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要读《史记》? 第1页

  

user avatar   yosue-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史记》这部书一共有四个了不起的特质。


在“史”部——它是正史鼻祖


这是所有人都公认的事实,郑樵在《通志》中形容这部书“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六经之后,惟有此作。”就知道这部书在郑樵心中崇高的地位,而问题在于《史记》这部书从著成之后后世大部分的史书都沿袭它纪传体的体例所有史书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受到它重要的影响。

而这部“正史鼻祖”为什么能够成为正史的开山始祖呢?原因是因为它首创纪传它首先创立了纪传体中国史书的正式体裁是编年体,按照年、时、月、日的次序,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往下编往下叙述可是《史记》不是,它的纪传体基本上是以人物为中心为本位,这在中国史学上是石破天惊的事情。因此他为了适应它的要求,他创立了所谓的“五体”的体裁。

“五体”是哪五“体”呢?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以“宰制天下者”为中心,为什么是“宰制天下者”没有说他是帝王,项羽不是天子,吕后不是帝王而这两个人都写在“本纪”之中,所以它是“宰制天下者”为中心。

“表”基本是把天下同时间发生的大事,把它编在一起,所以前人多半把“表”当成资料表来读,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大的损失。“表”者,“表天下之大势,与理乱兴亡之大略,而观一时之得失。”这是吕世浩师个人认为“表”的意义。

“书”:“八书”则专门记制度。

“世家”:“三十世家”专门记“宰制天下者”周围的“辅弼肱骨之臣”的事迹。

而“列传”呢?则是除了“宰制天下者”和他身边的重臣之外,还有一些人应该在历史留名,史官要把他完完整整地记载下来。

因此《史记》的“五体”就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总共五个体例。

除了首创列(纪)传包含五体,更难的是这本书“体大思精”,在一个史书来说这本书从它所能追溯到中华文化最早的始祖黄帝开始,一路写到它的当代为止,它是一部通史只有通史才能整体通贯地观察古今之变的发展因此郑樵非常赞许通史这样的体例。

更难得的是它不只在时间上是源远流长的通贯,它在空间上,太史公写的不只是当时的中国。他除了中国之外他还写匈奴他还写朝鲜,还写西南夷还写西域,还写他所有已知道当时已知的整个世界。太史公的《史记》它不只是一部中国史,它更是一部以中国为中心在当时来看的世界全史。

因此《史记》之所以能成为正史鼻祖,正在于它首创纪传、包含五体、贯通古今、体大思精,这四点是后世其他的史书非常难以比得上的。


在“集”部——它是散文大宗


在文学上《史记》是所谓的“散文大宗”我们后世把文学归类到“集”部去。《史记》为什么是散文大宗?因为它的行文不受年月限制,以人物为中心,中国的文体有“散文”和“韵文”两个大类,而学习散文没有能不看《史记》。所以黄庭坚说“凡为文,须熟读韩退之、司马子长文”。没有人不读司马子长就是司马迁,以及韩退之韩愈的文字。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而在当时人来看,司马迁的文章还在他之前还在他之上。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人推崇司马迁的文字为“雄、深、雅、健”。

“雄”是形容它的气势,“深”是形容它的涵义。光有气势有涵义更难得的是它文字典雅。典雅的文字写得不好容易死气沉沉,可它文字“健”让人看出来有勃勃生机,觉得自强不息。

“雄、深、雅、健”这四个字如果再加以归纳,就是“雄、逸”二字。它一方面气势雄伟。一方面又有飘逸不可测之处,而这飘逸不可测之处,前人就常常说,《史记》的文章有“奇气”。什么叫做“奇气”?大凡古人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如果有后人不可测识之处,那就是“奇气”。简单用白话文说,他写的东西事前你想不到会这么出现这一个文字,读完了之后拍案叫绝,觉得写得真是太好,事后你要忘不了这就叫作“奇气”。

《史记》的文章前人说有“雄、逸”,前人下面又评价韩文章,就是韩愈的文章“雄而不逸”。欧阳文忠公欧阳修的文章“逸而不雄”,可这两家不过各得《史记》之一体,就足以成为当世散文大家,足以成为后世的文学大宗。你就看《史记》在文学上的地位究竟有多么崇高。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篇篇几乎都在塑造人物都在描写时代。可是每一篇因为它所描写的人物不同时代不同,每一篇的文风都完全不相同,篇篇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可以说一篇是一个面貌。《秦始皇·本纪》的文字就和《武帝·本纪》的风格是不相同的,《刺客列传》的文字就和《孔子世家》又是另外一个面貌,这就是《史记》在文学上面了不起的地方。


在“子”部——它是一家之言


《史记》是“一家之言”。中国人把“家”这个字看得无比重要,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家”。称为“家”者必然是因为他有他独特的地方。在清代大家公认文章写得最好的是桐城,当时号称“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的人自称自己为“桐城家”,可是其他的人后世的人只叫他们“桐城派”。你看一字之差能差多远。

为什么不能成“家”?因为成“家”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都有它了不起的思想,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而《史记》在这里它说自己成“一家之言”,它成哪一家之言?它成“史”家之言,它是正史鼻祖。更难得的是它有自己史家独特的思想,所以它大胆地叫自己成“一家之言”。而后世的人都公认这一点,既然能成“一家之言”,它当然带有“子”部的性质。这是不用怀疑的事情


前面介绍了《史记》在“史”部它是正史鼻祖,在“集”部它是散文大宗,在“子”部它是一家之言,这三个的成就都已经了不起了,但是这三个都不是《史记》最重要。


在“经”部——它是百王大法


它最重要也最特殊的价值,在于它是“百王大法”。什么是“百王大法”?这必须从中国文化学术的大传统开始说起。中国在学术上的大传统特别是在史学上,就是以“史”论“治”,中国最早论学把战国诸子的学术分为六家就是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最后他总结于“六家皆务为治”,用一个“治”字贯穿六家。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太史公在《史记》中也明确地告诉你“六艺于治一也”一样用个“治”字贯穿六艺。那么在六艺之中和政治最有关系的有两部:一部是《尚书》,一部是《春秋》。太史公说“尚书长于政,春秋长于治人”,“政”与“治人”相比与“治”更有关系的自然就是《春秋》。

而《史记》在自序之中说它这部书是为了“继春秋”而作,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史记》本身更是一部“论治之书”。我们要明白“《史记》继春秋”这一点,就必须要重新问在当时人也就是西汉武帝时之前的人,他们到底是怎么看待《春秋》这部书的?

我们今天认为《春秋》是一部史书,如果以史书的观点去看待《春秋》,那就会发现《春秋》不但是一部简单的史书,更是一部残缺的史书。我们就《春秋经》的本文来看,它的第一条就只有六个字“元年春王正月”一般我们写历史,一个完整的历史记载必须要有时、要有地、要有人、要有事。可是《春秋经》开宗明义第一条,它只有时没有地、没有人、也没有事,所以用史学的观念来看。《春秋》不但是一本简单的史书,也是一本残缺的史书,所以前人才说这本书是“断烂朝报”。可在西汉人来看,《春秋》不只是一本史书。孔子是在借242年的历史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微言大义,这是西汉人共同的认知。我们今天已经不能接受了。简单地说,孔子是拿这些事,作为假借来表达伸张他心中,让三世人群,三世就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进化的治道与治法。他如何让天下所有的人能从据乱到升平到太平一路到他最理想的境界。他把这些治道和治法都寄托在他《春秋》这部书之内。因此汉代人认为《春秋》不只是一本史书,它是“拨乱反正”之书。孔子“志在春秋”。孔子“志在春秋”是因为他认为“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乎《春秋》”。所以《春秋》是“拨乱反正”之书,而《史记》“继春秋”。他当然也以“拨乱反正”作为他的志向,他用的方法是将两千年的历史作整体贯通式的观察,要从里面找出,能被后世圣人君子所能遵循的“大经与大法”。这个“大经与大法”是经得过历史考验的,从这个“大经与大法”才知道治理天下到底应该怎么做。而这个“大经与大法”,《史记》的内文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的,我们可以翻开史记一篇篇去感悟这“大经与大法”,看看太史公到底提炼出了什么样的治道与治法。

在这一点上说《史记》是“百王大法”的最早是清朝的包世臣他就推崇《史记》这本书“明为百王大法,非仅一代良史”,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百王大法”这四个字。

因此我们要说《史记》于“史”部,它是正史鼻祖;于“集”部,它是散文大宗;于“子”部,它是一家之言;于“经”部,它是百王大法。《史记》这部书之所以了不起,正在于它以一本书而身兼经、史、子、集四部书的特质。“经、史、子、集”四部是后来的观念。在汉代人分“七略”,但是不管学术上怎么分类,像《史记》这样以一部书,贯通诸多不同领域的学术学问,而让它们总结于一体,这样的书在中国历史上,《史记》之后就没有第二本书了。


《史记》之难能可贵,《史记》之崇高与特殊正在于这一点上。


以上答案是我观看台湾大学呂世浩老师的公开课《史记》的笔记,我只是搬运工而已,关于这个公开课可以在MOOC公开课上看到,绝对推荐~


user avatar   lubai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相关话题

  百年来,哪些歌曲至今让你听了仍感到热血沸腾? 
  为什么婚姻美满的钱钟书会创作出《围城》? 
  如何评价李大钊? 
  中国有没有城堡之类的建筑呢?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很少人知道的英雄? 
  金庸先生为什么不修复“杀我者乃”这类的明显Bug? 
  如何评价李德裕? 
  如何看待有些人看完几部美剧之后觉得东方智慧很幼稚?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古人佩刀为什么刀柄向后?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一信用卡透支6毛钱 6年后欠费近万”事件?
下一个讨论
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军队一直很穷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