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剑就是双手各拿一把剑,两把对称的短兵器,平衡能力怎么说也比双手持青龙刀、丈八矛和头重脚轻的方天画戟更好,怎么就不能用呢?你看扭三里面的刘备不用的挺好么(大雾)
https://www.zhihu.com/video/972006519889502208话说以前我看古装剧的时候,总是遗憾没有很好的马战。老三国的马战就很一般,到新三国稍微好了一点,虽然依然碎镜头太多,剪切痕迹明显,但是至少是真的打起来了。后来也想开了,因为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马战,历史上不存在,现实中基本上无法拍摄——如果是人的话可以通过摆造型,吊威亚的方式来作出各种炫酷的特效,但是一旦有了马这个牲畜,那么拍摄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让演员们骑马就是个问题,并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像和人一样的和马沟通。
至于真实的刘备是不是用双股剑,关羽的老乡@寒鲲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古代士人佩剑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手持双剑这么中二的配置,基本上历史上的刘备不太可能真的这么做。但是如果说如果刘备硬要一手一把剑的冲锋陷阵,在三国时代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其实还是有的。
要双手释鞍做出高难度的华丽动作,重要的是在马上不能摔下来,要有着力点,这个点就是马镫。
『三国有没有马镫』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但是正反双方都达成不了一致意见。反方的理由很简单,目前所有出土的东汉末年的文物,都没有马镫,最早出土马镫已经是东晋年间的事情了。于是反方认为,要等到五胡入中原的时代,马镫才大规模应用起来。
这么说当然也有道理,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出土的文物只是当年人们所使用的物品极小的一个子集,『出土了』能够说明存在,但是『没有出土』不能说明不存在。并且马镫这个东西,不像冶金术那样有技术含量——尤其是木头和藤条的马镫,就像在茶壶盖上面开一个小孔可以防止溢水一样,是抖一个机灵说不定就想到了的事情。而木头和藤条的马镫基本上是保留不到今天的。
那么马镫的时代到底可以锚定在什么时候呢?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观点就是,三国之前基本上可以确认是没有马镫的。 看考古发掘的情况。在三国之前的画像和明器等随葬品中,迄今没有发现马镫的图像、造型和实物。比如说秦始皇兵马俑包括大量的陶马,这些陶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马具,就是没有马镫,如果真的有藤条做的器具,那么陶马上应该看得到。而近些年来,在四川的成都、乐山等地陆续出土了许多两汉时期的陶马。这些陶马造型生动逼真,也有一些装备有乘具,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背上有鞍鞯,却同样不见马镫。
没有马镫意味着无法双手使用重兵器,这一点无论是马其顿的精锐伙伴骑兵,还是汉代的骑兵,都有一个抓马鞍的动作:
而目前出土的最早的马镫,是在吴国,也就是魏文帝黄初三年之后的事情。而马镫的实物,则已经是东晋末年的事情了。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镫”要么是器皿,要么是灯盏,还没有马镫这个意思,这也侧面说明了当时没有马镫。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三国之前基本上确认是没有马镫的,晋朝之后基本上确认是有的,而三国就在这个交汇点上,所以依然待定。我认为比较公允的说法,来自 《论汉代中国的马鞍和马镫问题》一文。作者认为在马镫产生之前,作为马镫的初期形态,应该存在过一些和马镫功能类似的物件,比如说用藤草、树皮、布条、革带等做成的悬在马腹两侧的绳套。
作为证据,在云南石寨山曾出土一个西汉王莽时期的贮贝器,其顶部有一个骑无鞍马者的鎏金塑像,其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可以看作是马镫的雏形;在西方历史记载中公元4世纪入侵欧洲的匈人,他们在马上也有绷带、皮带来帮助固定。这种软马镫表面上看方便,但是一旦骑马者从马上摔下,往往无法迅速脱离马镫,而被马拖着往前走,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所以当金属马镫出现之后,这些粗糙的替代品就渐渐的消失了。
所以在三国时代如果刘备真的想不开,非要用雌雄一对剑的话,他估计也只能用布简单的缠一下自己的腿,然后一手一把剑的冲锋陷阵并祈祷自己不要不小心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