孟津插进了洛阳开辟了第二战场。

盟军对章邯完成了背后包抄。

这一切都意味着,章邯一直凭借仰仗的敖仓大食堂,快保不住了。

包饺子成功的项羽点齐兵马,帮助章邯彻底下决心与过去的人生告别,趁着此时章邯约降犹豫之际,对章邯展开了总攻击。

项羽再次带着楚军两次击破章邯军。

章邯面对项羽这位人生苦主,在后路被堵死的情况下下,没法再纠结了。

章指导终于转身了。

章指导派出使者表态,大哥咱不打了,我服了。

史载:项羽因楚军粮少,遂许其降。

这句话很短,但很有深意,似乎如果项羽粮足的话,很有可能是一定要把这二十万秦军在战场上彻底赶尽杀绝的。

结合项羽的性格,和他后来在关中地区做出的一些列举动,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对于秦国,很有点波兰人对德国的感觉。

国是你秦灭的,叔叔是你秦杀的,项羽所有美好的,引以为傲的记忆,全都是在秦手下被毁灭的。

心理学中讲,这是创伤后的过激性反应。

穷怕了的人在有钱后会报复性的花钱,卑贱惯了的人在得势后会不择手段的贪污与折腾人,这都属于过激性的反应。

项羽对于秦,也是过激性反应。

具体如何过激,我们后面会一件件的讲。

项羽同意了章邯的投降后,章邯与项羽一见面,哭天抹泪,大骂赵高擅权。

项羽展现出了大度的一面,并没有迁怒章邯杀其叔项梁,而是封他为雍王,扣在了军中,封司马欣为上将军,领着降军去反攻祖国。

至此,项羽基本收服消灭了秦国所有的有生力量。

半年前,六国风雨飘摇,近四十万的秦军几乎扫平了所有的起义势力,章邯威震天下。

但项羽的出现,靠着一己之力,将历史强行改道!

秦不仅没有平叛成功,反而即将走向灭亡。

这一次,秦国再也没有后备力量能够征调进行阻击了。

如果没有项羽,这一系列气吞山河的以少胜多是不会出现的,百二秦关也是无法终归楚的!

项羽靠他极高的指挥素养,极强的军事天才,极大地个人魅力,一手埋葬了秦王朝!

但就在大军不断往西前进,即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项羽却听说另一个人,已经先于自己,打进了关中。

这个人已经候场很久了。

沛县刘主任。

该你上场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2300年封建脉络的百场转折之战


user avatar   peng-zh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尔衮拥立福临。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猝死于沈阳(盛京)。在皇太极死的这个节点,八旗内部几大势力的兵力和驻防情况如下。

在入关前的大部分时间,后金(清)直接统治的地域是非常狭小的,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辽宁省东南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明朝以辽河为界。对于广大的漠南蒙古地区,皇太极虽然编了八旗蒙古,可以直接征兵,但无有效的征税手段,而是以“朝贡制度”代替。

努尔哈赤时期,给八旗军队划定了各自的防区。

以沈阳(盛京)为中心,正黄旗驻防城东,镶黄旗驻防城北,正红旗驻防城东南,镶红旗驻防城西北。这是内圈。



外圈的南部,也就是今天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和邻近朝鲜地区,为两蓝旗防区;外圈的西侧,即辽河沿岸、邻近关锦防线的地区,为两白旗防区。

注意,此时的两百旗不是多尔衮三兄弟的,而是皇太极和杜度。

皇太极上台后,规范了驻军制度,并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各旗固定驻防的局面,开始混编、轮驻。

天聪六年,皇太极下令:

“城守官员,三年任满者,赴沈阳考察功过。有功者赏,有罪者革职,仍令留任,供职三年,再行考察。”
“各路城守官员为牛录章京品级”。

考察内容是:

“察其逃人、船只,曾否捕获;城垣、兵器,曾否修整。”

这个“章京”,就是汉文“将军”的满语音译,而一牛录为300人,也就是说,牛录章京就相当于营长。

皇太极的这些举措,改变了原来八旗势力各守一方的态势,将对守城官员的考核权收归中央,避免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皇太极还一手谋划了两黄旗驻内、其它旗驻外的格局。

崇德六年,松锦大战结束后,皇太极命令:

“命多罗睿郡王多尔衮、贝子硕讬等,驻防锦州。多罗肃郡王豪格、公满达海等,驻防松山”。

多尔衮是正白旗,硕讬是正红旗;豪格是正蓝旗,满达海是镶红旗。

硕讬是代善的第二子,满达海是代善的第七子,此时两红旗的旗主虽然名义上是代善,但是这两人都已经是各旗的领袖人物。

皇太极这么布置的初衷,是让多尔衮的正白看住硕讬的正红,让豪格的正蓝看住镶红旗的满达海。同时分化两白旗,将多铎的镶白旗分散布置在辽东半岛沿海的广大地区,让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与多铎混守。而他的两黄旗,则集中驻扎在沈阳附近。

以上布局,就保证了只要皇太极活着一天,任何一方都没有力量发动军事政变。其实即使他死了,有两黄旗守卫京畿,谁想武斗也是不可能,因为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聚集足够的力量。

所以,在皇太极死的这个节点,想要动用通过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抢夺皇位,对任何一方而言都不太现实。

当然,皇太极实在是低估了多尔衮的拉人能力,他万万想不到,就在正红旗的硕讬跟多尔衮同驻锦州的时候,他两滚到了一个被窝,当然,这是后话。

豪格、多尔衮都明白这种军事布局的利害,所以,他们只能开会解决皇位继承问题。而他们开的这个会,叫议政王大臣会议。

这种“议政制度”,创立于努尔哈赤起兵初期。那会儿的后金,相当于现在的股份制公司,老努的兄弟、子侄带着自己的家口入伙,也就是入股,跟着老努打天下。作为回报,老努给他们分配一定的权利,包括重大事项决策的发言权。

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处死已经兼领国政嫡长子褚英后,开始了军事贵族共商国政的模式。

他设置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这些人全部是他的子侄,约定每五日议事一次,商讨国政。

天命元年,即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这种议事制度往往意见难以统一,指定不了决策,所以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四人升格为大贝勒,地位高于诸贝勒之上,缩小了核心事务的议事规模。

天命六年,即1621年,努尔哈赤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命四大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握。

天命七年,即1622年,努尔哈赤又感觉四大贝勒权势太大,所以谕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即为议政王会议开端。

当年,努尔哈赤又命皇子八人俱为和硕贝勒,是为议政王,八人共议国政,也称“八王共治”。这八个人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岳托。努尔哈赤规定,“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土地必八家分据之”,并指示在其身后应坚持实行此制。

但是,皇太极登基后,对这种制度很不喜欢。

皇太极的毕生追求就是集权,就是不断拉拢自己的小弟、亲信,搞死年龄相仿兄弟。但是老爹定下的制度他又没有办法立刻废除,所以,他采取了超级和稀泥方案,即扩大议政人员范围。

皇太极规定,除八旗各旗主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就这样,在清代历史上正式出现了“议政大臣”的职名,而议政会变成了茶话会,可参与议政的人员多达三十人之多(每旗4人+皇帝)。

皇太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吸收较低级的贵族参与军国大政,以削弱其他六旗旗主的权力。

后来,皇太极陆续搞掉了莽古尔泰和阿敏,又恶整了代善、多铎、阿济格,所谓的“议政王会议”基本成了他的一言堂。

为了记录议政会议的情况,统计各方意见,崇德二年,皇太极正式设立议政处,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没有固定的员额和职掌,只设议政章京,办理议政王大臣奉命议政前后的必要事务和处理有关公文,涉及机要而无直接行政之权。

设立办公室后,参加议政会的人就更多了。八旗旗主、六部满﹑蒙尚书、内大臣﹑一等侍卫,以及王﹑贝勒府中的长史等,都被列为议政者。汉军八旗的大臣如范文程﹑宁完我等人也曾一度参与议政。

如此多的人议政,当然议不出个结果,所谓的议政王会议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最后都得听皇太极的。

可是现在,皇太极死了。

其实皇太极死了也不要紧,他要是死前指定个接班人,有两黄旗的拥戴,继位倒也不是大问题,可是他没指定,这就比较麻烦了。

而此时,真正有力量决定皇位归属的,是两个非常不起眼的人,图赖和鳌拜。

为什么呢?

因为要研究继位问题,就必须开会讨论,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或是其他什么人,不可能在自己家里就称帝。

要开会,就得有会场,那么会场在哪呢?在沈阳皇宫崇政殿。



为了“保护”开会人员的人身安全,宫殿外就必须有护卫,谁负责宫殿外的护卫呢?是皇太极两黄旗的侍卫。

两黄旗的侍卫听谁的命令呢?当然是皇太极的。可是现在皇太极死了,他们的直接领导人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巴牙喇纛章京,也就是护军统领,也可理解为亲兵领队。

那么现在谁是护军统领呢?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瓜尔佳·图赖;镶黄旗巴牙喇纛章京,瓜尔佳·鳌拜,他两是堂兄弟。

当然,还有个人比这对堂兄弟更关键,索尼。

最早看透这一点的是多尔衮。

皇太极死之后五天,多尔衮到三官庙,叫索尼来商量继位的事儿。

这个三官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它之前最出名的由头是关押过张春。张春在祖大寿军中为监军兵备道,与后金交战兵溃被俘,誓死不降,被皇太极安置在沈阳三官庙内。

所以说,多尔衮这次叫索尼来,是不想声张的。从这一点看,多尔衮绝对是政治斗争的老手,完美继承了皇太极的手腕。

索尼当时是什么职位呢?是三等甲喇章京,值内院。这个“三等甲喇章京”不值钱,但是“值内院”就相当值钱了,这就相当于皇太极的贴身秘书。这会儿还没有“领侍卫内大臣”这个职位,但索尼干的就是这个活儿。如果你常看清宫戏就会发现,所有想政变或搞事情的人,都要拉拢两个人,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而现在,你可以将索尼理解为“领侍卫内大臣”,将鳌拜和图赖理解为九门提督。

多尔衮召见索尼这件事情是绝对不符合规制的,多尔衮一个分管吏部的旗主,不与其他旗主商量册立的事儿,却把皇太极生前的贴身秘书叫去了,这难道不诡异吗?

对这种现象,唯一的解释就是多尔衮的阴谋。他要釜底抽薪,如果能够说动索尼,弄出一份“先帝遗诏”,直接将多尔衮确立为接班人,那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儿了。即使索尼不愿意干这种侮辱智商的事情,只要两黄旗的侍卫群支持,多尔衮登基也就顺理成章了。

多尔衮怎么劝的不知道,但索尼听完后只是说了句: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注意,索尼并没有说要立豪格,只是说要立皇子之一。

对于索尼而言,不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继位,对他都没啥好处。因为索尼是正黄旗,多尔衮是正白旗,豪格是正蓝旗。不管他两谁继位,肯定要效法皇太极当年的换色,将白旗或蓝旗换成黄旗,而索尼所在的正黄旗,必定要降格。

当然,如果非要在两人之间选择,索尼还是倾向于豪格,毕竟豪格是皇子,他所统帅的正蓝旗本来就是两黄旗改色而成的。

还有个事儿相当能够反映索尼的立场。

按说多尔衮找索尼商量册立这件事情,应当是相当隐秘的,可是却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清史稿中,很明显索尼不买多尔衮的账,将这件事情抖搂了出来。

当天晚上,巴牙喇纛章京图赖也去找索尼,双方下定决心,要立皇子。

第二天早上,商讨继位的议政会定于崇政殿召开。索尼、图赖、鳌拜率领两黄旗亲兵全副武装,张弓挟矢,将崇政殿层层包围,走进会场的多尔衮一定看到了这种场景,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他总不能召集王公大臣去他住的地方开会吧?

会议开始的时候,皇太极生前所坐面南的位置空缺,参加议政的诸位王公大臣东西向分坐。

会议一开始,索尼、鳌拜就发言,表示必须立皇子。其实他两此时在诸位王公大臣面前实在是个小喽啰,可是没办法,门口的两黄旗亲兵都听他两的,这给了多尔衮极大的压力。

多尔衮迫于形势,让他两暂时退下。这时,阿济格、多铎开始发声,劝多尔衮即帝位。一是因为索尼、鳌拜的压力,二是因为除了这两个亲兄弟现场再没人响应,所以多尔衮未表态,而是犹豫不决,史载“未允”。

这时候,急性子的多铎站了出来,说了句:

“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多尔衮事先的沟通工作并没有做好。多尔衮连索尼都找了,怎么可能不找两个亲兄弟商量呢?从多铎现场的态度来看,多尔衮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说服多铎支持自己,可是当自己稍有迟疑时,多铎就跳了出来,十分坦白的表示自己也想当皇帝。

这就很尴尬了。

多尔衮情急之下,连忙说出:

“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

也就是说,多尔衮的意思是,你多铎想依仗太祖遗诏登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在太祖遗诏上。多尔衮在不知不觉间就离间了豪格和多铎的关系。

多铎一听这个话,话风一转,又说道:

“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

礼亲王也就是代善。

代善听闻说道:

“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

事情到这里就僵住了。

很多朋友可能会发现,怎么都到这会儿了,还没有豪格的事儿呢?

《清史稿》和《实录》中确实没有记载,而《沈馆录》中却对推举豪格的事儿进行了详细的记叙。《沈馆录》记载的是朝鲜世子被被质于沈阳时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从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开始,到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结束。作为一个客观者的记叙,对研究满清早期的历史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沈馆录》记载的事情发生在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的那天是八月九日,所以八月十四日就是“太宗崩后五日”,也就是多尔衮召索尼议事的日子,也就是崇政殿议政的前一天,记载如下:

十四日,诸王皆会于大衙门。大王发誓曰:“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则虎口曰:“福小德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定策之议,未及归一。

这个“大衙门”,可能是沈阳故宫午门,也可能是崇政殿。这个“大王”,即为代善;这个“虎口”,即为豪格。

代善在这次集会上,首先推举豪格,认为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应当继承大统;然而豪格却说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然后就离场了。这一天的讨论并没有结果。

接下来是:

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子则宁死于地下而已!”
大王曰:“吾以帝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与此议?”即起去。

这一段的描写与《清史稿》一致,两黄旗的侍卫头领拿着剑向前,说:“我们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的养育之恩与天一般,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可死。”

而代善则说:“我是先帝的哥哥,平常的朝政都因为我年老而无法明白,怎么能参与到这种事情的议论中呢?”说完代善也走了。

很多人将这次会议同一天后的会议混淆,或认为记载的代善的态度与《清史稿》有出入,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这很明显是两次会议,即《沈馆录》记载的为第一天,而《清史稿》记载的是第二天。

其时间顺序应该是这样。

八月十四日开会,代善推举豪格,豪格辞让,离席;代善很失望,离席;索尼、鳌拜、图赖等两黄旗近臣一看豪格不靠谱,开始武力威胁,表示一定要立皇子;会议结束后,多尔衮召索尼,想争取索尼支持,索尼拒绝;然后图赖与索尼商定,必须立皇子;然后第二天再次开会,多铎、阿济格推举多尔衮,多尔衮摄于两黄旗的武力逼迫,不敢答应;多铎搅局,多尔衮和稀泥,代善表示中立,不再坚持立豪格。

到这会儿,多尔衮一旦强行登基,不要说能不能当皇帝,能不能出崇政殿的大门都是个问题。

然后,多尔衮敏锐地觉察到了两黄旗的利益点,即“立皇子”,如果他的利益能够跟两黄旗的利益一致,以多尔衮的威望+两黄旗的支持,事情就成了。

多尔衮在册立一事陷入僵局后,其态度转变在《沈馆录》中记载如下:

九王(多尔衮)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虎口王(豪格)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福临)。而(福临)年岁幼稚,八高山(固山,即“旗”)军兵,吾与右真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可以看出,在这一关键时刻,多尔衮抛出了自己的条件,即:拥立福临登基,我和济尔哈朗辅政,八旗军队两人各半,等福临长大了,再归政。

然后就是《清实录》记载的:

于是,和硕礼亲王代善会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群臣曰,以天位不可久虚,伏睹大行皇帝第九子天纵徇齐,昌符协应,爰定义同心翊戴,嗣皇帝位,共立誓书,昭告天地。

注意,代善的誓词中有这么一句:

“嗣后有不遵先帝定制,弗殚忠诚,藐视皇上幼冲,明知欺君怀奸之人,互徇情面,不行举发,及修旧怨,倾害无辜,私结党羽者,天地遣之,令短折而死。”

不久之后,代善就将遵循自己“互徇情面,不行举发”的誓言,干掉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回头来说说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是济尔哈朗辅政;二是为什么多尔衮拥戴的皇子是福临。

首先,轮也轮到济尔哈朗了。

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堂弟,是多尔衮的堂兄。比他年龄更大、资历更老的重量级人物只剩下代善了,其他的像阿敏、莽古尔泰、德格类、岳讬都已经死了,而代善已经垂垂老矣,旗内事务都分给满达海和硕讬了,所以济尔哈朗资历最老。

注意,在这个节点,这两个摄政王是没有主次之分的,而且济尔哈朗的名字还在多尔衮之前。从《沈馆录》中多尔衮的话语中也能看出,他称济尔哈朗为“右王”,而清代是以“右”为尊的朝代。

根据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中的记载:

“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在这个节点,其他人都不够格。

多铎、阿济格为郡王,比亲王矮一级不说,阿济格还无旗主之位;硕讬、满达海连个王都不是,只是个贝勒;鳌拜、索尼这些人更不用说,他们是很重要的钉子,却不是一台可以发动的机器。

而此时最有资格争一争辅政王之位的,就是豪格。他是旗主,他是亲王,他的资历与多尔衮相仿。

可是,豪格连个屁都没放。

我一开始始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要解释这件事情也不难,你只要把自己代入当时豪格的位置,就会明白原因。

所谓的政治,其实很简单,就两条,一是所做之事要有利于众人,二是提出的方案要有利于权力重的人。

在多尔衮抛出“立福临”+“济尔哈朗和自己辅政”这两大提案后,豪格就成了绝对的孤立派,已经失去了进入政治核心圈的资格。

“立福临”的提案,将豪格与两黄旗放到了对立面。就算两黄旗不反对,可是豪格和福临都是皇太极的皇子,两人居于同一地位。从古至今的摄政王,都是长辈,还通常冠以“X父”的尊号,像吕不韦的“仲父”,没有同辈辅政的。如果是同辈当摄政王,还不如立这个同辈为皇帝。

“济尔哈朗辅政”提案,将济尔哈朗拉到了多尔衮的身旁,豪格又少了一个可能的支持者。

而在此之前,代善带头拥戴豪格,豪格却推辞不受,摆了代善一道,此时代善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现在,你算算,两白旗、两黄旗、镶蓝旗都是多尔衮的支持者或是友善中立者,两红旗中立,豪格还怎么摄政?

所以说,多尔衮的这个提案,实在是高明得让人发指,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弱势转强势”的政治斗争。

当然,现在有一种新的观点提出,认为首倡拥立福临的不是多尔衮,而是济尔哈朗。最有名的当然是闫崇年先生的观点,在其《顺治继位之谜新解》中详细阐述,但笔者对这种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关于多尔衮的表态,在《沈馆录》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当立帝之第三子”。

关于为什么多尔衮把福临排到了老三的位置,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皇太极登基称帝后,后宫共有五位正、侧福晋,类似汉族皇帝的皇后和贵妃。而豪格的生母,也曾经是皇太极的继福晋,如果不离婚,当在五宫之内。

在后金时期乃至清朝的中前期,皇子母亲的出身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可以影响儿子的地位。

而多尔衮没有将那些非此范围内所生的皇子作为可能的继承人,只是将崇德五宫内的五个妃子加上之前皇太极的大福晋、侧福晋所生的儿子放在可考虑范围内。

而此时这个范围内生出的、且还活着的皇太极儿子有:继福晋乌喇那喇氏所生的豪格,侧福晋叶赫那拉氏生的硕塞,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福临,麟趾宫娜木钟所生的博穆博果尔,以上排序按年龄。国福晋哲哲生了三个女儿,无子;海兰珠的儿子夭折;衍庆宫淑妃跟皇太极并无子嗣。

按照这个排序,福临就是第三子,虽然此时他还有其他两个活着的、庶出的哥哥。

其次,没有任何权威史料记载是济尔哈朗首倡。闫先生举出的例子,即1652年顺治帝亲政后颁赐给济尔哈朗金册金宝时的诏文,认为顺治帝明确表示:“济尔哈朗在诸王议立自己为帝时,有首议之功。”

但细读这份诏文,其中在继位这个问题上对济尔哈朗的褒扬之辞也只是说:

“当时尔与两旗大臣,坚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国难。”

而两黄旗当时的“坚持一心”只是立皇子,却不是立福临,很难以此为佐证,证明济尔哈朗就是想立福临。

原因如下:

如果济尔哈朗当时真的明确表态要立福临,那么以他如此重要的人物身份,这种声明不可能不见于史料,事实上,史料上是有关于济尔哈朗表态的记录的。

之前说过,济尔哈朗13岁就为努尔哈赤所收养,并且对他“委任特重”。他跟皇太极感情笃厚,而皇太极对他也是“恩养之厚,迥异众人”,他算是皇太极的铁杆儿嫡系。

正是由于与皇太极之间的深厚感情,在议立问题上,济尔哈朗其实是偏向豪格的。但是他这个人城府极深,态度十分谨慎。



《清实录》记载,早在诸王会议之前,豪格派遣何洛会、杨善去找济尔哈朗,告诉他要立自己为君,征求他的意见。济尔哈朗回复说:

“我意亦如此。睿亲王尚未知,待我与众商之。”

这句话说明三个问题,一、济尔哈朗确实是想拥护豪格的;二、他非常清楚多尔衮的势力和重要性,很关注多尔衮的态度;三、在立嗣这样大事上,他不想非常明确的站队,毕竟他自己不是努尔哈赤的嫡亲血脉。

所以,他表现出了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

在诸王会议上,他就更谨慎了,一直没有公开表态支持豪格。当然,他也不会首先提议立其他某一个人,他一直在观察,特别还要看多尔衮的态度,看形势如何发展。由此看来,他是不可能在多尔衮之前提出立福临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多尔衮拥立的皇子是福临。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为什么多尔衮拥立的是庄妃所生的福临?

在皇太极死的这一年,除了豪格之外,正、侧福晋所生的几个儿子,硕塞11周岁,福临4周岁,博穆博果尔1周岁。

其中,硕塞虽然年龄最大,但基本上已经出局,因为他的生母、皇太极的侧福晋叶赫那拉氏已经被皇太极赐给一个大臣了。。。

当然,叶赫那拉氏之前也是二婚。她之前是乌喇部首领布占泰的弟弟,努尔哈赤攻灭乌喇部后,在分配战利品时,皇太极见叶赫那拉氏长得貌美,便收入囊中,立为侧福晋,生了硕塞。

不久之后,皇太极竟然令其改嫁给了内大臣占土谢图,占土谢图在一次捕猎中受伤身亡,叶赫那拉氏又改嫁给了镶黄旗的轻车都尉达尔琥,卒年不详。

这么个情况,硕塞就不要指望继位了。

现在,竞争者就只剩下福临和博穆博果尔了,这两位老兄当时一个四岁、一个一岁。

所以,与其说是儿子的竞争,不如说是妈的竞争。

好啦,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第一位候选人,麟趾宫贵妃、西大福晋,博尔济吉特·娜木钟。

说起娜木钟,就不得不说说她的前夫,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跟大部分人想像的不同,这个察哈尔在明末清初可不是一个小部族,也不是一个中部族,而是一个超级强大的部族。

在明朝时期,察哈尔部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部落直属领地位于整个蒙古地区最富庶的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其在蒙古诸部中的地位相当于皇太极的两黄旗。

使得察哈尔部成型的开山鼻祖是达延汗,他是明代蒙古鞑靼部首领,是黄金家族嫡系后裔,是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天元帝脱古斯帖木儿玄孙,北元太师绰罗斯·也先外曾孙,后来大名鼎鼎的俺答汗的祖父,身兼卫拉特、漠南蒙古两大族群血统,在位期间曾名义上一统漠南(内蒙古)、漠北(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阿尔泰山周边),他也就是明史所说的“小王子”。

察哈尔部的姓氏,即博尔济吉特氏,其实就是“孛儿只斤”,只是不同朝代的翻译不同罢了。

在明朝中后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跟察哈尔部比起来,建州女真不过是一个小部族,那么,这个小部族是如何击败了如此强大的察哈尔部呢?

这还得从库登汗东迁说起。

库登汗是达延汗的长孙,是俺答汗的堂兄。

达延汗死后,非嫡出的俺答汗成为右翼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经过征战、煎饼,俺答汗所部开始强大,对库登汗的大汗的传统地位发起挑战,引起东蒙古左右翼矛盾。



库登汗惧怕俺答汗的威胁,开始举族东迁,从原来蒙古大汗的牧地克鲁伦河和呼伦贝尔一带南越大兴安岭,来到西拉木伦河流域游牧,进入了今天意义上的东北地区,也是大家熟知的科尔沁草原周边地区。

在这里,他们碰上了一位猛人,李成梁。

李成梁之所以能够建立类似军阀性质的辽东军,主要原因就是东迁的察哈尔部族威胁过大,明廷下属的军队无力应对,只能允许辽东地方自行练兵、募兵。

在今天的辽西、内蒙古东部,东迁的察哈尔部与明军长期反复、激烈地厮杀,损失惨重,两败俱伤。

在此期间,李成梁多次拉拢女真部族一起打蒙古人,而他最着力扶持的,就是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也就是说,正是辽东地区的明军与东迁的察哈尔蒙古的厮杀,为满洲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即便如此,到林丹汗时期,察哈尔部仍然控制着内蒙古中东部,喀尔喀蒙古(外蒙古)的三大部族也是林丹汗的臣属之部。

林丹汗最失败的地方,是他没有趁明军和后金厮杀的时候补上一刀,给予后金致命一击。而是因为明朝给的钱不够多而不愿意出兵,导致了其兵败身死。

而娜木钟,就曾是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即多罗大福晋,管辖万户。不仅如此,娜木钟跟喀尔喀蒙古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是喀尔喀车臣汗硕垒的可敦(王后)阿海的亲姐姐,如果她上台,能够进一步加强清帝国对林丹汗故地、喀尔喀蒙古的控制。

但是,不管对国家有多少好处,都比不上亲缘的力量。下面我们就说说另一位候选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电视剧里的大玉儿。要说大玉儿,也还得说说她出身的部族,科尔沁部。

说起科尔沁部,跟后金的关系只能用“没有最铁,只有更铁”来形容。

根据清史稿载:

蒙古强部有三:曰察哈尔(漠南蒙古);曰喀尔喀(漠北蒙古,外蒙古);曰卫拉特(漠西蒙古,明朝称之为“瓦剌”),即厄鲁特。明洪熙间,科尔沁为卫拉特所破,避居嫩江,以同族有阿噜科尔沁,号嫩江科尔沁以自别。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三部与同牧,服属于察哈尔。
天命九年,(科尔沁部)翁果岱子奥巴率族来归。寻为察哈尔所侵,我援之,解围去。
天聪二年,(科尔沁部)会大军征察哈尔。
天聪三年,(科尔沁部)从征明,克遵化州,围北京。
天聪五年,(后金)围大凌河,降其将祖大寿。
天聪六年,(科尔沁部)从略大同、宣府边。
天聪八年,(科尔沁部)复从征明。
天聪十年春,(后金)大军平察哈尔,获元传国玉玺。奥巴子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偕台吉乌克善、满珠习礼、布达齐、洪果尔、喇嘛什希、栋果尔,及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喀喇沁、土默特、敖汉、奈曼、巴林、扎噜特、阿噜科尔沁、翁牛特诸部长来贺捷。以上功德隆,宜正位号,遗朝鲜国王书,示推戴意。四月,合疏上尊号,改元崇德。礼成,叙功,诏科尔沁部设扎萨克(执政官,相当于部落头领)五:曰巴达礼,曰满珠习礼,曰布达齐,曰洪果尔,曰喇嘛什希,分领其众,赐亲王、郡王、镇国公爵有差。十月,命大学士希福等赴其部,鞫罪犯,颁法律,禁奸盗,编佐领。
崇德二年,(科尔沁部)从征喀木尼堪部及朝鲜。
崇德三年,(科尔沁部)征喀尔喀。
崇德四年春,(科尔沁部)征索伦。秋,围明杏山、高桥。
崇德八年,(科尔沁部)随饶馀贝勒阿巴泰、护军统领阿尔津征明及黑龙江诸部。

那么问题来了,科尔沁和后金为什么会这么铁呢?

请看以下婚姻情况。

皇太极的国福晋哲哲,科尔沁部;皇太极的庄妃布木布泰,科尔沁部。

多尔衮的第一个老婆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多尔衮的嫡福晋,后来追封的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多尔衮第四个、第五个福晋,科尔沁部。

阿济格继福晋,科尔沁部;多铎嫡福晋,科尔沁部,多铎继福晋,科尔沁部,多铎第三个老婆,科尔沁部。

别急,还没完。

崇德元年,科尔沁部左后旗栋果儿之女嫁皇太极之子豪格;
崇德三年,科尔沁部左前旗孔果尔之子巴敦娶成亲王岳托之女;
崇德四年,吴克善之女嫁阿济格之子傅勒赫;
崇德五年,栋果儿五弟巴特玛娶努尔哈赤之孙嘎布喇的女儿;
崇德七年,栋果儿之女嫁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浑;
崇德七年,布塔齐之子诺尔布娶济尔哈朗之女;
崇德八年,栋果儿四弟桑噶尔寨之女嫁代善之子祜塞。

血浓于水啊。

看完以上介绍,你还觉得娜木钟有什么优势吗?

所以,皇位必然属于出身科尔沁部的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之子,爱新觉罗·福临。

在豪格、多尔衮的这场皇位争夺赛中,有几个失意者。

最大的失意者当然是豪格。

在皇太极死的这个节点,几个重量级人物的爵位情况如下。

第一阶级:代善,礼亲王;济尔哈朗,郑亲王;多尔衮,睿亲王;豪格,肃亲王。

第二阶级:多铎,豫郡王;阿济格,武英郡王。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成了左右辅政,注意,此时还没有“摄政”这个称呼,他两占的便宜之大自不必说;代善年迈,不想过问朝政,自然也就不在乎什么摄政不摄政;至于阿济格和多铎,虽然多铎也想当皇帝,但是他哥哥多尔衮摄政,对他而言也不能算是失败。他们本来就是胞兄弟,况且多尔衮揽权之后,视多铎为心腹羽翼,委以重任,或带同作战,或任为主帅。多铎从此声名显赫,成为明清之际的风云人物。

这样一来,本来最名正言顺接班的豪格,不仅失去了皇位,还没捞到摄政资格,成为最大的失意者。

但是这里我们先不说豪格,因为有个人的伤心程度比豪格更甚,他的名字叫硕讬。

硕讬是代善的第二子,他的哥哥、也就是代善的长子叫岳讬,是个相当重量级的人物,其地位在皇太极时代可与阿济格相媲美,如果不是老努特别宠爱阿济格,轮军功、资历,他还在阿济格之上。

但是在崇德三年征明之战中,岳讬感染天花而死。

岳讬死后,硕讬就成了两红旗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成了皇太极的心腹大患。

皇太极惦记代善的两红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摄政王府

代善比皇太极大九岁,按照皇太极心里的小算盘,虽然我实在磨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对四大贝勒之一、全力拥戴自己上位、小心翼翼装孙子的老哥哥下手,可是我熬也得熬死你。把你熬死,我再接管两红旗,顺理成章。

而这有一个先决条件,不能让代善的儿子接班干。

怎么才能不让代善的儿子们接班呢?就得限制他们的爵位和官职。

怎么限制呢?通俗点说就是,立功后赏钱不赐爵,犯错后重罚再削爵。

先看看岳讬。

岳讬比皇太极小七岁,因为代善的缘故,他从小是被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抚养长大的。

代善这个人,是个十足的渣男,具体表现如下: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计划在萨尔浒为诸王公贝勒新建住宅。房子盖好了,代善一看,我去,怎么儿子岳讬的房子盖得比我好呢,就找了另外两大贝勒,也就是没脑子的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三个一起去恫吓岳讬,要强行跟自己的长子换房子。

如果你觉得这种跟自己儿子抢房子的行为还不够渣,别急,还有更过分的。

岳讬和硕讬是代善第一任老婆李佳氏所生,后来李佳氏死了,代善又迎娶了继福晋叶赫那拉氏。这个叶赫那拉氏妹子跟皇太极的侧福晋叶赫那拉氏是亲姐妹,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个被皇太极赐给大臣的妃子。

找了新老婆后,代善开始虐待前妻的儿子。当时跟代善住在一起的硕讬不能忍受这种虐待,被迫离家出走。代善听闻后不经调查,直接去找老爹努尔哈赤告状,一口咬定硕讬是投降明朝去了,先后六次请求努尔哈赤定罪,要斩杀硕讬。

后来硕讬被找到了,努尔哈赤并没有仓促杀掉他,而是开始案件调查,详细了解了硕讬的境遇。通过调查,努尔哈赤得知,岳讬、硕讬这两个代善前期所生的儿子,他两的资产均比其他的异母弟弟要差许多。

你应该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努尔哈赤童年的悲惨遭遇,就是因为后妈虐待而亲爹不管造成的,感同身受啊!

努尔哈赤大怒,严厉斥责了代善,废黜代善已经类似太子的地位,并令岳讬、硕讬与代善分家。

后来,努尔哈赤死后,岳讬与萨哈璘极力劝谏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可谓皇太极登基的第一功臣。

就这么个人,我们来看看皇太极登基后是怎么对待他的。

之前我曾经说过,崇德元年,皇太极登基后封的六大亲王,其中之一就有和硕成亲王岳讬。这会儿的岳讬可谓根正苗红,作为六大亲王之一,就等着接老爹代善的班了。

你应该还记得,四月豪格、岳讬封王后,八月豪格就因为“党岳讬”而被处罚。既然豪格都被处罚了,岳讬老兄自然也是在劫难逃。

作为被豪格“结党”的对象,岳讬被指控罪名如下:

1、莽古尔泰出事儿的时候,岳讬曾经有意包庇;2、离间济尔哈朗和豪格的关系。

没了。

按说就这么两条罪状,罚点钱、降一级也就完了,这也算是从严处置了,可是,在亲王、贝勒的议政会上,岳讬这点罪行竟然被认定为死罪。

我之前说过,皇太极登基后,大大扩大了可议政人员的范围,凡是皇太极看得顺眼的、听话的,不管你职位、爵位高低,通通拉进议政会,怎么投票都得按他的意思来。

所以,你懂的。

就在岳讬老兄即将退场的关键时刻,仁爱、宽厚的皇太极同志登场了,他首先澄清了议政会的决议跟自己绝无关系,然后表示我跟岳讬这么铁,怎么忍心让他死呢?最后,他发自肺腑地请求议政会“从轻”处罚。

在场的议政官员被皇太极的深情所感动,制定了一个“从轻”处罚方案。皇太极看了立刻拍板。


沈阳故宫建筑群

这个处罚措施是:岳讬从亲王直接降到贝勒,相当于连降两级,罢免兵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

然后,岳讬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的表示自己能够起死回生,都是因为皇太极的仁爱。

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了?

早着呢。

豪格、多尔衮能够被降级后恢复,是因为他两是皇太极的嫡系。而岳讬,很明显不在这个范畴之内。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了个儿子,据说产子那天,有道红光射入关雎宫,皇太极立刻发布大赦令。蒙古诸部一听,咱嫁出去的妹子生儿子了,于是就派出代表团来送礼,也就是进贡。

皇太极为了答谢不远万里而来的送礼使团,在演武场设宴,款待蒙古使臣。

皇太极之所以要在演武场设宴,是因为这次进贡的代表团来自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就是今天的蒙古国,也称外蒙古,当时这个地方可不是皇太极的直属之地。

林丹汗还活着的时候,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均向察哈尔臣服,但是皇太极干掉林丹汗后,这三部与后金只是维持了面子上的进贡,并没有臣属,与后金还多次发生战争。

所以,皇太极这次设宴,也有震慑的意思。

在皇太极的安排下,诸位亲王、贝勒轮流展示武艺,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射箭。

轮到岳讬的时候,他推辞自己不善射,就不射了。

皇太极却说,不急,你可以慢慢射,你要是不射,其他的亲王贝勒会不高兴。

岳讬无奈,连射五箭,无一中靶,看得在场的蒙古使臣捧腹大笑。类似“就这水平,在我们蒙古早就怎么怎么了”,这种话,肯定也没少说。

岳讬恼羞成怒,将手中的弓掷向蒙古使臣,引发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危机。

事后,诸王公、贝勒再次组成正义的法庭,审判岳讬,定罪还是两条:一是妄自尊大;二是当众犯罪,判决结果还是死刑。

然后,宽宏大量的皇太极又登场了,还是老一套,我就不啰嗦了。处置结果为:将岳讬从多罗贝勒降为固山贝子,罢部任,罚锾,暂令在家思过不准出门。

固山贝子为清朝宗室封爵第四级,从高到低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而对于老努嫡系血亲来说,这就算是个入门级别的爵位。也就是说,本来准备接任旗主的和硕成亲王岳讬,两年之内就回到了解放前,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希望。

皇太极这个人,实在是个狡猾狡猾的人,我看过几篇自媒体,竟然还说皇太极喜欢岳讬,而且喜欢的不要不要的,那写这些东西的人大概率是看到过以下资料。

崇德三年,清军以多尔衮、岳讬为主将,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明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后阵亡。史称“戊寅之变”。

多尔衮率领满载而归的远征军回到盛京,在汇报战绩时,没有岳讬的名字。

然后,就是皇太极的精彩表演时间,以下内容引自《清史稿》。

上(皇太极)惊问,始闻丧(岳讬病死的消息),大恸(超级悲伤),辍膳(不吃饭),命毋使礼亲王知(怕刚刚因为请姐姐吃饭事件被他恶整的老哥哥伤心)。丧(灵柩)还,上至沙岭遥奠;还宫,辍朝三日。诏封为克勤郡王,赐驼五、马二、银万。

每当我看到这里,我就会发自内心的佩服奥斯卡影帝皇太极,他给死人封官,向来是不吝啬的。

但是,你也要知道,岳讬死后追谥的“多罗克勤郡王”,比他生前的最高爵位和硕成亲王还要矮一级。而通常来说,给死人追封通常要比生前的最高官职大一些。

像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追封时,已经没有比“皇父摄政王”更高的官位,顺治就给他追封了一个“清成宗、义皇帝”。顺治恨多尔衮恨到还没过头七就开始搞他,尚且能够给他追封比生前更高一级的官职,你再回头看看岳讬,就知道皇太极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欢他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岳讬已经够惨了呢?

请不要着急怜悯,因为硕讬更惨。

天聪四年,后金军攻克永平,阿敏率军驻守,硕讬在阿敏军中,被孙承宗打败,硕讬坐削爵。

他被削去的爵位,是固山贝子,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嫡亲宗室入门级爵位。

天聪五年,硕讬跟随大军攻打锦州,明兵攻阿济格营,硕讬力战,大腿被砍伤,皇太极带着金银来探望他。

当年,硕讬带伤上阵,击败了张春率领的救援大凌河的明军,他的手在战斗中又受伤了。皇太极很高兴,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下令赏赐其采缎十、布百。

天聪八年,硕讬跟随代善自喀喇鄂博攻得胜堡,克之。又击败了朔州的明军骑兵。跟他弟弟萨哈璘一起攻克代州,拔崞县,克原平驿。

鉴于硕讬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太极决定,恢复他固山贝子的爵位。。。

崇德元年,硕讬跟随大军攻伐朝鲜,围南汉山城,败援兵二万馀。

无赏赐。

崇德二年,硕讬偕阿济格攻克皮岛,皇太极大喜,犒赏三军。犒赏结果:统帅硕讬,无赏赐;统帅阿济格,口头表扬;连长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崇德四年,硕讬因为使用了超出自己规格的物品,被皇太极处罚,从固山贝子降为辅国公。

当年,硕讬偕阿尔格伐明,俘获了无数人畜。

皇太极很高兴,又狠狠地赏赐了硕讬,赐给他骆驼一匹,马一匹。

崇德五年六月,硕讬从多尔衮围锦州,然后就发生了我们之前说过的移营事件。

皇太极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恶整硕讬的机会,他的原话如下:

“尔罪多矣!朕屡宥,尔屡犯,若不关己者。后当任法司治之,不汝宥也!”

我要是硕讬,一定会仰天高喊:“苍天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立了功,总是给我一、两匹马和百八十匹布的重赏?”

“为什么我犯了错,爵位就一降再降?”

“为什么犯同样的错误,人家多尔衮得到的回复是:朕爱尔过于诸子弟;而我得到的答复是:尔罪多矣!”

正是因为在皇太极时代郁郁不得志,使得硕讬对皇太极死后的政治格局抱有很大的期待。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总算把你熬死了,也该轮到我出头了吧。可是,因为他老爹不作为的态度,两红旗在这次斗争中并没有捞到好处。

而从崇德六年开始,硕讬跟多尔衮同驻锦州,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多尔衮发达了,硕讬就想依仗多尔衮实现自己的封王掌旗的愿望。

而要想让多尔衮帮助自己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在他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譬如有“拥立之功”。

此时跟硕讬持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阿达礼。

阿达礼是代善第三子萨哈璘的长子。这个萨哈璘之前我提过一嘴,就是那位精通满蒙汉文的仁兄。他在拥立皇太极的过程中也出了大力,皇太极十分欣赏他。在崇德元年皇太极分封诸王时,本来打算封萨哈璘为和硕颖亲王,但没想到他于当年病逝,其子阿达礼承袭为多罗郡王。

也就是说,崇德元年的封王中,一共封了六个亲王,封王未遂一人,即萨哈璘。一共七个亲王,代善家族就占了三个,这皇太极要是不忌惮,当然是说不过去的。

阿达礼降一级承袭了萨哈璘的爵位,即郡王,成为了整个代善家族中仅次于代善的第二高爵位。他的大爷岳讬,死之前不过是个贝子,他的二大爷硕讬,此时也是个贝子,六叔满达海此时不过是个辅国公,比他自己的爵位要矮两格,这让阿达礼的自信心爆棚。

而在这次册立之争中,他作为两红旗的一员,也没捞到啥好处。所以,他跟硕讬一样,有着强烈的进取心。

然后他跟硕讬一起,搞了下面的事情。

《清世祖实录》记载:

多罗郡王阿达礼往谓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曰:“王正大位,我当从王。”
又往谓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曰:“和硕礼亲王,命我常至其府中往来。”
又固山贝子硕讬遣吴丹至和硕睿亲王所,言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皆从我谋矣,王可自立为君。
阿达礼、硕讬又往视和硕礼亲王代善足疾,偕多罗贝勒罗洛宏同行。阿达礼、硕讬登床,附和硕礼亲王耳语曰:“众已定议和硕睿亲王矣,王何默默?”

《沈馆录》记载:

俊王(阿达礼,多罗郡王)及小退密(硕讬)言于大王(代善)曰:“今立稚儿,国事可知。不可不速为处置云。”
则大王(代善)曰:“既立誓天,何出此言?更勿生他意。”

通俗点说,就是阿达礼和硕讬开始谋立多尔衮为帝。

阿达礼去找多尔衮,意思是让多尔衮称帝,他当“从王”。多尔衮未置可否。

然后阿达礼又去找济尔哈朗,沟通双方关系。

之后硕讬派人秘密告诉多尔衮,说两黄旗的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我都沟通好了,多尔衮可以登基称帝。

然后,他两又去找老爹代善,告知他们正在私下串联拥立多尔衮,让老爹发声。

代善拒绝。

《沈馆录》中还记载,硕讬、阿达礼还去找过多铎,但是多铎闭门不见。

这会儿的局势对刚刚志得意满的多尔衮来说,就很微妙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专注我的专栏《北境之争——清帝国的大扩张时代》。


user avatar   ice-you-dian-l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熙皇帝的任期,有两个风光无限的历史人物,一位是帮助康熙擒拿鳌拜的索额图,另一位则是清朝才子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这两个人都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人物,不过两人之间却是死对头。

后来纳兰明珠给索额图陷害入了狱,为了自救,他竟然想出了一条惊人计策——告自己谋反!


纳兰明珠和索额图的矛盾,其实就是新权贵阶级与旧权贵阶级的矛盾,索额图的父亲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首辅大臣索尼。同为顾命大臣的还有鳌拜,苏克沙哈,遏必隆,因此索额图是苗根正红的官二代,

与之相反,纳兰明珠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奋斗从负责皇帝出巡时车驾仪仗的小官,到内务总管、尚书、大学士,最后入到主内阁的。虽然纳兰明珠的父亲是一名四品官员,不过由于是一名降将,因此不太受重用,因此纳兰明珠的经历也称得上是一个励志的逆袭故事。

因此身为官二代的索额图自然瞧不起出降将之后的纳兰明珠,而纳兰明珠也同样看不起索额图这种尸位素餐的官二代,因此两个人各自拉拢一帮大臣彼此争夺,史称“明索之争”、康熙作为君主其实也乐意看到大臣们彼此争夺,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他们,避免他们联合起来威胁自己。

不过后来纳兰明珠没有把握好分寸,竟然参与到了立储之事上,当时的皇太子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索额图的外孙,由于皇太子表现不太好,经常惹康熙皇帝生气,明珠便趁机大肆攻击皇太子,希望能够把他撤下来,将来让自己的外甥、康熙的长子继承皇位。

纳兰明珠可以说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历朝历代凡是参与到立储之事的大臣基本不会有好下场的,因为皇帝最怕大臣们与皇子们勾结在一起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毕竟每一位皇帝都害怕“玄武门之变”

康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了杀鸡给猴看,他打算拿攻击太子的明珠开刀, 索额图领会到康熙的意思后,便指使一名御史弹劾明珠贪污受贿。

弹劾明珠贪污是有原因的。因为明珠当时党羽已成,如果直接弹劾他结党营私,动摇国本,那么必然会牵扯到明珠的党羽,而那些党羽为了自保,肯定会想方设法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康熙就得处理一大帮臣子了,这样朝廷也很难维持正常秩序,而只弹劾明珠一人,不牵扯到他人,那么明珠的党羽就不会出头了

果不其然,纳兰明珠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捕入狱,党羽们见到康熙如此生气也不敢多说什么,如无意外,等待他的将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结果。

面对皇上亲自降罪、党羽不敢营救、对手落井下石的情况,恐纳兰明珠在监狱之中冥思苦想了许久,为了家人他必须想到一条好计策。

最终,他想到了一条惊人计策——告自己谋反,他让一个名为索党实际上却是明党的官员上书弹劾自己结党营私,图谋造反。这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因为贪污只是死罪,但是谋反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就连索额图都诧异“纳兰明珠这老东西难道是给关傻了吗?

不,其实他聪明的很,因为谋反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明党其他人身上。人多势众的明党为了保住性命,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康熙就不止要面对一个明珠了,更得面对整个明党了。

另一方面在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相争的关键时刻,如果再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了,这样就会令索党一党独大,这也是康熙无法接受的结果,康熙绝对不希望出现第二个鳌拜,因此必定会放自己一条生路,以留下来继续抗衡索额图。

结果也正如纳兰明珠所料,明珠党为了保住自己纷纷上书为其辩护。原本只是弹劾明珠贪污的经济案件变成了索党与明党大决战的政治案件,无论赢的是那一派,对此康熙朝廷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最后康熙为了顾全大局,只是免去了明珠的大学士之职,后来明珠又担任了内阁大臣,在这个职位上干了20年,直至去世。


以退为进,置之死地而后生,纳兰明珠的这一计策可以说真的特别大胆,但也成功将这一盘死棋下活,救下了自己。


user avatar   zhangqiz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万人参战的战役,在敌后战场上脱离建制,单兵迷路,这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死地?这就是死地。“置之死地而后生”,谈何容易!

在战争中,部队的建制一旦被破坏,基本就失去战斗力了。大作战中彻底离开建制的单兵,不说等于自杀,一般情况下战斗力是完全谈不到的。


迷路的战士应该怎么做,寻找安全掩体等待救援?

有个战士没有这么做,他沿途陆续整合了同样迷路的三个战士,一共四人在敌后作战。


然后:

深入敌纵深15里,经历了五次战斗。

攻占敌炮兵阵地两个,

击毙敌一、二级准尉以下官兵七名,

缴获加榴炮七门,汽车两辆,电台四部;

战斗中一度俘虏敌数十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放弃俘敌,自行返回本方部队。


熟悉中印战争的应该知道是谁了:庞国兴

在1962年11月18日在收复德让宗的战斗中,为避免把战争打成击溃战,否决了正面平推的方案,采取大规模迂回穿插,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少数战士在敌后穿插的过程中迷路,与部队建制失去联系。


第一六三团第九连在攻占无名高地战斗中,第四班副班长庞国兴,在追击中因夜暗与连主力失去联系,途中先后与第六班战士王世军、冉福林、第八班副班长周文轩相遇,4 人组成了临时战斗小组,选庞国兴为组长。

大家议定,以西山口东北垭口为方位物,继续向印军纵深追击,如遇少数印军,就歼灭它,如遇多数印军,就进入密林打游击。

他们敢于独立作战,深入印军纵深7.5 公里,勇敢机智地连续夺取印军两个炮兵阵地,歼灭印军7 人,缴获加榴炮7 门。

他们深入敌后,为大部队的后续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文记录的是军史里的文献,虽然简洁,其真实性无可置疑。

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战后有大量的宣传材料,其中一部分有文学色彩的描述答主也没有能力鉴别取舍,此处只好都略去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材料,里面有不少有趣的细节。


战后,庞国兴获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机动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称号;1963年10月1日参加国庆观礼,1965年5月18日在军事训练中因公殉职。

王世军、冉福林、周文轩3 人获二等功。

但在此后的大量宣传材料中,这组战斗英雄变成了三个人,所有宣传照片上也都是三个人,包括百度查到的也是三个人。其中的周文轩不见了,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故事。周文轩的名字及获二等功事迹,见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

补充个有趣的小插曲,

这次战役中,

印方传闻他们的总指挥考尔中将被俘。

在印度媒体后续报道中,当时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对此传闻的评论是:

“不幸这不是事实!”


~~~~~~

章其琢: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回复」?

章其琢: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识是什么?


user avatar   xiangg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纳德特朗普。

他在稳步的与中国进行切割。

他是第一个真正做出实际动作与中国切割的美国领导人。

中国的操作是,在经济领域与美方绑定,在其他领域与美方切割,迅速补齐短板。

美方的操作是,在经济领域与中方切割,在其他领域维持并扩大优势。

(最后补充:我目前的观点是,特朗普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美国需要的是实现与中国切割脱离接触,否则的话任何举动都有国内的在华高度利益的资本集团掣肘。

奥巴马和希拉里二人在过去囿于他们的集团利益影响,一直没有做出实际切割举动,实质上如同中方引以为豪状的,我们一百天就把奥巴马总统搞得没有脾气了。

过去我们一直讲,一百天踢倒铁板就服软。(包括金灿荣也多次讲100天这个)现在,快两年了,中方还没有驯服特朗普。特朗普选对落点了,至于他的成绩,需要大家在以后的几年里做观众,大家同等。)



他极有可能在自己的8年任期里与中国实现切割,

他就真的把美国的棋下活了,

这是美国的根本利益,

其他都是细枝末节,切割才是出路。


评论里不能理解切割的意思吗?

其实,中美双方都在进行与对方的切割,侧重点也类似,在切割短板的同时加强自己的优势领域,保持己方的优势项目,继续获取经济或技术利益,乃至战略利益。


中方对美方的依赖表现在,舆论被压制,技术被限制,金融被控制,贸易通路被管制,国际秩序被束缚等。

2012年以来,中国进行了自己本国内的舆论反击,虽然有一些地方矫枉过正,但基本实现了国内本土力量对美西力量的绝对压制。

努力爬科技树,增加R&D投入,买人才,抢专利,偷技术,各种进步。

逐步建立立足中国本土中国本币的现货期货交易所和货商结算体系,建立立足本国的有话语权的国际商贸银行。

到2018中国通过过去07-18的军事进步,拥有同时在全球重要通路超过18艘作战舰艇执行任务的能力,通过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贸易通路话语权,作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通路,中国为什么在这动手,是很有意味的。以及通过对伊朗的支持对俄罗斯的影响,拥有基础的初步的对等封锁能力,

13年以后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新倡议新姿态新责任,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拿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国内代价:部分民众对增加的海外援助的不理解。


中方一方面切割补齐自己的短板,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经济利益上与美方实现更多的捆绑,限制美方的行动。扔完手榴弹,迅速的与敌人要搅成一锅粥,使其大招放不出来。


美国特朗普做的就是反向操作。

跟中国相反。





另,

很开心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成为润之先生的主场。


user avatar   shan-yu-yu-lai-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鸟由荣,日剧《破狱》主角原型,20世纪日本最传奇的越狱囚犯。

越狱不稀罕,此人越狱的方式和随之带来的后续效应才真正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他是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社会底层,是盗窃杀人的罪犯,十一年中曾数次从监狱逃脱,其手段、耐心和毅力,震惊了当时的日本社会,也让后人望尘莫及。


白鸟由荣1907年出生在日本青森县。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被一个开豆腐店的穷亲戚收为养子。穷困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在成年后结交了不少鸡鸣狗盗之辈,走上了盗窃之路。

1933年4月,白鸟由荣和一个同伙入室盗窃时被房主撞个正着,争执中两人将房主杀害。两年后,白鸟的同伙在一次盗窃犯罪后被捕,讲义气的白鸟主动跑去自首了。1935年12月,28岁的他被转移到青森刑务所(监狱)服刑,从此开启了漫长而苦难的牢狱生涯。

青森监狱中,看守丝毫不把他当人看,进来就遭到一顿毒打。有时还往他脸上吐痰羞辱,动不动大骂:“你这个杀人犯,早点去死吧!”

白鸟是杀人重犯,被监狱方单独关押在一间牢房中。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墙壁上方有一个洞口用来递送水和食物。白鸟趁着看守松懈,把箍便桶上的铁丝抠了下来。一天,他趁看守15分钟的换班间隙用水把手臂泡的松软,伸进小洞,扭曲着用这根铁丝把锁打开。这是他做小偷时学来的一点功夫。出了牢房,他又用这根铁丝连开两道门锁,成功越狱。

此次越狱事件让青森县警方颜面扫地,上级大为震怒。于是全县出动一半警力,通缉追捕逃跑犯人白鸟由荣。几天后,警察在一个坟地前将前来觅食的白鸟抓获。收监后,因为杀人以及越狱指控,白鸟被从重改判为无期徒刑。他随即以自己属从犯以及监狱条件恶劣为由提出抗诉,无果。

1937年4月,白鸟被转移到了东京监狱,在这里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监狱长小林良藏。小林认为白鸟没有那么穷凶极恶,只是把他当做普通犯人对待。从不对其进行虐待和羞辱。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对其感恩戴德,老老实实服刑不再动越狱念头。

不久,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国内犯人需要不断转移监狱,1941年10月,白鸟被转移到秋田监狱。在秋田监狱,他的噩梦又开始了。因为背负着杀人和越狱的恶名,监狱把他视为最坏的犯人,一开始就把他关押在暗无天日的“镇静房”。

镇静房过去是日本监狱为罪大恶极的囚犯设计的单人牢房。牢房有三米高,顶上有一个小小的铁栅天窗。四周墙壁都是铜制,光滑坚固,床是混凝土浇筑的,牢房大门紧锁,只留一道狭窄的小窗口。牢房24小时有人严密看守,从监狱建成至今,还从没有人能从这里成功逃脱。白鸟请求看守松开手铐,被拒;冬天来了,他请求监狱当局增发一床棉被御寒,还是被拒。在这里,他几乎所有的请求都会被拒。于是他决定再次越狱。

1942年3月的一天,当看守发现“看守房”里空无一人时,简直以为见了鬼。他是怎么做到成功越狱不被发现的?监察人员经过仔细勘察,发现他是徒手爬上铜壁(事后得知他每天找位置磨一点,磨成一块勉强可以搭脚的地方)弄断了天窗的铁栅栏(事后知道他找了一块铁皮做成小锯子)。从仅能容纳头的地方钻出,接着从屋顶跳下,利用监狱工厂的一块圆木搭脚,从五米高的监狱外围墙翻出逃走。而那一天风雨交加,这几乎不是人能办到的事情。

白鸟迅速被抓回,因为他根本没打算逃亡,而是做了一件有点傻的事情。他逃出监狱以后,从秋田步行至东京,一家家打听,找到了东京监狱长小林良藏家。见到小林,他伏地行礼,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这次我逃走,是想跟您说一下秋田监狱对待犯人有多么不公,监狱里没人理会,我只好来找您。”

白鸟对小林这份单方面信任感,在根据他事迹改编的2017年日剧《破狱》里被演绎得非常成功,扮演白鸟的是当红小生山田孝之,扮演小林的则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北野武。


小林见此情形,认为事关重大,马虎不得,前脚山田孝之饰演的白鸟进来,后脚北野武饰演的小林就拿起电话通知警察。两次成功越狱,他被再次严惩:无期徒刑的罪名再加上三年有期徒刑。1943年4月,其被送进日本看守最严酷的高级监狱——北海道网走监狱。

网走监狱是日本最著名的监狱,以关押重刑犯著称。监狱地处北海道东北部最寒冷的地带,东临大海,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度。看守个个心狠手辣,几乎没有犯人不掉层皮的,更别提越狱了。对付两次越狱的白鸟由荣,北海道网走监狱如临大敌,上来就对他进行一番羞辱折磨。天寒地冻只给他穿单衣,戴手铐住单间,白鸟请求不要戴手铐,见看守不理,他忍不住说道:“这样的手铐对我根本不起作用。”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夹紧胳膊,一用力,竟然将铁质手铐挣断成两截。看守们被他的“怪力”吓得目瞪口呆。

白鸟装X耍帅的结果是,手铐被监狱方换成了20公斤的特制手铐加脚镣,食物也减为之前的四分之一,并不准他做任何运动,防止增加力气。他在无尽的折磨和虐待中,渐渐变得胡子拉碴面黄肌瘦,看守们终于心满意足:一只戴上手铐脚镣的鸟,看你还怎么飞。

然而1944年8月26日这天,白鸟还是飞走了。那天,监狱的看守们齐刷刷的站在空荡荡的牢房里,被眼前的情景惊得说不出话来:被褥整整齐齐的叠着,手铐和脚镣有序的排列在地上,中间的螺栓已经不知去向,长方形的视察窗被打开,四颗被拔出的螺钉在地上一字排开。显然他解开了手铐脚镣,从视察窗的空隙钻出跑掉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后来得知,白鸟用每天吃饭省下的酱汤抹在手铐脚镣的螺栓上,坚持了足足八个月后,酱汤的盐分将螺栓逐渐腐蚀,才把螺栓拔出。视察窗的四颗螺栓也是同样的手法。接着他爬上天窗钻到屋顶,然后跳下,用两根圆木搭脚,翻越高墙逃走。这两根圆木,原本是支撑锅炉房的支柱,后被白鸟徒手拔出。


值得一提的是,白鸟原本是准备25日越狱的,但那天值班的是对他比较好的看守。为了不让那人担责任,他决定将越狱计划推迟到翌日。三次成功越狱,彻底震动了日本监狱系统和日本社会。警察、军队和自警团(日本战时民间武装组织,用来维持治安和抓捕美国飞行员)大举出动,沿着海岸线地毯式搜捕,但是两年多过去,白鸟此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白鸟这一次,没有再去东京找“恩人”小林,而是藏身于札幌附近一处深山老林。直到1946年5月,白鸟在山下的一所学校偷了一张报纸,赫然发现日本早已战败的消息,心灰意冷的白鸟由荣决定去札幌投案自首。在去札幌的路上,风波再起。胡子拉碴的白鸟被一个瓜农误认为是偷瓜贼,手持木刀追砍他。情急之下,白鸟用随身的短刀刺死了他。

1946年12月15日,札幌法院以杀人罪和越狱罪数罪并罚判处白鸟由荣死刑。白鸟则辩称自己是正当防卫,不是故意杀人,但法院不予理睬。于是,被激怒的白鸟决定再次越狱。札幌监狱里,为了防止这个被世人称为“昭和越狱王”的家伙再次越狱,监狱采取了两人一组,24小时对其进行监视。狱方指派人员定期检查门、铁栅栏、天花板,大窗等监房设施是否牢固,每天搜身,查房。白鸟每周一次的洗澡过程中,由四个持枪看守全程监视。

看守们发现白鸟经常盯着天花板看,非常紧张,于是不断对天花板的天窗和栅栏进行铁片加固。但是,1947年春天,白鸟还是从戒备森严的札幌监狱中神秘消失了。看守们沮丧的发现,白鸟看天花板完全是声东击西,他这次是从地上挖了一个洞!事后得知,他先从便器上弄下一块铁片,再用一根不知道从哪搞来的钉子将铁片磨成锯子,把被褥下面的木板锯断,然后在床铺的掩护下用吃饭的铝盆挖了一个直径50公分的洞,钻出牢房后,是一堵2米5的围墙,白鸟是一口气斜着冲上去的,然后翻过最外面两米高的铁栅栏,成功逃走。

时间是1947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白鸟第四次愚弄了狱方。直到一年后,白鸟才再次归案。

1948年1月19日,札幌附近一个叫琴似町的地方,一个巡逻警察发现一个背着个大包裹的男子,就例行公事的上前盘问,解开包裹检查时,男子问了一句:“有烟吗?来一根。”战后的日本物资紧缺,香烟是贵重物品。警察很和气,真的递给他一根烟,男子贪婪的抽完说:“我就是去年从札幌监狱逃走的白鸟由荣。”神一般的越狱,猪一样的被抓,在白鸟那里总是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样的戏码。后来白鸟告诉警察局:“看他(盘问的巡警)人不错,还给我烟,就告诉他实话了。”白鸟再次站上了法庭,这一次法庭公正裁决,将其第二次杀人视为正当防卫,改判他20年有期徒刑。

当年7月,白鸟被关进东京的府中监狱。这一次,监狱长对他不错,既不给他上手铐,也不许看守虐待他,虽然还是住单人牢房,但牢房设施齐全,摆上了鲜花,而且洗澡,运动不再受到监视。不久,监狱长又派给他一个任务——负责监狱的花房。

白鸟第二次在监狱中感到被当人看,他终于安心了。在一次监狱组织的运动会上,年过四十的白鸟露了一手,他两手各拎起一只60公斤重的米俵(日本装米用的草袋)手臂举平。这种超人的力气折服了监狱里所有的人。好在他这一次没有将这把力气用在越狱上,他开始老老实实的在府中监狱服刑。

1961年12月21日,白鸟由荣作为“模范犯人”被提前释放。1979年其死于心肌梗塞,享年72岁。

————————————————————

白鸟由荣四次传奇的越狱经历,让日本政府开始反思监狱的老旧体制。监狱撤除了“镇静房”,日本全国监狱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性化改革措施。白鸟这一生,从28岁到54岁,几乎全在监狱度过(四次越狱,三年逃亡在外)。看似无比传奇,但以世人的角度来看,惊叹之余,却不啻为一出别开生面的人间悲剧。


------------------------------------------------------------转载自新浪微博&英国那些事儿


user avatar   pandanokung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世乭,历史上最擅长把死棋下活的人。其棋风被业内称为“僵尸流”。只要还有一口气的棋子,都有可能被李世乭复活。即使不能复活,也能压榨出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代表作:

AlphaGo眼中“万分之一”几率的一手,救活上方重围中的白子,并导致AlphaGo陷入混乱。最终李世石代表人类拿到对AlphaGo的唯一胜局。

相关链接:

另一位把死棋下活的,小说《天局》中“胜天半子”的祁同伟(划掉)混沌。解析详见:


user avatar   yan-ying-50-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佛朗哥。

众所周知,佛朗哥是一个手上沾满西班牙人民和国际纵队战士鲜血的法西斯分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亲密无间的政客,居然平安地活过了二战后对法西斯的全面清算,统治西班牙三十多年,最后在1975年11月善终了。

这个法西斯狂徒能够顽强地活到1975年,与他善于利用国际局势密不可分。

二战后,佛朗哥政权的处境非常险恶。由于在二战时期企图借助德国的力量夺取法国的北非殖民地,法国一直强烈要求国际社会惩办佛朗哥,并于1946年2月关闭法西边境。在西班牙内战中大失颜面的苏联也持续采取行动准备对佛朗哥集团进行总清算。1945年6月19日,在苏联的要求下,联合国拒绝西班牙加入。1945年7月苏联提议国际社会与西班牙断绝外交关系,虽然没有在联合国直接通过,但是明确西班牙不具备加入联合国的资格。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各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除了磨刀霍霍的法国和苏联之外,杜鲁门政府对于西班牙同样缺乏好感。1948年,由于欧洲各国的反对,马歇尔计划的名单上根本没有西班牙的名字。作为新教徒的杜鲁门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天主教西班牙的厌恶与反感。

所以,对于1946年的佛朗哥来说,眼前的局势真是一盘死棋,一盘怎么看都没有赢面甚至很有可能全盘皆输的死棋。

然而天佑佛朗哥。同样也是在1946年,冷战开始了。

佛朗哥敏锐地抓住了美苏冷战这一来之不易的转机,开始死死地抱住了美帝的大腿。

1947年7月,佛朗哥说道:“西班牙将是比法国更为良好的西方防务堡垒,美国如果希望的话,可以在西班牙获得基地。”

刚开始美国对此还有些犹豫不决,但等到朝鲜战争爆发、美苏矛盾全面激化的1950年,美国果断转变立场,参议院通过对西班牙一亿美元贷款。此后,为了在南欧保有一个对抗苏联和社会主义扩张的桥头堡,在美国的影响下,原本差点领便当的佛朗哥政权的处境全面改观。1953年,《马德里协议》签订,美国获得了三个空军基地和一个海军基地。1953年到1957年,美国对西班牙直接援助2.8亿美元,1953年到1963年,国家级别贷款5亿美元,私人贷款10亿美元。由于美国的施压,法国也被迫与西班牙恢复关系,承认佛朗哥政府。

然而,佛朗哥非常清楚,死抱美国大腿并不明智。为此,他还积极着手与苏联集团改善关系。有赖于赫鲁晓夫的三和一少路线,苏联人此时也把节操扔掉不要了。60年代,西班牙与苏联、东欧国家乃至古巴都相继签署了贸易协定。从此直到1975年佛朗哥歇菜,西班牙一直在美苏两大强国之间玩平衡木,最终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幸运地生存下来,甚至还捞到了诸多好处。

佛朗哥的破局和最终善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下永不过时的血淋淋的真理:


虽然我和希特勒眉来眼去,和墨索里尼称兄道弟,屠杀爱国军民,对国民大搞高压恐怖统治,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妄图恢复旧帝国,被全世界正义人士所抨击甚至诅咒

但是我不要脸啊!


文中数据和资料来自 @轻萌小说


user avatar   yi-zhua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美政府辟自己的谣称,「没发现中国对俄军援的证据」,美方为何转变态度? 
  为什么海外的华人感觉好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是不愿意的? 
  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有何区别? 
  如何看待画师乌合麒麟回应澳大利亚总理的新画《致莫里森》? 
  古代那些猛将所使用的兵器如今都哪里去了? 
  为什么历史上长期战乱后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政权,都很容易被取代? 
  汉人是否有过尚武精神?又是何时消失的? 
  权臣到第几代篡位才不会被后世称为窃国贼? 
  明朝真的能代表汉族吗?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什么超短的脑洞小故事?
下一个讨论
河北起家的刘备,直到在西蜀做了皇帝,这一路上遇到过哪些本来有希望收编到手下的人才?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