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33岁,入行做编剧十年。
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个样子的:
早起第一件事是看电影。看片量大概是每周五部左右,剧集不算。
好的影视剧会拉片,就是画人物关系图,写每场的主要内容,自己心里有个数。
大片一定去电影院看,感受一下现场效果,各类影展和戏剧节,也都去凑个热闹。
读各种短篇小说,因为我觉得短篇小说体量最接近电影。
近几年读心理学书籍,了解人的内在逻辑。
对各种关于“人”的知识信息都感兴趣。
对各种行业,各种偏门知识,都感兴趣。(因为职业与人密不可分)
接到一个大单就开始锻炼身体,基本上是长跑。
主要是培养体力,写三十集电视剧这种工作对身心是大消耗大考验。
生活作息非常规律,几乎不熬夜。
早上八九点起,晚上十点十一点睡,业余调情式抽烟,心情好喝两口小酒。
不咖啡,不冷饮,只喝茶。
二十几岁的时候也有几年晨昏颠倒,根本顶不住。
最大问题是傍晚才起,就断绝了人世的正常接触,慢慢就离群索居了,
一天第一餐就是夜宵,身体不舒服。
常有人问,是不是晚上比较有灵感?
灵感这东西,对于职业编剧来说,不是天打雷劈,是职业水准。
没有灵感要写好,有灵感要写得更好,一定要出活。
我一般是早上起来写,脑子最清楚,写到中午就停笔。
这是海明威说的,不要把你今天的灵感全部用完,写到还有一点富裕,就停下,
第二天好接上。
写完了一部分或者全部,就出去旅行。
平时生活很静,静养对我不是休息,反而动弹是休息。
让自己整个身心都活跃起来,清空之前的全部内容,反而是休息。
每周大概两到三天,会去开会,接洽制片人,导演和策划之类。
也会去出差,开剧本会,讨论会,踩景,看看场地。
我的体力比较差,就不安排得很密集了。
人际关系上,我也不是很擅长,各种局基本上不参加。
好,日常生活交代得差不多了,说说心理感受:
1 做编剧,就像门外有移动城堡。
我不限制自己写的题材,不拒绝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所以爱情,古装,奇幻,舞剧,话剧,都有找到我。
完全不知道自己下一个题材会是什么,就像门外有哈尔的移动城堡,打开门,哇!新的一站。
充满好奇,充满雀跃。
是明朝古装,好,一口气买一堆明朝的书,看进去。
是聊斋之类的奇幻,好,一口气买一堆漫画在网上找类似小说,买日本大师插画,搜罗类似的影视剧,一头扎进去。
是舞剧,天啦,舞剧我不懂哎,找云门舞集看,找绍拉的电影看,去舞剧排练厅呆着,感受那个气。
写了一种类型一种题材重复好几部了,我就跟自己说,不要再接了,会掏空自己的。
换一个地方,再度出发。
不知道什么会找上自己,这种感觉很棒!
2 做编剧,像一个人间卧底。
做一份职业长久了,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会改变。
写字初期,也是二十多岁,我明显是表演人格,那是少年心性。
就是说话特别有趣,张牙舞抓,一顿饭吃下来,所有陌生人都会记得我。
后来渐渐的话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安静,趋向观察者人格。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一顿饭,这些人之间微妙的感觉和关系的变化。
无论多大的刺激,多大的痛苦和快乐,第一个直觉都是:
如果写下来……如果放在一个场景里……如果接下来发展……
人会瞬间抽离。
对于痛苦,这种抽离是礼物。
对于自嗨或者得意,这种抽离也是礼物。
对于感动,也许不是礼物,但是没有办法,做卧底做久了,已经变成本能了。
吵架的时候,伴侣骂自己的话特别精彩,也会一边哭一边找纸和笔记下来,
哭着说:“你说慢一点!这几句好给力!”
3 做编剧,会从一个大的视角看人生。
决定一部电影的境界的是什么?是视角。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看NHK的纪录片,《大蒙古帝国》,第一集,
居然不是从蒙古讲起,而是从欧洲,另外一块大陆讲起。
遥远的地方的人们,如何神话了这块土地。
我顿时感觉到:这个视角,实在是了不起!
写故事的人,会把一个人放在时间的纵轴上去看,他有他的前史,当下和未来。
也会把一个人放在错综的人物关系中去看,他有他的家庭,亲友和爱人。
一个人有自己的外部行为模式,也有内在的欲望驱动原因,有时是截然相反的。
一个人有自己的阴影,也有自己的奖励,一切无稽必有原因。
故事的内在逻辑是因果。
这世间也许未必有因果,但是我们希望把事情妥帖的放在舒服的位置上。
我们先去体会因果,找到内在逻辑,如果找不到,那就接受无常,接受命运。
我以为,小的“道”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因果,
大的“道”,就是我们认知不到但是存在的更大的无常。
人,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人生,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到了三十多岁,我会不自觉的带着这些去看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亲人。
有了不同的视角,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心里会长出一大块,满怀感动。
4 做编剧,去理解每一个人
做编剧,绝对不能提的词就是:“这只是……”“显然是……”
这只是一个美女,她显然是一个美女。
这里头有一种很大的傲慢,对人本身的粗鲁和漠然。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明显的。
只有人物,没有类型人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美女有成千上万,她们的生命质地截然不同。
不要给自己设限制,不要给人物贴标签。
去了解他,去理解他,去与他共情,去认同他。
不要评判一个人,不要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去评价一个人。
评判,是上帝做的事。观众才是上帝。
把上帝的权力交给上帝。
我们呢?我们只是观察者,呈现者,我们不是造物主。
在生活里,遭受到不可思议的事,不可理喻的人,
我的习惯也是试着去理解,去了解,去站在她的逻辑她的视角去想,
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想到了几分,就会释然,她,只是做了她会做的事。
我呢?我也只是做了我会做的事。
我会写字,热爱故事,就是这样。
谢谢大家。
何婉琪 儿子何东舜铭
他虽然姓何,但不是赌王的儿子,他是赌王的亲外甥兼亲侄子。对,他是乱伦之子。
他是分析此事的金钥匙。
比较重要的信息是长房二女何超贤将长房四女何超雄、何婉琪儿子何东舜铭、二房长女何超琼列为被告。
这基本上体现了赌王家族的派系站队情况:
长房早已失势,大太太早死,长子早死,两个女儿也是富豪中的破落户。但是从被告情况来看,长房四女应该跟当权的二房关系尚可,至少可以作为一个装点门面的稻草人、掩盖长房被边缘化的残酷真相,在此基础上,本就破败的长房自己也四分五裂,二女和四女不和。对比报团的二三四房,不知道应不应该总结出“团结就是力量”这句真理。
长房衰落符合其他所有人的利益,他们占据的名分大义和先手优势让父亲忌惮,也让其他庶母和弟妹眼热。
毕竟在多疑的皇帝眼里,嫡妻嫡长子都该死。
其他庶妃庶子们:爸爸说得对!
二房当权,名分上虽是妾,但比无名无份的三房四房好一点,加之长房早死,二房地位得天独厚,唯一特殊的一点是,目前是离异无子的长公主何超琼当权,(赌牌、政治地位、与中央沟通渠道都在何超琼手里)而不是二房独子登基,这大概是一个平衡多方势力可以暂时让众人都有盼头的选择,类似于皇太极死了,为了统治阶级稳定多尔衮自己不登基而是拥立幼子福临继位,不过二房独子和次女都是掌握实权的,这里也要考虑二房独子的性格,他貌似是一个跟父亲对抗的孤僻儿子,只生一个女儿,跟门当户对的妻子关系稳定,几乎没有花边新闻,处处跟父亲反着来(赌王风流、多妻多子、爱出风头),所以也许是他不愿意出面做头号人物。
很多时候长女会跟父亲更亲近,这属于经典人物关系了,强势的父亲,受宠且能干的姐姐,以及处处与父亲对抗的小儿子。
三房小透明,符合三太太的性质,一个小护士在几方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被推出来打破僵局,类似于在李治有意引导下,王皇后和萧淑妃斗法白热化时推出来的小尼姑,尼姑和护士都是特殊职业制服play,可惜三太太不是武则天,但也不差了,比李连杰太太强。
四房近年来最活跃,儿子上综艺,被群嘲,娶了名模,被群嘲,生了长孙,还是被群嘲。但还是火了。四房是仅次于二房的实权派,在赌王晚年很受重视,四太太也算是旧时代的平替版邓文迪。一般而言,赌王晚年的夺产风波最大的变数就是四房斗二房,当然现在看四房自己也知道没得争,但他们也知道斗不过也要斗,至少能多得到一些。
比较有趣的是何超贤连带着把何东舜铭也给告了,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何东舜铭虽然姓何,但是他不是赌王的儿子,他是赌王亲生妹妹何婉琪的儿子,但他也不算是随母姓,因为他爸爸也姓何,他爸爸是赌王的堂弟,也就是说何东舜铭是何婉琪和堂兄弟乱伦生下的儿子。
何婉琪排位第十,人送外号十姑娘,是一位女强人,赌王家族似乎有女儿当权的传统,所以十姑娘一开始是赌王哥哥的得力助手,类似于贾探春的感觉,从这个角度上,何超琼也算是和姑姑类似的命运,不过赌王后来借的四太太的手夺了十姑娘的实权和股份,(不知道何超琼会不会继续步姑姑的后尘...),再后来四太太接手了十姑娘的权柄股份。这也导致何婉琪和赌王结仇,后来赌王试图缓和关系,但十姑娘拒绝了,而何东舜铭的身世也是十姑娘在跟赌王打官司的时候爆料出来的,说是赌王拿儿子的身世威胁她。不过十姑娘还是败诉了。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赌王死了,十姑娘的仇人就剩下一个,那就是四太太。
所以现在可以看出一点有趣的事情,本来十姑娘早已失势,而何东舜铭更只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外人,但是却深度参与遗产家纠纷,还是和二房当权长公主何超琼一起被告了,这可以推断他跟二房关系不错,甚至利益相关,这也符合逻辑,因为十姑娘和二房有着共同的敌人:四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十姑娘还有一个更大的仇人那就是赌王,而四房是赌王晚年的得意人,二房跟四房曾在媒体斗法,但是赌王和稀泥,事实上支持了四房,从那以后二房太太识趣地常驻加拿大,半隐退状态,这可以推断出两个事情,一个是四房是赌王晚年推出来控制局面的触手,主要是用来制衡太子派二房,类似于武则天晚年重用男宠制衡太子李显,继续类比的话,三房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武家人的缓冲作用,再继续类比,长房就是在李治默许下被武则天先后斗垮的两个太子儿子;第二个重点是,被赌王防备的二房面对四房的攻势,选择了与四房和赌王同时有仇的在野党十姑娘联合,这里十姑娘类似于五王中的一个,其实这里应该还有其他几大财阀甚至政治的参与。
如果上述推理成立,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赌王晚年一会骂二房一会四房的做法并非全是老眼昏花,至少骂二房那些应该是真的,他真的防备着二房。
唉,其实赌王的制衡之术是有效果的,很有智慧...不过人老了其实制衡不制衡区别不大,虽然高寿,但他晚年真的还能体会生活的快乐吗。
人笨万事难,人老事事休,这是规律,没办法的,养儿防老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