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此次中美贸易战的? 第1页

  

user avatar   tao-bo-fan-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天刷完各个美国知名智库关于贸易战的报告或文章,我觉得大家应该有点信心。

(本答案共选择了10家主流智库或学者的观点。

其中前五篇选择自偏向国际化与自由主义的中立智库,普遍对当下美国政府政策持怀疑态度。分别来自外交关系学会,布鲁金斯学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兰德公司与美国企业研究中心。

后五篇则选择自传统的右翼保守主义智库与川普政府内的高级官员,为倾向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美国学者或战略家的观点。分别来自传统基金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哈德逊研究中心,最后介绍了一下彼得·纳瓦罗和约翰·米尔斯海默)

---------------------------------------------------------------------------------------------------

外交关系学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是最反对川普贸易战的。

在报告中,cfr首先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韧性。

cfr的这张图是以各季度结算之后的账户平衡为标准,亚太地区的中央银行对经济的真实干预量,0就表示完全没有任何主动干预。08,09年那两个小高峰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四万亿出台的时间点。下图还表明了12年之后的新政是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但由于经济活力丧失太快,在13年的时候又忍不住偷偷刺激拉动了一波。然后终于步入正轨,连续12个季度都确实是在干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正事:

cfr还表示,多数分析家都认为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越来越依靠消费,而不是出口。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如果大家还记得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一向文风谨慎的我们自己的报告都已经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已经不存在全面性的系统性风险了。

另一篇报告里,cfr系统地阐述了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什么TPP是一个更加有效的遏制中国的措施。TPP其实是美国各个智库在全球化无法逆转的当下,耗费数年时间,合力谋划出来的一个架空中国经济的计划。通过TPP,将全球产业链中属于中国的部分转移到太平洋沿岸的各个发展中国家,重构全球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将中国拖入中等收入陷阱。结果川普一上来就把它废了。这份骚操作真的是把盟友都惊呆了,把美国智库们也气的跳脚。

结论:TPP仍然是最有希望解决中国问题的手段,尽管重回轨道已经很困难,它仍然值得努力去尝试一次。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s Institution, BI)也对贸易战不乐观。

BI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川普不能将贸易战全面开打的原因,下图是中国出口中的全球利益成分。也就是说,跟中国开打贸易战的实质是跟全球供应链开打贸易战:

可以看到,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最大的来源是电子产业,但这部分顺差中超过50%都是来源于世界各国的价值贡献。世界组装厂的名号并不是瞎喊的。中兴事件是一个特例,中兴这家公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适合杀鸡儆猴。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可以把制裁扩大化并全面对电子业动手,BI的报告也在极力阐述这样做对全球经济的伤害,以及对美国经济的危害。

BI的另一篇报告则是赶在谈判之前,分析如果谈判失败,双方的惩罚措施实锤下来对美国人伤害多大。下图表明了美国有两百万个工作岗位在中国贸易制裁的情况下极端脆弱,而两百万个工作岗位也就意味着两百万个家庭。这背后就是选票。

对于即将实锤的500亿关税计划,特朗普的选区受到明显的冲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民主党高层也并不害怕先跟中国打一波贸易战的原因。毕竟马上就要中期选举了,这一锤砸下去,如果直接把国会两院的格局翻转,那民主党可是赚大了。

下图是500亿关税计划中受损的选区。

民主党的算盘打得很精,反正都要遏制中国,让川普通过贸易战的方式去遏制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借着贸易战,中期选举在两院中翻盘,也就可以在国会各种阻挠川普继续扩大贸易战的规模进而影响自己的选区。川普大统领接下来两年的施政不顺,恐怕他再选总统的梦就危险了。

这个时候TG的制度优势就出来了,目前TG的策略等于把中美贸易战变成了中川贸易战。整个美国经济的体量与伤害承受能力大于中国经济,但川普选区(半个美国)的经济体量和伤害承受能力可就没有中国经济强了。

结论:川普的贸易战会变成半个美国经济跟整个中国经济和全球供应链打贸易战,结局不乐观。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PIIE)在最新的报告集里,将题为‘以贸易逆差为出发点的贸易战是误导’的文章放在首位。

在这篇差不多四千字的简报里,PIIE放了一张很有说服力的图,显示美国进口与就业的历史关联:

可以看到,美国就业增长与美国进口基本呈正相关,在进口增长增加的情况下,就业也增长,在进口增长减少的情况下,就业也减少。PIIE简单阐述了原因:美国经济是一个内需拉动的消费型经济体,进口减少的原因往往是消费不足,经济增长趋缓,也就导致就业疲软。相反则是就业增长强劲的表现。

下图PIIE更加清楚地指出了贸易收支平衡/GDP比值(这个数值越小则美国的贸易赤字越大)与美国经济成长的关系,呈现非常明显的反相关。比值越小,美国经济成长率就越高。也就是说,事实上,美国经济从贸易赤字中获益良多。

如果川普人为干预,强行在短时间内改变中美贸易结构,由于全球供应链来不及调整,必然结果就是,美国国内刚刚通过提高国债支撑的减税计划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将被完全抵消。刚刚闹出了政府关门这样的闹剧的国债提高计划会变成空耗政治与经济资本的政策空转。

结论:美国政府不应该加入结果是提高贸易壁垒的贸易战,而应该努力同中国携手降低贸易壁垒,这样才能增加美国人民的收入并提振经济。




---------------------------------------------------------------------------------------------------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RC)在中美贸易战火药味越来越浓的四月底,以RC的名义发布了一篇三十页的短报告,用了一万字左右从宏观的角度简略论述了在中美竞争不可避免的时代,管理分歧才是美国最好的选择。

目前美国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和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都是极端鹰派的角色,如果看他们以前的言论和观点,不惜将中美拖入冷战或者局部战争都要打压中国崛起的势头。在这个时间点,RC认为很有必要梳理一下中美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RC认为,中美矛盾的核心是两国在全球科技体系中的地位,也就是哪个国家能够在科学与技术上对全人类整体的知识与工业生产体系进行领导与管理。在当代,科技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越其他资源,现代国家几乎全部力量的来源就是这个国家在这套全球体系中的位置。

然后,RC在这篇报告里明确地指出了中美关系当前可能的其他三个走向:

Grand Bargain:包含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全部国家利益在内的一揽子大交易(我看到了台湾。。。美国真的有主流战略学者认真思考要拿台湾跟中国做交易。。。

Shared Leadership:美国向中国逐渐让渡更多的权力与利益

Cold War:中美之间爆发新一轮全方位的冷战

第一个和第二个是一类,属于中美通过合作的方式释放竞争压力。

RC梳理了几位著名美国战略家所提出的中美合作避免竞争的观点,但通过分析,RC认为更多的中美合作并不能解决中美之间的核心矛盾——谁在全球科技体系中的担任领导地位。对中国妥协的结果就是中国会拿到到手的利益之后,变本加厉地在各个领域加快对美国利益的替代。很多时候这与中国领导人的意志没有关系,哪怕是单纯的民间行为市场行为也会让美国社会感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更多的损失。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以利事中,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第三个属于另一类,就是纳瓦罗和博尔顿的提议—用更加激进的竞争策略来打压中国。

美国也有相当多的战略学者认为中美之战不可避免。因此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必须尽早通过冷战一样的全方位策略来遏止中国。RC在分析完一些有代表性的此类观点之后,指出了这类战略选择的漏洞和其结果必然失败的原因:

第一,中美双边社会尽管存在分歧,但都没有美苏那样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之争。因此,美国社会不可能凝聚起与中国进行零和博弈与生死竞争的共识。

第二,与美苏不同,中美社会由于多年来的交流与商贸,共同利益极其巨大,已经大到根本不可能完全切割的程度。中国快速成长的市场也是未来美国企业的重要收入增长来源。因此,美国社会中会有及其庞大的利益群体反对零和博弈。这会极大地削弱采取此类策略的美国政府的能力,将美国置于竞争劣势之中。

第三,中美全面热战是一个幼稚的想法。

RC认为,从过去的表现来看,总体来说,中国并不是国际社会的破坏者。因此在很多方面,中国仍然是美国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最后当然是预测和政策建议。RC认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美核心利益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两国会持续不断地加大为了争夺全球科技体系领导地位的投资与竞赛,两国都不会被轻易打败,都具有全方位的深厚的竞争资源。因此,这场竞赛会持续数十年之久(额,我们90后的一生?),直到一方由于资源枯竭或者政策失误,导致失去竞争能力并且彻底承认另一方的领先地位。在这种长期竞争中,美国政府的定力非常重要。美国政府不应该采取冒进的策略损害美国社会,而应该学会管理未来越来越复杂的中美关系与竞争。为了保障美国社会的利益,政府最正确的做法是:在管理中美竞争的同时,通过不断强化美国自身的科技实力取得领先,而不是破坏双边或者国际体系,妄图通过短期暴走来赢得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纪竞争。RC也认为路遥知马力啊!

结论:激进的贸易战从长期战略角度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在四月底(中兴制裁案发生之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来北京之前)派出总统学者(相当于我国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德雷克向白宫能源与贸易委员会(纳瓦罗的部门)下属的电子商务与消费保护协会做了一次政策汇报。

这次汇报的题目叫:中国获取科技不求于投资美国

汇报开始第一页的简介,就直接谈到用来作为贸易战武器的301法案与以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展开的贸易调查。德雷克认为,美国政府对中国在科技行业的投资一向审查十分严格,然而多年的实践却没能阻止中国持续加速地获得新兴科技。即使不考虑中国内生的科研能力,中国也能从全球市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新科技,因此中国已经越来越不倾向于采取投资美国这种方法来获得科技。同时,中国还能够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手段将科技获取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政府手里。

汇报中并不反对国家安全在科技贸易中的重要性,但也特别提出了CFIUS(美国境外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政策滞后性。目前为止的美国政府在国际科技出口管制政策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失败合作使本土科技出口与投资的严格管制政策沦为了伤害美国企业界竞争力的一个负担。

对中国过于严格的审查仅仅导致了中国资金不来美国(去了别的地方),而CFIUS本身的政策滞后才是急需改善的。(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美国国内了,应该扩展到全球范围才能成功围堵中国。)

另外,AEI还发布了一份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调查报告:

结论: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战以及采取的策略需要重新进行更加严谨的思考。(我猜这就是为什么这次代表团来北京开出那么一个狮子大开口的清单吧,毕竟美国人本身内部政策与民意都还没调整好。美国人并不想达成具体贸易方面的共识,只要达成一个中美能继续谈的共识就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内容为右翼保守主义智库的文章,与上面五篇报告的观点几乎是完全相反。

———————————————————————————————————————


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 ,THF)在中美贸易战中持强烈支持川普政府的强硬态度。在最新的简报中,其提出了10点为何中美贸易战中美国一定能赢的理由。观点简洁明了:我们不会输给中国!

其论点如下:

  1. 中美贸易战更多在于中美人民的竞争,而不是政府的对抗。(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与贡献被夸大了,中国国企的能力也并不强)
  2. 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必须解决对华贸易问题。
  3. 中国贸易赤字对美国人民的就业不重要。(此论点专门打脸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4. 我们从中国主要进口组装电子产品。虽然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控制着产业链的大部分,但我们控制着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科技的产业链上游与北美市场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的下游。
  5. 中国人民的力量比美国人民的力量还差得远。
  6. 美国对华出口大量属于位于价值链顶端的高附加值产品,相比美国经济并不依赖中国,中国经济更离不开我们。
  7. 北京从2017年起就已经开启减税与市场开放的政策通道,贸易战能促进他们加快这一进程。
  8. 北京需要一个稳定的人民币,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贸易战受损的影响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更加巨大的内部震荡。
  9. 中国经济离不开美国服务业,而美国对华服务业出口在高速增长。(例如安卓的专利授权或者微软操作系统甚至各行各业工作中使用的专业软件比如CAD等,都属于离不开的服务业。)
  10. 贸易赤字并不意味着美国财富的流失。(美国经济在将来的贸易战中弹药充足)

综上,我们(美国)在一场对华贸易战中占据全面的优势。而最大的优势来自于我们美国人民。2017年,中国成年人的财富中位数为6689美元,而美国成年人的财富中位数为55876美元,一个中国人的财富只是一个美国人的财富的零头还少。家庭消费,贡献了去年美国GDP的69%,而中国这一数字仅仅是39%。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成长率在贸易战中更加脆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壁垒仍然很高。相对美国来说,中国的行业限制与关税政策都削弱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至于议论纷纷的贸易战将导致美国工作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问题,THF拿出了一份美国国家经济研究院(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2017年末出炉的调查文件。我通过学校的学术系统也申请到了这份文件。

NBER这份超长文件里罗列了50页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式与推导。。。

然后得出以下表格:

表一最后一行最后一个数据-0.031,意思是自2001年到2006年,总体计算的结果就是中国对美出口仅仅贡献了3.1%的美国物价下跌。

表二用于表明产业丰富度与弹性替代数值(最左边的那列数据)的关系,在弹性替代值低的产业上的丰富度增长会对物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弹性替代值高的产业上的丰富度增长对物价产生的贡献微不足道。说白话:越不可替代的,拥有独门技术或者优势的产业和公司越多,挣钱越多!

可以看到,中国虽然绝对数量很多(体量大),但相比其他国家,有更大比例的产业与公司位于弹性替代值为95的位置。越高端(左边那个数越小),中外数据就越持平。可见,中国产业位置普遍低端,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中国出口对美物价影响小。

表三显示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单位人工的真实价值增加值。这个表格是用来表示,除去设备不动产等有形资产的生产要素增长那部分,由纯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6年间,中国的平均数据在百分之十以上。而美国这个数据一般在百分之五以下。并且,大家仔细看表格左边第一列跟第二列的数据,加入WTO之前的2000年,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数是0.01,接近百分之一甚至更少被四舍五入到百分之零,但2001年加入WTO之后,这个数据一下子猛增十几倍到了零点一几,也就是百分之十几!

以上三张表格表明了中国制造与出口对美国经济影响力很小,但中国制造本身的实力在非常快速的成长中。文件剩余的部分是在说明WTO与低进口税对中国生产力的提高作用。。。这部分也很长。。。最后的结论就是,

对华贸易战不会对美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但WTO与低进口税对中国生产率迅速提高的贡献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

这样,也就合理化了特朗普政府跳开WTO规则对华发动单边贸易战的国家利益正当性与战术合理性。(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疑虑,那就是这份文件完成时间是2017年,但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所使用的数据都是12年前的.然后把这个结论用来指导传统基金会今年提出的这些论点,是否还有效?)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CEFIP)与兰德公司几乎同一天发布了一篇意见完全向左的简报,主题就是:来自中国的挑战,一次更强的主动出击优于持久地被动应对。简言之就是:中美之战迟早要打,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这家基金会的建立就是因为钢铁行业巨头卡内基,因此其立场非常鲜明:传统,保守,右翼。

文章作者就中国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在2016年,川普还在竞选时提出的:

中国是否是国际秩序中的修正主义者?(谋求改变现有的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作者非常满意特朗普政府的回答。在川普上任之后的首份国防战略报告里,将中国不仅仅定义为修正主义者,而是定义为当前国际秩序与根本结构的首要挑战者——出头鸟。

他认为,中国已经开始回避二战以后由美国建立的一系列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秩序, 而是寻求建立当前国际机构的平行机构(亚投行对世界银行),颠覆性的双边举措,重写国际规则。但作者显然不是头脑简单的美国愤青,所以文章提出了理解中国问题的三个基本点:

第一,目前美国也需要改变国际规则,因此在这一点上一个修正主义者难以去批评另外一个。

第二,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力量,但不是颠覆性的革命力量。这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的区别。

第三,中国的崛起与挑战不是也不应该被理解为是美国的错误政策所导致的结果。

中国,尽管也在建立自己的平行体系,却仍然是这些主流多变体系的坚定捍卫者。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50年前的中国。中国人现在不再寻求输出革命,也不支持他国革命者颠覆政权,建立了亚投行的同时也仍然是亚开行的第三大股东。对于贸易问题,中国人也对WTO展现出了足够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对中国建立平行国际体系的正确理解是——中国人想给鸡蛋多做些篮子。北京在投入平行体系的同时也在加大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支持力度,例如IMF,以期望在内获得更大的角色。如果同时把这两件事情放到一起看,就能很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改变国籍规则的方式不是破坏性的,同时具有高超的战略手腕。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革命的中国,过去三十年,它都在静悄悄地壮大自己在既有国际体系中的筹码,耐心地等待着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天的到来。

历届美国政府并没有像大家所批评的那样,忽视了中国的崛起与即将到来的挑战。小布什政府时期,我是国务卿赖斯的亚太政策顾问,而我的上司副国务卿佐利克,上任之初就召集大量学者对中国在未来半个世纪里的全球角色进行了长期的辩论与思考。

辩论之后,佐利克认为,当时(2000年代)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已经不再是加不加入的问题了(当时同时在进行的辩论在接纳中国进入WTO的问题)。中国将加入几乎所有的主流国际组织,中国经济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中。一直以来,美国的中国政策与中国的实际实力相比至少落后了五年,而且在越来越落后。因此,美国还在讨论接不接受中国进入国际体系是一件不理性的事情,我们必须进行剧烈调整并且预估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情况。于是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中国——负责的大股东或者挑战者。如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而他又不能在国际体系中拥有令他满意的话语权,那合理的逻辑就是它会为了它自己的利益颠覆现有国际体系。因此,美国政策应该立刻开始思考如果保障中国在对美国有利的情况下成为现有国际规则下负责的大股东。将中国的利益与美国国际体系深度捆绑起来。

而正是因为中国在美国默许引导下成为了当前国际体系下的大股东,今天的对华惩罚政策才能对中国的利益产生更加大的打击,同时,对中国内部的政策制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人正在推动的泛亚整合计划已经被欧洲日本苏联等大国在历史上推动多次,而中国人正准备重蹈覆辙。一带一路不管成功与否,美国都应该通过短期的强势介入来获取长期的规则制定话语权。亚洲经济整合是大势所趋,一代人之内,美国人就会发现我们在占据世界经济大半的版图里失去绝对实力。因此,参与地区规则的重新制定,越早越好。而一次主动出击将为我们赢得筹码。

与中国的贸易战仅仅是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

在理解了以上语境之后,对华政策就很明了了,当前形势下一次更大规模的主动出击一定好于长期的消极防御与对抗。(个人理解:作者认为时间不在美国一边)





哈德逊研究中心(Hudson Institute, HI)中国中心主任Michael Pillsbury(迈主任)五月四号发布了一篇简报,名为‘特朗普已经赢得对华贸易战的第一回合’。这个右翼学界领袖迈主任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世纪马拉松》,剖析中国取代美国全球霸权的计划,感兴趣的可以买来看看。主要讲中国如何到2049,建国100周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权。

迈主任是很支持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的,他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谈判专家,而特朗普需要变得具有不确定性,让中国人捉摸不透,这样才能从与中国的谈判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特朗普很成功。在中国媒体对特朗普的描述中,他是个不确定的人。中国人也很忧虑如今的美国政府这种连台湾牌都大胆地打的做派。

这个迈主任有点意思,我们都知道美国人喜欢自称‘联邦’US,这个叫法往往省略了后面的of America, 美洲。这其实是一种很有例外主义的叫法。因为世界上有很多联邦,美洲联邦(美国)只是其中一个。在英语却只有US不加地名后缀,就意味着美国是那个唯一的联邦。这个称呼充满美国例外的优越感啊!迈主任有时候会直接称呼中国为People's Republic人民共和国,不加地名。直接用PR而不是China,这算是他对中国例外的一种想法?

好了,回到正题:迈主任在文章中一开头就说了,特朗普莫名其妙地在这次贸易代表团中派出不同意见者(温和强硬都有),这往往会导致谈判团队意见分歧而处于劣势,但特朗普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赢。

首先,特朗普政府此时应该比任何时期都需要中美无缝合作。一个分裂的团队能给中国人一个能在这次谈判中获得优势的预期。而他希望给他的对手,中国领导人,面子。确保美朝峰会能够顺利进行,并作为过去一年来美国所奉行的在朝鲜半岛极限施压政策赢了的一个标志。然后把这个成果带到年底的选战中,在国内政治再赢一次。

在谈判中取得双赢,就是赢两次。

同时,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组合,能够从战术上淡化特朗普在文件中提出的那些甚至是挑战中国内政的要求的震撼感——那些要求就相当于,一群中国高官飞到美国,要求美国修改宪法放弃自由市场。虽然很震撼,但这些要求是特朗普真的想要达成的目标!

特朗普的谈判团队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教育。而这些令中国人震撼的要求,能让中国人明白,特朗普总统重塑中美贸易关系的决心,同时他是不择手段的。

这次谈判只是开始,而这个开始能成功传递给中国人一个强烈的信号:你不能从你最好的消费者那里获取不公平的利益。

(然后迈主任就认为第一回合的较量美国赢了)




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前加州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特朗普政府贸易顾问,白宫能源与贸易委员会主席。也是此次贸易战特朗普手里的的‘枪’,掌握着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权。如今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经济学家。

此人极度反华,接连出过好几本中国威胁的书籍:《即将到来的中国之战》《致命的中国》《卧虎:中国军事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他有句话我很喜欢:“以前我们嘲笑苏联有最好的宇宙空间站却产不出足够的面包,如今我们有最好的隐形战机,却造不好哪怕一双鞋子。”

此人可以说是贸易战的操刀手,因此他的观点只需要看他以前的言论就好了。特朗普威胁提高部分领域的关税到25%,纳瓦罗更夸张,他认为对华贸易应该全面加税,到43%。。。Orz我TM给大佬跪了。。。我看完了最新(2015)的卧虎之后,将其观点整理如下:

美国为了输出美元,对外进口很多产品都是免税,而中国的贸易政策是对美出口免税。这让很多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几乎实现了合法的完全避税。

国际大公司为了追求利润,于是开始将工厂设到中国。从此,中国就开始了从低到高,一步步将属于美国人的工作机会搬到中国。

美国产业正在不可避免地沿着从低到高的顺序流向中国境内,中国制造2025已经威胁到了美国工业的皇冠,你将生产环节设到一个地方的时候,研究部门也会不可避免地因为就近原则逐渐搬到生产部门附近。但工作机会是美国人民生活的根本,也是美国经济的支柱—消费的保障。由于中美对出口关税设置的差异,国际公司是不会自动把搬到中国的部门迁回美国的,因为中美人民处在一个不平等的竞争状态中。

更不合理的是, 中国的国企一方面受到政府的政策性补贴,一方面受到市场换技术这样的扶持,还能全产业链好几十家受政策补贴的企业一起配合发展(比如高铁产业)。这样中国企业群沿着产业链从低到高,如今已经危机到美国工业的皇冠——半导体与商用航空领域了。

因此,必须迫使中国在两个关键方面做出改革:国企体制与竞争补贴政策。另外一方面,为了使美国大企业回流美国,需要把关税提高到接近50% 才能消除中美之间由于关税和人工环境成本造成的成本差距。这样的商业环境对中美企业才是公平的。他同时还主张对中国展开全面的民用高科技产品禁运,以防止中国公司进行产业升级危及美国企业。

纳瓦罗认为,现在已经刻不容缓了,在美国还保有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对华强硬,优先通过谈判将中美产业界之间的成本与制度优势拉平,才能最好地保护美国。而对华全面开战是次一级地选项,但这也比与中国合作,让中国经济平稳崛起并逐渐获得跟美国硬碰硬竞争地实力要好得多。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芝加哥大学教授,秉持‘中国威胁论’的美国政治学者中最负盛名的国际政治学者,进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米尔斯海默强烈反对。1994年,乌克兰开启废除核武器的进程,米尔斯海默是当时所有国际战略学者中几乎唯一一个强烈反对的。他当时做出预言,如果乌克兰废除核武,无论今后的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它必将在不远的未来遭到俄罗斯的军事入侵,无人能干预。米尔斯海默几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甚至来中国演讲也诚实地宣扬中国威胁论。

他有几个基本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安全是一种稀缺品,而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管理的丛林社会。实力而不是规则影响着国际关系。没有威慑就是没有安全。

二,任何强权的领导都无法信任其他强权的领导,相反亦是如此。因此只能通过获取与其他强权匹敌的实力来获得安全感。

三,中国崛起是加速进行的,由于中国的人口跟人口素质国土面积等基本盘,迟早有一天能获得挑战美国的能力。

没错,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中美版。。。

美国在崛起之后开始对任何强权介入美洲事物变得异常敏感。中国也在遵循这种逻辑,一旦确信自己足够强大控制某一个区域,它就会拒绝其他强权。如今的南海冲突,中国自始自终都反对任何国际介入就是一个标志。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它这种行为模式将逐渐扩大。从东亚到东南亚甚至到整个亚洲。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与欧亚大陆的盟友深度捆绑,这样的事情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美国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能让中国再继续顺利增长下去。重要的不是中国将来有没有挑战美国的意愿,而是中国将来会不会获得挑战美国的能力。

而美国对中国所做的任何约束,在中国人看来都是美国具有威胁中国的能力的标志。

因此,中美之间会陷入一种为安全感而展开的竞赛。这是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构性矛盾,而结构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

而在这场竞赛中,打压中国继续发展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而这种打压需要系统性全方位地,越早越好。米尔认为,中美竞赛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对华盛顿来说,一个发达的中国一定是美国的敌人。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这个人,由于他提中国威胁论并不是因为讨厌中国而是基于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思想。他多次来华访问,也很坦诚地跟中国学者交流他的中国威胁论。因此国内对他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我挺欣赏他的理论的逻辑,理论很完美,但说实话我觉得他的这种结构主义思想并不正确)


—————————————————————————————————————


此答案就此终结了吧。

虽然对贸易战或者对中国的态度有区别,但美国精英都承认他们由于冷战胜利,在战略判断上犯了一个几乎致命(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还来得及)的错误——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创造出来的新兴中产阶级将成为中国民主化的绝对推动力。而民主化的中国将和日本一样,成为美国世界秩序中的又一个强大盟友,在21世纪为美国秩序护航。

可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但美国精英发现中国的中产阶级对民主化几乎一点兴趣也没有。中国社会对民主改革也没有任何压力,反而是越来越民族主义,越来越希望超越美国。美国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教育也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相反,自身还出了问题。

因此,如今的美国正在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但个人来说,我更赞同我们外交部的认识,当今世界正在向多极化世界发展。中国的根本利益是内部发展,中国外交的根本使命是服务发展。

世界霸权竞争什么的我们不感兴趣。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两极世界。挨过了2016大考验的欧盟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欧洲整合的决心愈加坚定。莫迪正在印度通过铁腕手段推动政治改革,希望复制中国奇迹。我认为印度尽管不能复制中国崛起的奇迹,其基本体量也决定了它的实力。俄罗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倒下,未来也不可能更衰弱了。英国离开欧盟之后也在变成国际政治中的一个不小的变量。

当今的世界气象,像是回到了2000年前的那个春秋战国时代,或者每一次大一统王朝崩溃之后的群雄逐鹿状态。春秋战国持续了数百年才最终有一个结果,所以竞争将是漫长的。

但我相信经历了数千年治乱循环洗礼的中国,终能赢得这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user avatar   august-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川普前首席策略师“阻止中国称霸世界”的言论? 
  如何评价特朗普打破1979年以来惯例与台湾地区当局领导人通电话? 
  如何看待Antifa再次在伯克利展开暴乱袭击? 
  美国公司注册选哪个州最好?可以对比吗? 
  奥巴马在采访中表示「2008 年金融危机妨碍他对付中国」,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 2016.12.15 中国在南海捕获美国一艘无人潜航器(UUV)? 
  美国逐渐有法西斯化的趋势吗? 
  如何评价黄图哥Anthony Weiner因给15岁女孩发黄图被宣判入狱21个月? 
  如何看待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准备参加 2020 总统大选? 
  如何评价「大批中美洲难民抵达美墨边境 特朗普下令阻止进入」? 

前一个讨论
最近微信怎么这么多卖茶叶的?有知道内幕的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5 月 1 日因增值税降低,苹果产品全线降价而其他厂商无动于衷?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